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四市 2011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8题,满分150分。考试 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2.选择题(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用 黑色笔工整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A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文艺低俗化现象背后,既有社会大潮的裹挟,更有文艺自身的原因,其中包括文艺观 念上的根本误区,亟需我们反思 反映生活不等于放弃精神坚守。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往往被曲解演绎为生活是怎样 的,文艺也就是怎样的。问题在于,文艺毕竟不能照搬生活,这里有文艺家的主体性以及价 值立场和审美态度问题,他的价值选择和审美判断问题,还有他的艺术良心和责任感问题。 艺术家要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和选择反映对象,在创作中要表现自己的情感评价和审美理 想,即便是反映生活中那些庸俗、低俗、丑陋现象,也不能没有审美批判和价值导向,以往 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已经给了我们足够多的启示。然而有些人故意回避这些问题,要么不承 认低俗,要么将这种低俗归为社会问题而不是自己的责任。将文艺审美简化为娱乐,再偷换 为游戏,沦为搞笑。这样一来,文艺审美应有的人文精神内涵就被悄然抽空了,变成了专给 人提供即时快感的玩乐。为了逗你玩、逗你乐,将娱乐变成愚乐和傻乐”,如此审美”, 文艺岂能不滑向庸俗和低俗的泥潭! 文艺大众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我国文艺的发展方向,它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问 题是,通俗化很容易变成庸俗化、低俗化。正如鲁迅在《文艺的大众化》一文中所说:若 文艺设法俯就,就很容易流为迎合大众,媚悦大众。迎合和媚悦,是不会于大众有益的。” 满足群众需要,并不意味着就要俯就、迎合、媚悅υ。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既需要满足也需 要引导。健康的文艺有助于培养人的健康情趣,而低俗的文艺必然诱发人的低级趣味。真正 的文艺大众化,大众本来应拥有主体性和自主性,是能够主动参与的,然而在当下的文化市 场里,大众并没有获得这样的自主权,他们只是被动的消费者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当今社会文化发展趋势,这意味着要更多面向消费市场和大众需求, 更多考虑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这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文化产业化是否意味着不需要承 担社会责任和不顾社会效益?按某些人的逻辑似乎文化事业才有承担社会责任和考虑社 会效益的义务而文化产业则只需追求经济效益所谓社会责任和社会效益可以完全撇开 这也许正是当今一些文艺不断走向低俗化的重要原因。精神文化市场不能一刀切地全盘消 费主导”,它既要考虑大众的消费需求,也要考虑文艺产品的健康有益,力求以此引导和培 育健康有益的文艺消费。马克思说过: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具有审美能力的大众
东北三省四市 2011 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8 题,满分 150 分。考试 时间 15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2.选择题(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用 黑色笔工整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A.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文艺低俗化现象背后,既有社会大潮的裹挟,更有文艺自身的原因,其中包括文艺观 念上的根本误区,亟需我们反思。 反映生活不等于放弃精神坚守。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往往被曲解演绎为生活是怎样 的,文艺也就是怎样的。问题在于,文艺毕竟不能照搬生活,这里有文艺家的主体性以及价 值立场和审美态度问题,他的价值选择和审美判断问题,还有他的艺术良心和责任感问题。 艺术家要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和选择反映对象,在创作中要表现自己的情感评价和审美理 想,即便是反映生活中那些庸俗、低俗、丑陋现象,也不能没有审美批判和价值导向,以往 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已经给了我们足够多的启示。然而有些人故意回避这些问题,要么不承 认低俗,要么将这种低俗归为社会问题而不是自己的责任。