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2010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查考试 语文 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 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9分)论述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文艺大众化的误读 赖大仁 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鲁迅等思想家就提出了文艺大众化的主张, 主要着眼于大众思想启蒙和改造国民性。后来毛泽东倡导文艺大众化,目的也在 于唤起民众。改革开放初期具有广泛群众性的文艺运动,也是与新时期的再次思 想启蒙和思想解放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当进入市场经济和大众消费时代, 文艺大众化的价值取向就变得更为多样化了,存在的问题也颇为突出和复杂 在某些人看来,当今消费时代人们的生活目标不过是在物质生活上追求享 乐,在精神生活上追求娱乐。于是,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就被理解为满足 人们的娱乐消费需求,“服务大众”也被具体化为“娱乐大众”。在这种价值导 向之下,一个时期以来的文艺大众化,包括某些“大众化写作”、影视节目、网 络写作和媒体文章等,也都普遍追求“娱乐化”,只要能吸引人们的眼球,赢得 足够的销售量、收视率、点击率等等,似乎也就实现了它的最大价值。而一旦将 文艺大众化的价值取向仅仅定位于“娱乐化”,惟“乐”是求,娱乐至上,就有 可能导致种种价值偏向:轻则忽视文化娱乐的精神品位,遮蔽和消解文艺应有的 多种功能;重则容易由“娱乐大众”滑向“取悦大众”、“迎合大众”,追逐低 级趣味,从而陷入文艺低俗化的误区。实际上,当今有些人打着“文艺大众化” 的旗号,背后所追逐的不过是他们自己的种种现实利益。为此,一些所谓“大众 化写作”和影视媒体节目,一味迎合消费市场的低俗需求,不择手段地制造“娱 乐”效果吸引大众,只要能诱导人们消费,不管是什么题材内容和人物故事,都 可以按照“娱乐化”模式加以打造;不论是古代经典还是红色经典,都可以拿来 “戏说”、搞笑乃至“恶搞”。在这样的“娱乐化”价值导向中,文艺大众化的 基本精神被严重扭曲了。 毫无疑问,文艺大众化的确应当面向大众和服务大众,明确地说,“娱乐大 众”本来没有什么不好,它也应当是“服务大众”的题中应有之义。但这里的问 题在于:其一,“娱乐大众”是否可以无原则地取悦和迁就大众的娱乐消费需 求?作为文艺生产是否可以只遵循“娱乐化”的市场规则而不管精神价值导 向?这样的问题其实不言而喻。其二,“娱乐大众”是不是当今文艺大众化的惟 功能和价值取向?在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中,除了娱乐之外,难道就没有精神 世界进一步提升与丰富的需要吗?在我看来,当今时代的大众化文艺,除了“娱 乐大众”,还有一个“引领大众”的问题,因为文化艺术的功能并不仅仅具有娱 乐消费的功能,同时还具有精神引领的功能—一究竟将大众的精神境界往健康向 上还是低级趣味的方向导引,这并非一个可以忽略不顾的问题
蚌埠市 2010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查考试 语文 本试卷分第 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 间 150 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共 66 分) 一、(9 分)论述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 题。 文艺大众化的误读 赖大仁 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鲁迅等思想家就提出了文艺大众化的主张, 主要着眼于大众思想启蒙和改造国民性。后来毛泽东倡导文艺大众化,目的也在 于唤起民众。改革开放初期具有广泛群众性的文艺运动,也是与新时期的再次思 想启蒙和思想解放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当进入市场经济和大众消费时代, 文艺大众化的价值取向就变得更为多样化了,存在的问题也颇为突出和复杂。 在某些人看来,当今消费时代人们的生活目标不过是在物质生活上追求享 乐,在精神生活上追求娱乐。