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三中、滇池中学2014—2015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命题人:王秀红 本试卷满分共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50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每小题2分)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表退? 陈雍君 日前美国《洛杉肌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 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紛发表报道和评论。虽然现在用得 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 却并非偶然。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拘出手机按几个键,用拼音 打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御 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彝台。生存和生 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杲,是历史的必然。然而, 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一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表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 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 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 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 盲 可是,避免成为“新文言”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 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 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 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 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 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却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 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 同的美的享受一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 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昆明三中、滇池中学 2014——2015 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命题人:王秀红 本试卷满分共 10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共 50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 分,每小题 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 陈雍君 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 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虽然现在用得 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 却并非偶然。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键,用拼音 打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御 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 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然而, 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 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 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 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 盲。” 可是,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 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 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 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 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 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却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 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 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 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 1.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画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或电脑时用拼音进行 交流的现象 B.“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人们生活中 普遍存在 C.“提笔忘字”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一定程 度的损失。 D.“提笔忘字”现象可以不再恶化,但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成为一种对美的享 受 2.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B.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 C.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 D.“提笔忘字”的最实际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并享受茶香一样, 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A.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 B.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 C.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 髓 D.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26分)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 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 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 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 告沛公。沛公大惊,日:“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 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日:“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日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 臣。”沛公曰:“君为我咿入,吾得兄亭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 为婚烟,日:“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藉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
