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2013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日期:2013年2月1日上午9:00~11:30) 第Ⅰ卷(阅读题66分)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事实与解释 李德顺 给你一种似乎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打着科学或哲学的旗号,加以似是而非的 解释,借以诱人上当受骗,这正是众多骗术的常见伎俩。我们要想识而破之,不 入其圈套,就要保持头脑清醒,特别要学习一点鉴别“事实”和“解释”的本领。 从理论上说,这是一种哲学层次上的素养 首先,应当注意“事实”究竟是什么,这里大有讲究。比如魔术师在台上,可以 当着大家的面把一个人分成几段,移来移去。这里的事实是什么?是一个活人真 的被肢解了吗?当然不是。一一魔术师是绝不会承认这一点的。成功的魔术所造 成的事实,仅仅是“使观众产生了一个人被肢解了的视觉心理印象”这个事实 并不是真正杀人并使他复活那全事实。“心理事实”也是事实,但“此事实非彼 事实”,不可混淆。相反,假如有人用魔术师同样的办法,却宣布说:“我有神 通,能够把一个人肢解,然后再让他复原。”那么这人一定是个骗子。因为他标 榜的是虚幻和假象,不是事实。然而,许多受骗者却分不清这里的两种事实,从 而导致真假不辩。比如,有人通过某种表演,宣称“把水变成了油”,你不去考 察水分子是否变成了油分子,只看有燃烧发生,就信以为真,那就是没有抓住真 正的事实。因为“眼见(心理)之实”并不一定是“自在之实” 其次,是要抓住“解释”,弄清它的根据。解释不等于事实,一种“解释?同它 所解释的那个“事实”之间,是否真的有联系,究竟有怎样的联系,解释可以有 多种多样,怎见得就是你说的那个原因和道理?因为事情常常是这样的:即使事 实本身确凿无疑,面对一个同样的事实,人们之间也会有彼此不同的解释,在科 学上有时也是如此。既然这样,那么在各种各样可能的解释中,我何以要相信你 的解释?也就是说,弄清一个解释体系同它所解释的基本事实之间是怎样联系 的,非常重要。否则“听风就是雨”,见到一点事实就轻信一套解释,就很容易 落入圈套。比如,骗子们常常先给你一个看来无可否认或无法验证的“事实” 比如他那一套“在别人那里或别处如何如何有效”之类,然后向你灌输一套他编 造出来的“解释”,其实不过是用以转移注意力,让人忘记从事实本身去找证据 特别是当人们对具体的事例(“事实”)缺少足够知识,很需要解释而自己又不 能解释的时候,这种手法就很容易奏效。因为在这种情境下,受骗者虽然用自己 的眼睛和耳朵在看和听,但实际上却是用人家给你的思路在思考了一也就是说 受骗者的感官还是自己的,而头脑却被换掉了。欺诈的妙用,常在于此。与之相 反,正派人的正派做法,是对自己的“解释”高度负责,绝不夸大其词,随意乱 说。科学是诚实的,真正的稃学家是诚实的人,他们从不靠吹嘘,也不爱搞“炒 作”,总是老老实实地用事物本身的规律和道理,用科学的知识和原理,或者用 实践经验和工艺技术等来解释一切,并且总是界限明确,认真负责,留有余地。 有时即使解释得不够完善,那也主要是发展水平问题,而绝不是有意欺骗。在科 学的解释中,至少对“解释与事实的联系”是认真负责的,解释的根据都是采自 发展着的实践,有据可查,并且都经受过并将继续经受严格的检验。“解释”的 问题比较复杂,但有一点是不应该怀疑的,就是一般说来,没有什么比依据科学
