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三校2014届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书画作伪历史十分悠久,始于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已形成风气 宋时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作伪高潮,元代稍有衰落,尤至明代达到顶峰。 明代书画作伪比之于前代,在手法和形式上又有新发展,除了仿制名家 之作外,还有如挖掉旧款改署新款;在本无款的作品上添上名人款;赝品配真题 跋等,几乎集中了我们现在已知的全部作伪方法。但归纳起来不外乎墓、临、仿、 造及对真迹改头换面等手段 作伪的手法各式各样,一时古今名家之赝品充斥泛滥。较普遍的一种手 法是把原画改款、添款,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改头换面”。有些作伪者,把明代 院体画家作品的名款挖去,改成宋代某画家之名款,冒充宋画出售。还有明代的 一幅山水画《阔渚晴峰图》轴,此画原为宣德宫廷画家师法郭煕之作,为后人挖 去原款,在右下角添上郭熙的伪款,企图当成北宋名家的山水画。又如,明宫廷 画师朱端的一幅人物故事画轴,原画左边中上部有“朱端”二字款,下面有印章 二方。作伪者将“朱端”二字挖去,印章也刮得模糊不清,把标签写成了宋代马 远的《弘衣渡口图》。但经过认真鉴定比较,看出其画法风格异于马远,时代风 格又不相符,详细观察,发现画上方中部有“钦赐一樵图书”朱文方印,此乃皇 帝钦赐朱端的专用印章,他人不能假借 对于此种方法作伪,时人屡试不爽。清顾复曾谈到明“院体”“浙派” 画家,其中三人的画被改成宋人画的情况:“迩来三人之笔寥寥,说者谓洗去名 款,竟作宋人款者,强半三人笔也。”他就曾见到吕纪《杏花双雀图》被改作宋 代的黄筌款。后来明代院体画传世稀少,甚至一些宫廷名手之作竟没有一件流传 下来,究其原因,或许与这种改头换面,明画冒充宋画的作伪因素有很大关系。 明代的名家有时碍于面子,对假名款心知肚明不肯说破,但又不想违背 良心,就在题诗时暗示。如款为李赞华的赝品《射鹿图》,本来是黄道宗所画, 卷后有朱德润等四人题。造假者于是把题识去掉,再题作李赞华画。但作伪者粗 心,以致“原作者黄道宗三字尽处尚剩有迹”。后来沈周知之,欲题出道宗,恐 翻前案,故题其诗末句云:“欲辩题痕迷纸缝。”作伪者虽“逞其心力仿作古人 之迹,不但不知者易诳,即素识画理者,亦几莫能辨”,然“及识破,但觉满纸 牵强,不待与原画对劾而知也” 画家们对此事表现得如此含蓄,这让造假者越发猖獗。为了追求利益最 大化,作伪者可谓无计不施,他们想出了以割裂分装的方式造假。就是将一幅画 分割成数幅分别装裱,分头出售,以牟取利润 (摘编自吕友者《明代中后期书画的作伪风潮》) 1.下列对于“改头换面”这种作伪方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是 A.“改头换面”是通过把原画改款、添款的方式来作伪的手法,是一种较为 普遍的作伪手法。 B.明代的山水画《阔渚晴峰图》和宋代马远的《弘衣渡口图》都是被“改头 换面”后的作品
东北三省三校 2014 届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书画作伪历史十分悠久,始于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已形成风气, 宋时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作伪高潮,元代稍有衰落,尤至明代达到顶峰。 明代书画作伪比之于前代,在手法和形式上又有新发展,除了仿制名家 之作外,还有如挖掉旧款改署新款;在本无款的作品上添上名人款;赝品配真题 跋等,几乎集中了我们现在已知的全部作伪方法。但归纳起来不外乎摹、临、仿、 造及对真迹改头换面等手段。 作伪的手法各式各样,一时古今名家之赝品充斥泛滥。