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市2014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 语文试题 整理录入:青峰弦月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社会科学怎么看“谣言” 徐贲 ①“谣言”属于那种大多数人觉得不需要定义便知道是什么的概念。人们一般以 为,谣言是指人与人之间流传的未经核实的消息,即“传言”。其实,就连传媒 专家们对“什么是谣言”也没有统一的意见。他们大多数只是用“谣言”来指不 能尽快得到证实或无法得到证实的信息。这是因为许多被当成“谣言”的传言, 后来都被证实或部分证实,而那些未能证实的传言也不等于就是无中生有地“造 谣”,只是因为缺乏确实信息才无法证实而已。 ②也有专家把谣言视为“宣传”的一个品种,而宣传,按社会科学泰斗哈罗 德·拉斯韦尔的定义,是一种控制舆论的手段。还有的专家则建议,讨论谣言应 区分只是“不准确的信息”和故意欺骗的“误导信息”,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 更不能把所有不利的言论都归为“故意欺骗的信息”。 ③对于传媒研究来说,如何定义谣言或传言其实并不是重点,因为研究谣言并不 是要找到一个可以用来当作罪名的定义(如“欺骗”“污蔑”“破坏”),而是 为了搞清楚传言的社会生成机制,它传播的究竟是怎样一种信息或知识。 ④最早关心谣言社会机制的心理学家威廉·斯登发现,当人们在口耳相传一个故 事的时候,越到信息链的末端,故事就越简短,最后成了一句概括语。斯登的学 生戈登·奥尔波特,在与另一位心理学家约瑟夫·波兹曼合著的《谣言心理学》 一书中,用实验证实了斯登的看法,在经过五到六次的口耳相传后,70%的最初 叙述细节会被丢失。他们还总结了传言的三个特点:第一是单调,也就是细节的 丢失;第二是突岀重点,就是只挑某些细节来说:第三是消化,就是传谣者对信 息的主观理解使消息发生变化。从传言发生机制来看,绝大多数谣言都只是传言 与处于传言之链上的个人是否“恶毒”无关。 ⑤谣言与人们平时的闲言碎语或流言八卦不同。罗伯特·克奈普在发表于美国 《公共舆论季刊》的《谣言心理学》一文中,称谣言是“未经正式证实的公共言 说”“听上去虽然可怕,其实不过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交流,包括神话、传说和幽 默玩笑”。也就是说,不宜把谣言传说太当真,但却应该从它的“公共言说”探 寻它为什么没有能得到“正式证实”的原因。 ⑥克奈普特别强调传言的“公共性”,他认为,传言是由于人们关心某一公共事 件和出于某种大众心理才传起来的。克奈普那个时候还没有网络,他以纸媒的传 言为研究对象,把谣言归为三类:第一类是幻想,也就是白日梦。它之所以能传 播是因为大家都这么希望,如日本的油料短缺,所以二次大战快结束了。我们 天天好起来,敌人一天天烂下去。第二类是恐慌,是大家都害怕的事情,如世界 末日、食盐短缺。第三类是挑拨离间,如日裔美国人都是日本奸细。克奈普还指 出,在这三类中,第一类是正面谣言,后两类是负面谣言,负面谣言比正面谣言 更容易传播。 ⑦社会心理学家玛丽安·艾茵姆在《葡萄藤式的知识:作为(知识)探索的流言》 文中指出,传言是一种不同于“独语”的对话,“它不是某个人或权威在向相