安徽省蚌埠市 2013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日期:2013 年 2 月 1 日上午 9:00~11:30) 第Ⅰ卷 (阅读题 66 分) 一、(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事实与解释 李德顺 给你一种似乎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打着科学或哲学的旗号,加以似是而非的 解释,借以诱人上当受骗,这正是众多骗术的常见伎俩。我们要想识而破之,不 入其圈套,就要保持头脑清醒,特别要学习一点鉴别“事实”和“解释”的本领。 从理论上说,这是一种哲学层次上的素养。 首先,应当注意“事实”究竟是什么,这里大有讲究。比如魔术师在台上,可以 当着大家的面把一个人分成几段,移来移去。这里的事实是什么?是一个活人真 的被肢解了吗?当然不是。一一魔术师是绝不会承认这一点的。成功的魔术所造 成的事实,仅仅是“使观众产生了一个人被肢解了的视觉心理印象”这个事实, 并不是真正杀人并使他复活那全事实。“心理事实”也是事实,但“此事实非彼 事实”,不可混淆。相反,假如有人用魔术师同样的办法,却宣布说:“我有神 通,能够把一个人肢解,然后再让他复原。”那么这人一定是个骗子。因为他标 榜的是虚幻和假象,不是事实。然而,许多受骗者却分不清这里的两种事实,从 而导致真假不辩。比如,有人通过某种表演,宣称“把水变成了油”,你不去考 察水分子是否变成了油分子,只看有燃烧发生,就信以为真,那就是没有抓住真 正的事实。因为“眼见(心理)之实”并不一定是“自在之实”。 其次,是要抓住“解释”,弄清它的根据。解释不等于事实,一种“解释?同它 所解释的那个“事实”之间,是否真的有联系,究竟有怎样的联系,解释可以有 多种多样,怎见得就是你说的那个原因和道理?因为事情常常是这样的:即使事 实本身确凿无疑,面对一个同样的事实,人们之间也会有彼此不同的解释,在科 学上有时也是如此。既然这样,那么在各种各样可能的解释中,我何以要相信你 的解释?也就是说,弄清一个解释体系同它所解释的基本事实之间是怎样联系 的,非常重要。否则“听风就是雨”,见到一点事实就轻信一套解释,就很容易 落入圈套。比如,骗子们常常先给你一个看来无可否认或无法验证的“事实”, 比如他那一套“在别人那里或别处如何如何有效”之类,然后向你灌输一套他编 造出来的“解释”,其实不过是用以转移注意力,让人忘记从事实本身去找证据。 特别是当人们对具体的事例(“事实”)缺少足够知识,很需要解释而自己又不 能解释的时候,这种手法就很容易奏效。因为在这种情境下,受骗者虽然用自己 的眼睛和耳朵在看和听,但实际上却是用人家给你的思路在思考了一也就是说, 受骗者的感官还是自己的,而头脑却被换掉了。欺诈的妙用,常在于此。与之相 反,正派人的正派做法,是对自己的“解释”高度负责,绝不夸大其词,随意乱 说。科学是诚实的,真正的稃学家是诚实的人,他们从不靠吹嘘,也不爱搞“炒 作”,总是老老实实地用事物本身的规律和道理,用科学的知识和原理,或者用 实践经验和工艺技术等来解释一切,并且总是界限明确,认真负责,留有余地。 有时即使解释得不够完善,那也主要是发展水平问题,而绝不是有意欺骗。在科 学的解释中,至少对“解释与事实的联系”是认真负责的,解释的根据都是采自 发展着的实践,有据可查,并且都经受过并将继续经受严格的检验。“解释”的 问题比较复杂,但有一点是不应该怀疑的,就是一般说来,没有什么比依据科学
和实践的解释更可靠。所以,我仍遇事应该首先想到稃学的解释,萼重科学的解 释,期待科学的解释,发展科学的解释,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免遭诈骗的危害。 (选自2012年9月3日《北京日报》,有删改) 1.与“事实”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文中所指的“两种事实”分别指的是“视觉心理印象”的“眼见之实”和真 正的事实的“自在之实”。 B.骗子宣称“能够把一个人肢解,然后再让他复原”或“把水变成了油”,这 是虚幻和假象不是事实 C.同一个“事实”的解释其实并不止一种,但每一种“解释”与它所解释的“事 实”之间都有必然联系。 D.骗子所呈现的“事实”如果看来无可否认或无法验证,那么他对此事实的解 释则一定是他编造出来的。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先从学习一点鉴别“事实”和“解释”的本领人手,点明这种哲学层 次上的素养在识破骗子伎俩方面的重要作用 B.第二段以魔术师舞台上表演为例,阐释“事实”这一概念的内涵,指出“心 理事实”也是事实,但“此事实非彼事实” C.