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三校2012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 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昔人眼中,“雄浑”作为一种风格,或一种美的表现形态,几乎是高 不可攀的。《诗品集解》曾说:“文中惟庄马,诗中惟李杜,足以当之。”范围 是小的可怜了。西方美学中有个与“雄浑”比较相近的范畴,叫做“崇高”,按 照康德的见解,艺术领域并不存在“崇高”;它,仅仅表现在自然界。然而。前 种说法至少遗漏了词中的苏辛,忘却了李杜之前的屈原和李杜之后的陆游:就 后一种说法而论,既然艺术是生活(包括自然界)的再现,生活中可以有崇高 艺术何以独无?不过,康德对崇高现象的分析仍有精到之处。根据他的分析,崇 高引起的感觉和通常所说的美感很不一样。它不是那种直接的单纯的快感,而是 一种生命力暂时受到阻遏而后洋溢迸发的振奋感。崇高的事物以其巨大的威力常 常显得很可怕,但又并不是加害于人,所以结果在我们心中唤起的就不是恐惧, 而是勇气和自豪。雄浑之美怕也就是这么回事。 在叙事性作品特别是小说中,雄浑之美如何产生,前人似乎说得不多。 依我看来,小说的雄浑,在内容上总是与一种严重的社会冲突或人与自然的冲突 联接在一起;而在形式上往往与宏伟的结构密切相关。前者,使人在惊心动魄的 斗争面前对正义的力量、高尚的精神肃然起敬;后者,则使人好像面临巍峨的大 厦而慨然兴叹。 雨果的《九三年》很雄浑,这是因为它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革命与 反革命两种力量的生死决战为题材,既写了人与自然的搏斗,更写了人与人的较 量,其中更表现出了强烈的人道色彩。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失》则不然, 它没有什么扣人心弦的场面,而以音乐般的气氛和情绪取胜。它也写冲突,却并 非战争中你死我活的搏斗,而是一个具有崇高心灵的音乐家与庸俗环境的对抗以 及他自己内心经历的斗争。作者崇拜贝多芬,他的作品也同贝多芬的英雄性乐曲 一样,表现着这样一种进程:从黑暗到光明,通过斗争走向胜利!小说描写克里 斯朵夫艰难奋斗的一生,从“蒙蒙晓雾初开”到“将死而不死于恶死之日 步一步将读者引向雄浑高远之境。 康德曾把崇高分为“数量的”和“力量的”两种。“数量的索高”系指 体积的无限大。虽然他把崇高局限于自然界,但艺术中同样存在一个“体积”问 题。西欧美术史上,没有哪个画家能比米开朗琪罗更雄浑,而他的名作《创世纪》 之所以令人产生庄严雄伟之感,显然与其巨大而辉煌的结构分不开。试想我们进 入罗马西斯廷教堂,猛抬头望见离地十八米的拱形天顶上,许多健壮而富于英雄 气质的人物正扮演着各个不同的神奇故事,所有的故事都用建筑物的形式和装饰 纹样区划开来。而整个画面又形成一个浑然的整体,这是多么壮观的现象啊!连 画家的对头拉斐尔也不由得惊叹:“米开朗琪罗是用着同上帝一样杰出的天才创 造出这个世界的!” 对于大部头长篇小说来说,宏伟的结构更是通向雄浑的必由之路。托尔 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以法俄战争为背景,反映的社会生活极其广阔。笔触所及
