广东省韶关市2015届高三年级10月十校联考 语文试题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累赘/果实累累噱头/矍铄佣工佣金 B.慰藉/声名狼藉苗圃/惊魂甫定韦编三绝/彤管有炜 C.编纂/镌刻攒聚/攒钱沽酒/呱呱坠地 D.蹩进瘪嘴歼灭/草菅人命装璜/横祸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因疑似卖编制而使柏乡县此番招聘陷入一片质疑。实际上,无论柏乡县是否存在“变相卖官 鬻爵”,此次招聘都应引起人们反思:在舆论监督日益强化的背景下,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 人别具匠心寻找掩人耳目的变通之策?!招聘中往往有着冠冕堂皇的制度外衣一一资格审 査、笔试、面试、体检……一应俱全,如果程序正义的制度底线轻易被人突破,纵使喝止某 次漏洞百出的招聘闹剧,有所图谋者也很容易另起炉灶、照卖不误 A.质疑B.别具匠心C.冠冕堂皇D.另起炉灶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有关调査表明,中国人幸福感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爱攀比、缺信念、不互信、不善于 发现阳光面等心理因素造成的 B.日前,交通管理部门就媒体对酒驾事故的连续报道做出了积极回应,表示要进一步加大 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 C 文化具有多向性与多面性:既有物质性,也有精神性:既是固态的,也是动态的;既有过去 时,也有现代时、将来时:既要传承它,更要创新和发展它。 D.目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正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 碳技术,并对能源、产业、技术、贸易等方面的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未来的人看我们今天的改革,也会跟当代人不同 ②这个代价就是艰苦奋斗,要打算过一段苦日子 ③经济学上讲投入产出 ④只有历史地看我们所处的大变革时代,才能树立民族的责任感和历史的责任感。 ⑤今天的改革要求我们这一代人为民族振兴付出代价。 ⑥现代人看欧洲的文艺复兴以为是太平盛世,其实那时的人很苦,是在艰苦中开创新纪元的。 ⑦我们今天吃点苦,就是为子孙后代投入 ⑧在世界历史上,任何一个转折时期都是充满动荡和艰苦的 ⑨有人看改革只顾眼前利益,这是很浅薄的 A.⑧⑨⑤②⑥③⑦①④B.⑤②③⑦⑨⑧⑥①④ C.⑤②⑦③⑨④①⑥⑧D.⑧④⑨⑤②③⑦⑥① 二、本大题为7小题,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口”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
广东省韶关市 2015 届高三年级 10 月十校联考 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 累赘/果实累累 噱头/矍铄 佣工/佣金 B. 慰藉/声名狼藉 苗圃/惊魂甫定 韦编三绝/彤管有炜 C. 编纂/镌刻 攒聚/攒钱 沽酒/呱呱坠地 D.蹩进/瘪嘴 歼灭/草菅人命 装璜/横祸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因疑似卖编制而使柏乡县此番招聘陷入一片质疑。实际上,无论柏乡县是否存在“变相卖官 鬻爵”,此次招聘都应引起人们反思:在舆论监督日益强化的背景下,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 人别具匠心寻找掩人耳目的变通之策?!招聘中往往有着冠冕堂皇的制度外衣——资格审 查、笔试、面试、体检……一应俱全,如果程序正义的制度底线轻易被人突破,纵使喝止某 次漏洞百出的招聘闹剧,有所图谋者也很容易另起炉灶、照卖不误。 A.质疑 B.别具匠心 C.冠冕堂皇 D.另起炉灶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 分) A. 有关调查表明,中国人幸福感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爱攀比、缺信念、不互信、不善于 发现阳光面等心理因素造成的。 B. 日前,交通管理部门就媒体对酒驾事故的连续报道做出了积极回应,表示要进一步加大 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 C. 文化具有多向性与多面性:既有物质性,也有精神性;既是固态的,也是动态的;既有过去 时,也有现代时、将来时;既要传承它,更要创新和发展它。 D.目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正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 碳技术,并对能源、产业、技术、贸易等方面的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①未来的人看我们今天的改革,也会跟当代人不同。 ②这个代价就是艰苦奋斗,要打算过一段苦日子。 ③经济学上讲投入产出。 ④只有历史地看我们所处的大变革时代,才能树立民族的责任感和历史的责任感。 ⑤今天的改革要求我们这一代人为民族振兴付出代价。 ⑥现代人看欧洲的文艺复兴以为是太平盛世,其实那时的人很苦,是在艰苦中开创新纪元的。 ⑦我们今天吃点苦,就是为子孙后代投入。 ⑧在世界历史上,任何一个转折时期都是充满动荡和艰苦的。 ⑨有人看改革只顾眼前利益,这是很浅薄的。 A. ⑧⑨⑤②⑥③⑦①④ B. ⑤②③⑦⑨⑧⑥①④ C. ⑤②⑦③⑨④①⑥⑧ D. ⑧④⑨⑤②③⑦⑥① 二、本大题为 7 小题,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 5-9 小题
