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2014年6月
《道路勘测设计》 课程设计指导书 石河子大学 水利建筑工程学院 2014 年 6 月
永利建筑工程学院(道路股测设计)课设计指量书:日量《道略敬群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11附录A目录A.I设计任务。114.1.I纸上定线1一、前言A.1.2详细设计计算11二、逸线.11A.2设计完成后应交出的成果及其内容114.2.1设计说明书2.1主要内容4.2.2路线平面图122.2选线原则与步骤124.2.3路线纵斯面图2.2.1路线方案选择12A.2.4路基标准横断面图2.2.2路线带送择124.2.5路基一股设计图2.2.3具体定线124.2.6路基横断面图22.3注意事项4.2.7直线、曲线及转角表12三、平面设计2124.2.8纵披、整曲线设计表n3.1主要内容..124.2.9平曲线上路面加宽表3.2圆曲线半径的选定2134.2.10路基设计表A3.3直线、曲线及转角表134.2.11路基士石方数量表23.4平面图的绘制.附录B(道略学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机物助评阅数拥输入表14四、飘断面设计3附录C各级公购主要批术指标154.1主要内容218附录D造路勘测设计相关基本名调术语4.2纵坡设计,.318D.I一般术语...4.21级皱设计的一股原则及应注意的阅用318D.2公路路线及沿线设施4.2.2级皱设计的步强和方法D.3公路勘测194.3路线织坡及整曲线设计总表.44.4纵断面图的绘制2附录E《造路动测设计》课理设计图表示例集五、横断面设计65.1主要内容..…55.2路基标准横断面图.65.3路基一般设计图6六、路基设计表6A七、土石方工程数量计算7.1绘制横断面图77.2计算横断面面积87.2.1积距法.887.2.2混合法..7.2.3求积仪法.87.3计算土石方体积八、土石方调配8.88.1调配时应考虑的因素98.2调配方法
水利建筑工程学院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目录 - - 2 目 录 一、前言.1 二、选线.1 2.1 主要内容. 1 2.2 选线原则与步骤. 1 2.2.1 路线方案选择.1 2.2.2 路线带选择.1 2.2.3 具体定线.1 2.3 注意事项. 2 三、平面设计. 2 3.1 主要内容. 2 3.2 圆曲线半径的选定. 2 3.3 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2 3.4 平面图的绘制. 2 四、纵断面设计. 3 4.1 主要内容. 3 4.2 纵坡设计. 3 4.2.1 纵坡设计的一般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3 4.2.2 纵坡设计的步骤和方法.4 4.3 路线纵坡及竖曲线设计总表. 4 4.4 纵断面图的绘制. 4 五、横断面设计. 5 5.1 主要内容. 5 5.2 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6 5.3 路基一般设计图. 6 六、路基设计表. 6 七、土石方工程数量计算. 7 7.1 绘制横断面图. 7 7.2 计算横断面面积. 8 7.2.1 积距法.8 7.2.2 混合法.8 7.2.3 求积仪法.8 7.3 计算土石方体积. 8 八、土石方调配. 8 8.1 调配时应考虑的因素. 8 8.2 调配方法. 9 附录 A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11 A.1 设计任务. 11 A.1.1 纸上定线. 11 A.1.2 详细设计计算. 11 A.2 设计完成后应交出的成果及其内容. 11 A.2.1 设计说明书. 11 A.2.2 路线平面图. 12 A.2.3 路线纵断面图. 12 A.2.4 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12 A.2.5 路基一般设计图. 12 A.2.6 路基横断面图. 12 A.2.7 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12 A.2.8 纵坡、竖曲线设计表. 12 A.2.9 平曲线上路面加宽表. 12 A.2.10 路基设计表. 13 A.2.11 路基土石方数量表. 13 附录 B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机辅助评阅数据输入表. 14 附录 C 各级公路主要技术指标. 15 附录 D 道路勘测设计相关基本名词术语. 18 D.1 一般术语. 18 D.2 公路路线及沿线设施. 18 D.3 公路勘测. 19 附录 E《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图表示例集.21