安徽蚌埠市 2014 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 语 文 试 题 整理录入:青峰弦月 第Ⅰ卷(阅读题,共 66 分) 一、(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社会科学怎么看“谣言” 徐 贲 ①“谣言”属于那种大多数人觉得不需要定义便知道是什么的概念。人们一般以 为,谣言是指人与人之间流传的未经核实的消息,即“传言”。其实,就连传媒 专家们对“什么是谣言”也没有统一的意见。他们大多数只是用“谣言”来指不 能尽快得到证实或无法得到证实的信息。这是因为许多被当成“谣言”的传言, 后来都被证实或部分证实,而那些未能证实的传言也不等于就是无中生有地“造 谣”,只是因为缺乏确实信息才无法证实而已。 ②也有专家把谣言视为“宣传”的一个品种,而宣传,按社会科学泰斗哈罗 德·拉斯韦尔的定义,是一种控制舆论的手段。还有的专家则建议,讨论谣言应 区分只是“不准确的信息”和故意欺骗的“误导信息”,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 更不能把所有不利的言论都归为“故意欺骗的信息”。 ③对于传媒研究来说,如何定义谣言或传言其实并不是重点,因为研究谣言并不 是要找到一个可以用来当作罪名的定义(如“欺骗”“污蔑”“破坏”),而是 为了搞清楚传言的社会生成机制,它传播的究竟是怎样一种信息或知识。 ④最早关心谣言社会机制的心理学家威廉·斯登发现,当人们在口耳相传一个故 事的时候,越到信息链的末端,故事就越简短,最后成了一句概括语。斯登的学 生戈登·奥尔波特,在与另一位心理学家约瑟夫·波兹曼合著的《谣言心理学》 一书中,用实验证实了斯登的看法,在经过五到六次的口耳相传后,70%的最初 叙述细节会被丢失。他们还总结了传言的三个特点:第一是单调,也就是细节的 丢失;第二是突出重点,就是只挑某些细节来说;第三是消化,就是传谣者对信 息的主观理解使消息发生变化。从传言发生机制来看,绝大多数谣言都只是传言, 与处于传言之链上的个人是否“恶毒”无关。 ⑤谣言与人们平时的闲言碎语或流言八卦不同。罗伯特·克奈普在发表于美国 《公共舆论季刊》的《谣言心理学》一文中,称谣言是“未经正式证实的公共言 说”“听上去虽然可怕,其实不过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交流,包括神话、传说和幽 默玩笑”。也就是说,不宜把谣言传说太当真,但却应该从它的“公共言说”探 寻它为什么没有能得到“正式证实”的原因。 ⑥克奈普特别强调传言的“公共性”,他认为,传言是由于人们关心某一公共事 件和出于某种大众心理才传起来的。克奈普那个时候还没有网络,他以纸媒的传 言为研究对象,把谣言归为三类:第一类是幻想,也就是白日梦。它之所以能传 播是因为大家都这么希望,如日本的油料短缺,所以二次大战快结束了。我们一 天天好起来,敌人一天天烂下去。第二类是恐慌,是大家都害怕的事情,如世界 末日、食盐短缺。第三类是挑拨离间,如日裔美国人都是日本奸细。克奈普还指 出,在这三类中,第一类是正面谣言,后两类是负面谣言,负面谣言比正面谣言 更容易传播。 ⑦社会心理学家玛丽安·艾茵姆在《葡萄藤式的知识:作为(知识)探索的流言》 一文中指出,传言是一种不同于“独语”的对话,“它不是某个人或权威在向相
对陌生的公众灌输他自己知识的那种报告或训话。传言发生在朋友、亲戚、邻居 的熟人小圈子里,所有的参与者一起寻找某种知识。就此而言,它不是在讲课, 而更像是一个讨论班”。 ⑧艾茵姆还指出,人们传流言,总是觉得新奇、有趣,但未必听过了就相信,所 以第一次从别人那里听到流言时往往会追问:“你怎么知道的?”“听谁说 的?”有人以为人们听到传言就会相信。其实,传言取信于人并没有这么简单。 艾茵姆说,害怕流言惑众是因为不相信或低估民众对信息的思考力。一个人对传 言感兴趣,往往是因为他已经察觉到某些事情有些可疑,很想探求究竟,于是流 言也就成为真实的“催化剂”。 (选自2013年9月13日《南方周末》) 1.下列有关“谣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虽然多数人觉得不需要定义,也知道什么是谣言,但专家对谣言定义莫衷一 B.传媒研究的重点不是定义谣言,而是研究谣言的社会生成机制以及传播的内 容 C.社会科学泰斗哈罗德·拉斯韦尔认为,谣言是宣传的一个品种,是控制舆论 的手段 D.