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高三适应性考试(三) 语文(A卷) 2012.5 本试卷分第Ⅰ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粮囤/囤积居奇 收拾/拾级而上 觊觎/坚贞不渝 坍圮 /杞人优天 B.肤浅/流水浅浅 屋舍/退避三舍 玷污/拈轻怕重 弓弩 /驽马十驾 C.委曲/曲高和寡 树冠/张冠李戴 埋没/阴霾密布 时髦 耄耋之年 D.蹊跷/独辟蹊径 咋呼/令人咋舌 喑哑/深谙此道 揣测 逸兴遄飞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位老者生得一副吉人天相:身板笔直,脸色红润,眼睛深陷而又明亮, 卷曲而雪白的头发和胡子更是显得他精神矍铄,器宇不凡 他自幼学习音乐,朝歌夜弦,反复揣摩,打下了坚实的音乐基础,可以说 是“十八般乐器”样样精通,因而在演艺圈占有一席之地。 C.民生问题从古至今就受到重视,因为它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倒如孟子的“仁 政”就强调要让人们吃饱穿暖,以尽仰事俯畜之责。 D.昨天的毕业典礼使我内心涌上无限感慨:仿佛昨天才踏进校门,倏忽之间 高中三年已经过去,吉光片羽都为陈迹,令人唏嘘不已。 3.下列每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微博是舆论放大器,也是是非搅拌机,在这个“微时代”,要想避免不被 这一“双刃剑”所伤,党政干部不能选择逃避,而是要了解网络,学会使用、善 用网络
贵州省贵阳市高三适应性考试(三) 语 文(A 卷) 2012.5 本试卷分第Ⅰ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 30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粮囤/囤积居奇 收拾/拾级而上 觊觎/坚贞不渝 坍圮 /杞人优天 B.肤浅/流水浅浅 屋舍/退避三舍 玷污/拈轻怕重 弓弩 /驽马十驾 C.委曲/曲高和寡 树冠/张冠李戴 埋没/阴霾密布 时髦 /耄耋之年 D.蹊跷/独辟蹊径 咋呼/令人咋舌 喑哑/深谙此道 揣测 /逸兴遄飞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位老者生得一副吉人天相:身板笔直,脸色红润,眼睛深陷而又明亮, 卷曲而雪白的头发和胡子更是显得他精神矍铄,器宇不凡。 B.他自幼学习音乐,朝歌夜弦,反复揣摩,打下了坚实的音乐基础,可以说 是“十八般乐器”样样精通,因而在演艺圈占有一席之地。 C.民生问题从古至今就受到重视,因为它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倒如孟子的“仁 政”就强调要让人们吃饱穿暖,以尽仰事俯畜之责。 D.昨天的毕业典礼使我内心涌上无限感慨:仿佛昨天才踏进校门,倏忽之间 高中三年已经过去,吉光片羽都为陈迹,令人唏嘘不已。 3.下列每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微博是舆论放大器,也是是非搅拌机,在这个“微时代”,要想避免不被 这一“双刃剑”所伤,党政干部不能选择逃避,而是要了解网络,学会使用、善 用网络
B.贵州省希望工程办公室在贵阳举行的“爱心一日捐”大型公益活动吸引了广 大市民,共收到书包、衣物等捐赠品上万件,已被陆续送往我省偏远的农村中小 学校。 C.SKA射电望远镜必须建在偏僻地区,以确保现代生活中的移动电话、收音机 电视机及其他电子产品产生的无线电波不会干扰其从太空中接收到微弱信号 D.中国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有时难以在一时间起到实际的功效,但 它有着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同样不可小视。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为人处世要有主见,这是众所周知的道 。我的教训之一便是:当你要做某个抉择时,最好听 从自己内心的主见,但如果别人的是高见,那就不妨受其左右吧。 ①一个人在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或对某些方面处于无知时,便很难有自己的 主见 ②然而如果他人之见只是不负责任的乱参谋、瞎建议,或是糊涂之见,其效果就 会相反 ③但真能做到事事均有自己的主见,却非易事 ④古今听从他人之见成其大事者不乏其人 ⑤并且很容易被他人之见左右 ⑥如果他人之见高明,可以为你开启心智,让你行之受益 A.③①⑤⑥④②B.②⑤①④④⑥C.③④⑥①②⑤D.②①⑤④⑥③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从历史的角度看,儒学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 其后绵延不绝、及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儒学既是安身立命之学,更是 经世致用之学,是二者的有机统 儒学作为一种安身立命之学,所突出的是儒学的“内圣”层面,所解决 的是人的精神生活、精神境界、精神寄托、精神安顿问题,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 的精神家园问题。孔子讲“乐道”,讲“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孟子讲 “齐心”,讲“收其放心”,讲“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皆在追求
B.贵州省希望工程办公室在贵阳举行的“爱心一日捐”大型公益活动吸引了广 大市民,共收到书包、衣物等捐赠品上万件,已被陆续送往我省偏远的农村中小 学校。 C.SKA 射电望远镜必须建在偏僻地区,以确保现代生活中的移动电话、收音机、 电视机及其他电子产品产生的无线电波不会干扰其从太空中接收到微弱信号。 D.中国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有时难以在一时间起到实际的功效,但 它有着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同样不可小视。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为人处世要有主见,这是众所周知的道 理 。 , 。 , ; 。我的教训之一便是:当你要做某个抉择时,最好听 从自己内心的主见,但如果别人的是高见,那就不妨受其左右吧。 ①一个人在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或对某些方面处于无知时,便很难有自己的 主见 ②然而如果他人之见只是不负责任的乱参谋、瞎建议,或是糊涂之见,其效果就 会相反 ③但真能做到事事均有自己的主见,却非易事 ④古今听从他人之见成其大事者不乏其人 ⑤并且很容易被他人之见左右 ⑥如果他人之见高明,可以为你开启心智,让你行之受益 A.③①⑤⑥④② B.②⑤①④④⑥ C.③④⑥①②⑤ D.②①⑤④⑥③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从历史的角度看,儒学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 其后绵延不绝、及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儒学既是安身立命之学,更是 经世致用之学,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儒学作为一种安身立命之学,所突出的是儒学的“内圣”层面,所解决 的是人的精神生活、精神境界、精神寄托、精神安顿问题,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 的精神家园问题。孔子讲“乐道”,讲“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孟子讲 “齐心”,讲“收其放心”,讲“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皆在追求
精神生活、道德生活的满足,皆在致力于精神境界、道德境界的提升,并从此种 满足与提升中获得精神的愉快 儒学作为一种经世致用之学,所突出的是儒学的“外王”层面,所要解 决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问题,是人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问题。 儒家特别强调“学以致用”,强调“兼善天下”,强调“立人达人”。孔子弟子 子夏还说过一句十分著名的话:“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表面上看, 这是提倡一种读书做官论,然究其实质而言,这却是儒家入世品格和用世精神的 最通俗表达。在一定意义上,入世和用世是儒之为儒的关节点。在天下无道的现 实面前,以道家为代表的隐者认为洁身自好才是明智的选择,以孔子为代表的儒 家则认为,正因其天下无道,才有变革现实的必要,在变乱世为治世、变无道为 有道的过程中,人生才凸显出其意义与价值。 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离不开包括儒学在内的传统文化的滋养和作用 这一点已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普遍接受和认同。那么,儒学自身在未来中国 将如何发展,或者说如何继续发挥儒学的积极作用呢?笔者认为,儒学的未来发 展、未来前途显然不在于儒学地位的刻意拔高或刻意贬低,不在于将儒学玄学化 或庸俗化,而在于实现儒学的大众化、世俗化。 儒学原本就有大众化、平民化的特点,原本就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的 何谓“极高明而道中庸”呢?“极高明”讲的是,儒学与道学一样,“综罗百代, 广博精微”。“综罗百代”是说儒学乃是古往今来历史经验、思想文化的综合、 总结,“广博精微”是说儒学内涵丰富,见解深刻。“道中庸”讲的是,儒学贴 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大众,很平常、很平实,不是“玄而又玄”的贵族化、 玄学化的学问。然而,现在儒学却被一部分学人弄得“玄而又玄”,即高明而不 中庸,特别是现代新儒家的努力,强化了儒学的高明的一面,削弱乃至舍弃了儒 学的中庸的一面,以致陷入纯粹的形而上学的歧途。这是一种值得注意、急需纠 正的不良倾向。 儒学要想在当今社会、当今世界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必须从形而上落实 到形而下,必须跳出“玄学化”的怪圈,必须走出书斋、走向生活、走向安阿 走向大众。这样说,并不表明儒学的学理探究不必要、不重要,事实上,正常的 儒学的学理探究正是儒学的大众化、世俗化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儒学的 学理探究的不断深化,儒学的大众化、世俗化便只能是纸上谈兵,或误入庸俗化、 低俗化的新的歧连。应有更多的同仁来做儒学的大众化、世俗化的工作,这是儒 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节选自邵汉明《儒学的未来》 下列关于“儒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创立了儒学,孟子和荀子分别对儒学的发展和集大成做出了极大的贡
精神生活、道德生活的满足,皆在致力于精神境界、道德境界的提升,并从此种 满足与提升中获得精神的愉快。 儒学作为一种经世致用之学,所突出的是儒学的“外王”层面,所要解 决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问题,是人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问题。 儒家特别强调“学以致用”,强调“兼善天下”,强调“立人达人”。孔子弟子 子夏还说过一句十分著名的话:“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表面上看, 这是提倡一种读书做官论,然究其实质而言,这却是儒家入世品格和用世精神的 最通俗表达。在一定意义上,入世和用世是儒之为儒的关节点。在天下无道的现 实面前,以道家为代表的隐者认为洁身自好才是明智的选择,以孔子为代表的儒 家则认为,正因其天下无道,才有变革现实的必要,在变乱世为治世、变无道为 有道的过程中,人生才凸显出其意义与价值。 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离不开包括儒学在内的传统文化的滋养和作用, 这一点已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普遍接受和认同。那么,儒学自身在未来中国 将如何发展,或者说如何继续发挥儒学的积极作用呢?笔者认为,儒学的未来发 展、未来前途显然不在于儒学地位的刻意拔高或刻意贬低,不在于将儒学玄学化 或庸俗化,而在于实现儒学的大众化、世俗化。 儒学原本就有大众化、平民化的特点,原本就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的。 何谓“极高明而道中庸”呢?