水利建筑工程学院《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二、选线《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2.1主要内容一、前言按任务书规定的路线所在地区的地形与技术等级,在起、论点间作纸上定线。要求选定两个本课程设计是在学完《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后进行的,主要内容为公路的选线与线形设计,以上的路线方案,包括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模断面设计、土石方计算及调配等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系统地巩由于课程设计时间的限制,路线方案不作定量的比较,但需作定性的比较与额述,也即在方周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初步掌握公路设计工作的基本内容和设计方法,案比较时不详细计算工程数量,仅通过估计大小进行比较。并通过设计过程,培养学生的计算、绘图、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本课程设计除上述内容外,还要求学生对纸上定线作一些初步的训练,纸上定线的内容为:2.2选线原则与步骤在给定地形图上两点间,拟定路线各种可能的走法,进行路线方案比较,选定最方案,然后对选线工作一般根据内容分三步进行选定的方案作上述内容的设计计算,本课程设计时所需的参考书及工具书如下:2.2.1路线方案选择1、杨少伟、《道路勤测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路线方案选择主要是解决起、终点间路线基本走向问题、此项工作通常是先在小比例尺(1: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年25~1:10万)地形图上从较大面积范围内找出各种可能的方案:收集各可能方案的有关资料4、《公路设计手册一路线》人民交通出版社.1979年进行初步评选,确定数条有进一步比较价值的方案,然后进行现场勘察,通过多方案的比选得出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内容总体流程如图1-1所示:一个最佳方案,当没有地形图时,可采用调查或路勘的方法现场收集资料,进行方案评选,当地形复杂或地区范围很大时,可以通过航空视察,或通过遥感与航空摄影资料进行选线。路线级断面设计土石方工程计算纸上定线确定纵坡与竖典曲线确定路基土石方工重路线方案比选要素程数量与调配方案2.2.2路线带选择在路线基本方向选定的基础上,按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选定一些细部控制点,连接这些控制点,即构成路线带,也称路线布局,这些细部控制点的取舍,仍通过比选的办法来确定,路线平面设计路基模断面设计路线布局一般应在1:1000~1:5000比例尺的地形图上进行,只有在地形简单,方案明确的路确定各平面确定路基横斯面形线形要素式与各部分尺寸段,才可以现场直接选定,图1-1课程设计主要内容总体流程图2.2.3具体定线经过上述两步工作,路线维形已经明显勾画出来。定线就是根据技术标准和路线方案,结合-1-
水利建筑工程学院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 1 -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前言 本课程设计是在学完《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后进行的,主要内容为公路的选线与线形设计, 包括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土石方计算及调配等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系统地巩 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初步掌握公路设计工作的基本内容和设计方法, 并通过设计过程,培养学生的计算、绘图、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本课程设计除上述内容外,还要求学生对纸上定线作一些初步的训练。