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五校教学质量调研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阅读部分(共80分) (一)阅读文章,完成1-5题(16分) 中国风的魅力 王丽慧 ①在当代流行歌曲的发展过程中,古代文学常常扮演着“救生员”的角色。2000 年周杰伦推出他的第一张专辑《Jay》,从此开始了他的“天王”的历程。《Jay》 在2000年的出现具有标志性的意义,这张专辑的十首歌曲融合了古今中外不同 的风格和文学意象,其中由方文山作词的一首《娘子》开创了21世纪初期流行 歌曲的复古风,古典文学意味的歌词和Rap、R&B、 New Hip-Hop等西方新曲风神 奇融合,改变了以往现当代流行歌曲在利用传统资源时尽量使音乐符合歌词风格 的惯例。藉由歌词和音乐之间的反差,营造特殊的欣赏体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 艺术效果。 ②除了词曲的反差之外,此类歌词制造新奇效果的另一“秘笈”在于歌词文本制 造大量的词性活用、句式倒装、非常规词语搭配等语法现象。(甲)从“春风又 绿江南岸”到“让高速的车阵,把城市的庄严挤垮吧”,这些语法现象在古今诗 词创作中普遍存在,但运用密度如此之大却并不多见,它们的存在颠覆了受众原 有的阅读习惯,形成了新鲜的感觉。 ③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继周杰伦之后,陶喆、王力宏、林俊杰、胡彦斌、 后弦、南拳妈妈等纷纷效仿,形成了当代流行歌坛一股新的时尚潮流一一“中国 风”。歌坛你行我效,大量作品集中涌入市场,一时蔚为大观,甚至呈现泛滥之 势。(乙)作品质量参差是不可回避的现实,写作后劲不足与创新性的缺乏是中 国风歌曲面临的最大挑战 ④在论及21世纪流行歌坛的中国风现象时,许多论者将其归结为演唱者或创作 者“民族自豪感”、“民族认同感”的增强;中央电视台4次邀请周杰伦参加春 节联欢晚会,且一律采用中国风曲目同样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但也有学者指出当 下词人对传统资源的偏好一般来自于自身的兴趣爱好或商业嗅觉,即便经过认真 学习,如若不是长期研究浸染,终究免不了一种形式化的隔阂感。反映在作品中, 便是传统元素的表面化、符号化、零碎化和意义扁平化的倾向。(丙)。即便是 中国风歌词的代表人物方文山,其作品工整、精致、华丽,却也常常现出粉饰气 而与当代年轻人审美的视觉化倾向及MV的流行相对应,中国风歌词常常更为强 调形式感与画面感,而并不过于追究意义的深度。中国风歌曲带来的新鲜感恰恰 反映了听众对传统文化的陌生与疏离。在这场歌者与听众共同营造的古典优雅的 风尚中,传统仅停留在最为表象的层面,其精神实则和当代社会的文化气质格格 不入了。21世纪的中国风歌曲不再是一种“乡愁”,甚至不是“回望”,而是 当代年轻人对古代社会与古典文学的一种想象。即便周杰伦的歌唱得越来越慢 吐字越来越清晰,终究还是缺少那份悠远醇厚。 ⑤当代流行歌曲对传统文学资源的运用基本延续着黎锦晖(中国流行音乐奠基 人,1967年去世)时期的几种主要形式:(丁)。此外,一种新的形式值得注 意——“颠覆式”。即以冒犯或颠覆的方式运用传统资源,解构其原来的价值和 意义,传达自己的观念和主张。如2000年由赵小源作词、三宝作曲、毛阿敏演 唱的《相思》
上海 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五校教学质量调研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 阅读部分(共 80 分) (一)阅读文章,完成 1—5 题(16 分) 中国风的魅力 王丽慧 ①在当代流行歌曲的发展过程中,古代文学常常扮演着“救生员”的角色。2000 年周杰伦推出他的第一张专辑《Jay》,从此开始了他的“天王”的历程。《Jay》 在 2000 年的出现具有标志性的意义,这张专辑的十首歌曲融合了古今中外不同 的风格和文学意象,其中由方文山作词的一首《娘子》开创了 21 世纪初期流行 歌曲的复古风,古典文学意味的歌词和 Rap、R&B、New Hip-Hop 等西方新曲风神 奇融合,改变了以往现当代流行歌曲在利用传统资源时尽量使音乐符合歌词风格 的惯例。