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韶关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普通话,规范着才是美丽的 ①推广普通话进入了从普及到提高或者是既普及又提高的新里程。 ②普通话的推广是与时俱进的:1955年,国家提倡推广普通话,提出的 方针是“重点推行,逐步普及”;1957年,这个方针增补为“大力提倡,重点 推行,逐步普及”;1992年,推普方针调整为“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 高”,新世纪大体还是延续着这个方针。 ③现在,普通话的“大力推行”与“规范使用”要更加有力、更加深化 地结合起来、融通起来,要日益注重和不断提升普通话使用的规范性、标准性和 审美性 ④首先要逐步提高教师、播音员、主持人、演员等职业语言工作者的普 通话水平。他们普通话水平的提高,既可以有效地引领全社会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又可以有效地带动更广泛的普及。这就要把普通话测试进行得更有成效,其要求 应有所提高,比如有些省市考虑把对教师的普通话水平的要求提高一个等级,或 者对青年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要求相应提高一个等级,如此等等。同时,普通话水 平测试也要向更多职业岗位和社会阶层扩展,尤其是对公务员和服务行业更要提 高要求。 ⑤普通话的推广要在普及基础上逐步提高,衡量其水平的根本指标就在于合 乎普通话规范标准的程度。现在已经研制和颁布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 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已有200多项。但是,其中不少常用的、重要的规范标准在 社会上的知晓率和执行度并不高,甚至是极低的。所以,对普通话规范标准的宣 传和推行亟待加强,要让人们对普通话的规范标准有所了解和认知。 ⑥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就在于对普通话能自觉地、有效地加以“规范使 用”。普通话的规范使用,是形成和实现社会语言生活和谐的必要条件,是人们 语言素养和语言能力的体现和表征。诚然,普通话的规范使用不是阻碍语言的发 展变化和遏制语言的修辞创新,而是有助于引导语言的健康发展和有效地进行修 辞创新。而经典就正是这种规范的生动体现和修辞创新的真正榜样,所以要向经 典学习,展开经典朗读、诗词吟诵、演讲比赛、咬文嚼字等活动。从经典中人们 会发现:语言的使用, 规范着才是美丽的” ⑦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 这是当今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建设的总纲。在这个总纲的指引下,普通话的推广应 该在普及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在提高的引导下积极普及。对于那些普通话普及率 还只有40%左右的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来说,更要大力推广,积极普及;而 对于相当多普通话普及率高的地区,则要注重逐步提高水平。让我们致力于普通 话的“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有效地提高普通话水平,使祖国的语言更加 丰富、更加精致、更加优美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09月10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随着时代的变化,国家对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的要求越来越高。 B.当前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也要注重规范使用普通话,不能顾此失彼
