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和有效性。 第一节粮情基础信息釆集平台 提升粮食购销存动态信息监测能力。加强整合,形成网络化粮 情信息监测平台,促进粮油市场监测信息的实时汇聚和动态更新。 通过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辖区内所有国有粮食企业、重点非国 有粮食企业和重点粮食加工转化企业等的粮食经营数量信息、粮食 收购、销售和库存数量等信息的采集,全面掌握粮食收购、销售和 库存等动态变化情况,实现对粮食流通形势的实时监测。加强对粮 食进出口监测和调控,合理利用国际市场,进行品种调剂。 提升粮食供需监测能力。科学合理设置城乡居民、餐饮企业和 各类涉粮企业固定调查点,稳步扩大农户、城镇居民户和企业的抽 样调查范围,从粮食供给、需求和消费数量方面实现对当前和未来 的粮食供需形势的监测预警,提升国内粮油供需状况监测信息的可 靠性和准确性。 建立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信息系统。采用分级管理模式 实现联网互通,逐级报送全国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情况调查表、国有 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情况调查表等有关数据,实现历史数据检索、查 询、对比等信息服务,完善各地企业改革和发展工作沟通机制。 第二节粮情监测预警平台 提升粮食监测预警能力。综合考虑粮食品种、价格类型、区域 布局和监测点等因素,科学合理设置粮食市场信息监测直报点,通 过网上直报的方式收集粮食市场价格信息,实现对短期粮食价格走
— 13 — 性和有效性。 第一节 粮情基础信息采集平台 提升粮食购销存动态信息监测能力。加强整合,形成网络化粮 情信息监测平台,促进粮油市场监测信息的实时汇聚和动态更新。 通过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辖区内所有国有粮食企业、重点非国 有粮食企业和重点粮食加工转化企业等的粮食经营数量信息、粮食 收购、销售和库存数量等信息的采集,全面掌握粮食收购、销售和 库存等动态变化情况,实现对粮食流通形势的实时监测。加强对粮 食进出口监测和调控,合理利用国际市场,进行品种调剂。 提升粮食供需监测能力。科学合理设置城乡居民、餐饮企业和 各类涉粮企业固定调查点,稳步扩大农户、城镇居民户和企业的抽 样调查范围,从粮食供给、需求和消费数量方面实现对当前和未来 的粮食供需形势的监测预警,提升国内粮油供需状况监测信息的可 靠性和准确性。 建立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信息系统。采用分级管理模式, 实现联网互通,逐级报送全国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情况调查表、国有 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情况调查表等有关数据,实现历史数据检索、查 询、对比等信息服务,完善各地企业改革和发展工作沟通机制。 第二节 粮情监测预警平台 提升粮食监测预警能力。综合考虑粮食品种、价格类型、区域 布局和监测点等因素,科学合理设置粮食市场信息监测直报点,通 过网上直报的方式收集粮食市场价格信息,实现对短期粮食价格走
势的监测预警,增强粮食价格动态监测预警能力。 加强粮油市场监测预警模型的硏究。开发粮油市场监测预警系 统,通过分级定等的方式动态反映区域粮食安全状况,实现对粮食 供应和保障能力的综合评判,提升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和国家粮食应 急响应能力。搭建应急保供信息平台,实现相关部门在应急指挥、 储备调节、应急供应保障、公共信息发布等方面的业务协同,提高 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加强各地粮食应急供应网点的信息管 理,及时了解动态掌握应急供应网点的粮食销售和库存情况。 第三节粮情信息服务平台 利用固定报表和信息发布方式,及时向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 报送各类统计数据和分析数据,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通过报 刊、杂志、网络等媒体,发布粮食收购、销售、价格、粮油加工业 产能和产量等信息,正确引导国内生产、流通和消费,维护国内粮 食市场的基本稳定。 综合利用粮食生产、消费、库存、加工、运输条件等信息资源, 开发以数据挖掘36技术为支撑的粮食流通形势、粮食供需和粮食价 格预警模型27,实现粮食信息资源的深度利用。建立区域粮食安全 状况的动态反映机制,实现对区域粮食供求形势和变动趋势的客观 分析。 第四章粮油仓储信息体系