纸上定线的内容为: 在给定地形图上两点间,拟定路线各种可能的走法,进行路线方案比较,选定最佳方案,然后对 选定的方案作上述内容的设计计算。 本课程设计时所需的参考书及工具书如下: 1、杨少伟.《道路勘测设计》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年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年 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 年 4、《公路设计手册—路线》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79 年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内容总体流程如图 1-1 所示: 纸上定线 路线方案比选 路线平面设计 确定各平面 线形要素 路线纵断面设计 确定纵坡与竖曲线 要素 路基横断面设计 确定路基横断面形 式与各部分尺寸 土石方工程计算 确定路基土石方工 程数量与调配方案 图 1-1 课程设计主要内容总体流程图 二、选线 2.1 主要内容 按任务书规定的路线所在地区的地形与技术等级,在起、讫点间作纸上定线。要求选定两个 以上的路线方案。 由于课程设计时间的限制,路线方案不作定量的比较,但需作定性的比较与叙述,也即在方 案比较时不详细计算工程数量,仅通过估计大小进行比较。 2.2 选线原则与步骤 选线工作一般根据内容分三步进行。 2.2.1 路线方案选择 路线方案选择主要是解决起、终点间路线基本走向问题、此项工作通常是先在小比例尺(1: 2.5~1:10 万)地形图上从较大面积范围内找出各种可能的方案,收集各可能方案的有关资料, 进行初步评选,确定数条有进一步比较价值的方案。然后进行现场勘察,通过多方案的比选得出 一个最佳方案。当没有地形图时,可采用调查或踏勘的方法现场收集资料,进行方案评选。当地 形复杂或地区范围很大时,可以通过航空视察,或通过遥感与航空摄影资料进行选线。 2.2.2 路线带选择 在路线基本方向选定的基础上,按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选定一些细部控制点,连接 这些控制点,即构成路线带,也称路线布局。这些细部控制点的取舍,仍通过比选的办法来确定。 路线布局一般应在 1:1000~1:5000 比例尺的地形图上进行。只有在地形简单,方案明确的路 段,才可以现场直接选定。 2.2.3 具体定线 经过上述两步工作,路线雏形已经明显勾画出来。定线就是根据技术标准和路线方案,结合
水利建筑工程学院《道路期测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有关条件在有利的定线范围内进行平、纵、横综合设计,具体定出道路中线的工作。3.3直线、曲线及转角表2.3注意事项内容详见图表示例集(1)选线时必须平、纵、横三方面统一考虑及安排:3.4平面图的绘制(2)选线时对填方段的取土与挖方段的弃土需仔细考虑:公路路线平面图(如图3-1所示),其比例一般为1:2000,图面除应按图例规定表明路线两(3)选线时需考虑路面的排水及桥、涵位置的选定。侧一定宽度范围内的带状地形、地物情况外,尚应根据:(1)路线在平面上的位置与走向,路线起点、终点里程桩号及百米桩与公里桩的包置(当三、平面设计地形图比例尺较小,路宽无法按比例绘出时,可绘以粗实线来表示路线)(2)绘路线弯道并在转角旁标明转角编号,另于图上空白处列表说明转角序号、偏角大3.1主要内容小、平曲线半径、切线长、曲线长、外距以及曲线起、终点里程桩号等。如果能在表上同时注明超高、加宽和缓和曲线长度,则更方便:公路的平面线形在选线定线时已结合纵断面、横断面综合考患基本确定,即转角点间的距离(3)标出沿线水准点的位置、编号和高程和圆曲线所采用的半径已基本确定平面设计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直线与曲线或曲线与曲线(4)标明公路排水、桥涌及其它人工构造物的位置、桩号、结构类型和主要尺寸连接部分的几何要素,进行超高、加宽、缓和曲线、超高加宽缓和段等线形几何要素的详细设计与计算,以及平面视距的计算与保证。必要时也可对线形位置及国曲线半径作适当地移动及修改(5)与公路、铁路交叉的名称、桩号及处理方式(6)地形图指北上方向、比例尺和单位。以至完善。最后,绘制路线平面图。3.2圆曲线半径的选定为提高公路使用质量,各级公路的圆曲线应尽量采用较大的半径。