将文艺审美简化为娱乐,再偷换 为游戏,沦为搞笑。这样一来,文艺审美应有的人文精神内涵就被悄然抽空了,变成了专给 人提供即时快感的玩乐。为了逗你玩、逗你乐,将娱乐变成“愚乐”和“傻乐”,如此“审美”, 文艺岂能不滑向庸俗和低俗的泥潭! 文艺大众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我国文艺的发展方向,它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问 题是,“通俗化”很容易变成庸俗化、低俗化。正如鲁迅在《文艺的大众化》一文中所说:“若 文艺设法俯就,就很容易流为迎合大众,媚悦大众。迎合和媚悦,是不会于大众有益的。” 满足群众需要,并不意味着就要“俯就、迎合、媚悦”。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既需要满足也需 要引导。健康的文艺有助于培养人的健康情趣,而低俗的文艺必然诱发人的低级趣味。真正 的文艺大众化,大众本来应拥有主体性和自主性,是能够主动参与的,然而在当下的文化市 场里,大众并没有获得这样的自主权,他们只是被动的消费者。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当今社会文化发展趋势,这意味着要更多面向消费市场和大众需求, 更多考虑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这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文化产业化是否意味着不需要承 担社会责任和不顾社会效益?按某些人的逻辑,似乎“文化事业”才有承担社会责任和考虑社 会效益的义务,而“文化产业”则只需追求经济效益,所谓社会责任和社会效益可以完全撇开。 这也许正是当今一些文艺不断走向低俗化的重要原因。精神文化市场不能一刀切地全盘“消 费主导”,它既要考虑大众的消费需求,也要考虑文艺产品的健康有益,力求以此引导和培 育健康有益的文艺消费。马克思说过:“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具有审美能力的大众
消费主体及其趣味是可以而且能够由产品来培育和创造的既然如文艺生产就不能以产 业化为理由推卸责任,更不能以此作为低俗化的借口,这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实践上都是不 能含糊的 文艺观念上的种种误区,无疑会影响文艺实践,导致文艺低俗化现象滋生蔓延。因此 对这些容易让人陷入迷误的文艺观念加以反思和剖析,让人们自觉跳出这种文艺观念误区 对于扭转文艺低俗化之风十分必要。 (选自2010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1.下列表述的内容,不属于“文艺大众化”的一项是 A.文艺大众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我国文艺的发展方向,它在文艺的发展中具有 十分积极的意义 B.文艺大众化并不是要求文艺设法俯就大众,因为这样就容易流为迎合、媚悦大众的 文艺,对大众无益。 C.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满足与引导,因为健康的文艺有助于培养健康的情趣,而 低俗的文艺则不然 D.真正的文艺大众化,大众不应是没有自主权的被动的消费者,而应是拥有主体性和 自主性的主动参与者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虽然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不能理解为生活是怎样的,文艺也就是怎样的,因 为在反映生活时,艺术家有着自己的精神坚守。 B.文艺审美在简化与偷换概念中,沦为搞笑,变成了专给人提供即时快感的玩乐,而 文艺审美应有的人文精神内涵就被悄然抽空了。 C.马克思说的“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具有审美能力的大众”,阐明了艺术作品对 艺术对象”,即文艺大众这一消费主体的影响力 D.要扭转当今社会中文艺低俗化之风,就要对那些容易让人陷入迷误的文艺观念加以 反思和剖析,让人们自觉跳出这种文艺观念误区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文艺观念上的根本误区就是,文艺在反映社会生活时没有承担起生活所应有的社会 责任和义务,背离了文艺自身的人文精神内涵。 B.文艺之所以不能照搬生活,是因为文艺创作体现着文艺家的主体性、价值立场和审 美态度,体现着艺术家对反映对象的发现和选择 C.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既要考虑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也要承担社会责任,顾及社 会效益,这样才有可能改变文艺低俗化的状况 D.消费主体及其趣味是可以而且能够由产品来培育和创造的,所以健康或不健康的文 艺作品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文艺大众。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父春,湖广提学佥事。廷和年十二举于乡。成化十四年,年 十九,先其父成进土。改庶吉土。廷和为人美风姿,性沉静详审,为文简畅有法。好考究掌 故、民瘼、边事及一切法家言,郁然负公辅望。 乾清宫灾,廷和请帝避殿,下诏罪己,求直言。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九庙 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复面奏开言路,达下情,还边兵,革宫市,省工作,减织造 凡十余条,皆切至。帝不省。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 廷和始也。服甫阕,即召至。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 报。复与大学士蒋冕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帝令谷大用扼关门,乃归。帝命回銮日群臣各