东北三省三校 2012 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 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 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 第Ⅰ卷(阅读题,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昔人眼中,“雄浑”作为一种风格,或一种美的表现形态,几乎是高 不可攀的。《诗品集解》曾说:“文中惟庄马,诗中惟李杜,足以当之。”范围 是小的可怜了。西方美学中有个与“雄浑”比较相近的范畴,叫做“崇高”,按 照康德的见解,艺术领域并不存在“崇高”;它,仅仅表现在自然界。然而。前 一种说法至少遗漏了词中的苏辛,忘却了李杜之前的屈原和李杜之后的陆游;就 后一种说法而论,既然艺术是生活(包括自然界)的再现,生活中可以有崇高, 艺术何以独无?不过,康德对崇高现象的分析仍有精到之处。根据他的分析,崇 高引起的感觉和通常所说的美感很不一样。它不是那种直接的单纯的快感,而是 一种生命力暂时受到阻遏而后洋溢迸发的振奋感。崇高的事物以其巨大的威力常 常显得很可怕,但又并不是加害于人,所以结果在我们心中唤起的就不是恐惧, 而是勇气和自豪。雄浑之美怕也就是这么回事。 在叙事性作品特别是小说中,雄浑之美如何产生,前人似乎说得不多。 依我看来,小说的雄浑,在内容上总是与一种严重的社会冲突或人与自然的冲突 联接在一起;而在形式上往往与宏伟的结构密切相关。前者,使人在惊心动魄的 斗争面前对正义的力量、高尚的精神肃然起敬;后者,则使人好像面临巍峨的大 厦而慨然兴叹。 雨果的《九三年》很雄浑,这是因为它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革命与 反革命两种力量的生死决战为题材,既写了人与自然的搏斗,更写了人与人的较 量,其中更表现出了强烈的人道色彩。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失》则不然, 它没有什么扣人心弦的场面,而以音乐般的气氛和情绪取胜。它也写冲突,却并 非战争中你死我活的搏斗,而是一个具有崇高心灵的音乐家与庸俗环境的对抗以 及他自己内心经历的斗争。作者崇拜贝多芬,他的作品也同贝多芬的英雄性乐曲 一样,表现着这样一种进程:从黑暗到光明,通过斗争走向胜利!小说描写克里 斯朵夫艰难奋斗的一生,从“蒙蒙晓雾初开”到“将死而不死于恶死之日”,一 步一步将读者引向雄浑高远之境。 康德曾把崇高分为“数量的”和“力量的”两种。“数量的索高”系指 体积的无限大。虽然他把崇高局限于自然界,但艺术中同样存在一个“体积”问 题。西欧美术史上,没有哪个画家能比米开朗琪罗更雄浑,而他的名作《创世纪》 之所以令人产生庄严雄伟之感,显然与其巨大而辉煌的结构分不开。试想我们进 入罗马西斯廷教堂,猛抬头望见离地十八米的拱形天顶上,许多健壮而富于英雄 气质的人物正扮演着各个不同的神奇故事,所有的故事都用建筑物的形式和装饰 纹样区划开来。而整个画面又形成一个浑然的整体,这是多么壮观的现象啊!连 画家的对头拉斐尔也不由得惊叹:“米开朗琪罗是用着同上帝一样杰出的天才创 造出这个世界的!” 对于大部头长篇小说来说,宏伟的结构更是通向雄浑的必由之路。托尔 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以法俄战争为背景,反映的社会生活极其广阔。笔触所及
不仅包罗国王的御前会议,贵族的沙龙聚会,地主的庄园生活;而且布下好几条 爱情线索,展现了青年男女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但所有这一切都直接间接地 与战事交织在一起,人生的悲欢离合无不与战场的风云变幻休戚相关。 历来人们对雄浑或崇高的具体解释也许纷纭有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 即都认为它是一种高格调,高境界。 (节选自俞汝捷《小说24美》) 1.下列有关“雄浑”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雄浑”曾被人当作一种风格或一种美的表现形态,《诗品集解》中用“文 中惟庄马,诗中惟李杜,足以当之”来举例说明。 B.与“雄浑”比较相近的范畴是西方美学中的“崇高”,只是,康德认为“崇 高”只表现在自然界而不存在于艺术领域。 