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六校2012届高三5月高考交流 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殷红/胭脂 缱绻/蜷伏 蹊跷/蹊径 B.脸颊/狡黠 莞尔/鲩鱼 迤逦/逶迤 C.萌芽/蒙昧 笑靥/梦魇 颤抖/颤栗 D.翩跹/悭吝 嬗变/擅长 稽首/稽查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一项是: 每次食品安全事件发生,首当其冲的往往是监管部门。实际上,虽然有失职渎职 的监管者,监管部门比食品安全事件的曝光慢半拍的“马后炮”现象也的确屡见 不鲜,从而导致民众对监管的不信任。但是,现代人生活中面对的食品如汪洋大 海,食品生产、销售的上下游环节繁多,食品安全单靠一个或几个监管部门难免 力不从心。 A.首当其冲 B.屡见不鲜 C.汪洋大海D.力不从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网络上,郭德纲的相声、周立波的海派清口一直以极高的速度和数量被人 们传阅、下载。 B.《华尔街日报》认为,中国是否能够逐步释放房地产泡沫的压力,抑或房地 产泡沫将破灭并影响经济发展仍是未知数。 C.人口学分析表明,中国老龄化远比国民富裕进程快得多,在社会保障体系完 备之前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这种状态充满了危机。 D.星巴克在向亚洲国家扩张的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在一个习惯喝茶 的国度里普及和推广喝咖啡,必然会遇到消费者情结上的抵触。 4.将下面句子依次填到横线上,语意连贯、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语文教学乃至其他功课的教学,不是像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我交给你了,你 收到了,东西就在你手里 了 ①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 ②在这个问题上,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现在已经众口传诵,那就是:“教 是为了不教 ③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 过程” ④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 ⑤这就触及教育学上的根本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什么作用 ⑥换句话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 A.⑤③⑥①④② B.⑤②⑥③①④ C.②⑤③⑥①④ D.②⑥⑤③①④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严绶,蜀人。大历中登进士第,累佐使府。贞元中,由侍御史充宣翕团练副使, 深为其使刘赞委遇,政事多所咨访。十二年,赞卒,绶掌宣歙留务,倾府藏以进 献,由是有恩,召为尚书刑部员外郎
广东省汕头市六校 2012 届高三 5 月高考交流 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殷红/胭脂 缱绻/蜷伏 蹊跷/蹊径 B.脸颊/狡黠 莞尔/鲩鱼 迤逦/逶迤 C.萌芽/蒙昧 笑靥/梦魇 颤抖/颤栗 D.翩跹/悭吝 嬗变/擅长 稽首/稽查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一项是: 每次食品安全事件发生,首当其冲的往往是监管部门。实际上,虽然有失职渎职 的监管者,监管部门比食品安全事件的曝光慢半拍的“马后炮”现象也的确屡见 不鲜,从而导致民众对监管的不信任。但是,现代人生活中面对的食品如汪洋大 海,食品生产、销售的上下游环节繁多,食品安全单靠一个或几个监管部门难免 力不从心。 A. 首当其冲 B. 屡见不鲜 C. 汪洋大海 D. 力不从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网络上,郭德纲的相声、周立波的海派清口一直以极高的速度和数量被人 们传阅、下载。 B.《华尔街日报》认为,中国是否能够逐步释放房地产泡沫的压力,抑或房地 产泡沫将破灭并影响经济发展仍是未知数。 C.人口学分析表明,中国老龄化远比国民富裕进程快得多,在社会保障体系完 备 之前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这种状态充满了危机。 D.星巴克在向亚洲国家扩张的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在一个习惯喝茶 的国度里普及和推广喝咖啡,必然会遇到消费者情结上的抵触。 4. 将下面句子依次填到横线上,语意连贯、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语文教学乃至其他功课的教学,不是像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我交给你了,你 收到了,东西就在你手里 了。 。 ①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 ②在这个问题上,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现在已经众口传诵,那就是:“教 是为了不教。” ③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 过程” ④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 ⑤这就触及教育学上的根本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什么作用 ⑥换句话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 A.⑤③⑥①④② B.⑤②⑥③①④ C.②⑤③⑥①④ D.②⑥⑤③①④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小题。 严绶,蜀人。大历中登进士第,累佐使府。贞元中,由侍御史充宣翕团练副使, 深为其使刘赞委遇,政事多所咨访。十二年,赞卒,绶掌宣歙留务,倾府藏以进 献,由是有恩,召为尚书刑部员外郎
未几,河东节度使李说婴疾,行军司马郑儋代综军政;既而说卒,因授儋河东节 度使。儋既为帅,德宗选朝十可以代儋为行军司马者。因绶前日进献,上颇记之, 故命检校司封郎中,充河东行军司马。元和元年,杨惠琳叛于夏州,刘辟叛于成 都,绶表请出师讨伐。绶悉选精甲,付牙将李光颜兄弟,光颜累立战功,蜀、夏 平。绶在镇九年,以宽惠为政,士马蕃息,境内称治。 绶虽名家子,为吏有方略,然锐于势利,不存名节,人士以此薄之。尝预百僚廊 下食上令中使马江朝赐樱桃绶居两班之首在方镇时识江朝叙语次不觉屈膝而拜 是日为御史所劾绶待罪于朝命释之翌日责江朝降官一等。寻出镇荆南,进封郑国 公。有溆州蛮首张伯靖者,杀长吏,据辰、锦等州,连九洞以自固,诏绶出兵讨 之。绶遣部将李忠烈赍书晓谕,尽招降之。 九年,吴元济叛,朝议加兵,以绶有弘恕之称,可委以戎柄,乃授山南东道节度 使,寻加淮西招抚使。绶自帅师压贼境,无威略以制寇:到军日,遽发公藏以赏 土卒,累年蓄积,一旦而尽。又厚赂中贵人以招声援。师徒万余,闭壁而已,经 年无尺寸功。裴度见上,屡言绶非将帅之才,不可责以戎事,乃拜太子少保代归。 久之,进位太傅,食封至三千户 《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六》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河东节度使李说婴疾 婴:被……所缠 B.士马蕃息,境内称治 蕃:增多 C.绶表请出师讨伐 表:表示 D.绶自帅师压贼境 帅:率领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连九洞以自固 ②不可责以戎事 B.①因授儋河东节度使 ②因绶前日进献 C.①以绶有弘恕之称 ②久之,进位太傅 D.①乃授山南东道节度使 ②乃拜太子少保代归 7.下列各句组中,全都能直接表现严绶“为吏有方略”的一组是( (3 分) ①深为其使刘赞委遇 ②倾府藏以进献 ③绶悉选精甲,付牙将李光颜兄弟 ④绶在镇九年,以宽惠为政 ⑤绶遣部将李忠烈赍书晓谕,尽招降之⑥厚赂中贵人以招声援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严绶在担任宣翕团练副使时很受团练使刘赞的重用,刘赞死后,他倾尽自己 所有的财物向皇上进献,因此受到恩宠,入朝当官。 B.在挑选可以代替行军司马郑儋的职务的人选时,皇上想起了前日进献的严绶, 于是让他充任了河东行军司马。 C.严绶虽然是名家子弟,做官有方略,但因为他对势利的人很严厉,不在意自 己的名节,因此受到士人的鄙视。 D.严绶在率兵讨伐叛军吴元济时,因他本非将帅之才,既无威望又缺乏军事谋 略,一整年没有立正一点功劳,最后被撤职而回。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未几,河东节度使李说婴疾,行军司马郑儋代综军政;既而说卒,因授儋河东节 度使。儋既为帅,德宗选朝士可以代儋为行军司马者。因绶前日进献,上颇记之, 故命检校司封郎中,充河东行军司马。元和元年,杨惠琳叛于夏州,刘辟叛于成 都,绶表请出师讨伐。绶悉选精甲,付牙将李光颜兄弟,光颜累立战功,蜀、夏 平。绶在镇九年,以宽惠为政,士马蕃息,境内称治。 绶虽名家子,为吏有方略,然锐于势利,不存名节,人士以此薄之。尝预百僚廊 下食上令中使马江朝赐樱桃绶居两班之首在方镇时识江朝叙语次不觉屈膝而拜 是日为御史所劾绶待罪于朝命释之翌日责江朝降官一等。寻出镇荆南,进封郑国 公。有溆州蛮首张伯靖者,杀长吏,据辰、锦等州,连九洞以自固,诏绶出兵讨 之。绶遣部将李忠烈赍书晓谕,尽招降之。 九年,吴元济叛,朝议加兵,以绶有弘恕之称,可委以戎柄,乃授山南东道节度 使,寻加淮西招抚使。绶自帅师压贼境,无威略以制寇;到军日,遽发公藏以赏 士卒,累年蓄积,一旦而尽。又厚赂中贵人以招声援。师徒万余,闭壁而已,经 年无尺寸功。裴度见上,屡言绶非将帅之才,不可责以戎事,乃拜太子少保代归。 久之,进位太傅,食封至三千户。 《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六》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河东节度使李说婴疾 婴:被……所缠 B.士马蕃息,境内称治 蕃:增多 C.绶表请出师讨伐 表:表示 D.绶自帅师压贼境 帅:率领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①连九洞以自固 ②不可责以戎事 B.①因授儋河东节度使 ②因绶前日进献 C.①以绶有弘恕之称 ②久之,进位太傅 D.