于是,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就被理解为满足 人们的娱乐消费需求,“服务大众”也被具体化为“娱乐大众”。在这种价值导 向之下,一个时期以来的文艺大众化,包括某些“大众化写作”、影视节目、网 络写作和媒体文章等,也都普遍追求“娱乐化”,只要能吸引人们的眼球,赢得 足够的销售量、收视率、点击率等等,似乎也就实现了它的最大价值。而一旦将 文艺大众化的价值取向仅仅定位于“娱乐化”,惟“乐”是求,娱乐至上,就有 可能导致种种价值偏向:轻则忽视文化娱乐的精神品位,遮蔽和消解文艺应有的 多种功能;重则容易由“娱乐大众”滑向“取悦大众”、“迎合大众”,追逐低 级趣味,从而陷入文艺低俗化的误区。实际上,当今有些人打着“文艺大众化” 的旗号,背后所追逐的不过是他们自己的种种现实利益。为此,一些所谓“大众 化写作”和影视媒体节目,一味迎合消费市场的低俗需求,不择手段地制造“娱 乐”效果吸引大众,只要能诱导人们消费,不管是什么题材内容和人物故事,都 可以按照“娱乐化”模式加以打造;不论是古代经典还是红色经典,都可以拿来 “戏说”、搞笑乃至“恶搞”。在这样的“娱乐化”价值导向中,文艺大众化的 基本精神被严重扭曲了。 毫无疑问,文艺大众化的确应当面向大众和服务大众,明确地说,“娱乐大 众”本来没有什么不好,它也应当是“服务大众”的题中应有之义。但这里的问 题在于:其一,“娱乐大众”是否可以无原则地取悦和迁就大众的娱乐消费需 求?作为文艺生产是否可以只遵循“娱乐化”的市场规则而不管精神价值导 向?这样的问题其实不言而喻。其二,“娱乐大众”是不是当今文艺大众化的惟 一功能和价值取向?在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中,除了娱乐之外,难道就没有精神 世界进一步提升与丰富的需要吗?在我看来,当今时代的大众化文艺,除了“娱 乐大众”,还有一个“引领大众”的问题,因为文化艺术的功能并不仅仅具有娱 乐消费的功能,同时还具有精神引领的功能——究竟将大众的精神境界往健康向 上还是低级趣味的方向导引,这并非一个可以忽略不顾的问题
面向大众、服务大众,仍然是当今文艺大众化应当坚持的方向,但它的价值 取向不能仅仅是娱乐大众,更不能容忍用抽空了审美精神的低俗化娱乐去取悦大 众:往更积极的方面说,还应当倡导用健康向上的精神价值引领大众。 (《人民日报》2009年4月30日,有删改) 1.下列有关“文艺大众化”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文艺大众化的价值取向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反映着时代发展的特点。 B.最初文化大众化的提出是与思想启蒙密切相关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价 值取向逐步多样化,存在的问题也显得突出与复杂。 C.进入市场经济和大众消费时代的文艺大众化与以往各时期的价值取向完 全不同,担负的任务也不相同。 D.当代文艺大众化要服务大众,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就要与当今消费时 代人们的生活目标与精神追求相适应 2.下列说法不属于“扭曲文艺大众化基本精神”的表现的一项是 娱乐大众”价值导向下的大众化写作、影视节目、网络写作和媒体文 章等重视娱乐追求,以满足人们的娱乐消费需求。 B.在“文艺大众化”的旗号下,以取悦大众,迎合大众为手段,实现利益 的最大化。 C.极力制造各种“娱乐”效果,吸引大众,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按照“娱 乐化”模式打造各种题材内容与人物故事。 D.戏说、搞笑甚至恶搞古代经典与红色经典,追逐低级趣味,诱导消费。 3.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当今消费时代人们追求快乐,追求享乐。为满足人们的娱乐消费需求, 出现娱乐大众化的问题也是可以理解的 B.文艺大众化一旦出现价值偏向,轻则导致文艺应有的多种功能的消解 重则陷入文艺低俗化的误区。 C.文艺大众化不仅要满足大众娱乐消费需求,符合消费时代市场规则,还 要关注精神的正确导向。 D.当今正确的文艺大众化方向就是应该在注重娱乐价值取向、娱乐大众化 的同时充分发挥文艺引领大众的作用。 、(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裴秀,字季彦,河东闻喜人也。祖茂,汉尚书令。父潜,魏尚书令。秀少好 学,有风操,八岁能属文。叔父徽有盛名,宾客甚众。秀年十余岁,有诣徽者, 出则过秀。然秀母贱,嫡母宣氏不之礼,尝使进馔于客,见者皆为之起。秀母曰 “微贱如此,当应为小儿故也。”宣氏知之,后遂止。时人为之语曰:“后进领袖 有裴秀。” 渡辽将军冊丘俭尝荐秀于大将军曹爽,爽乃辟为掾,迁黄门侍郎。爽诛,以 故吏免。顷之,为廷尉正,历文帝安东及卫将军司马,军国之政,多见信纳。帝 之讨诸葛诞也,秀与尚书仆射陈泰.黄门侍郎锺会以行台从,豫参谋略。 初,文帝未定嗣,而属意舞阳侯攸。武帝惧不得立,问秀曰:“人有相否?” 因以奇表示之。秀后言于文帝曰:“中抚军①人望既茂,天表如此,固非人臣之 相也。”由是世子乃定。武帝既即王位,拜尚书令.右光禄大夫,与御史大夫王 沈.卫将军贾充俱开府,加给事中。及帝受禅,加左光禄大夫,封钜鹿郡公,邑
