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与防治】 阔节裂头绦虫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亚洲的亚寒带和温带地 区,俄罗斯病人最多,约占全世界该病人数的50%以上。在人群中感 染率最高的是北加拿大爱斯基摩人(83%,其次是前苏联(27%)和 芬兰(20%~25%)。我国仅在东北、广东和台湾省有数例报道。 人体感染都是由于误食了生的或未熟的含裂头蚴的鱼所致。喜吃 生鱼,或用少量盐腌,烟熏的鱼肉或鱼卵,果汁浸鱼以及在烹制鱼过 程中尝味等都易受感染。流行地区人粪污染河、湖等水源而使剑水蚤 受染也是一重要原因 防治关键在于宣传教育,改变不卫生的食鱼习惯,不吃生鱼或未 煮熟的鱼。加强对犬、猫等动物的管理,避免粪便污染河湖水。 驱虫方法同其它绦虫,对并发贫血者还应补充维生素B2 第四节链状带绦虫 链状带绦虫( Taenia so lium linnaeus,1758)又称猪肉绦虫,猪 带绦虫或有钩绦虫,是我国主要的人体寄生绦虫。古代医籍中称之为 寸白虫或白虫。人是猪带绦虫的终宿主,但也可成为中间宿主。猪囊 尾蚴是猪带绦虫的中绦期,猪囊尾蚴病远较猪带绦虫病危害严重得 多,但人体猪囊蚴感染在流行病学上无传播意义。 【形态】 成虫乳白色,扁长如带,薄而透明,长约2~4m,前端较细
16 【流行与防治】 阔节裂头绦虫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亚洲的亚寒带和温带地 区,俄罗斯病人最多,约占全世界该病人数的 50%以上。在人群中感 染率最高的是北加拿大爱斯基摩人(83%),其次是前苏联(27%)和 芬兰(20%~25%)。我国仅在东北、广东和台湾省有数例报道。 人体感染都是由于误食了生的或未熟的含裂头蚴的鱼所致。喜吃 生鱼,或用少量盐腌,烟熏的鱼肉或鱼卵,果汁浸鱼以及在烹制鱼过 程中尝味等都易受感染。流行地区人粪污染河、湖等水源而使剑水蚤 受染也是一重要原因。 防治关键在于宣传教育,改变不卫生的食鱼习惯,不吃生鱼或未 煮熟的鱼。加强对犬、猫等动物的管理,避免粪便污染河湖水。 驱虫方法同其它绦虫,对并发贫血者还应补充维生素 B12。 第四节 链状带绦虫 链状带绦虫(Taenia solium linnaeus,1758)又称猪肉绦虫,猪 带绦虫或有钩绦虫,是我国主要的人体寄生绦虫。古代医籍中称之为 寸白虫或白虫。人是猪带绦虫的终宿主,但也可成为中间宿主。猪囊 尾蚴是猪带绦虫的中绦期,猪囊尾蚴病远较猪带绦虫病危害严重得 多,但人体猪囊蚴感染在流行病学上无传播意义。 【形态】 成虫 乳白色,扁长如带,薄而透明,长约 2~4m,前端较细
向后渐扁阔。头节近似球形,直径0.6~1m,除有4个吸盘外,顶 端还具顶突,其上有小钩22~36个,排列成内外两圈。颈部纤细, 直径仅约头节之半。链体上的节片数约700~1000片,近颈部的幼节, 节片短而宽,中部的成节近方形,末端的孕节则为长方形。每一节片 的侧面有一生殖孔,略突出,不规则地分布于链体两侧。每一成节具 雌雄生殖器官各一套。睾丸约150~200个,输精管向一侧横走,经 阴茎囊开口于生殖腔。卵巢在节片后1/3的中央,分为三叶,除左右 两大叶外,在子宫与阴道之间另有一中央小叶。卵黄腺位于卵巢之后。 孕节中充满虫卵的子宫向两侧分支,每侧约7~13支,每一支又继续 分支,呈现不规则的树枝状。每一孕节中约含4万个虫卵。 图11-6链状带绦虫 虫卵呈球形或近似球形,直径31~43μm。卵壳很薄,内为胚 膜。虫卵自孕节散出后,卵壳多已脱落,成为不完整虫卵。胚膜较厚, 棕黄色,由许多棱柱体组成,在光镜下呈放射状的条纹。胚膜内含球 形的六钩蚴( oncosphere),直径约14~20μm,有3对小钩(图11-6) 猪囊尾蚴( cysticercus cellulosae),俗称囊虫,如黄豆大小 (5×8~10cm),为白色半透明的囊状物,囊内充满透明的囊液。囊壁 分两层,外为皮层,内为间质层,有一向内翻卷收缩的头节,受胆汁 刺激后可翻出,其形态结构和成虫的一样。 【生活史】