藉由歌词和音乐之间的反差,营造特殊的欣赏体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 艺术效果。 ②除了词曲的反差之外,此类歌词制造新奇效果的另一“秘笈”在于歌词文本制 造大量的词性活用、句式倒装、非常规词语搭配等语法现象。(甲)从“春风又 绿江南岸”到“让高速的车阵,把城市的庄严挤垮吧”,这些语法现象在古今诗 词创作中普遍存在,但运用密度如此之大却并不多见,它们的存在颠覆了受众原 有的阅读习惯,形成了新鲜的感觉。 ③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继周杰伦之后,陶喆、王力宏、林俊杰、胡彦斌、 后弦、南拳妈妈等纷纷效仿,形成了当代流行歌坛一股新的时尚潮流——“中国 风”。歌坛你行我效,大量作品集中涌入市场,一时蔚为大观,甚至呈现泛滥之 势。(乙)作品质量参差是不可回避的现实,写作后劲不足与创新性的缺乏是中 国风歌曲面临的最大挑战。 ④在论及 21 世纪流行歌坛的中国风现象时,许多论者将其归结为演唱者或创作 者“民族自豪感”、“民族认同感”的增强;中央电视台 4 次邀请周杰伦参加春 节联欢晚会,且一律采用中国风曲目同样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但也有学者指出当 下词人对传统资源的偏好一般来自于自身的兴趣爱好或商业嗅觉,即便经过认真 学习,如若不是长期研究浸染,终究免不了一种形式化的隔阂感。反映在作品中, 便是传统元素的表面化、符号化、零碎化和意义扁平化的倾向。(丙)。即便是 中国风歌词的代表人物方文山,其作品工整、精致、华丽,却也常常现出粉饰气。 而与当代年轻人审美的视觉化倾向及 MV 的流行相对应,中国风歌词常常更为强 调形式感与画面感,而并不过于追究意义的深度。中国风歌曲带来的新鲜感恰恰 反映了听众对传统文化的陌生与疏离。在这场歌者与听众共同营造的古典优雅的 风尚中,传统仅停留在最为表象的层面,其精神实则和当代社会的文化气质格格 不入了。21 世纪的中国风歌曲不再是一种“乡愁”,甚至不是“回望”,而是 当代年轻人对古代社会与古典文学的一种想象。即便周杰伦的歌唱得越来越慢、 吐字越来越清晰,终究还是缺少那份悠远醇厚。 ⑤当代流行歌曲对传统文学资源的运用基本延续着黎锦晖(中国流行音乐奠基 人,1967 年去世)时期的几种主要形式:(丁)。此外,一种新的形式值得注 意——“颠覆式”。即以冒犯或颠覆的方式运用传统资源,解构其原来的价值和 意义,传达自己的观念和主张。如 2000 年由赵小源作词、三宝作曲、毛阿敏演 唱的《相思》:
红豆生南国,是很遥远的事情。相思算什么,早无人在意。醉卧不夜城,处处霓 虹。酒杯中好一片滥滥风情。最肯忘却古人诗,最不屑一顾是相思。守着爱怕人 笑,还怕人看清。春又来看红豆开,竟不见有情人去采,烟花拥着风流真情不在。 ⑥对传统资源的颠覆式用法自古有之,在21世纪的当代流行歌曲中,它逐渐形 成一定的规模,成为一种特征较为鲜明的创作方式。而这种“颠覆”或“解构” 往往只是一种策略,目的在于批评或嘲弄当下的社会现象,并非真正指向传统本 身 1、第①段中“救生员”的含义是_。(2分) 2、综观全文,21世纪流行歌坛中国风带来的正面作用可能有哪些?(3分) 3、下列四个例子,分别放在(甲)(乙)(丙)(丁)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如伊能静的《念奴娇》,歌词拼凑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与白居易的《长 恨歌》,两者共同的主题其实用的是词牌“念奴娇”的字面意义,即“美人如此 多娇,少年英姿焕发,怎么想都是她”。 ②如网上出现了一首打油诗一—《蝶恋花中国疯》:“江南桃花朵朵开,岁堤春 晓,苏三发如雪。彩云追月东风破,西厢和尚醉花楼。牡丹江畔忆长安,红颜看 穿,应是花恋蝶。却忘春风逍遥叹,花田错尽中国疯。”对应了十八首中国风歌 曲,而这还仅仅是中国风歌曲中的小部分而已。 ③如“旧词新曲”(邓丽君《淡淡幽情》专辑)、段落拼接式(梅艳芳演唱的《床 前明月光》)、点缀式(大量中国风歌曲)、化用(如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 等 ④以周杰伦著名的《东风破》为例: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我在门后假装你 人还没走,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一壶漂泊浪迹 天涯难入喉,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花开就一次成熟 我却错过。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犹记得那 年我们都还很年幼,而如今琴声幽幽我的等候你没听过。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 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荒烟漫草的年 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 A①④③②B④②①③C③②④①D②①④③ 4、下列各项中对第④段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当下词人对传统资源的偏好一般来自于自身的兴趣爱好或商业嗅觉,所以不可 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 B当下的中国风歌词反映的是当代年轻人对古代社会与古典文学的一种想象,所 以内涵越来越浅薄。 C当代年轻人审美视觉化是中国风歌词强调画面感的原因之 D方文山的词曲作品常常出现粉饰气是因为其作品过于工整、精致和华丽 5、请运用⑤⑥两段中的有关信息,分析2000年由赵小源作词、三宝作曲、毛阿 敏演唱的《相思》。(6分) (二)阅读文章,完成6--11题(19分) 彭家河 ①锈,是乡下流行的一种绝症。 ②当悬挂在墙头的镰刀、锄头、犁铧和堆放在灶台的锅铲、饭勺或者那些装盐盛 油的金属的瓶瓶罐罐周身泛红发绿或者变黑的时候,我就知道,我的老家已经无
红豆生南国,是很遥远的事情。相思算什么,早无人在意。醉卧不夜城,处处霓 虹。酒杯中好一片滥滥风情。最肯忘却古人诗,最不屑一顾是相思。守着爱怕人 笑,还怕人看清。春又来看红豆开,竟不见有情人去采,烟花拥着风流真情不在。 ⑥对传统资源的颠覆式用法自古有之,在 21 世纪的当代流行歌曲中,它逐渐形 成一定的规模,成为一种特征较为鲜明的创作方式。而这种“颠覆”或“解构” 往往只是一种策略,目的在于批评或嘲弄当下的社会现象,并非真正指向传统本 身。 1、第①段中“救生员”的含义是 。(2 分) 2、综观全文,21 世纪流行歌坛中国风带来的正面作用可能有哪些?(3 分) 3、下列四个例子,分别放在(甲)(乙)(丙)(丁)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①如伊能静的《念奴娇》,歌词拼凑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与白居易的《长 恨歌》,两者共同的主题其实用的是词牌“念奴娇”的字面意义,即“美人如此 多娇,少年英姿焕发,怎么想都是她”。 ②如网上出现了一首打油诗——《蝶恋花中国疯》:“江南桃花朵朵开,岁堤春 晓,苏三发如雪。彩云追月东风破,西厢和尚醉花楼。牡丹江畔忆长安,红颜看 穿,应是花恋蝶。却忘春风逍遥叹,花田错尽中国疯。”对应了十八首中国风歌 曲,而这还仅仅是中国风歌曲中的小部分而已。 ③如“旧词新曲”(邓丽君《淡淡幽情》专辑)、段落拼接式(梅艳芳演唱的《床 前明月光》)、点缀式(大量中国风歌曲)、化用(如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 等。 ④以周杰伦著名的《东风破》为例: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我在门后假装你 人还没走,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一壶漂泊浪迹 天涯难入喉,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花开就一次成熟 我却错过。