第三段阐述解释与事实的关系,把骗子的“解释”与科学家解释对比,指出 如何才是最大限度地免遭诈骗带来的危害。 D.文章采用的是总分结构,并且运用正反对比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方 法,论述对待事实要依据科学和实践的解释。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认真学习一点鉴别“事实”和“解释”的本领,我们就能保持头脑清醒,对 骗子的伎俩识而破之,从而不入骗子圈套。 B.之所以掉进骗子设的圈套,是对事实缺少足够知识,很需要解释自己又不能 解释,不能从事实本身我证据,从而上当。 C.真正的科学家总是用事物本身的规律和道理,用科学的知识和原理,用实践 和技术来解释,因而这种解释也是正确的。 D.遇事先想到科学的解释,尊重科学的解释,期待科学的解释,发展科学的解 释,这才是我们对待“解释”的正确态度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郭琼,平州卢龙人。祖海,本州两冶使。父令奇,卢台军使。琼少以勇力闻,事 契丹,为蕃汉都指挥使。后唐天成中,挈其族来归,明宗以为亳州团练使,改刺 商州,迁原州。清泰初,移阶州,域垒未葺,蜀人屡寇,琼患之,因徙城保险, 民乃无患。受诏攻文州,拔二十余砦,生擒教百人。 晋天福中,移刺警州,属羌、浑骚动,朔方节度张希崇表琼为部署,将兵共讨平 之。连领滑、坊、虢、卫四州。开运初,为北面骑军排阵使。阳城之役,战功居 多。改沂州刺史,充荆口砦主兼东面行营都虞候。擒莫州刺史赵思以献,改刺怀 州。俄为北面先锋都监。契丹陷中原,盜贼蜂起,山东为甚,契丹主命琼复刺沂 州以御盗,琼即日单骑赴郡。盗闻琼威名,相率遁去 汉乾祜中,淮人攻密州,以为行营都部署,未至,淮人解去。会平卢节度刘铢恃 佐命之旧,称疾不朝,将相大臣,惧其难制,先遣琼与卫州刺史郭超以所部兵屯
和实践的解释更可靠。所以,我仍遇事应该首先想到稃学的解释,萼重科学的解 释,期待科学的解释,发展科学的解释,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免遭诈骗的危害。 (选自 2012 年 9 月 3 日《北京日报》,有删改) 1.与“事实”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文中所指的“两种事实”分别指的是“视觉心理印象”的“眼见之实”和真 正的事实的“自在之实”。 B.骗子宣称“能够把一个人肢解,然后再让他复原”或“把水变成了油”,这 是虚幻和假象不是事实。 C.同一个“事实”的解释其实并不止一种,但每一种“解释”与它所解释的“事 实”之间都有必然联系。 D.骗子所呈现的“事实”如果看来无可否认或无法验证,那么他对此事实的解 释则一定是他编造出来的。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段先从学习一点鉴别“事实”和“解释”的本领人手,点明这种哲学层 次上的素养在识破骗子伎俩方面的重要作用。 B.第二段以魔术师舞台上表演为例,阐释“事实”这一概念的内涵,指出“心 理事实”也是事实,但“此事实非彼事实”。 C.第三段阐述解释与事实的关系,把骗子的“解释”与科学家解释对比,指出 如何才是最大限度地免遭诈骗带来的危害。 D.文章采用的是总分结构,并且运用正反对比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方 法,论述对待事实要依据科学和实践的解释。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认真学习一点鉴别“事实”和“解释”的本领,我们就能保持头脑清醒,对 骗子的伎俩识而破之,从而不入骗子圈套。 B.之所以掉进骗子设的圈套,是对事实缺少足够知识,很需要解释自己又不能 解释,不能从事实本身我证据,从而上当。 C.真正的科学家总是用事物本身的规律和道理,用科学的知识和原理,用实践 和技术来解释,因而这种解释也是正确的。 D.遇事先想到科学的解释,尊重科学的解释,期待科学的解释,发展科学的解 释,这才是我们对待“解释”的正确态度。 