较普遍的一种手 法是把原画改款、添款,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改头换面”。有些作伪者,把明代 院体画家作品的名款挖去,改成宋代某画家之名款,冒充宋画出售。还有明代的 一幅山水画《阔渚晴峰图》轴,此画原为宣德宫廷画家师法郭熙之作,为后人挖 去原款,在右下角添上郭熙的伪款,企图当成北宋名家的山水画。又如,明宫廷 画师朱端的一幅人物故事画轴,原画左边中上部有“朱端”二字款,下面有印章 二方。作伪者将“朱端”二字挖去,印章也刮得模糊不清,把标签写成了宋代马 远的《弘衣渡口图》。但经过认真鉴定比较,看出其画法风格异于马远,时代风 格又不相符,详细观察,发现画上方中部有“钦赐一樵图书”朱文方印,此乃皇 帝钦赐朱端的专用印章,他人不能假借。 对于此种方法作伪,时人屡试不爽。清顾复曾谈到明“院体”“浙派” 画家,其中三人的画被改成宋人画的情况:“迩来三人之笔寥寥,说者谓洗去名 款,竟作宋人款者,强半三人笔也。”他就曾见到吕纪《杏花双雀图》被改作宋 代的黄筌款。后来明代院体画传世稀少,甚至一些宫廷名手之作竟没有一件流传 下来,究其原因,或许与这种改头换面,明画冒充宋画的作伪因素有很大关系。 明代的名家有时碍于面子,对假名款心知肚明不肯说破,但又不想违背 良心,就在题诗时暗示。如款为李赞华的赝品《射鹿图》,本来是黄道宗所画, 卷后有朱德润等四人题。造假者于是把题识去掉,再题作李赞华画。但作伪者粗 心,以致“原作者黄道宗三字尽处尚剩有迹”。后来沈周知之,欲题出道宗,恐 翻前案,故题其诗末句云:“欲辩题痕迷纸缝。”作伪者虽“逞其心力仿作古人 之迹,不但不知者易诳,即素识画理者,亦几莫能辨”,然“及识破,但觉满纸 牵强,不待与原画对劾而知也”。 画家们对此事表现得如此含蓄,这让造假者越发猖獗。为了追求利益最 大化,作伪者可谓无计不施,他们想出了以割裂分装的方式造假。就是将一幅画 分割成数幅分别装裱,分头出售,以牟取利润。 (摘编自吕友者《明代中后期书画的作伪风潮》) 1.下列对于“改头换面”这种作伪方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是 ( ) A.“改头换面”是通过把原画改款、添款的方式来作伪的手法,是一种较为 普遍的作伪手法。 B.明代的山水画《阔渚晴峰图》和宋代马远的《弘衣渡口图》都是被“改头 换面”后的作品
C.明“院体”“浙派”画家的画,就有被人用“改头换面”的方法改成宋人 画的情况。 D.改头换面,用明画冒充宋画,这可能是明代院体画传世稀少,甚至一些宫 廷名手之作竟没有一件流传下来的原因之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书画作伪始于魏晋南北朝,这种风气在以后的朝代中愈演愈烈,至明 代达到顶峰 B.明代书画作伪在手法和形式上都有新的发展,几乎集中了我们现在已知的 全部作伪方法。 C.明代的名家有时对假名款心知肚明,但碍于面子,不肯说破,于是出于良 心就在题诗时暗示出来。 D.作伪者采用割裂分装的作伪方式,将一幅画分割后分头出售,从而实现利 益的最大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代书画作伪让名家的赝品充斥泛滥,其方式包括摹、临、仿、造及对真 迹改头换面等。 B.后人以挖掉旧款改署新款的方式,把宣德宫廷画家师法郭熙的作品《阔渚 晴峰图》伪造成了北宋名家的山水画 C.款为李赞华的赝品《射鹿图》,本来是黄道宗所画,但因为作伪者的粗心, 最终被辨认出来。 D.吕纪《杏花双雀图》被改作宋代的黄筌款,但画家们对此事的表现非常含 蓄,因而让造假者越发猖獗。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斛律光,字明月,少工骑射,以武艺知名。魏末,从其父斛律金西征 周文帝长史莫孝晖时在行间,光驰马射中之,因擒于阵,光时年十七,高祖嘉之, 即擢为都督。尝从世宗于洹桥校猎,见一大鸟,云表飞飏,光引弓射之,正中其 颈。此鸟形如车轮,旋转而下,至地,乃大雕也。