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犹记得那 年我们都还很年幼,而如今琴声幽幽我的等候你没听过。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 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荒烟漫草的年 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 A ①④③② B④②①③ C③②④① D②①④③ 4、下列各项中对第④段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当下词人对传统资源的偏好一般来自于自身的兴趣爱好或商业嗅觉,所以不可 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 B 当下的中国风歌词反映的是当代年轻人对古代社会与古典文学的一种想象,所 以内涵越来越浅薄。 C 当代年轻人审美视觉化是中国风歌词强调画面感的原因之一。 D 方文山的词曲作品常常出现粉饰气是因为其作品过于工整、精致和华丽。 5、请运用⑤⑥两段中的有关信息,分析 2000 年由赵小源作词、三宝作曲、毛阿 敏演唱的《相思》。(6 分) (二)阅读文章,完成 6——11 题(19 分) 锈 彭家河 ①锈,是乡下流行的一种绝症。 ②当悬挂在墙头的镰刀、锄头、犁铧和堆放在灶台的锅铲、饭勺或者那些装盐盛 油的金属的瓶瓶罐罐周身泛红发绿或者变黑的时候,我就知道,我的老家已经无
可救药。锈,盛开在铁器或者铜器上,招摇着腥红与暗绿,艳丽绚烂,却暗中透 出冷森森的死亡的气息。 ③空闲的农具和炊具,都毫无例外地会感染上锈病。锈的来袭悄无声息,不紧不 慢,虽然无足轻重,但是,如果天长日久,则会病入口口。对于锈,那些日出而 作,日落而息的农村人从来不觉得这是一种潜在的危险,他们更不会想到这些农 具或者炊具真会有长年闲置的时候 ④那些炊具,一日三餐,每天都要擦洗好多次,不时还会沾染不少油星。油星是 锈的宿敌,在油脂在保护下,那些黑色的铁锅、铲、勺安然无恙,日复一日,焕 发着温柔的光,照耀着农村单调而恬静的日子。农具则不同,一到农闲,它们无 一幸免的会患上季节病,经受锈的洗礼。农事分大春和小春,农具也分大春和小 春。大春期间,小春的农具会感染锈病,而小春期间,大春的农具则又会出现病 态,年复一年,它们就这样轮换交替,仿佛患病是一段轮休的假。大春、小春, 其实是两个许多人都陌生的词。大春是指春夏季种植农作物的时间,一般指种植 水稻的五月到九月。小春则是指那些头年十月间播种第二年四月间收获的农作物 的种植时间,小麦、油菜、大豆这些都是小春作物。稻子要栽种在水田里,麦子 豌豆、胡豆等则不用,也有人用旱地和水田来区分小春和大春作物。大春是农民 们活跃在水田里的季节,小春则是农民们关注旱地的日子。 ⑤大舂会用到挖地的锄头、耕田的犁铧、平整水田的耙、割谷的镰刀以及打谷的 拌桶、打谷机等。而小春呢,也会用到锄头、犁铧、耙、镰刀,其它的则是与大 春无缘的连枷和一些农用机器了。一个全副武装的农家,这些农具是缺一不可的。 农忙时节,当季的农具会与农民们一样,起早摸黑,泥裹粪沾,要风雨无阻地把 村里上上下下能种要收的田边地角打理完毕才能歇息。大春小春的抢种抢收也不 过半个多月,农忙一过,大家都无所事事。农具也和村民们一样,成天呆在农家 院落晒太阳睡懒觉,消磨漫长的乡下时光。农事一毕,男人们的瞌睡就大了,女 人们的皮脂又厚了,那些能说会道的农妇们一有空就打扮一新,忙着走亲窜户, 提亲说媒,无人问津的农具们则都先先后后的起锈生病,忙点自己的事情。锄头、 镰刀这些,时常会有事做,通常没有时间歇下来生病,还没在墙头屋角闲多久 又被主人们带到村外,挖土,铲地,割草,又把锄头、镰刀磨得光鲜锃亮,神采 飞扬。犁铧们则会闲得久一些,当铧面上泛起点点红褐色的雀斑时,它们才会被 扛进水田或者旱地,与黄牛水牛一起同步耕田犁地。当犁铧从泥里或者水里拿出, 抖落浑身的泥水后,则又容光焕发,宛如落在凡尘的半弯月。那些专门用来打谷 的手摇打谷机、专门打麦的脱粒机,则要整整闲置一个对年,这漫长的一年,足 够它们在梅雨季节染上锈病,让那些从湿气中生长出来的红锈绿锈爬上铁的皮 肤,噬咬铁的筋骨。