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粮情测控、重量与水分传感、清仓查库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部分地区已开展基于物联网7的数字粮库8试点建设并取得成功。 三是信息网络体系不断完善。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基本建立內 外网隔离的局域网,地方与企业行业信息化建设加快,业务管理 信息系统9得到应用,信息网络安全10保障机制初步建成。四是 粮食行业信息化标准规范11制定工作稳步推进。已制订发布《粮 油仓储信息化建设指南(试行)》等规范,一些省(区、市)出 台了部分信息化应用标准。 十二五”时期是加快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 遇期,新形势下粮食行业信息化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一是党 的十八大明确了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 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 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 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战略部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相关部 委出台了不同层面的行业信息化发展规划,为粮食行业信息化发 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二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为粮食流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提 供了重要契机。三是新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求应用信息化 手段提升粮食流通管理水平和效能,推进粮食行业信息化是发展 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的战略任务。四是信息技术正在发生重大变革, 云计算12、物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为粮食
— 8 — 代粮情测控、重量与水分传感、清仓查库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部分地区已开展基于物联网 7 的数字粮库 8 试点建设并取得成功。 三是信息网络体系不断完善。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基本建立内 外网隔离的局域网,地方与企业行业信息化建设加快,业务管理 信息系统 9 得到应用,信息网络安全 10 保障机制初步建成。四是 粮食行业信息化标准规范 11 制定工作稳步推进。已制订发布《粮 油仓储信息化建设指南(试行)》等规范,一些省(区、市)出 台了部分信息化应用标准。 “十二五”时期是加快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 遇期,新形势下粮食行业信息化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一是党 的十八大明确了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 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 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 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战略部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相关部 委出台了不同层面的行业信息化发展规划,为粮食行业信息化发 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二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为粮食流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提 供了重要契机。三是新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求应用信息化 手段提升粮食流通管理水平和效能,推进粮食行业信息化是发展 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的战略任务。四是信息技术正在发生重大变革, 云计算 12、物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为粮食
行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同时粮食行业信息化发展还存在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是部分地区和单位思想认识不到位,信息化发展动力不足,信息 化建设水平与管理职能需求差距较大,阻碍了粮食行业信息化的 发展。二是缺乏有效的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建设方案缺乏严格 的科学论证,造成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突出,开发成本高,低水 平重复建设。三是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不完善,共享程度低,难 以互联互通,存在信息孤岛13,重硬件轻软件、重技术轻服务等 现象较为普遍。四是信息化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信息化关键技 术与装备亟需突破,高质量的信息化科技成果储备不足,粮食信 息资源开发利用严重滞后。五是缺乏扶持政策,信息化建设资金 投入不足,信息化基本建设和运行维护费用存在较大缺口,缺乏 复合型、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 第二节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主要目标 指导思想:以粮食流通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提高粮食宏观调 控及监管能力、提升应急保障水平、确保粮食数量与质量安全为 目标,以粮油仓储企业信息化建设为基础,以深化粮食信息资源 14开发利用和共享服务为主线,以粮食流通购销存动态管理信息 系统建设为重点,加强顶层设计15、坚持需求主导,加强信息基 础设施和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强化信息共享、业务协同 和互联互通,有效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建成先进实用、安全 可靠、布局合理、便捷高效的粮食行业信息化体系,全面提升粮
— 9 — 行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同时粮食行业信息化发展还存在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 是部分地区和单位思想认识不到位,信息化发展动力不足,信息 化建设水平与管理职能需求差距较大,阻碍了粮食行业信息化的 发展。二是缺乏有效的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建设方案缺乏严格 的科学论证,造成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突出,开发成本高,低水 平重复建设。三是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不完善,共享程度低,难 以互联互通,存在信息孤岛 13,重硬件轻软件、重技术轻服务等 现象较为普遍。四是信息化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信息化关键技 术与装备亟需突破,高质量的信息化科技成果储备不足,粮食信 息资源开发利用严重滞后。五是缺乏扶持政策,信息化建设资金 投入不足,信息化基本建设和运行维护费用存在较大缺口,缺乏 复合型、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 第二节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主要目标 指导思想:以粮食流通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提高粮食宏观调 控及监管能力、提升应急保障水平、确保粮食数量与质量安全为 目标,以粮油仓储企业信息化建设为基础,以深化粮食信息资源 14 开发利用和共享服务为主线,以粮食流通购销存动态管理信息 系统建设为重点,加强顶层设计 15、坚持需求主导,加强信息基 础设施和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强化信息共享、业务协同 和互联互通,有效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建成先进实用、安全 可靠、布局合理、便捷高效的粮食行业信息化体系,全面提升粮
