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医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编号 2005学年下学期 授课教师 烧阳 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名吴和平 疾病概论「课时授课10月10月10月1910月2010月21月日 教学课题 时间[17日18日日 星期星期星期星期星期星期 授课对象04级临床医学专业班级9-125-81-417-2013-16 1.掌握健康、亚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2.掌握疾病的原因、条件及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目的要求|3.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4熟悉脑死亡的概念、判断脑死亡的标准及其意义; 5.了解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教学重点1.病因及条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及难点2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3.疾病的转归,脑死亡 教法与提问式、启发式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基础联系临床。 学法 课型 理论课 教学手 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 内容 1.健康和疾病的概念 20 2.病因学概述 20min 时间 3.发病学概述 35min 分配 复习 1.举例说明病因和条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不同作用 思考题2.举例说明疾病过程中损伤和抗损伤的反应 3.什么是脑死亡?其判断标准有哪些?有何意义? 1、吴和平、李晓阳主编.《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第一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2、陈主初主编.病理生理学(七年制).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参考资料|3、金惠铭主编病理生理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4、李玉林主编.病理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5、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6、高英茂主编.七年制组织学与胚胎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本次授课准备充分,学生听课认真,结合临床实例讲授,从病例中提出问题, 自评 提高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注重教书育人,培养同学们良好的职业 道德
怀化医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 编号 2005 学年下学期 授课教师 李晓阳 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名 吴和平 教学课题 疾病概论 课时 授 课 时间 10 月 17日 10 月 18日 10月19 日 10月20 日 10月21 日 月日 1.5 星 期 一 星 期 三 星 期 三 星 期 四 星 期 五 星期 授课对象 04 级临床医学专业 班级 9-12 5-8 1 -4 17-20 13-16 目的要求 1.掌握健康、亚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2.掌握疾病的原因、条件及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3.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4.熟悉脑死亡的概念、判断脑死亡的标准及其意义; 5.了解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教学重点 及难点 1.病因及条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2.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3.疾病的转归 ,脑死亡 教法与 学法 提问式、启发式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基础联系临床。 课型 理论课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 内容 与 时间 分配 1.健康和疾病的概念 20min 2.病因学概述 20min 3.发病学概述 35min 复习 思考题 1.举例说明病因和条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不同作用 2. 举例说明疾病过程中损伤和抗损伤的反应 3.什么是脑死亡?其判断标准有哪些?有何意义? 参考资料 1、吴和平、李晓阳主编.《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第一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2、陈主初 主编.病理生理学(七年制).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3、金惠铭 主编 病理生理学 第六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4、李玉林主编.病理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5、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6、高英茂主编.七年制组织学与胚胎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自评 本次授课准备充分,学生听课认真,结合临床实例讲授,从病例中提出问题, 提高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注重教书育人,培养同学们良好的职业 道德
第一章疾病概论( General concept of disease) 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病因学 ◆发病学 第一节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Concepts of health and disease) 、健康的概念( Concept ofhealth)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 全良好状态 、疾病的概念( Concept ofdisease) 在致病因素的损伤与机体的抗损伤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 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症状( symptom):病人主观感觉的异常 体征(sign):患病机体客观存在的异常。 综合征( syndrome):疾病中的一组复合的并有内在联系的症状和 体征。 第二节病因学( Etiology) 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及其作用的规律。 、疾病发生的原因( Etiological factors) (一)致病因素的概念( Concept ofetiological factors) 能够引起某一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二)病因的分类 Classification ofetiological factors) 生物性因素( biological factors)
