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第一中学 2012届高中新课程高三第二次摸底测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 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字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 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基本特点 歌剧只重歌唱,舞剧只有舞蹈,唯有中国古典戏曲综合了歌、舞、文学、绘画等很多艺 术种类,是最综合的艺术。但是这里要强调的是,各个艺术种类在戏剧艺术中并不是拼凑起 来的,这些不同的艺术种类,都是根据“戏剧的原则综合起来的。而所谓“戏剧”的原则, 就是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故事情节。因此,这些被综合的艺术种类,固然是遵守各自的规 律,还要遵守“戏剧”的规律,于是各种艺术类到了古典戏曲中,都起了一定的性质上的变 化。同时,由于戏曲综合了各种艺术种类,所以戏曲作为戏剧也产生了性质上的特点。这样 在戏剧的基本原则之下,各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才形成了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特点。 作为表演艺术来说,戏曲艺术主要综合了音乐和舞蹈。音乐和舞蹈是比较单纯的艺术。 舞蹈是用人的身体动作来表现思想、感情、情绪,音乐是用声音表现思想、感情、情绪。二 者都要在自然的形式下表现一种意义(或“意蕴”)作为艺术形式来说,它们都是“表意” 的。这里所谓“表意”的“意”,同时包括了“理智”和“情感”两个方面,在艺术中这两 者是留不可分的。而这两种因素在艺术中的结合又不是机械的,在总的“表意”的特点下
昆明第一中学 2012 届高中新课程高三第二次摸底测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 题卡一并交回。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字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 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 I 卷(阅读题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基本特点 歌剧只重歌唱,舞剧只有舞蹈,唯有中国古典戏曲综合了歌、舞、文学、绘画等很多艺 术种类,是最综合的艺术。但是这里要强调的是,各个艺术种类在戏剧艺术中并不是拼凑起 来的,这些不同的艺术种类,都是根据“戏剧”的原则综合起来的。而所谓“戏剧”的原则, 就是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故事情节。因此,这些被综合的艺术种类,固然是遵守各自的规 律,还要遵守“戏剧”的规律,于是各种艺术类到了古典戏曲中,都起了一定的性质上的变 化。同时,由于戏曲综合了各种艺术种类,所以戏曲作为戏剧也产生了性质上的特点。这样 在戏剧的基本原则之下,各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才形成了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特点。 作为表演艺术来说,戏曲艺术主要综合了音乐和舞蹈。音乐和舞蹈是比较单纯的艺术。 舞蹈是用人的身体动作来表现思想、感情、情绪,音乐是用声音表现思想、感情、情绪。二 者都要在自然的形式下表现一种意义(或“意蕴”)。作为艺术形式来说,它们都是“表意” 的。这里所谓“表意”的“意”,同时包括了“理智”和“情感”两个方面,在艺术中这两 者是留不可分的。而这两种因素在艺术中的结合又不是机械的,在总的“表意”的特点下
我们又可以把艺术分成为“再现的”和“表现的”,前者侧重表达一种理智的思想,后者侧 重于表现一种情感。以此来说明绘画戏剧与音乐舞蹈的关系,也的确有它方便的地方。 结合到我们现在所讨论的问题,中国戏曲融戏剧、音乐、舞蹈于一体,“表情”的因素 竞占三分之二,这样,中国戏曲在艺术上的特点也就容易看清了 话剧是没有歌舞的,这自是常识,但由这种明显的区别带来的艺术特征上的不同,就常 常为人所忽视。这就是说,戏曲与话剧虽同属于“戏剧艺术”,而戏曲偏重于表现,话剧则 偏重于再现,前者侧重写意,后者偏重于写实 戏曲与话剧一样,同是“戏剧”,是以动作和对话来展现剧情,原则上来说,是把人生 的实际的、具体的过程表演出来。据此,“戏剧”当然是现实生活的“模仿",是人生的“镜 子”,因而是一种“再现艺术"。这是基本的,中国戏曲既然是一种戏剧,自也不例外。然而, 中国戏曲艺术又是戏剧、音乐、舞蹈三者的融合。所以它既不同于话剧,也不同于西方的歌 剧和舞剧。中国戏曲的特点是音乐性的对话与舞蹈性的动作。在戏曲中,音乐和舞蹈首先要 为戏剧服务,音乐要为人物对话服务,舞蹈则离不开戏剧动作的要求。但是,既然音乐和舞 蹈是戏曲的有机的组成部分,那么它们对“戏曲”也有种种制约作用。戏曲中的动作和对话 就不单纯是生活动作、对话的模仿,而都被“表现化了。中国戏曲这种音乐性的对话和舞 蹈性的动作使它作为一种戏剧形式有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价值,能够立于世界戏剧之林,则经 冲击而巍然屹立。 (选自叶秀山《古中国的歌》,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戏曲综合了歌、舞、文学、绘画等很多艺术种类,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其 他艺术种类都不是综合的艺术。 B.由于综合了多种艺术种类,作为一种戏剧的戏曲也就具备了不同于其他戏剧种类的 特点。 C.中国戏曲主要综合了音乐和舞蹈这两个艺术种类,它们的艺术表现手段各不相同