二、(3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郭琼,平州卢龙人。祖海,本州两冶使。父令奇,卢台军使。琼少以勇力闻,事 契丹,为蕃汉都指挥使。后唐天成中,挈其族来归,明宗以为亳州团练使,改刺 商州,迁原州。清泰初,移阶州,域垒未葺,蜀人屡寇,琼患之,因徙城保险, 民乃无患。受诏攻文州,拔二十余砦,生擒教百人。 晋天福中,移刺警州,属羌、浑骚动,朔方节度张希崇表琼为部署,将兵共讨平 之。连领滑、坊、虢、卫四州。开运初,为北面骑军排阵使。阳城之役,战功居 多。改沂州刺史,充荆口砦主兼东面行营都虞候。擒莫州刺史赵思以献,改刺怀 州。俄为北面先锋都监。契丹陷中原,盗贼蜂起,山东为甚,契丹主命琼复刺沂 州以御盗,琼即日单骑赴郡。盗闻琼威名,相率遁去。 汉乾祜中,淮人攻密州,以为行营都部署,未至,淮人解去。会平卢节度刘铢恃 佐命之旧,称疾不朝,将相大臣,惧其难制,先遣琼与卫州刺史郭超以所部兵屯
青州。铢不自安,置酒召琼,伏壮士幕下,欲害琼。琼知其谋,屏去从者,从容 就席,略无惧色,铢不敢发。琼因为陈祸福,铼感其言,遂治裝。俄诏至,即日 上道。琼改颍州团练使,又加防御使。时朗州结荆、淮、广南合兵攻湖南,诏琼 以州兵合王令温大军攻光州,寻以内难不果。罢归朝,遣诣河北计度兵甲刍粮。 周祖祀南郊,召权知宗正卿事。世宗征刘崇,为北面行营都监,历绛、蔡、齐三 州防御使。在齐州,民饥,琼以己俸赈之。亼怀其惠,相率诣阙颂其德政,诏许 宋建隆三年,告老,加右领军卫上将军致仕,归洛阳。乾德二年,卒,年七十 琼虽起卒伍,而所至有惠政,尊礼儒士,孜孜乐善,盖武臣之贤者也。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琼少以勇力闻 闻:著称、闻名 B.蜀人屡寇 寇:贼人、盗匪 C.契丹陷中原 陷:攻破、占领 D.淮人解去 解:解围、退兵 5.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直接表现郭琼有勇力,为官有能耐的一组是(3分) ①拔二十余砦,生擒数百人 ②阳城之役,战功居多 ③擒莫州刺史赵思以献 ④盗闻琼威名,相率遁去 ⑤铢不敢发 ⑥尊礼儒士,孜孜乐善 盖武臣之贤者也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⑤⑥ D.②③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郭琼率族人归附宋朝后,屡受皇帝重用,有过攻克二十余座营寨,生擒数百 人的显赫战功。 B.郭琼担任北面骑兵排阵使时,在阳城之战上立下了大功,并旦俘获莫州刺史 赵思献给朝廷。 C.平卢节度使刘铢摆设酒宴召请郭琼,本想暗地里埋伏武士杀害郭琼,结果反 而敬郭琼收服。 D.郭琼虽出身行伍,但他为官以来一直施行仁政,尊敬礼待儒士,深得老百姓 的赞扬和爱戴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琼患之,因徙城保险,民乃无患。(3分) 答 ②琼因为陈祸福,铢感其言,遂蓿装。(4分) 答 ③人怀其惠,相率诣阙颂其德政,诏许立碎。(3分 答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8分) 鸱鸪天 郑少微 谁折南枝傍小丛,佳人丰色与梅同。有花无叶真潇洒,不向胭脂借淡红 应未许,嫁春风。天教雪月伴玲珑。池塘疏影伤幽独,何似横斜酒盏中。 【注】①郑少徽,生于北采末年,因当时审:政昏暗而仕途不得志
青州。铢不自安,置酒召琼,伏壮士幕下,欲害琼。琼知其谋,屏去从者,从容 就席,略无惧色,铢不敢发。琼因为陈祸福,铼感其言,遂治装。俄诏至,即日 上道。琼改颍州团练使,又加防御使。时朗州结荆、淮、广南合兵攻湖南,诏琼 以州兵合王令温大军攻光州,寻以内难不果。罢归朝,遣诣河北计度兵甲刍粮。 周祖祀南郊,召权知宗正卿事。世宗征刘崇,为北面行营都监,历绛、蔡、齐三 州防御使。在齐州,民饥,琼以己俸赈之。人怀其惠,相率诣阙颂其德政,诏许 立碑。 宋建隆三年,告老,加右领军卫上将军致仕,归洛阳。乾德二年,卒,年七十二。 琼虽起卒伍,而所至有惠政,尊礼儒士,孜孜乐善,盖武臣之贤者也。