17 向后渐扁阔。头节近似球形,直径 0.6~1mm, 除有 4 个吸盘外,顶 端还具顶突,其上有小钩 22~36 个,排列成内外两圈。颈部纤细, 直径仅约头节之半。链体上的节片数约 700~1000 片,近颈部的幼节, 节片短而宽,中部的成节近方形,末端的孕节则为长方形。每一节片 的侧面有一生殖孔,略突出,不规则地分布于链体两侧。每一成节具 雌雄生殖器官各一套。睾丸约 150~200 个,输精管向一侧横走,经 阴茎囊开口于生殖腔。卵巢在节片后 1/3 的中央,分为三叶,除左右 两大叶外,在子宫与阴道之间另有一中央小叶。卵黄腺位于卵巢之后。 孕节中充满虫卵的子宫向两侧分支,每侧约 7~13 支,每一支又继续 分支,呈现不规则的树枝状。每一孕节中约含 4 万个虫卵。 虫卵 呈球形或近似球形,直径 31~43μm。卵壳很薄,内为胚 膜。虫卵自孕节散出后,卵壳多已脱落,成为不完整虫卵。胚膜较厚, 棕黄色,由许多棱柱体组成,在光镜下呈放射状的条纹。胚膜内含球 形的六钩蚴(onchosphere),直径约14~20μm,有3 对小钩(图11-6)。 猪囊尾蚴(cysticercus cellulosae), 俗称囊虫,如黄豆大小 (5×8~10cm),为白色半透明的囊状物,囊内充满透明的囊液。囊壁 分两层,外为皮层,内为间质层,有一向内翻卷收缩的头节,受胆汁 刺激后可翻出,其形态结构和成虫的一样。 【生活史】 图 11-6 链状带绦虫
人是猪带绦虫的最主要的终宿主,也可作为其中间宿主。猪和野 猪是主要的中间宿主(图11-7)。以猪囊尾蚴实验感染白掌长臂猿和 大狒狒获得成功。 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上段,头节深埋于肠粘膜内,孕节常单独或 5~6节相连地从链体脱落,随粪便排出,脱离虫体的孕节,仍具有 定的活动力,可因受挤压节片破裂而使虫卵散出。当虫卵或节片被 猪等中间宿主吞食,虫卵在小肠内经消化液作用,胚膜破裂,六钩蚴 逸出,然后借其小钩和分泌物的作用,钻入小肠壁,经循环或淋巴系 统而到达中间宿主身体各处。在寄生部位,虫体渐长大,体中间细胞 溶解形成空腔,充满液体,约经10周后,囊尾蚴发育成熟。囊尾蚴 在猪体内寄生的部位为运动较多的肌肉,以股内侧肌最多,再依次为 深腰肌、肩胛肌、咬肌、腹内斜肌、膈肌、心肌、舌肌等,还可以寄 生于脑,眼等处。囊尾蚴在猪体内可存活数年,被囊尾蚴寄生的猪肉 俗称为“米猪肉”或“豆猪肉”。如宿主未被屠宰则久后囊尾蚴死亡 并钙化。当人误食生的或未煮熟的含囊尾蚴的猪肉后,囊尾蚴在小肠 受胆汁刺激而翻出头节,附着于肠壁,约经2~3个月发育为成虫并 排出孕节和虫卵,成虫在人体内寿命可达25年以上 当人误食虫卵或孕节后,可在人体发育成囊尾蚴,但无法继续发 育为成虫。 图11-7猪带绦虫生活史 【致病】