我们又可以把艺术分成为“再现的”和“表现的”,前者侧重表达一种理智的思想,后者侧 重于表现一种情感。以此来说明绘画戏剧与音乐舞蹈的关系,也的确有它方便的地方。 结合到我们现在所讨论的问题,中国戏曲融戏剧、音乐、舞蹈于一体,“表情”的因素 竞占三分之二,这样,中国戏曲在艺术上的特点也就容易看清了。 话剧是没有歌舞的,这自是常识,但由这种明显的区别带来的艺术特征上的不同,就常 常为人所忽视。这就是说,戏曲与话剧虽同属于“戏剧艺术”,而戏曲偏重于表现,话剧则 偏重于再现,前者侧重写意,后者偏重于写实。 戏曲与话剧一样,同是“戏剧”,是以动作和对话来展现剧情,原则上来说,是把人生 的实际的、具体的过程表演出来。据此,“戏剧”当然是现实生活的“模仿”,是人生的“镜 子”,因而是一种“再现艺术”。这是基本的,中国戏曲既然是一种戏剧,自也不例外。然而, 中国戏曲艺术又是戏剧、音乐、舞蹈三者的融合。所以它既不同于话剧,也不同于西方的歌 剧和舞剧。中国戏曲的特点是音乐性的对话与舞蹈性的动作。在戏曲中,音乐和舞蹈首先要 为戏剧服务,音乐要为人物对话服务,舞蹈则离不开戏剧动作的要求。但是,既然音乐和舞 蹈是戏曲的有机的组成部分,那么它们对“戏曲”也有种种制约作用。戏曲中的动作和对话 就不单纯是生活动作、对话的模仿,而都被“表现化”了。中国戏曲这种音乐性的对话和舞 蹈性的动作使它作为一种戏剧形式有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价值,能够立于世界戏剧之林,则经 冲击而巍然屹立。 (选自叶秀山《古中国的歌》,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戏曲综合了歌、舞、文学、绘画等很多艺术种类,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其 他艺术种类都不是综合的艺术。 B.由于综合了多种艺术种类,作为一种戏剧的戏曲也就具备了不同于其他戏剧种类的 特点。 C.中国戏曲主要综合了音乐和舞蹈这两个艺术种类,它们的艺术表现手段各不相同
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表意” D.根据“意”的不同,艺术可以分成“再现的”和“表现的”,前者侧重于表达思想, 后者侧重于表达情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故事情节,是戏剧的原因。在这个原则的基础上,各种艺术 种类综合在一起,其中的各种因素相互制约和影响,形成了中国戏曲艺术的特点 B.由于音乐、舞蹈偏重于表达情感,综合了两种艺术种类的中国古曲戏曲艺术更偏重 于表现,这与偏重于再现的话剧明显不同。 C.戏剧是用动作和对话把人生的实际的、具体的过程表演出来,是一种再现的艺术。 作为戏剧之一种,中国戏曲也具有这个特征。 D.戏剧是用动作和对话不单纯是生活动作、对话的模仿,这种音乐性的对话和舞蹈性 的动作使中国戏曲的艺术价值高于西方的歌剧和舞剧,在世界戏剧艺术中独树一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歌、舞、文学、绘画这些艺术种类在中国戏曲中是根据戏剧的原则综合起来的,它 们在戏曲中不必遵循原有的规律,在本质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B.“理智”和“情感”这两个方面,在艺术中是密不可分的。只是在不同的艺术种类中 的表现有所侧重,绘画戏剧属于前者 C.话剧偏重于写实,侧重于表达思想,但话剧并不完全排斥表达情感;戏曲偏重于写 意,侧重于表达情感,同样也可以表达思想。 D.对话具有音乐性,动作具有舞蹈性,这是中国戏曲区别于其他种类戏剧的主要特征 也是中国戏曲艺术独有的艺术价值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 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待。”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 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③。明年,三府举安拜楚郡太守。是时英辞所 连及系者数干人,显宗怒甚,吏按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 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史②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安曰 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 家。 建初八年,迁太仆。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宜还其生口③, 以安慰之。”诏百官议朝堂。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 可开许。安独曰:“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
