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2014年高一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本大题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鱼凫(珀u)猿猱(no)石栈(jian)飞湍(tuan) B、幽咽(yan)乍破(zha)商贾(ji)荻花(di) C、孝悌(di)跬步(kui)谄媚(xian)膏腴(yu) D、濒临(bin)剽悍(piao)累赘(l6i)纤细(xian) 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负责审核诺贝尔奖提名及审定获奖名单的瑞典皇家科学院也承认,有必要对 评选准则进行检讨,以免因遇人不淑而影响诺贝尔奖的声誉。 B.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还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在南京一家报社做编辑 故有幸结识了一批如雷贯耳的学者、教授 C.在这个没有各归其位的非稳态社会,于丹没料到自己因“清浅的鸡汤”得到不 虞之誉,又因“鸡汤的清浅”遭到求全之毁。 D.正逢全国“两会”召开,市场变得异常敏感。上周大盘出现了大幅震荡行情, 时而激情洋溢如坐春风,时而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广东省陆丰市10月16日销毁了120吨从碣石镇收缴的走私旧服装,沉重打击 了碣石镇猖獗的非法经营走私旧服装。 B.作为公民,我们有以大局为重、理性爱国的责任,这种“理性”也体现了一种 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眼界:只有从国家利益为出发点,我们的爱国之心,才能起到 实实在在的作用。 C.对于谷歌未经合法授权擅自扫描收录使用中国作家作品的行为,引起了中国 作家们的强烈不满,为此,谷歌首次公开道歉 D.有着“打工皇帝”之称的唐骏,也许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被一位“打假斗 士”弄得身败名裂,可想而知,在唐骏的心目中,方舟子不知道有多么可恶。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盼着吃上馒头,曾是北方农人撑持灵魂的精神支柱。在五谷中,唯有小麦历经了 去岁和来年的秋、冬、春、夏四季。小麦经过 方可完成它的生命旅程。它的生命元素里浸透过 昔年,小麦向被北方农人视为高贵的象征 ①春水的浇灌,夏风的熏陶②秋雨的滋润,冬雪的覆盖 ③月的明丽,星的璀璨,日的辉煌④霜的清冽,露的晶莹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④③①② D.③④②①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盆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 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 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 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5.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年秋,送客盆浦口 明年:第二年 B.问其人,本长安倡女 本:原来(是)
广东 2014 年高一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鱼凫(fú)猿猱(náo)石栈(jiàn)飞湍(tuān) B、幽咽(yàn)乍破(zhà)商贾(jiǎ)荻花(dí) C、孝悌(dì)跬步(kuǐ)谄媚(xiàn)膏腴(yú) D、濒临(bīn)剽悍(piāo)累赘(léi)纤细(xiān) 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负责审核诺贝尔奖提名及审定获奖名单的瑞典皇家科学院也承认,有必要对 评选准则进行检讨,以免因遇人不淑而影响诺贝尔奖的声誉。 B.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还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在南京一家报社做编辑, 故有幸结识了一批如雷贯耳的学者、教授。 C.在这个没有各归其位的非稳态社会,于丹没料到自己因“清浅的鸡汤”得到不 虞之誉,又因“鸡汤的清浅”遭到求全之毁。 D.正逢全国“两会”召开,市场变得异常敏感。上周大盘出现了大幅震荡行情, 时而激情洋溢如坐春风,时而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广东省陆丰市 10 月 16 日销毁了 120 吨从碣石镇收缴的走私旧服装,沉重打击 了碣石镇猖獗的非法经营走私旧服装。 B.作为公民,我们有以大局为重、理性爱国的责任,这种“理性”也体现了一种 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眼界:只有从国家利益为出发点,我们的爱国之心,才能起到 实实在在的作用。 C. 对于谷歌未经合法授权擅自扫描收录使用中国作家作品的行为,引起了中国 作家们的强烈不满,为此,谷歌首次公开道歉。 D. 有着“打工皇帝”之称的唐骏,也许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被一位“打假斗 士”弄得身败名裂,可想而知,在唐骏的心目中,方舟子不知道有多么可恶。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盼着吃上馒头,曾是北方农人撑持灵魂的精神支柱。在五谷中,唯有小麦历经了 去岁和来年的秋、冬、春、夏四季。小麦经过 , , 方可完成它的生命旅程。它的生命元素里浸透过 , 。 昔年,小麦向被北方农人视为高贵的象征。 ①春水的浇灌,夏风的熏陶②秋雨的滋润,冬雪的覆盖 ③月的明丽,星的璀璨,日的辉煌④霜的清冽,露的晶莹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④③①② D.