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第十一章人员流动 人员流动的内涵 人员流动的理论基础 三、人员纵向流动 ◆四、人员横向流动
1 第十一章 人员流动 一、人员流动的内涵 二、人员流动的理论基础 三、人员纵向流动 四、人员横向流动
人员流动的内涵 ◆1、人员流动:就是人们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走向新 的工作岗位的过程。 ◆2、人员流动的类型 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主要掌握按组 织范围划分的类型: ◆(1)组织内的流动。包括职务晋升、降级、平级调动或 工作轮换等; ◆(2)组织之间的流动。即从一个组织流动到另一个组织, 包括上级调动、个人辞职、免职、资谴等
2 一、人员流动的内涵 1、人员流动:就是人们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走向新 的工作岗位的过程。 2、人员流动的类型 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主要掌握按组 织范围划分的类型: ⑴组织内的流动。包括职务晋升、降级、平级调动或 工作轮换等; ⑵组织之间的流动。即从一个组织流动到另一个组织, 包括上级调动、个人辞职、免职、资谴等
◆3、人员流动的基本原则 ◆(1)用人所长原贝 ◆(2)合理流向原则 ◆(3)最佳社会综合效益原则 ◆(4)自主原则 人员流动的理论基础 ◆1、勒温的场论:一个人所能创造的绩效,不仅与他 的能力和素质有关,而且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密切的关 系 ◆2、卡兹的组织寿命学说:一个科研组织有成长、成 熟、衰退的过程,组织的最佳年龄区为15至5年。超 过5年,就会出现沟通减少、反应迟钝等问题。解决的 办法是通过人员流动对组织进行改组
3 3、人员流动的基本原则 ⑴用人所长原则 ⑵合理流向原则 ⑶最佳社会综合效益原则 ⑷自主原则 二、人员流动的理论基础 1、勒温的场论:一个人所能创造的绩效,不仅与他 的能力和素质有关,而且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密切的关 系。 2、卡兹的组织寿命学说 :一个科研组织有成长、成 熟、衰退的过程,组织的最佳年龄区为1.5至5年。超 过5年,就会出现沟通减少、反应迟钝等问题。解决的 办法是通过人员流动对组织进行改组
◆3、库克曲线:根据对研究生参加工作后创造力的发 挥情况得出的结论。创造力较强的时期大约有4年。人 必须不断地开辟新的工作领域以激发和保持自己的创 造力 ◆4、中松一郎的目标一致理论:当个人目标与组织目 标完全一致时,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出现不 致时,解决的办法有:(1)个人目标主动向组织目标靠 拢,引导自制机的志向和兴趣向组织和群体方向转移, 并努力趋于一致。(2)进行人员流动,到一个与个人目 标比较一致的新单位去
4 3、库克曲线 :根据对研究生参加工作后创造力的发 挥情况得出的结论。创造力较强的时期大约有4年。人 必须不断地开辟新的工作领域以激发和保持自己的创 造力 。 4、中松一郎的目标一致理论 :当个人目标与组织目 标完全一致时,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出现不一 致时,解决的办法有:⑴个人目标主动向组织目标靠 拢,引导自制机的志向和兴趣向组织和群体方向转移, 并努力趋于一致。 ⑵进行人员流动,到一个与个人目 标比较一致的新单位去
◆三、人员纵向流动:职务晋升和降职 ◆1、职务升降制度的作用 ◆(1)是造化优化公职队伍的有效途径之一,它促进了高 效的政府工作系统的形成 ◆(2)强化了公职管理的激励机制,激发了公职人员的进 取精神。 ◆(3)保证了政府机关各职位职得其人,有助于达成人事 结合的管理目的。 ◆(4)有利于稳定公职队伍,吸引优秀人才,维护了国家 的长治久安
5 三、人员纵向流动:职务晋升和降职 1、职务升降制度的作用 ⑴是造化优化公职队伍的有效途径之一,它促进了高 效的政府工作系统的形成。 ⑵强化了公职管理的激励机制,激发了公职人员的进 取精神。 ⑶保证了政府机关各职位职得其人,有助于达成人事 结合的管理目的。 ⑷有利于稳定公职队伍,吸引优秀人才,维护了国家 的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