在没有农事的季节,农具的铁都在悄然无声的与锈战斗, ⑥同农具一起生病的,往往还有那些骨瘦如柴的老农。农忙时节,裤子一提就下 地了,没有工夫生病。麦子种上了,谷子进仓了,那些躺在垫着厚厚稻草的松软 木床上睡得骨松肉散的农民们也与农具一样,经不住连日的阴雨或者持久的潮 热,通常会一病不起。有的熬上一月两月,还能在下一季农忙时又精神抖擞。有 的则一蹶不振,熬不到过新年或者熬不到新米新面出来的时候。乡下人,死得圆 满不圆满,都是按农时来评定的。“这人死得真不是时候,马上就要吃新米 了。”“看他熬得到正月底不。”从这些农村时常听到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农 民们对生死的唯一期待就是能在一个好的时节安然离去
可救药。锈,盛开在铁器或者铜器上,招摇着腥红与暗绿,艳丽绚烂,却暗中透 出冷森森的死亡的气息。 ③空闲的农具和炊具,都毫无例外地会感染上锈病。锈的来袭悄无声息,不紧不 慢,虽然无足轻重,但是,如果天长日久,则会病入□□。对于锈,那些日出而 作,日落而息的农村人从来不觉得这是一种潜在的危险,他们更不会想到这些农 具或者炊具真会有长年闲置的时候。 ④那些炊具,一日三餐,每天都要擦洗好多次,不时还会沾染不少油星。油星是 锈的宿敌,在油脂在保护下,那些黑色的铁锅、铲、勺安然无恙,日复一日,焕 发着温柔的光,照耀着农村单调而恬静的日子。农具则不同,一到农闲,它们无 一幸免的会患上季节病,经受锈的洗礼。农事分大春和小春,农具也分大春和小 春。大春期间,小春的农具会感染锈病,而小春期间,大春的农具则又会出现病 态,年复一年,它们就这样轮换交替,仿佛患病是一段轮休的假。大春、小春, 其实是两个许多人都陌生的词。大春是指春夏季种植农作物的时间,一般指种植 水稻的五月到九月。小春则是指那些头年十月间播种第二年四月间收获的农作物 的种植时间,小麦、油菜、大豆这些都是小春作物。稻子要栽种在水田里,麦子、 豌豆、胡豆等则不用,也有人用旱地和水田来区分小春和大春作物。大春是农民 们活跃在水田里的季节,小春则是农民们关注旱地的日子。 ⑤大春会用到挖地的锄头、耕田的犁铧、平整水田的耙、割谷的镰刀以及打谷的 拌桶、打谷机等。而小春呢,也会用到锄头、犁铧、耙、镰刀,其它的则是与大 春无缘的连枷和一些农用机器了。一个全副武装的农家,这些农具是缺一不可的。 农忙时节,当季的农具会与农民们一样,起早摸黑,泥裹粪沾,要风雨无阻地把 村里上上下下能种要收的田边地角打理完毕才能歇息。大春小春的抢种抢收也不 过半个多月,农忙一过,大家都无所事事。农具也和村民们一样,成天呆在农家 院落晒太阳睡懒觉,消磨漫长的乡下时光。农事一毕,男人们的瞌睡就大了,女 人们的皮脂又厚了,那些能说会道的农妇们一有空就打扮一新,忙着走亲窜户, 提亲说媒,无人问津的农具们则都先先后后的起锈生病,忙点自己的事情。锄头、 镰刀这些,时常会有事做,通常没有时间歇下来生病,还没在墙头屋角闲多久, 又被主人们带到村外,挖土,铲地,割草,又把锄头、镰刀磨得光鲜锃亮,神采 飞扬。犁铧们则会闲得久一些,当铧面上泛起点点红褐色的雀斑时,它们才会被 扛进水田或者旱地,与黄牛水牛一起同步耕田犁地。当犁铧从泥里或者水里拿出, 抖落浑身的泥水后,则又容光焕发,宛如落在凡尘的半弯月。那些专门用来打谷 的手摇打谷机、专门打麦的脱粒机,则要整整闲置一个对年,这漫长的一年,足 够它们在梅雨季节染上锈病,让那些从湿气中生长出来的红锈绿锈爬上铁的皮 肤,噬咬铁的筋骨。在没有农事的季节,农具的铁都在悄然无声的与锈战斗。 ⑥同农具一起生病的,往往还有那些骨瘦如柴的老农。农忙时节,裤子一提就下 地了,没有工夫生病。麦子种上了,谷子进仓了,那些躺在垫着厚厚稻草的松软 木床上睡得骨松肉散的农民们也与农具一样,经不住连日的阴雨或者持久的潮 热,通常会一病不起。有的熬上一月两月,还能在下一季农忙时又精神抖擞。有 的则一蹶不振,熬不到过新年或者熬不到新米新面出来的时候。乡下人,死得圆 满不圆满,都是按农时来评定的。“这人死得真不是时候,马上就要吃新米 了。”“看他熬得到正月底不。”从这些农村时常听到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农 民们对生死的唯一期待就是能在一个好的时节安然离去