③④②①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盆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 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 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 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5. 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明年秋,送客盆浦口 明年:第二年 B.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 本:原来(是)
C.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因为:表原因的连词 D.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快弹:畅快地弹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铮铮然有京都声/苏子愀然(选自苏轼的《赤壁赋》 B.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选自李白的《蜀 道难》) C.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选自林觉民 的《与妻书》) D.因为长句,歌以赠之/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选自归有光的 《项脊轩》) 7.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选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选自《诗经·邶风·静女》) C.送子涉淇,至于顿丘。(选自《诗经·卫风·氓》) D.妪,先大母婢也。(选自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8.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段文言文是对《琵琶行》这首诗歌的创作缘由作了简要的说明 B.创作缘由不仅是因为送客时听到了美妙的琵琶声,而且更因为琵琶语触动了 诗人情怀。 C.诗人被贬江洲一直都很郁闷,不遇之情耿耿于怀,遇到老朋友琵琶女后得以 解脱。 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被排挤的悲苦心情,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9.翻译(每句2分,共4分) (1)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2)本长安倡女,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10.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春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秦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反旆勒燕然 〖注〗①马邑龙堆,泛指边境征戍之地。②窦车骑:即窦宪,车骑将军,大破匈 奴,登燕然刻石而还。 (1)诗歌首句“莺啼燕语报新年”主要有哪些作用?(3分)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2分) (1)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 居》)
C.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因为:表原因的连词 D.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快弹:畅快地弹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 铮铮然有京都声 / 苏子愀然 (选自苏轼的《赤壁赋》) B. 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选自李白的《蜀 道难》) C.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 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 (选自林觉民 的《与妻书》) D.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选自归有光的 《项脊轩》) 7.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 分) 例句: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A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选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B.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选自《诗经·邶风·静女》) C.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选自《诗经·卫风·氓》) D. 妪,先大母婢也。(选自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8. 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这段文言文是对《琵琶行》这首诗歌的创作缘由作了简要的说明。 B.创作缘由不仅是因为送客时听到了美妙的琵琶声,而且更因为琵琶语触动了 诗人情怀。 