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考试试题纸(B卷)课程名称:《道路勘测设计》专业班级:题号四六七五八总分-题分备注:学生不得在试题纸上答题(含填空题、选择题等客观题)一、填空:(6×3=18分)1.根据《标准规定》,公路的平曲线半径分为2.公路平面线形的主要组成要素为3.汽车行驶的充分必要条件为4.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设置爬坡车道的目的是定线、定线、定线三种方法。5.公路定线分6.纵断面设计时,对最小坡度加以限制的原因是二、判断题:(2×5=10分)(若对,请打√,错打×,并改正)1车速愈大,横向力系数愈大,则汽车在弯道行驶时的稳定性愈差。(2.横净距是指视距线至路中线的法向距离。())3.停车视距和超车视距是各级公路都必须满足的视距。(()4.凡是陡坡都要限制其长度。5.“明(指平曲线通视好)凸(竖曲线一种形式)暗凹”组合是较好的一种线形组合。(三、简答题(4X8=32分)1、越岭线的展线方式有哪几种?各自有哪些优缺点?2、在陡坡路段,坡长过长,对行车有那些危害?3、绘制“s”型曲线的曲率变化图。4、绘出汽车某排挡的动力特性图,并解释什么是稳定行驶和不稳定行驶?
石河子大学考试试题纸( B 卷) 课程名称:《道路勘测设计》 专业班级: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题分 备注: 学生不得在试题纸上答题(含填空题、选择题等客观题) 一、填空:(6×3=18 分) 1. 根据《标准规定》,公路的平曲线半径分为 , , 。 2. 公路平面线形的主要组成要素为 , , 。 3.汽车行驶的充分必要条件为 。 4.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设置爬坡车道的目的是 。 5.公路定线分 定线、 定线、 定线三种方法。 6.纵断面设计时,对最小坡度加以限制的原因是 。 二、判断题:(2×5=10 分)(若对,请打√,错打╳,并改正) 1.车速愈大,横向力系数愈大,则汽车在弯道行驶时的稳定性愈差。( ) 2.横净距是指视距线至路中线的法向距离。( ) 3.停车视距和超车视距是各级公路都必须满足的视距。( ) 4.凡是陡坡都要限制其长度。 ( ) 5.“明(指平曲线通视好)凸(竖曲线一种形式)暗凹”组合是较好的一种线形组合。( )。 三、简答题(4×8=32 分) 1、越岭线的展线方式有哪几种?各自有哪些优缺点? 2、在陡坡路段,坡长过长,对行车有那些危害? 3、绘制“S”型曲线的曲率变化图。 4、绘出汽车某排挡的动力特性图,并解释什么是稳定行驶和不稳定行驶?
四、计算题(20+20=40分)1.某条道路变坡点桩号为K25+460.00,高程为780.72米,i=0.8%,i,=5%,竖曲线半径5000m。(1)判断凸凹性并计算竖曲线要素;(2)计算竖曲线起点、K25+460.00、K25+500.00、终点的设计标高。2.已知某公路两交点JD,、JD,间距为130.26m,要求构成S形曲线。现已确定曲线1的切线长T=62.82m,JD,的转角a=17°56,试确定JD,的曲线半径及计算其主点桩号。(取Ls=40米,JD的桩号K1+500.00)
四、计算题(20+20=40 分) 1.某条道路变坡点桩号为 K25+460.00,高程为 780.72 米,i1=0.8%,i2=5%,竖曲线半径 5000m。 (1)判断凸凹性并计算竖曲线要素; (2)计算竖曲线起点、K25+460.00、K25+500.00、终点的设计标高。 2.已知某公路两交点 JD1、JD2间距为 130.26m,要求构成 S 形曲线。现已确定曲线 1 的切线 长 T1=62.82m,JD2的转角α2=17°56ˊ,试确定 JD2的曲线半径及计算其主点桩号。(取 LS2=40 米,JD2的桩号 K1+500.00)
《道路勘测设计》B卷参考答案填空、1.一般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2.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3.牵引力大于或等于各项行驶阻力之和且小于或等于附着力4.供载重车辆行驶,提高道路通行能力5.纸上定线实地定线航测定线6.有利于路面纵向排水二、判断题1. 2.X改“路中线”为“内车道路中心线”3.×去掉“超车视距”4.X与容许速度相对应的纵坡称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5.×避免“明凸暗凹”组合三、简答题1.答:展线方式主要有自然展线、回头展线、螺旋展线三种。自然展线:优点:走向符合路线基本走向,行程与升降统一,路线最短。缺点:避让艰巨工程或不良地质的自由度不大,只有调整坡度这一途径。回头展线:优点:便于利用有利地形,避让不良地形、地质和难点工程。缺点:在同一坡面上,上、下线重叠,尤其是靠近回头曲线前后的上、下线相距很近对行车、施工和养护都不利。螺旋展线:
《道路勘测设计》B 卷参考答案 一、 填空 1.一般最小半径 极限最小半径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2.直线 缓和曲线 圆曲线 3.牵引力大于或等于各项行驶阻力之和且小于或等于附着力 4.供载重车辆行驶,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5.纸上定线 实地定线 航测定线 6.有利于路面纵向排水 二、 判断题 1.√ 2. ×改“路中线”为“内车道路中心线” 3. ×去掉“超车视距” 4. ×与容许速度相对应的纵坡称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 5. ×避免“明凸暗凹”组合 三、 简答题 1. 答:展线方式主要有自然展线、回头展线、螺旋展线三种。 自然展线: 优点:走向符合路线基本走向,行程与升降统一,路线最短。 缺点:避让艰巨工程或不良地质的自由度不大,只有调整坡度这一途径。 回头展线: 优点:便于利用有利地形,避让不良地形、地质和难点工程。 缺点:在同一坡面上,上、下线重叠,尤其是靠近回头曲线前后的上、下线相距很近, 对行车、施工和养护都不利。 螺旋展线:
优点:比回头展线线形好,避免路线重叠,利用山包盘旋,以早桥或隧道跨线,在峡谷内,利用建桥跨沟、跨线缺点:因需建桥、打隧道,造价高。2.答:纵坡越陡,坡长越长,对行车影响大。主要表现在:上坡时,使行车速度显著下降,甚至要换较低档克服坡度阻力,易使水箱“开锅”,导致汽车爬坡无力甚至熄火:下坡时,制动次数频繁,易使制动器发热而失效,甚至造成车祸。3.K?41).当汽车采用v2>vk的速度行驶时,若遇到额外的阻力,汽车可以降低行驶速度,以采用较大的D值来克服额外阻力,待额外阻力消失后,汽车可立刻提高到原先的速度行驶。这样的行驶情况,称为稳定行驶:2).当汽车采用v2<vk的速度行驶时,苦遇到额外的阻力,汽车降低行驶速度,反使D值减小,这样速度愈来愈小,D值也愈来愈低,直至汽车熄火而迫使停止。这样的行驶情况,称为不稳定行驶。因此,临界速度vk是汽车稳定运动的极限速度,一般汽车行驶的速度均采用大于同一档位的临介速度
优点:比回头展线线形好,避免路线重叠,利用山包盘旋,以旱桥或隧道跨线,在峡 谷内,利用建桥跨沟、跨线. 缺点:因需建桥、打隧道,造价高。 2. 答:纵坡越陡,坡长越长,对行车影响大。主要表现在:上坡时,使行车速度显 著下降,甚至要换较低档克服坡度阻力,易使水箱“开锅”,导致汽车爬坡无力, 甚至熄火;下坡时,制动次数频繁,易使制动器发热而失效,甚至造成车祸。 3. 4. 1).当汽车采用 v2>vk 的速度行驶时,若遇到额外的阻力,汽车可以降低行驶速度, 以采用较大的 D 值来克服额外阻力,待额外阻力消失后,汽车可立刻提高到原先的速度行 驶。这样的行驶情况,称为稳定行驶; 2).当汽车采用 v2<vk 的速度行驶时,苦遇到额外的阻力,汽车降低行驶速度,反 使 D 值减小,这样速度愈来愈小,D 值也愈来愈低,直至汽车熄火而迫使停止。这样的行 驶情况,称为不稳定行驶。 因此,临界速度 vk 是汽车稳定运动的极限速度,一般汽车行驶的速度均采用大于同 一档位的临介速度
DId--I-b.01tA1--6-111-WVV.IV.四、计算题1.解:W=i-i,=0.05-0.008=0.042凹型曲线L=R*W=210,T=L/2=105,E=T/2*R=105/2*5000=1.1025竖曲线起点桩号=K25+460-105=K25+355.00竖曲线起点高程=780.72-105*0.8%=779.88竖曲线终点桩号=K25+460+105=K25+565.00竖曲线终点高程=780.72+105*5%=785.97K25+460处:设计标高=780.72+1.1025=781.823K25+500.00处横距X=K25+565-K25+500=65竖距H=X/2*R=652/2*5000=0.4225切线高程=785.97-5%*65=782.72设计高程=782.72+0.4225=783.143
四、 计算题 1.解:W=i2-i1=0.05-0.008=0.042 凹型曲线 L=R*W=210 , T=L/2=105,E=T 2/2*R=105 2/2*5000=1.1025 竖曲线起点桩号=K25+460-105=K25+355.00 竖曲线起点高程=780.72-105*0.8%=779.88 竖曲线终点桩号=K25+460+105=K25+565.00 竖曲线终点高程=780.72+105*5%=785.97 K25+460 处: 设计标高=780.72+1.1025=781.823 K25+500.00 处 横距 X=K25+565-K25+500=65 竖距 H=X 2/2*R=652/2*5000=0.4225 切线高程=785.97-5%*65=782.72 设计高程=782.72+0.4225=78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