食行业信息化水平。 基本原则:统筹规划、注重实效、协同共享、保障安全。 统筹规划。按照国家信息化战略部署,加强全国粮食行业信 息化发展顶层设计,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有序推进粮食行业信 息化建设,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以点带 面,稳步推进。 注重实效。以提升粮食行业业务管理水平,降低粮食流通成 本、提高粮食流通效益为重点,突岀粮食行业特色,注重前瞻性、 先进性、实用性和可靠性,优先采用成熟、适用的信息技术支撑 整个粮食行业信息化发展。 协同共享。充分发挥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企业以及有效 的社会力量的作用,建立全国统一的网络平台和应用平台16,合 力推进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同时打破部门界限,以信息资源共 享、利用为核心,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高效 协同。 保障安全。优先采用自主可控的国产化设备和系统建设信息 安全基础设施。有序推进粮食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和安全保障体 系建设,加强风险评估和安全防护,强化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确 保粮食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安全可靠。 主要目标:到2015年,粮食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完善, 建成覆盖地市级以上的国家粮食电子政务网络,建成全国粮食动 态信息系统;粮食行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系统集成17、信
— 10 — 食行业信息化水平。 基本原则:统筹规划、注重实效、协同共享、保障安全。 统筹规划。按照国家信息化战略部署,加强全国粮食行业信 息化发展顶层设计,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有序推进粮食行业信 息化建设,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以点带 面,稳步推进。 注重实效。以提升粮食行业业务管理水平,降低粮食流通成 本、提高粮食流通效益为重点,突出粮食行业特色,注重前瞻性、 先进性、实用性和可靠性,优先采用成熟、适用的信息技术支撑 整个粮食行业信息化发展。 协同共享。充分发挥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企业以及有效 的社会力量的作用,建立全国统一的网络平台和应用平台 16,合 力推进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同时打破部门界限,以信息资源共 享、利用为核心,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高效 协同。 保障安全。优先采用自主可控的国产化设备和系统建设信息 安全基础设施。有序推进粮食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和安全保障体 系建设,加强风险评估和安全防护,强化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确 保粮食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安全可靠。 主要目标:到 2015 年,粮食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完善, 建成覆盖地市级以上的国家粮食电子政务网络,建成全国粮食动 态信息系统;粮食行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系统集成 17、信
息共享服务和业务协同能力进一步提高;物联网、云计算应用取 得示范性效果,信息化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建成一批粮食行 业信息化示范单位;信息化标准体系和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行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全面提高。 到2020年,形成统一完善的国家粮食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实 现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在粮食流通领域的广泛应用,粮 食流通信息服务18体系进一步健全,粮食电子商务19水平明显提 高;建立完善的粮食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信息 化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第二章粮食电子政务 形成统一完整、安全可靠、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粮食流通电 子政务网络平台,满足政务应用需要;有序推进粮食行业业务协同 和政务资源共享,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整体运行效率和社会服务效能 显著提升;进一步增强对粮食突发事件的监控、决策和应急处理能 力,粮食宏观调控的能力、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不断提升。 第一节粮食电子政务网络平台 充分利用已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统一的国家、省、市、县各 级粮食电子政务网络,有效推进政务内网、政务外网建设,逐级实 现与国家电子政务内网、外网的互联互通,打造政务综合信息服务 平台。建设统一的密钥管理20体系、网络信任体系21和安全管理体
— 11 — 息共享服务和业务协同能力进一步提高;物联网、云计算应用取 得示范性效果,信息化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建成一批粮食行 业信息化示范单位;信息化标准体系和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行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全面提高。 到 2020 年,形成统一完善的国家粮食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实 现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在粮食流通领域的广泛应用,粮 食流通信息服务 18 体系进一步健全,粮食电子商务 19 水平明显提 高;建立完善的粮食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信息 化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第二章 粮食电子政务 形成统一完整、安全可靠、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粮食流通电 子政务网络平台,满足政务应用需要;有序推进粮食行业业务协同 和政务资源共享,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整体运行效率和社会服务效能 显著提升;进一步增强对粮食突发事件的监控、决策和应急处理能 力,粮食宏观调控的能力、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不断提升。 第一节 粮食电子政务网络平台 充分利用已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统一的国家、省、市、县各 级粮食电子政务网络,有效推进政务内网、政务外网建设,逐级实 现与国家电子政务内网、外网的互联互通,打造政务综合信息服务 平台。建设统一的密钥管理 20 体系、网络信任体系 21 和安全管理体
系,加快实施信息安全22分级保护制度,加强安全存储、数据备份 与恢复、主动防护、安全事件监控等信息安全保障,提高粮食电子 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能力 依托统一的粮食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信息安全基础设施,以粮 食行业业务协同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跨地区、跨部门信息共享23, 明确共享信息内容和程序,制定信息共享制度,保障共享信息安全。 围绕粮食行业业务流程,优先选择业务流程相对稳定、信息密集的 粮食业务开展应用系统建设,改造和完善已建应用系统,提升业务 协同、信息资源共享、信息服务水平。 第二节粮食流通数据中心 围绕粮食购销、储运、加工、管理等业务环节和监管需求,建 设粮食流通数据中心、粮食基础信息24库和各类业务信息库,对已 有数据库25进行标准化改造,实现粮食数据资源的汇聚和共享。利 用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实现不同历史时期各类粮食数据 信息的动态管理,提升对粮食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能力,为 粮食宏观调控提供综合信息支撑。积极硏究云计算模式在电子政务 系统中的应用 第三章粮情监测预警信息体系 建立以粮食供求形势和市场价格为重点内容的监测预警系统, 为粮食宏观调控提倛信息支撑,增强粮食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
— 12 — 系,加快实施信息安全 22 分级保护制度,加强安全存储、数据备份 与恢复、主动防护、安全事件监控等信息安全保障,提高粮食电子 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能力。 依托统一的粮食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信息安全基础设施,以粮 食行业业务协同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跨地区、跨部门信息共享 23, 明确共享信息内容和程序,制定信息共享制度,保障共享信息安全。 围绕粮食行业业务流程,优先选择业务流程相对稳定、信息密集的 粮食业务开展应用系统建设,改造和完善已建应用系统,提升业务 协同、信息资源共享、信息服务水平。 第二节 粮食流通数据中心 围绕粮食购销、储运、加工、管理等业务环节和监管需求,建 设粮食流通数据中心、粮食基础信息 24 库和各类业务信息库,对已 有数据库 25 进行标准化改造,实现粮食数据资源的汇聚和共享。利 用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实现不同历史时期各类粮食数据 信息的动态管理,提升对粮食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能力,为 粮食宏观调控提供综合信息支撑。积极研究云计算模式在电子政务 系统中的应用。 第三章 粮情监测预警信息体系 建立以粮食供求形势和市场价格为重点内容的监测预警系统, 为粮食宏观调控提供信息支撑,增强粮食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