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医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编号 200学年下学期授课教师吴和平 教研室主任审桉签名曹述铁 酸碱平衡紊课时授课11月|11月11月16|11月1711月18月日 教学课题 时间[14日|15日日 星期星期星期星期星期星期 授课对象04级临床医学专业班级9-125-81-417-2013-16 1.掌握酸碱平衡及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和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方式与特点。 2.掌握四种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原因、特征和机制 目的要求|3.熟悉血液p值,PaC,S和AB,BE,AG等指标的含义及其意义 4.熟悉酸碱平衡紊乱对机体的影响 5.了解酸碱平衡紊乱的防治原则。 「.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方式和血气参数之间的变化关系 教学重点2.几个重要概念:酸碱平衡紊乱、阴离子间隙(AG)、反常性碱性尿、反常性 及难点酸性尿以及代谢性酸中毒、碱中毒的分类概念。 3.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性酸中毒 教法与提问式、启发式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基础联系临床 学法 课型 理论课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 1.酸碱平衡的调节。 50min 内容 2.反映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意义。 50min 时间 3.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60min 40min 分配 4.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1.什么是酸碱平衡紊乱,机体对酸碱平衡是怎样进行调节的? 2.一个病人的pH等于7.4,他有没有酸碱失衡?为什么? 复习 3.一个病人的pH、PaCO2、HCO均正常,他有没有酸碱失衡?为什么? 思考题4.代谢性酸中毒有哪些特点?对机体有何影响? 5.呼吸性酸中毒有哪些特点?对机体有何影响? 6.代谢性碱中毒有哪些特点?对机体有何影响? 7.呼吸性碱中毒有哪些特点?对机体有何影响? 1、吴和平、李晓阳主编.《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第一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2、陈主初主编.病理生理学(七年制).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参考资料|3、金惠铭主编病理生理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4、李玉林主编.病理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5、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6、髙英茂主编.七年制组织学与胚胎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l 本次课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密切联系临床,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临床 自评实例讲授,从病例中提出问题,提高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怀化医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 编号 2005 学年下学期 授课教师 吴和平 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名 曹述铁 教学课题 酸碱平衡紊 乱 课时 授 课 时间 11 月 14日 11 月 15日 11月16 日 11月17 日 11月18 日 月日 4 星 期 一 星 期 三 星 期 三 星 期 四 星 期 五 星期 授课对象 04 级临床医学专业 班级 9-12 5-8 1- 4 17-20 13-16 目的要求 1.掌握酸碱平衡及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和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方式与特点。 2.掌握四种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原因、特征和机制。 3.熟悉血液 pH 值, PaCO2, SB 和 AB, BE, AG 等指标的含义及其意义。 4. 熟悉酸碱平衡紊乱对机体的影响。 5.了解酸碱平衡紊乱的防治原则。 教学重点 及难点 1.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方式和血气参数之间的变化关系 2.几个重要概念:酸碱平衡紊乱、阴离子间隙(AG)、反常性碱性尿、反常性 酸性尿以及代谢性酸中毒、碱中毒的分类概念。 3.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性酸中毒。 教法与 学法 提问式、启发式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基础联系临床。 课型 理论课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 内容 与 时间 分配 1.酸碱平衡的调节。 50min 2.反映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意义。 50min 3.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60min 4.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40min 复习 思考题 1.什么是酸碱平衡紊乱,机体对酸碱平衡是怎样进行调节的? 2.一个病人的 pH 等于 7.4, 他有没有酸碱失衡? 为什么? 3.一个病人的 pH、PaCO2、HCO3 -均正常,他有没有酸碱失衡? 为什么? 4.代谢性酸中毒有哪些特点?对机体有何影响? 5.呼吸性酸中毒有哪些特点?对机体有何影响? 6.代谢性碱中毒有哪些特点?对机体有何影响? 7.呼吸性碱中毒有哪些特点?对机体有何影响? 参考资料 1、吴和平、李晓阳主编.《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第一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2、陈主初 主编.