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表意”。 D.根据“意”的不同,艺术可以分成“再现的”和“表现的”,前者侧重于表达思想, 后者侧重于表达情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故事情节,是戏剧的原因。在这个原则的基础上,各种艺术 种类综合在一起,其中的各种因素相互制约和影响,形成了中国戏曲艺术的特点。 B.由于音乐、舞蹈偏重于表达情感,综合了两种艺术种类的中国古曲戏曲艺术更偏重 于表现,这与偏重于再现的话剧明显不同。 C. 戏剧是用动作和对话把人生的实际的、具体的过程表演出来,是一种再现的艺术。 作为戏剧之一种,中国戏曲也具有这个特征。 D.戏剧是用动作和对话不单纯是生活动作、对话的模仿,这种音乐性的对话和舞蹈性 的动作使中国戏曲的艺术价值高于西方的歌剧和舞剧,在世界戏剧艺术中独树一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歌、舞、文学、绘画这些艺术种类在中国戏曲中是根据戏剧的原则综合起来的,它 们在戏曲中不必遵循原有的规律,在本质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B.“理智”和“情感”这两个方面,在艺术中是密不可分的。只是在不同的艺术种类中 的表现有所侧重,绘画戏剧属于前者。 C.话剧偏重于写实,侧重于表达思想,但话剧并不完全排斥表达情感;戏曲偏重于写 意,侧重于表达情感,同样也可以表达思想。 D.对话具有音乐性,动作具有舞蹈性,这是中国戏曲区别于其他种类戏剧的主要特征, 也是中国戏曲艺术独有的艺术价值。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 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待。”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 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①。明年,三府举安拜楚郡太守。是时英辞所 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按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 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史②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安曰: “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 家。 建初八年,迁太仆。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宜还其生口③, 以安慰之。”诏百官议朝堂。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 可开许。安独曰:“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
约也。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司徒桓虞改议从安。 太尉郑弘恨之,曰:“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肃宗 诏报曰:“久议沉滞,各有所志。盖策由众定,君何尤而深谢?”帝竟从安议 章和元年,代桓虞为司徒。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后兄车骑将军宪北击匈奴,安与九 卿诣朝堂上书诔,以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徽功万里,非社稷之计。 书连上辄寝。诸卿稍自引止,惟安独守正不移,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太后不听,众皆为 之危惧,安正色自若 窦宪既出,而弟执金吾景专威权,公于京师使客遮道夺人财物。有司畏惮,莫敢言者。 安乃劾景惊惑吏人,当伏显诛,寝不报。窦氏大恨。但安素行高,亦未有以害之 (节选自《后汉书·袁张韩周列 传》) 注]⑩复考:审理。②掾史:古代官府中辅佐官吏的通称。③生口:指俘虏。④景:窦 景,窦宪的弟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奉檄诣从事 诣:谒见、拜访 B.辞不肯受 辞:推辞 C.先往按狱 狱:案件 D.安等皆上印绶谢 谢:感谢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袁安“守正”的一项是(3分) ①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待 ②显宗怒甚,吏按之急 ③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 ④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 ⑤安乃劾景惑吏人,当伏显诛 ⑥但安素行高,亦未有以害之 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③④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三府举荐,袁安担任了楚郡太守,一到郡里袁安就去查案,查出那些没犯罪证 据的人,上奏要求放了他们 B.对是否归还北虏俘虏的问题,朝中大臣起了争执,袁安坚持自己的意见,最后皇帝 听从了他的意见。 C.窦宪北击匈奴,袁安与九卿到朝廷上书劝谏,接连几次上书都被搁置,但他们一起 坚持到太后妥协
