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2018届高三摸底考试(10月)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永嘉乱后,五胡民族纵横中原地区,秦汉国家的乡亭里制度随着华夏帝国的崩溃 遭到极大冲击,代之而起的是坞堡壁垒星罗棋布地分散在北部中国,坞壁乃至隋 唐村落制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古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由此决定坞壁是中古史研 究的重要课题。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中日学者相继对坞壁展开研究。学界 研究坞壁的思路及成果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就坞壁本身的起源、类型、分布及兴 衰进行考察;二是将坞壁作为中国基层社会变迁的重要环节进行探讨,尤其关注 从坞壁到村落的社会变迁。坞壁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意义不言而喻,也是学者集矢 之处,然而学界关于坞壁的经济功能则着墨较少。坞壁作为“小城”的经济模式: 它与南方处于常态的庄园制经济存在显著差别。北魏时期的坞壁经济脱胎于两汉 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制经济,其产生、发展、演变和衰亡的历史过程,伴随着地 方豪族与国家权力的力量消长。 两汉之际社会动荡,阶级矛盾激化,地方豪强在国家动乱之际为保护其生命和财 产安全建立豪强坞壁,坞壁经济随之产生。王莽天凤年间,北方大饥,兵乱盗贼 甚嚣尘上,社会逐渐呈现出混乱动荡的景象,在长安周围以及河北等广大区域分 布着形形色色的坞壁。东汉政权建立后,光武帝刘秀遂下令摧毁坞壁,采取“遣 其渠帅,皆诣京师;散其小民,令就农业;坏其营垒,无使复聚”的政策,使得 坞壁仅残存于边境,坞壁组织一度受到压制。东汉末年,地方主义渐成气候,中 原板荡之局更是成为坞壁迅猛发展的土壤。魏晋以降,北部中国进入持续的混战 期,没有能力迁徙他地或远距离逃散的下层民众,为规避兵燹和逃脱赋役,纷纷 依附于豪强地主,委身坞壁以求自保。坞壁在豪强大族领导下,聚族而居,吸收 流民,以宗法血缘为纽带者,如缑氏县的刘聚、北地郡的赵氏坞、陇西的侯坞等 以地缘乡里为纽带者,如济北郡的乌下聚、泰山郡的菟裘聚、洛阳的一泉坞等。 深入考察其内部特征,大多数坞壁同时具有宗法血缘和地域乡里的特征,这构成 了中古时期北方豪族经济的典型特征。 西晋永嘉丧乱,北方地区的民众更是依靠坞壁以抗击外族的侵扰和掳掠。在持续 的战争中,坞壁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在此经济基础上衍生出呼啸乡里的地方势力 十六国北魏时期的坞壁既有新建的,也有汉晋时期已经存在的。这些坞壁的军事 和经济力量有强有弱,少数坞壁力量尤为强大。北魏统一北方后,中央权力得以 伸张,地方主义色彩浓厚的坞壁有所减少,但并未灭绝,坞壁仍然拥有较强势力。 隋唐帝国一统南北,中央集权空前强大,寄生于地方主义的坞壁经济才宣告衰落 (摘编自《十六国北魏时期的坞壁经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坞壁是中古杜会重要的基层组织,功能比较完善,兼具政治、军事和经济功 能 B.坞壁是以宗乡关系为纽带而组建起来的,都同时具有血缘和地缘的双重特征。 C.坞壁经济脱胎于两汉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制经济,它与南方庄园制经济没有 差别