有的科学家认为,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交流,要严和幽默玩笑类似,不应该 太认真。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②段两段,由公众对谣言的一般认识说起,引出专家对“什么是谣言”的 各种解释 B.④段紧承③段,从谣言的社会生成机制的角度,结合实例,阐释了谣言传播 的内容 C.⑤⑥两段,克奈普首先指出了谣言公共性的特点,然后分析了谣言得以传播 的原因。 D.⑦⑧两段,引用艾茵姆的论述,指出传言并不易取信于人,且具有一定的积 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多数的传媒专家都认为,“谣言”指的是不能尽快得到证实或无法得到证 实的信息。 B.奥尔波特用实验证明,一个传言在经过五到六次的传播后,70%的叙述细节会 被丢失。 C.世界末日来临等恐慌性谣言,比日裔美国人都是日本奸细等挑拨离间性谣言 更易传播。 D.人们听到传言,觉得新奇、有趣,但不一定听了就相信,所以人们对信息有 自己的思考力。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猛如虎,本塞外降人,家榆林,积功至游击。崇祯五年,击邢红狼于髙平,解其 围。明年败贼寿阳黑山,覆姬关锁军。已,从曹文诏追贼西偃、碧霞村,斩混世 王。与颇希牧逐贼寿阳东。又与陈国威、马杰破来远寨。从文诏大破贼范村。国 威以步卒三百夜劫贼红山岭,如虎、杰及虎大威、和应诏击杀九条龙。寻以巡抚
对陌生的公众灌输他自己知识的那种报告或训话。传言发生在朋友、亲戚、邻居 的熟人小圈子里,所有的参与者一起寻找某种知识。就此而言,它不是在讲课, 而更像是一个讨论班”。 ⑧艾茵姆还指出,人们传流言,总是觉得新奇、有趣,但未必听过了就相信,所 以第一次从别人那里听到流言时往往会追问:“你怎么知道的?”“听谁说 的?”有人以为人们听到传言就会相信。其实,传言取信于人并没有这么简单。 艾茵姆说,害怕流言惑众是因为不相信或低估民众对信息的思考力。一个人对传 言感兴趣,往往是因为他已经察觉到某些事情有些可疑,很想探求究竟,于是流 言也就成为真实的“催化剂”。 (选自 2013 年 9 月 13 日《南方周末》) 1.下列有关“谣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虽然多数人觉得不需要定义,也知道什么是谣言,但专家对谣言定义莫衷一 是。 B.传媒研究的重点不是定义谣言,而是研究谣言的社会生成机制以及传播的内 容。 C.社会科学泰斗哈罗德·拉斯韦尔认为,谣言是宣传的一个品种,是控制舆论 的手段。 D.有的科学家认为,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交流,要严和幽默玩笑类似,不应该 太认真。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①②段两段,由公众对谣言的一般认识说起,引出专家对“什么是谣言”的 各种解释。 B.④段紧承③段,从谣言的社会生成机制的角度,结合实例,阐释了谣言传播 的内容。 C.⑤⑥两段,克奈普首先指出了谣言公共性的特点,然后分析了谣言得以传播 的原因。 D.⑦⑧两段,引用艾茵姆的论述,指出传言并不易取信于人,且具有一定的积 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大多数的传媒专家都认为,“谣言”指的是不能尽快得到证实或无法得到证 实的信息。 B.奥尔波特用实验证明,一个传言在经过五到六次的传播后,70%的叙述细节会 被丢失。 C.世界末日来临等恐慌性谣言,比日裔美国人都是日本奸细等挑拨离间性谣言 更易传播。 D.人们听到传言,觉得新奇、有趣,但不一定听了就相信,所以人们对信息有 自己的思考力。 二、(3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猛如虎,本塞外降人,家榆林,积功至游击。崇祯五年,击邢红狼于高平,解其 围。明年败贼寿阳黑山,覆姬关锁军。已,从曹文诏追贼西偃、碧霞村,斩混世 王。与颇希牧逐贼寿阳东。又与陈国威、马杰破来远寨。从文诏大破贼范村。国 威以步卒三百夜劫贼红山岭,如虎、杰及虎大威、和应诏击杀九条龙。寻以巡抚