广东省韶关市 2018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普通话,规范着才是美丽的 ①推广普通话进入了从普及到提高或者是既普及又提高的新里程。 ②普通话的推广是与时俱进的:1955 年,国家提倡推广普通话,提出的 方针是“重点推行,逐步普及”;1957 年,这个方针增补为“大力提倡,重点 推行,逐步普及”;1992 年,推普方针调整为“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 高”,新世纪大体还是延续着这个方针。 ③现在,普通话的“大力推行”与“规范使用”要更加有力、更加深化 地结合起来、融通起来,要日益注重和不断提升普通话使用的规范性、标准性和 审美性。 ④首先要逐步提高教师、播音员、主持人、演员等职业语言工作者的普 通话水平。他们普通话水平的提高,既可以有效地引领全社会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又可以有效地带动更广泛的普及。这就要把普通话测试进行得更有成效,其要求 应有所提高,比如有些省市考虑把对教师的普通话水平的要求提高一个等级,或 者对青年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要求相应提高一个等级,如此等等。同时,普通话水 平测试也要向更多职业岗位和社会阶层扩展,尤其是对公务员和服务行业更要提 高要求。 ⑤普通话的推广要在普及基础上逐步提高,衡量其水平的根本指标就在于合 乎普通话规范标准的程度。现在已经研制和颁布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 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已有 200 多项。但是,其中不少常用的、重要的规范标准在 社会上的知晓率和执行度并不高,甚至是极低的。所以,对普通话规范标准的宣 传和推行亟待加强,要让人们对普通话的规范标准有所了解和认知。 ⑥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就在于对普通话能自觉地、有效地加以“规范使 用”。普通话的规范使用,是形成和实现社会语言生活和谐的必要条件,是人们 语言素养和语言能力的体现和表征。诚然,普通话的规范使用不是阻碍语言的发 展变化和遏制语言的修辞创新,而是有助于引导语言的健康发展和有效地进行修 辞创新。而经典就正是这种规范的生动体现和修辞创新的真正榜样,所以要向经 典学习,展开经典朗读、诗词吟诵、演讲比赛、咬文嚼字等活动。从经典中人们 会发现:语言的使用, “规范着才是美丽的”。 ⑦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 这是当今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建设的总纲。在这个总纲的指引下,普通话的推广应 该在普及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在提高的引导下积极普及。对于那些普通话普及率 还只有 40%左右的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来说,更要大力推广,积极普及;而 对于相当多普通话普及率高的地区,则要注重逐步提高水平。让我们致力于普通 话的“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有效地提高普通话水平,使祖国的语言更加 丰富、更加精致、更加优美。 (选自《光明日报》2017 年 09 月 10 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随着时代的变化,国家对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的要求越来越高。 B.当前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也要注重规范使用普通话,不能顾此失彼
C.为了提高普通话测试的成效,必须逐步提高教师、播音员、主持人、演员 等职业语言工作者的普通话的水平。 D.对于普通话普及率高的地区,要做的工作不是普及,而是提高的问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④段以职业工作者提高普通话水平为例,论证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 重要性 B.文章第⑤段论证了普通话的规范使用问题,主要是从加强规范标准宣传的 原因展开论述的。 C.文章第⑦段通过比较普通话普及率不同的地区所要采取的不同做法,论证 了推普中 提高和普及的辩证关系 D.文章围绕国家推普工作这一中心任务,从普及和规范两个方面来论证,但 更侧重于规范这个角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有加强对常用的、重要的规范标准的宣传和推行,才能提高合乎普通话 规范标准的程度。 B.如果经常开展经典朗读、诗词吟诵、演讲比赛、咬文嚼字等活动,就能提 高普通话的水平。 C.使用的普通话具有规范性、标准性和审美性,就可以称之为“美丽”的语 言 D.如果每个人都能自觉地使用规范的普通话,那么汉语就能健康发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鱼钓郑武文 王铮担任住建局长的时候,已经有两任局长从这个职位上落马了。