⑦我时常注视着农具,注视着农具上铁的光。当农具上的铁光芒四射的时候,必 定农耕的盛世。当农具的光芒全隐藏在锈的背后,我知道,这是打工时代已经到 来的标志。 ⑧在又一年的农忙到来时,那些农具却没有迎来磨洗的日子,仍旧挂在墙头堆在 屋角。当年那些有力的臂膀呢?当年那些勤快的男女呢?在打工这个流行语弥漫 乡村时,农具的病期其实就已经到了。这一回,锈的到来不是慢慢吞吞,而是来 势汹汹,如风卷残云覆盖整个乡村。整个村子整个村子的青年男女全都只带着几 件换洗的衣裳和用麦子谷子换来的纸钞,踏上了通向外省的长途客车,把年迈的 父母托付给山村,把未来托付给一个叫打工的词 ⑨陌生的城市不分大春小春,城市的水泥地也生长不出麦子水稻,城市只有高楼 铁路和各种欲望长势良好。钢筋水泥的生长不分节气,它们一年四季都能持续不 断的拔节出穗,城市作物的生长期和收割期是同时的,是每一月,每一天,每 个工时。在城市,打工者每一分钟都能看到自己的收成,而且不用看云识天气 不必关注睛雨旱淓,不必担心风虫病害。塑料、布匹、铁钢、沙石、水泥就是城 市的农作物,在流水线、工地、机床,它们能生长出玩具、衣物、电器、汽车和 楼房。乡下庄稼的那些名字,在城里则成为一个个不常用到的生僻字。 ⑩打工时代就这样戏法般的解除了农耕时代的武装,农耕从此在村庄慢慢隐退, 农具把表演的舞台转交给了杂草。杂草接管后的乡村从此孤寂平淡,波澜不惊, 那些不善言辞的农具和无力外出的老农从此倍受冷落 (11)村里的族规、村训,都没入荒草。村口的学堂早已成为窄房,村外的肥田 沃土,都成为杂草的天堂。乡村没有了人声,没有了烟火,丰收的喜悦和年关的 喧闹都一片片的从往昔的岁月枝头落下,如今的乡村只剩光秃秃的两根枝 根朝这,一根朝那,这一根叫荒芜那一根也叫荒芜 (12)我的乡村,锈已成为主人。我和兄弟姐妹,则沦为一个个遥望故园的异乡 人,在回忆中口泣。 6、第②段的“锈,盛开在铁器或者铜器上,招摇着腥红与暗绿,艳丽绚烂,却 暗中透出冷森森的死亡的气息”中含有两种修辞手法,请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分) 7、根据拼音,分别写出第(3)段和第(12)段“口”中的字。(2分) 病入 gao huang囗口口chuo泣 8、下列各段中的划“”的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第③段的划线句与文末的打工时代来临、农村荒芜形成呼应。 B第④段的划线句中“炊具”与“农具”形成对比,突出农具生锈是常态。 C第⑥段的划线句显现出老农生命节奏与农具、土地、季节是统一的、融合的 D第⑨段的划线句连用“不用”“不必”“不必”显现出作者肯定了城市生活 的优点。 9、第④⑤段的划线句是两处说明性文字,有人认为没有必要写,但作者认为有 必要,请你写出合适的理由。(3分) 10、请自选一个角度,鉴赏第(11)段。(4分) 11、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锈,是乡下流行的一种绝症。”(3分) (三)默写(6分)(8选6,以前6句为评分标准) 12、(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云青青兮欲雨,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吾师道也,(韩愈《师说》)
⑦我时常注视着农具,注视着农具上铁的光。当农具上的铁光芒四射的时候,必 定农耕的盛世。当农具的光芒全隐藏在锈的背后,我知道,这是打工时代已经到 来的标志。 ⑧在又一年的农忙到来时,那些农具却没有迎来磨洗的日子,仍旧挂在墙头堆在 屋角。当年那些有力的臂膀呢?当年那些勤快的男女呢?在打工这个流行语弥漫 乡村时,农具的病期其实就已经到了。这一回,锈的到来不是慢慢吞吞,而是来 势汹汹,如风卷残云覆盖整个乡村。整个村子整个村子的青年男女全都只带着几 件换洗的衣裳和用麦子谷子换来的纸钞,踏上了通向外省的长途客车,把年迈的 父母托付给山村,把未来托付给一个叫打工的词。 ⑨陌生的城市不分大春小春,城市的水泥地也生长不出麦子水稻,城市只有高楼、 铁路和各种欲望长势良好。钢筋水泥的生长不分节气,它们一年四季都能持续不 断的拔节出穗,城市作物的生长期和收割期是同时的,是每一月,每一天,每一 个工时。