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隐士与道家 老莱子
2.隐士与道家 老莱子
3.从形隐到心隐 在庄子以前的隐士基本上是隐居山林,即形体上 的隐,如伯夷、叔齐等。庄子则是一种心隐,即生 活于社会中而超脱于社会
3.从形隐到心隐 在庄子以前的隐士基本上是隐居山林,即形体上 的隐,如伯夷、叔齐等。庄子则是一种心隐,即生 活于社会中而超脱于社会
道与物 1.物物者非物 “有先天地生者,物邪?物物者非物。”(《知 北游》)这就是说,产生物质的东西是非物质的 自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 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 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大宗师》)说明 道是产生万物的根源,天地鬼神也受到道的支配
二. 道与物 1.物物者非物 ▪ “有先天地生者,物邪?物物者非物。”(《知 北游》)这就是说,产生物质的东西是非物质的。 ▪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 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 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大宗师》) 说明 道是产生万物的根源,天地鬼神也受到道的支配
2.道与德 德是庄子哲学中另一个重要德概念。庄子认为“全德”才能保持内心之 德而不使之摇荡。 与儒家所说的“德”不同,庄子说的“德”是要忘掉儒家德仁义、礼乐
2. 道与德 ▪ 德是庄子哲学中另一个重要德概念。庄子认为“全德”才能保持内心之 德而不使之摇荡。 ▪ 与儒家所说的“德”不同,庄子说的“德”是要忘掉儒家德仁义、礼乐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