王铮 已经58岁了,再干两年,就安全到站,光荣退休。王铮每天如履薄冰,小心翼 翼。他定下规矩:无论是谁,都不能到他家里谈公事。双休日,为了避免不必要 的熟人骚扰,带一个只有老婆知道号码的手机,自己开车到几十里外的水库去钓 鱼 水库里钓鱼的人不少,都互不相识。王铮钓得安然自在。水库很大,库 底自然卧了不少大鱼。有一天王铮运气特好,竟然钓到了一条足有几十斤的大鱼, 王铮一抬没抬起鱼竿来,又抬还不行,只好带着鱼竿沿岸溜鱼,三溜两溜,脚下 一绊,竞被鱼拖进了浅水里。王铮赶紧爬起来,旁边一个钓鱼的老头也过来帮忙 王铮解嘲地说:“呵呵,我钓鱼竟然被鱼钓了。”初春的天气,风还刺骨。 老头忙说 我家就在附近,先到我家换身衣服吧。”王铮开始还推托,禁 不住老头一个劲劝说。又一想,不过是一个农家老头,又实在冷,就去了 老头就住在旁边的村子里。老头先拿出自己的衣服给王铮换上,又吩咐 老伴把湿衣服烤上。然后拿出一瓶酒,二人推杯换盏,相谈甚欢。当然王铮没说 他是干啥的,老头也不问。 又一个周末,王铮钓够了鱼,就直接去了老头家。不能白吃人家的不是? 王铮带了现成的食品和酒。老头也不推辞,又拉起了家常。 来二往,二人就成了好朋友。有一天喝酒正欢,老头拿出一幅画,说 是祖上留下的,让王铮鉴定一下。王铮一看,是一幅《秋钓图》,画着一个老头 在湖边钓鱼,岸上菊黄竹疏,秋风瑟瑟。立意很好,画工也好。只是落款不甚明 确。王铮对画本无研究,只是看着顺眼,就连声说:“好,好……”老头
C.为了提高普通话测试的成效,必须逐步提高教师、播音员、主持人、演员 等职业语言工作者的普通话的水平。 D.对于普通话普及率高的地区,要做的工作不是普及,而是提高的问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文章第④段以职业工作者提高普通话水平为例,论证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 重要性。 B.文章第⑤段论证了普通话的规范使用问题,主要是从加强规范标准宣传的 原因展开论述的。 C.文章第⑦段通过比较普通话普及率不同的地区所要采取的不同做法,论证 了推普中 提高和普及的辩证关系。 D.文章围绕国家推普工作这一中心任务,从普及和规范两个方面来论证,但 更侧重于规范这个角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只有加强对常用的、重要的规范标准的宣传和推行,才能提高合乎普通话 规范标准的程度。 B.如果经常开展经典朗读、诗词吟诵、演讲比赛、咬文嚼字等活动,就能提 高普通话的水平。 C.使用的普通话具有规范性、标准性和审美性,就可以称之为“美丽”的语 言。 D.如果每个人都能自觉地使用规范的普通话,那么汉语就能健康发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共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鱼钓 郑武文 王铮担任住建局长的时候,已经有两任局长从这个职位上落马了。王铮 已经 58 岁了,再干两年,就安全到站,光荣退休。王铮每天如履薄冰,小心翼 翼。他定下规矩:无论是谁,都不能到他家里谈公事。双休日,为了避免不必要 的熟人骚扰,带一个只有老婆知道号码的手机,自己开车到几十里外的水库去钓 鱼。 水库里钓鱼的人不少,都互不相识。王铮钓得安然自在。水库很大,库 底自然卧了不少大鱼。有一天王铮运气特好,竟然钓到了一条足有几十斤的大鱼, 王铮一抬没抬起鱼竿来,又抬还不行,只好带着鱼竿沿岸溜鱼,三溜两溜,脚下 一绊,竞被鱼拖进了浅水里。王铮赶紧爬起来,旁边一个钓鱼的老头也过来帮忙。 王铮解嘲地说: “呵呵,我钓鱼竟然被鱼钓了。”初春的天气,风还刺骨。 老头忙说: “我家就在附近,先到我家换身衣服吧。”王铮开始还推托,禁 不住老头一个劲劝说。又一想,不过是一个农家老头,又实在冷,就去了。 老头就住在旁边的村子里。老头先拿出自己的衣服给王铮换上,又吩咐 老伴把湿衣服烤上。然后拿出一瓶酒,二人推杯换盏,相谈甚欢。当然王铮没说 他是干啥的,老头也不问。 又一个周末,王铮钓够了鱼,就直接去了老头家。不能白吃人家的不是? 王铮带了现成的食品和酒。老头也不推辞,又拉起了家常。 一来二往,二人就成了好朋友。有一天喝酒正欢,老头拿出一幅画,说 是祖上留下的,让王铮鉴定一下。王铮一看,是一幅《秋钓图》,画着一个老头 在湖边钓鱼,岸上菊黄竹疏,秋风瑟瑟。立意很好,画工也好。只是落款不甚明 确。王铮对画本无研究,只是看着顺眼,就连声说: “好,好……”老头