①乃授山南东道节度使 ②乃拜太子少保代归 7.下列各句组中,全都能直接表现严绶“为吏有方略”的一组是( )(3 分) ①深为其使刘赞委遇 ②倾府藏以进献 ③绶悉选精甲,付牙将李光颜兄弟 ④绶在镇九年,以宽惠为政 ⑤绶遣部将李忠烈赍书晓谕,尽招降之 ⑥厚赂中贵人以招声援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严绶在担任宣翕团练副使时很受团练使刘赞的重用,刘赞死后,他倾尽自己 所有的财物向皇上进献,因此受到恩宠,入朝当官。 B.在挑选可以代替行军司马郑儋的职务的人选时,皇上想起了前日进献的严绶, 于是让他充任了河东行军司马。 C.严绶虽然是名家子弟,做官有方略,但因为他对势利的人很严厉,不在意自 己的名节,因此受到士人的鄙视。 D.严绶在率兵讨伐叛军吴元济时,因他本非将帅之才,既无威望又缺乏军事谋 略,一整年没有立正一点功劳,最后被撤职而回。 9. 断句和翻译。(10 分) ⑴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 分)
尝预百僚廊下食上令中使马江朝赐樱桃绶居两班之首在方镇时识江朝叙 语次不觉屈膝而拜是日为御史所劾绶待罪于朝命释之翌日责江朝降官一等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儋既为帅,德宗选朝士可以代儋为行军司马者。(3分) ②到军日,遽发公藏以赏士卒,累年蓄积,一旦而尽。(3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题鹤林寺僧舍李涉①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注:①李涉,中唐诗人,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 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 (1)从抑扬的角度简要分析本诗的表达技巧。(3分) (2)诗的末句“偷得浮生半日闲”有的版本作“又得浮生半日闲”,你认为用 “偷”字好还是用“又”字好,为什么?(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答 对一空给1分。)(6分) ,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 乐》) (2)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 已。(韩愈《师说》) 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文化博弈与中国形象 傅守祥 前美国总统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曾提出“大国”的四个标志,即:经济发达,军 事强大,科技雄厚,文化富有吸引力。进入21世纪以来,关于文化问题重要性 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和深刻,文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在网络传播十分发达、信息流动空前畅通的全球化时代,文化的碰撞异乎寻常的 激烈,文化的交融也异乎寻常的宽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全球化已然 渗透到了文化领域之中,有别于传统的人类文化发展范式,开始展现出新范式的 雏形。人们普遍担忧的文化同质化问题,正在通过政府间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共同 努力,转化为所谓“多元共存”的政策行动。与此同时,文化的冲突和竞争却前 所未有的频繁和激烈,为捍卫文化权利和争夺文化利益的较量甚至在意识形态基 本相同的国家间展开。 在不同文化相互交融的时代,传统意义上的文化边界都难以作为永恒的参数来界 定我们的社会和文化身份,动态的跨文化认同悄然崛起,同时,文化多元化的潮 流也带来了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关系取向。在当今时代,中国仁爱和恕道的传统 文化价值观,对差异的敏感、包容、接纳、欣赏的态度的和谐取向具有普遍意义, 它们将在跨文化交往中会发挥独特的作用
尝预百僚廊下食上令中使马江朝赐樱桃绶居两班之首在方镇时识江朝叙 语次不觉屈膝而拜是日为御史所劾绶待罪于朝命释之翌日责江朝降官一等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6 分) ①儋既为帅,德宗选朝士可以代儋为行军司马者。(3 分) ②到军日,遽发公藏以赏士卒,累年蓄积,一旦而尽。(3 分) 10.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 分) 题鹤林寺僧舍 李涉①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注:①李涉,中唐诗人,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 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 (1)从抑扬的角度简要分析本诗的表达技巧。(3 分) (2)诗的末句“偷得浮生半日闲”有的版本作“又得浮生半日闲”,你认为用 “偷”字好还是用“又”字好,为什么?