张纲传 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时顺帝委纵宦官, 有识危心。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口生,吾不愿也。”汉安 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部 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 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①,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 以纲为广陵太守。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既到,口将吏卒十余人,径造 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纲延置 上坐,问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二千石信有罪矣, 然为之者又非义也。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 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若不料强弱 非明也:充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非直也 见义不为,非勇也;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婴深感悟,明日,将所部万 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 南州晏然。 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 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以上三段选自《后汉书·张 纲传》) 张纲单骑诣贼垒,谕张婴而降之,言弭盗者侈为美谈。然纲卒未几,婴复据郡以反,纲何尝 能弭东南之盗哉!民行为盗,无以自容,使游泳于非逆非顺之交,翱翔而终思矫翮②:抑且 宠而荣之,望其悔过自惩而不萌异志,口能得哉?张纲者,以缓一时之祸,而不暇为国谋也 何足效哉! (本段出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注】①二千石:汉制,郡守俸禄为二千石,世因称郡守为“二千石”。②翮:鸟翼,翅膀。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厉布衣之节厉:劝勉。B.征欲擢用纲擢:提拔 C.南州晏然晏:安定。D.言弭盗者侈为美谈侈:夸耀 6.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口生,吾不愿也。 ②既到,口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 ③抑且宠而荣之,望其悔过自惩而不萌异志,口能得哉? A.所以、因、然B.则、且、而C.而、以、焉D.虽、乃、岂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 B.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 C.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 D.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张纲传 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时顺帝委纵宦官, 有识危心。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生,吾不愿也。”汉安 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部, 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 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①,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 以纲为广陵太守。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既到,□将吏卒十余人,径造 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纲延置 上坐,问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二千石信有罪矣, 然为之者又非义也。