许鼎臣命,由文水入山剿贼。又与大威、应诏、杰由皋落山剿东犯之贼,并有功。 贼流入畿南,山西警渐息,如虎仍隶鼎臣。七年剿贼沁源,馘五条龙。 如虎骁勇善战,与虎大威齐名。戴君恩、吴甡相继为巡抚,并委任之。以功进参 将。其年冬,贼在河南,欲乘冰北渡,如虎、大威扼之河滨。八年二月与大威 国威斩剧贼高加计。山西贼尽平,用甡荐加副总兵。其冬以防河功,加署都督佥 事。连岁防河及援剿河南贼,劳绩甚著。十一年冬,京师有警,如虎督兵勤王 明年四月擢蓟镇中协总兵官。 十三年坐事落职,发边方立功。督师杨嗣昌请于朝,令从入蜀。十一月,监军万 元吉大飨将士于保宁。以诸军进止不一,擢如虎为正总统,张应元副之,率军趋 绵州。分遣诸将屯要害。而元吉自间道走射洪,扼蓬溪以待贼。贼方屯安岳界, 侦官军且至,宵遁,抵内江。如虎简骁骑追之。元吉、应元营安岳城下,以扼其 归路。十二月,张献忠陷泸州,其地三面阻江,惟立石站可北走。元吉以贼居绝 地,将遣大兵南捣其老巢,而伏兵旁塞玉蟾寺,蹙贼北窜永川,逆而击之,可尽 殄。永川知县已先遁,城中止丞簿一二人。如虎觅向导不可得,夜宿西关空舍。 及抵立石,贼已先渡南溪返走。关中将贺人龙军隔水不击,贼遂越成都,走汉川、 德阳,渡绵河入巴州。 明年正月,嗣昌亲统舟师下云阳,檄诸将陆追贼,诸军乃尽蹑贼后。贼折而东返, 归路悉空,不可复遏。如虎所将止六百骑,余皆左良玉部兵,骄悍不可制,所过 肆焚掠,惟参将刘士杰勇敢思立功。诸军从良玉,多优闲不战。改隶如虎,驰逐 山谷风雪中,咸怨望。谣曰:“想杀我左镇,跑杀我猛镇。”时贺人龙兵已大噪 西归,所恃止如虎,元吉深忧之。贼自巴州至开县,官军追之,遇诸黄陵城。日 晡雨作,诸将疲乏,请诘朝战。士杰奋曰:“四旬逐贼,今始及之。舍弗击,我 不能也。”执戈先,如虎激诸军继之。士杰所当,辄摧陷。献忠登髙望官军,见 无後继,密抽壮骑潜行箐谷中,乘髙大呼驰下。良玉兵先溃,士杰及游击郭开、 如虎子先捷并战死。如虎率亲兵力战,部将挟上马,溃围出,旗纛军符尽失。乃 收残卒从嗣昌下荆州。及嗣昌死,率所部扼德安、黄州。会疽发背,不能战,退 屯承天,寻移驻南阳。 十一月,李自成覆傅宗龙兵,乘势来攻。如虎与刘光祚凭城固守,用计杀贼精卒 数千。已而城破,如虎持短兵巷战,大呼冲击,血盈袍袖。过唐府门,北面叩头 谢上恩,自称力竭,为贼椹死。光祚及分守参议艾毓初、南阳知县姚运熙并死之, 唐王亦遇害。 (选自《明史·猛如虎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十三年坐事落职 坐:因为 B.监军万元吉大飨将士于保宁 飨:犒赏 C.如虎简骁骑追之 简:挑选 D.诸军乃尽蹑贼后 蹑:践踏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国威以步卒三百夜劫贼红山岭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B.侦官军且至 且庸人尚羞之 C.以扼其归路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为贼椹死 若属皆且为所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许鼎臣命,由文水入山剿贼。又与大威、应诏、杰由皋落山剿东犯之贼,并有功。 贼流入畿南,山西警渐息,如虎仍隶鼎臣。七年剿贼沁源,馘五条龙。 如虎骁勇善战,与虎大威齐名。戴君恩、吴甡相继为巡抚,并委任之。以功进参 将。其年冬,贼在河南,欲乘冰北渡,如虎、大威扼之河滨。