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仪器设备尺寸、安装及检修的要求确定,超高设备宜统筹规划在同一楼层。(2)开间常规实验室标准开间由实验台宽度、布置方式及间距决定,具应符合JGJ91-1993《科学实验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实验台平行布置的标单元,其开间不宜小于6.6m,特殊功能的实验室开间按照实验室仪器设备尺安装及检修的要求确定。(3)进深常规实验室标准单元进深由实验台长度、通风柜及实验仪器设布置决定,且不宜小于6.6m。无通风柜时,不宜小于5.7m,具体应符合JGJ91规定。6.公害预防与处理实验室公害预防与处理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满足以下要求。(1)对于使用有放射性、爆炸性、毒害性、生物危险和污染性物质的实验室在系统设计时应符合有关安全、防护、疏散、环境保护等规定。(2)对于实验室用房中规定的分散式布局,实验区域宜与办公等其他功能房分开设置,不同类型的实验室建筑宜独立设置,合理分区。实验室建筑宜处最小风频上风向。(3)公用设施区域在总平面中的位置应符合节能和环境保护等要求。如,配电室、冷冻站等宜设置在对周围环境干扰最少且靠近使用负荷中心处。当实室工作有防振要求时,可根据其防振距离要求进行布置,在无法保证防振距离时采取必要的防振措施。(4)环境设计应符合当地主管部门的绿化要求,且宜适当提高绿化率。绿化植物品种的选用应有利于净化空气、防止污染。7.实验室灵活性规划灵活性最大化一直是实验室建筑设计或改造的重点,灵活性可以保证实验室具有良好的实用功能,还可以在重大改造或新建中,保证建筑设施的重组使用率高,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1)设施的灵活性在设计与建设完成之后,实验室还会根据实际检测的需求进行重组和改造,按照工程量的划分,主要方式如下。①保留工作台面,调整人员和设备。②保留墙面,更换工作台,重新布置设备设施。③重建墙面和系统工程。4实验室整体新建或重建在设计时,应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充分考虑各实验室墙体和工作台的通用10
10 实验室仪器设备尺寸、安装及检修的要求确定,超高设备宜统筹规划在同一楼层。 (2)开间 常规实验室标准开间由实验台宽度、布置方式及间距决定,具应符合 JGJ91-1993《科学实验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实验台平行布置的标单元,其开 间不宜小于 6.6m,特殊功能的实验室开间按照实验室仪器设备尺安装及检修的 要求确定。 (3)进深 常规实验室标准单元进深由实验台长度、通风柜及实验仪器设布置决 定,且不宜小于 6.6m。无通风柜时,不宜小于 5.7m,具体应符合 JGJ91 规定。 6.公害预防与处理 实验室公害预防与处理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满足以下要求。 (1)对于使用有放射性、爆炸性、毒害性、生物危险和污染性物质的实验室在系 统设计时应符合有关安全、防护、疏散、环境保护等规定。 (2)对于实验室用房中规定的分散式布局,实验区域宜与办公等其他功能房分开 设置,不同类型的实验室建筑宜独立设置,合理分区。实验室建筑宜处最小风频 上风向。 (3)公用设施区域在总平面中的位置应符合节能和环境保护等要求。如,配电室、 冷冻站等宜设置在对周围环境干扰最少且靠近使用负荷中心处。当实室工作有防 振要求时,可根据其防振距离要求进行布置,在无法保证防振距离时采取必要的 防振措施。 (4)环境设计应符合当地主管部门的绿化要求,且宜适当提高绿化率。绿化植物 品种的选用应有利于净化空气、防止污染。 7.实验室灵活性规划灵活性最大化一直是实验室建筑设计或改造的重点,灵活性 可以保证实验室具有良好的实用功能,还可以在重大改造或新建中,保证建筑设 施的重组使用率高,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 (1)设施的灵活性在设计与建设完成之后,实验室还会根据实际检测的需求进行 重组和改造,按照工程量的划分,主要方式如下。 ①保留工作台面,调整人员和设备。②保留墙面,更换工作台,重新布置设备设 施。③重建墙面和系统工程。 4 实验室整体新建或重建。 在设计时,应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充分考虑各实验室墙体和工作台的通用