面向大众、服务大众,仍然是当今文艺大众化应当坚持的方向,但它的价值 取向不能仅仅是娱乐大众,更不能容忍用抽空了审美精神的低俗化娱乐去取悦大 众;往更积极的方面说,还应当倡导用健康向上的精神价值引领大众。 (《人民日报 》2009 年 4 月 30 日 ,有删改) 1.下列有关“文艺大众化”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文艺大众化的价值取向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反映着时代发展的特点。 B.最初文化大众化的提出是与思想启蒙密切相关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价 值取向逐步多样化,存在的问题也显得突出与复杂。 C.进入市场经济和大众消费时代的文艺大众化与以往各时期的价值取向完 全不同,担负的任务也不相同。 D.当代文艺大众化要服务大众,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就要与当今消费时 代人们的生活目标与精神追求相适应。 2.下列说法不属于“扭曲文艺大众化基本精神”的表现的一项是 A.“娱乐大众”价值导向下的大众化写作、影视节目、网络写作和媒体文 章等重视娱乐追求,以满足人们的娱乐消费需求。 B.在“文艺大众化”的旗号下,以取悦大众,迎合大众为手段,实现利益 的最大化。 C.极力制造各种“娱乐”效果,吸引大众,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按照“娱 乐化”模式打造各种题材内容与人物故事。 D.戏说、搞笑甚至恶搞古代经典与红色经典,追逐低级趣味,诱导消费。 3.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当今消费时代人们追求快乐,追求享乐。为满足人们的娱乐消费需求, 出现娱乐大众化的问题也是可以理解的。 B.文艺大众化一旦出现价值偏向,轻则导致文艺应有的多种功能的消解, 重则陷入文艺低俗化的误区。 C.文艺大众化不仅要满足大众娱乐消费需求,符合消费时代市场规则,还 要关注精神的正确导向。 D.当今正确的文艺大众化方向就是应该在注重娱乐价值取向、娱乐大众化 的同时充分发挥文艺引领大众的作用。 二、(3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 一 10 题。 裴秀,字季彦,河东闻喜人也。祖茂,汉尚书令。父潜,魏尚书令。秀少好 学,有风操,八岁能属文。叔父徽有盛名,宾客甚众。秀年十余岁,有诣徽者, 出则过秀。然秀母贱,嫡母宣氏不之礼,尝使进馔于客,见者皆为之起。秀母曰: “微贱如此,当应为小儿故也。”宣氏知之,后遂止。时人为之语曰:“后进领袖 有裴秀。” 渡辽将军毌丘俭尝荐秀于大将军曹爽,爽乃辟为掾,迁黄门侍郎。爽诛,以 故吏免。顷之,为廷尉正,历文帝安东及卫将军司马,军国之政,多见信纳。帝 之讨诸葛诞也,秀与尚书仆射陈泰.黄门侍郎锺会以行台从,豫参谋略。 初,文帝未定嗣,而属意舞阳侯攸。武帝惧不得立,问秀曰:“人有相否?” 因以奇表示之。秀后言于文帝曰:“中抚军①人望既茂,天表如此,固非人臣之 相也。”由是世子乃定。武帝既即王位,拜尚书令.右光禄大夫,与御史大夫王 沈.卫将军贾充俱开府,加给事中。及帝受禅,加左光禄大夫,封钜鹿郡公,邑
三千户。时安远护军郝诩与故人书云:“与尚书令裴秀相知,望其为益。”有司奏 免秀官,诏曰:“不能使人之不加诸我,此古人所难。交关人事,诩之罪耳,岂 尚书令能防乎!其勿有所问。”司隶校尉李意复上言,骑都尉刘尚为尚书令裴秀 占官稻田,求禁止秀。诏又以秀干翼朝政,有勋绩于王室,不可以小疵掩大德, 使推正尚罪而解秀禁止焉。 秀儒学洽闻,且留心政事,当禅代之际,总纳言之要,其所裁当,礼无违者 又以职在地官,以《禹贡》山川地名,从来久远,多有变易。后世说者或强牵引, 渐以暗昧。于是甄摘旧文,疑者则阙,古有名而今无者,皆随事注列,作《禹贡 地域图》十八篇,奏之,藏于秘府。其序曰:“制图之体有六焉。一曰分率② 二曰准望。三曰道里。四曰高下,五曰方邪,六曰迂直,此三者各因地而制宜, 所以校夷险之异也。”秀创制朝仪,广陈刑政,朝廷多遵用之,以为故事。在位 四载,为当世名公。