八年二月与大威、 国威斩剧贼高加计。山西贼尽平,用甡荐加副总兵。其冬以防河功,加署都督佥 事。连岁防河及援剿河南贼,劳绩甚著。十一年冬,京师有警,如虎督兵勤王。 明年四月擢蓟镇中协总兵官。 十三年坐事落职,发边方立功。督师杨嗣昌请于朝,令从入蜀。十一月,监军万 元吉大飨将士于保宁。以诸军进止不一,擢如虎为正总统,张应元副之,率军趋 绵州。分遣诸将屯要害。而元吉自间道走射洪,扼蓬溪以待贼。贼方屯安岳界, 侦官军且至,宵遁,抵内江。如虎简骁骑追之。元吉、应元营安岳城下,以扼其 归路。十二月,张献忠陷泸州,其地三面阻江,惟立石站可北走。元吉以贼居绝 地,将遣大兵南捣其老巢,而伏兵旁塞玉蟾寺,蹙贼北窜永川,逆而击之,可尽 殄。永川知县已先遁,城中止丞簿一二人。如虎觅向导不可得,夜宿西关空舍。 及抵立石,贼已先渡南溪返走。关中将贺人龙军隔水不击,贼遂越成都,走汉川、 德阳,渡绵河入巴州。 明年正月,嗣昌亲统舟师下云阳,檄诸将陆追贼,诸军乃尽蹑贼后。贼折而东返, 归路悉空,不可复遏。如虎所将止六百骑,余皆左良玉部兵,骄悍不可制,所过 肆焚掠,惟参将刘士杰勇敢思立功。诸军从良玉,多优闲不战。改隶如虎,驰逐 山谷风雪中,咸怨望。谣曰:“想杀我左镇,跑杀我猛镇。”时贺人龙兵已大噪 西归,所恃止如虎,元吉深忧之。贼自巴州至开县,官军追之,遇诸黄陵城。日 晡雨作,诸将疲乏,请诘朝战。士杰奋曰:“四旬逐贼,今始及之。舍弗击,我 不能也。”执戈先,如虎激诸军继之。士杰所当,辄摧陷。献忠登高望官军,见 无後继,密抽壮骑潜行箐谷中,乘高大呼驰下。良玉兵先溃,士杰及游击郭开、 如虎子先捷并战死。如虎率亲兵力战,部将挟上马,溃围出,旗纛军符尽失。乃 收残卒从嗣昌下荆州。及嗣昌死,率所部扼德安、黄州。会疽发背,不能战,退 屯承天,寻移驻南阳。 十一月,李自成覆傅宗龙兵,乘势来攻。如虎与刘光祚凭城固守,用计杀贼精卒 数千。已而城破,如虎持短兵巷战,大呼冲击,血盈袍袖。过唐府门,北面叩头 谢上恩,自称力竭,为贼揕死。光祚及分守参议艾毓初、南阳知县姚运熙并死之, 唐王亦遇害。 (选自《明史·猛如虎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十三年坐事落职 坐:因为 B.监军万元吉大飨将士于保宁 飨:犒赏 C.如虎简骁骑追之 简:挑选 D.诸军乃尽蹑贼后 蹑:践踏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国威以步卒三百夜劫贼红山岭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B.侦官军且至 且庸人尚羞之 C.以扼其归路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为贼揕死 若属皆且为所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猛如虎,原来是从塞外过来归附的降人,家住榆林,积累战功做到游击将军, 后与曹文诏、颇希牧、陈国威等人一起屡立战功。 B.猛如虎为人骁勇善战,山西先后两任巡抚都重用他。后京师周围发生战事, 如虎率兵勤王。次年,朝廷提拔他人蓟镇中协总兵官 C.崇祯十四年正月,猛如虎接督师杨嗣昌之命,率领自己的部下六百多骑兵, 追击张献忠,在山谷、风雪中奔驰作战,子死兵残。 D.李自成攻打南阳,猛如虎和刘光祚借着城墙顽强地守御作战,城破后,猛如 虎手提着短兵器与之展开激烈的巷战,被敌人所杀。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元吉以贼居绝地,将遣大兵南捣其老巢,而伏兵旁塞玉蟾寺,蹙贼北窜永 川,逆而击之,可尽殄。 (2)士杰奋曰:“四旬逐贼,今始及之。舍弗击,我不能也。”执戈先,如虎 激诸军继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完成8~9题。