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等轻微症状,经驱虫后即消失 裂头蚴寄生人体可引起曼氏裂头蚴病,较为多见,在我国已有数 千例报道,危害远较成虫大,其严重性因裂头蚴移行和寄居部位不同 而异。常见寄生于人体的部位依次是:眼睑部,四肢,躯体,皮下 口腔颔面部和内脏。被侵袭部位可形成嗜酸性肉芽肿囊包,至使局部 肿胀,甚至发生脓肿。囊包直径约1~6cm,具囊腔,腔内盘曲的裂 头蚴可从1条至10余条不等,根据临床表现,可归纳为以下5型 1.眼裂头蚴病最常见,多累及单侧眼睑或眼球,表现为眼睑 红肿,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微疼,奇痒或有虫爬感等。有时患者 伴有恶心,呕吐及发热等症状。在红肿的眼睑和结膜下,可有游动性、 硬度不等的肿块或条索状物,直径约1cm左右。偶尔破溃,裂头蚴主 动逸出而自愈。若裂头蚴侵入眼球内,可发生眼球凸出,眼球运动障 碍,严重者出现角膜溃疡,虹膜睫状体炎,玻璃体混浊,甚至并发白 内障而失明。眼裂头蚴病在临床上常误诊为麦粒肿,急性葡萄膜炎, 眼眶蜂窝织炎,肿瘤等,往往在手术后才被确诊。 2.皮下裂头蚴病多累及四肢躯干表浅部,如胸壁、乳房、腹 壁、外生殖器以及全身各处,可能有游走性皮下结节,圆形,柱形或 不规则条索状,大小不一,直径长约0.5~5cm,局部可有瘙痒,有 虫爬感等,若有炎症时可出现间歇性或持续性疼痛或触痛,或有荨麻 诊。常被误诊为肿瘤。 3.口腔颌面部裂头蚴病常在口腔粘膜或颊部皮下出现硬结 直径约0.5~3cm,患处红肿,发痒或有虫爬感,并多有小白虫(裂
11 呕吐等轻微症状,经驱虫后即消失。 裂头蚴寄生人体可引起曼氏裂头蚴病,较为多见,在我国已有数 千例报道,危害远较成虫大,其严重性因裂头蚴移行和寄居部位不同 而异。常见寄生于人体的部位依次是:眼睑部,四肢,躯体,皮下, 口腔颔面部和内脏。被侵袭部位可形成嗜酸性肉芽肿囊包,至使局部 肿胀,甚至发生脓肿。囊包直径约 1~6cm,具囊腔,腔内盘曲的裂 头蚴可从 1 条至 10 余条不等,根据临床表现,可归纳为以下 5 型: 1.眼裂头蚴病 最常见,多累及单侧眼睑或眼球,表现为眼睑 红肿,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微疼,奇痒或有虫爬感等。有时患者 伴有恶心,呕吐及发热等症状。在红肿的眼睑和结膜下,可有游动性、 硬度不等的肿块或条索状物,直径约 1cm 左右。偶尔破溃,裂头蚴主 动逸出而自愈。若裂头蚴侵入眼球内,可发生眼球凸出,眼球运动障 碍,严重者出现角膜溃疡,虹膜睫状体炎,玻璃体混浊,甚至并发白 内障而失明。眼裂头蚴病在临床上常误诊为麦粒肿,急性葡萄膜炎, 眼眶蜂窝织炎,肿瘤等,往往在手术后才被确诊。 2.皮下裂头蚴病 多累及四肢躯干表浅部,如胸壁、乳房、腹 壁、外生殖器以及全身各处,可能有游走性皮下结节,圆形,柱形或 不规则条索状,大小不一,直径长约 0.5~5cm,局部可有瘙痒,有 虫爬感等,若有炎症时可出现间歇性或持续性疼痛或触痛,或有荨麻 诊。常被误诊为肿瘤。 3.口腔颌面部裂头蚴病 常在口腔粘膜或颊部皮下出现硬结, 直径约 0.5~3cm,患处红肿,发痒或有虫爬感,并多有小白虫(裂