C.“雄浑”会带给人那种直接的单纯的快感,而“崇高”带给人的却是一种 生命力暂时受到阻遏而后洋溢迸发的振奋感。 D.“雄浑”之美与“崇高”的事物给人感受常常相同,它们巨大的威力常常 显得很可怕,但又并不是加害于人,往往会在我们心中唤起勇气和自豪而不是恐 惧 2.下列对“小说的雄浑”的分析与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小说的雄浑,在内容上总是与一种严重的社会冲突或人与自然的冲突联接 在一起,使人在惊心动魄的斗争面前对正义的力量、高尚的精神肃然起敬 B.小说的雄浑,在形式上往往与宏伟的结构密切相关,使人好像面临巍峨的 大厦而慨然兴叹,对于大部头长篇小说来说,宏伟的结构吏是通向雄浑的必由之 路 C.小说的雄浑通过宏大的创作体现出来,正如《九三年》《约翰·克里斯朵 夫》《刨世纪》以及《战争与和平》,它们要么有宏阔的题材,要么有宏伟的结 构 D.小说的雄浑是雄浑的一种具体表现,它与崇高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都被人 们认为是一种高格词,高境界 3.下列依据文章内容进行的推断合理的一项是( A.作者借助西方美学中的“崇高”来解读“雄浑”,“雄浑”范围虽小了点, 但可以存在于艺术领域,这一点却是“崇高”不具备的 B.康德所说“数量的崇高”对小说而言是宏伟的结构所表现出的雄浑,而 力量的崇高”对小说而言是丰富的内容及深刻的主题带给人强烈的心灵震撼。 C.《约翰·克里斯朵夫》之所以雄浑,正是罗曼·罗兰在作品中以贝多芬及贝 多芬的英雄性乐曲为主要表现对象,一步一步将读者引向雄浑高远之境的 D.只要将笔触及到广阔的社会生活,描绘人生万象,展现人生悲欢离合,创 作出大部头长篇小说,就能够让这样的小说达到雄浑的境界。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崔玄炜,博陵安平人也。父行谨,为胡苏令。少有学行,深为叔父秘书 监行功所器重。龙朔中,举明经,累补库部员外郎。玄炜以清谨见称。寻授天官 郎中,迁凤阁舍人 长安元年,超拜天官侍郎。每介然自守,都绝请谒,颇为执政者所忌。 转文昌左丞。经月余,(武)则天谓曰:“自卿改职以来,选司大有罪过。今要
不仅包罗国王的御前会议,贵族的沙龙聚会,地主的庄园生活;而且布下好几条 爱情线索,展现了青年男女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但所有这一切都直接间接地 与战事交织在一起,人生的悲欢离合无不与战场的风云变幻休戚相关。 历来人们对雄浑或崇高的具体解释也许纷纭有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 即都认为它是一种高格调,高境界。 (节选自俞汝捷《小说 24 美》) 1.下列有关“雄浑”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雄浑”曾被人当作一种风格或一种美的表现形态,《诗品集解》中用“文 中惟庄马,诗中惟李杜,足以当之”来举例说明。 B.与“雄浑”比较相近的范畴是西方美学中的“崇高”,只是,康德认为“崇 高”只表现在自然界而不存在于艺术领域。 C.“雄浑”会带给人那种直接的单纯的快感,而“崇高”带给人的却是一种 生命力暂时受到阻遏而后洋溢迸发的振奋感。 D.“雄浑”之美与“崇高”的事物给人感受常常相同,它们巨大的威力常常 显得很可怕,但又并不是加害于人,往往会在我们心中唤起勇气和自豪而不是恐 惧。 2.下列对“小说的雄浑”的分析与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小说的雄浑,在内容上总是与一种严重的社会冲突或人与自然的冲突联接 在一起,使人在惊心动魄的斗争面前对正义的力量、高尚的精神肃然起敬。 B.小说的雄浑,在形式上往往与宏伟的结构密切相关,使人好像面临巍峨的 大厦而慨然兴叹,对于大部头长篇小说来说,宏伟的结构吏是通向雄浑的必由之 路。 