河北省保定市 2018 届高三摸底考试(10 月)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永嘉乱后,五胡民族纵横中原地区,秦汉国家的乡亭里制度随着华夏帝国的崩溃 遭到极大冲击,代之而起的是坞堡壁垒星罗棋布地分散在北部中国,坞壁乃至隋 唐村落制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古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由此决定坞壁是中古史研 究的重要课题。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中日学者相继对坞壁展开研究。学界 研究坞壁的思路及成果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就坞壁本身的起源、类型、分布及兴 衰进行考察;二是将坞壁作为中国基层社会变迁的重要环节进行探讨,尤其关注 从坞壁到村落的社会变迁。坞壁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意义不言而喻,也是学者集矢 之处,然而学界关于坞壁的经济功能则着墨较少。坞壁作为“小城”的经济模式, 它与南方处于常态的庄园制经济存在显著差别。北魏时期的坞壁经济脱胎于两汉 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制经济,其产生、发展、演变和衰亡的历史过程,伴随着地 方豪族与国家权力的力量消长。 两汉之际社会动荡,阶级矛盾激化,地方豪强在国家动乱之际为保护其生命和财 产安全建立豪强坞壁,坞壁经济随之产生。王莽天凤年间,北方大饥,兵乱盗贼 甚嚣尘上,社会逐渐呈现出混乱动荡的景象,在长安周围以及河北等广大区域分 布着形形色色的坞壁。东汉政权建立后,光武帝刘秀遂下令摧毁坞壁,采取“遣 其渠帅,皆诣京师;散其小民,令就农业;坏其营垒,无使复聚”的政策,使得 坞壁仅残存于边境,坞壁组织一度受到压制。东汉末年,地方主义渐成气候,中 原板荡之局更是成为坞壁迅猛发展的土壤。魏晋以降,北部中国进入持续的混战 期,没有能力迁徙他地或远距离逃散的下层民众,为规避兵燹和逃脱赋役,纷纷 依附于豪强地主,委身坞壁以求自保。坞壁在豪强大族领导下,聚族而居,吸收 流民,以宗法血缘为纽带者,如缑氏县的刘聚、北地郡的赵氏坞、陇西的侯坞等; 以地缘乡里为纽带者,如济北郡的乌下聚、泰山郡的菟裘聚、洛阳的一泉坞等。 深入考察其内部特征,大多数坞壁同时具有宗法血缘和地域乡里的特征,这构成 了中古时期北方豪族经济的典型特征。 西晋永嘉丧乱,北方地区的民众更是依靠坞壁以抗击外族的侵扰和掳掠。在持续 的战争中,坞壁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在此经济基础上衍生出呼啸乡里的地方势力。 十六国北魏时期的坞壁既有新建的,也有汉晋时期已经存在的。这些坞壁的军事 和经济力量有强有弱,少数坞壁力量尤为强大。北魏统一北方后,中央权力得以 伸张,地方主义色彩浓厚的坞壁有所减少,但并未灭绝,坞壁仍然拥有较强势力。 隋唐帝国一统南北,中央集权空前强大,寄生于地方主义的坞壁经济才宣告衰落。 (摘编自《十六国北魏时期的坞壁经济》)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坞壁是中古杜会重要的基层组织,功能比较完善,兼具政治、军事和经济功 能。 B. 坞壁是以宗乡关系为纽带而组建起来的,都同时具有血缘和地缘的双重特征。 C. 坞壁经济脱胎于两汉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制经济,它与南方庄园制经济没有 差别
D.光武帝刘秀下令摧毁坞壁,坞壁组织一度受到压制,直到东汉末年才得以恢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先总写学界对坞壁的研究现状,然后详写其发展过程,最后略写它的衰 B.与学界研究坞壁的思路及成果的传统不同,本文则重在介绍坞壁的经济功能 C.文章以时间为序来写坞壁从秦汉时期举起,到魏晋时期兴盛,直至隋唐衰落 的过程 D.本文运用引用、举例等方法介绍坞壁在魏晋时期的发展状况,写出了它的突 出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嘉乱后出现了强大的地方势力,他们抗击外族侵掳,使得坞壁经济长足发 B.北魏统一北方后,中央权力得以伸张,但坞壁并未灭绝,坞壁仍然拥有较强 势力 C.坞壁在某种程度上保护坞壁的经济生产免于兵灾的破坏,这一点具有积极的 意义。 D.隋唐帝国统一天下,中央集权空前强大,寄生于地方主义的坞壁经济才宣告 衰落 【答案】1.A2.D3.A 【解析】 试题分析:B项,范围扩大,原文为大多数坞壁同时具有宗法血缘和地域乡 里的特征;C项,它与南方处于常态的庄园制经济存在显著差别;D项,一直到 魏晋才得以恢复 2.