世宗取而观之,深壮异焉,当 时传号落雕都督。 晋州东有周天柱、新安、牛头三戍,招引亡叛,屡为寇窃。天保七年, 光率步骑五千袭破之。又大破周仪同王敬俊等,获口五百余人,杂畜千余头而还。 武平二年,周遣纥干广略围宜阳。光率步骑五万赴之,大战于城下,乃取周建安 等四戍,捕虏千余人而还。军未至邺,敕令便放兵散。光以为军人多有勋功,未 得慰劳,若即便散,恩泽不施,乃密通表请使宣旨,军仍且进。朝廷发使迟留, 军还,将至紫陌,光仍驻营待使。帝闻光军营已逼,心甚恶之,急令舍人追光入 见,然后宣劳散兵。拜光左丞相,又别封清河郡公 光入,常在朝堂垂帘而坐。祖埏(字孝征)不知,乘马过其前。光怒, 谓人曰:“此人乃敢尔!”后珽在内省,言声高慢,光适过,闻之,又怒。珽知 光忿,而赂光从奴而问之曰:“相王瞋孝征耶?”曰:“自公用事,相王每夜抱 膝叹曰:‘盲人入,国必破矣!’”穆提婆求娶光庶女,不许。帝赐提婆晋阳之 田,光言于朝曰:“此田神武帝以来常种禾,饲马数千匹,以拟寇难,今赐提婆, 无乃阙军务也?”由是祖、穆积怨
C.明“院体”“浙派”画家的画,就有被人用“改头换面”的方法改成宋人 画的情况。 D.改头换面,用明画冒充宋画,这可能是明代院体画传世稀少,甚至一些宫 廷名手之作竟没有一件流传下来的原因之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中国书画作伪始于魏晋南北朝,这种风气在以后的朝代中愈演愈烈,至明 代达到顶峰。 B.明代书画作伪在手法和形式上都有新的发展,几乎集中了我们现在已知的 全部作伪方法。 C.明代的名家有时对假名款心知肚明,但碍于面子,不肯说破,于是出于良 心就在题诗时暗示出来。 D.作伪者采用割裂分装的作伪方式,将一幅画分割后分头出售,从而实现利 益的最大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明代书画作伪让名家的赝品充斥泛滥,其方式包括摹、临、仿、造及对真 迹改头换面等。 B.后人以挖掉旧款改署新款的方式,把宣德宫廷画家师法郭熙的作品《阔渚 晴峰图》伪造成了北宋名家的山水画。 C.款为李赞华的赝品《射鹿图》,本来是黄道宗所画,但因为作伪者的粗心, 最终被辨认出来。 D.吕纪《杏花双雀图》被改作宋代的黄筌款,但画家们对此事的表现非常含 蓄,因而让造假者越发猖獗。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斛律光,字明月,少工骑射,以武艺知名。魏末,从其父斛律金西征, 周文帝长史莫孝晖时在行间,光驰马射中之,因擒于阵,光时年十七,高祖嘉之, 即擢为都督。尝从世宗于洹桥校猎,见一大鸟,云表飞飏,光引弓射之,正中其 颈。此鸟形如车轮,旋转而下,至地,乃大雕也。世宗取而观之,深壮异焉,当 时传号落雕都督。 晋州东有周天柱、新安、牛头三戍,招引亡叛,屡为寇窃。天保七年, 光率步骑五千袭破之。又大破周仪同王敬俊等,获口五百余人,杂畜千余头而还。 武平二年,周遣纥干广略围宜阳。光率步骑五万赴之,大战于城下,乃取周建安 等四戍,捕虏千余人而还。军未至邺,敕令便放兵散。光以为军人多有勋功,未 得慰劳,若即便散,恩泽不施,乃密通表请使宣旨,军仍且进。朝廷发使迟留, 军还,将至紫陌,光仍驻营待使。帝闻光军营已逼,心甚恶之,急令舍人追光入 见,然后宣劳散兵。拜光左丞相,又别封清河郡公。 光入,常在朝堂垂帘而坐。祖埏(字孝征)不知,乘马过其前。光怒, 谓人曰:“此人乃敢尔!”后珽在内省,言声高慢,光适过,闻之,又怒。珽知 光忿,而赂光从奴而问之曰:“相王瞋孝征耶?”曰:“自公用事,相王每夜抱 膝叹曰:‘盲人入,国必破矣!’”穆提婆求娶光庶女,不许。帝赐提婆晋阳之 田,光言于朝曰:“此田神武帝以来常种禾,饲马数千匹,以拟寇难,今赐提婆, 无乃阙军务也?”由是祖、穆积怨