“极高明”讲的是,儒学与道学一样,“综罗百代, 广博精微”。“综罗百代”是说儒学乃是古往今来历史经验、思想文化的综合、 总结,“广博精微”是说儒学内涵丰富,见解深刻。“道中庸”讲的是,儒学贴 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大众,很平常、很平实,不是“玄而又玄”的贵族化、 玄学化的学问。然而,现在儒学却被一部分学人弄得“玄而又玄”,即高明而不 中庸,特别是现代新儒家的努力,强化了儒学的高明的一面,削弱乃至舍弃了儒 学的中庸的一面,以致陷入纯粹的形而上学的歧途。这是一种值得注意、急需纠 正的不良倾向。 儒学要想在当今社会、当今世界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必须从形而上落实 到形而下,必须跳出“玄学化”的怪圈,必须走出书斋、走向生活、走向安际、 走向大众。这样说,并不表明儒学的学理探究不必要、不重要,事实上,正常的 儒学的学理探究正是儒学的大众化、世俗化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儒学的 学理探究的不断深化,儒学的大众化、世俗化便只能是纸上谈兵,或误入庸俗化、 低俗化的新的歧连。应有更多的同仁来做儒学的大众化、世俗化的工作,这是儒 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节选自邵汉明《儒学的未来》) 5.下列关于“儒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创立了儒学,孟子和荀子分别对儒学的发展和集大成做出了极大的贡 献
B.儒学自创立始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但其发展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生 命力。 C.儒学将安身立命和经世致用做到了有机统一,讲求“内圣”和“外王”二 者并重 D.儒学可彻底解决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精神家园问题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的问题。 6.下列表述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孔子和孟子都主张追求精神生活和道德生活的满足,都致力于精神境界 道德境界的提升。 B.儒家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综合、总结了古往今来的历史经验、思想 文化,见解深刻。 C.“学而优则仕”虽然有提倡读书做官之嫌,但终归还是强调儒家的入世品 格和用世精神。 D.洁身自好历来是道家的明智选择,而儒家总是将变革现实、变无道为有道 作为自身的使命。 7.根据原文相关内容的表述,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儒学既有安身立命之用,又有经世致用之效,所以中国未来的发展离不开 儒学的滋养和作用,这必将会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 B.“道中庸”体现的是儒学原本就具有的大众化、平民化的特点,儒学只要 坚持走大众化、平民化的道路,就可以健康地发展。 C.现代一些新儒学家在努力强化儒学高明一面的同时又削弱乃至舍弃儒学中 庸的一面,被弄得“玄而又玄”儒学必将远离大众。 D.儒学的学理探究是懦学大众化、世俗化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要不断 深入学理探究,儒学就能避免走入庸俗化、低俗化的歧途。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 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 命担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 别去
B.儒学自创立始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但其发展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生 命力。 C.儒学将安身立命和经世致用做到了有机统一,讲求“内圣”和“外王”二 者并重。 D.儒学可彻底解决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精神家园问题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的问题。 6.下列表述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孔子和孟子都主张追求精神生活和道德生活的满足,都致力于精神境界、 道德境界的提升。 B.儒家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综合、总结了古往今来的历史经验、思想 文化,见解深刻。 C.“学而优则仕”虽然有提倡读书做官之嫌,但终归还是强调儒家的入世品 格和用世精神。 D.洁身自好历来是道家的明智选择,而儒家总是将变革现实、变无道为有道 作为自身的使命。 7.根据原文相关内容的表述,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儒学既有安身立命之用,又有经世致用之效,所以中国未来的发展离不开 儒学的滋养和作用,这必将会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 B.“道中庸”体现的是儒学原本就具有的大众化、平民化的特点,儒学只要 坚持走大众化、平民化的道路,就可以健康地发展。 C.现代一些新儒学家在努力强化儒学高明一面的同时又削弱乃至舍弃儒学中 庸的一面,被弄得“玄而又玄”儒学必将远离大众。 D.儒学的学理探究是懦学大众化、世俗化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要不断 深入学理探究,儒学就能避免走入庸俗化、低俗化的歧途。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 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 命担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 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 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 讲钧礼。