病理生理学(七年制).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3、金惠铭 主编 病理生理学 第六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4、李玉林主编.病理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5、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6、高英茂主编.七年制组织学与胚胎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自评 本次课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密切联系临床,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临床 实例讲授,从病例中提出问题,提高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酸碱平衡紊乱 (Acid-base disturbances) 酸碱平衡紊乱:因酸碱负荷过度、不足或调节机制障碍导致体液 酸碱度稳定性失衡的病理过程。 第一节酸碱平衡及其调节 (Acid-base balance and its regulation 、酸碱物质的来源( Sources of acid and base) (一)酸性物质的来源( Source of acid) 挥发酸 固定酸 1挥发酸( volatile acid) (CO)+(H,O H, CO3 经肺呼出
第 三 章 酸 碱 平 衡 紊 乱 (Acid-base disturbances) 酸碱平衡紊乱:因酸碱负荷过度、不足或调节机制障碍导致体液 酸碱度稳定性失衡的病理过程。 第一节 酸 碱 平 衡 及 其 调 节 (Acid-base balance and its regulation ) 一、酸碱物质的来源 (Sources of acid and base) (一)酸性物质的来源 (Source of acid) 挥发酸 固定酸 经肺呼出 1.挥发酸(volatile acid) CO2 + H2O H2CO3 CA
2固定酸( fixed acid) H3PO4 H2So4 HCI 有机酸 经肾排出 (二)碱性物质的来源( Sources of base) 碱性氨基酸分解 有机酸盐转变 二、酸碱平衡的调节( Regulation of acid-base balance) 缓冲系统 肺肾 (一)体液缓冲系统( Buffer systems in body fluid) 缓冲系统:弱酸及其共轭碱构成的具有缓冲酸或碱能力的缓冲 对 碳酸氢盐缓冲系统( bicarbonate/ carbon di oxide buffer system -HCO3/H2CO 特点:HCO3与HCO3的浓度比决定血pH高低
2.固定酸(fixed acid) H2SO4 HCl 有机酸 经肾排出 H3PO4 (二) 碱性物质的来源 (Sources of base) 碱性氨基酸分解 有机酸盐转变 二、酸碱平衡的调节 (Regulation of acid-base balance) 缓冲系统 肺 肾 (一)体液缓冲系统 (Buffer systems in body fluid) 缓冲系统:弱酸及其共轭碱构成的具有缓冲酸或碱能力的缓冲 对。 碳酸氢盐缓冲系统 (bicarbonate / carbon dioxide buffer system) ——HCO3 - /H2CO3 特点: HCO3 -与 H2CO3的浓度比决定血 pH 高低
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 pH=pKa+lg IHCO3 I [H2Co pKa+lg 20 =6.1+1.3=7.4 磷酸盐缓冲系统( phosphate buffer system Na2HPOA/NaH2PO4 特点:主要在肾和细胞内发挥作用 3.蛋白质缓冲系统( protein buffer system)-Pr/HPr 特点:主要在细胞内缓冲 4.血红蛋白缓冲对( hemoglobin buffer system) Hb/HHb、HbO2/HbO2 特点:RBC特有,缓冲挥发酸 缓冲机制( Mechanism of buffer): 接受H或释放H,减轻pH变动的程度。 HCl+ NaHco3→NaCl+H2CO3→CO2+H2O Naoh H2cO3-NaHCO3+ H2o (二)呼吸的调节机制( Mechanisms of respiratory control)
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 pH=pKa+lg [HCO3 -] [H2CO3 ] =pKa+lg 20 1 = 6.1 +1.3 = 7.4 磷酸盐缓冲系统 (phosphate buffer system)— Na2HPO4/NaH2PO4 特点: 主要在肾和细胞内发挥作用 3. 蛋白质缓冲系统 (protein buffer system)— Pr- /HPr 特点: 主要在细胞内缓冲 4. 血红蛋白缓冲对 (hemoglobin buffer system) Hb- /HHb、HbO2 - /HHbO2 特点: RBC 特有,缓冲挥发酸 缓冲机制 (Mechanism of buffer): 接受 H +或释放 H + ,减轻 pH 变动的程度。 HCl+NaHCO3→NaCl+H2CO3→CO2+H2O NaOH + H2CO3→NaHCO3 + H2O (二) 呼吸的调节机制 (Mechanisms of respiratory control)
调节血浆碳酸浓度 肺通过改变CO2的排出量调节血浆碳酸浓 度,来维持血浆pH相对恒定 调节机制 CO PaO2↓pH↓ Paco,tI Paco 调节方式 低髓化学R外周化 co 呼吸中枢 学R 呼吸运动 特点:作用快,效能大 改变 肺通气量改变 (三)肾的调节机制( Mechanisms of renal regulation) 排泄固定酸,维持血浆HCO3-浓度 近端肾小管泌H(Na-H) 远端肾单位泌H和HCO3重吸收 K HCO HCO3 HCO, -H,CO H CO a co,+H,o C⊥ HCO 3 CO2+ H,O CI CO+H, O
2.肺的调节 肺通过改变CO2的排出量调节血浆碳酸浓 度,来维持血浆pH相对恒定 调 节 方 式 CO2 CO2 CO2 调节机制 PaCO2 延髓化学R 呼吸中枢 呼吸运动 改变 肺通气量改变 特点:作用快,效能大。 PaO2 pH PaCO2 外周化 学R (三)肾的调节机制 (Mechanisms of renal regulation) 排泄固定酸,维持血浆 HCO3-浓度 近端肾小管泌H +(Na+- H +) 远端肾单位泌H +和HCO3 -重吸收 Na+ K+ Na+ Na+ CO2+ H2 O H2 CO3 HCO3 - H + H + HCO3 - HCO3 - H2 CO3 CA CA CO2 + H2 O CO2+H2 O CA H2 CO3 HCO 3 - H + Cl- 调节血浆碳酸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