(4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只按前 3 题计分。答 对一空给 1 分。)(6 分) (1) , ,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 乐》) (2) ,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 已。(韩愈《师说》)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 - 15 小题。 文化博弈与中国形象 傅守祥 前美国总统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曾提出“大国”的四个标志,即:经济发达,军 事强大,科技雄厚,文化富有吸引力。进入 21 世纪以来,关于文化问题重要性 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和深刻,文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在网络传播十分发达、信息流动空前畅通的全球化时代,文化的碰撞异乎寻常的 激烈,文化的交融也异乎寻常的宽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全球化已然 渗透到了文化领域之中,有别于传统的人类文化发展范式,开始展现出新范式的 雏形。人们普遍担忧的文化同质化问题,正在通过政府间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共同 努力,转化为所谓“多元共存”的政策行动。与此同时,文化的冲突和竞争却前 所未有的频繁和激烈,为捍卫文化权利和争夺文化利益的较量甚至在意识形态基 本相同的国家间展开。 在不同文化相互交融的时代,传统意义上的文化边界都难以作为永恒的参数来界 定我们的社会和文化身份,动态的跨文化认同悄然崛起,同时,文化多元化的潮 流也带来了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关系取向。在当今时代,中国仁爱和恕道的传统 文化价值观,对差异的敏感、包容、接纳、欣赏的态度的和谐取向具有普遍意义, 它们将在跨文化交往中会发挥独特的作用
实际上,每种文化都有其历史局限性,每种文化形态都应当自觉地将自身文化与 外来文化放在同等水平上进行比较,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 问题的另一面:在经济全球化日趋强势的当下,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的优势为 他们实行文化霸权找到了理由。他们认为自己经济发达的原因就在于其文化理念 与价值观念的先进性,因此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发展都要向他们看齐;而且,物资 和技术上的强势也为其文化理念与价值观念的传播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后盾和技 术支持。 当今世界文化的趋同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不同国家的人越来越爱穿相同牌子的衣 服、住相同风格的房子、用相同的交通工具甚至爱吃相同的快餐……在这种情况 下,如何挖掘本土文化的个性、光大文化的“中国元素”是一个更值得深思的问 题 作为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组成部分,“中国元素”代表的是全球化大潮中的“中国 形象”,它包孕着中国文化精神的传统与现代、物性与神性,它容纳了中国文化 形态的自然与人文、日常与信仰。在全球化时代,“中国元素”将为中国文化承 担起融入世界、影响世界的时代使命。中国作为新兴的市场化国家,虽然有五千 年的悠久文明,但是在全球化影响下也难免遭受外来强势文化的侵蚀,锻造文化 的“中国元素”是一条捷径却非坦途。 为了发展和壮大自己,我们既要继承传统,发扬民族优秀的文化,也要坚持改革 开放,积极吸纳外来的先进文化。同时,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深的时代氛围下, 我们应该将培养跨文化公民意识的能力当作未来全民教育的中心任务。为了在新 形势下开创中国文化外交的新局面、将文化的资源优势全面转化为竞争优势,必 须从两个方面下手:一是在微观层面,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提升文化产业层次 二是在宏观层面上,通过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先进文化、引领中国形象等,提升 民族文化的国际地位,最终实现中华民族崭新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立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 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文化作为“大国”的四大标志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其重要性起来越引起 人们的重视。 B.在全球化时代,由于信息流动的空前畅通,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异乎寻常的 激烈,交融也异乎寻常的宽泛。 