18 人是猪带绦虫的最主要的终宿主,也可作为其中间宿主。猪和野 猪是主要的中间宿主(图 11-7)。以猪囊尾蚴实验感染白掌长臂猿和 大狒狒获得成功。 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上段,头节深埋于肠粘膜内,孕节常单独或 5~6 节相连地从链体脱落,随粪便排出,脱离虫体的孕节,仍具有 一定的活动力,可因受挤压节片破裂而使虫卵散出。当虫卵或节片被 猪等中间宿主吞食,虫卵在小肠内经消化液作用,胚膜破裂,六钩蚴 逸出,然后借其小钩和分泌物的作用,钻入小肠壁,经循环或淋巴系 统而到达中间宿主身体各处。在寄生部位,虫体渐长大,体中间细胞 溶解形成空腔,充满液体,约经 10 周后,囊尾蚴发育成熟。囊尾蚴 在猪体内寄生的部位为运动较多的肌肉,以股内侧肌最多,再依次为 深腰肌、肩胛肌、咬肌、腹内斜肌、膈肌、心肌、舌肌等,还可以寄 生于脑,眼等处。囊尾蚴在猪体内可存活数年,被囊尾蚴寄生的猪肉 俗称为“米猪肉”或“豆猪肉”。如宿主未被屠宰则久后囊尾蚴死亡 并钙化。当人误食生的或未煮熟的含囊尾蚴的猪肉后,囊尾蚴在小肠 受胆汁刺激而翻出头节,附着于肠壁,约经 2~3 个月发育为成虫并 排出孕节和虫卵,成虫在人体内寿命可达 25 年以上。 当人误食虫卵或孕节后,可在人体发育成囊尾蚴,但无法继续发 育为成虫。 【致病】 图 11-7 猪带绦虫生活史
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肠绦虫病的临床症状一般轻微。粪便中发 现节片是患者求医最常见的原因。少数患者有上腹或全腹隐痛,消化 不良,腹泻,体重减轻等症状。偶有因头节固着肠壁而致局部损伤者, 少数穿破肠壁或引起肠梗阻。国内曾报告大腿皮下和甲状腺组织内成 虫异位寄生的病例 囊尾蚴病是严重危害人体的寄生虫病之一,俗称囊虫病,均因误 食虫卵或节片所致,危害程度因囊尾蚴寄生的部位和数量而不同。人 体感染方式有三种:①自体内感染,如绦虫病患者反胃,呕吐时,肠 道的逆蠕动将孕节反入胃中引起感染。②自体外感染,患者误食自己 排出的虫卵而引起再感染。③异体(外来)感染,误食他人排出的虫 卵引起。猪带绦虫病和囊尾蚴病,可单独发病,也可同时存在。 囊尾蚴在人体寄生部位很广,数量各不相冋。囊尾蚴寄生于人体 的肌肉、皮下、组织、脑和眼,其次为心、舌、口、肝、肺、腹膜 上唇、乳房、子宫、神经鞘、骨等部位。由于脑和眼囊尾蚴病的临床 症状最为严重,患者多来求医,而其它部位的则因不易发现而被忽略。 寄生于不同部位的囊尾蚴,其大小和形态也有所不同。在疏松的结缔 组织与脑室中的囊尾蚴多呈圆形,大小约5~8m。在肌肉中略伸长, 在脑底部的可长至2~5cm且可具分支或葡萄样突起,称为葡萄状囊 尾蚴( cysticercus racemosus)。 人体囊尾蚴病依其主要寄生部位可分为三类: ①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皮下囊尾蚴结节数可从1个至数千个 不等,以躯干和头部较多,四肢较少。结节在皮下呈圆形或椭圆形
19 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肠绦虫病的临床症状一般轻微。粪便中发 现节片是患者求医最常见的原因。少数患者有上腹或全腹隐痛,消化 不良,腹泻,体重减轻等症状。偶有因头节固着肠壁而致局部损伤者, 少数穿破肠壁或引起肠梗阻。国内曾报告大腿皮下和甲状腺组织内成 虫异位寄生的病例。 囊尾蚴病是严重危害人体的寄生虫病之一,俗称囊虫病,均因误 食虫卵或节片所致,危害程度因囊尾蚴寄生的部位和数量而不同。人 体感染方式有三种:①自体内感染,如绦虫病患者反胃,呕吐时,肠 道的逆蠕动将孕节反入胃中引起感染。②自体外感染,患者误食自己 排出的虫卵而引起再感染。③异体(外来)感染,误食他人排出的虫 卵引起。猪带绦虫病和囊尾蚴病,可单独发病,也可同时存在。 囊尾蚴在人体寄生部位很广,数量各不相同。囊尾蚴寄生于人体 的肌肉、皮下、组织、脑和眼,其次为心、舌、口、肝、肺、腹膜、 上唇、乳房、子宫、神经鞘、骨等部位。由于脑和眼囊尾蚴病的临床 症状最为严重,患者多来求医,而其它部位的则因不易发现而被忽略。 