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注意薄膜放置的方向。电泳时应将薄膜的点样端置于电泳槽的负极端,且点样面向下。6.勿使点样处与电泳槽接触。7.应控制染色时间。时间长,薄膜底色不易脱去:时间太短,着色不易区分,或造成条带染色不均匀,必要时可进行复染。七、思考题1:电泳时,点样端置于电场的止极还是负极?为什么?2.电泳后,泳动在最前面的是何种蛋白质?各谱带为何种成分?请分析原因。3,电泳图谱清晰的关键是什么?如何正确操作?实验四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一、实验目的1.学习用2,6一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原理及方法。2.掌握滴定法的一般过程及操作技术二、实验原理维生素c又称为抗坏血酸,其还原型能还原染料2,6-二氯酚靛酚钠盐,本身则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2.6-二氯酚靛酚在碱性溶液中呈深蓝色被还原后变为无色,在酸性介质中呈浅红色。因此可用蓝色的碱性染料2.6-二氯酚靛酚标准溶液滴定样品,对含维生素C的酸性浸出液进行氧化还原滴定,染料被还原为无色,当到达滴定终点时,多余的染料在酸性介质中则表现为浅红色,由染料用量计算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的含量。三、实验试剂及器材1.实验试剂:(1)0.1%2,6-二氯酚靛酚(2)1%、2%草酸溶液(3)标准抗坏血酸溶液(0.2mgVc/ml)(4)样液2.实验器材:
5. 注意薄膜放置的方向。电泳时应将薄膜的点样端置于电泳槽的负极端,且 点样面向下。 6. 勿使点样处与电泳槽接触。 7. 应控制染色时间。时间长,薄膜底色不易脱去;时间太短,着色不易区分, 或造成条带染色不均匀,必要时可进行复染。 七、思考题 1.电泳时,点样端置于电场的正极还是负极?为什么? 2.电泳后,泳动在最前面的是何种蛋白质?各谱带为何种成分?请分析原因。 3 . 电泳图谱清晰的关键是什么?如何正确操作? 实验四 维生素 C 的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用 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维生素 C 含量的原理及方法。 2. 掌握滴定法的一般过程及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维生素 c 又称为抗坏血酸,其还原型能还原染料 2,6-二氯酚靛酚钠盐,本身 则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2,6-二氯酚靛酚在碱性溶液中呈深蓝色,被还原后变为 无色,在酸性介质中呈浅红色。因此可用蓝色的碱性染料 2,6-二氯酚靛酚标准 溶液滴定样品,对含维生素 C 的酸性浸出液进行氧化还原滴定,染料被还原为无 色,当到达滴定终点时,多余的染料在酸性介质中则表现为浅红色,由染料用量计 算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的含量。 三、实验试剂及器材 1. 实验试剂: (1)0.1% 2,6-二氯酚靛酚 (2)1% 、2% 草酸溶液 (3)标准抗坏血酸溶液(0.2mgVc/ml) (4)样液 2. 实验器材:
碱式滴定管、铁架台、蝴蝶夹、锥形瓶、微量移液器、枪头等四、实验步骤1.标准滴定:取标准Vc1.0ml(含0.2毫克抗坏血酸)与空锥形瓶中,加入9.0ml1%草酸,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至淡红色,并保持15秒不变即为终点。用所用染料计算1ml染料相当于多少毫克抗坏血酸。滴定开始时,染料要迅速加入,直到红色不立即消失,才一滴一滴加入,并不断摇动锥形瓶,直至淡红色15秒不退。滴定过程一般不超过2分钟。2、样液滴定:取两份样液各10ml,分别放入100ml锥形瓶中,滴法同前,但不加草酸计算样品抗坏环血酸含量。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根据标准Vc的量及滴定所需的染料,计算出每毫升染料可以滴定到少Vc2.根据待测样液滴定所需的染料体积计算样液中Vc的含量试分析测定的结果与实际是否相符,造成结果误差的原因有哪些?六、实验注意事项1.注意滴定管的正确使用首先加标准溶液到0刻度以上2-3ml处,排净尖嘴内的气泡。然后调整液面高度到0刻度或0刻度以下。2、滴液时先快后慢,接近所取体积时逐点滴入。3.读取刻度是目光平视刻度线,刻度线对准液体凹面。七、思考题1.实验过程中,要测得准确的还原型维生素C值,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操作步骤,为什么?2.在测定过程中,样品的草酸提取液为什么不能暴露在光下?3.试简述维生素C的生理意义