消费主体及其趣味是可以而且能够由产品来培育和创造的,既然如此,文艺生产就不能以“产 业化”为理由推卸责任,更不能以此作为低俗化的借口,这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实践上都是不 能含糊的。 文艺观念上的种种误区,无疑会影响文艺实践,导致文艺低俗化现象滋生蔓延。因此, 对这些容易让人陷入迷误的文艺观念加以反思和剖析,让人们自觉跳出这种文艺观念误区, 对于扭转文艺低俗化之风十分必要。 (选自 2010 年 10 月 28 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1.下列表述的内容,不属于“文艺大众化”的一项是 A.文艺大众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我国文艺的发展方向,它在文艺的发展中具有 十分积极的意义。 B.文艺大众化并不是要求文艺设法俯就大众,因为这样就容易流为迎合、媚悦大众的 文艺,对大众无益。 C.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满足与引导,因为健康的文艺有助于培养健康的情趣,而 低俗的文艺则不然。 D.真正的文艺大众化,大众不应是没有自主权的被动的消费者,而应是拥有主体性和 自主性的主动参与者。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虽然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不能理解为生活是怎样的,文艺也就是怎样的,因 为在反映生活时,艺术家有着自己的精神坚守。 B.文艺审美在简化与偷换概念中,沦为搞笑,变成了专给人提供即时快感的玩乐,而 文艺审美应有的人文精神内涵就被悄然抽空了。 C.马克思说的“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具有审美能力的大众”,阐明了艺术作品对 “艺术对象”,即文艺大众这一消费主体的影响力。 D.要扭转当今社会中文艺低俗化之风,就要对那些容易让人陷入迷误的文艺观念加以 反思和剖析,让人们自觉跳出这种文艺观念误区。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文艺观念上的根本误区就是,文艺在反映社会生活时没有承担起生活所应有的社会 责任和义务,背离了文艺自身的人文精神内涵。 B.文艺之所以不能照搬生活,是因为文艺创作体现着文艺家的主体性、价值立场和审 美态度,体现着艺术家对反映对象的发现和选择。 C.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既要考虑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也要承担社会责任,顾及社 会效益,这样才有可能改变文艺低俗化的状况。 D.消费主体及其趣味是可以而且能够由产品来培育和创造的,所以健康或不健康的文 艺作品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文艺大众。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父春,湖广提学佥事。廷和年十二举于乡。成化十四年,年 十九,先其父成进士。改庶吉士。廷和为人美风姿,性沉静详审.,为.文简畅有法。好考究掌 故、民瘼、边事及一切法家言,郁然负.公辅望。 乾清宫灾,廷和请帝避殿,下诏罪己,求直言。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九庙 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复面奏开言路,达下情,还边兵,革.宫市,省工作,减织造, 凡十余条,皆切至。帝不省。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 廷和始也。服甫阕,即召至。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 报。复与大学士蒋冕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帝令谷大用扼关门,乃归。帝命回銮日群臣各