在城市,打工者每一分钟都能看到自己的收成,而且不用看云识天气, 不必关注晴雨旱涝,不必担心风虫病害。塑料、布匹、铁钢、沙石、水泥就是城 市的农作物,在流水线、工地、机床,它们能生长出玩具、衣物、电器、汽车和 楼房。乡下庄稼的那些名字,在城里则成为一个个不常用到的生僻字。 ⑩打工时代就这样戏法般的解除了农耕时代的武装,农耕从此在村庄慢慢隐退, 农具把表演的舞台转交给了杂草。杂草接管后的乡村从此孤寂平淡,波澜不惊, 那些不善言辞的农具和无力外出的老农从此倍受冷落。 (11)村里的族规、村训,都没入荒草。村口的学堂早已成为空房,村外的肥田 沃土,都成为杂草的天堂。乡村没有了人声,没有了烟火,丰收的喜悦和年关的 喧闹都一片片的从往昔的岁月枝头落下,如今的乡村只剩光秃秃的两根枝丫,一 根朝这,一根朝那,这一根叫荒芜那一根也叫荒芜。 (12)我的乡村,锈已成为主人。我和兄弟姐妹,则沦为一个个遥望故园的异乡 人,在回忆中□泣。 6、第②段的“锈,盛开在铁器或者铜器上,招摇着腥红与暗绿,艳丽绚烂,却 暗中透出冷森森的死亡的气息”中含有两种修辞手法,请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4 分) 7、根据拼音,分别写出第(3)段和第(12)段“□”中的字。(2 分) 病入 gāo huāng□□ □chuò 泣 8、下列各段中的划“ ”的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 A 第③段的划线句与文末的打工时代来临、农村荒芜形成呼应。 B 第④段的划线句中“炊具”与“农具”形成对比,突出农具生锈是常态。 C 第⑥段的划线句显现出老农生命节奏与农具、土地、季节是统一的、融合的。 D 第⑨段的划线句连用“不用”“不必”“不必”显现出作者肯定了城市生活 的优点。 9、第④⑤段的划线句是两处说明性文字,有人认为没有必要写,但作者认为有 必要,请你写出合适的理由。(3 分) 10、请自选一个角度,鉴赏第(11)段。(4 分) 11、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锈,是乡下流行的一种绝症。”(3 分) (三)默写(6 分)(8 选 6,以前 6 句为评分标准) 12、(1)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云青青兮欲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吾师道也, (韩愈《师说》)
(4)_,时矫首而遐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挥手自兹去,(李白《送友人》) (6)君子周而不比,(《论语》) (7)落花人独立,_(翁宏《春残》) (8)_,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四)古诗词鉴赏,完成13-15题(9分) 卜算子蒋冕(明) 斜日坠荒山,云黑天垂暮。时见空中一雁来,冷入残芦去 惊起却低飞,有意同谁语?啄尽枝头数点霜,还向空中举。 注:蒋冕,明代诗人,为人刚正,遭到忌恨和排挤 13、本词没有题目,请你拟一标题“口口”。(1分) 14、下列关于本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斜日坠荒山”中的“坠”是“落”的意思,但比“落”更体现出斜日落下的 速度之快。 B“冷入残芦去”中的“冷”既是天气冷,又是雁的心理“冷” C“有意同谁语”运用反问的手法,突出雁的孤独 D“啄尽枝头数点霜”中的“霜”,重在表现孤雁饥饿难忍的程度 15、苏轼也写过一首《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 请分析,这两首词的最后一句,在主旨和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6分) (五)阅读文言文,完成16-20题。(18分) 梁贾说 苏轼 ①梁民有贾于南者,七年而后返。茹杏实、海藻,呼吸山川之秀,饮泉之香,食 土之洁,泠泠风气,如在其左右。朔易弦化,磨去风瘤,望之蝤蛴然,盖项领也。 ②倦游以归,顾视形影,日有德色。