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琼少以勇力闻 闻:著称、闻名 B.蜀人屡寇 寇:贼人、盗匪 C.契丹陷中原 陷:攻破、占领 D.淮人解去 解:解围、退兵 5.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直接表现郭琼有勇力,为官有能耐的一组是(3 分) ①拔二十余砦,生擒数百人 ②阳城之役,战功居多 ③擒莫州刺史赵思以献 ④盗闻琼威名,相率遁去 ⑤铢不敢发 ⑥尊礼儒士,孜孜乐善, 盖武臣之贤者也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②③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郭琼率族人归附宋朝后,屡受皇帝重用,有过攻克二十余座营寨,生擒数百 人的显赫战功。 B.郭琼担任北面骑兵排阵使时,在阳城之战上立下了大功,并旦俘获莫州刺史 赵思献给朝廷。 C.平卢节度使刘铢摆设酒宴召请郭琼,本想暗地里埋伏武士杀害郭琼,结果反 而敬郭琼收服。 D.郭琼虽出身行伍,但他为官以来一直施行仁政,尊敬礼待儒士,深得老百姓 的赞扬和爱戴。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琼患之,因徙城保险,民乃无患。(3 分) 答: ②琼因为陈祸福,铢感其言,遂蓿装。(4 分) 答: ③人怀其惠,相率诣阙颂其德政,诏许立碎。(3 分) 答: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8 分) 鸱鸪天 郑少微① 谁折南枝傍小丛,佳人丰色与梅同。有花无叶真潇洒,不向胭脂借淡红。 应未许,嫁春风。天教雪月伴玲珑。池塘疏影伤幽独,何似横斜酒盏中。 【注】①郑少徽,生于北采末年,因当时审:政昏暗而仕途不得志
8.在本词中,作者为什么要写“胭脂”和“春风”以及“雪”和“月”?请简 要分析。(4分) 9.请简要概括这首词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或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 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题: 薄雾浓云愁永昼,(1)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2) (3) 。(4) ,(5) (6) (李清照《醉花阴》) 乙题 (1)学而不思则罔, (《孔子语录》) (2) ,何妨吟啸且徐行。 (苏轼《定风波》) (3)我欲因之梦吴越, (李白《梦游天 姥吟留别》) (4) 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滕王阁 序》) (5)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故非有志 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官赋》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夜航船 余秋雨 我的书架上有一部明代文学家张岱的《夜航船》。这部明代小百科的书名确实太 有意思了,连我自己巡睃书架时也常常会让目光在那里顿一顿,耳边响起敘乃的 橹声 夜航船,历来是中国南方水乡苦途长旅的象征。我的家乡山岭丛集,十分闭塞, 却有一条河流悄然穿入。每天深夜,总能听到笃笃笃的声音从河畔传来,这是夜 航船来了。山民们夜夜听到这个声音,习以为常,但终于,也许是身边的日子实 在是混不下去了,也许是憨拙的头脑中突然卷起了幻想的波澜,这笃笃笃的声音 产生了莫大的诱惑。不知是哪一天,他们吃过一顿稍稍丰盛的晚餐,早早地收拾 好简薄的行囊,与妻儿们一起坐在闪烁的油灯下等候这笃笃声 外出的山民很少有回来的。偶尔也有些叫人羡慕的信息传来。乡间竟出 现了远途而来的老邮差,手中拿着一封夹着汇票的信。于是,这家人家的木门槛 在几天内就会跨进无数双泥脚。夜间,夜航船的敲击声更其响亮了,许多山民开 始失眠