头蚴)逸出史 4.脑裂头蚴病临床表现酷似脑瘤,常有阵发性头痛史,严重 时昏迷或伴喷射状呕吐,视力模糊,间歇性口角抽搐,肢体麻木,抽 搐,甚至瘫痪等,极易误诊 5.内脏裂头蚴病罕见,临床表现因裂头蚴移行位置而定,有 的可经消化道侵入腹膜,引起炎症反应,有的可经呼吸道咳出,还有 见于脊髓,椎管,尿道和膀胱等处,引起较严重后果。 另外,国内外文献均报导了数例人体“增殖型”( proliferative type)裂头蚴病,认为可能是由于曼氏裂头蚴患者免疫功能受抑或并 发病毒感染后,裂头蚴分化不全引起。虫体较小而不规则,最长不超 过2m,可广泛侵入各组织芽生增殖。还有一种增殖裂头蚴病 ( proliferative sparganosis),经研究认为系由另一种较少见的增 殖裂头蚴( sparganum proliferum)引起。虫体是多态形,具不规则 的芽和分支,大小约10×1m,最长者24m,亦可移行到人体各部位 组织中进行芽生增殖,预后很差。但有关这两种裂头蚴的生物特性和 致病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诊断】 曼氏迭宫绦虫成虫感染可以用粪检虫卵确诊。曼氏裂头蚴病则主 要靠从局部检出虫体作出诊断,询问病史有一定参考价值,必要时还 可以进行动物感染实验。采用CT等放射影像技术有助于诊断,亦可 用裂头蚴抗原进行各种免疫学辅助诊断 【流行】
12 头蚴)逸出史。 4. 脑裂头蚴病 临床表现酷似脑瘤,常有阵发性头痛史,严重 时昏迷或伴喷射状呕吐,视力模糊,间歇性口角抽搐,肢体麻木,抽 搐,甚至瘫痪等,极易误诊。 5.内脏裂头蚴病 罕见,临床表现因裂头蚴移行位置而定,有 的可经消化道侵入腹膜,引起炎症反应,有的可经呼吸道咳出,还有 见于脊髓,椎管,尿道和膀胱等处,引起较严重后果。 另外,国内外文献均报导了数例人体“增殖型”(proliferative type)裂头蚴病,认为可能是由于曼氏裂头蚴患者免疫功能受抑或并 发病毒感染后,裂头蚴分化不全引起。虫体较小而不规则,最长不超 过 2mm,可广泛侵入各组织芽生增殖。还有一种增殖裂头蚴病 (proliferative sparganosis),经研究认为系由另一种较少见的增 殖裂头蚴(sparganum proliferum)引起。虫体是多态形,具不规则 的芽和分支,大小约 10×1mm,最长者 24mm,亦可移行到人体各部位 组织中进行芽生增殖,预后很差。但有关这两种裂头蚴的生物特性和 致病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诊断】 曼氏迭宫绦虫成虫感染可以用粪检虫卵确诊。曼氏裂头蚴病则主 要靠从局部检出虫体作出诊断,询问病史有一定参考价值,必要时还 可以进行动物感染实验。采用 CT 等放射影像技术有助于诊断,亦可 用裂头蚴抗原进行各种免疫学辅助诊断。 【流行】
曼氏迭宫绦虫分布很广,但成虫在人体感染并不多见,国外仅见 于日本,俄罗斯等少数国家。在我国,成虫感染病例报道仅10多例, 分布在上海、广东、台湾、四川和福建等省市 曼氏裂头蚴病多见于东亚和东南亚各国,欧洲,美洲,非洲和澳 洲也有记录。在我国已有数千例报告,来自21个省市自治区,广东、 吉林、福建、四川、广西、湖南、浙江、海南、江西、江苏、贵州、 云南、安徽、辽宁、湖北、新疆、河南、河北、台湾、上海和北京。 感染者各民族均有 人体感染的途径有二种,即裂头蚴或原尾蚴经皮肤或粘膜侵入, 或误食裂头蚴或原尾蚴。具体方式可归纳为以下3类: 1.局部贴生蛙肉为主要感染方式,约占患者半数以上。在我国 某些地区,民间传说蛙有清凉解毒作用,因此常用生蛙肉敷贴伤口, 包括眼、口、外阴等部位,若蛙肉中有裂头蚴即可经伤口或正常皮肤、 粘膜侵入人体。 2.生食或半生食蛙、蛇、鸡或猪肉马肉。民间有吞食活蛙治疗 疮疖和疼痛的陋习,或喜食未煮熟的肉类,吞食到的裂头蚴即穿过肠 壁入腹腔,然后移行到其它部位。 3.误食感染的剑水蚤。饮用生水,或游泳时误吞湖、塘水,使 受感染的剑水蚤有机会进入人体。据报道原尾蚴有可能直接经皮侵 入,或经眼结膜侵入人体。 【防治】不用蛙肉外贴伤口,不食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不饮生 水以防感染