服寒食散,当饮热酒而饮冷酒,泰始七年薨,时年四十八 节选自《晋书》卷三十五) 【注】①中抚军:即晋武帝司马炎。②分率:即比例尺。下文的"准望””道里 ″高下″方邪″迂直"分别指绘制地图时的方位\路程.高取下.方取斜.迂取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出则过秀 过:经过 B.因以奇表示之 表:相貌 C.秀少好学,八岁能属文 属:写作 D.初,文帝未定嗣 嗣:嗣子,继承人 5.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裴秀“政治才干”和“学术成就”的一组是(3 分) A.①交关人事,诩之罪耳,岂尚书令能防乎 ②作《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奏之,藏于秘府 B.①武帝既即王位,拜尚书令、右光禄大夫 ②甄摘旧文,疑者则阙,古有名而今无者,皆随事注列 C.①创制朝仪,广陈刑政,朝廷多遵用之,以为故事 ②制图之体有六焉。一日分率。…六曰迁直 ①苟颚定礼仪,贾充正法律,而秀改官制焉 ②总纳言之要,其所裁当,礼无违者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裴秀曾因“小疵”遭到司隶校尉李意的弹劾,但皇帝诏书为他作了辩解, 认为不能因为小毛病就淹没了大功德 B.裴秀先后在大将军曹爽、晋文帝、晋武帝手下任职为官,晋武帝得继帝 位,多亏了裴秀在文帝面前为他讲好话。 C.裴秀十几岁的时候就很有才华,嫡母对他很不礼貌,曾经让他绐宾客进 献酒食,但客人们很尊重他,都称赞他是青年中有领导才能的人。 裴秀有着重要的学术成就,主持编制的《禹贡地域图》和提出的编制地 图的六项原则,为中国传统地图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中抚军人望既茂,天表如此,固非人臣之相也。(5分) (2)秀创制朝仪,广陈刑政,朝廷多遵用之,以为故事。(5分)
三千户。时安远护军郝诩与故人书云:“与尚书令裴秀相知,望其为益。”有司奏 免秀官,诏曰:“不能使人之不加诸我,此古人所难。交关人事,诩之罪耳,岂 尚书令能防乎!其勿有所问。”司隶校尉李憙复上言,骑都尉刘尚为尚书令裴秀 占官稻田,求禁止秀。诏又以秀干翼朝政,有勋绩于王室,不可以小疵掩大德, 使推正尚罪而解秀禁止焉。 秀儒学洽闻,且留心政事,当禅代之际,总纳言之要,其所裁当,礼无违者。 又以职在地官,以《禹贡》山川地名,从来久远,多有变易。后世说者或强牵引, 渐以暗昧。于是甄摘旧文,疑者则阙,古有名而今无者,皆随事注列,作《禹贡 地域图》十八篇,奏之,藏于秘府。其序曰:“制图之体有六焉。一曰分率②。 二曰准望。三曰道里。四曰高下,五曰方邪,六曰迂直,此三者各因地而制宜, 所以校夷险之异也。”秀创制朝仪,广陈刑政,朝廷多遵用之,以为故事。在位 四载,为当世名公。服寒食散,当饮热酒而饮冷酒,泰始七年薨,时年四十八。 (节选自《晋书》卷三十五) 【注】①中抚军:即晋武帝司马炎。②分率:即比例尺。下文的"准望""道里 "高下"方邪"迂直"分别指绘制地图时的方位\路程.高取下.方取斜.迂取 直。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出则过.秀 过:经过 B.因以奇表.示之 表:相貌 C.秀少好学,八岁能属.文 属:写作 D.初,文帝未定嗣. 嗣:嗣子,继承人 5.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裴秀“政治才干”和“学术成就”的一组是(3 分) A.①交关人事,诩之罪耳,岂尚书令能防乎 ②作《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奏之,藏于秘府 B.①武帝既即王位,拜尚书令、右光禄大夫 ②甄摘旧文,疑者则阙,古有名而今无者,皆随事注列 C.①创制朝仪,广陈刑政,朝廷多遵用之,以为故事 ②制图之体有六焉。一曰分率。……六曰迂直 D.①苟颚定礼仪,贾充正法律,而秀改官制焉 ②总纳言之要,其所裁当,礼无违者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裴秀曾因“小疵”遭到司隶校尉李意的弹劾,但皇帝诏书为他作了辩解, 认为不能因为小毛病就淹没了大功德。 B.裴秀先后在大将军曹爽、晋文帝、晋武帝手下任职为官,晋武帝得继帝 位,多亏了裴秀在文帝面前为他讲好话。 C.裴秀十几岁的时候就很有才华,嫡母对他很不礼貌,曾经让他给宾客进 献酒食,但客人们很尊重他,都称赞他是青年中有领导才能的人。 D.裴秀有着重要的学术成就,主持编制的《禹贡地域图》和提出的编制地 图的六项原则,为中国传统地图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中抚军人望既茂,天表如此,固非人臣之相也。