性,减少墙面及工作台更换产生的费用。(2)系统工程的灵活性实验室的系统工程灵活性包括:①能在墙和顶棚上进行方便的连接或断开,宜考虑快速、便利的连接。②宜采用能够调整的通风柜,选用尺寸能够适应实验室变化的管道系统,以及独立的专用通风管道。③功能通道,顶棚和竖并的设计,应考虑未来采暖、通风、空调和电力的需要。④)公用设施区域的管网应综合布置,并与室外环境设计相结合,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方便使用和维护,并留有发展余地。③在总体设计阶段,实验室系统工程的设计,在满足初始需求的前提下,宜设置足够的余量以适应预计的未来规划。(3)实验室内部的灵活性①在实验室内部,应配备有设备、可移动辅助设施、固定工作台或其中任意组合的活动设备区,能够快速应对实验室功能的变化。同类型实验室宜安装同样的系统工程和实验室辅助设施。②充分利用实验室内的空间,或采用灵活隔断进行布置。8.实验室可持续性在保证实验室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宜采用相应的措施保证检测实验室环境、建筑、工程及其他方面的可持续性。9.实验室智能化实验室智能化包括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安全预警系统等,实现对各智能化子系统的协同控制和对设施资源的综合管理。实验室应根据建筑物的规模和功能需求等实际情况,选择配置相关的系统,同时还应配备远程通信设施或预留接口实验室智能化系统的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1)满足检验检测要求的能源供应和实验室环境的控制及管理。(2)提供检验检测工作和实验室管理所需的信息通信的基础条件。(3)符合节能和降低成本的要求。(4)提供建筑物所需的信息化管理。(二)深化设计1.房屋配件、实验室辅助设施11
11 性,减少墙面及工作台更换产生的费用。 (2)系统工程的灵活性实验室的系统工程灵活性包括: ①能在墙和顶棚上进行方便的连接或断开,宜考虑快速、便利的连接。 ②宜采用能够调整的通风柜,选用尺寸能够适应实验室变化的管道系统,以及独 立的专用通风管道。 ③功能通道,顶棚和竖井的设计,应考虑未来采暖、通风、空调和电力的需要。 ④)公用设施区域的管网应综合布置,并与室外环境设计相结合,做到安全可靠、 经济合理、方便使用和维护,并留有发展余地。 ⑤在总体设计阶段,实验室系统工程的设计,在满足初始需求的前提下,宜设置 足够的余量以适应预计的未来规划。 (3)实验室内部的灵活性 ①在实验室内部,应配备有设备、可移动辅助设施、固定工作台或其中任意组合 的活动设备区,能够快速应对实验室功能的变化。同类型实验室宜安装同样的系 统工程和实验室辅助设施。 ②充分利用实验室内的空间,或采用灵活隔断进行布置。 8.实验室可持续性 在保证实验室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宜采用相应的措施保证检测实验室环境、 建筑、工程及其他方面的可持续性。 9.实验室智能化 实验室智能化包括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安全预警系统等,实现对各智能化子系 统的协同控制和对设施资源的综合管理。实验室应根据建筑物的规模和功能需求 等实际情况,选择配置相关的系统,同时还应配备远程通信设施或预留接口实验 室智能化系统的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1)满足检验检测要求的能源供应和实验室环境的控制及管理。 (2)提供检验检测工作和实验室管理所需的信息通信的基础条件。 (3)符合节能和降低成本的要求。 (4)提供建筑物所需的信息化管理。 (二)深化设计 1.房屋配件、实验室辅助设施
(1)窗实验室窗包括:固定窗、可开关的窗、双层窗、密闭窗、屏蔽窗隔声窗。可根据不同的需求选用。如实验室要求水平遮阳或垂直遮阳,需选用有遮阳功能的窗,如百叶窗。(2)门由1/2个标准单元组成的实验室的门洞宽度不宜小于1m,高度不宜小于2.1m。由一个及以上标准单元组成的实验室的门洞宽度不宜小于1.2m,高度不宜小于2.1m。实验室的门扇应设观察窗。有特殊要求的房间的门洞尺寸应按具体情况确定如经常进出大型试件或设备的房间,可设置无门槛的卷帘门。在爆炸危险的房间内应设置外开门,在有隔声、保温、屏蔽需求的实验室可选用具备相应功能的门还可视需求选用弹簧门、推拉门或自动门。(3)墙面要求实验室墙面总体要求为方便清洁,不得采用带有强反光性质的饰面材料,对于冷藏室墙面要求隔热:有些实验室在实验时有酸碱气体逸出要求设计耐酸碱的涂层墙面:对于会产生噪声的实验室,墙面应布置吸声材料:有抗电磁波干扰要求的房间,墙面需做屏蔽处理。实验室墙裙高度应离地面1.21.5m,便于清洁,如瓷砖墙裙、油漆墙裙等。