C.在不同文化相互交融的时代,由于传统意义上的文化边界难以作为界定我们 的社会和文化身份的参数,动态的跨文化认同悄然崛起 D.中国仁爱和恕道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及其对差异的包容、接纳、欣赏态度等在 跨文化交往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E.作为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组成部分的“中国元素”,将承担使中国文化融入世 界、影响世界的时代使命 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全球化渗透到文化领域后,人们普遍担忧的文化同质化问题正在各国政府的 共同努力下转化为“多元共存”的政策行动 B.意识形态基本相同的国家间也展开了为捍卫文化权利和争夺文化利益的较量 可见文化的冲突和竞争在全球化时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 C.由于西方发达国家有先进的文化理念与价值观念,因而经济其发达,世界各 民族文化的发展都要向他们看齐
实际上,每种文化都有其历史局限性,每种文化形态都应当自觉地将自身文化与 外来文化放在同等水平上进行比较,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 问题的另一面:在经济全球化日趋强势的当下,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的优势为 他们实行文化霸权找到了理由。他们认为自己经济发达的原因就在于其文化理念 与价值观念的先进性,因此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发展都要向他们看齐;而且,物资 和技术上的强势也为其文化理念与价值观念的传播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后盾和技 术支持。 当今世界文化的趋同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不同国家的人越来越爱穿相同牌子的衣 服、住相同风格的房子、用相同的交通工具甚至爱吃相同的快餐……在这种情况 下,如何挖掘本土文化的个性、光大文化的“中国元素”是一个更值得深思的问 题。 作为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组成部分,“中国元素”代表的是全球化大潮中的“中国 形象”,它包孕着中国文化精神的传统与现代、物性与神性,它容纳了中国文化 形态的自然与人文、日常与信仰。在全球化时代,“中国元素”将为中国文化承 担起融入世界、影响世界的时代使命。中国作为新兴的市场化国家,虽然有五千 年的悠久文明,但是在全球化影响下也难免遭受外来强势文化的侵蚀,锻造文化 的“中国元素”是一条捷径却非坦途。 为了发展和壮大自己,我们既要继承传统,发扬民族优秀的文化,也要坚持改革 开放,积极吸纳外来的先进文化。同时,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深的时代氛围下, 我们应该将培养跨文化公民意识的能力当作未来全民教育的中心任务。为了在新 形势下开创中国文化外交的新局面、将文化的资源优势全面转化为竞争优势,必 须从两个方面下手:一是在微观层面,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提升文化产业层次; 二是在宏观层面上,通过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先进文化、引领中国形象等,提升 民族文化的国际地位,最终实现中华民族崭新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立。 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 题选对一项给 2 分,选对两项给 5 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 分) A.文化作为“大国”的四大标志之一,进入 21 世纪以来,其重要性起来越引起 人们的重视。 B.在全球化时代,由于信息流动的空前畅通,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异乎寻常的 激烈,交融也异乎寻常的宽泛。 C.在不同文化相互交融的时代,由于传统意义上的文化边界难以作为界定我们 的社会和文化身份的参数,动态的跨文化认同悄然崛起。 D.中国仁爱和恕道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及其对差异的包容、接纳、欣赏态度等在 跨文化交往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E.作为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组成部分的“中国元素”,将承担使中国文化融入世 界、影响世界的时代使命。 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全球化渗透到文化领域后,人们普遍担忧的文化同质化问题正在各国政府的 共同努力下转化为“多元共存”的政策行动。 B.意识形态基本相同的国家间也展开了为捍卫文化权利和争夺文化利益的较量, 可见文化的冲突和竞争在全球化时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 C.由于西方发达国家有先进的文化理念与价值观念,因而经济其发达,世界各 民族文化的发展都要向他们看齐