(8分 眼儿媚 宋·石孝友 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几竿修竹,数叶芭蕉。 8.请简要赏析词作首句“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叠词手法的使用,并 分析首句在全词中的作用。(5分) 9.下列对词作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3分) 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形象地表现出陷入 离别痛苦中的心上人的美好和对自己的强烈思念之情。 B.“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刻画出词人独坐小轩,相思盈怀的情态, 个“独”字足见词人孤寂的神情和四顾茫然的怅惘 C.结尾三句,词人独取“萱草”、“修竹”、“芭蕉”三个物象,一句一景, 融情人景,看似不经意地罗列,实则关合忧思,添愁加恨 D.全词传情状物,纯真自然。上片以景生发,下片以景结情。写景天上地下, 往复交错;言情突破空间限制,表现了较髙的抒情技巧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 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羽扇纶巾,谈笑间,①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乙:①野芳发而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③斩木为兵, (贾谊《过秦论》) ④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 ⑤师者 。(韩愈《师说》) 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4分)
A.猛如虎,原来是从塞外过来归附的降人,家住榆林,积累战功做到游击将军, 后与曹文诏、颇希牧、陈国威等人一起屡立战功。 B.猛如虎为人骁勇善战,山西先后两任巡抚都重用他。后京师周围发生战事, 如虎率兵勤王。次年,朝廷提拔他人蓟镇中协总兵官。 C.崇祯十四年正月,猛如虎接督师杨嗣昌之命,率领自己的部下六百多骑兵, 追击张献忠,在山谷、风雪中奔驰作战,子死兵残。 D.李自成攻打南阳,猛如虎和刘光祚借着城墙顽强地守御作战,城破后,猛如 虎手提着短兵器与之展开激烈的巷战,被敌人所杀。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元吉以贼居绝地,将遣大兵南捣其老巢,而伏兵旁塞玉蟾寺,蹙贼北窜永 川,逆而击之,可尽殄。 (2)士杰奋曰:“四旬逐贼,今始及之。舍弗击,我不能也。”执戈先,如虎 激诸军继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完成 8~9 题。(8 分) 眼儿媚 宋·石孝友 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几竿修竹,数叶芭蕉。 8.请简要赏析词作首句“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叠词手法的使用,并 分析首句在全词中的作用。(5 分) 9.下列对词作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3 分) A.“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形象地表现出陷入 离别痛苦中的心上人的美好和对自己的强烈思念之情。 B.“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刻画出词人独坐小轩,相思盈怀的情态, 一个“独”字足见词人孤寂的神情和四顾茫然的怅惘。 