倘佯旧都,踌躇乎四邻,意都之人与邻之人 土九莫己若也。入其闺,登其堂,视其妻,反惊以走:“是何怪耶?”妻劳之, 则曰:“何关于汝!”馈之浆,则愤不饮。举案 则愤不食。与之语,则 向墙而欷。披巾栉而视之,则唾而不顾。谓其妻曰:“若何足以当我,亟去之! 妻而怍,仰而叹,曰:“闻之居富贵者,不易糟糠;有姬姜者,不弃憔悴。子以 无瘿归,我以有瘿逐。呜呼,瘿邪,非妾妇之罪也!”妻竟出。于是,贾归家三 ,乡之人憎其行,不与婚。而土地风气,蒸变其毛脉,啜菽饮水,动摇其肌肤, 前之丑稍稍复故。于是还其室,敬相待如初。 ③君子谓是行也,知贾之薄于礼义多矣。 ④居士曰:贫易主,贵易交,不常其所守,何独梁贾哉! 16、解释加点字:(4分) (1)茹杏实、海藻()(2)则唾而不顾() (3)闻之居富贵者,不易糟糠()(4)前之丑稍稍复故() 17、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意都之人与邻之人,十九莫己若也 (2)若何足以当我,亟去之! 18、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非妾妇之罪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4) ,时矫首而遐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挥手自兹去, (李白《送友人》) (6)君子周而不比, (《论语》) (7)落花人独立, (翁宏《春残》) (8) ,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四)古诗词鉴赏,完成 13—15 题(9 分) 卜算子 蒋冕(明) 斜日坠荒山,云黑天垂暮。时见空中一雁来,冷入残芦去。 惊起却低飞,有意同谁语?啄尽枝头数点霜,还向空中举。 注:蒋冕,明代诗人,为人刚正,遭到忌恨和排挤。 13、本词没有题目,请你拟一标题“□□”。(1 分) 14、下列关于本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斜日坠荒山”中的“坠”是“落”的意思,但比“落”更体现出斜日落下的 速度之快。 B“冷入残芦去”中的“冷”既是天气冷,又是雁的心理“冷”。 C “有意同谁语”运用反问的手法,突出雁的孤独。 D “啄尽枝头数点霜”中的“霜”,重在表现孤雁饥饿难忍的程度。 15、苏轼也写过一首《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 请分析,这两首词的最后一句,在主旨和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6 分) (五)阅读文言文,完成 16—20 题。(18 分) 梁贾说 苏轼 ①梁民有贾于南者,七年而后返。茹杏实、海藻,呼吸山川之秀,饮泉之香,食 土之洁,泠泠风气,如在其左右。朔易弦化,磨去风瘤,望之蝤蛴然,盖项领也。 ②倦游以归,顾视形影,日有德色。倘佯旧都,踌躇乎四邻,意都之人与邻之人, 十九莫己若也。入其闺,登其堂,视其妻,反惊以走:“是何怪耶?”妻劳之, 则曰:“何关于汝!”馈之浆,则愤不饮。举案而饲之,则愤不食。与之语,则 向墙而欷歔。披巾栉而视之,则唾而不顾。谓其妻曰:“若何足以当我,亟去之!” 妻而怍,仰而叹,曰:“闻之居富贵者,不易糟糠;有姬姜者,不弃憔悴。子以 无瘿归,我以有瘿逐。呜呼,瘿邪,非妾妇之罪也!”妻竟出。于是,贾归家三 年,乡之人憎其行,不与婚。而土地风气,蒸变其毛脉,啜菽饮水,动摇其肌肤, 前之丑稍稍复故。于是还其室,敬相待如初。 ③君子谓是行也,知贾之薄于礼义多矣。 ④居士曰:贫易主,贵易交,不常其所守,何独梁贾哉! 16、解释加点字:(4 分) (1)茹杏实、海藻( ) (2)则唾而不顾( ) (3)闻之居富贵者,不易糟糠( ) (4)前之丑稍稍复故( ) 17、翻译下列句子:(6 分) (1)意都之人与邻之人,十九莫己若也 (2)若何足以当我,亟去之! 18、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 非妾妇之罪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