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 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若不料强弱, 非明也;充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非直也; 见义不为,非勇也;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婴深感悟,明日,将所部万 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 南州晏然。 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 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以上三段选自《后汉书·张 纲传》) 张纲单骑诣贼垒,谕张婴而降之,言弭盗者侈为美谈。然纲卒未几,婴复据郡以反,纲何尝 能弭东南之盗哉!民行为盗,无以自容,使游泳于非逆非顺之交,翱翔而终思矫翮②;抑且 宠而荣之,望其悔过自惩而不萌异志,□能得哉?张纲者,以缓一时之祸,而不暇为国谋也, 何足效哉! (本段出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注】①二千石:汉制,郡守俸禄为二千石,世因称郡守为“二千石”。②翮:鸟翼,翅膀。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厉布衣之节 厉:劝勉。 B.征欲擢用纲 擢:提拔 C.南州晏然 晏:安定。 D.言弭盗者侈为美谈 侈:夸耀 6.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①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生,吾不愿也。 ②既到,□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 ③抑且宠而荣之,望其悔过自惩而不萌异志,□能得哉? A.所以、因、然 B. 则、且、而 C. 而、以、焉 D. 虽、乃、岂 7.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 B. 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 C. 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 D. 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张纲年轻时就通晓经学,虽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却磨砺布衣的节操,被举孝廉,他却不 赴命,后来被任命为侍御史 B当时顺帝纵容宦官,张纲为国家命运担心,却因出言不逊,得罪了高官耆儒,让皇帝很不 高兴,于是得不到重用。 C广陵寇乱积十多年,朝廷派张纲任太守平息寇乱。他不像前任那样多求兵马,而是单车径 至贼营,分析利弊,晓以情理,结果张婴等万人归降,广陵安定。 D张纲在广陵任职只有一年,却深得百姓爱戴。他去世后,百姓老幼相扶前去吊唁。张婴等 人还穿着丧服,背土筑坟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豺狼当路,安问狐狸!(3分) 翻译 ②然纲卒未几,婴复据郡以反,纲何尝能弭东南之盗哉!(4分) 翻译: (2)联系全文看,王夫之如何评价张纲劝喻张婴之举?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秋夜寄邱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注释:邱员外: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平山上。 (1)开头两句展示了作者什么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2)阅读全诗,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两句。(4分) ll0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2),彩彻区明。,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3)寄蜉蝣于天地,。,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4)我欲因之梦吴越,。湖月照我影,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按王国维的观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高峰,唐诗、宋词、元曲各代表了一个时代的 文学高峰。到了明代,找不出这个文学高峰了,但“清言”可以说是一个被人忽视的明代的 文学现象。清言是一种语录体抒情言志,它是在唐诗、宋词、元曲的意境高峰之后的蹊径。 文学的表达形式必须嬗变,因为后人再也达不到唐诗、宋词那样的高峰了,他们必须寻求另 条路子。明代的文人,对清言的写作曾风行一时,留下了大量的作品,《菜根谭》就是其 中最有影响的一部 时至明代,诗之所以衰退了,因为前代诗人们创造的意境高峰后人再难以企及,尽管还有很 多人写诗,但再也写不出好像前人那样的好诗来了。明代的文人把这种诗歌的审美意境用清 言来表现,反而达到了另一审美高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文学的奇迹。《菜根谭》的意境审 美很大程度上可以与唐诗媲美。唐诗的题材风格多样,构成唐诗绚丽的景观,但真正能够获 得意境审美价值的只有一部分诗。如果我们注意到《菜根谭》的意境,在大自然的取材中
