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这种封建帝王玩弄的“风雅”,如今又有什么可取? 劳动人民的美感对园林美的要求,不一定就是这些美的形 式和内容。但是半个世纪以来,颐和园和其他现存的帝王 园林,以及江南许多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私园,对全国新 园林的发展造成十分重大的影响,这些影响在“古为今用” 的前提下,如果不从美感的阶级性来分析,就无法发现它 的糟粕,生搬硬套的结果,将如何使社会主义的园林风格 實辉 R 和起 文昌阁 图1顯和园四个碉楼位置示意图 12
推陈出新?((图1) 法国凡尔赛王宫同样在西方享有很高的声誉,当时许 多北欧囡家相继模仿,那样大规模轴线放射式的道路系统, 大量的喷泉,如今步游其间仍觉宽敞宜人。有人盛赞它的 E 尺度比例合乎现代的要求,殊不知文献上记载,当时的国 宴设于凡尔赛王官,宾客上千,200年前的来宾均以荷刀佩 剑为装饰,而且随从人员很多,官前的平台和道路不得不 此设计。分析这个名园的美观与实用价值,如果离开时 代背景就会误入歧途了。(图2) 图2法国凡尔赛王宫入口内外示意图 同一阶级或阶层的人由于兴趣爱好及文化修养等方面 的不同而产生个人之间的差异;不同阶级的人也可能有相 同的美感。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有时是统一的,也有时 是对立的。而产生对立的根源多半是“世界观”的差异
有人认为自然美是以它的形式美而引起人们的愉悦,一般 不具有阶级性。但是一旦经过“人化”就往往带有阶级功 利的内容和形式,其中为了满足某个阶级或阶层的审美理 想那是必然的结果。 (三)美感的愉悦性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感的主要特征是一种赏心 悦目的快感。”(46)当然,许多审美的对象都能给人以喜 悦和愉快,如悦耳的音乐,动人的喜剧或悲剧(悲剧是对 善的讴歌,对恶的鞭笞,其结果会转悲为快),明丽的画 幅、宜人的风景……。不管对象是什么类型,只要是美的 就能使人产生美感,引起喜悦和愉快。 园林美以十分丰富的内容唤起人们的喜悦和榆快。植 物方面如袅袅的垂柳,挺拔的箭杆杨、庄严的桧柏,如盖 的油松…都是富有体形美的乔木;繁闹的碧桃,娴静的 玉兰,似锦的蔷薇富贵的牡丹等许多具有色彩美的灌木; 飘香的桂花、幽香的兰花、炎夏的荷香、寒春的梅香等数 不尽使人嗅觉满意的香花;这些植物材料经过园林匠师们 的安排,或屁出它的个体美、或显出成林的集体美,或混 植形成综合美。它们又将随着季节改变它的色彩和体形, 迎春的新绿、斗秋的霜红,任何艺术也都留不住这四季的 美景,任何文学也描述不尽其中的情趣,仅仅园林植物的 美就使人享用无穷了。 园林要精心地仿自然、除去植物之外,山山水水任
由人作,为了舒适的休息还可以凭添一些亭榭,如此构成 变化无穷的园林风景,这一切都是为了使人增加美的感受。 这里没有什么情节,也不分篇章,更是悲喜难分,主角就 是熙融攘攘的游人,大家总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寻觅愉 悦。 (四)美感的民族性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因民族而不同也十分普遍,这与 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不 过各种民族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大家都欣赏自然美。所 不同的是色彩的欣赏颇有出入。欧美的白种人普遍比较喜 好白色的花,如美国的威斯康星州有一个佩因( Paine 树木园,里面就有一个“白花园”,其中搜集了大量开白 色花的并灌木和草花,不仅景色淡雅别致,而且集中地表 现了他们的审美趣味。西方的复活节都用一种白花百合 ( Lilium longiflora.var. exImIA送到教堂去“上 供”,结婚时多用白花的马蹄莲( Zantedeschia aethio- plca)作花束等等。但是欧美人的丧服则用黑色。相反, 大洋洲的土著人、中国人、日本人丧服均为白色。非洲人和 美洲的印第安人喜欢用白色描绘魔鬼,代表丑陋的形象 此外,马来西亚、新加坡喜爱绿色,禁忌黄色,法国喜爱 粉红色、藍色、并认为灰色高雅。荷兰人喜爱橙色、蓝色 并定为“国色”,埃及则认为蓝色象征魔鬼…。总之 世界各民族对色彩是各有所好的,这种习尚也直接影响到
园林植物的选择 中华民族在东方具有十分独特的审美趣味、审美观 念和审美理想。这不仅表现在诗文和书画方面,而且也 表现在传统的造园风格。中国的古典园林风格曾传播到日 本和东南亚,造成重大的影响。几个世纪以前传到欧洲 各国,十八世纪以前西方民族欣赏规整的图案式园林 但中国的自然式园林一旦传入,对他们的影响很大。如 今西方国家的自然式基本上是来自东方,这是世界都公认 的。 我国少数民族的审美趣味往往带有浓重的地方色彩, 他们看习惯了就觉得美,尤其服装方面,大多具有丰富的 色彩和复杂的图案,这是大家所熟知的。 世界各民族的传统喜好,如今已成为旅游者猎奇的目 标,所以不少古老的国家如埃及、土耳其、意大利、西班 牙、希腊、印度泰国等国都十分重视本民族传统的风貌。 中国也不例外,正在大量修复名胜古迹使之重现旧现。另 一方面,正由于国际交往太多,各民族的审美观念还渐走 向国际的共性,互相混杂起来几平无法辨认,如服装方面, 园林风格方面都有这种趋势。如今美国、联邦德国、日本 及北欧诸国许多公园都是突出植物景观,疏林草地十分淡 雅、自然风格十分近似。但是他们自己的民族传统形式如 果不是加意保护,都几乎不易发现了。 美感具有民族性,而且传衍的年代十分久远。有它顽 固性的一面,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