碱式滴定管、铁架台、蝴蝶夹、锥形瓶、微量移液器、枪头等 四、实验步骤 1. 标准滴定: 取标准 Vc 1.0ml (含 0.2 毫克抗坏血酸)与空锥形瓶中,加入 9.0ml 1% 草酸, 用 2,6-二氯酚靛酚滴定至淡红色,并保持 15 秒不变即为终点。用所用染料计算 1ml 染料相当于多少毫克抗坏血酸。滴定开始时,染料要迅速加入,直到红色不 立即消失,才一滴一滴加入,并不断摇动锥形瓶,直至淡红色 15 秒不退。滴定 过程一般不超过 2 分钟。 2. 样液滴定: 取两份样液各 10ml,分别放入 100ml 锥形瓶中,滴法同前,但不加草酸 计算样品抗坏血酸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 根据标准 VC 的量及滴定所需的染料,计算出每毫升染料可以滴定到少 VC 2. 根据待测样液滴定所需的染料体积计算样液中 VC 的含量 试分析测定的结果与实际是否相符,造成结果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六、实验注意事项 1. 注意滴定管的正确使用 首先加标准溶液到 0 刻度以上 2-3ml 处,排净尖嘴内的气泡。然后调整液面 高度到 0 刻度或 0 刻度以下。 2. 滴液时先快后慢,接近所取体积时逐点滴入。 3. 读取刻度是目光平视刻度线,刻度线对准液体凹面。 七、思考题 1. 实验过程中,要测得准确的还原型维生素 C 值,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操作 步骤,为什么? 2. 在测定过程中,样品的草酸提取液为什么不能暴露在光下? 3. 试简述维生素 C 的生理意义
实验五从动物组织中提取脱氧核糖核酸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用浓盐法从动物组织中提取DNA的原理和技术2.了解分离提取DNA的一般原理。二、实验原理1.动物细胞中的核糖核酸(RNA)与脱氧核糖核酸(DNA)与蛋白结合形成核蛋白。分别表示为RNP和DNP。RNP和DNP在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有显著差别。在0.14MNaCI中,DNP溶解度低,RNP溶解度高;在1-2MNaCI溶液中,DNP溶解度高,RNP溶解度低。故调整NaCI溶液的浓度可将RNP和DNP从样本中逐步分离出来。2.加变性剂SDS可使蛋白质变性,与DNA分离。核酸本身带负电荷,结合正电荷的蛋白质,用于核酸提取的去垢剂,一般都是阴离子去垢剂。去垢剂的作用:1)溶解膜蛋白及脂肪,使细胞膜破裂;2)溶解核糖体上面的蛋白质,使其解聚,将核酸释放出来;3)对RNase、DNase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如:SDS、脱氧胆酸钠、4-氨基水杨酸钠、萘-1.5-二磺酸钠、三异丙基萘磺酸钠3.用有机溶剂沉淀,去除蛋白。本实验所用的有机溶剂为:氯仿-异内醇混合液(24:1):氯仿:使蛋白变性并加速有机相和水相的分层,增加核酸得率,同时去除脂类。异丙醇:减少泡沫,也能促使有机相和水相分离。4.DNA不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因此可用乙醇沉淀法来纯化和浓缩DNA。DNA分离提取的原则1)保证DNA结构的完整2)排除其他分子的污染a.核酸样品中不应存在对其有抑制作用的有机溶剂和过高浓度的金属离子b.将其他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脂类分子的污染应降到最低C.排除RNA的污染三、实验试剂及器材1.试剂:1)新鲜猪肝
实验五 从动物组织中提取脱氧核糖核酸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和掌握用浓盐法从动物组织中提取 DNA 的原理和技术 2. 了解分离提取 DNA 的一般原理。 二、实验原理 1. 动物细胞中的核糖核酸(RNA)与脱氧核糖核酸(DNA)与蛋白结合形成核 蛋白。分别表示为 RNP 和 DNP。RNP 和 DNP 在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中的溶 解度有显著差别。在 0.14M NaCl 中,DNP 溶解度低,RNP 溶解度高;在 1-2M NaCl 溶液中,DNP 溶解度高,RNP 溶解度低。故调整 NaCl 溶液的浓度可将 RNP 和 DNP 从样本中逐步分离出来。 2. 加变性剂 SDS 可使蛋白质变性,与 DNA 分离。 