(5 分) (2)秀创制朝仪,广陈刑政,朝廷多遵用之,以为故事。(5 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完成8-9题。(8分)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古离别 刘长卿 韦庄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①毵毵:柳叶枝条下垂貌。②不那:同“不奈”,即“无奈” 8.巧妙地运用虚词,可以细微周到地表情达意,活跃情韵。这两首诗都用了一 个虚词“更”,请分析“更”字在两首诗中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9.结合诗歌具体内容,比较两首诗在写景抒情上的不同。(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①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甫《登高》 ②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苏轼《赤壁赋》) ③④⑤⑥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⑤千岩万转路不定,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⑥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⑦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⑧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 (王羲之 《兰亭集序》)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小时的故事 凯特·肖班 ①大家都知道马拉德夫人的心脏有毛病,所以在把她丈夫的死讯告诉她时是 非常注意方式方法的。是她的姐姐朱赛芬告诉她的,话都没说成句,吞吞吐吐、 遮遮掩掩地暗示着。她丈夫的朋友理査德也在她身边。 ②要是别的妇女遇到这种情况,一定是手足无措,无法接受现实,她可不是 这样。她立刻一下子倒在姐姐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当暴风雨般的悲伤逐渐减 弱时,她就独自走向自己的房里,不要人跟着她 ③正对着打开的窗户,放着一把舒适、宽大的安乐椅。全身的精疲力竭,似 乎已浸透到她的心灵深处,她一屁股坐了下来。 ④她能看到房前场地上洋溢着初春活力的轻轻摇曳着的树梢。空气里充满了 阵雨的芳香。下面街上有个小贩在吆喝着他的货色。远处传来了什么人的微弱歌 声;屋檐下,数不清的麻雀在嘁嘁喳喳地叫。对着她的窗的正西方,相逢又相重 的朵朵行云之间露出了这儿一片、那儿一片的蓝天 ⑤她坐在那里,头靠着软垫,一动也不动,嗓子眼里偶而啜泣一两声。她还 年轻,美丽,沉着的面孔出现的线条,说明了一种相当的抑制能力。可是,这会 儿她两眼只是呆滞地凝视着远方的一片蓝天,从她的眼光看来她不是在沉思,而 像是在理智地思考什么问题,却又尚未做出决定。什么东西正向她走来,她等待 着,又有点害怕。那是什么呢?她不知道,太微妙难解了,可是能感觉得出来。 这会儿,她的胸口激动地起伏着。她开始认出来那正向她逼近、就要占有她的东 西,她挣扎着决心把它打回去——可是她的意志就像她那白皙纤弱的双手一样软 弱无力。当她放松自己时,从微弱的嘴唇间溜岀了悄悄的声音。她一遍又一遍地
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完成 8-9 题。(8 分)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古离别 刘长卿 韦庄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①毵毵:柳叶枝条下垂貌。②不那:同“不奈”,即“无奈”。 8.巧妙地运用虚词,可以细微周到地表情达意,活跃情韵。这两首诗都用了一 个虚词“更”,请分析“更”字在两首诗中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 分) 9.结合诗歌具体内容,比较两首诗在写景抒情上的不同。