试题分析:介绍坞壁在魏晋时期的发展状况没有用引用的方法,在写东汉时 期的情况时用了引用 3.试题分析:因果倒置,坞壁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在此经济基础上衍生出呼啸 乡里的地方势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桐花开 非鱼 大清早,太阳刚刚升起,薄雾还没有完全散去,麦秸垛上有湿润的水汽,草尖上 挂着细碎的露珠。偶尔能听见一声绵长的牛叫,或者几声清脆的画眉叫,风箱发 出慵赖的“咚一一啪- 刚经历过忙碌的秋收秋种,整个村庄沉浸在一种带着凉意的闲适和静默中。打破 这种宁静的是武他娘。 有人刚端上酸滚水,有人已经吃完上了崖头,蹲在碌碡上吸烟。武他娘忽闪着袄 襟从后沟一路出来,一站到场院边那块小髙地上,手掌在屁股上一拍,写人的话 张嘴就来。 哪个绝户的你出来,看我不撕起你一家的嘴,打断你家老母猪的腿 听了这句,就知道武他娘的咒骂对象并不确定。这样,各家各户的男人女人都放 了心,搞着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喝完碗里的酸滚水,刷了锅,洗了碗,用洗锅 水拌了猪食喂完猪,再给鸡扔一把玉米粒,消消停停地走上崖头,找一个合适的
D. 光武帝刘秀下令摧毁坞壁,坞壁组织一度受到压制,直到东汉末年才得以恢 复。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先总写学界对坞壁的研究现状,然后详写其发展过程,最后略写它的衰 落。 B. 与学界研究坞壁的思路及成果的传统不同,本文则重在介绍坞壁的经济功能。 C. 文章以时间为序来写坞壁从秦汉时期举起,到魏晋时期兴盛,直至隋唐衰落 的过程。 D. 本文运用引用、举例等方法介绍坞壁在魏晋时期的发展状况,写出了它的突 出特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永嘉乱后出现了强大的地方势力,他们抗击外族侵掳,使得坞壁经济长足发 展。 B. 北魏统一北方后,中央权力得以伸张,但坞壁并未灭绝,坞壁仍然拥有较强 势力。 C. 坞壁在某种程度上保护坞壁的经济生产免于兵灾的破坏,这一点具有积极的 意义。 D. 隋唐帝国统一天下,中央集权空前强大,寄生于地方主义的坞壁经济才宣告 衰落。 【答案】1. A 2. D 3. A 【解析】 1. 试题分析:B 项,范围扩大,原文为大多数坞壁同时具有宗法血缘和地域乡 里的特征;C 项,它与南方处于常态的庄园制经济存在显著差别;D 项,一直到 魏晋才得以恢复。 2. 试题分析:介绍坞壁在魏晋时期的发展状况没有用引用的方法,在写东汉时 期的情况时用了引用。 3. 试题分析:因果倒置,坞壁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在此经济基础上衍生出呼啸 乡里的地方势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桐花开 非鱼 大清早,太阳刚刚升起,薄雾还没有完全散去,麦秸垛上有湿润的水汽,草尖上 挂着细碎的露珠。偶尔能听见一声绵长的牛叫,或者几声清脆的画眉叫,风箱发 出慵赖的“咚——啪——”声。 刚经历过忙碌的秋收秋种,整个村庄沉浸在一种带着凉意的闲适和静默中。打破 这种宁静的是武他娘。 有人刚端上酸滚水,有人已经吃完上了崖头,蹲在碌碡上吸烟。武他娘忽闪着袄 襟从后沟一路出来,一站到场院边那块小高地上,手掌在屁股上一拍,写人的话 张嘴就来。 “哪个绝户的你出来,看我不撕起你一家的嘴,打断你家老母猪的腿。” 听了这句,就知道武他娘的咒骂对象并不确定。这样,各家各户的男人女人都放 了心,搞着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喝完碗里的酸滚水,刷了锅,洗了碗,用洗锅 水拌了猪食喂完猪,再给鸡扔一把玉米粒,消消停停地走上崖头,找一个合适的