周将军韦孝宽忌光英勇,乃作光反谣言。会帝前有所疑,谓何洪珍云 “我前疑其欲反,果然。”后,光至,引入凉风堂,刘桃枝自后拉而杀之,时年 五十八。于是下诏称光谋反,尽灭其族。光性少言刚急,严于御下,治兵唯仗威 刑。罪既不彰,一旦屠灭,朝野痛惜之。周武帝闻光死,大喜,赦其境内。后灭 齐入邺,追赠光上柱国、崇国公。指诏书曰:“此人若在,朕岂能至邺! (节选自《北齐书·列传第九》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少工骑射,以武艺知名 工:擅长 B.招引亡叛,屡为寇窃 亡叛:叛逃 C.自公用事,相王每夜抱膝叹曰 用事:掌权 D.罪既不彰,一旦屠灭,朝野痛惜之 彰:明显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明斛律光英武勇敢的一组是(3 分) ①少工骑射,以武艺知名 ②光驰马射中之,因擒于阵 ③当时传号落雕都督④大战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 ⑤相王每夜抱膝叹曰:“盲人入,国必破矣!” ⑥此人若在,朕岂能 至邺 A.①②④ C.①⑤⑥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斛律光箭艺髙超。他曾经陪同世宗在洹桥打猎,引弓射雕,正中脖颈,被 称为“落雕都督” B.斛律光英勇善战。周的天柱、新安、牛头三处营垒多次侵扰齐境,斛律光 率五千步骑偷袭击败了他们,虏获五百多人、杂畜千余头。 C.斛律光抗令不从。在攻克北周建安等四处营垒后,他没有遵命将士兵解散, 而是希望朝廷慰劳有功之人,后来皇帝不得已慰劳兵众。 D.斛律光遭人忌恨,因谗言被朝廷处死,更被灭族,朝野痛惜,而周武帝则 万分欢喜,以大赦囚犯庆祝。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田神武帝以来常种禾,饲马数千匹,以拟寇难,今赐提婆,无乃阙军 务也?(5分) (2)光性少言刚急,严于御下,治兵唯仗威刑。(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8.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9.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周将军韦孝宽忌光英勇,乃作光反谣言。会帝前有所疑,谓何洪珍云: “我前疑其欲反,果然。”后,光至,引入凉风堂,刘桃枝自后拉而杀之,时年 五十八。于是下诏称光谋反,尽灭其族。光性少言刚急,严于御下,治兵唯仗威 刑。罪既不彰,一旦屠灭,朝野痛惜之。周武帝闻光死,大喜,赦其境内。后灭 齐入邺,追赠光上柱国、崇国公。指诏书曰:“此人若在,朕岂能至邺!” (节选自《北齐书·列传第九》)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少工骑射,以武艺知名 工:擅长 B.招引亡叛,屡为寇窃 亡叛:叛逃 C.自公用事,相王每夜抱膝叹曰 用事:掌权 D.罪既不彰,一旦屠灭,朝野痛惜之 彰:明显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明斛律光英武勇敢的一组是(3 分) ( ) ①少工骑射,以武艺知名 ②光驰马射中之,因擒于阵 ③当时传号落雕都督 ④大战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 ⑤相王每夜抱膝叹曰:“盲人入,国必破矣!” ⑥此人若在,朕岂能 至邺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斛律光箭艺高超。他曾经陪同世宗在洹桥打猎,引弓射雕,正中脖颈,被 称为“落雕都督”。 B.斛律光英勇善战。周的天柱、新安、牛头三处营垒多次侵扰齐境,斛律光 率五千步骑偷袭击败了他们,虏获五百多人、杂畜千余头。 C.斛律光抗令不从。在攻克北周建安等四处营垒后,他没有遵命将士兵解散, 而是希望朝廷慰劳有功之人,后来皇帝不得已慰劳兵众。 D.斛律光遭人忌恨,因谗言被朝廷处死,更被灭族,朝野痛惜,而周武帝则 万分欢喜,以大赦囚犯庆祝。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此田神武帝以来常种禾,饲马数千匹,以拟寇难,今赐提婆,无乃阙军 务也?