C.小说的雄浑通过宏大的创作体现出来,正如《九三年》《约翰•克里斯朵 夫》《刨世纪》以及《战争与和平》,它们要么有宏阔的题材,要么有宏伟的结 构。 D.小说的雄浑是雄浑的一种具体表现,它与崇高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都被人 们认为是一种高格词,高境界。 3.下列依据文章内容进行的推断合理的一项是( ) A.作者借助西方美学中的“崇高”来解读“雄浑”,“雄浑”范围虽小了点, 但可以存在于艺术领域,这一点却是“崇高”不具备的。 B.康德所说“数量的崇高”对小说而言是宏伟的结构所表现出的雄浑,而 “力量的崇高”对小说而言是丰富的内容及深刻的主题带给人强烈的心灵震撼。 C.《约翰•克里斯朵夫》之所以雄浑,正是罗曼•罗兰在作品中以贝多芬及贝 多芬的英雄性乐曲为主要表现对象,一步一步将读者引向雄浑高远之境的。 D.只要将笔触及到广阔的社会生活,描绘人生万象,展现人生悲欢离合,创 作出大部头长篇小说,就能够让这样的小说达到雄浑的境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崔玄炜,博陵安平人也。父行谨,为胡苏令。少有学行,深为叔父秘书 监行功所器重。龙朔中,举明经,累补库部员外郎。玄炜以清谨见称。寻授天官 郎中,迁凤阁舍人。 长安元年,超拜天官侍郎。每介然自守,都绝请谒,颇为执政者所忌。 转文昌左丞。经月余,(武)则天谓曰:“自卿改职以来,选司大有罪过。今要
卿复旧任。”又除天官侍郎,赐杂彩七十段。三年,拜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 章事,兼太子左庶子。四年,迁凤阁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仍依旧知政事。先 是,来俊臣、周兴等诬陷良善,冀图爵赏,因缘籍没者数百家。玄炜固陈其枉状, 则天乃感悟,咸从雪免。 则天季年,宋璟劾奏张昌宗谋为不轨,玄炜亦屡有谠言,则天乃令法司 正断其罪。玄炜弟升时为司刑少卿,又请置以大辟。其兄弟守正如此。是时,则 天不豫,宰相不得召见者累月。及疾少间,玄炜奏言:“皇太子、相王仁明孝友, 足可亲侍汤药。宫禁事重,伏愿不令异姓出入。”则天曰:“深领卿厚意。”寻 以预诛张易之功,擢拜中书令,封博陵郡公。 中宗将授方术人郑普思为秘书监,玄炜切谏,竟不纳。寻进爵为王,赐 实封四百户,检校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兼知都督事。其后被累贬,授白州司马, 在道病卒。建中初,赠太子太师。 玄炜与弟升甚相友爱。诸子弟孤贫者,多躬自抚养教授,颇为当时所称。 升,官至尚书左丞。玄炜少时颇属诗赋,晚年以为非己所长,乃不复构思,唯笃 志经籍,述作为事。所撰《行己要范》十卷、《友义传》十卷、《义士传》十五 卷,训注《文馆辞林策》二十卷,并行于代。 (节选自《旧唐书·崔玄炜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诬陷良善,冀图爵赏 冀:希望 B.因缘籍没者数百家 籍:户籍。 C.玄炜亦屡有谠言 谠:正直。 则天不豫 豫:舒服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崔玄炜正直有节操的一组是( )(3分) ①每介然自守,都绝请谒②玄炜固陈其枉状 ③乃令法司正断其罪 ④又请置以大辟 ⑤玄炜切谏,竟不纳⑥唯笃志经籍 述作为事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崔玄炜年少的时候就很有学行,他的叔父特别器重他。龙朔年间,参加明 经科考试中举。后来崔玄炜补任库部员外郎。 B.崔玄炜曾上奏说,帝王所居之处是很重要的地方,希望不要让异姓出入。 不久,因参与诛杀张易之兄弟有功,升任中书令,封博陵郡公。 