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 1.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画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或电脑时用拼音进行 交流的现象。 B.“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人们生活中 普遍存在。 C.“提笔忘字”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一定程 度的损失。 D.“提笔忘字”现象可以不再恶化,但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成为一种对美的享 受。 2.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B.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 C.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 D.“提笔忘字”的最实际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并享受茶香一样。 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 B.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 C.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 髓。 D.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2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 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 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 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 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 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 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 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
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 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 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遢之。”项王许诺。 (《鸿门宴》节选)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沛公军霸上军:驻扎 B、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 C、项伯杀人,臣活之活:存活,生存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道歉 5、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后长达五年斗争的开端,一开始从刘邦和项羽的兵力对比,可以看出项羽占 有绝对优势,战争的主动权在项羽手中。故事的开端是曹无伤告密。 B.刘邦本来是一个贪财好色之人,但是攻进咸阳之后,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想收买人心而争 夺天下。 C.刘邦面对张良传来的项伯密报,一时间显得手足无措,但面对项伯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言行举止又让我 们看到刘邦很有心计,善于随机应变的一面 D.刘邦借项伯的嘴向项羽表明自己“日夜望将军至”,“不敢倍德”,可见刘邦对项羽由衷地尊敬。来到 鸿门宴后的一番道歉之词更可以看出他对项羽非常恭顺、虔诚 6.请用斜线(/)给画线部分断句。(不超过5处)(2分)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 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 7.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 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 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鸿门宴》节选)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沛公军.霸上 军:驻扎 B、沛公欲王.关中 王:称王 C、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存活,生存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道歉 5、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后长达五年斗争的开端,一开始从刘邦和项羽的兵力对比,可以看出项羽占 有绝对优势,战争的主动权在项羽手中。故事的开端是曹无伤告密。 B.刘邦本来是一个贪财好色之人,但是攻进咸阳之后,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想收买人心而争 夺天下。 C.刘邦面对张良传来的项伯密报,一时间显得手足无措,但面对项伯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言行举止又让我 们看到刘邦很有心计,善于随机应变的一面。 D.刘邦借项伯的嘴向项羽表明自己“日夜望将军至”,“不敢倍德”,可见刘邦对项羽由衷地尊敬。来到 鸿门宴后的一番道歉之词更可以看出他对项羽非常恭顺、虔诚。 6.请用斜线(/)给画线部分断句。(不超过 ...5.处.)(2 分)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 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 7.翻译下列句子(6 分)。 (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荆轲刺秦王》)
(二)古代诗歌鉴赏(6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8-9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8、本诗首联选取了哪些意象?给我们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3分) 9、“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中“遥隔”有何内涵?透露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3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每空1分) (1)指点江山 ,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3)沉默呵,沉默呵!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4)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6)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 (7)不以物喜 (范仲淹《岳阳楼记》)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刘文典:世上已无真狂徒 徐百柯 2005年岁末,紅学界颇不安宁,于是遥想当年,西南联大教授刘文典这样讲《红楼梦》: 其时天已近晚,讲台上燃起烛光。不久,刘文典身着长衫,缓步走上讲台,坐定。一位女生站在桌边 用热水瓶为他斟茶。先生从容饮尽一盏茶后,霍然站起,有板有眼地念出开场白:“宁一吃—仙桃一一口, 不一吃一烂一杳一满筐!仙桃只要一口就行了啊……我讲《红楼梦》嘛,凡是别人说过的,我都不讲;凡 是我讲的,别人都没有说过!今天给你们讲四个字就够了。”于是他拿起笔,转身在旁边架着的小黑板上写 下“蓼汀花溆”四个大字 这次讲座原定在一间小教室开讲,后因听者甚众,改为大教室,还是容不下,只好改在联大教宣区的 广场上,学生席地而坐,洗耳恭听刘教授高论。 刘氏在西南联大开《文选》课,不拘常规,常常乘兴随意,别开生面。上课前,先由校役提一壶茶