(5 分) (2)光性少言刚急,严于御下,治兵唯仗威刑。(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8.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5 分) 9.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登斯楼也 ,宠辱偕忘,把酒临风, (范仲 淹《岳阳楼记》) (2)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 子《劝学》) (3)千古江山,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 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阿宠的春天 陈力娇 阿宠出生不到半年,就被送到煤井下,从此过上了暗淡无光的日子 阿别很心疼阿宠,每天喂它草料时,都忘不了给它多兑些苞谷。阿别说, 阿宠呀,虽说你叫阿宠,可是没人真正宠你呀,你知道你到井下意味着啥吗?就 是你到死都得呆在这八百米深处呀。 阿宠像能听懂阿别的话,它抬头看了看阿别,不吃了,把头别到了食槽 的这一方,眼里含着泪。那根拴在它脖颈的绳子,被它拉得直直的,像个棍儿, 支在它和食槽之间,再也弹不回来了 阿别就明白,阿宠是上火了 上火的阿宠,任阿别再喂它什么都不会去吃了 阿别知道了阿宠的脾气,从此不和阿宠说这样败兴的话了,他换了一种 语气,像哄孩子一样对阿宠说,阿宠呀,你多幸福呀,有我陪着你,哪里找这样 的好事呀,我要能再活十年,到时我们一起走呵,走呵,就不再回来了。 阿宠听了这话,果真不再耍脾气了,把它毛茸茸的头贴在阿别怀里,不 住地拱动,还伸出舌头,去舔阿别苍老的胸脯。阿宠是一匹雪青马,白色重,青 色少,像柔软的青白绸缎,均匀地披在它的身上。由于这一身好辨认的皮毛,它 的命运注定在井下一生劳作。 但是,阿宠却瞎了 终日不见阳光,阿宠的眼睛就什么也看不到了。阿别劝阿宠道,你别当 回事呵,有眼没眼对你一样,你只负责拉车,我为你看路,我不会把你往坏道上 领呀。阿宠唯有这一次没听阿别的,它躁动起来,嘶鸣起来。阿别的话音刚落, 阿宠一个跳跃挣脱了缰绳,沿着它熟悉的巷道,一路狂奔。 阿宠毛了!阿宠不听话了!阿宠为自己的眼瞎痛苦了!矿工们放下手里 的活儿,嘻嘻哈哈去追,他们追了一个巷道又一个巷道,阿宠却仿佛和他们赛跑 样,在晕黄的灯光下灵便地时隐时现。其实阿宠的眼睛早在两个月前就模模糊 糊了。 后面的人继续追着,呼啦啦几十号矿工,都是身强体壮,有井下工作经 验的,可是任谁也追不上阿宠,到底是五分钟后,阿宠自己停了下来。阿宠刚停 下,矿工们就傻了眼了,在他们刚才干活儿的地方,传来轰隆一声闷响,像海浪 拍打礁石,直滚到他们脚下。 塌方了!!! 矿工们怔住了,愣愣地盯着战栗不已的阿宠,心哆嗦了。忽然有人大喊, 阿宠呀,你如亲爹娘呵,家里还有老小呢,不然这会儿我们就成煤下鬼了!这话 是阿别喊出的,阿别老泪纵横,他的话,让巷道里顿时叹息四起
(1)登斯楼也, ,宠辱偕忘,把酒临风, 。 (范仲 淹《岳阳楼记》) (2)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荀 子《劝学》) (3)千古江山, ,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 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阿宠的春天 陈力娇 阿宠出生不到半年,就被送到煤井下,从此过上了暗淡无光的日子。 阿别很心疼阿宠,每天喂它草料时,都忘不了给它多兑些苞谷。阿别说, 阿宠呀,虽说你叫阿宠,可是没人真正宠你呀,你知道你到井下意味着啥吗?就 是你到死都得呆在这八百米深处呀。 阿宠像能听懂阿别的话,它抬头看了看阿别,不吃了,把头别到了食槽 的这一方,眼里含着泪。那根拴在它脖颈的绳子,被它拉得直直的,像个棍儿, 支在它和食槽之间,再也弹不回来了。 