制旗帐迎,廷和曰:“此里俗以施之亲旧耳。天子至尊,不敢渎献。帝再使使谕意,执不从 乃已 江左比岁不登,中官请遺官督织造。工部及给事、御史言之,皆不听,趣内阁撰敕。廷 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遺。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廷和力争,言:臣 等与举朝大臣、言官言之不听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陛下能独与二三邪佞共治祖宗天下哉? 宪宗、孝宗爱民节财美政非一,陛下不取法,独法其不美者,何也?因请究拟旨者何人, 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帝为谢不审,俾戒所遣官毋纵肆而已,不能止也 廷和先累疏乞休,其后请益力。三年正月,帝听之去。明年六月卒,年七十。居久之 帝问大学土李时太仓所积几何,时对曰:可支数年。帝慨然曰:“此杨廷和功,不可没也。 (节选自《明史杨廷和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性沉静详审 审:慎重 B.为文简畅有法 为:写作 C.郁然负公辅望 负:怀有 D.还边兵,革宫市 革:改变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廷和直言劝谏的一组是(3分) ①下诏罪己,求直言 ②凡十余条,皆切至 ③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 ④天子至尊,不敢渎献 ⑤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 ⑥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 A.①③⑤ B.②④⑥ ①②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廷和少年成名志向远大。他十二岁中举,十九岁时比父亲先考中进士,喜欢考察 研究国家的旧制旧例、民情、边防事务及一切法家理论,志向高远。 B.杨廷和讲究孝道。父亲去世时,他请求允许奔丧,但皇上不答应,杨廷和再三请求, 皇上才答应了。杨廷和的做法也开了内阁大臣得以守满丧期的先例。 C.杨廷和敢于制止皇帝的不合理要求。皇上在宣府打猎,命令群臣在他回京之日制旗 到帐前来迎接,杨廷和认为这些要求不妥,执意不从,皇上只好作罢 D.杨廷和爱惜民力。江东一带连年歉收,宦官请求派官员督促织造,杨廷和等不奉命 趁机极力说明人民困顿、财物枯竭,请求不要派遣,终于阻止了此事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5分) (2)宪宗、孝宗爱民节财美政非一,陛下不取法,独法其不美者,何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满江红 柳永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 载灯火归村落。遺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 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注〕①词人中进士后,被授予睦州团练推官,此词为赴任途中所作。②长川,即下片词中的桐江 成底事:一事无成。④云泉约:指退隐山水之间的约定。⑤仲宣: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有《从军行》 五首。《乐府解题》曰:“《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 8.这首词的上片写景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5分) 9.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上下片加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制旗帐迎,廷和曰:“此里俗以施之亲旧耳。天子至尊,不敢渎献。”帝再使使谕意,执不从, 乃已。 江左比岁不登,中官请遣官督织造。工部及给事、御史言之,皆不听,趣内阁撰敕。廷 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廷和力争,言:“臣 等与举朝大臣、言官言之不听,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陛下能独与二三邪佞共治祖宗天下哉? 宪宗、孝宗爱民节财美政非一,陛下不取法,独法其不美者,何也?”因请究拟旨者何人, 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帝为谢不审,俾戒所遣官毋纵肆而已,不能止也。 廷和先累疏乞休,其后请益力。三年正月,帝听之去。明年六月卒,年七十一。居久之, 帝问大学士李时太仓所积几何,时对曰:“可支数年。”帝慨然曰:“此杨廷和功,不可没也。” (节选自《明史·杨廷和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性沉静详审. 审:慎重 B.为.文简畅有法 为:写作 C.郁然负.公辅望 负:怀有 D.还边兵,革.宫市 革:改变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廷和直言劝谏的一组是(3 分) ①下诏罪己,求直言 ②凡十余条,皆切至 ③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 ④天子至尊,不敢渎献 ⑤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 ⑥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杨廷和少年成名志向远大。他十二岁中举,十九岁时比父亲先考中进士,喜欢考察 研究国家的旧制旧例、民情、边防事务及一切法家理论,志向高远。 B.杨廷和讲究孝道。父亲去世时,他请求允许奔丧,但皇上不答应,杨廷和再三请求, 皇上才答应了。