D.不同国家的人在衣、食、住、行上表现出的越来越多的共性追求,反映了当 今世界文化趋同之势愈演愈烈。 14.如何理解“锻造文化的‘中国元素’是一条捷径而非坦途”这句话的含义 (分) 15.联系全文,概述如何通过加强文化建设来提升中国形象。(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黑色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 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图、错图、多图的,答案无效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向往乡村的鞋匠 (西班牙)布拉斯科 好事的读者可以把这个故事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前有一个鞋匠,住在自家门窗紧闭的鞋店里。所谓鞋店,不过是一间阁楼。他 边干活,一边透过仅有的一扇窗户望着太阳,也唯有这扇窗户,才给这位不 我讲的这个故事,发生在南方的一个城镇。可是普照大地的太阳,一天里只有两 三个钟头的时间给穷鞋匠的家送进去一条窄窄的阳光。 可怜的鞋匠通过小窗户,遥望着蔚蓝的天空,一面做活,一面叹息,他向往着未 曾见过面的大自然。 这样的天气,能出去走走该有多好啊!”他时常大声地说。 当某位顾客给他送来住在对面的马车夫的一双肮脏的皮靴时,他总要问,“外面 天气好吗?” 好极了!四月艳阳天,不冷不热。” 鞋匠师傅的叹息更加深沉了,接过靴子,狠狠地往角落里一扔,说,“你们运气 真好,星期六来取靴子吧。 他试图用歌声来解闷,他不停地哼哼呀呀,一直唱到天黑下来: 向往自由, 而又得不到自由的人, 无异于死亡, 其实他早已不复存在了。 每天他都渴望地凝视着天空,长吁短叹,直到夜幕降临。这个不幸的人倒很喜欢 黑夜,因为他那悲惨的命运使他在黑夜来临之前是呼吸不到新鲜空气的。 天,一个同楼住的主顾,带着一双要修的皮鞋,来到他的阁楼。见面以后,由 于鞋匠向他诉苦,说他总也见不到所渴望的乡村,那人便对他说: “是啊,加斯帕尔。所以我认为赶驴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赶驴的人?” 对。他们来来往往,饱享着新鲜的空气,闻着芳馨的花草。他们是大自然的 主人。那确实是一种最美好的工作。 主顾走后,加斯帕尔陷入沉思,一夜没有睡着,第二天一清早下定了决心 “让侄子照管店里的事,我要用攒下的50元钱买一头驴,做一个赶驴的人。” 于是他便照着想的做了,八天后他成了一个搬运夫
D.不同国家的人在衣、食、住、行上表现出的越来越多的共性追求,反映了当 今世界文化趋同之势愈演愈烈。 14.如何理解“锻造文化的‘中国元素’是一条捷径而非坦途”这句话的含义。 (4 分 ) 15.联系全文,概述如何通过加强文化建设来提升中国形象。(4 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 2B 黑色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 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图、错图、多图的,答案无效。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 向往乡村的鞋匠 (西班牙)布拉斯科 好事的读者可以把这个故事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前有一个鞋匠,住在自家门窗紧闭的鞋店里。所谓鞋店,不过是一间阁楼。他 一边干活,一边透过仅有的一扇窗户望着太阳,也唯有这扇窗户,才给这位不幸 的鞋匠师傅送来光线。 我讲的这个故事,发生在南方的一个城镇。可是普照大地的太阳,一天里只有两 三个钟头的时间给穷鞋匠的家送进去一条窄窄的阳光。 可怜的鞋匠通过小窗户,遥望着蔚蓝的天空,一面做活,一面叹息,他向往着未 曾见过面的大自然。 “这样的天气,能出去走走该有多好啊!”他时常大声地说。 当某位顾客给他送来住在对面的马车夫的一双肮脏的皮靴时,他总要问,“外面 天气好吗?” “好极了!四月艳阳天,不冷不热。” 鞋匠师傅的叹息更加深沉了,接过靴子,狠狠地往角落里一扔,说,“你们运气 真好,星期六来取靴子吧。” 他试图用歌声来解闷,他不停地哼哼呀呀,一直唱到天黑下来: 向往自由, 而又得不到自由的人, 无异于死亡, 其实他早已不复存在了。 每天他都渴望地凝视着天空,长吁短叹,直到夜幕降临。这个不幸的人倒很喜欢 黑夜,因为他那悲惨的命运使他在黑夜来临之前是呼吸不到新鲜空气的。 一天,一个同楼住的主顾,带着一双要修的皮鞋,来到他的阁楼。见面以后,由 于鞋匠向他诉苦,说他总也见不到所渴望的乡村,那人便对他说: “是啊,加斯帕尔。所以我认为赶驴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赶驴的人?” “对。他们来来往往,饱享着新鲜的空气,闻着芳馨的花草。他们是大自然的 主人。那确实是一种最美好的工作。” 主顾走后,加斯帕尔陷入沉思,一夜没有睡着,第二天一清早下定了决心。 “让侄子照管店里的事,我要用攒下的 50 元钱买一头驴,做一个赶驴的人。” 于是他便照着想的做了,八天后他成了一个搬运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