C.武则天末年,宋璟检举张昌宗图谋不轨,崔玄炜和时任司刑少卿的弟弟崔 升主张处死张昌宗,武则天才命令法司正确审理他的罪行。 D.崔玄炜年轻时写了很多诗赋,晚年认为这不是自己的专长,于是就不再写 诗赋,只是 意研读经籍,撰写著作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玄炜固陈其枉状,则天乃感悟,咸以雪免 (2)诸子弟孤贫者,多躬自抚养教授,颇为当时所称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写真寄外 薛媛 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寒
卿复旧任。”又除天官侍郎,赐杂彩七十段。三年,拜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 章事,兼太子左庶子。四年,迁凤阁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仍依旧知政事。先 是,来俊臣、周兴等诬陷良善,冀图爵赏,因缘籍没者数百家。玄炜固陈其枉状, 则天乃感悟,咸从雪免。 则天季年,宋璟劾奏张昌宗谋为不轨,玄炜亦屡有谠言,则天乃令法司 正断其罪。玄炜弟升时为司刑少卿,又请置以大辟。其兄弟守正如此。是时,则 天不豫,宰相不得召见者累月。及疾少间,玄炜奏言:“皇太子、相王仁明孝友, 足可亲侍汤药。宫禁事重,伏愿不令异姓出入。”则天曰:“深领卿厚意。”寻 以预诛张易之功,擢拜中书令,封博陵郡公。 中宗将授方术人郑普思为秘书监,玄炜切谏,竟不纳。寻进爵为王,赐 实封四百户,检校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兼知都督事。其后被累贬,授白州司马, 在道病卒。建中初,赠太子太师。 玄炜与弟升甚相友爱。诸子弟孤贫者,多躬自抚养教授,颇为当时所称。 升,官至尚书左丞。玄炜少时颇属诗赋,晚年以为非己所长,乃不复构思,唯笃 志经籍,述作为事。所撰《行己要范》十卷、《友义传》十卷、《义士传》十五 卷,训注《文馆辞林策》二十卷,并行于代。 (节选自《旧唐书•崔玄炜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诬陷良善,冀图爵赏 冀:希望。 B.因缘籍没者数百家 籍:户籍。 C.玄炜亦屡有谠言 谠:正直。 D.则天不豫 豫:舒服。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崔玄炜正直有节操的一组是( )(3 分) ①每介然自守,都绝请谒 ②玄炜固陈其枉状 ③乃令法司正断其罪 ④又请置以大辟 ⑤玄炜切谏,竟不纳 ⑥唯笃志经籍, 述作为事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崔玄炜年少的时候就很有学行,他的叔父特别器重他。龙朔年间,参加明 经科考试中举。后来崔玄炜补任库部员外郎。 B.崔玄炜曾上奏说,帝王所居之处是很重要的地方,希望不要让异姓出入。 不久,因参与诛杀张易之兄弟有功,升任中书令,封博陵郡公。 C.武则天末年,宋璟检举张昌宗图谋不轨,崔玄炜和时任司刑少卿的弟弟崔 升主张处死张昌宗,武则天才命令法司正确审理他的罪行。 D.崔玄炜年轻时写了很多诗赋,晚年认为这不是自己的专长,于是就不再写 诗赋,只是一心一意研读经籍,撰写著作。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玄炜固陈其枉状,则天乃感悟,咸以雪免。 (2)诸子弟孤贫者,多躬自抚养教授,颇为当时所称。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写真寄外 薛媛 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寒