— 14 — 势的监测预警,增强粮食价格动态监测预警能力。 加强粮油市场监测预警模型的研究。开发粮油市场监测预警系 统,通过分级定等的方式动态反映区域粮食安全状况,实现对粮食 供应和保障能力的综合评判,提升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和国家粮食应 急响应能力。搭建应急保供信息平台,实现相关部门在应急指挥、 储备调节、应急供应保障、公共信息发布等方面的业务协同,提高 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加强各地粮食应急供应网点的信息管 理,及时了解动态掌握应急供应网点的粮食销售和库存情况。 第三节 粮情信息服务平台 利用固定报表和信息发布方式,及时向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 报送各类统计数据和分析数据,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通过报 刊、杂志、网络等媒体,发布粮食收购、销售、价格、粮油加工业 产能和产量等信息,正确引导国内生产、流通和消费,维护国内粮 食市场的基本稳定。 综合利用粮食生产、消费、库存、加工、运输条件等信息资源, 开发以数据挖掘 26 技术为支撑的粮食流通形势、粮食供需和粮食价 格预警模型 27,实现粮食信息资源的深度利用。建立区域粮食安全 状况的动态反映机制,实现对区域粮食供求形势和变动趋势的客观 分析。 第四章 粮油仓储信息体系
开发建设仓储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建立和完善粮油仓储管理信 息化体系,在行政管理、行业指导、社会服务和企业管理等层面拓 宽信息化应用范围,提升管理水平。 第一节全国粮油仓储管理信息系统 围绕仓储管理环节,以粮油仓储单位备案、仓储业务指导及信 息共享服务功能为主,建立面向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及各类粮油 仓储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促进各项业务数据进入全国粮食动态信 息系统数据库,实现管理环节信息资源的共享。 建设并完善粮油储藏技术服务信息系统。开发不同储粮生态区 域、不同粮食品种的粮油储藏技术数据库、方法库和智能控制模型, 通过在线服务28等方法,向农户、仓储企业、加工企业提供优质技 术服务,推广先进适用储藏技术。 第二节粮油仓储企业业务管理信息系统 立足现实需求,在仓储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储备粮库中大力推 进业务管理信息化,提升仓储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采用先 进、成熟的软件开发技术,建设具有开放性、可扩展性的粮油仓储 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仓储、经营、质量、办公、人财物、安防 监控等各环节的信息化管理以及业务模块之间的协同。指导中小型 粮食购销企业推广使用功能简便、成本低廉、易于操作的粮食购销 存管理软件,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第三节自动化作业系统 利用自动控制技术,提升作业过程的自动化水平。通过电子标
— 15 — 开发建设仓储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建立和完善粮油仓储管理信 息化体系,在行政管理、行业指导、社会服务和企业管理等层面拓 宽信息化应用范围,提升管理水平。 第一节 全国粮油仓储管理信息系统 围绕仓储管理环节,以粮油仓储单位备案、仓储业务指导及信 息共享服务功能为主,建立面向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及各类粮油 仓储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促进各项业务数据进入全国粮食动态信 息系统数据库,实现管理环节信息资源的共享。 建设并完善粮油储藏技术服务信息系统。开发不同储粮生态区 域、不同粮食品种的粮油储藏技术数据库、方法库和智能控制模型, 通过在线服务 28 等方法,向农户、仓储企业、加工企业提供优质技 术服务,推广先进适用储藏技术。 第二节 粮油仓储企业业务管理信息系统 立足现实需求,在仓储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储备粮库中大力推 进业务管理信息化,提升仓储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采用先 进、成熟的软件开发技术,建设具有开放性、可扩展性的粮油仓储 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仓储、经营、质量、办公、人财物、安防 监控等各环节的信息化管理以及业务模块之间的协同。指导中小型 粮食购销企业推广使用功能简便、成本低廉、易于操作的粮食购销 存管理软件,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第三节 自动化作业系统 利用自动控制技术,提升作业过程的自动化水平。通过电子标
签或条码技术29,实现对来库办理业务的车、船、火车等出入库作 业过程的自动跟踪和控制,实现对装粮、卸粮的车辆身份识别、自 动扦样30、称重、业务合法性判定和粮油出入库信息自动记录。研 究开发用于控制筒仓进出仓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提供远程访问 控制和数据通信。 第五章粮食现代物流信息体系 建立覆盖跨省粮食物流通道及主要节点的粮食现代物流信息体 系,建设一批面向重点粮食物流区域、物流节点、物流园区的公共 信息平台,实现我国主要粮食通道的粮食流量、流向和流速的动态 监测,提升粮食物流信息监管和共享水平,提高粮食物流效率,降 低物流成本。 第一节粮食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积极引导、支持粮食物流企业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改造和提升传 统业务流程,实现企业粮食物流业务环节管理信息化。积极鼓励大 型粮食物流企业实行信息化改造,实现企业间数据和信息的互联互 通,形成系统化的物流综合管理平台。 第二节粮食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定位、地理信息等技术,结合现有政策 性粮食交易平台系统、全国粮食动态信息系统以及大型企业物流网 络系统,整合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部门的基础物流信息,建立