在一般情况下,宜选用大于《规范》(指(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下同)所规定的不设超高的曲线半径:当受地形或其条件限制时,可采用该表列的一般最小半径:当地形受限制及其它特殊情况不得已时,方可采用表中所列的极限最小半径值(见附录C表C-1)四曲线半径选定,除要与弯道本身所在位置的地形地物条件相配合,使曲线沿理想的位置通过外,还要考虑与弯道前后的线形标准相适应,如在长而随的坡道下端和长直线中间不宜设置小半径弯道:当平曲线与竖曲线重叠时,要加大平面线半径,力求使竖曲线在平曲线长度的范围内:当平曲线偏角较小时,应采用较大半径以保证圆曲线具有一定的长度等,圆曲线半径一般是根据适应地形地物的最好线位,按圆曲线几何关系来反算半径值,常用的有外失距控制半径、切线长度控制半径、曲线长度控制半径。-2-
水利建筑工程学院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 2 - 有关条件在有利的定线范围内进行平、纵、横综合设计,具体定出道路中线的工作。 2.3 注意事项 (1)选线时必须平、纵、横三方面统一考虑及安排; (2)选线时对填方段的取土与挖方段的弃土需仔细考虑; (3)选线时需考虑路面的排水及桥、涵位置的选定。 三、平面设计 3.1 主要内容 公路的平面线形在选线定线时已结合纵断面、横断面综合考虑基本确定,即转角点间的距离 和圆曲线所采用的半径已基本确定。平面设计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直线与曲线或曲线与曲线 连接部分的几何要素,进行超高、加宽、缓和曲线、超高加宽缓和段等线形几何要素的详细设计 与计算,以及平面视距的计算与保证。必要时也可对线形位置及圆曲线半径作适当地移动及修改 以至完善。最后,绘制路线平面图。 3.2 圆曲线半径的选定 为提高公路使用质量,各级公路的圆曲线应尽量采用较大的半径。在一般情况下,宜选用大 于《规范》(指《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下同)所规定的不设超高的曲线半径; 当受地形或其条件限制时,可采用该表列的一般最小半径;当地形受限制及其它特殊情况不得已 时,方可采用表中所列的极限最小半径值(见附录 C 表 C-1)。 圆曲线半径选定,除要与弯道本身所在位置的地形地物条件相配合,使曲线沿理想的位置通 过外,还要考虑与弯道前后的线形标准相适应,如在长而陡的坡道下端和长直线中间不宜设置小 半径弯道;当平曲线与竖曲线重叠时,要加大平面线半径,力求使竖曲线在平曲线长度的范围内; 当平曲线偏角较小时,应采用较大半径以保证圆曲线具有一定的长度等。 圆曲线半径一般是根据适应地形地物的最好线位,按圆曲线几何关系来反算半径值,常用的 有外矢距控制半径、切线长度控制半径、曲线长度控制半径。 3.3 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内容详见图表示例集。 3.4 平面图的绘制 公路路线平面图(如图 3-1 所示),其比例一般为 1:2000,图面除应按图例规定表明路线两 侧一定宽度范围内的带状地形、地物情况外,尚应根据: (1)路线在平面上的位置与走向,路线起点、终点里程桩号及百米桩与公里桩的位置(当 地形图比例尺较小,路宽无法按比例绘出时,可绘以粗实线来表示路线); (2)绘路线弯道,并在转角旁标明转角编号,另于图上空白处列表说明转角序号、偏角大 小、平曲线半径、切线长、曲线长、外距以及曲线起、终点里程桩号等。如果能在表上同时注明 超高、加宽和缓和曲线长度,则更方便; (3)标出沿线水准点的位置、编号和高程; (4)标明公路排水、桥涵及其它人工构造物的位置、桩号、结构类型和主要尺寸; (5)与公路、铁路交叉的名称、桩号及处理方式; (6)地形图指北上方向、比例尺和单位
水利建筑工程学队(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4.2纵坡设计真美真示出指北针、曲线要素表曲国要意来4.2.1纵坡设计的一般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电业(1)应符合《规范》中对最大纵坡、最小织坡、坡长限制、织坡最小长度、缓和坡段、合成纵坡、平均纵坡及纵坡折减等规定。(2)织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及过于频繁,尽量避免采用极限织坡值,在标注路线走向二分段桩号等连续采用极限长度的陡坡之间,不宜夹用最短的缓和坡段。标注洋起点位置,桩号(3)越岭线境口处的坡度应尽量放缓一,以保证良好的视距,连续升坡及降坡路段应避免设置倒坡.