(4)地面要求实验室地面应坚实耐磨、不起尘、不积尘,并能够防水、防滑、防放射性污染、防静电。实验室防振应考虑实验本身或精密仪器本身所提出的防振要求,以及实验所产生的振动。使用强酸强碱实验室所布置地面应具有腐蚀性。用水量较多的实验室地面应设地漏。(5)顶棚除了有严格防尘需求的实验室以外,实验室不宜设置吊顶,对于某些具有吊顶需求且无严格密封要求的空间,可采用活动板块式吊顶。(6)走道走道应直接通向出口的方向,以便危险发生时人员的撤离,因此应避免设计成无规则的形状。走道地面有高差时,当高差不足二级踏步时,不得设置台阶,应设坡道,其坡度不宜大于1:8。实验室宜设置缓坡坡道供货运车辆通行。应根据使用过程中具体情况来确定走道的宽度和高度设计。(11)楼梯与电梯楼梯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并合理设计树梯宽度。科研实验人员经常通行的楼梯,其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8m,高度不应大于0.17m。四层及以上的实验室建筑宜设电梯。有条件的实验室可根据自身工作需要设货梯和客梯。12
12 (1)窗 实验室窗包括:固定窗、可开关的窗、双层窗、密闭窗、屏蔽窗隔声窗。 可根据不同的需求选用。如实验室要求水平遮阳或垂直遮阳,需选用有遮阳功能 的窗,如百叶窗。 (2)门由 1/2 个标准单元组成的实验室的门洞宽度不宜小于 1m,高度不宜小于 2.1m。由一个及以上标准单元组成的实验室的门洞宽度不宜小于 1.2m,高度不 宜小于 2.1m。 实验室的门扇应设观察窗。有特殊要求的房间的门洞尺寸应按具体情况确定如经 常进出大型试件或设备的房间,可设置无门槛的卷帘门。在爆炸危险的房间内应 设置外开门,在有隔声、保温、屏蔽需求的实验室可选用具备相应功能的门还可 视需求选用弹簧门、推拉门或自动门。 (3)墙面要求 实验室墙面总体要求为方便清洁,不得采用带有强反光性质的饰面 材料,对于冷藏室墙面要求隔热;有些实验室在实验时有酸碱气体逸出要求设计 耐酸碱的涂层墙面;对于会产生噪声的实验室,墙面应布置吸声材料;有抗电磁波 干扰要求的房间,墙面需做屏蔽处理。 实验室墙裙高度应离地面 1.2~1.5m,便于清洁,如瓷砖墙裙、油漆墙裙等。 (4)地面要求 实验室地面应坚实耐磨、不起尘、不积尘,并能够防水、防滑、防 放射性污染、防静电。实验室防振应考虑实验本身或精密仪器本身所提出的防振 要求,以及实验所产生的振动。使用强酸强碱实验室所布置地面应具有腐蚀性。 用水量较多的实验室地面应设地漏。 (5)顶棚 除了有严格防尘需求的实验室以外,实验室不宜设置吊顶,对于某些具 有吊顶需求且无严格密封要求的空间,可采用活动板块式吊顶。 (6)走道 走道应直接通向出口的方向,以便危险发生时人员的撒离,因此应避免 设计成无规则的形状。走道地面有高差时,当高差不足二级踏步时,不得设置台 阶,应设坡道,其坡度不宜大于 1:8。实验室宜设置缓坡坡道供货运车辆通行。 应根据使用过程中具体情况来确定走道的宽度和高度设计。 (11)楼梯与电梯 楼梯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并合理设计树梯宽 度。科研实验人员经常通行的楼梯,其踏步宽度不应小于 0.28m,高度不应大于 0.17m。四层及以上的实验室建筑宜设电梯。有条件的实验室可根据自身工作需 要设货梯和客梯
2.实验用房及辅助用房(1)实验室仪器设备室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对环境及安装的需求,采用先进成熟的设计方案,以适应实验室运行的需要。(2)业务受理室业务受理室应综合考虑业务流程,方便接收确认样品。宜布局在首层,采用开放式柜台办公,柜台高度不应高于0.8m。业务受理室宜设置受理、检验报告收发、检验样品收发、收费区域。业务受理室宜设置供客户咨询查询的设施。(3)样品仓库样品仓库应根据样品特点进行布局,环境条件应符合样品存储规定;样品仓库应通风、防潮、防雨、防鼠、防虫,对于特殊要求的样品仓库如低温、防爆,建筑设计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样品仓库宜设立在货梯附近并便于样品出人库,必要时可设立装卸货平台。样品仓库应配置相关安防和消防设施。3.实验室系统工程(1)给排水给水系统的选择,应根据检验检测、生活、消防各项用水对水质、水温、水压和水量的要求,并结合室外给水系统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水龙头及其他卫生器具给水的额定流量,当量、支管管径等,应符合GB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规定。实验仪器的循环冷却水水质应满足各类仪器对水质的不同要求。