(4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 分) ①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甫《登高》) ②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苏轼《赤壁赋》) ③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④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⑤千岩万转路不定,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⑥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⑦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⑧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 。(王羲之 《兰亭集序》) 三、(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6 题。(20 分) 一小时的故事 凯特·肖班 ①大家都知道马拉德夫人的心脏有毛病,所以在把她丈夫的死讯告诉她时是 非常注意方式方法的。是她的姐姐朱赛芬告诉她的,话都没说成句,吞吞吐吐、 遮遮掩掩地暗示着。她丈夫的朋友理查德也在她身边。 ②要是别的妇女遇到这种情况,一定是手足无措,无法接受现实,她可不是 这样。她立刻一下子倒在姐姐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当暴风雨般的悲伤逐渐减 弱时,她就独自走向自己的房里,不要人跟着她。 ③正对着打开的窗户,放着一把舒适、宽大的安乐椅。全身的精疲力竭,似 乎已浸透到她的心灵深处,她一屁股坐了下来。 ④她能看到房前场地上洋溢着初春活力的轻轻摇曳着的树梢。空气里充满了 阵雨的芳香。下面街上有个小贩在吆喝着他的货色。远处传来了什么人的微弱歌 声;屋檐下,数不清的麻雀在嘁嘁喳喳地叫。对着她的窗的正西方,相逢又相重 的朵朵行云之间露出了这儿一片、那儿一片的蓝天。 ⑤她坐在那里,头靠着软垫,一动也不动,嗓子眼里偶而啜泣一两声。她还 年轻,美丽,沉着的面孔出现的线条,说明了一种相当的抑制能力。可是,这会 儿她两眼只是呆滞地凝视着远方的一片蓝天,从她的眼光看来她不是在沉思,而 像是在理智地思考什么问题,却又尚未做出决定。什么东西正向她走来,她等待 着,又有点害怕。那是什么呢?她不知道,太微妙难解了,可是能感觉得出来。 这会儿,她的胸口激动地起伏着。她开始认出来那正向她逼近、就要占有她的东 西,她挣扎着决心把它打回去——可是她的意志就像她那白皙纤弱的双手一样软 弱无力。当她放松自己时,从微弱的嘴唇间溜出了悄悄的声音。她一遍又一遍地
低声悄语:“自由了,自由了,自由了!”她的目光明亮而锋利,她的脉搏加快 了,循环中的血液使她全身感到温暖、松快。 ⑥她知道,等她见到死者那张一向含情脉脉地望着她、如今已是僵硬、灰暗、 毫无生气的脸庞时,她还是会哭的。不过她透过那痛苦的时刻看到,来日方长的 岁月可就完全属于她了。她张开双臂欢迎这岁月的到来。在那即将到来的岁月里, 没有人会替她做主;她将独立生活。再不会有强烈的意志而迫使她屈从了,多古 怪,居然有人相信,盲目而执拗地相信,自己有权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在 她目前心智特别清明的一刻里,她看清楚:促成这种行为的动机无论是出于善意 还是出于恶意,这种行为本身都是有罪的。 ⑦当然,她是爱过他的一一有时候是爱他的,但经常是不爱他的。那又有什 么关系!有了独立的意志,爱情这未有答案的神秘事物,又算得了什么呢!“自 由了!身心自由了!”她悄悄低语。 ⑧朱赛芬跪在关着的门外,苦苦哀求让她进去。“露易丝,你干什么哪?看 在上帝的份儿上,开开门吧!”“去吧,我没事。”她正透过那扇开着的窗子畅 饮那真正的长生不老药呢,在纵情地幻想未来的自由美好岁月,春天,还有夏天 以及所有各种时光都将为她自己所有。她终于站了起来,在她姐姐的强求下,打 开了门。她眼睛里充满了胜利的激情,搂着姐姐的腰,一齐下楼去了。 ⑨有人在用弹簧锁钥匙开大门。进来的是布兰特雷·马拉德,略显旅途劳顿 但泰然自若地提着他的大旅行包和伞。他不但没有在发生事故的地方呆过,而且 连出了什么事也不知道。他站在那儿,大为吃惊地听见了朱赛芬刺耳的尖叫声; 看见了理査德急忙在他妻子面前遮挡着他的快速动作。不过,理査德已经太晩了, ⑩医生来后,他们说她是死于心脏病一一说她是因为极度高兴致死的。 【注】凯特·肖班( Kate Chopin,1851-1904)生活在19世纪后半叶,曾被誉为“美 国女权主义文学创作的先驱之一” 11.指出第四自然段中景物描写的特点,并简析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12.划线句“当暴风雨般的哀伤逐渐减弱时”中,用“暴风雨”来修饰“哀伤 有什么好处?