阿别就明白,阿宠是上火了。 上火的阿宠,任阿别再喂它什么都不会去吃了。 阿别知道了阿宠的脾气,从此不和阿宠说这样败兴的话了,他换了一种 语气,像哄孩子一样对阿宠说,阿宠呀,你多幸福呀,有我陪着你,哪里找这样 的好事呀,我要能再活十年,到时我们一起走呵,走呵,就不再回来了。 阿宠听了这话,果真不再耍脾气了,把它毛茸茸的头贴在阿别怀里,不 住地拱动,还伸出舌头,去舔阿别苍老的胸脯。阿宠是一匹雪青马,白色重,青 色少,像柔软的青白绸缎,均匀地披在它的身上。由于这一身好辨认的皮毛,它 的命运注定在井下一生劳作。 但是,阿宠却瞎了。 终日不见阳光,阿宠的眼睛就什么也看不到了。阿别劝阿宠道,你别当 回事呵,有眼没眼对你一样,你只负责拉车,我为你看路,我不会把你往坏道上 领呀。阿宠唯有这一次没听阿别的,它躁动起来,嘶鸣起来。阿别的话音刚落, 阿宠一个跳跃挣脱了缰绳,沿着它熟悉的巷道,一路狂奔。 阿宠毛了!阿宠不听话了!阿宠为自己的眼瞎痛苦了!矿工们放下手里 的活儿,嘻嘻哈哈去追,他们追了一个巷道又一个巷道,阿宠却仿佛和他们赛跑 一样,在晕黄的灯光下灵便地时隐时现。其实阿宠的眼睛早在两个月前就模模糊 糊了。 后面的人继续追着,呼啦啦几十号矿工,都是身强体壮,有井下工作经 验的,可是任谁也追不上阿宠,到底是五分钟后,阿宠自己停了下来。阿宠刚停 下,矿工们就傻了眼了,在他们刚才干活儿的地方,传来轰隆一声闷响,像海浪 拍打礁石,直滚到他们脚下。 塌方了!!! 矿工们怔住了,愣愣地盯着战栗不已的阿宠,心哆嗦了。忽然有人大喊, 阿宠呀,你如亲爹娘呵,家里还有老小呢,不然这会儿我们就成煤下鬼了!这话 是阿别喊出的,阿别老泪纵横,他的话,让巷道里顿时叹息四起
连阿宠在内,五十条生命保住了;但是连阿宠在内,五十条生命也濒临 死亡。没有粮食了,没有水了,阿宠也没草料了,更没有苞谷了。可是细心的阿 别发现,巷道里有空气,因为他们并没感到室息,却不知风从哪里来。 阿别吩咐矿工们找风源,有了风源就可能找到出口 五个人开始行动了,阿别没让所有人一起行动,他想让大家保存体力 他们在井下还不知要呆多少天呢。有人往外打手机,但是信号不好。阿别就让所 有人都把手机关了,节省电源,只留一部精良的随时与外面联络。子夜十分, 个叫阿炯的矿工终于和救援队伍联系上了。外面说,他们正在积极想办法,确定 方位,让他们坚持住。这话就是说,活命还很渺茫 大家在巷道里坐了下来,阿宠也趴下了,阿别像守护神一样守护着它 大家心里七上八下。找风源的人一出去就迷路了,到了晚上才摸回来。他们告诉 阿别,这是一个老巷道,一时摸不清它通向哪里,如果当时阿宠把他们引向别处, 一定会比这好找到出口。 阿别一听不高兴了,把头扭过去,不理说话的人,却把阿宠搂得更紧了。 夜晚来临,人们相继睡去,可是睡下不久,就都激灵醒来,醒来就再也 睡不着了。一晃,两天过去,救援没有进展,希望像撕破的纸屑,一点点飘落。 许多人饿晕了,支撑不住了,已经有人把目光一次次集聚在阿宠身上。阿别明白 大家怎样想的,但是那是他拼老命也不会让他们做的。 人们理解阿别的心思,没人率先行动,这让阿别很是慰藉。可是到了第 五天,人们实在熬不下去了,眼冒金花,奄奄一息。阿别与阿宠商量,他说,阿 宠呀,眼睁睁看着这么多人死去吗?阿宠没有回答,它也饿得虚脱了几次,没有 力气回应主人的话了 翌日清晨,饥饿如恶魔又一次降临。矿工们只剩下活命的欲望了。有 个人忍无可忍,手握尖刀爬到阿宠身旁,他面目狰狞,满眼贪光,可是他很快发 现,不用他再费劲了,阿宠已为他准备好了丰盛的早餐。 在一个煤坑边,阿宠的一条腿搭在坑沿上,嘴巴上有粘粘的未干的血痕, 显然是阿宠自己咬断了大动脉,血像个小喷泉,汩汩地流淌,热气正温温地袅袅 地向上盘旋。 那边,阿别的泪,把耳朵都灌满了 (选自《天池》2010年第7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在阿宠看不见以后,阿别安慰它说要为它看路,而阿宠依然躁动和嘶鸣, 说明阿宠已深深陷入失明的恐惧里,不能自拔 B.阿别告诉阿宠说它到死都要生活在这暗无天日的井下,阿宠就不吃食了, 看得出来它是一匹有灵性的马,对未来很失望,希望尽早结束自己的生命 C.