位置,或站或蹲或坐,勤快的女人手里还纳着鞋底,耳朵不闲,手也不闲,看热 闹 武他娘刚嫁到观头村的时候,还叫桐花,扎着两根瓷实的大辫子,腰肢细软,圆 盘大脸,像白蒸馍一样暄腾,谁见了都说是村里的“人样子”。 武他爹叫胜。胜长得膀大腰圆,有一把子力气,干活也不惜力,小日子就过得油 和面,滋腻。 武刚满三岁那年,他妺妺酸枣还在桐花的肚子里,胜去县里修水库,在山洼撒尿 的时候,一块碗大的石头掉落下来,正好砸在头上,他连喊都没来得反喊一声 就悄没声地走了。 胜走了以后,桐花挺着大肚子去找村里,找公社,找县里,想给胜讨个说法,找 来找去,说法没找来,酸枣降生了。等把酸枣养到三四岁,公社和县里领导又换 了,关于胜的问题更成了陈年往事,没人管了。 桐花慢慢变成了村里人嘴里的武他娘。她不再是那个雪白睻腾的人样子,像一颗 被忘在枝头的红枣,一天天失了水分,瘦巴巴黄蜡腊的。样子变了,脾气性格也 变了。以前的桐花性缓,一说一笑,现在的武他娘寡情刻薄,什么都计较,一点 亏不吃。刚开始,村里人念起一个寡妇家拉扯两个孩子不容易,都让着她,年龄 大的婶子们还劝一劝。后来,她越来越过分,什么鸡毛蒜皮的事,都要骂东骂西, 花样不断翻新,也越来越难听,村里人就由了她,当戏看了。 半早上过去了,看热闹的人来来去去,纳鞋底的媳妇绳子用完了,回家取了绳子 又来了,有小孩子拱在娘怀里有一搭没一搭地吃着奶。 这时,铁匠来了。 铁匠刚从山上搬下来不久。媳妇害病死了,一个人领个六七岁的小丫头,在后沟 找了一眼窑住下,靠打镬头铁锨饭铲子啥的,生产队和村里人给点粮食过活。 铁匠和胜长得像,都是大个紫红脸,都不爱说话,一身力气。 小丫头听见吆喝要看热闲。铁匠不知就里,跟着小丫头,一下就挤到了武他娘跟 前 武他娘正睡沫星子乱飞,一眼看见铁匠,愣了一下。真像胜啊。她心里一哆嗦, 嘴里也降了声调。 铁匠看她一眼,出于对这个村里人的礼貌,笑了一下。武他娘心里又哆嗦了一下, 胜也是这样憨乎乎地,咧开嘴,笑一下,很短,像笑错了似的,匆匆忙忙收回去。 村里人同时看见铁匠和武他娘,似乎才想起来铁匠是没了媳妇,武他娘没了男人。 没过几天,媒婆五姑先去了铁匠家,后来又去了武家,三两趟跑下来,就成了。 据五姑说,铁匠就说了一句:“没人靠依的女人才自己强出头。” 武他娘也说了一句:“胜不在,我把人过成鬼了 两家并成了一家,三个孩子在院子里玩得高兴,铁匠看着坐在炕边的武地娘,问: “往后,我叫你哈? 武地娘心里软成了一滩泥,脸上滴着两行泪,“桐花。”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描写了一幅典型的乡村画面,恬淡自然,宁静而美好,而武他娘出 杨后的所作所为和这幅画面显得格格不入。 B.丈夫过世后,武他娘变得泼辣,村里人常常带着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来看待 武他娘的言行,这表现了村里人的冷漠无情。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武他娘见到铁匠后由“唾沫星子乱飞”到“心里一哆 嗦”,很好地表现了武他娘心理微妙的情感变化
位置,或站或蹲或坐,勤快的女人手里还纳着鞋底,耳朵不闲,手也不闲,看热 闹。 武他娘刚嫁到观头村的时候,还叫桐花,扎着两根瓷实的大辫子,腰肢细软,圆 盘大脸,像白蒸馍一样暄腾,谁见了都说是村里的“人样子”。 武他爹叫胜。胜长得膀大腰圆,有一把子力气,干活也不惜力,小日子就过得油 和面,滋腻。 武刚满三岁那年,他妹妹酸枣还在桐花的肚子里,胜去县里修水库,在山洼撒尿 的时候,一块碗大的石头掉落下来,正好砸在头上,他连喊都没来得反喊一声, 就悄没声地走了。 胜走了以后,桐花挺着大肚子去找村里,找公社,找县里,想给胜讨个说法,找 来找去,说法没找来,酸枣降生了。等把酸枣养到三四岁,公社和县里领导又换 了,关于胜的问题更成了陈年往事,没人管了。 桐花慢慢变成了村里人嘴里的武他娘。她不再是那个雪白暄腾的人样子,像一颗 被忘在枝头的红枣,一天天失了水分,瘦巴巴黄蜡腊的。样子变了,脾气性格也 变了。以前的桐花性缓,一说一笑,现在的武他娘寡情刻薄,什么都计较,一点 亏不吃。刚开始,村里人念起一个寡妇家拉扯两个孩子不容易,都让着她,年龄 大的婶子们还劝一劝。后来,她越来越过分,什么鸡毛蒜皮的事,都要骂东骂西, 花样不断翻新,也越来越难听,村里人就由了她,当戏看了。 半早上过去了,看热闹的人来来去去,纳鞋底的媳妇绳子用完了,回家取了绳子 又来了,有小孩子拱在娘怀里有一搭没一搭地吃着奶。 这时,铁匠来了。 铁匠刚从山上搬下来不久。媳妇害病死了,一个人领个六七岁的小丫头,在后沟 找了一眼窑住下,靠打镬头铁锨饭铲子啥的,生产队和村里人给点粮食过活。 铁匠和胜长得像,都是大个紫红脸,都不爱说话,一身力气。 小丫头听见吆喝要看热闲。铁匠不知就里,跟着小丫头,一下就挤到了武他娘跟 前。 武他娘正睡沫星子乱飞,一眼看见铁匠,愣了一下。真像胜啊。她心里一哆嗦, 嘴里也降了声调。 铁匠看她一眼,出于对这个村里人的礼貌,笑了一下。武他娘心里又哆嗦了一下, 胜也是这样憨乎乎地,咧开嘴,笑一下,很短,像笑错了似的,匆匆忙忙收回去。 