C.结尾三句,词人独取“萱草”、“修竹”、“芭蕉”三个物象,一句一景, 融情人景,看似不经意地罗列,实则关合忧思,添愁加恨。 D.全词传情状物,纯真自然。上片以景生发,下片以景结情。写景天上地下, 往复交错;言情突破空间限制,表现了较高的抒情技巧。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 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 分) 甲:羽扇纶巾,谈笑间,① 。② , ③ ,④ 。⑤ , ⑥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乙:①野芳发而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②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③斩木为兵, 。 (贾谊《过秦论》) ④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 ⑤师者, 。(韩愈《师说》) ⑥ ,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三、(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冰糖芋泥 林清玄 每到冬寒时节,我时常想起幼年时候,坐在老家西厢房里,一家人围着大灶,吃 母亲做的冰糖芋泥。事隔二十几年,每回想起,齿颊还会涌起一片甘香。 但味道己大不如前了。我想,冰糖芋泥对我,不只是一种食物,而是一种感觉, 是冬夜里的暖意 早年在乡下,白米饭对我们来讲是一种奢想,三餐时,饭锅里的米饭和番薯永远 是不成比例的,有时早上喝到一碗未掺番薯的白粥,就会高兴半天。 生活在那种景况中的孩子只有自求多福,但最难为的恐怕是妈妈,因为她时刻都 在想如何为那简单贫乏的食物设计一些新的花样,让我们不感到厌倦,并增加我 们的生活趣味。我至今最怀念的是母亲费尽心机在食物上所创造的匠心和巧意。 母亲是那种做菜时常常有灵感的人,可是遇到我们几乎天天都要食用,等于是主 食的番薯和芋头则不免头痛。将番薯和芋头加在米饭里蒸煮是很容易的,可是如 果天天吃着这样的食物,恐怕脾气再好的孩子都要哭丧着脸 我常看到母亲对着用整布袋装回来的番薯和芋头发愁,然后她开始在发愁中创 造,企图用最平凡的食物,来做最不平凡的菜肴,让我们整天吃这两种东西不感 到烦腻。 母亲当然把最好的部分留下来掺在饭里,其他的,她则小心翼翼地将之切成薄片, 用糖、面粉,和我们自己生产的鸡蛋打成糊状,薄片沾着粉糊下到油锅里炸,到 呈金黄色的时刻捞起,然后用一个大的铁罐盛装,就成为我们日常食用的饼干。 由于母亲故意宝爱着那些饼千,我们吃的时候是用分配的,所以就觉得格外好吃。 那时我们家还用烧木柴的大灶,下面是排气孔,烧剩的火灰落到气孔中还有温热, 我们最喜欢把小的红心番薯放在孔中让人烬炯熟,剥开来真是香气扑鼻。母亲不 许我们这样做,只有得到奖赏的孩子才有那种特权 记得我每次考了第一名,或拿奖状回家时,母亲就特准我在灶下焖两个红心番薯 以做为奖励;我以灶里探出炯熟的番薯,心中那种荣耀的感觉,真不亚于在学校 的讲台上领奖状,番薯吃起来也就特别有味。我们家是个大家庭,我有十四个堂 兄弟,四个堂姊,伯父母都是早年去世,由母亲主理家政,到锦天,我们都还记 得领到两个红心番薯是一个多么隆重的奖品 番薯不只用来做饭、做饼、做奖品,还能与东坡肉同卤,还能清蒸,母亲总是每 隔几日就变一种花样。夏夜里,我们做完功课,最期待的点心是,母亲把番薯切 成一寸见方,和凤梨一起煮成的甜汤;酸甜兼俱,颇可以象征我们当日的生活。 