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 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 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国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 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 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 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 是芋视乃友也。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 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是犹可言也。老人邻有西塾,闻其 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有将、相,有卿、尹,有刺史、守、令,或绾黄纡紫,或揽 辔褰帷,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惟恐或后,竟以宗庙、社 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 著 赞曰: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奇已!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 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己贤夫并老人而芋视之者。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 是,岂果知道者欤?或传闻之过实耶?嗟夫!天下有缥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 老鄙夫能言之者,往往而然 (节选自清代周容《芋老人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衣湿袖单,影乃益瘦影:体形 B.邀见,讲钧礼 钧:平等 C.以污贿不饬罢 饬:掩饰 D.老人能于倾盖不意 意:料想 9.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文中“以今日而忘其昔日”的一组是 ①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 ②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 ③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死 ④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辩衣履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 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 讲钧礼。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 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 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国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 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 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 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 是芋视乃友也。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 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是犹可言也。老人邻有西塾,闻其 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有将、相,有卿、尹,有刺史、守、令,或绾黄纡紫,或揽 辔褰帷,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惟恐或后,竟以宗庙、社 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 著。 赞曰: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奇已!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 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芋视之者。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 是,岂果知道者欤?或传闻之过实耶?嗟夫!天下有缥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 老鄙夫能言之者,往往而然。 (节选自清代周容《芋老人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衣湿袖单,影乃益瘦 影:体形 B.邀见,讲钧礼 钧:平等 C.以污贿不饬罢 饬:掩饰 D.老人能于倾盖不意 意:料想 9.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文中“以今日而忘其昔日”的一组是 ①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 ②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 ③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死 ④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辩衣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