约也。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司徒桓虞改议从安。 太尉郑弘恨之,曰:“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肃宗 诏报曰:“久议沉滞,各有所志。盖策由众定,君何尤而深谢?”帝竟从安议。 章和元年,代桓虞为司徒。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后兄车骑将军宪北击匈奴,安与九 卿诣朝堂上书诔,以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徽功万里,非社稷之计。 书连上辄寝。诸卿稍自引止,惟安独守正不移,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太后不听,众皆为 之危惧,安正色自若。 窦宪既出,而弟执金吾景④专威权,公于京师使客遮道夺人财物。有司畏惮,莫敢言者。 安乃劾景惊惑吏人,当伏显诛,寝不报。窦氏大恨。但安素行高,亦未有以害之。 (节选自《后汉书·袁张韩周列 传》) [注]①复考:审理。②掾史:古代官府中辅佐官吏的通称。③生口:指俘虏。④景:窦 景,窦宪的弟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奉檄诣.从事 诣:谒见、拜访 B.辞.不肯受 辞:推辞 C.先往按狱. 狱:案件 D.安等皆上印绶谢. 谢:感谢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袁安“守正”的一项是(3 分) ①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待 ②显宗怒甚,吏按之急 ③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 ④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 ⑤安乃劾景惑吏人,当伏显诛 ⑥但安素行高,亦未有以害之 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③④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由于三府举荐,袁安担任了楚郡太守,一到郡里袁安就去查案,查出那些没犯罪证 据的人,上奏要求放了他们。 B.对是否归还北虏俘虏的问题,朝中大臣起了争执,袁安坚持自己的意见,最后皇帝 听从了他的意见。 C.窦宪北击匈奴,袁安与九卿到朝廷上书劝谏,接连几次上书都被搁置,但他们一起 坚持到太后妥协
D.窦宪出征后,他的弟弟窦景公然在京师派门客拦路抢夺百姓财物,袁安弹劾窦景使 官民不安,应当受到处罚,招来了窦氏家族的忌恨。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5分) (2)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垒之,不以相及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注解:①杪(mio)秋:指深秋。②机心:指对官海仕途的向往之心。 8.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5分) 9.诗的第二联上下两句各有一个字用得妙,分别是哪个字?请你说说理由。(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1)三岁为妇, 靡有朝矣。《诗经·氓》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褒犹焉。(周敦颐《爱莲说》) (3)马作的卢飞快, 了却君王天下事, 可怜白发生!(辛弃 疾《破阵子》)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 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此房出售 一扇裂了不少缝的木头门。木门的上首挂着一块牌子,已挂了很久,牌上写着:此房出 售。四周是那么安静沉寂。我以为此房无人居住,但是我从门上摇摇欲坠的板条缝隙中望进 去,却看不见即将出手或是主人要远行以前的那种荒凉、空旷、杂乱的景象;而是很整齐的
D.窦宪出征后,他的弟弟窦景公然在京师派门客拦路抢夺百姓财物,袁安弹劾窦景使 官民不安,应当受到处罚,招来了窦氏家族的忌恨。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5 分) (2)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垒之,不以相及也。”(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 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 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 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 何事惊麋鹿? 注解:①杪(miǎo)秋:指深秋。②机心:指对官海仕途的向往之心。 8.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5 分) 9.诗的第二联上下两句各有一个字用得妙,分别是哪个字?请你说说理由。(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1)三岁为妇, 。 ,靡有朝矣。《诗经·氓》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褒犹焉。(周敦颐《爱莲说》) (3)马作的卢飞快, 。了却君王天下事, ,可怜白发生!(辛弃 疾《破阵子》)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 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此房出售 一扇裂了不少缝的木头门。木门的上首挂着一块牌子,已挂了很久,牌上写着:此房出 售。四周是那么安静沉寂。我以为此房无人居住,但是我从门上摇摇欲坠的板条缝隙中望进 去,却看不见即将出手或是主人要远行以前的那种荒凉、空旷、杂乱的景象;而是很整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