— 16 — 签或条码技术 29,实现对来库办理业务的车、船、火车等出入库作 业过程的自动跟踪和控制,实现对装粮、卸粮的车辆身份识别、自 动扦样 30、称重、业务合法性判定和粮油出入库信息自动记录。研 究开发用于控制筒仓进出仓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提供远程访问 控制和数据通信。 第五章 粮食现代物流信息体系 建立覆盖跨省粮食物流通道及主要节点的粮食现代物流信息体 系,建设一批面向重点粮食物流区域、物流节点、物流园区的公共 信息平台,实现我国主要粮食通道的粮食流量、流向和流速的动态 监测,提升粮食物流信息监管和共享水平,提高粮食物流效率,降 低物流成本。 第一节 粮食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积极引导、支持粮食物流企业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改造和提升传 统业务流程,实现企业粮食物流业务环节管理信息化。积极鼓励大 型粮食物流企业实行信息化改造,实现企业间数据和信息的互联互 通,形成系统化的物流综合管理平台。 第二节 粮食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定位、地理信息等技术,结合现有政策 性粮食交易平台系统、全国粮食动态信息系统以及大型企业物流网 络系统,整合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部门的基础物流信息,建立
统一采集指标、统一编码规则、统一传输格式、统-接口规范、统 一追溯规程的全国和区域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形成物流信息化 服务体系。完善粮食物流标准化体系,建立物流信息采集、处理和 服务的交换共享机制,构建以信息平台为中心的物流信息共享体系。 推动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紧密结合,实现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 融合互通,提升粮食物流信息资源服务水平和利用效率 第三节粮食现代物流监管平台 建设国家粮食物流监管调度系统31,全景展示我国“北粮南运 主要通道的物流状况,实时监控粮食物流信息,发布粮食流通相关 指导信息,为我国粮食宏观调控、应急处理提供有力保障。 加快建设粮食物流地理信息平台。通过地理信息系统32直观展 示主要粮食物流通道及主要节点项目分布,各主要节点项目设施条 件、投资安排情况、物流中转能力及各年度主要粮食品种中转量等 信息,统筹项目建设,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流通成本,并根据突发 事件和粮食应急预案,指导、协助粮食流通的调度。 完善粮食交易市场物流信息直采系统。使用物联网技术标识粮 食交易市场中的交易主体,及时采集市场交易的粮食品种、数量、 价格、品质和储运等信息,并与国家粮食物流数据中心互联互通。 第六章粮油加工业信息体系 推进信息化与粮油加工企业生产过程、经营管理的深度融合
— 17 — 统一采集指标、统一编码规则、统一传输格式、统一接口规范、统 一追溯规程的全国和区域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形成物流信息化 服务体系。完善粮食物流标准化体系,建立物流信息采集、处理和 服务的交换共享机制,构建以信息平台为中心的物流信息共享体系。 推动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紧密结合,实现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 融合互通,提升粮食物流信息资源服务水平和利用效率。 第三节 粮食现代物流监管平台 建设国家粮食物流监管调度系统 31,全景展示我国“北粮南运” 主要通道的物流状况,实时监控粮食物流信息,发布粮食流通相关 指导信息,为我国粮食宏观调控、应急处理提供有力保障。 加快建设粮食物流地理信息平台。通过地理信息系统 32 直观展 示主要粮食物流通道及主要节点项目分布,各主要节点项目设施条 件、投资安排情况、物流中转能力及各年度主要粮食品种中转量等 信息,统筹项目建设,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流通成本,并根据突发 事件和粮食应急预案,指导、协助粮食流通的调度。 完善粮食交易市场物流信息直采系统。使用物联网技术标识粮 食交易市场中的交易主体,及时采集市场交易的粮食品种、数量、 价格、品质和储运等信息,并与国家粮食物流数据中心互联互通。 第六章 粮油加工业信息体系 推进信息化与粮油加工企业生产过程、经营管理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