已惊颜索寞,渐觉鬓凋残。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 注:薛媛是晩唐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南楚材妻。楚材离家远游。颍(今 河南许昌)地长官爱楚材风采,欲以女妻之。楚材欲允婚,命仆回濠粱取琴书等 物。“善书面,妙属文”(见《云溪友议》卷上)的薛嫒,觉察丈夫意向,对镜 自画肖像,并写了上面这首诗以寄意 8.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概括说明。(5分) 9.赏析颈联的写法和内涵。(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寄蜉蝣于天地, 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3)蹴尔而与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 也》)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汗血马 魏继新 夕阳正在西下,苍茫的暮色给无垠的沙丘涂上了一层忧郁、凝重的昏黄, 晚霞正在渐渐暗淡下去,几缕破碎的云丝被烧得通红后,又仿佛随着沙漠粗糙而 夹着尘沙的戈壁风吹得骤冷,云丝便变得像一块块冷却后的生铁在青黑中镶上了 层红边,使干燥的沙漠更显得荒凉而凄惨,呈现一派壮观的悲怆。但尽管如此, 空气仍然十分干燥,使人嗓子眼儿里仿佛冒得出火来,所以,在汉子的眼里,那 落日依然在使人炫目地燃烧着,使他觉得连呼吸也刺激得嗓子一阵阵针扎般地疼 痛 汉子的头发已经有些灰白了,但短而粗糙的胡须却显示出他并未衰老, 而恰恰是正值壮年,只不过岁月的沧桑与坎坷过早地给他的须发涂上了一层白 霜。汉子留平头,额头像石块一般坚硬,有几条刀砍斧凿般的皱纹橫在其间。他 面部轮廓分明,线条执拗粗犷,眼睛凹陷,带点儿凶狠、阴沉,与他做伴的,是 一匹身架不高,但却并不因风沙、干渴折磨而失去其矫捷神韵的枣红马。那马与 他一起出生入死,相依为命,好几次在他昏迷时背负着他脱离险境。这一次,又 是它,带着负伤的他日夜兼程地奔走了三天三夜,直到闯入茫茫戈壁,才摆脱了 仇家的追杀。 马喷着响鼻,艰难地把腿一次次从深陷的黄沙中拔岀,但尽管如此,它 还是不时用劲拽着缰绳。助不愿再骑它的主人一臂之力,但它终归还是太累了。 汉子心疼地拍了拍马背,终于找了一处背风的沙口,躺了下来,那马,便偎在他 头前,用身躯替他挡风。汉子见了,艰难地一笑,对它报以感激 月亮升起来了,荒原变得苍白而神秘,一层忧郁的月光,镀在汉子和马 身上,使他们看上去,犹如一尊正在渐渐风化的黝黑的泥塑
已惊颜索寞,渐觉鬓凋残。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 注:薛嫒是晚唐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南楚材妻。楚材离家远游。颍(今 河南许昌)地长官爱楚材风采,欲以女妻之。楚材欲允婚,命仆回濠粱取琴书等 物。“善书面,妙属文”(见《云溪友议》卷上)的薛嫒,觉察丈夫意向,对镜 自画肖像,并写了上面这首诗以寄意。 8.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概括说明。(5 分) 9.赏析颈联的写法和内涵。(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3)蹴尔而与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 也》)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汗血马 魏继新 夕阳正在西下,苍茫的暮色给无垠的沙丘涂上了一层忧郁、凝重的昏黄, 晚霞正在渐渐暗淡下去,几缕破碎的云丝被烧得通红后,又仿佛随着沙漠粗糙而 夹着尘沙的戈壁风吹得骤冷,云丝便变得像一块块冷却后的生铁在青黑中镶上了 一层红边,使干燥的沙漠更显得荒凉而凄惨,呈现一派壮观的悲怆。