下行上给式的给水横于管宜敷设在底层走道上方或地下室顶板下;上行下给式的给水横干管宜敷设在顶层管道技术层内或顶层走道上方。不结冻地区可敷设在屋顶上。恒温、恒湿实验室的给水管道穿墙和楼板时应采取密封措施。进行强酸、强碱、剧毒液体的实验并有飞溅爆炸可能的实验室,应就近设置应急喷淋设施,当应急洗眼器水压大于1MPa时,应采取减压措施。室外排水应符合GB50014-2006(2016年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含菌污水应经高温高压消毒或化学消毒后才可排放至市政污水排放公用系统。酸、碱污水应进行中和处理。中和后达不到中性时,应采用反应池加药处理。实验室污、废液应和生活污水分质排放。腐蚀性污水的排水系统应采取防腐措施。(2)空调实验室空调系统应符合GB50019-2015《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及国家其他相关规定实验室空调房间无特殊要求时,室内计算温度宜冬季1820℃、夏季26~28℃;13
13 2.实验用房及辅助用房 (1)实验室仪器设备室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对环境及安装的需求,采用先进 成熟的设计方案,以适应实验室运行的需要。 (2)业务受理室业务受理室应综合考虑业务流程,方便接收确认样品。宜布局在 首层,采用开放式柜台办公,柜台高度不应高于 0.8m。业务受理室宜设置受理、 检验报告收发、检验样品收发、收费区域。业务受理室宜设置供客户咨询查询的 设施。 (3)样品仓库样品仓库应根据样品特点进行布局,环境条件应符合样品存储规定; 样品仓库应通风、防潮、防雨、防鼠、防虫,对于特殊要求的样品仓库如低温、 防爆,建筑设计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样品仓库宜设立在货梯附近并便于样品 出人库,必要时可设立装卸货平台。样品仓库应配置相关安防和消防设施。 3.实验室系统工程 (1)给排水 给水系统的选择,应根据检验检测、生活、消防各项用水对水质、水 温、水压和水量的要求,并结合室外给水系统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水龙头及其他卫生器具给水的额定流量、当量、支管管径等,应符合GB50015-200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规定。实验仪器的循环冷却水水质应满足各类仪器对 水质的不同要求。 下行上给式的给水横干管宜敷设在底层走道上方或地下室顶板下;上行下给式的 给水横干管宜敷设在顶层管道技术层内或顶层走道上方。不结冻地区可敷设在屋 顶上。恒温、恒湿实验室的给水管道穿墙和楼板时应采取密封措施。 进行强酸、强碱、剧毒液体的实验并有飞溅爆炸可能的实验室,应就近设置应急 喷淋设施,当应急洗眼器水压大于 1MPa 时,应采取减压措施。室外排水应符合 GB50014-2006(2016 年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含菌污水应经高温高压消 毒或化学消毒后才可排放至市政污水排放公用系统。 酸、碱污水应进行中和处理。中和后达不到中性时,应采用反应池加药处理。 实验室污、废液应和生活污水分质排放。腐蚀性污水的排水系统应采取防腐措施。 (2)空调 实验室空调系统应符合 GB50019-2015《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设计规范》及国家其他相关规定。 实验室空调房间无特殊要求时,室内计算温度宜冬季 18~20℃、夏季 26~28℃;
室内相对湿度小于80%。专用实验室的空气调节室内计算参数应按工艺要求确定。(3)通风和净化实验室通风应符合GB50019-2015《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及国家其他相关规定。实验室净化应符合GB50073-2013《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991-2014《埋地钢质管道直流干扰防护技术标准及国家其他相关规定。对于具有生物安全要求的实验室,还应符合GB50346-2011《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的规定;对于实验动物设施,还应符合CB50447-2008《实验动物设施建筑技术规范》的规定。实验室环境要求允许开窗通风换气时,应优先利用自然通风。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实验室室内的卫生要求、工艺要求或在技术经济上不合理时,宜设置机械通风系统。