8.在本词中,作者为什么要写“胭脂”和“春风”以及“雪”和“月”?请简 要分析。(4 分) 9.请简要概括这首词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或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 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 分) 甲题: 薄雾浓云愁永昼,(1)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2) , (3) 。(4) ,(5) , (6) 。 (李清照《醉花阴》) 乙题: (1)学而不思则罔, 。 (《孔子语录》) (2) ,何妨吟啸且徐行。 (苏轼《定风波》) (3)我欲因之梦吴越, 。 (李白《梦游天 姥吟留别》) (4) ,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滕王阁 序》) (5)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故非有志 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6) ,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官赋》) 三、(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夜航船 余秋雨 一 我的书架上有一部明代文学家张岱的《夜航船》。这部明代小百科的书名确实太 有意思了,连我自己巡睃书架时也常常会让目光在那里顿一顿,耳边响起欸乃的 橹声。 夜航船,历来是中国南方水乡苦途长旅的象征。我的家乡山岭丛集,十分闭塞, 却有一条河流悄然穿入。每天深夜,总能听到笃笃笃的声音从河畔传来,这是夜 航船来了。山民们夜夜听到这个声音,习以为常,但终于,也许是身边的日子实 在是混不下去了,也许是憨拙的头脑中突然卷起了幻想的波澜,这笃笃笃的声音 产生了莫大的诱惑。不知是哪一天,他们吃过一顿稍稍丰盛的晚餐,早早地收拾 好简薄的行囊,与妻儿们一起坐在闪烁的油灯下等候这笃笃声。 外出的山民很少有回来的。偶尔也有些叫人羡慕的信息传来。乡间竟出 现了远途而来的老邮差,手中拿着一封夹着汇票的信。于是,这家人家的木门槛 在几天内就会跨进无数双泥脚。夜间,夜航船的敲击声更其响亮了,许多山民开 始失眠
几张汇票使得乡间有了私塾。一些幸运的孩子开始跟着一位外乡来的冬 烘先生大声念书。进私塾的孩子有时也会被笃笃声惊醒,翻了一个身,侧耳静听。 一个坐夜航船到上海去谋生的人突然成了暴发户。他回乡重修宅院,宅院东侧的 河边,专修一个船码头,夜航船每晚要在那里停靠,他们家的人员货物往来多得 很。夜航船专为他们辟了一个精雅小舱,佣人手上还会提着一捆书,这在乡间是 稀罕之物。山民们傻想着小舱内酒足饭饱、展卷卧读的神仙日子。 船老大也渐渐气派起来。我家邻村就有一个开夜航船的船老大,早已成为全村艳 羡的脚色。每次回村,摆足了一副凯旋的架势。放下橹,草草洗过脸,就开始喝 酒。灯光亮堂,并不关门,让亮光照彻全村。从别的码头顺带捎来的下酒菜,每 每引得乡人垂涎欲滴。连灌数盅后他开始讲话,内容不离这次航行的船客,谈他 们的风雅和富有。 好多年前,我是被夜航船的笃笃声惊醒的孩子中的一个。如果是夏夜,我会起身, 攀着窗沿去看河中那艘扁黑的船,它走得很慢,却总是在走。 第二天醒来,急急赶到船老大家,去抚摩那支大橹。当时私塾已变成小学,学校 的老师都是坐着航船来的,学生读完书也要坐着航船出去。整个学校,就像一个 船码头。 橹声欻乃,日日夜夜,山村流动起来了 夜航船,山村孩子心中的船,破残的农村求援的船,青年冒险家下赌注的船,文 化细流浚通的船。 这下可以回过头来说说张岱的《夜航船》了 这位大学者显然是夜航船中的常客。他如此博学多才,不可能长踞一隅。在明代, 他广泛的游历和交往,不能不经常依靠夜航船。次数一多,他开始对夜航船中的 小世界品味起来 船客都是萍水相逢,无法作切己的深谈。可是船中的时日缓慢又无聊,只能以闲 谈消遣。