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Design of Road Reconnaissance)教学大纲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2009年12月-
1 《道路勘测设计》 (Design of Road Reconnaissance) 教学大纲 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 2009 年 12 月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道路勘测设计》DesignofRoadReconnaissance课程编码:Z206405总学时/总学分:48/3理论学时/理论学分:48/3实验学时/实验学分:适用专业:土木工程(道路与桥梁方向)专业全日制民考汉/汉本科生开课单位:水利建筑工程学院土木系路桥教研室一、课程性质及目的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土木工程(道路与桥梁方向)专业专业课公路建设中首先要涉及到的问题,道路勘测设计成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交通安全,通行能力以及工程造价等问题。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对道路立体线形的研究,是掌握《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及《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基本知识。主要研究汽车行驶与道路各个设计元素间的关系,以保证在设计速度、预计交通量以及地形和其他自然条件下,行驶安全、经济、旅客舒适以及路容美观。实际上涉及的是人、车、路、环境一体化工程,是研究驾驶者的心理,汽车的运行轨迹,汽车动力性能以及交通流量和交通特性与道路几何线形间的关系。2、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道路勘测设计阶段、道路红线规划、汽车行驶特性等;掌握设计速度、交通量、通行能力、路线平面线形要素一一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路线纵坡大小、坡长、竖曲线、行车道宽度、弯道加宽超高的基本概念;弄清设计速度与各要素间的关系:掌握不同地形条件下路线布设要点,结合纸上定线的课程设计及野外勘测实习,能够掌握各种等级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的基本设计方法和步骤,进行平面交叉的设计。二、课程内容及要求(不要用表格)1.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要求按章节填写,含实验的需列出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6学时第一节交通运输系统及道路运输第二节我国道路现状与发展规划第三节道路的功能与分级第四节道路设计控制第五节道路勘测设计阶段第六节本课程研究内容与方法习题与思考题2
2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道路勘测设计》Design of Road Reconnaissance 课程编码:Z206405 总学时/总学分:48/3 理论学时/理论学分:48/3 实验学时/实验学分: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道路与桥梁方向)专业 全日制民考汉/汉本科生 开课单位:水利建筑工程学院土木系路桥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土木工程(道路与桥梁方向)专业专业课公路建设中首先要涉及 到的问题,道路勘测设计成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交通安全,通行能力以及工程造价等问题。 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对道路立体线形的研究,是掌握《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及《公路工程技 术标准》的基本知识。 主要研究汽车行驶与道路各个设计元素间的关系,以保证在设计速 度、预计交通量以及地形和其他自然条件下,行驶安全、经济、旅客舒适以及路容美观。实 际上涉及的是人、车、路、环境一体化工程,是研究驾驶者的心理,汽车的运行轨迹,汽车 动力性能以及交通流量和交通特性与道路几何线形间的关系。 2、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道路勘测设计阶段、道路红线规划、汽 车行驶特性等;掌握设计速度、交通量、通行能力、路线平面线形要素——直线、圆曲线、 缓和曲线、路线纵坡大小、坡长、竖曲线、行车道宽度、弯道加宽超高的基本概念;弄清设 计速度与各要素间的关系;掌握不同地形条件下路线布设要点,结合纸上定线的课程设计及 野外勘测实习,能够掌握各种等级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的基本设计方法和步骤,进行 平面交叉的设计。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不要用表格) 1.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要求按章节填写,含实验的需列出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 6 学时 第一节 交通运输系统及道路运输 第二节 我国道路现状与发展规划 第三节 道路的功能与分级 第四节 道路设计控制 第五节 道路勘测设计阶段 第六节 本课程研究内容与方法 习题与思考题
待深入研究的问题第二章平面设计8学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直线第三节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与圆曲线半径第四节缓和曲线第五节道路平面设计成果习题与思考题待深入研究的问题第三章纵断面设计10学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汽车的动力特性与纵坡第三节竖曲线第四节爬坡车道第五节避险车道第六节纵断面设计方法及纵断面图习题与思考题待深入研究的问题第四章横断面设计10学时第一节横断面组成及类型第二节机动车道、路肩与中间带第三节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与路缘石第四节平曲线加宽设计第五节平曲线超高设计第六节汽车的制动性、行车视距及其保证第七节路基横断面设计与计算第八节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习题与思考题待深入研究的问题第五章线形设计2学时第一节平面线形设计3
3 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第二章 平面设计 8 学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直线 第三节 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与圆曲线半径 第四节 缓和曲线 第五节 道路平面设计成果 习题与思考题 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第三章 纵断面设计 10 学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汽车的动力特性与纵坡 第三节 竖曲线 第四节 爬坡车道 第五节 避险车道 第六节 纵断面设计方法及纵断面图 习题与思考题 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第四章 横断面设计 10 学时 第一节 横断面组成及类型 第二节 机动车道、路肩与中间带 第三节 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与路缘石 第四节 平曲线加宽设计 第五节 平曲线超高设计 第六节 汽车的制动性、行车视距及其保证 第七节 路基横断面设计与计算 第八节 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 习题与思考题 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第五章 线形设计 2 学时 第一节 平面线形设计