A.张纲年轻时就通晓经学,虽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却磨砺布衣的节操,被举孝廉,他却不 赴命,后来被任命为侍御史。 B.当时顺帝纵容宦官,张纲为国家命运担心,却因出言不逊,得罪了高官耆儒,让皇帝很不 高兴,于是得不到重用。 C.广陵寇乱积十多年,朝廷派张纲任太守平息寇乱。他不像前任那样多求兵马,而是单车径 至贼营,分析利弊,晓以情理,结果张婴等万人归降,广陵安定。 D.张纲在广陵任职只有一年,却深得百姓爱戴。他去世后,百姓老幼相扶前去吊唁。张婴等 人还穿着丧服,背土筑坟。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 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 分) ①豺狼当路,安问狐狸!(3 分) 翻译: ②然纲卒未几,婴复据郡以反,纲何尝能弭东南之盗哉!(4 分) 翻译: (2) 联系全文看,王夫之如何评价张纲劝喻张婴之举?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3 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 分) 秋夜寄邱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注释:邱员外: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平山上。 (1) 开头两句展示了作者什么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3 分) (2)阅读全诗,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两句。(4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只按前 3 题计分)(6 分) (1)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2) ,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3)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4)我欲因之梦吴越, 。湖月照我影,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小题。 按王国维的观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高峰,唐诗、宋词、元曲各代表了一个时代的 文学高峰。到了明代,找不出这个文学高峰了,但“清言”可以说是一个被人忽视的明代的 文学现象。清言是一种语录体抒情言志,它是在唐诗、宋词、元曲的意境高峰之后的蹊径。 文学的表达形式必须嬗变,因为后人再也达不到唐诗、宋词那样的高峰了,他们必须寻求另 一条路子。明代的文人,对清言的写作曾风行一时,留下了大量的作品,《菜根谭》就是其 中最有影响的一部。 时至明代,诗之所以衰退了,因为前代诗人们创造的意境高峰后人再难以企及,尽管还有很 多人写诗,但再也写不出好像前人那样的好诗来了。明代的文人把这种诗歌的审美意境用清 言来表现,反而达到了另一审美高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文学的奇迹。《菜根谭》的意境审 美很大程度上可以与唐诗媲美。唐诗的题材风格多样,构成唐诗绚丽的景观,但真正能够获 得意境审美价值的只有一部分诗。如果我们注意到《菜根谭》的意境,在大自然的取材中
它完全可以涵盖唐诗意境,所不同的是,唐诗意境多为自然画面的呈现,而《菜根谭》的意 境在于一种心灵的设计,是为尘世疲惫之人勘测的一个心灵憩园,像一个深山里的禅境,让 人洗净尘焰。这种意境比唐诗意境更接近人的心灵。“机息心清,月到风来”是《菜根谭》 最有味的句子,“机”就是“心机”,一个人把心机抛却,心灵自然澄澈。 《菜根谭》是一本爱书和善书,中国有书,教育人的书多,关怀人的书少,《菜根谭》是一 部关怀人的书。它告诉你在一个物欲纷扰的世界如何以自己的心志去生活。它给生命设计了 种美好境界。唐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人在精神上没有禁锢,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最 开明的时代,唐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人的精神。唐诗的意境是天然的,代表那 个时代文人们的心境,他们自身很容易被生活和大自然的美丽融入和陶醉。而明代是一个专 制统治最黑暗的时代,没有汉代的人才规则,没有唐代的开明,又没有宋代的品味。沉闷压 抑,所以社会特别浮躁。我们从《菜根谭》里可以发现,那个时代对名利的炽热使其他人性 全部泯灭,功名利禄,把人全部物质化和铜臭化了。处在这样一个时代,那种渴望解脱、寻 求生命和生活真谛的愿望可想而知。