说 张破画子,这么旧了,咱庄户人没用,送给你当个玩意吧。”王铮 说:“那不行,说不定挺值钱呢,你先去鉴定一下。”老头说: 鉴定啥, 以前就在屋里挂着的,脏成这样了。”王铮一看,不好再推辞,就收下了。 回去以后很喜欢,经常拿出来看,后来就直接挂办公室了 后来一段时间,市里要建一个国际会展中心,王铮忙得没时间去钓鱼了 投标那天,办公室进来一个四十来岁中年人。进来就打招呼:“王叔,你好, 我是赵强,还认识我吗?”王铮一怔,看着有点面熟,没想起来。赵强一指王铮 后面的画,说:“我住在水库边,您跟我爸是好朋友。”王铮的心里就有些 不快,说 你也来投标吗?”赵强说:“是啊,我也干工程。”王铮 说 “那下午投标吧,同等条件下我帮你。”赵强说:“谢谢叔,中午 块出去吃饭吧?”王铮说 那不行,我们有纪律。”赵强就没说什么,出 去了 下午投标,赵强中标。王铮也和三个副局长开了碰头会,三个副局意见 难得统一,一致拍板让赵强干。王铮总感觉有点不对劲,可也没说什么 过了一段时间,还真出事了。赵强潜逃,三个副局长被双规,王铮党内 记过一次。 在反贪局,副局长们感到很冤枉,说:“王铮拿了一个郑板桥的《秋 钓图》,价值数百万,为何只记了个过?” 反贪局长拿出一幅画,说:“你们说的是这幅吗?王铮拿画以后,做 了鉴定。发现是真画,就到反贪局备了案。如果没事,那是正常赠与,退休后还 给人家:如果相求,此是贿赂,就交到局里。因为他太喜欢那幅画了,就又求人 临摹一幅挂在办公室里……” 此时的王铮正坐在他的老板桌后面,副局们的落马让他脊背一阵阵发凉。 到周末,王铮又去钓鱼,秋风起了,落叶萧萧,到处一片凄肃景象。他 感觉自己很像《秋钓图》里的老叟。 鱼漂动了,提上来却没鱼,只是鱼食没了。如此几次,令王铮气恼不已 想一想又笑了,不是吗,人在钓鱼的时候,鱼也在钓人。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 A.王铮因贪钓大鱼而被鱼拉下水的故事情节,既照应了题目,又自然引出“老 头”。而这“老头”,正是一条伺机钓王铮下水的“大鱼”。情节设计巧妙自然, 颇具匠心。 B.这篇小说不仅用景物描写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而且还灵活运用了语言, 动作,心理活动描写来正面塑造主人公王铮的形象,使主人公形象有血有肉,性 格鲜明。 C.王铮因喜欢钓鱼而收了《秋钓图》,又因怕出事而上交给反贪局,还叫人 临摹了一幅挂于办公室内,却让几位副局长误会并受贿落马。这说明他廉洁奉公, 深谙做官防“钓”之道。 D.文末写“他感觉自己很像《秋钓图》里的老叟”,一是因为当时秋风阵阵 落叶萧萧,一叟一竿,独钓寒池,暗合《秋钓图》的意境;二是因为差点落马的 他感受到了画中钓叟远离世俗,超然物外的不易与孤独,揭示了主旨。 5.王铮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分) 6.本篇小说以“鱼钓”为题,你认为这个题目好在哪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 析。(6分)
说: “一张破画子,这么旧了,咱庄户人没用,送给你当个玩意吧。”王铮 说: “那不行,说不定挺值钱呢,你先去鉴定一下。”老头说: “鉴定啥, 以前就在屋里挂着的,脏成这样了。”王铮一看,不好再推辞,就收下了。 回去以后很喜欢,经常拿出来看,后来就直接挂办公室了。 后来一段时间,市里要建一个国际会展中心,王铮忙得没时间去钓鱼了。 投标那天,办公室进来一个四十来岁中年人。进来就打招呼: “王叔,你好, 我是赵强,还认识我吗?”王铮一怔,看着有点面熟,没想起来。赵强一指王铮 后面的画,说: “我住在水库边,您跟我爸是好朋友。”王铮的心里就有些 不快,说: “你也来投标吗?”赵强说: “是啊,我也干工程。”王铮 说: “那下午投标吧,同等条件下我帮你。”赵强说: “谢谢叔,中午一 块出去吃饭吧?”王铮说: “那不行,我们有纪律。”赵强就没说什么,出 去了。 下午投标,赵强中标。王铮也和三个副局长开了碰头会,三个副局意见 难得统一,一致拍板让赵强干。王铮总感觉有点不对劲,可也没说什么。 过了一段时间,还真出事了。赵强潜逃,三个副局长被双规,王铮党内 记过一次。 在反贪局,副局长们感到很冤枉,说: “王铮拿了一个郑板桥的《秋 钓图》,价值数百万,为何只记了个过?” 反贪局长拿出一幅画,说: “你们说的是这幅吗?王铮拿画以后,做 了鉴定。发现是真画,就到反贪局备了案。如果没事,那是正常赠与,退休后还 给人家;如果相求,此是贿赂,就交到局里。因为他太喜欢那幅画了,就又求人 临摹一幅挂在办公室里……” 此时的王铮正坐在他的老板桌后面,副局们的落马让他脊背一阵阵发凉。 到周末,王铮又去钓鱼,秋风起了,落叶萧萧,到处一片凄肃景象。他 感觉自己很像《秋钓图》里的老叟。 鱼漂动了,提上来却没鱼,只是鱼食没了。如此几次,令王铮气恼不已。 想一想又笑了,不是吗,人在钓鱼的时候,鱼也在钓人。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王铮因贪钓大鱼而被鱼拉下水的故事情节,既照应了题目,又自然引出“老 头”。而这“老头”,正是一条伺机钓王铮下水的“大鱼”。情节设计巧妙自然, 颇具匠心。 B.这篇小说不仅用景物描写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而且还灵活运用了语言, 动作,心理活动描写来正面塑造主人公王铮的形象,使主人公形象有血有肉,性 格鲜明。 