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的空气湿度不足时,在最迫切需要雨水的7月和8月就 不会下雨。如果在夏末千旱之后跟着下雨,雨水不能迅速被板结 的土壤吸收,禾苗就常常会被洪水冲走。 如果发源于华北的山西、甘肃和内蒙古高原边缘的太行山脉9 的大河没有挟带着巨量泥沙流入渤海湾,供水问题在正常情况下 本来不会很严重的。泥沙在河南、河北和山东这些河流下游的河 段沉积下来,必须筑堤阻挡它们。威廉·洛克哈德在19世纪中叶 写道,黄河河床泥沙的沉积“使整条河道逐渐抬高,直到这条横穿 帝国的河流比两旁的原野高出了几英尺,导致洪水经常冲破河岸 或河堤四处泛滥,而矗立在河岸上的河堤正是为了把河流约束在 河床中。”⑩黄河从河南省北部进入华北,在山东与大运河交汇,向 东北流入渤海湾。大运河从江苏北部延伸到天津,沿着河北省的 边界走,流经鲁西。夏季的大雨经常冲垮农民修筑的简易堤坝,汹 涌的大水淹没了数百平方英里的耕地。① 沉积在华北的河床上的泥沙使河流变得太浅,无法行驶大船, 尽管这些河流很长,它们的狭隘却使任何帆船航行困难,只在下游 一些河段土有短途航行。战前,有过很多修筑堤坝以控制这些河 流的计划,但只建成了很少的堤坝,形成了湖泊和水库,使这些河 流能够灌溉周围的农田。® 土壤条件也很差,因为“降水不足,不能过滤掉大部分石灰,形 成了碱性土壤。”心要使这种土壤长出好庄稼需要大量的肥料。本 地的肥料极少含有足够使土壤得到所需养分的适当的化学元素。 山东李村实验站1930年进行的检验显示出,化肥中包含的氮是耕 地上的堆肥中包含的氨的两倍还多⑧,这正是提高地力最需要的 元素。在河北和山东的很多地方,大量的盐诚凝结在土壤表面,使 大地看起来像是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雪。19世纪末,天津美国领事 馆的一位官员写道,“这个省的很多地方土壤中饱含盐碱,使其无 法耕作:在一年中的某些季节,盐碱上升到土地表层,使田野就像 0
攫盖着雪花。"形成大片大片劣质土壤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排水不 畅。水位普遍接近于地表,极少深过10英尺,通常在6英尺以内。 打井很容易,但低洼平坦的地区经常发洪水,并且由于洪水排泄缓 慢,耕地在很长时期中都要被水淹没。“把水从低处抽走的速度要 12比它来时更快,所以要降低整个抽水地区的水位”是很难的。 河北省民国时期有130个县,只有一个大港口一 一天津把内 地与国外市场连接起来。北京和天津是最大的省级城市,尽管在 19世纪90年代铁路建成以后有一批中等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兴 起。县和铁路线都在地图1中标示出来。 延伸至渤海湾的山东省是一个海拔较低的半岛,有107个县 和两条重要铁路线。东北部的地形是丘陵,土壤贫瘠。西部土地 平坦,实际就是河北平原的延伸,由于洪水泛滥时挟带的大量黄土 沉淀在农田里,土壤十分肥沃。为数众多的河流从山东中南部的 泰山、鲁山和沂山流下来,向北流入渤海湾,与河北的河流一样,它 们几乎没有为周围的农村提供灌溉和运输。大港口青岛为棉花、 烟草、花生之类农作物的输出提供了一个口岸。图2标示了县和 铁路线。 尽管农民要受自然环境的支配,但他们的环境条件并不比世 界其他谷物种植区的条件更艰难。提高粮食产量的潜力巨大。成 功主要依靠在洪水季节有效的控制河流,通过打更多的井,修建更 多的水库蓄藏雨水,使水的供给稳定。然而,如果不引进作物新品 种、进行农药和化肥之类的技术上的改良,生长期短、降雨无规律 和高碱性土壤等农民认为很难克服的不利的地理环境就会继续成 为无法克服的障碍
10
11 1.无棣 28.夏津 55 往平 82. 博山 2.沾化 9 临清 56. 博平 8 临驹 3 阳信 丘县 57. 清 4. 沂水 4. 乐陵 31 馆陶 58 高唐 临沂 德平 2. 冠县 59. 平原 6 日照 6. 商河 县 60. 禹城 7. 惠民 34. 朝 齐河 莒县 安丘 8. 滨县 3 历城 89. 昌乐 9.利津 36 观城 6的 长清 90. 潍县 10. 博兴 肥 昌邑 11.广饶 38 15 安 高密 12. 寿光 39 定陶 宁阳 诸城 13. 益都 县 81 40 6 泗水 胶县 1 临淄 曲阜 金乡 平度 长山 42. 69 滋阳 % 掖县 16. 邹平 43. 成武 70 济宁 招远 17. 高苑 44.巨野 鱼台 莱阳 18. 桓台 郓城 之 邹县 99 即墨 9. 蒲台 46. 嘉样 膝县 100 海阳 20 青城 县 101 栖陵 1 齐东 48. 东平 郑城 102 黄县 .济阳 寿张 76. 费县 103 蓬莱 2 临色 50 东阿 104. 福山 陵县 平阴 新 泰 105 牟平 25 德县 阳谷 79 莱芜 106 文登 . 恩县 53 堂邑 80. 章丘 107.荣城 27 武城 54 聊城 81. 淄川
2.中国土地问题的理论 13 1920年以前很少有作者关心中国的农业,也几乎没有写出关于 农民的学术著作。①在农村地区旅行的西方人只是评论中国和西方 耕作方式之间的差异。与对内地耕作状况的批评相比,他们更多的 是批评企业管理和商业组织。1878年,《北华捷报》说:“我们在这些 栏目中多次间接提到中国大部分停滞和贫困的真正刺激性的原 因,即,官更阶级的贪婪的政策,这个阶级企图把所有工业和商业 利益垄断在自已手中。”②这句话确实表达了很多人的观点。 尽管19世纪末中国的高级官员同意“天下之大利必归农”③, 他们更关心的还是提高税收。很多人相信,农村经济自身是健全 的,腐败使政府可以使用的税金减少。④清代官员们过于关注西方 对中国内地和国内政治的渗透,以至无法考虑向农业部门引进西 方技术的好处。⑤ 然而,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却是知识界骚动和学术研究 充满活力的20年。革命者和学者都开始意识到农村与城市之间 的差异,并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粮食生产短缺、土地分配不均和 农民的困境上面。1924年孙中山宣布:“民生原则的主要问题是 食粮问题。”⑥1927年毛泽东认识到农民是一种未经开发的能力 资源,要求党内的同事们认清“目前农民运动的兴起是一个极大的 问题。”⑦1935年天津南开研究所的方显廷收集到1920一1935年 间出版的涉及土地问题的102部专著和251期杂志。其中90% 的专著出现在1927年之后,87%的杂志在1933年之后。图 为什么直到1927年之后才激起对农业的兴趣?回答是,中 国,尽管到此为止有着很多现代社会的特点,正处于一个发展的过 渡阶段。⑨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一1870年以后6个最大城市每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