村里人同时看见铁匠和武他娘,似乎才想起来铁匠是没了媳妇,武他娘没了男人。 没过几天,媒婆五姑先去了铁匠家,后来又去了武家,三两趟跑下来,就成了。 据五姑说,铁匠就说了一句:“没人靠依的女人才自己强出头。” 武他娘也说了一句:“胜不在,我把人过成鬼了” 两家并成了一家,三个孩子在院子里玩得高兴,铁匠看着坐在炕边的武地娘,问: “往后,我叫你哈?” 武地娘心里软成了一滩泥,脸上滴着两行泪,“桐花。”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篇描写了一幅典型的乡村画面,恬淡自然,宁静而美好,而武他娘出 杨后的所作所为和这幅画面显得格格不入。 B. 丈夫过世后,武他娘变得泼辣,村里人常常带着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来看待 武他娘的言行,这表现了村里人的冷漠无情。 C. 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武他娘见到铁匠后由“唾沫星子乱飞”到“心里一哆 嗦”,很好地表现了武他娘心理微妙的情感变化
D.由桐花到武他娘,作者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女人前后的变化之大, 由以前的善良柔顺变成了现在的刻薄计较。 5.请以文中划线句为例,分析小说的语言特点。 6.小说以“桐花开”作为标题,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 分析。 【答案】4.B5.(1)运用了比喻(对比、移用、叠词等)修辞手法,语言生 动、形象、鲜活。把武他娘比喻成一颗被忘在枝头、失了水分的红枣,生动地表 现出武他娘经历了生活的磨难之后的憔悴的形象。“雪白暄腾的人样子”和“干 瘪的红枣”做对比,表现了人物的前后变化。“雪白暄腾”本用来形容白蒸馍, 这里用来形容桐花,此为移用,人物形象鲜活生动。叠词“瘦巴巴黄蜡腊”的 运用,增加了语言的节奏感。(2)语言生动活泼,口语化,富于情趣,有地方 色彩。例如“雪白暄腾的人样子”“瘦巴巴黄蜡腊”等。 6.(1)从情节发展的角度,由桐花到武他娘再到桐花,这种人物称谓的变化也 展现出情节发展变化的过程;(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角度,既写出了桐花外表 的美丽,又象征着桐花纯真美好品格的回归;(3)从表现主题的角度,桐花开 是对这种淳朴善良的人性的呼唤和向往。 【解析】 4!.试题分析:从人们都念着她一个寡妇带孩子不容易及后文五姑主动做媒都能 看出并非冷漠无情。 5.试题分析:分析小说的语言注意分析遣词造句、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的角度 进行,此题其词造句注意从“叠词”的运用分析,手法方面注意分析“比 喻”“对比”和“移情”的手法,风格方面注意“生动活泼,口语化,富于情趣, 有地方色彩”,答题时注意答出特征后列举文中的例子进行分析。 点睛:小说常见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方面,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细节描写、 白描等,重点分析遣词造句的表现力和艺术手法;在语言风格方面,有质朴、含 蓄、群众方言、口语化、诗意化语言等;在句式上,短小明快等。 6.试题分析:注意推动情节发展的角度分析人物称谓的变化展现出情节发展变 化的过程;从人物形象塑造的的角度分析象征着桐花纯真美好品格的回归;从表 现主题的角度分析是对淳朴善良的人性的呼唤和向往。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只要你拥有一部智能手机,打开AP,你就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解锁一辆 停在路边的自行车,以极低的费用,轻松的骑到目的地 最近发展起来的“共享单车”经营模式,正在快速地改变着我们生活方式,也为 经济发展新常态增添了新的内涵。 旺盛的用户需求促使资本与市场活跃起来。第三方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中 国共享单车市场整体用户数量大幅上升,预计今年年底将达到千万用户规模,今 年以来,共享单车平台已经从最初的17家迅速扩大到27家 电商网站的发展脉络为共享单车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样板,共享单车未来将不再是 单纯的运营商,而是一个个数据收集中心。利用收集到的数据,它们能够为用户 提供更加贴心便捷的服务,在服务当中又将会找到新的盈利模式