C.诗人被贬江洲一直都很郁闷,不遇之情耿耿于怀,遇到老朋友琵琶女后得以 解脱。 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被排挤的悲苦心情,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9.翻译(每句 2 分,共 4 分) (1)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2)本长安倡女,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10.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 分) 春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①路几千。家住秦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②,何时反旆勒燕然。 〖注〗①马邑龙堆,泛指边境征戍之地。②窦车骑:即窦宪,车骑将军,大破匈 奴,登燕然刻石而还。 (1)诗歌首句“莺啼燕语报新年”主要有哪些作用?(3 分)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共 12 分) (1)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 。(陶渊明《归园田 居》)
(2)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雨霖铃》 (3)又有清流激湍, ,列坐其次。 (王羲之《兰亭集序》) (4)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诗 经·卫风·氓》) (5)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6)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⑦)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 行》) (8)连峰去天不盈尺, (《蜀道难》)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包容是文化对话的前提 当今世界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在单一语境中自给自足,不同文明的交流是当代 世界文明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在世界多元文化的共存与对话中,中国传统文化 中所蕴涵的“包容”精神是当前特别值得重视与倡导的。包容,既是“和谐”的 表现形式,也是达成“和谐”的基本前提。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的先哲就已 经认识到“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道理,将“和”作为最理想的社会政治状态。 在中国古代先哲看来,过分狭隘的视野与心胸,无助于事业的成功和社会的发展。 在治国上,要做到海涵大量,虚怀若谷,宽容包纳,不以一人之智为智,而以众 人之智为智。具体到文化选择上,便是在坚持思想主体性的同时,以开放的心态, 充分汲取其他学派理论中的合理因素,为思想的整合、文化的构建创造更为广阔 的空间,保持更为积极的活力。 从世界历史的经验来看,凡是提倡包容、立足和谐的时代,多是世界处于相 对和平,社会经济走向繁荣,国际关系相对缓和,民众生活安宁平静的时代,多 是充满生命力、创造力的时代。历史上也不时出现过以自我为天下中心,企图垄 断真理、垄断思想、垄断言论、垄断利益的现象,“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拒 绝包容,拒绝交流,这样的立场、态度、做法,曾使民族陷于巨大的灾难,导致 各种矛盾愈演愈烈,争斗纷至沓来,后果极其严重,教训至为深刻 可惜,直到今日,那种排他性的文化追求、同一性的文明取舍,依然还有市 场。在一些人那里,文化自大症,文明优越感,并未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有所改变 他们总以为真理在握,总是热衷于扮演“教师爷”的角色,总是喜欢占据着道德 与政治的制高点对其他国家与其他民族指手画脚。这样一来,导致正常的文化对 话与交流变得非常困难。因为,对弱势一方来说,他们主张对话,却无法赞成居 高临下式的不平等对话:他们希望交流,却难以认同只有被动妥协式的单向型接 受。所以,这种罔顾历史教训与文明发展规律的做法,不仅无益于世界文明的对 话与交流,而且也会阻碍自身的发展与进步
(2)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雨霖铃》 (3)又有清流激湍, , ,列坐其次。 (王羲之《兰亭集序》) (4)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 。(《诗 经·卫风·氓》) (5)沧海月明珠有泪, 。 (李商隐《锦瑟》) (6)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7)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 行》) (8)连峰去天不盈尺, 。(《蜀道难》)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小题。 包容是文化对话的前提 当今世界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在单一语境中自给自足,不同文明的交流是当代 世界文明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在世界多元文化的共存与对话中,中国传统文化 中所蕴涵的“包容”精神是当前特别值得重视与倡导的。包容,既是“和谐”的 表现形式,也是达成“和谐”的基本前提。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的先哲就已 经认识到“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道理,将“和”作为最理想的社会政治状态。 