13 曼氏迭宫绦虫分布很广,但成虫在人体感染并不多见,国外仅见 于日本,俄罗斯等少数国家。在我国,成虫感染病例报道仅 10 多例, 分布在上海、广东、台湾、四川和福建等省市。 曼氏裂头蚴病多见于东亚和东南亚各国,欧洲,美洲,非洲和澳 洲也有记录。在我国已有数千例报告,来自 21 个省市自治区,广东、 吉林、福建、四川、广西、湖南、浙江、海南、江西、江苏、贵州、 云南、安徽、辽宁、湖北、新疆、河南、河北、台湾、上海和北京。 感染者各民族均有。 人体感染的途径有二种,即裂头蚴或原尾蚴经皮肤或粘膜侵入, 或误食裂头蚴或原尾蚴。具体方式可归纳为以下 3 类: 1.局部贴生蛙肉为主要感染方式,约占患者半数以上。在我国 某些地区,民间传说蛙有清凉解毒作用,因此常用生蛙肉敷贴伤口, 包括眼、口、外阴等部位,若蛙肉中有裂头蚴即可经伤口或正常皮肤、 粘膜侵入人体。 2.生食或半生食蛙、蛇、鸡或猪肉马肉。民间有吞食活蛙治疗 疮疖和疼痛的陋习,或喜食未煮熟的肉类,吞食到的裂头蚴即穿过肠 壁入腹腔,然后移行到其它部位。 3.误食感染的剑水蚤。饮用生水,或游泳时误吞湖、塘水,使 受感染的剑水蚤有机会进入人体。据报道原尾蚴有可能直接经皮侵 入,或经眼结膜侵入人体。 【防治】不用蛙肉外贴伤口,不食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不饮生 水以防感染
成虫感染可用吡喹酮、阿苯哒唑等药驱除 裂头蚴主要靠手术摘除,术中注意务将虫体尤其是头部取尽,方 能根治,也可用40%酒精和2%普鲁卡因2~4m1局部封闭杀虫, 第三节阔节裂头绦虫 阔节裂头绦虫[D/ phyllobothrium latun(Lin.,1758)Lu he,1910]成虫主要寄生于犬科食肉动物,也可寄生于人。裂头蚴寄生 于各种鱼类。 【形态】 成虫外形和结构均与曼氏迭宫绦虫基本相似,但虫体较大,可长 达10m,最宽处20mm,具有3000~4000个节片。头节细小,呈匙形, 长2~3m,宽0.7~1.0mm,其背,腹侧各有一条较窄而深凹的吸 槽,颈部细长。成节的宽度显著大于长度,为宽扁的矩形。睾丸数较 多,为750~800个,雄生殖孔和阴道外口共同开口于节片前部腹面 的生殖腔。子宫盘曲呈玫瑰花状,开口于生殖腔之后,孕节的结构与 成节基本相同。 虫卵近卵圆形,长58~76μm,宽40~51μm,呈浅灰褐色,卵 壳较厚,一端有明显的卵盖,另一端有一小棘,虫卵内含有一个卵细 胞和若干卵黄细胞。排出体外时,卵内胚胎已开始发育。 【生活史】 阔节裂头绦虫的生活史也与曼氏迭宫绦虫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 其第二中间宿主是鱼类,人是终宿主。(图11-5)
14 成虫感染可用吡喹酮、阿苯哒唑等药驱除。 裂头蚴主要靠手术摘除,术中注意务将虫体尤其是头部取尽,方 能根治,也可用 40%酒精和 2%普鲁卡因 2~4ml 局部封闭杀虫。 第三节 阔节裂头绦虫 阔节裂头绦虫[Diphyllobothrium latum (Linn.,1758) L ü he,1910]成虫主要寄生于犬科食肉动物,也可寄生于人。裂头蚴寄生 于各种鱼类。 【形态】 成虫外形和结构均与曼氏迭宫绦虫基本相似,但虫体较大,可长 达 10m,最宽处 20mm,具有 3000~4000 个节片。头节细小,呈匙形, 长 2~3 mm,宽 0.7~1.0 mm,其背,腹侧各有一条较窄而深凹的吸 槽,颈部细长。