第二节纵断面线形设计第三节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第四节线形设计检验与评价习题与思考题待深入研究的问题第六章选线与总体设计6学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选线新理念与总体设计第三节路线方案选择第四节平原区选线第五节山岭区选线第六节丘陵区选线第七节特殊地区和不良地质地区选线第八节3S技术在道路选线中的应用习题与思考题待深人研究的问题4学时第七章定线第一节定线方法第二节纸上定线第三节现场定线第四节实地放线习题与思考题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总复习2学时2.教学要求(包括课内教学要求和课外教学要求,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提出对本章知识点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如要求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的程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课外作业、课程论文、课外阅读资料等课外教学具体要求)。第一章绪论掌握道路运输的特点与作用、道路的分类、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分类与技术分级,掌握公路的基本组成,初步建立线形的概念;理解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地位与作用;重点掌握公路等级4
4 第二节 纵断面线形设计 第三节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第四节 线形设计检验与评价 习题与思考题 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第六章 选线与总体设计 6 学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选线新理念与总体设计 第三节 路线方案选择 第四节 平原区选线 第五节 山岭区选线 第六节 丘陵区选线 第七节 特殊地区和不良地质地区选线 第八节 3S 技术在道路选线中的应用 习题与思考题 待深人研究的问题 第七章 定线 4 学时 第一节 定线方法 第二节 纸上定线 第三节 现场定线 第四节 实地放线 习题与思考题 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总复习 2 学时 2.教学要求 (包括课内教学要求和课外教学要求,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提出对本章知识点教学 内容的具体要求,如要求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的程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课 外作业、课程论文、课外阅读资料等课外教学具体要求)。 第一章 绪论 掌握道路运输的特点与作用、道路的分类、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分类与技术分级,掌握公路的 基本组成,初步建立线形的概念;理解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地位与作用;重点掌握公路等级
划分的方法与公路勘测设计程序及其设计车速、交通量的概念:了解我国道路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近远期规划。第二章平面设计了解汽车行驶轨迹特性与道路平面线形要素,掌握直线的特点和运用、最大长度和最小长度:掌握圆曲线的特点、半径大小及其长度;掌握缓和曲线的性质、形式及最小长度和参数;掌握平面线形设计原则和线形要素组合类型;掌握道路平面设计主要成果等内容。第三章纵断面设计掌握路线纵断面的概念;重点掌握纵坡设计、竖曲线设计的标准与设计方法以及城市道路锯齿形街沟设计;掌握高等级道路上的爬坡车道的设置条件与设计方法;基本掌握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方法以及平、纵组合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掌握纵断纵断面图的内容。第四章横断面设计了解道路用地宽度与界限;掌握横断面组成;掌握路基、行车道宽度确定的原理;如何设计路拱、边沟、边坡;重点掌握横断面设计方法与面积计算以及土石方计算与调配、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形式及其运用:掌握路基设计表的填绘:基本掌握城市道路排水设计要点:基本掌握城市道路公用设施设计。第五章线形设计掌握道路线形设计的概念;掌握道路平面、纵断面线形的组合设计;了解平面、纵断面线形设计的检验与评价指标。第六章选线与总体设计了解公路选线的原则、方法和步骤;掌握路线方案的拟定、比选因素和选择方法;掌握平原区选、山岭区沿河(溪)线、越岭线和山脊线的选线要点;了解丘陵区选线方式;了解各种特殊地区和不良地质地区的选线要点:了解3S技术在道路选线中的应用等内容。第七章定线重点掌握实地定线与纸上定线的方法与步骤及其注意的问题;重点掌握如何确定道路曲线半径值与缓和曲线长度的方法;基本掌握纸上移线产生的原因及其移线的方法,了解道路定线新方法。3.教学方法(1)建议采用以设计任务和设计课题为核心的课程教学方法,即理论学习与设计问题求解、设计实例部析、设计训练同步的教学方法:(2)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4.课程设计5
5 划分的方法与公路勘测设计程序及其设计车速、交通量的概念;了解我国道路发展的历史、 现状及近远期规划。 第二章 平面设计 了解汽车行驶轨迹特性与道路平面线形要素,掌握直线的特点和运用、最大长度和最小长度; 掌握圆曲线的特点、半径大小及其长度;掌握缓和曲线的性质、形式及最小长度和参数;掌 握平面线形设计原则和线形要素组合类型;掌握道路平面设计主要成果等内容。 第三章 纵断面设计 掌握路线纵断面的概念;重点掌握纵坡设计、竖曲线设计的标准与设计方法以及城市道路锯 齿形街沟设计;掌握高等级道路上的爬坡车道的设置条件与设计方法;基本掌握平、纵线形 组合设计的方法以及平、纵组合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掌握纵断纵断面图的内容。 第四章 横断面设计 了解道路用地宽度与界限;掌握横断面组成;掌握路基、行车道宽度确定的原理;如何设计 路拱、边沟、边坡;重点掌握横断面设计方法与面积计算以及土石方计算与调配、城市道路 横断面的基本形式及其运用;掌握路基设计表的填绘;基本掌握城市道路排水设计要点;基 本掌握城市道路公用设施设计。 第五章 线形设计 掌握道路线形设计的概念;掌握道路平面、纵断面线形的组合设计;了解平面、纵断面线形 设计的检验与评价指标。 第六章 选线与总体设计 了解公路选线的原则、方法和步骤;掌握路线方案的拟定、比选因素和选择方法;掌握平原 区选、山岭区沿河(溪)线、越岭线和山脊线的选线要点;了解丘陵区选线方式;了解各种 特殊地区和不良地质地区的选线要点;了解 3S 技术在道路选线中的应用等内容。 第七章 定线 重点掌握实地定线与纸上定线的方法与步骤及其注意的问题;重点掌握如何确定道路曲线半 径值与缓和曲线长度的方法;基本掌握纸上移线产生的原因及其移线的方法,了解道路定线 新方法。 3. 教学方法 (1)建议采用以设计任务和设计课题为核心的课程教学方法,即理论学习与设计问题求解、 设计实例剖析、设计训练同步的教学方法; (2)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 4.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