在中国古代先哲看来,过分狭隘的视野与心胸,无助于事业的成功和社会的发展。 在治国上,要做到海涵大量,虚怀若谷,宽容包纳,不以一人之智为智,而以众 人之智为智。具体到文化选择上,便是在坚持思想主体性的同时,以开放的心态, 充分汲取其他学派理论中的合理因素,为思想的整合、文化的构建创造更为广阔 的空间,保持更为积极的活力。 从世界历史的经验来看,凡是提倡包容、立足和谐的时代,多是世界处于相 对和平,社会经济走向繁荣,国际关系相对缓和,民众生活安宁平静的时代,多 是充满生命力、创造力的时代。历史上也不时出现过以自我为天下中心,企图垄 断真理、垄断思想、垄断言论、垄断利益的现象,“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拒 绝包容,拒绝交流,这样的立场、态度、做法,曾使民族陷于巨大的灾难,导致 各种矛盾愈演愈烈,争斗纷至沓来,后果极其严重,教训至为深刻。 可惜,直到今日,那种排他性的文化追求、同一性的文明取舍,依然还有市 场。在一些人那里,文化自大症,文明优越感,并未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有所改变, 他们总以为真理在握,总是热衷于扮演“教师爷”的角色,总是喜欢占据着道德 与政治的制高点对其他国家与其他民族指手画脚。这样一来,导致正常的文化对 话与交流变得非常困难。因为,对弱势一方来说,他们主张对话,却无法赞成居 高临下式的不平等对话;他们希望交流,却难以认同只有被动妥协式的单向型接 受。所以,这种罔顾历史教训与文明发展规律的做法,不仅无益于世界文明的对 话与交流,而且也会阻碍自身的发展与进步
目前,在对中国发展道路怀有疑虑、对中国现实政治抱有抵触、对中国文化 传统展示存有偏见的人之中,真正持敌视的立场与态度、总在“妖魔化”中国的 只是极少数。而这“极少数”之所以会如此,恐怕很大程度上与缺乏包容的思想 有关。因为没有包容之心,就很难以平等的态度尊重他人的意愿,很难去理解并 接受异质的文化,就一定会常常处在隔膜与误解之中,也就很难以积极的态度去 认同并开展正常的对话。 在这种情况下,认知并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立足于“和而不同”基础上的包 容,就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了。老子有云:“大邦者下流”,“大者宜为下”, 王弼释云:“江海居大而处下,则百川流之;大国居大而处下,则天下流之”, 其中所揭示的包容之核心价值观,可谓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完全值得今人 思考与借鉴。 关于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社会学家费孝通曾经说过:“各美其美,美人之 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我很赞同这个观点。但我们也要明白:“各美其美” 与“美人之美”是一个事物的两面,缺一不可。如果只是“各美其美”而不能 “美人之美”,甚至还竭力丑化他人,那这个世界是不可能“美美与共”的。我 们更要警惕:不能在包容中迷失自我,“包容”不能成为迷失自我的迷魂汤,包 容与坚守应该是一对孪生兄弟。 衷心期待,“包容”能成为人类不同文明之间良性互动、共谋发展的一项价 值层面上的指导原则 (选自《人民日报》2013年10月24日24版,作者纪宝成)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两项给5 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在当今多元文化的共存世界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包容”精神得到了更多 的重视 B.在治国上的包容,就是要海涵大量,虚怀若谷,不以一人之智为智,而以众 人之智为智。 C.从世界历史的经验来看,各种矛盾争斗的产生,往往与拒绝包容不无关系。 D.一些拥有“西方文明优越感”的民族,总是喜欢占据道德与政治的制高点对 其他民族指手画脚,总以为自己掌握着真理。 E.“包容”能成为人类不同文明之间良性互动、共谋发展的一项价值层面上的 指导原则。 13.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不懂得包容,会影响事业的成功和社会的发展,会阻碍文化的繁荣。 B.在以开放的心态汲取其他文化中的合理因素的同时,亦要坚持自己思想的主 体性。 C.排他性的文化追求、同一性的文明取舍,被证明是不合时宜的,已被东西方 国家抛弃 D.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包容的核心价值观,也适用于当今世界。 14.为什么说“包容是文化对话的前提”,请结合文意概括。(4分 15.“1656年,俄国特使巴依科夫受沙皇委托准备向中国皇上提交国书,因拒 绝行跪拜礼而始终未获准觐见皇帝。时值东正教斋期,作为虔诚信徒的巴依科夫 严守教规拒绝饮朝廷赐给的奶茶,进一步激怒了朝廷。”这一著名的外交事件以 失败告终的内在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中的观点分析。(4分)
目前,在对中国发展道路怀有疑虑、对中国现实政治抱有抵触、对中国文化 传统展示存有偏见的人之中,真正持敌视的立场与态度、总在“妖魔化”中国的 只是极少数。而这“极少数”之所以会如此,恐怕很大程度上与缺乏包容的思想 有关。因为没有包容之心,就很难以平等的态度尊重他人的意愿,很难去理解并 接受异质的文化,就一定会常常处在隔膜与误解之中,也就很难以积极的态度去 认同并开展正常的对话。 在这种情况下,认知并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立足于“和而不同”基础上的包 容,就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了。老子有云:“大邦者下流”,“大者宜为下”, 王弼释云:“江海居大而处下,则百川流之;大国居大而处下,则天下流之”, 其中所揭示的包容之核心价值观,可谓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完全值得今人 思考与借鉴。 