D. 由桐花到武他娘,作者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女人前后的变化之大, 由以前的善良柔顺变成了现在的刻薄计较。 5. 请以文中划线句为例,分析小说的语言特点。 6. 小说以“桐花开”作为标题,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 分析。 【答案】4. B 5. (1)运用了比喻(对比、移用、叠词等)修辞手法,语言生 动、形象、鲜活。把武他娘比喻成一颗被忘在枝头、失了水分的红枣,生动地表 现出武他娘经历了生活的磨难之后的憔悴的形象。“雪白暄腾的人样子”和“干 瘪的红枣”做对比,表现了人物的前后变化。“雪白暄腾”本用来形容白蒸馍, 这里用来形容桐花,此为移用,人物形象鲜活生动。叠词 “瘦巴巴黄蜡腊”的 运用,增加了语言的节奏感。(2)语言生动活泼,口语化,富于情趣,有地方 色彩。例如“雪白暄腾的人样子” “瘦巴巴黄蜡腊”等。 6. (1)从情节发展的角度,由桐花到武他娘再到桐花,这种人物称谓的变化也 展现出情节发展变化的过程;(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角度,既写出了桐花外表 的美丽,又象征着桐花纯真美好品格的回归;(3)从表现主题的角度,桐花开 是对这种淳朴善良的人性的呼唤和向往。 【解析】 4. 试题分析:从人们都念着她一个寡妇带孩子不容易及后文五姑主动做媒都能 看出并非冷漠无情。 5. 试题分析:分析小说的语言注意分析遣词造句、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的角度 进行,此题其词造句注意从“叠词”的运用分析,手法方面注意分析“比 喻”“对比”和“移情”的手法,风格方面注意“生动活泼,口语化,富于情趣, 有地方色彩”,答题时注意答出特征后列举文中的例子进行分析。 点睛:小说常见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方面,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细节描写、 白描等,重点分析遣词造句的表现力和艺术手法;在语言风格方面,有质朴、含 蓄、群众方言、口语化、诗意化语言等;在句式上,短小明快等。 6. 试题分析:注意推动情节发展的角度分析人物称谓的变化展现出情节发展变 化的过程;从人物形象塑造的的角度分析象征着桐花纯真美好品格的回归;从表 现主题的角度分析是对淳朴善良的人性的呼唤和向往。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只要你拥有一部智能手机,打开 APP,你就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解锁一辆 停在路边的自行车,以极低的费用,轻松的骑到目的地。 最近发展起来的“共享单车”经营模式,正在快速地改变着我们生活方式,也为 经济发展新常态增添了新的内涵。 旺盛的用户需求促使资本与市场活跃起来。第三方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中 国共享单车市场整体用户数量大幅上升,预计今年年底将达到千万用户规模,今 年以来,共享单车平台已经从最初的 17 家迅速扩大到 27 家。 电商网站的发展脉络为共享单车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样板,共享单车未来将不再是 单纯的运营商,而是一个个数据收集中心。利用收集到的数据,它们能够为用户 提供更加贴心便捷的服务,在服务当中又将会找到新的盈利模式