实验室通风系统宜满足实验室功能使用、工艺使用时间频率要求条件,设置有工作模式和值班模式的切换控制方式。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工艺操作宜在通风柜内进行或在工艺操作点根据工艺要求宜设置局部排风设备,如万向排气罩、原子吸收罩、排气罩等。实验室排风系统应优先采用局部排风;当局部排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宜采用全面排风。(4)采光实验室宜利用天然采光,房间窗地面积比不应小于1:6。利用天然采光的实验室窗地面积比不应小于1:5。(5)隔声通用实验室允许噪声级不宜大于55dB(A计权声压级);阅览室允许噪声级不应大于50dB(A计权声压级)。产生噪声的公用设施等用房不宜与实验室贴邻,否则应采取隔声及消声措施。(6)隔振产生振动的公用设施等用房不宜与有隔振要求的试验区域贴邻且宜设在底层或地下室内,其设备基础等应采取隔振措施。设在楼层或顶层的空调机房、排风机房等,其设备基础等应采取隔振措施(7)通风柜实验室内危险的操作通常在通风柜内进行,出于安全考虑,通风柜的位置应远离主实验室出口,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经过它的机会,以及人员对设备的不利影响。通风柜应符合JB/T6412-1999《排风柜》,JG/T222-2007《实验室变风量排风柜》及国家其他相关规定。实验室通风柜操作口处的面风速,可按表2-1进行选取,对于特殊的有害气体应根据相关的使用数据要求确定。任务三检测实验室设计和建设范例一一食品实验室一般来说,实验室设计分为功能设计和布局设计。与一般办公、民用建筑不同的14
14 室内相对湿度小于80%。专用实验室的空气调节室内计算参数应按工艺要求确定。 (3)通风和净化 实验室通风应符合 GB50019-2015《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 节设计规范》及国家其他相关规定。实验室净化应符合 GB50073-2013《洁净厂 房设计规范》、GB50991-2014《埋地钢质管道直流干扰防护技术标准及国家其他 相关规定。对于具有生物安全要求的实验室,还应符合 GB50346-2011《生物安 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的规定;对于实验动物设施,还应符合 CB50447-2008《实 验动物设施建筑技术规范》的规定。实验室环境要求允许开窗通风换气时,应优 先利用自然通风。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实验室室内的卫生要求、工艺要求或在技 术经济上不合理时,宜设置机械通风系统。 实验室通风系统宜满足实验室功能使用、工艺使用时间频率要求条件,设置有工 作模式和值班模式的切换控制方式。 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工艺操作宜在通风柜内进行或在工艺操作点根据工艺要求 宜设置局部排风设备,如万向排气罩、原子吸收罩、排气罩等。实验室排风系统 应优先采用局部排风;当局部排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宜采用全面排风。 (4)采光 实验室宜利用天然采光,房间窗地面积比不应小于 1:6。利用天然采光 的实验室窗地面积比不应小于 1:5。 (5)隔声 通用实验室允许噪声级不宜大于 55dB(A 计权声压级);阅览室 允许噪声级不应大于 50dB(A 计权声压级)。产生噪声的公用设施等用房不宜与实 验室贴邻,否则应采取隔声及消声措施。 (6)隔振 产生振动的公用设施等用房不宜与有隔振要求的试验区域贴邻且宜设 在底层或地下室内,其设备基础等应采取隔振措施。设在楼层或顶层的空调机房、 排风机房等,其设备基础等应采取隔振措施。 (7)通风柜 实验室内危险的操作通常在通风柜内进行,出于安全考虑,通风柜的 位置应远离主实验室出口,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经过它的机会,以及人员对设备的 不利影响。通风柜应符合 JB/T 6412-1999《排风柜》,JG/T 222-2007《实验室 变风量排风柜》及国家其他相关规定。实验室通风柜操作口处的面风速,可按表 2-1 进行选取,对于特殊的有害气体应根据相关的使用数据要求确定。 任务三 检测实验室设计和建设范例-食品实验室 一般来说,实验室设计分为功能设计和布局设计。与一般办公、民用建筑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