(二)古代诗歌鉴赏(6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 8-9 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8、本诗首联选取了哪些意象?给我们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3 分) 9、“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中“遥隔”有何内涵?透露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3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 分,每空 1 分) (1)指点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3)沉默呵,沉默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4)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6)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7)不以物喜,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刘文典:世上已无真狂徒 徐百柯 2005 年岁末,红学界颇不安宁,于是遥想当年,西南联大教授刘文典这样讲《红楼梦》: 其时天已近晚,讲台上燃起烛光。不久,刘文典身着长衫,缓步走上讲台,坐定。一位女生站在桌边 用热水瓶为他斟茶。先生从容饮尽一盏茶后,霍然站起,有板有眼地念出开场白:“宁—吃—仙—桃—一口, 不—吃—烂—杏—满筐!仙桃只要一口就行了啊……我讲《红楼梦》嘛,凡是别人说过的,我都不讲;凡 是我讲的,别人都没有说过!今天给你们讲四个字就够了。”于是他拿起笔,转身在旁边架着的小黑板上写 下“蓼汀花溆”四个大字。 这次讲座原定在一间小教室开讲,后因听者甚众,改为大教室,还是容不下,只好改在联大教室区的 广场上,学生席地而坐,洗耳恭听刘教授高论。 刘氏在西南联大开《文选》课,不拘常规,常常乘兴随意,别开生面。上课前,先由校役提一壶茶
外带一根两尺来长的竹制旱烟袋,讲到得意处,就一边吸着旱烟,一边解说文章精义,下课怜响也不理会。 有一次,他却只上了半小时的课,就忽然宣布说,今天提前下课,改在下星期三晚饭后七时半继续上课。 原来,那天是阴历五月十五,他要在月光下讲《月赋》一篇。有学生追忆:届时,在校园里月光下摆下一圈 座位,他老人家坐在中间,当着一轮皓月大讲其《月赋》,“俨如《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人物”。 刘文典讲派时,同样是守旧派人物的吴宓也会前去听讲,而且总是坐在最后一排。刘教授闭目讲派, 每讲到得意处,便抬头张目向后排望,然后问道:“雨僧(吴宓的字)兄以为如何?”每当这时,吴教授照 例起立,恭恭敬敬地一面点头一面回答:“高见甚是,高见甚是。”两位名教授一问一答之状,惹得全场为 之暗笑 日,日机空襲,警报响起,联大的教授和学生四下散开耨逄。刘文典跑到中途,忽然想起他“十二 万分”佩服的陈寅恪身体赢弱且目力袁竭,于是便率几个学生折回来搀扶着陈往城外跑去他强撑着不让 学生扶他,大声叫嚷着:“保存国粹要紧!保存国粹要紧!”让学生们搀着陈先走。这时,只见他平素藐视 的新文学作家沈从文也在人流中,便顾不得自己气喘如牛,转身呵斥道:“你跑什么跑?我刘某人是在替庄 子跑,我要死了,就没人讲《庄子》了!你替谁跑?” 刘文典多年潜心研究庄子,出版了十卷本《庄子补正》,陈寅恪为之作序,推崇备至。曾有人向刘氏问 起古今治庄子者的得失,他大发感慨,口出狂言道:“在中国真正懂得《庄子》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庄 周,还有一个就是刘某人。”狂则狂矣,当下不少见,但其背后那股子傲骨嶙峋的气度,却是今人学不来的 1928年,蒋介石掌握大权不久,想提高自己的声望,曾多次表示要到刘文典主持校务的安徽大学去视 察,但刘拒绝其到校“训话。后来,蒋虽如愿以偿,可是在他视察时,校园到处冷冷清清,并没有他所希 望的那种隆重而热烈的欢迎场面。一切皆因为刘文典冷冷掷出的一句话:“大学不是衙门。” 后来安徽发生学潮,蒋介石召见刘文典。之前刘氏曾有豪言:“我刘叔雅(“叔雅”为刘文典的字)并 非贩夫走卒,即是高官也不应对我呼之而来,挥手而去。蒋介石一介武夫耳,其奈我何!”见面时,刘称蒋 为“先生”而不称“主席”,蒋很是不满。进而两人冲突升级,刘文典指着蒋介石说:“你就是军阀!”蒋介 石则以“治学不严”为由,将刘当场羁押,说要枪凫。后来多亏蔡元培等人说情,关了一个月才获释 后人赞曰:“好个刘文典,名士风流,还是狷介狂人?我不知道,我能知道的是,今天,这样的知识分 子巳无处寻觅,所谓“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本文选自徐百柯《民国那些人》)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刘文典在西南联大易时易地给学生讲授《月赋》,将学生带进人生与自然交融的境界,这番别出心裁 之举,体现出他个性中的“魏晋风度 B.安徽发生学潮,蒋介石召见刘文典,见面时因刘称蒋为“先生”而不称“主席”,蒋介石很是不满。 进而两人冲突升级,蒋将其当场羁押 文末引用辛弃疾“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一句,表明了作者对这位拥有大学问、真性情的学者的追 怀与赞慕之情,以及对当今社会缺乏像刘文典这样的学者的叹惋 D.本文通过对刘文典在西南联大、安徽大学等校任教时生活片段的记述,夹叙夹议,综合运用了语言 描写和动作描写等手法,勾勒出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者形象。 12.刘文典作为一位“真狂徒”,他的“狂”在文中主要体现为哪些方面,试举例分析。(6分)
外带一根两尺来长的竹制旱烟袋,讲到得意处,就一边吸着旱烟,一边解说文章精义,下课铃响也不理会。 有一次,他却只上了半小时的课,就忽然宣布说,今天提前下课,改在下星期三晚饭后七时半继续上课。 原来,那天是阴历五月十五,他要在月光下讲《月赋》一篇。有学生追忆:届时,在校园里月光下摆下一圈 座位,他老人家坐在中间,当着一轮皓月大讲其《月赋》,“俨如《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人物”。 刘文典讲课时,同样是守旧派人物的吴宓也会前去听讲,而且总是坐在最后一排。刘教授闭目讲课, 每讲到得意处,便抬头张目向后排望,然后问道:“雨僧(吴宓的字)兄以为如何?”每当这时,吴教授照 例起立,恭恭敬敬地一面点头一面回答:“高见甚是,高见甚是。”两位名教授一问一答之状,惹得全场为 之暗笑。 一日,日机空袭,警报响起,联大的教授和学生四下散开躲避。刘文典跑到中途,忽然想起他“十二 万分”佩服的陈寅恪身体羸弱且目力衰竭,于是便率几个学生折回来搀扶着陈往城外跑去。他强撑着不让 学生扶他,大声叫嚷着:“保存国粹要紧!保存国粹要紧!”让学生们搀着陈先走。这时,只见他平素藐视 的新文学作家沈从文也在人流中,便顾不得自己气喘如牛,转身呵斥道:“你跑什么跑?我刘某人是在替庄 子跑,我要死了,就没人讲《庄子》了!你替谁跑?” 刘文典多年潜心研究庄子,出版了十卷本《庄子补正》,陈寅恪为之作序,推崇备至。曾有人向刘氏问 起古今治庄子者的得失,他大发感慨,口出狂言道:“在中国真正懂得《庄子》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庄 周,还有一个就是刘某人。”狂则狂矣,当下不少见,但其背后那股子傲骨嶙峋的气度,却是今人学不来的。 1928 年,蒋介石掌握大权不久,想提高自己的声望,曾多次表示要到刘文典主持校务的安徽大学去视 察,但刘拒绝其到校“训话”。后来,蒋虽如愿以偿,可是在他视察时,校园到处冷冷清清,并没有他所希 望的那种隆重而热烈的欢迎场面。一切皆因为刘文典冷冷掷出的一句话:“大学不是衙门。” 后来安徽发生学潮,蒋介石召见刘文典。之前刘氏曾有豪言:“我刘叔雅(“叔雅”为刘文典的字)并 非贩夫走卒,即是高官也不应对我呼之而来,挥手而去。蒋介石一介武夫耳,其奈我何!”见面时,刘称蒋 为“先生”而不称“主席”,蒋很是不满。进而两人冲突升级,刘文典指着蒋介石说:“你就是军阀!”蒋介 石则以“治学不严”为由,将刘当场羁押,说要枪毙。后来多亏蔡元培等人说情,关了一个月才获释。 后人赞曰:“好个刘文典,名士风流,还是狷介狂人?我不知道,我能知道的是,今天,这样的知识分 子已无处寻觅,所谓‘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本文选自徐百柯《民国那些人》) 1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刘文典在西南联大易时易地给学生讲授《月赋》,将学生带进人生与自然交融的境界,这番别出心裁 之举,体现出他个性中的“魏晋风度”。 B.安徽发生学潮,蒋介石召见刘文典,见面时因刘称蒋为“先生”而不称“主席”,蒋介石很是不满。 进而两人冲突升级,蒋将其当场羁押。 C.文末引用辛弃疾“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一句,表明了作者对这位拥有大学问、真性情的学者的追 怀与赞慕之情,以及对当今社会缺乏像刘文典这样的学者的叹惋。 D.本文通过对刘文典在西南联大、安徽大学等校任教时生活片段的记述,夹叙夹议,综合运用了语言 描写和动作描写等手法,勾勒出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者形象。 12.刘文典作为一位“真狂徒”,他的“狂”在文中主要体现为哪些方面,试举例分析。(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