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千古中口万种民性 些律则是在追求善美中将人类导向太平与社会的安定。这一切的 目的,“是尽量减少人与人之间的不和”。 莱布尼茨认为,中国人的另一大特点是敬神。中国人相信自 己的祖先与伟人们已与神生活在一起。中国人一向敬拜神灵,并 且有四种祭祀,献给四种不同的神灵。第一种称“类”,是架天与 天之灵、上帝用的:第二种称“里”,是祭六宗之灵(即四季、寒 :与署、日、月、星、水与旱)而用的;第三种称“望塑”,是粲祀名 山大的诸神灵用的;第四种称“遍”,是祭祀宇宙间次等东西的 神灵与名人们用的。 莱布尼获,这个微积分的创造者,几乎触及到了中国人心灵 的隐秘。 亚当·斯密论中四人:勤勉与停滞 就在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1776年,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之父亚 当·斯密发表了二百年来无出其右的名著一一《国民财言的性质 和原因的研究》。保罗·A·萨缪尔森认为,两者都出现在同年 并不是偶然的巧合:从君主专制下得到政治自由和从国家法令的 于预下解放出来的价格和工资,这两者是密切相关的。 正是在此书中,亚当·斯密提出了中国人的停滞性问题,他 指出: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 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勘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 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 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规寮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 乎没有什么区别。也许在马可·波罗时代以前好久,中国的财富 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的发展程度”。 这种停滞性正是阿兰·佩雷菲特讲的中国人的不变性。佩雷 菲特曾在戴高乐、蓬皮杜、德斯坦时代担任过七任部长,是法国 -5
人文中国:中国的商北精熊与人文精神 最权威的中国问题专家。其代表作是1989年出版的《停滞的帝 国》。在此书中,他回应了亚当·斯密的观点。他提到,1960年的 中国人仍赞同乾隆对马戛尔尼使团的看法(这是1793年的事),这 突出地表现了中国人的不变性。“历史教科书,大学课本,以及我 与之交谈的知识分子都用马克思的语言支持传统的观点。马尔 尼的态度是帝国主义的”、‘资本主义的’和“殖民主义的’”。所 有的人都赞同乾隆的严厉的回答:“联无求于任何人。尔等速速收 起礼品,启程回国。” 其实,还有一个事例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国的停滞与中国 人的不变性:早在公元?世纪的唐代,中国人均粮食拥有量达到 500多斤,而到了1000多年后的晚清和民初时代,始终没有超过 这个水平。 停滞性这个话题,影问了几代思想家。 一静止的、没有“历史”·的中田人一黑格尔的见解 对于中国社会的停滞性与中国人的静止性,黑格尔用他那 “黄昏时才起飞的”哲学头脑,给子了咯带伤感的分析。 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是从东方到西方,是从中国人到日耳 曼人。他指出,世界历史的起点在亚细亚。亚细亚社会以及这个 社会的人民的基础是直接的意识一实体的精神性,一种实现了 理性的自由,这种自由只在自身内部逐渐发展,不会发展成为主 观的自由。因此,东方社会是持久、稳定的,也必然是静止的、停 带的,只有空间,而没有时间历程。他说:中国“是持久、稳定 一 可以称为仅仅属于空间的国家一成为非历史的历史”。于 是,他断定中国人如同中国历史,只有空间的存在,而设有时间 的连续。通裕地讲,就是中国人没有个性的变化,所有的人都是 以前的个人的一再重复。他在1822年讲:中国人“个人在精神上 没有个性。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 —6--
序章千古中国万种民性 灭的一再重复而已。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 马克思思格斯:“化石般”的中国人 马克思曾指出,中国是一块活的化石。其社会基础总是停滞 不动,而夺得政治上层建筑的人物和种族却不断更迭。中国人一 直按照老方式生活了数千年,他们的生活就是吃、喝、呆板地过 日子,粗父怎样耕种自己的土地,孙子也就怎样做。他有一个结 论:中国,是一个1000多年来一直抗拒任何发展和历史运动的国 家。 恩格斯则认为,中国人是安逸的,带有东方宿命论的色彩。 这些远在万里之遥,从未见到过中国的恩想家的论述,某种 意义上可以套用艾蒂安·巴拉兹在968年讲过的一句无可奈何 的话:“要批驳黑格尔关于中国处于停滞不变状态的观点很容易 …然而,黑格尔是对的
人文中围:中国的南北辆貌与人文需神 百家争鸣百家言 “世界历史的起点在亚细亚,”德箭伟人黑格尔如是说。 他认为,世界历史是从东方人到西方人,是从中国人到日尔 曼人。 另一位德情伟人马克恩则说:中口是块活化石。 或许是过于“誉美”的绿故,强盗们限红了。中国人神影的 红蓝头终于披刺刀桃掉了。 “中国没有真相,也没有事实。”70年前的美国人如是说。 中国人的国民性在老外的限中永远是一个哥德巴棒猜想。 -8…
席章干古中国万种民性 1840年,推销阿芙蓉、红罂粟的炮声,震碎了天朝上国不可 战胜的神话,中华民族被拖入到了风雨如晦、长夜难明、风雨飘 零的近代史中。中国人的神秘的红盖头被刺刀挑掉了。于是,关 于中国人,引起了人们无数的话题。 从19世纪中叶以来,无数到过中国的欧美人,不论他是商人、 学者,还是军人、旅行家,他们都想概括出中国人的国民性。不 过,由于他们的经历的局限,他们得出的结论类似于“盲人摸 象”得出的象的结论。 不管怎样,我们还是列表看一下。 中国人 论述者及年代 的性格 亨利·西尔 古伯察 托马斯·迈迪斯 乔治·库克 (1849年) (1854年) (1856年) (1858年) 孝 软弱性 非功利主义 无宗教信仰 贞节 礼仪性 唯“心”方义 说谎 项 获利性 易走极端 有信仰 缺乏礼节 没有公正. 宗教冷淡主义 孝悌 欺诈性 重刑罚 无道德感 福、禄、寿 迷信盛行 宿命论 商业性 能吃苦 唯物质主义 没有宗教感情 目 高于心计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