成节的宽度显著大于长度,为宽扁的矩形。睾丸数较 多,为 750~800 个,雄生殖孔和阴道外口共同开口于节片前部腹面 的生殖腔。子宫盘曲呈玫瑰花状,开口于生殖腔之后,孕节的结构与 成节基本相同。 虫卵近卵圆形,长 58~76 μm,宽 40~51μm,呈浅灰褐色,卵 壳较厚,一端有明显的卵盖,另一端有一小棘,虫卵内含有一个卵细 胞和若干卵黄细胞。排出体外时,卵内胚胎已开始发育。 【生活史】 阔节裂头绦虫的生活史也与曼氏迭宫绦虫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 其第二中间宿主是鱼类,人是终宿主。(图 11-5)
成虫寄生在人,以及犬、猫、熊、狐、猪等食肉动物的小肠内, 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后,在15~25℃的水中,经过7~15天的发育, 孵出钩球蚴。钩球蚴能在水中生存数日并能耐受一定低温。当钩球蚴 被剑水蚤吞食后,即在其血腔内经过2~3周的发育成为原尾蚴。当 感染的剑水蚤被鱼吞食后,原尾蚴即可在鱼的肌肉、性腺、卵及肝等 内脏发育为裂头蚴。终宿主食入带裂头蚴的鱼时,裂头蚴在其肠内经 5~6周发育为成虫寄生。成虫在终宿主体内可活5~13年。 图11-5阔节裂头绦虫 【致病与诊断】 成虫在肠内寄生,一般不引起特殊病理变化,多数感染者无明显 症状,少数人有疲倦、乏力、四肢麻木、腹泻或便秘以及饥饿感,嗜 食盐等较轻微症状。但因虫体长大有时虫体可扭结成团,导致肠道、 胆道阻塞、甚至出现肠穿孔等。另外,还有在人体肺部和腹膜外阔节 裂头蚴寄生的报告 约有2%的阔节裂头绦虫病人并发绦虫性贫血,这可能是由于与 造血功能有关的维生素B12被绦虫大量吸收,如果食物中维生素B12供 给不足,则可引起维生素B2缺乏。另外,绦虫代谢产物可能损害宿主 的造血功能。患者除有一般恶性贫血的表现外,常出现感觉异常、运 动失调、深部感觉缺失等神经紊乱现象,严重者甚至失去工作能力, 驱虫后贫血能很快好转。 实验诊断在于从患者粪便中检获虫卵或节片
15 成虫寄生在人,以及犬、猫、熊、狐、猪等食肉动物的小肠内, 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后,在 15~25℃的水中,经过 7~15 天的发育, 孵出钩球蚴。钩球蚴能在水中生存数日并能耐受一定低温。当钩球蚴 被剑水蚤吞食后,即在其血腔内经过 2~3 周的发育成为原尾蚴。当 感染的剑水蚤被鱼吞食后,原尾蚴即可在鱼的肌肉、性腺、卵及肝等 内脏发育为裂头蚴。终宿主食入带裂头蚴的鱼时,裂头蚴在其肠内经 5~6 周发育为成虫寄生。成虫在终宿主体内可活 5~13 年。 【致病与诊断】 成虫在肠内寄生,一般不引起特殊病理变化,多数感染者无明显 症状,少数人有疲倦、乏力、四肢麻木、腹泻或便秘以及饥饿感,嗜 食盐等较轻微症状。但因虫体长大有时虫体可扭结成团,导致肠道、 胆道阻塞、甚至出现肠穿孔等。另外,还有在人体肺部和腹膜外阔节 裂头蚴寄生的报告。 约有 2%的阔节裂头绦虫病人并发绦虫性贫血,这可能是由于与 造血功能有关的维生素 B12被绦虫大量吸收,如果食物中维生素 B12供 给不足,则可引起维生素 B12 缺乏。另外,绦虫代谢产物可能损害宿主 的造血功能。患者除有一般恶性贫血的表现外,常出现感觉异常、运 动失调、深部感觉缺失等神经紊乱现象,严重者甚至失去工作能力, 驱虫后贫血能很快好转。 实验诊断在于从患者粪便中检获虫卵或节片。 图 11-5 阔节裂头绦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