核酸本身带负电荷,结合正 电荷的蛋白质,用于核酸提取的去垢剂,一般都是阴离子去垢剂。去垢剂的作用: 1)溶解膜蛋白及脂肪,使细胞膜破裂; 2)溶解核糖体上面的蛋白质,使其解聚,将核酸释放出来; 3)对 RNase、DNase 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如:SDS、脱氧胆酸钠、4-氨基水杨 酸钠、萘-1.5-二磺酸钠、三异丙基萘磺酸钠 3. 用有机溶剂沉淀,去除蛋白。本实验所用的有机溶剂为:氯仿-异丙醇混合液 (24:1); 氯仿:使蛋白变性并加速有机相和水相的分层,增加核酸得率,同 时去除脂类。 异丙醇:减少泡沫,也能促使有机相和水相分离。 4. DNA 不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因此可用乙醇沉淀法来纯化和浓缩 DNA。 DNA 分离提取的原则 1)保证 DNA 结构的完整 2)排除其他分子的污染 a. 核酸样品中不应存在对其有抑制作用的有机溶剂和过高浓度的金属离子 b. 将其他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脂类分子的污染应降到最低 c. 排除 RNA 的污染 三、实验试剂及器材 1. 试剂: 1) 新鲜猪肝
2)0.14MNaCI-0.15MEDTANa2溶液3)25%SDS4)5MNaCI5)氯仿-异丙醇混合液6)95%乙醇2.器材:离心机、恒温水浴箱、托盘天平、烧杯、玻棒、微量移液器等四、实验步骤1.将猪肝用0.14MNacl-0.15MEDTANa2溶液洗去血液,剪碎,置匀浆机中研磨成糊状。2.取50mL猪肝糜离心6min,3500rpm。(离心机已经调整到位,直接操作即可)3.弃去上清液,剩余沉淀用20mL0.14MNacl-0.15MEDTA溶液洗涤,离心6min。重复以上操作一遍。目的是尽量除去RNP。所得沉淀为DNP粗品。4.向上述沉淀中加入0.14MNacl-0.15MEDTA溶液,使总体积为44mL,然后滴加25%SDS溶液约3mL(此步骤由老师把关),边加边搅拌。加毕,于60℃水浴保温10min,其间不停搅拌,取出冷却至室温。目的是使核酸与蛋白质分离。5.加入5MNacl溶液10mL,此时Nacl的浓度正好为1M,DNA的溶解度是水中的两倍,搅拌10min,加入约一倍体积的氯仿-异丙醇(40ml足够)混合液,充分混匀,离心6min,3500rpm。6.取出离心管,内容物分为三层,上层为DNA溶液,中间是变性蛋白质凝胶,底部为有机相。小心取出上清液,置于烧杯中。有机相回收!7.由老师加入1.5倍体积95%冷乙醇,边加边轻挑,可观察到DNA丝状物缠绕在玻棒上。由老师打分。五、实验注意事项(补充一下)1.各操作步骤要轻柔,尽量减少DNA的人为降解。2.取各上清时,不应贪多,以防非核酸类成分干扰。3.异内醇、乙醇等要预冷,以减少DNA的降解,促进DNA与蛋白等的分相及DNA沉淀
2) 0.14M NaCl-0.15M EDTA Na2 溶液 3) 25% SDS 4) 5M NaCl 5) 氯仿-异丙醇混合液 6) 95% 乙醇 2. 器材: 离心机、恒温水浴箱、托盘天平、烧杯、玻棒、微量移液器等 四、实验步骤 1. 将猪肝用 0.14M Nacl-0.15M EDTANa2 溶液洗去血液,剪碎,置匀浆机中研 磨成糊状。 2. 取 50 mL 猪肝糜离心 6min,3500rpm。(离心机已经调整到位,直接操作即可) 3. 弃去上清液,剩余沉淀用 20mL 0.14M Nacl-0.15M EDTA 溶液洗涤,离心 6min。 重复以上操作一遍。目的是尽量除去 RNP。所得沉淀为 DNP 粗品。 4. 向上述沉淀中加入 0.14M Nacl-0.15M EDTA 溶液,使总体积为 44mL,然后 滴加 25% SDS 溶液约 3mL(此步骤由老师把关),边加边搅拌。加毕,于 60℃ 水浴保温 10min,其间不停搅拌,取出冷却至室温。目的是使核酸与蛋白质分 离。 5. 加入 5M Nacl 溶液 10mL,此时 Nacl 的浓度正好为 1M,DNA 的溶解度是水 中的两倍,搅拌 10min,加入约一倍体积的氯仿-异丙醇(40ml 足够)混合液, 充分混匀,离心 6min,3500rpm。 6. 取出离心管,内容物分为三层,上层为 DNA 溶液,中间是变性蛋白质凝胶, 底部为有机相。小心取出上清液,置于烧杯中。有机相回收! 7. 由老师加入 1.5 倍体积 95% 冷乙醇,边加边轻挑,可观察到 DNA 丝状物缠 绕在玻棒上。由老师打分。 五、实验注意事项(补充一下) 1. 各操作步骤要轻柔,尽量减少 DNA 的人为降解。 2. 取各上清时,不应贪多,以防非核酸类成分干扰。 3. 异丙醇、乙醇等要预冷,以减少 DNA 的降解,促进 DNA 与蛋白等的分相及 DNA 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