但尽管如此, 空气仍然十分干燥,使人嗓子眼儿里仿佛冒得出火来,所以,在汉子的眼里,那 落日依然在使人炫目地燃烧着,使他觉得连呼吸也刺激得嗓子一阵阵针扎般地疼 痛。 汉子的头发已经有些灰白了,但短而粗糙的胡须却显示出他并未衰老, 而恰恰是正值壮年,只不过岁月的沧桑与坎坷过早地给他的须发涂上了一层白 霜。汉子留平头,额头像石块一般坚硬,有几条刀砍斧凿般的皱纹横在其间。他 面部轮廓分明,线条执拗粗犷,眼睛凹陷,带点儿凶狠、阴沉,与他做伴的,是 一匹身架不高,但却并不因风沙、干渴折磨而失去其矫捷神韵的枣红马。那马与 他一起出生入死,相依为命,好几次在他昏迷时背负着他脱离险境。这一次,又 是它,带着负伤的他日夜兼程地奔走了三天三夜,直到闯入茫茫戈壁,才摆脱了 仇家的追杀。 马喷着响鼻,艰难地把腿一次次从深陷的黄沙中拔出,但尽管如此,它 还是不时用劲拽着缰绳。助不愿再骑它的主人一臂之力,但它终归还是太累了。 汉子心疼地拍了拍马背,终于找了一处背风的沙口,躺了下来,那马,便偎在他 头前,用身躯替他挡风。汉子见了,艰难地一笑,对它报以感激。 月亮升起来了,荒原变得苍白而神秘,一层忧郁的月光,镀在汉子和马 身上,使他们看上去,犹如一尊正在渐渐风化的黝黑的泥塑
汉子醒来时,如炽的烈日已高高地悬挂在荒漠之上。他已记不得闯进戈 壁有几天了,只昏昏沉沉地被同样疲乏的马艰难地拽着走。偶尔看见被风沙掀露 出的人兽的白骨。汉子嘴唇喃喃地动着,眼前不断出现许多幻象。他仿佛看见自 己杀了杀害他全家的仇人,与弟兄们拉竿子杀富济贫的情景,也仿佛看见官家围 杀了全部弟兄,还有他的媳妇玉茹,他要与官家拼命,玉茹却叫他一定要冲出去。 他冲出去了,进了戈壁,却终于因饥渴难耐晕倒了, 醒来时马正嘶鸣着,用蹄把刀踢到他面前,又躺下来,把脖子对准他的 脸。汉子一下明白了,马要他拿自己的血解渴。汉子眼里涌出了泪水,他抱住马 脖子,缓缓拿起刀,但他没有割马,而是割了自己手腕,血汩汩涌出,他把手腕 对准马嘴。马似乎也明白了,吸吮了几口,便扭过了头,汉子看见马眼里也有泪 水。他撕了条布巾,包住伤口,缓缓爬上马背,马站起来,艰难地向前走去,汉 子却昏过去了。 不知过了多久,过了多少个白天和黑夜,马一阵长长的嘶鸣把他惊醒了 汉子迷迷糊糊地看见了一片绿地,而马也竭尽余力,艰难地奔跑起来,还出了汗 汉子用手一摸,闻到异味,拿到眼前一看,那汗中,竟带着血丝· 后来,汉子便在这沙漠中的绿地安了家,放牧着马匹牛羊。渐渐地,这 儿变成了一块小小的绿洲,不少牧民也在这儿落了户。汉子的马不仅与他终身为 伴,而且也渐渐繁衍成一群。只是,此马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但每汗必血, 实非一般良驹矣 于是,人们便呼那马为汗血马,尽心恤之,轻易不使其驰骋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运用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超乎人的想象又在情 理之中,极具艺术魅力。 B.第二自然段,对汉子外貌、神态、动作的描写表明了汉子有过沧桑与 坎坷的经历,性格粗犷。 C.小说采用补叙的方式介绍了汉子和汗血马进入沙漠的原因,叙述的故 事曲折而又引人入胜 D.本文中有许多细腻感人之处,如“汉子眼里涌出了泪水,他抱住马脖 子,缓缓拿起刀……汉子看见马眼里也有泪水”,写出了汉子对马的感激之情。 E.小说结尾表明马终于带领主人冲出困境,有了一个美满的结局,小说 的主题也得到了升华 (2)小说开篇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汗血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4)这篇小说讲述了“汗血马”和汉子的故事,表达了丰富的意蕴。