(3分) 13.布兰特雷·马拉德的形象着墨不多,但给人印象深刻,请简要分析这一形象 (3分 14.整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小时内,“门”和“窗”在小说中多次被提及,如“透 过窗子”“开门”“关门”等,请结合文意谈谈“门”和“窗”在文章中的意味 和作用。(4分) 15.《一小时的故事》一经发表,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成为议论的焦点。有人指 责,有人赞赏,众说纷纭。你持怎样的观点,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7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4分) 四、(24分) 1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佣工/佣金殷切/殷红改弦更张/少不更事 B.刹那/古刹伺机/伺候惊魂甫定/果园苗圃 C.怃然/忤逆熨斗/熨帖强弩之末/强人所难 D.包扎/扎实压轴/轴承姹紫嫣红/叱咤风云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组项是(3分)
低声悄语:“自由了,自由了,自由了!”她的目光明亮而锋利,她的脉搏加快 了,循环中的血液使她全身感到温暖、松快。 ⑥她知道,等她见到死者那张一向含情脉脉地望着她、如今已是僵硬、灰暗、 毫无生气的脸庞时,她还是会哭的。不过她透过那痛苦的时刻看到,来日方长的 岁月可就完全属于她了。她张开双臂欢迎这岁月的到来。在那即将到来的岁月里, 没有人会替她做主;她将独立生活。再不会有强烈的意志而迫使她屈从了,多古 怪,居然有人相信,盲目而执拗地相信,自己有权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在 她目前心智特别清明的一刻里,她看清楚:促成这种行为的动机无论是出于善意 还是出于恶意,这种行为本身都是有罪的。 ⑦当然,她是爱过他的——有时候是爱他的,但经常是不爱他的。那又有什 么关系!有了独立的意志,爱情这未有答案的神秘事物,又算得了什么呢!“自 由了!身心自由了!”她悄悄低语。 ⑧朱赛芬跪在关着的门外,苦苦哀求让她进去。“露易丝,你干什么哪?看 在上帝的份儿上,开开门吧!”“去吧,我没事。”她正透过那扇开着的窗子畅 饮那真正的长生不老药呢,在纵情地幻想未来的自由美好岁月,春天,还有夏天 以及所有各种时光都将为她自己所有。她终于站了起来,在她姐姐的强求下,打 开了门。她眼睛里充满了胜利的激情,搂着姐姐的腰,一齐下楼去了。 ⑨有人在用弹簧锁钥匙开大门。进来的是布兰特雷·马拉德,略显旅途劳顿, 但泰然自若地提着他的大旅行包和伞。他不但没有在发生事故的地方呆过,而且 连出了什么事也不知道。他站在那儿,大为吃惊地听见了朱赛芬刺耳的尖叫声; 看见了理查德急忙在他妻子面前遮挡着他的快速动作。不过,理查德已经太晚了。 ⑩医生来后,他们说她是死于心脏病——说她是因为极度高兴致死的。 【注】凯特•肖班(Kate Chopin,1851-1904)生活在 19 世纪后半叶,曾被誉为“美 国女权主义文学创作的先驱之一”。 11.指出第四自然段中景物描写的特点,并简析景物描写的作用。(4 分) 12.划线句“当暴风雨般的哀伤逐渐减弱时”中,用“暴风雨”来修饰“哀伤” 有什么好处?(3 分) 13.布兰特雷·马拉德的形象着墨不多,但给人印象深刻,请简要分析这一形象。 (3 分) 14.整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小时内,“门”和“窗”在小说中多次被提及,如“透 过窗子”“开门”“关门”等,请结合文意谈谈“门”和“窗”在文章中的意味 和作用。(4 分) 15.《一小时的故事》一经发表,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成为议论的焦点。有人指 责,有人赞赏,众说纷纭。你持怎样的观点,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7 分) 第Ⅱ卷(表达题 共 84 分) 四、(24 分) 1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佣工/佣金 殷切/殷红 改弦更张/少不更事 B.刹那/古刹 伺机/伺候 惊魂甫定/果园苗圃 C.怃然/忤逆 熨斗/熨帖 强弩之末/强人所难 D.包扎/扎实 压轴/轴承 姹紫嫣红/叱咤风云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组项是(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