C.王铮因喜欢钓鱼而收了《秋钓图》,又因怕出事而上交给反贪局,还叫人 临摹了一幅挂于办公室内,却让几位副局长误会并受贿落马。这说明他廉洁奉公, 深谙做官防“钓”之道。 D.文末写“他感觉自己很像《秋钓图》里的老叟”,一是因为当时秋风阵阵, 落叶萧萧,一叟一竿,独钓寒池,暗合《秋钓图》的意境;二是因为差点落马的 他感受到了画中钓叟远离世俗,超然物外的不易与孤独,揭示了主旨。 5.王铮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 分) 6.本篇小说以“鱼钓”为题,你认为这个题目好在哪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 析。 (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主要研究用人工的方法和技术,模仿、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 实现机器智能。有人把人工智能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符号智能,一类是计算智能 符号智能是以知识为基础,通过推理进行问题求解。也即所谓的传统人工智能。 计算智能是以数据为基础,通过训练建立联系,进行问题求解。人工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模糊系统、进化程序设计、人工生命等都可以包括在计算智能之内。 人工智能从1956年提出以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成功。1976年 Newell 和 Simon提出了物理符号系统假设,认为物理符号系统是表现智能行为必要和充 分的条件。这样,可以把任何信息加工系统看成是一个具体的物理系统,如人的 神经系统、计算机的构造系统等。 Minsky从心理学的硏究出发,认为人们在他 们日常的认识活动中,使用了大批从以前的经验中获取并经过整理的知识。该知 识是以一种类似框架的结构记存在人脑中。因此,在70年代他提出了框架知识 表示方法。到80年代, Minsky认为人的智能,根本不存在统一的理论。1985 年,他发表了一本著名的书《 Society of Mind(思维社会)》。书中指出思维 社会是由大量具有某种思维能力的单元组成的复杂社会。以 Mccarthy和 Nilsson 等为代表,主张用逻辑来研究人工智能,即用形式化的方法描述客观世界。逻辑 学派在人工智能研究中,强调的是概念化知识表示、模型论语义、演绎推理等。 McCarthy主张任何事物都可以用统一的逻辑框架来表示,在常识推理中以非单 调逻辑为中心。传统的人工智能研究思路是“自上而下”式的,它的目标是让机 器模仿人,认为人脑的思维活动可以通过一些公式和规则来定义,因此希望通过 把人类的思维方式翻译成程序语言输入机器,来使机器有朝一日产生像人类一样 的思维能力。这一理论指导了早期人工智能的研究 节选自学科网《人工智能》 【材料二】 大数据驱动知识学习、跨媒体协同处理、人机协同増强智能、群体集成智能、 自主智能系统成为人工智能的发展重点,受脑科学研究成果启发的类脑智能蓄势 待发,芯片化硬件化平台化趋势更加明显,这些都标志着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新阶 段。当前,新一代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发展、理论建模、技术创新、软硬件升级等 整体推进,正在引发链式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 加速跃升 人工智能带来社会建设的新机遇。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 阶段,人口老龄化、资源环境约束等挑战依然严峻,人工智能在教育、医疗、养 老、环境保护、城市运行、司法服务等领域广泛应用,将极大提髙公共服务精准 化水平,全面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人工智能技术可准确感知、预测、预警基础设 施和社会安全运行的重大态势,及时把握群体认知及心理变化,主动决策反应, 将显著提高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对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节选自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材料三】 近年来,一款名为“天玑”的骨科手术机器人也引来了不少观众驻足参观。 