当时远非信息社会,没有多少轰动一时的新闻可以随意评说,谈来谈去, 以历史文化知识最为相宜。中国历史漫长,文物典章繁复,谈资甚多。稍稍有点 文化的人,正可借此比赛和炫示学问。一来二去,获得一点暂时的满足 张岱是绍兴人,当时绍兴府管辖八县,我的家乡余姚正属其中。照张岱说法,绍 兴八县中数余姚文化气息最浓,后生小子都得读书,结果那里各行各业的人对于 历史文物典章,知之甚多,一旦聚在夜航船中,谈起来机锋颇健,十分热闹。因 此,这一带的夜航船,一下去就像进入一个文化赛场。 连张岱都说:“天下学问,唯夜航船中最难对付。”于是,他发心编一部初级小 百科,列述一般中国文化常识,使士子们不要在类似于夜航船这样的场合频频露 丑。他把这部小百科名之曰《夜航船》,当然只是一个潇洒幽默的举动,此书的 实际效用远在闲谈场合之上 五 但是,张岱的劳作,还是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有趣的“夜航船文化”。这又是中国 文化的一个可感叹之处 在缓慢的航行进程中,细细品尝着已逝的陈迹,哪怕是一些琐碎的知识。不惜为 千百年前的细枝末节争得脸红耳赤,反正有的是时间。中国文化的进程,正像这 艘夜航船
几张汇票使得乡间有了私塾。一些幸运的孩子开始跟着一位外乡来的冬 烘先生大声念书。进私塾的孩子有时也会被笃笃声惊醒,翻了一个身,侧耳静听。 二 一个坐夜航船到上海去谋生的人突然成了暴发户。他回乡重修宅院,宅院东侧的 河边,专修一个船码头,夜航船每晚要在那里停靠,他们家的人员货物往来多得 很。夜航船专为他们辟了一个精雅小舱,佣人手上还会提着一捆书,这在乡间是 稀罕之物。山民们傻想着小舱内酒足饭饱、展卷卧读的神仙日子。 船老大也渐渐气派起来。我家邻村就有一个开夜航船的船老大,早已成为全村艳 羡的脚色。每次回村,摆足了一副凯旋的架势。放下橹,草草洗过脸,就开始喝 酒。灯光亮堂,并不关门,让亮光照彻全村。从别的码头顺带捎来的下酒菜,每 每引得乡人垂涎欲滴。连灌数盅后他开始讲话,内容不离这次航行的船客,谈他 们的风雅和富有。 三 好多年前,我是被夜航船的笃笃声惊醒的孩子中的一个。如果是夏夜,我会起身, 攀着窗沿去看河中那艘扁黑的船,它走得很慢,却总是在走。 第二天醒来,急急赶到船老大家,去抚摩那支大橹。当时私塾已变成小学,学校 的老师都是坐着航船来的,学生读完书也要坐着航船出去。整个学校,就像一个 船码头。 橹声欸乃,日日夜夜,山村流动起来了。 夜航船,山村孩子心中的船,破残的农村求援的船,青年冒险家下赌注的船,文 化细流浚通的船。 四 这下可以回过头来说说张岱的《夜航船》了。 这位大学者显然是夜航船中的常客。他如此博学多才,不可能长踞一隅。在明代, 他广泛的游历和交往,不能不经常依靠夜航船。次数一多,他开始对夜航船中的 小世界品味起来。 船客都是萍水相逢,无法作切己的深谈。可是船中的时日缓慢又无聊,只能以闲 谈消遣。当时远非信息社会,没有多少轰动一时的新闻可以随意评说,谈来谈去, 以历史文化知识最为相宜。中国历史漫长,文物典章繁复,谈资甚多。稍稍有点 文化的人,正可借此比赛和炫示学问。一来二去,获得一点暂时的满足。 张岱是绍兴人,当时绍兴府管辖八县,我的家乡余姚正属其中。照张岱说法,绍 兴八县中数余姚文化气息最浓,后生小子都得读书,结果那里各行各业的人对于 历史文物典章,知之甚多,一旦聚在夜航船中,谈起来机锋颇健,十分热闹。因 此,这一带的夜航船,一下去就像进入一个文化赛场。 连张岱都说:“天下学问,唯夜航船中最难对付。”于是,他发心编一部初级小 百科,列述一般中国文化常识,使士子们不要在类似于夜航船这样的场合频频露 丑。他把这部小百科名之曰《夜航船》,当然只是一个潇洒幽默的举动,此书的 实际效用远在闲谈场合之上。 五 但是,张岱的劳作,还是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有趣的“夜航船文化”。这又是中国 文化的一个可感叹之处。 在缓慢的航行进程中,细细品尝着已逝的陈迹,哪怕是一些琐碎的知识。不惜为 千百年前的细枝末节争得脸红耳赤,反正有的是时间。中国文化的进程,正像这 艘夜航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