杨廷和的做法也开了内阁大臣得以守满丧期的先例。 C.杨廷和敢于制止皇帝的不合理要求。皇上在宣府打猎,命令群臣在他回京之日制旗 到帐前来迎接,杨廷和认为这些要求不妥,执意不从,皇上只好作罢。 D.杨廷和爱惜民力。江东一带连年歉收,宦官请求派官员督促织造,杨廷和等不奉命, 趁机极力说明人民困顿、财物枯竭,请求不要派遣,终于阻止了此事。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5 分) (2)宪宗、孝宗爱民节财美政非一,陛下不取法,独法其不美者,何也?(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满 江 红① 柳永 暮雨初收,长川②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 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③?平生 况有云泉约④。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⑤。 〔注〕①词人中进士后,被授予睦州团练推官,此词为赴任途中所作。②长川,即下片词中的桐江。 ③成底事:一事无成。④云泉约:指退隐山水之间的约定。⑤仲宣: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有《从军行》 五首。《乐府解题》曰:“《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 8.这首词的上片写景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5 分) 9.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上下片加以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山间之朝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2)巴山楚水凄凉地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谐》之言曰 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 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道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l.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陆地上的船 谢志强 早晨,太阳刚刚开起,他便站在晒谷场上,一只手叉在腰间,一只手一挥,像—个指挥 干军万马的将军,他喊:起锚,出航! 爹叹了一口气说,疯子的船又出海了 我好奇地望着他。我没见过海,没见过航船。他迎着照进山岙里的阳光,穿着整齐的制 服,很威武,很气派。阳光勾勒出他的剪影 晒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茵茵地连向山岭。接着,他开始踱步。我观察了好些天, 他从晒谷场的东头慢慢地走向西头,沉思的样子。晒谷场铺着水泥。 我发现,他绝不多走一步,接近晒谷场的边缘,他又折回身,继续走。他的皮肤黝黑 不是山民那种黑。是海风吹出的黑,父亲告诉我。我想象大海无遮无拦的阳光。 他走得那么准确。爹说他那条船跟晒谷场差不多大。那么大一条船,我想,一个移动的 晒谷场,周围的绿田不是像平静的海水吗? 爹说,别去打扰他,可怜的船长。一个失去了船的船长。我对他生岀敬意,他的身材魁 伟,把那一身制服撑得板板直直,好像挂在衣架上边那样 太阳在不知不觉升起,有一竿子高了,他仍重复着踱步—那是他在甲板上散步。我希 望他脚下的晒谷场能够航行。他踱步的时候,晒谷场仿佛在飘移。他的制服衣襟在山风里猎 猎抖动 可是,天阴下来了,不知哪里钻出来了乌云,发酵似地膨胀,遮住了太阳。他停下脚步, 四处张望,甚至,双手圈成两个圆,罩在眼眉前。父亲说那是他的望远镜。 爹示意我们—村里的几个小伙伴都来了,他们想嚷嚷—不要出声,其实,我真想赶 过去,登上他的船 他举起双臂,说,全体注意,风暴来啦,各就各位,保持航速! 我们乐了。他焦虑不安地跑起来,跑到船头—晒谷场的东首,他用脚踢踢摊在地上的 俗谷,说赶快采取措施,海水漫进舱里了 他开始寻找什么,大概是桶之类的东西,舀海水。他忙乎着踢稻谷,金色的稻谷飞起 我的娘撩起围裙揉在手里,对我的爹说,你去劝劝他,这样糟蹋粮食 他喊:快,水泵,都躲起来干嘛!他四顾着,像是寻找想象中的船员。我们沉不住气了, 真想赶过去帮他一把。 他冲着我们喊:胆小鬼,你们丢下船逃走呀!你们过来!我命令你们过来。大海可饶不 了你们! 我瞧了一眼爹。爹低声说:别过去,他疯病发了,发过一阵就会好转呢。 我真想过去支援他,他需要帮手。我见他像热锅上的蚂蚁那样,在晒谷场上疯狂地奔跑 我真不忍他那么孤独,可能我们过去,能够安慰他——他是我们家族中惟一见过大世面的人 物了,我曾替我这个二叔自豪,可是,他回来的时候,人家指着脑袋说他受了刺激 他终于停下来,哭腔哭调地说:沉了,沉了,我们的航船,沉了,你们都逃吧,鲨鱼不 会放过你们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山间之朝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2)巴山楚水凄凉地, 。