共享单车盈利模式有待梳理和建构,这注定了当前的共享单车发展模式不会是其 发展的终点。电商的发展为共享单车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随着大数据时 代的到来,共享单车或许能够找到真正落地的机会。 (摘编自新华网《大数据:共享单车未曾尝试的新未来》) 材料二 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市民(62.1%)对共享单车带来的便捷性、环保性给予了 充分肯定,但也有42.5%的市民对部分使用者素质较低、有意损坏或据为己有感 到担忧,还有29.3%的市民认为“共享单车违规停车,扰乱正常秩序”;此外 23.0%的市民认为“单车增多,占用有限社会资源”,20.7%的市民认为“同行恶 性竞争,降低用户体验”,还有14.7%的市民认为“单车发展不够,数量不足”, 另有6.9%的市民认为“要使用时寻找空闲单车不方便 从总体上看,市民对共享单车所带来的便捷、环保的特性基本认同,但也对其发 展过程中存在着的种种问题表示了担忧。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共享单车的使用者也基本以年轻人为主,有研究发现,25-35 岁人群使用最多,其次是25岁以下人群。此次调査数据显示,对共享单车的认 知与其使用呈现“倒挂”趋势。年轻人对共享单车的积极评价不如老年市民,中 老年市民对共享单车的利与弊有着更为清晰的认知。在针对“违规停车扰乱秩 序”的认识上,年龄越大,对这一问题的认知比例也越高,60岁以上人群为 39.3%,30岁以下仅为21.6%。 这也反映出年轻人更关注共享单车本身的意义和价值,而中老年人更关注由共享 单车所产生的经济、社会影响 (摘编自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2017年“上海民主民意”共享单车专题调 查报告》) 材料三: 2015—2019中国单车租赁用户规模及预测 1200 0.8 72.4 1026.15 1000 679.47 425.16 246.5 0.2 0 0 2015 2016 2017 2018E 用户规模(万人) 增长率(%) 注:左侧纵轴表示用户规模,右侧纵轴表示增长率,“E”表示预测 (摘编自《2017-2022年中国自行车租赁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共享单车盈利模式有待梳理和建构,这注定了当前的共享单车发展模式不会是其 发展的终点。电商的发展为共享单车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随着大数据时 代的到来,共享单车或许能够找到真正落地的机会。 (摘编自新华网《大数据:共享单车未曾尝试的新未来》) 材料二: 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市民(62.1%)对共享单车带来的便捷性、环保性给予了 充分肯定,但也有 42.5%的市民对部分使用者素质较低、有意损坏或据为己有感 到担忧,还有 29.3%的市民认为“共享单车违规停车,扰乱正常秩序”;此外, 23.0%的市民认为“单车增多,占用有限社会资源”,20.7%的市民认为“同行恶 性竞争,降低用户体验”,还有 14.7%的市民认为“单车发展不够,数量不足”, 另有 6.9%的市民认为“要使用时寻找空闲单车不方便”。 从总体上看,市民对共享单车所带来的便捷、环保的特性基本认同,但也对其发 展过程中存在着的种种问题表示了担忧。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共享单车的使用者也基本以年轻人为主,有研究发现,25—35 岁人群使用最多,其次是 25 岁以下人群。此次调查数据显示,对共享单车的认 知与其使用呈现“倒挂”趋势。年轻人对共享单车的积极评价不如老年市民,中 老年市民对共享单车的利与弊有着更为清晰的认知。在针对“违规停车扰乱秩 序”的认识上,年龄越大,对这一问题的认知比例也越高,60 岁以上人群为 39.3%,30 岁以下仅为 21.6%。 这也反映出年轻人更关注共享单车本身的意义和价值,而中老年人更关注由共享 单车所产生的经济、社会影响。 (摘编自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2017 年“上海民主民意”共享单车专题调 查报告》) 材料三: 2015—2019 中国单车租赁用户规模及预测 注:左侧纵轴表示用户规模,右侧纵轴表示增长率,“E”表示预测。 (摘编自《2017—2022 年中国自行车租赁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