所以《菜根谭》的意境,不像唐诗意境那种天然,而是 种追求和设计,也可以说是对功名利禄的现实社会的一种解脱,作者特别追求“物我两忘” 的境界,他设计的就是这样的意境,山谷、白云、清风、月色,都带有一种脱离尘嚣的禅境 所以这种意境比唐诗中的那种自然境界更有魅力,更令人向往。读《菜根谭》让人不能释卷, 草一木,一山一谷,一鸟一林,都能把人带入一种空谷般的意境,这种意境超凡脱俗,这 样的意境诞生在《菜根谭》,诞生在这一时代,都是必然的 (摘自香港《文汇报》,标题为《<菜根谭>的意境》,作者李业成)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 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关于“清言”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清言是一种语录体抒情言志,其审美意境长期以来为人们所忽视。 清言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其出现是文学表达形式必须嬗变的选择 C.清言的写作在明代盛行一时,作品众多,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菜根谭》。 D.明代文人用清言来表现诗歌的审美意境,所以创造了文学的奇迹 E.《菜根谭》和唐诗营造的意境不同,后者的意境多在于一种心灵的设计 1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代诗歌衰退清言风行,是因为前代诗人们创造的意境高峰后人再难以企及。 B.唐诗真正能获得意境审美价值的只有部分诗歌,这是因为唐诗题材追求风格多样。 C.《菜根谭》是一本爱书和善书,是一部关怀人的书,但不是对中国书籍的补充和丰富 D.《菜根谭》的意境超凡脱俗,这样的意境诞生在一个物欲纷扰的时代也许是偶然的。 14 作者认为《菜根谭》把人带入“超凡脱俗”的“空谷般”的意境,其依据是什么?(4分 15.下面是一段《菜根谭》节选,请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并结合高三学习经历,谈谈你 从中明白的道理。(4分) 一苦一乐相磨练,练极而成福者其福始久:一疑一信相参勘,勘极而成知者其知始真。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考生任选一组作答。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8题
它完全可以涵盖唐诗意境,所不同的是,唐诗意境多为自然画面的呈现,而《菜根谭》的意 境在于一种心灵的设计,是为尘世疲惫之人勘测的一个心灵憩园,像一个深山里的禅境,让 人洗净尘焰。这种意境比唐诗意境更接近人的心灵。“机息心清,月到风来”是《菜根谭》 最有味的句子,“机”就是“心机”,一个人把心机抛却,心灵自然澄澈。 《菜根谭》是一本爱书和善书,中国有书,教育人的书多,关怀人的书少,《菜根谭》是一 部关怀人的书。它告诉你在一个物欲纷扰的世界如何以自己的心志去生活。它给生命设计了 一种美好境界。唐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人在精神上没有禁锢,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最 开明的时代,唐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人的精神。唐诗的意境是天然的,代表那 个时代文人们的心境,他们自身很容易被生活和大自然的美丽融入和陶醉。而明代是一个专 制统治最黑暗的时代,没有汉代的人才规则,没有唐代的开明,又没有宋代的品味。沉闷压 抑,所以社会特别浮躁。我们从《菜根谭》里可以发现,那个时代对名利的炽热使其他人性 全部泯灭,功名利禄,把人全部物质化和铜臭化了。处在这样一个时代,那种渴望解脱、寻 求生命和生活真谛的愿望可想而知。所以《菜根谭》的意境,不像唐诗意境那种天然,而是 一种追求和设计,也可以说是对功名利禄的现实社会的一种解脱,作者特别追求“物我两忘” 的境界,他设计的就是这样的意境,山谷、白云、清风、月色,都带有一种脱离尘嚣的禅境, 所以这种意境比唐诗中的那种自然境界更有魅力,更令人向往。读《菜根谭》让人不能释卷, 一草一木,一山一谷,一鸟一林,都能把人带入一种空谷般的意境,这种意境超凡脱俗,这 样的意境诞生在《菜根谭》,诞生在这一时代,都是必然的。 (摘自香港《文汇报》,标题为《<菜根谭>的意境》,作者李业成) 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 题选对一项给 2 分,选对两项 给 5 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关于“清言”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清言是一种语录体抒情言志,其审美意境长期以来为人们所忽视。 B.清言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其出现是文学表达形式必须嬗变的选择。 C.清言的写作在明代盛行一时,作品众多,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菜根谭》。 D.明代文人用清言来表现诗歌的审美意境,所以创造了文学的奇迹。 E.《菜根谭》和唐诗营造的意境不同,后者的意境多在于一种心灵的设计。 1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明代诗歌衰退清言风行,是因为前代诗人们创造的意境高峰后人再难以企及。 B.