怀旧空吟闻笛赋,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谐》之言曰:“ ,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 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道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陆 地 上 的 船 谢志强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他便站在晒谷场上,一只手叉在腰间,一只手一挥,像一个指挥 千军万马的将军,他喊:起锚,出航! 爹叹了一口气说,疯子的船又出海了。 我好奇地望着他。我没见过海,没见过航船。他迎着照进山岙里的阳光,穿着整齐的制 服,很威武,很气派。阳光勾勒出他的剪影。 晒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茵茵地连向山岭。接着,他开始踱步。我观察了好些天, 他从晒谷场的东头慢慢地走向西头,沉思的样子。晒谷场铺着水泥。 我发现,他绝不多走一步,接近晒谷场的边缘,他又折回身,继续走。他的皮肤黝黑, 不是山民那种黑。是海风吹出的黑,父亲告诉我。我想象大海无遮无拦的阳光。 他走得那么准确。爹说他那条船跟晒谷场差不多大。那么大一条船,我想,一个移动的 晒谷场,周围的绿田不是像平静的海水吗? 爹说,别去打扰他,可怜的船长。一个失去了船的船长。我对他生出敬意,他的身材魁 伟,把那一身制服撑得板板直直,好像挂在衣架上边那样。 太阳在不知不觉升起,有一竿子高了,他仍重复着踱步——那是他在甲板上散步。我希 望他脚下的晒谷场能够航行。他踱步的时候,晒谷场仿佛在飘移。他的制服衣襟在山风里猎 猎抖动。 可是,天阴下来了,不知哪里钻出来了乌云,发酵似地膨胀,遮住了太阳。他停下脚步, 四处张望,甚至,双手圈成两个圆,罩在眼眉前。父亲说那是他的望远镜。 爹示意我们——村里的几个小伙伴都来了,他们想嚷嚷——不要出声,其实,我真想赶 过去,登上他的船。 他举起双臂,说,全体注意,风暴来啦,各就各位,保持航速! 我们乐了。他焦虑不安地跑起来,跑到船头——晒谷场的东首,他用脚踢踢摊在地上的 稻谷,说赶快采取措施,海水漫进舱里了。 他开始寻找什么,大概是桶之类的东西,舀海水。他忙乎着踢稻谷,金色的稻谷飞起, 我的娘撩起围裙揉在手里,对我的爹说,你去劝劝他,这样糟蹋粮食。 他喊:快,水泵,都躲起来干嘛!他四顾着,像是寻找想象中的船员。我们沉不住气了, 真想赶过去帮他一把。 他冲着我们喊:胆小鬼,你们丢下船逃走呀!你们过来!我命令你们过来。大海可饶不 了你们! 我瞧了一眼爹。爹低声说:别过去,他疯病发了,发过一阵就会好转呢。 我真想过去支援他,他需要帮手。我见他像热锅上的蚂蚁那样,在晒谷场上疯狂地奔跑, 我真不忍他那么孤独,可能我们过去,能够安慰他——他是我们家族中惟一见过大世面的人 物了,我曾替我这个二叔自豪,可是,他回来的时候,人家指着脑袋说他受了刺激。 他终于停下来,哭腔哭调地说:沉了,沉了,我们的航船,沉了,你们都逃吧,鲨鱼不 会放过你们
据爹说,他那条船,在一场海上风暴里航行了一天一夜,最后,接近了一个无名小岛, 触了礁 太阳钻出乌云。他的声音低下来,说沉了。沉了。似乎在念咒语。我看着环绕着小山村 的山岭,好似晒谷场在下沉、下沉 他走出晒谷场,朝我们走来——登上小岛。他的神色又恢复了正常,像经历了场海上风 暴,现在,他的表情呆滞、淡漠。他根本没看我们一眼,似乎我们不存在,他穿过我们中间, 径直地走进他的屋子。 我们踏上了他的航船—晒谷场,整平了踢乱的稻谷。我学着他的样子,在场上走,想 体验当船长的感受。还是我出生以来看惯了的小山村—晒谷场,可是,刚才(每天他都要 演绎一场岀航的仪式,只是今天意外,岀现了阴天)那场沉船的风暴就发生在这儿。大海 无情,我想着遥远的大海,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的标题耐人寻味,“陆地上的船¨既指晒谷场,也指疯子船长意识中指挥过 的船,同时这个标题又充满悬念,有吸引读者的作用。 B.“他绝不多走一步,接近晒谷场的边缘,他又折回身,继续走”,是通过“我”的发现 来表现疯子船长的执着并预示着疯子船长即将发病。 C.起先“我”并不十分了解二叔这个疯子船长,爹在“我”与疯子船长之间起到了桥梁 作用,是“我”了解疯子船长这一人物的关键。 D.“哂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茵茵地连向山岭”,“周围的绿田¨像平静的海水”, 这些环境描写,有展现美丽的山村田园风光的作用 E.这篇小说不仅以它所叙述的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吸引人,而且以它所描述的因一次 海上风暴遭受沉船打击致疯的船长的疯癫表现发人深思。 (2)小说的主人公疯子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我”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6分) (4)对于这篇小说的创作意图,有人认为应该从悲剧的意义上去认识,有人认为应该从“我 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上去认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攀登物理高峰——一寻找J粒子的丁肇中 20世纪50年代,丁肇中就对探索新的基本粒子发生了兴趣。前辈科学家们的著作和思 想,对丁肇中有巨大的吸引力,他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基本粒子的新世界。但 是,正在这时,诽议和疾病向他袭来。1966年至1970年的粒子研究是他科学道路上最为艰 苦的5年。