请结合文 本谈谈你的见解。(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梦里不知身是客 清心 长长的静默,风吹叶落。1973年3月6日,81岁的美国作家赛珍珠带着 满腔遗憾和对中国无与伦比的思念与眷恋,永远闭上了双眼。自此,她倾情热爱 的第二故乡一一中国,与她天各一方 1972年5月,收到拒绝她访华的回信时,赛珍珠衰老孤独的身体如同深 秋的雨布,顷刻瑟瑟成薄凉。只是,误会也好,曲解也罢,甚至连那些常人难以
汉子醒来时,如炽的烈日已高高地悬挂在荒漠之上。他已记不得闯进戈 壁有几天了,只昏昏沉沉地被同样疲乏的马艰难地拽着走。偶尔看见被风沙掀露 出的人兽的白骨。汉子嘴唇喃喃地动着,眼前不断出现许多幻象。他仿佛看见自 己杀了杀害他全家的仇人,与弟兄们拉竿子杀富济贫的情景,也仿佛看见官家围 杀了全部弟兄,还有他的媳妇玉茹,他要与官家拼命,玉茹却叫他一定要冲出去。 他冲出去了,进了戈壁,却终于因饥渴难耐晕倒了。 醒来时马正嘶鸣着,用蹄把刀踢到他面前,又躺下来,把脖子对准他的 脸。汉子一下明白了,马要他拿自己的血解渴。汉子眼里涌出了泪水,他抱住马 脖子,缓缓拿起刀,但他没有割马,而是割了自己手腕,血汩汩涌出,他把手腕 对准马嘴。马似乎也明白了,吸吮了几口,便扭过了头,汉子看见马眼里也有泪 水。他撕了条布巾,包住伤口,缓缓爬上马背,马站起来,艰难地向前走去,汉 子却昏过去了。 不知过了多久,过了多少个白天和黑夜,马一阵长长的嘶鸣把他惊醒了, 汉子迷迷糊糊地看见了一片绿地,而马也竭尽余力,艰难地奔跑起来,还出了汗。 汉子用手一摸,闻到异味,拿到眼前一看,那汗中,竟带着血丝…… 后来,汉子便在这沙漠中的绿地安了家,放牧着马匹牛羊。渐渐地,这 儿变成了一块小小的绿洲,不少牧民也在这儿落了户。汉子的马不仅与他终身为 伴,而且也渐渐繁衍成一群。只是,此马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但每汗必血, 实非一般良驹矣。 于是,人们便呼那马为汗血马,尽心恤之,轻易不使其驰骋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小说运用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超乎人的想象又在情 理之中,极具艺术魅力。 B.第二自然段,对汉子外貌、神态、动作的描写表明了汉子有过沧桑与 坎坷的经历,性格粗犷。 C.小说采用补叙的方式介绍了汉子和汗血马进入沙漠的原因,叙述的故 事曲折而又引人入胜。 D.本文中有许多细腻感人之处,如“汉子眼里涌出了泪水,他抱住马脖 子,缓缓拿起刀……汉子看见马眼里也有泪水”,写出了汉子对马的感激之情。 E.小说结尾表明马终于带领主人冲出困境,有了一个美满的结局,小说 的主题也得到了升华。 (2)小说开篇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分) (3)小说中“汗血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 分) (4)这篇小说讲述了“汗血马”和汉子的故事,表达了丰富的意蕴。请结合文 本谈谈你的见解。(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梦里不知身是客 清心 长长的静默,风吹叶落。1973 年 3 月 6 日,81 岁的美国作家赛珍珠带着 满腔遗憾和对中国无与伦比的思念与眷恋,永远闭上了双眼。自此,她倾情热爱 的第二故乡——中国,与她天各一方。 1972 年 5 月,收到拒绝她访华的回信时,赛珍珠衰老孤独的身体如同深 秋的雨布,顷刻瑟瑟成薄凉。只是,误会也好,曲解也罢,甚至连那些常人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