这款传统人工智能机器人由北京一家公司研发,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开展四肢、骨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主要研究用人工的方法和技术,模仿、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 实现机器智能。有人把人工智能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符号智能,一类是计算智能。 符号智能是以知识为基础,通过推理进行问题求解。也即所谓的传统人工智能。 计算智能是以数据为基础,通过训练建立联系,进行问题求解。人工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模糊系统、进化程序设计、人工生命等都可以包括在计算智能之内。 人工智能从 1956 年提出以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成功。1976 年 Newell 和 Simon 提出了物理符号系统假设,认为物理符号系统是表现智能行为必要和充 分的条件。这样,可以把任何信息加工系统看成是一个具体的物理系统,如人的 神经系统、计算机的构造系统等。Minsky 从心理学的研究出发,认为人们在他 们日常的认识活动中,使用了大批从以前的经验中获取并经过整理的知识。该知 识是以一种类似框架的结构记存在人脑中。因此,在 70 年代他提出了框架知识 表示方法。到 80 年代,Minsky 认为人的智能,根本不存在统一的理论。1985 年,他发表了一本著名的书《Society of Mind(思维社会)》。书中指出思维 社会是由大量具有某种思维能力的单元组成的复杂社会。以 Mccarthy 和 Nilsson 等为代表,主张用逻辑来研究人工智能,即用形式化的方法描述客观世界。逻辑 学派在人工智能研究中,强调的是概念化知识表示、模型论语义、演绎推理等。 McCarthy 主张任何事物都可以用统一的逻辑框架来表示,在常识推理中以非单 调逻辑为中心。传统的人工智能研究思路是“自上而下”式的,它的目标是让机 器模仿人,认为人脑的思维活动可以通过一些公式和规则来定义,因此希望通过 把人类的思维方式翻译成程序语言输入机器,来使机器有朝一日产生像人类一样 的思维能力。这一理论指导了早期人工智能的研究。 ——节选自学科网《人工智能》 【材料二】 大数据驱动知识学习、跨媒体协同处理、人机协同增强智能、群体集成智能、 自主智能系统成为人工智能的发展重点,受脑科学研究成果启发的类脑智能蓄势 待发,芯片化硬件化平台化趋势更加明显,这些都标志着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新阶 段。当前,新一代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发展、理论建模、技术创新、软硬件升级等 整体推进,正在引发链式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 加速跃升。 人工智能带来社会建设的新机遇。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 阶段,人口老龄化、资源环境约束等挑战依然严峻,人工智能在教育、医疗、养 老、环境保护、城市运行、司法服务等领域广泛应用,将极大提高公共服务精准 化水平,全面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人工智能技术可准确感知、预测、预警基础设 施和社会安全运行的重大态势,及时把握群体认知及心理变化,主动决策反应, 将显著提高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对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节选自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材料三】 近年来,一款名为“天玑”的骨科手术机器人也引来了不少观众驻足参观。 这款传统人工智能机器人由北京一家公司研发,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开展四肢、骨