示出桥通位量说明其错构特征(4)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大填大挖,力求填挖平衡,从而降低工程造价(要全线或分段作通盘考虑,填挖平衡在纵向需考患远距料场及奔士堆》(5)对沿溪线和桥头线,拉坡时应将坡线高出设计洪水位至少0.5米,对小桥、涵洞的边用注中说明比例尺等路线相应位置标出百米桩、公里桩缘高度,应比上游设计雍水位高出至少0.5米。交点号、特征点符号、曲线要素等M:1,年国比用R路11200(6)在路望地段应有0.5%的最小级坡。有困难时,亦不小于0.3%,以利于排水.幼城平插街中物号18120001(7)坡线与桥涵标高的联接要协调平顺,以免对行车产生顺策与冲击,坡线要满足主要控车宗大学央阳学次鸿助路测课电设政会院减拉制点的标高。图3-1路线平面图示例(8)通过程田或低湿地带的路段,必须保持最小填土高度,以保证路基稳定,(9)长期冰冻地区,须避免采用大坡,以防止行车打滑。四、纵断面设计(10)应照顾当地民间运输工具、农业机械、农田水利等方面的特殊要求。(11)在回头曲线地段设计纵坡时,应先确定曲线的坡度,然后向两端分定,同时:注意在4.1主要内容回头曲线地段不宜设置竖曲线:(12)竖曲线与平曲线重合应注意保持灼衡:应尽量避免在竖曲线的顶部或底部插入平面急纵断面设计是对平面设计确定的路线所经地面的纵断面上在高程上定出设计线,其主要内容弯或设反向曲线接头。是正确地采用织坡坡度,合理地拟定织坡线的位置与坡长,在设计线的变坡点处设置整曲线及绘(13)大中桥上不宜设置整曲线,桥头两端的竖曲线,其起、终点应设在桥头10米以外。制纵斯面图等。(14)注意交叉口处的纵坡接线,公路与公路平面并叉,一股宜设在水平坡段,其最小长度应不小于《规范》规定,紧接水平坡段纵坡应不大于3%,山区工程艰巨地段应不大于5%。(15)拉坡时应受“控制点”或“经济点”制约,导致纵坡设计起伏过大,纵坡不够理想,或者土方工程量太大,经调整后仍难解决时,则可用纸上移线的方法改善纵斯面线形。-3
水利建筑工程学院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 3 - 图 3-1 路线平面图示例 四、纵断面设计 4.1 主要内容 纵断面设计是对平面设计确定的路线所经地面的纵断面上在高程上定出设计线,其主要内容 是正确地采用纵坡坡度,合理地拟定纵坡线的位置与坡长,在设计线的变坡点处设置竖曲线及绘 制纵断面图等。 4.2 纵坡设计 4.2.1 纵坡设计的一般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 (1)应符合《规范》中对最大纵坡、最小纵坡、坡长限制、纵坡最小长度、缓和坡段、合 成纵坡、平均纵坡及纵坡折减等规定。 (2)纵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及过于频繁,尽量避免采用极限纵坡值。在 连续采用极限长度的陡坡之间,不宜夹用最短的缓和坡段。 (3)越岭线垭口处的坡度应尽量放缓一些,以保证良好的视距。连续升坡及降坡路段应避 免设置倒坡。 (4)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大填大挖,力求填挖平衡,从而降低工程造价(要全线或分段作通盘 考虑,填挖平衡在纵向需考虑远距料场及弃土堆)。 (5)对沿溪线和桥头线,拉坡时应将坡线高出设计洪水位至少 0.5 米,对小桥、涵洞的边 缘高度 ,应比上游设计雍水位高出至少 0.5 米。 (6)在路堑地段应有 0.5%的最小纵坡。有困难时,亦不小于 0.3%,以利于排水。 (7)坡线与桥涵标高的联接要协调平顺,以免对行车产生颠簸与冲击,坡线要满足主要控 制点的标高。 (8)通过稻田或低湿地带的路段,必须保持最小填土高度。以保证路基稳定。 (9)长期冰冻地区,须避免采用大坡,以防止行车打滑。 (10)应照顾当地民间运输工具、农业机械、农田水利等方面的特殊要求。 (11)在回头曲线地段设计纵坡时,应先确定曲线的坡度,然后向两端分定。同时,注意在 回头曲线地段不宜设置竖曲线。 (12)竖曲线与平曲线重合应注意保持均衡,应尽量避免在竖曲线的顶部或底部插入平面急 弯或设反向曲线接头。 (13)大中桥上不宜设置竖曲线,桥头两端的竖曲线,其起、终点应设在桥头 10 米以外。 (14)注意交叉口处的纵坡接线,公路与公路平面并叉,一般宜设在水平坡段,其最小长度 应不小于《规范》规定,紧接水平坡段纵坡应不大于 3%,山区工程艰巨地段应不大于 5%。 (15)拉坡时应受“控制点”或“经济点”制约,导致纵坡设计起伏过大,纵坡不够理想, 或者土方工程量太大,经调整后仍难解决时,则可用纸上移线的方法改善纵断面线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