寄生于不同部位的囊尾蚴,其大小和形态也有所不同。在疏松的结缔 组织与脑室中的囊尾蚴多呈圆形,大小约 5~8mm。在肌肉中略伸长, 在脑底部的可长至 2~5cm 且可具分支或葡萄样突起,称为葡萄状囊 尾蚴(cysticercus racemosus)。 人体囊尾蚴病依其主要寄生部位可分为三类: ①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 皮下囊尾蚴结节数可从 1 个至数千个 不等,以躯干和头部较多,四肢较少。结节在皮下呈圆形或椭圆形
直径约0.5~1.5cm,硬度近似软骨,手可触及,与皮下组织无粘连, 无压痛,无炎症反应及色素沉着。常分批出现,并可自行逐渐消失 感染轻时可无症状。寄生数量多时,可自觉肌肉酸痛无力、发胀,麻 木或呈假性肌肥大症等 ②脑囊尾蚴病由于囊尾蚴在脑内寄生部位与感染程度不同以 及宿主对寄生虫的反应也各不相同,所以脑囊尾蚴病的临床症状极为 复杂,可全无症状,但也有的可引起猝死。通常病程缓慢,囊尾蚴病 发病时间以感染后1个月至1年为最多见,最长可达30年。癫痫发 作、颅内压增高和精神症状是脑囊尾蚴病的三大主要症状,以癫痫发 作最多见。囊尾蚴寄生于脑实质、蛛网膜下腔和脑室(图1-8),均 可引起颅内压增高、神经疾患和脑血流障碍,其症状如记忆力减退 视力下降及精神症状,其它可有头痛、头晕,呕吐,神志不清,失语, 肢麻,局部抽搐,听力障碍,精神障碍,痴呆,偏瘫和失明等。脑囊 尾蚴病的临床分型可分为癫痫型、脑实质型、蛛网膜下腔型、脑室型、 混合型和亚临床型。其中以癫痫型为最多见。不同型患者的临床表现 和严重性不同,治疗原则与预后也不一样。脑囊尾蚴病合并脑炎可使 病变加重而致死亡 ③眼囊尾蚴病囊尾蚴可寄生在眼的任何部位,但绝大多数在眼 球深部,玻璃体及视网膜下寄生。通常累及单眼,少数双眼冋时有囊 尾蚴寄生。症状轻者表现为视力障碍,眼底镜检有时可见头节蠕动。 眼内囊尾蚴存活时,一般患者尚能忍受。但囊尾蚴一旦死亡,虫体的 分解物可产生强烈刺激,造成眼内组织变性,导致玻璃体混浊,视网
20 直径约 0.5~1.5cm,硬度近似软骨,手可触及,与皮下组织无粘连, 无压痛,无炎症反应及色素沉着。常分批出现,并可自行逐渐消失。 感染轻时可无症状。寄生数量多时,可自觉肌肉酸痛无力、发胀,麻 木或呈假性肌肥大症等。 ②脑囊尾蚴病 由于囊尾蚴在脑内寄生部位与感染程度不同以 及宿主对寄生虫的反应也各不相同,所以脑囊尾蚴病的临床症状极为 复杂,可全无症状,但也有的可引起猝死。通常病程缓慢,囊尾蚴病 发病时间以感染后 1 个月至 1 年为最多见,最长可达 30 年。癫痫发 作、颅内压增高和精神症状是脑囊尾蚴病的三大主要症状,以癫痫发 作最多见。囊尾蚴寄生于脑实质、蛛网膜下腔和脑室(图 11-8),均 可引起颅内压增高、神经疾患和脑血流障碍,其症状如记忆力减退, 视力下降及精神症状,其它可有头痛、头晕,呕吐,神志不清,失语, 肢麻,局部抽搐,听力障碍,精神障碍,痴呆,偏瘫和失明等。脑囊 尾蚴病的临床分型可分为癫痫型、脑实质型、蛛网膜下腔型、脑室型、 混合型和亚临床型。其中以癫痫型为最多见。不同型患者的临床表现 和严重性不同,治疗原则与预后也不一样。脑囊尾蚴病合并脑炎可使 病变加重而致死亡。 ③眼囊尾蚴病 囊尾蚴可寄生在眼的任何部位,但绝大多数在眼 球深部,玻璃体及视网膜下寄生。通常累及单眼,少数双眼同时有囊 尾蚴寄生。症状轻者表现为视力障碍,眼底镜检有时可见头节蠕动。 眼内囊尾蚴存活时,一般患者尚能忍受。但囊尾蚴一旦死亡,虫体的 分解物可产生强烈刺激,造成眼内组织变性,导致玻璃体混浊,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