盆骨折以及脊柱全节段手术的骨科机器人。据介绍,目前该骨科机器人已在全国 不同层级医院应用,累计完成了3200余例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在同类型机器 人中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一节选自《人 民日报》之《机器人走进智能时代》 【材料四】 自动驾驶技术是一项综合运用了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模糊系统等技术 的人工智能技术。一旦普及,那整个城市的生态将发生彻底改变。出租车司机将 会失业,自动驾驶的出租车价格会大幅下降,这会导致绝大多数家庭不再购买车 辆,而是随时随地租用无人驾驶的汽车。整个汽车行业保守估计将萎缩三分之二。 与之相关的产业如石油、车险、4S店等将面临市场大幅缩小,无数人将面临失 业。由于小区、商场和写字楼将不需要再修建停车位,房地产也会重新估价。 节 选自廖雪峰《人工智能时代的危机》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提出 认为 . Newell和simn物理符号系统假设一物理符号系统是表现智能行为的充要条件 B发框架知识表示方送为人类在认说活动中使用了大量从经验中提取 理的知识并将之以框架结构存于人脑中。 发 cs思维社会一思维社会很复杂,由大量具有某种思维能力的单元组成 代表 D[Mcay和Nin-逻辑学在人工智能研究中用形式化的方法描述客观世界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简述人工智能的硏究对象、分类、发展进程;材料二简述人工智能 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将产生的作用;材料三、四简述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 B.根据材料 四可以推知,“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自动驾驶技术 都应该属于人工智能中的计算智能范畴。 C.逻辑学派认为,如果能把人类所有思维方式翻译成程序语言输入机 器,有朝一日机器就能产生像人类一样的思维能力,甚至能战胜人类。这 理论是人类研究人工智能的指导思想。 D.根据材料二,我国人工智能以大数据驱动知识学习、跨媒体协同处理、人 机协冋増强智能、群体集成智能、自主智能系统,类脑智能等为发展重点,且芯 片化硬件化平台化趋势明显。 E.据材料可以预测,医疗机器人的迅猛发展、自动驾驶的推广普及,势必会 带来大量医护人员、司机的失业,从而出_现“机器与人抢饭碗”的现象 9.根据上述材料,请指出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4分)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盆骨折以及脊柱全节段手术的骨科机器人。据介绍,目前该骨科机器人已在全国 不同层级医院应用,累计完成了 3200 余例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在同类型机器 人中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节选自《人 民日报》之《机器人走进智能时代》 【材料四】 自动驾驶技术是一项综合运用了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模糊系统等技术 的人工智能技术。一旦普及,那整个城市的生态将发生彻底改变。出租车司机将 会失业,自动驾驶的出租车价格会大幅下降,这会导致绝大多数家庭不再购买车 辆,而是随时随地租用无人驾驶的汽车。整个汽车行业保守估计将萎缩三分之二。 与之相关的产业如石油、车险、4S 店等将面临市场大幅缩小,无数人将面临失 业。由于小区、商场和写字楼将不需要再修建停车位,房地产也会重新估价。 ——节 选自廖雪峰《人工智能时代的危机》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材料一简述人工智能的研究对象、分类、发展进程;材料二简述人工智能 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将产生的作用;材料三、四简述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 B.根据材料一、三、四可以推知,“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自动驾驶技术 都应该属于人工智能中的计算智能范畴。 C.逻辑学派认为,如果能把人类所有思维方式翻译成程序语言输入机 器, 有朝一日机器就能产生像人类一样的思维能力,甚至能战胜人类。这一 理论是人类研究人工智能的指导思想。 D.根据材料二,我国人工智能以大数据驱动知识学习、跨媒体协同处理、人 机协同增强智能、群体集成智能、自主智能系统,类脑智能等为发展重点,且芯 片化硬件化平台化趋势明显。 E.据材料可以预测,医疗机器人的迅猛发展、自动驾驶的推广普及,势必会 带来大量医护人员、司机的失业,从而出_现“机器与人抢饭碗”的现象。 9.根据上述材料,请指出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