唐诗真正能获得意境审美价值的只有部分诗歌,这是因为唐诗题材追求风格多样。 C.《菜根谭》是一本爱书和善书,是一部关怀人的书,但不是对中国书籍的补充和丰富。 D. 《菜根谭》的意境超凡脱俗,这样的意境诞生在一个物欲纷扰的时代也许是偶然的。 14. 作者认为《菜根谭》把人带入“超凡脱俗”的“空谷般”的意境,其依据是什么?(4 分) 15.下面是一段《菜根谭》节选,请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并结合高三学习经历,谈谈你 从中明白的道理。(4 分) 一苦一乐相磨练,练极而成福者其福始久;一疑一信相参勘,勘极而成知者其知始真。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考生任选一组作答。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
狼性 尹全生 隆冬时节,北国边陲的禅山屯银装素裹 陶大夫的侄子在大城市混阔了,不远千里回到禅山屯,要接父母到城里去享清福 回乡的当天晚上,侄子提着礼品来看望陶大夫。寒暄过后,侄子掏出一张处方,说近年来自 己总感身体不适,可是经多家大医院检查,并没有发现明显疾患,无奈之下找到一位很有名 的老中医诊断,开了这张处方 年近六十的陶大夫中医造诣颇深,尤其擅长疑难杂症,方圆百里久负盛名。只是由于没有文 凭,又看不惯大小城市医院的乱收费,他一直都在民间行医。 陶大夫在处方上扫了一眼:“既然是大城市名中医开的处方,你直接拿去抓药得了,为什么 还要拿回来给我看?” “我发现那老中医开处方时,思付再三,欲言又止,神色很是古怪,而且,那老中医口头交 代的药引子更古怪一一狼心一个!” 狼心?”陶大夫这才认真审视那张处方。审毕,他问侄子什么地方不适,一脸憔悴的侄子 说:“我总感到心里发慌、发虚,吃饭不香,夜里还总是做噩梦,惊醒后浑身冷汗淋淋的。” 陶大夫把脉过后又逐字审视处方,审毕喃喃自语道:“真可谓命之理微,医之理亦微:天下 至变者病也,至精者医也。” “你是说这处方不对症?” “这处方出自高人手笔,症既洞彻,药必效灵。你照处方抓药服用定可见效。不过……”陶 大夫也是思忖再三,“不过,狼心难得啊。” 禅山屯四周山高林密,群狼出没,得狼心不是难事,可这一带早已禁猎。侄子说这天寒地冻 时节不会有人巡山,即使被人发现了他也能摆平,请陶大夫再帮忙猎一只狼。陶大夫早年喜 欢打猎,有猎狼绝技在身。他应承了侄子要求后便开始准备猎狼用具:先宰了只鸡,将一把 锋利的三棱刮刀沾上鸡血放到室外,待鸡血冻住后,将三棱刮刀再次沾血……如此反复多次 三棱刮刀的利刃被鸡血严严实实地包了起来。 第二天,两人一道走进了白雪皑皑的山林。陶大夫选好猎狼场所后,先将刮刀头朝上插进雪 地里,又从怀里掏出矿泉水瓶子,将水浇在刮刀旁,转眼间刮刀就被牢牢冻在雪地上了。之 后,两人到下风头找地方隐蔽起来 大雪封山,一只断了吃食的饿狼循着血腥味儿找到了刮刀。饿狼最先企图将三棱刮刀叼走, 努力失败后,就迫不及待地用舌头舔刮刀。被舔化的鸡血散发出浓烈的血腥味儿,饿狼越舔 越快,越舔越有力,三棱刮刀渐渐露出了锋利的刀刃,但狼并没有停止舔食。 侄子感到奇怪,悄声问陶大夫:“刀刃已经露了出来,它怎么还在舔?” “狼的眼睛只顾观察四周动静,没发现已经舔到了刀刃一一就是看到了刀刃它也不会停下
狼 性 尹全生 隆冬时节,北国边陲的禅山屯银装素裹。 陶大夫的侄子在大城市混阔了,不远千里回到禅山屯,要接父母到城里去享清福。 回乡的当天晚上,侄子提着礼品来看望陶大夫。寒暄过后,侄子掏出一张处方,说近年来自 己总感身体不适,可是经多家大医院检查,并没有发现明显疾患,无奈之下找到一位很有名 的老中医诊断,开了这张处方。 年近六十的陶大夫中医造诣颇深,尤其擅长疑难杂症,方圆百里久负盛名。只是由于没有文 凭,又看不惯大小城市医院的乱收费,他一直都在民间行医。 陶大夫在处方上扫了一眼:“既然是大城市名中医开的处方,你直接拿去抓药得了,为什么 还要拿回来给我看?” “我发现那老中医开处方时,思忖再三,欲言又止,神色很是古怪,而且,那老中医口头交 代的药引子更古怪——狼心一个!” “狼心?”陶大夫这才认真审视那张处方。审毕,他问侄子什么地方不适,一脸憔悴的侄子 说:“我总感到心里发慌、发虚,吃饭不香,夜里还总是做噩梦,惊醒后浑身冷汗淋淋的。” 陶大夫把脉过后又逐字审视处方,审毕喃喃自语道:“真可谓命之理微,医之理亦微;天下 至变者病也,至精者医也。” “你是说这处方不对症?” “这处方出自高人手笔,症既洞彻,药必效灵。你照处方抓药服用定可见效。不过……”陶 大夫也是思忖再三,“不过,狼心难得啊。” 禅山屯四周山高林密,群狼出没,得狼心不是难事,可这一带早已禁猎。侄子说这天寒地冻 时节不会有人巡山,即使被人发现了他也能摆平,请陶大夫再帮忙猎一只狼。陶大夫早年喜 欢打猎,有猎狼绝技在身。他应承了侄子要求后便开始准备猎狼用具:先宰了只鸡,将一把 锋利的三棱刮刀沾上鸡血放到室外,待鸡血冻住后,将三棱刮刀再次沾血……如此反复多次, 三棱刮刀的利刃被鸡血严严实实地包了起来。 第二天,两人一道走进了白雪皑皑的山林。陶大夫选好猎狼场所后,先将刮刀头朝上插进雪 地里,又从怀里掏出矿泉水瓶子,将水浇在刮刀旁,转眼间刮刀就被牢牢冻在雪地上了。之 后,两人到下风头找地方隐蔽起来。 大雪封山,一只断了吃食的饿狼循着血腥味儿找到了刮刀。饿狼最先企图将三棱刮刀叼走, 努力失败后,就迫不及待地用舌头舔刮刀。被舔化的鸡血散发出浓烈的血腥味儿,饿狼越舔 越快,越舔越有力,三棱刮刀渐渐露出了锋利的刀刃,但狼并没有停止舔食。 侄子感到奇怪,悄声问陶大夫:“刀刃已经露了出来,它怎么还在舔?” “狼的眼睛只顾观察四周动静,没发现已经舔到了刀刃——就是看到了刀刃它也不会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