第一章 疾病概论 (General concept of disease) ◆ 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 病因学 ◆ 发病学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Concepts of health and disease) 一、健康的概念 (Concept of health)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 全良好状态。 二、疾病的概念 (Concept of disease) 在致病因素的损伤与机体的抗损伤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 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症状 (symptom):病人主观感觉的异常。 体征 (sign):患病机体客观存在的异常。 综合征(syndrome):疾病中的一组复合的并有内在联系的症状和 体征。 第二节 病因学 (Etiology) 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及其作用的规律。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Etiological factors) (一) 致病因素的概念 (Concept of etiological factors ) 能够引起某一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二) 病因的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etiological factors) 1. 生物性因素 (biological factors)
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 全世界每年约1/3的人死于感染性疾病 特点:有一定的入侵门户和定位。 2.理化性因素( physical and chemical agents ◆物理性因素( physical agents) 机械力 外伤、骨折 温度 冻伤、烧伤、中暑 气压 潜水员病 电流 电击伤 电离辐射。→放射伤 ◆化学性因素( chemical agents 可导致机体损伤或疾病的强酸、强碱、化学毒物以及动植物毒 性物质 化学因素致病的例子如一氧化碳中毒,酒精性肝硬化等。 3.营养性因素( nutritional factors) 各类必需或营养物质缺乏或过剩 Nutritional imbalance Nutritional deficiency Nutritional excess 4.遗传性因素( hereditary factors) 基因突变( gene mutation):基因的化学结构改变 染色体畸变( chromosomal aberration):染色体数目异常或结
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 全世界每年约 1/3 的人死于感染性疾病 特点: 有一定的入侵门户和定位。 2. 理化性因素 (physical and chemical agents) ◆ 物理性因素(physical agents) 机械力 外伤、骨折 温度 冻伤、烧伤、中暑 气压 潜水员病 电流 电击伤 电离辐射 放射伤 ◆ 化学性因素(chemical agents) 可导致机体损伤或疾病的强酸、强碱、化学毒物以及动植物毒 性物质。 化学因素致病的例子如一氧化碳中毒,酒精性肝硬化等。 3. 营养性因素 (nutritional factors) 各类必需或营养物质缺乏或过剩 Nutritional imbalance Nutritional deficiency Nutritional excess 4. 遗传性因素 (hereditary factors) 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基因的化学结构改变 染色体畸变 (chromosomal aberration):染色体数目异常或结
构的改变 ◆亲代生殖细胞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遗传给子代可引起遗传 性疾病 ◆遗传易感性( genetic predisposition):具有易患某种疾病的遗 传素质 原因:存在某种遗传缺陷,在一定环境因素作用下,易患相应疾 病 5.先天性因素( congenital factors) 能够损害胎儿生长发育的有害因素 6.免疫性因素( immunological factors) ◆过敏反应( anaphy lactic reaction):免疫系统对抗原发生异常 强烈的反应,致使组织细胞损伤和生理功能障碍 ◆自身免疫性疾病( autoimmune disease):对自身抗原发生反应并 引起自身组织的损害造成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因体液免疫或细胞免 疫缺陷所引起的疾病 7.心理因素( psychological factors 、疾病发生的条件( Precipitating factor ofdisease) ()条件的概念( Concept precipitating factor) 作用于病因或/和机体,促进或阻碍疾病发生的因素 (二)条件的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precipitating factors ◆身体条件
构的改变 ◆亲代生殖细胞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遗传给子代可引起遗传 性疾病。 ◆ 遗传易感性 (genetic predisposition):具有易患某种疾病的遗 传素质。 原因:存在某种遗传缺陷,在一定环境因素作用下,易患相应疾 病。 5. 先天性因素 (congenital factors) 能够损害胎儿生长发育的有害因素 6. 免疫性因素 (immunological factors) ◆ 过敏反应 (anaphylactic reaction):免疫系统对抗原发生异常 强烈的反应,致使组织细胞损伤和生理功能障碍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对自身抗原发生反应并 引起自身组织的损害造成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y disease):因体液免疫或细胞免 疫缺陷所引起的疾病。 7. 心理因素 (psychological factors)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 (Precipitating factor of disease) (一) 条件的概念 (Concept of precipitating factor ) 作用于病因或/和机体,促进或阻碍疾病发生的因素。 (二) 条件的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precipitating factors) ◆ 身体条件
◆自然条件 ◆社会条件 诱因( predisposing factor):作用于病因或机体促进疾病发生发 展的因素。 病因 机体 条件 第三节发病学( Pathogenesis) 研究疾病发展及转归的一般规律和共同机制 、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 General rules of disease development) (一)损伤与抗损伤( Damage and anti-damage responses) 在疾病过程中,损伤与抗损伤是推动疾病发展的基本动力,两者 的强弱决定疾病的发展方向和结局。 病因 损伤 抗损伤反应(代偿反应) 组织破坏 交感神经兴奋 血管收缩 外伤出血C 心功能加强 组织缺氧 凝血功能启动 血液凝固 严重失血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 损伤与抗损伤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 (二)因果交替规律( The reverse of cause-result in disease
◆ 自然条件 ◆ 社会条件 诱因(predisposing factor):作用于病因或机体促进疾病发生发 展的因素。 病因 机体 条件 第三节 发病学(Pathogenesis) 研究疾病发展及转归的一般规律和共同机制。 一、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 (General rules of disease development) (一) 损伤与抗损伤 (Damage and anti-damage responses) 在疾病过程中,损伤与抗损伤是推动疾病发展的基本动力,两者 的强弱决定疾病的发展方向和结局。 病因 损伤 抗损伤反应(代偿反应) 组织破坏 交感神经兴奋 血管收缩 外伤 出血 心功能加强 组织缺氧 凝血功能启动 血液凝固 严重失血 休克 多器官功能衰竭 损伤与抗损伤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 (二) 因果交替规律 (The reverse of cause-result in dis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