他和研究小组的科学家们制定攻克新粒子的实验计划,忙着设计制造仪器设备 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实验,但所得到的结果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始终找不到使人欣慰的新 粒子。丁肇中陷入困境之中,然而科学硏究的责任心鞭策着他不能停步。他和同事们不断地 修改实验方案,反复进行实验,经常日夜奋战在仪器旁,实验室成了他们的卧室。就这样, 他们艰苦奋战5个春秋科学实验数据仍然不能令人满意。正当他们的实验处于困境的时刻 学术界对他们发出了种种议论。有的说,丁肇中所设想的寻找新粒子的实验是异想天开,已 走到了死胡同啦! 1966年至1970年,丁肇中为了在高能物理最厚的地方钻孔,寻找新的基本粒子,弄得 精疲力尽,全身无力,他虚脱了,不得不去医院治疗。医生在他的病历表上写着:“因经常 劳累患神经衰弱症。ˆ医生看看病历表,按一按他的脉搏,又看看丁肇中无力支撑自己身子 的样子,耐心地说:我劝你最好休息一年。医生的话晴空霹雳似的向他击来,他顿时感到 束手无策。丁肇中叹了一口气,用祈求的口吻说:大夫,难道没有别的方法吗?医生斩钉 截铁地说:“这是唯一的办法” 医生的决断,无疑对丁肇中是一个沉重的打击。5年的汗水将毁于旦夕,他只好在医院
据爹说,他那条船,在一场海上风暴里航行了一天一夜,最后,接近了一个无名小岛, 触了礁。 太阳钻出乌云。他的声音低下来,说沉了。沉了。似乎在念咒语。我看着环绕着小山村 的山岭,好似晒谷场在下沉、下沉。 他走出晒谷场,朝我们走来——登上小岛。他的神色又恢复了正常,像经历了场海上风 暴,现在,他的表情呆滞、淡漠。他根本没看我们一眼,似乎我们不存在,他穿过我们中间, 径直地走进他的屋子。 我们踏上了他的航船——晒谷场,整平了踢乱的稻谷。我学着他的样子,在场上走,想 体验当船长的感受。还是我出生以来看惯了的小山村——晒谷场,可是,刚才(每天他都要 演绎一场出航的仪式,只是今天意外,出现了阴天)那场“沉船”的风暴就发生在这儿。大海 无情,我想着遥远的大海,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这篇小说的标题耐人寻味,“陆地上的船”既指晒谷场,也指疯子船长意识中指挥过 的船,同时这个标题又充满悬念,有吸引读者的作用。 B.“他绝不多走一步,接近晒谷场的边缘,他又折回身,继续走”,是通过“我”的发现 来表现疯子船长的执着并预示着疯子船长即将发病。 C.起先“我”并不十分了解二叔这个疯子船长,爹在“我”与疯子船长之间起到了桥梁的 作用,是“我”了解疯子船长这一人物的关键。 D.“晒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茵茵地连向山岭”,“周围的绿田”“像平静的海水”, 这些环境描写,有展现美丽的山村田园风光的作用。 E.这篇小说不仅以它所叙述的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吸引人,而且以它所描述的因一次 海上风暴遭受沉船打击致疯的船长的疯癫表现发人深思。 (2)小说的主人公疯子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 分) (3)小说中的“我”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6 分) (4)对于这篇小说的创作意图,有人认为应该从悲剧的意义上去认识,有人认为应该从“我 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上去认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攀 登 物 理 高 峰——寻找 J 粒子的丁肇中 20 世纪 50 年代,丁肇中就对探索新的基本粒子发生了兴趣。前辈科学家们的著作和思 想,对丁肇中有巨大的吸引力,他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基本粒子的新世界。但 是,正在这时,诽议和疾病向他袭来。l966 年至 l970 年的粒子研究是他科学道路上最为艰 苦的 5 年。他和研究小组的科学家们制定攻克新粒子的实验计划,忙着设计制造仪器设备, 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实验,但所得到的结果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始终找不到使人欣慰的新 粒子。丁肇中陷入困境之中,然而科学研究的责任心鞭策着他不能停步。他和同事们不断地 修改实验方案,反复进行实验,经常日夜奋战在仪器旁,实验室成了他们的卧室。就这样, 他们艰苦奋战 5 个春秋,科学实验数据仍然不能令人满意。正当他们的实验处于困境的时刻, 学术界对他们发出了种种议论。有的说,丁肇中所设想的寻找新粒子的实验是异想天开,已 走到了死胡同啦! 1966 年至 l970 年,丁肇中为了在高能物理最厚的地方钻孔,寻找新的基本粒子,弄得 精疲力尽,全身无力,他虚脱了,不得不去医院治疗。医生在他的病历表上写着:“因经常 劳累患神经衰弱症。”医生看看病历表,按一按他的脉搏,又看看丁肇中无力支撑自己身子 的样子,耐心地说:“我劝你最好休息一年。”医生的话晴空霹雳似的向他击来,他顿时感到 束手无策。丁肇中叹了一口气,用祈求的口吻说:“大夫,难道没有别的方法吗?”医生斩钉 截铁地说:“这是唯一的办法!” 医生的决断,无疑对丁肇中是一个沉重的打击。5 年的汗水将毁于旦夕,他只好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