阿宠对巷道非常熟悉,当它挣脱了缰绳奔跑的时候,几十个身强体壮、经 验丰富的矿工也抓不住它 D.“连阿宠在内,五十条生命保住了;但是连阿宠在内,五十条生命也濒临 死亡”,既是对此前事件结果的交代,又为后面情节作了铺垫 E.作者用口语化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匹雪青马的悲惨遭遇,真实地表现 了动物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所处的弱势地位,批判了人类践踏生命的行为 (2)小说中的阿别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手法?各有什么作用?(6分)
连阿宠在内,五十条生命保住了;但是连阿宠在内,五十条生命也濒临 死亡。没有粮食了,没有水了,阿宠也没草料了,更没有苞谷了。可是细心的阿 别发现,巷道里有空气,因为他们并没感到窒息,却不知风从哪里来。 阿别吩咐矿工们找风源,有了风源就可能找到出口。 五个人开始行动了,阿别没让所有人一起行动,他想让大家保存体力, 他们在井下还不知要呆多少天呢。有人往外打手机,但是信号不好。阿别就让所 有人都把手机关了,节省电源,只留一部精良的随时与外面联络。子夜十分,一 个叫阿炯的矿工终于和救援队伍联系上了。外面说,他们正在积极想办法,确定 方位,让他们坚持住。这话就是说,活命还很渺茫。 大家在巷道里坐了下来,阿宠也趴下了,阿别像守护神一样守护着它。 大家心里七上八下。找风源的人一出去就迷路了,到了晚上才摸回来。他们告诉 阿别,这是一个老巷道,一时摸不清它通向哪里,如果当时阿宠把他们引向别处, 一定会比这好找到出口。 阿别一听不高兴了,把头扭过去,不理说话的人,却把阿宠搂得更紧了。 夜晚来临,人们相继睡去,可是睡下不久,就都激灵醒来,醒来就再也 睡不着了。一晃,两天过去,救援没有进展,希望像撕破的纸屑,一点点飘落。 许多人饿晕了,支撑不住了,已经有人把目光一次次集聚在阿宠身上。阿别明白 大家怎样想的,但是那是他拼老命也不会让他们做的。 人们理解阿别的心思,没人率先行动,这让阿别很是慰藉。可是到了第 五天,人们实在熬不下去了,眼冒金花,奄奄一息。阿别与阿宠商量,他说,阿 宠呀,眼睁睁看着这么多人死去吗?阿宠没有回答,它也饿得虚脱了几次,没有 力气回应主人的话了。 翌日清晨,饥饿如恶魔又一次降临。矿工们只剩下活命的欲望了。有一 个人忍无可忍,手握尖刀爬到阿宠身旁,他面目狰狞,满眼贪光,可是他很快发 现,不用他再费劲了,阿宠已为他准备好了丰盛的早餐。 在一个煤坑边,阿宠的一条腿搭在坑沿上,嘴巴上有粘粘的未干的血痕, 显然是阿宠自己咬断了大动脉,血像个小喷泉,汩汩地流淌,热气正温温地袅袅 地向上盘旋。 那边,阿别的泪,把耳朵都灌满了。 (选自《天池》2010 年第 7 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A.在阿宠看不见以后,阿别安慰它说要为它看路,而阿宠依然躁动和嘶鸣, 说明阿宠已深深陷入失明的恐惧里,不能自拔。 B.阿别告诉阿宠说它到死都要生活在这暗无天日的井下,阿宠就不吃食了, 看得出来它是一匹有灵性的马,对未来很失望,希望尽早结束自己的生命。 C.阿宠对巷道非常熟悉,当它挣脱了缰绳奔跑的时候,几十个身强体壮、经 验丰富的矿工也抓不住它。 D.“连阿宠在内,五十条生命保住了;但是连阿宠在内,五十条生命也濒临 死亡”,既是对此前事件结果的交代,又为后面情节作了铺垫。 E.作者用口语化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匹雪青马的悲惨遭遇,真实地表现 了动物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所处的弱势地位,批判了人类践踏生命的行为。 (2)小说中的阿别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手法?各有什么作用?(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