芋头的地位似乎不像番薯那么重要,但是母亲的一道芋梗做成的菜肴,几乎无以 形容;有一回我在台北天津卫吃到一道红烧茄子,险险落下泪来,因为这道北方 的菜肴,它的味道竟和二十几年前南方贫苦的乡下,母亲做的芋梗极其相似。本 来挖了芋头,梗和叶都要丢弃的,母亲却不舍,于是芋梗做了盘中餐,芋叶则用 来给我们上学做饭包。 芋头孤傲的脾气和它流露的强烈气味是一样的,它充满了敏感,几乎和别的食物 无法相容。削芋头的时候要戴手套,因为它会让皮肤麻痒,它的这种坏脾气使它 不能取代番薯,永远是个二副,当不了船长 我们在过年过节时,能吃到丰盛的晚餐,其中不可少的一样是芋头排骨汤,我想 全天下,没有比芋头和排骨更好的配合了,唯一能相提并论的是莲藕排骨,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冰糖芋泥 林清玄 每到冬寒时节,我时常想起幼年时候,坐在老家西厢房里,一家人围着大灶,吃 母亲做的冰糖芋泥。事隔二十几年,每回想起,齿颊还会涌起一片甘香。 有时候没事,读书到深夜,我也会学着妈妈的方法,熬一碗冰糖芋泥,温暖犹在, 但味道已大不如前了。我想,冰糖芋泥对我,不只是一种食物,而是一种感觉, 是冬夜里的暖意。 早年在乡下,白米饭对我们来讲是一种奢想,三餐时,饭锅里的米饭和番薯永远 是不成比例的,有时早上喝到一碗未掺番薯的白粥,就会高兴半天。 生活在那种景况中的孩子只有自求多福,但最难为的恐怕是妈妈,因为她时刻都 在想如何为那简单贫乏的食物设计一些新的花样,让我们不感到厌倦,并增加我 们的生活趣味。我至今最怀念的是母亲费尽心机在食物上所创造的匠心和巧意。 母亲是那种做菜时常常有灵感的人,可是遇到我们几乎天天都要食用,等于是主 食的番薯和芋头则不免头痛。将番薯和芋头加在米饭里蒸煮是很容易的,可是如 果天天吃着这样的食物,恐怕脾气再好的孩子都要哭丧着脸。 我常看到母亲对着用整布袋装回来的番薯和芋头发愁,然后她开始在发愁中创 造,企图用最平凡的食物,来做最不平凡的菜肴,让我们整天吃这两种东西不感 到烦腻。 母亲当然把最好的部分留下来掺在饭里,其他的,她则小心翼翼地将之切成薄片, 用糖、面粉,和我们自己生产的鸡蛋打成糊状,薄片沾着粉糊下到油锅里炸,到 呈金黄色的时刻捞起,然后用一个大的铁罐盛装,就成为我们日常食用的饼干。 由于母亲故意宝爱着那些饼干,我们吃的时候是用分配的,所以就觉得格外好吃。 那时我们家还用烧木柴的大灶,下面是排气孔,烧剩的火灰落到气孔中还有温热, 我们最喜欢把小的红心番薯放在孔中让人烬炯熟,剥开来真是香气扑鼻。母亲不 许我们这样做,只有得到奖赏的孩子才有那种特权。 记得我每次考了第一名,或拿奖状回家时,母亲就特准我在灶下焖两个红心番薯 以做为奖励;我以灶里探出炯熟的番薯,心中那种荣耀的感觉,真不亚于在学校 的讲台上领奖状,番薯吃起来也就特别有味。我们家是个大家庭,我有十四个堂 兄弟,四个堂姊,伯父母都是早年去世,由母亲主理家政,到锦天,我们都还记 得领到两个红心番薯是一个多么隆重的奖品。 番薯不只用来做饭、做饼、做奖品,还能与东坡肉同卤,还能清蒸,母亲总是每 隔几日就变一种花样。夏夜里,我们做完功课,最期待的点心是,母亲把番薯切 成一寸见方,和凤梨一起煮成的甜汤;酸甜兼俱,颇可以象征我们当日的生活。 芋头的地位似乎不像番薯那么重要,但是母亲的一道芋梗做成的菜肴,几乎无以 形容;有一回我在台北天津卫吃到一道红烧茄子,险险落下泪来,因为这道北方 的菜肴,它的味道竟和二十几年前南方贫苦的乡下,母亲做的芋梗极其相似。本 来挖了芋头,梗和叶都要丢弃的,母亲却不舍,于是芋梗做了盘中餐,芋叶则用 来给我们上学做饭包。 芋头孤傲的脾气和它流露的强烈气味是一样的,它充满了敏感,几乎和别的食物 无法相容。削芋头的时候要戴手套,因为它会让皮肤麻痒,它的这种坏脾气使它 不能取代番薯,永远是个二副,当不了船长。 我们在过年过节时,能吃到丰盛的晚餐,其中不可少的一样是芋头排骨汤,我想 全天下,没有比芋头和排骨更好的配合了,唯一能相提并论的是莲藕排骨,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