关于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社会学家费孝通曾经说过:“各美其美,美人之 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我很赞同这个观点。但我们也要明白:“各美其美” 与“美人之美”是一个事物的两面,缺一不可。如果只是“各美其美”而不能 “美人之美”,甚至还竭力丑化他人,那这个世界是不可能“美美与共”的。我 们更要警惕:不能在包容中迷失自我,“包容”不能成为迷失自我的迷魂汤,包 容与坚守应该是一对孪生兄弟。 衷心期待,“包容”能成为人类不同文明之间良性互动、共谋发展的一项价 值层面上的指导原则。 ( 选自《 人民日报 》2013 年 10 月 24 日 24 版,作者纪宝成) 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 题选对两项给 5 分,选对一项给 2 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 分) A.在当今多元文化的共存世界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包容”精神得到了更多 的重视。 B.在治国上的包容,就是要海涵大量,虚怀若谷,不以一人之智为智,而以众 人之智为智。 C.从世界历史的经验来看,各种矛盾争斗的产生,往往与拒绝包容不无关系。 D. 一些拥有“西方文明优越感”的民族,总是喜欢占据道德与政治的制高点对 其他民族指手画脚,总以为自己掌握着真理。 E. “包容”能成为人类不同文明之间良性互动、共谋发展的一项价值层面上的 指导原则。 13. 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不懂得包容,会影响事业的成功和社会的发展,会阻碍文化的繁荣。 B.在以开放的心态汲取其他文化中的合理因素的同时,亦要坚持自己思想的主 体性。 C.排他性的文化追求、同一性的文明取舍,被证明是不合时宜的,已被东西方 国家抛弃。 D.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包容的核心价值观,也适用于当今世界。 14. 为什么说“包容是文化对话的前提”,请结合文意概括。(4 分) 15.“1656 年,俄国特使巴依科夫受沙皇委托准备向中国皇上提交国书,因拒 绝行跪拜礼而始终未获准觐见皇帝。时值东正教斋期,作为虔诚信徒的巴依科夫 严守教规拒绝饮朝廷赐给的奶茶,进一步激怒了朝廷。”这一著名的外交事件以 失败告终的内在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中的观点分析。(4 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 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 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 方月亮 周海亮 束月光透过狭小的窗户射到男人的近旁。但屋子依然是漆黑的。那是煤的 黑,焦炭的黑,矿工脸庞的黑。 男人躺在床上,他不敢睡。对他来说,仲秋夜和平日里没什么不同。依然得 下矿,依然得在井下念着他的女人,念着他的大狗和二狗。想起自己的女人,男 人在黑暗中笑了。那个瞎一只眼的女人,却在男人眼里,简直就是月里的嫦娥。 男人伸出手,摸到一包拆开包装的月饼。那是他在仲秋节分得的福利。男人 盘算着,女人一块,大狗二狗各一块,自己一块。于是他咬一口其中之一,却又 忽想起大狗明年便要高考了。他想,还是大狗多吃一些好东西吧!他把咬了一口 的月饼重又放回去,小心包好。他恨不得把嘴里的那半口也吐出来。 有人在外面敲门,男人要开工了。走出屋子的男人回头看一眼他的床,他发 现,床上正铺着一抹方的月影。然后他推开门,夜间的矿山,便一片雪亮了。 男人走向矿井时,吹一支曲子,曲子上挂着三块半月饼,给了他货真价实的 快乐。然后,过了三天,他又从矿里出来。只不过,是被人抬出来的。他的脑袋, 被压成一块粉碎的炭。 月亮最圆的那个夜晚,煤矿塌方了。除了他,所有人都逃了出来。据说,他 倒下的地方,有一大片煤,被染成了紫色。 没有人替男人转交他的三块半月饼。他的月饼,最终成了老鼠们的美食 事故处理得飞快,最终是煤矿主和男人,责任各半,瞎了一只眼的女人为此 得到一笔钱。领钱时,女人竟怯怯怕怕的,不敢伸手去接。煤矿主说,拿着吧, 应该是你的。你男人死了,你赚大了。女人便接了。她听到旁边有几位黑脸矿工 发出了“啧啧”的羡慕声,那样子,恨不得死去的是他们自己。 后来有人说,矿主曾拿出一笔钱,分成平均的两份。一份用来请调查组吃饭, 另一份,便是女人的所得。饭吃完,事故就处理完了。女人听了,盯着那一摞钱 看,然后她点一根火柴,钱燃起来,她去扑;扑灭,再点另一根火柴,再把钱燃 起来,再去扑。一小摞钱,她烧了整整一夜,终于燃尽 那只瞎了的眼,不会有泪。一整夜,所有的眼泪都从另一只眼睛里流出,于 是,那只眼,便也瞎了。女人的世界,从此变成矿洞一样的黑 瞎了眼的女人对大狗说,我的儿,今生别去挖煤!我的儿,饿死也不要去挖 煤! 大狗坚决地点着头,胸前肋骨起伏难平 大狗没有参加高考。距高考还剩三个月,他给自己收拾了一个简单的包裹。 他说,娘,我得出去赚钱。娘,我不会出去挖煤。娘,咱们家,再也不会有人挖 煤了 那时大狗的下巴,已经长出了男人的胡子。 就这样。又一年。仲秋夜。 大狗躺在床上,伸出手,摸着一包拆开包装的月饼。大狗盘算着,娘两块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l5 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 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 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小题。 方月亮 周海亮 一束月光透过狭小的窗户射到男人的近旁。但屋子依然是漆黑的。那是煤的 黑,焦炭的黑,矿工脸庞的黑。 男人躺在床上,他不敢睡。对他来说,仲秋夜和平日里没什么不同。依然得 下矿,依然得在井下念着他的女人,念着他的大狗和二狗。想起自己的女人,男 人在黑暗中笑了。那个瞎一只眼的女人,却在男人眼里,简直就是月里的嫦娥。 男人伸出手,摸到一包拆开包装的月饼。那是他在仲秋节分得的福利。男人 盘算着,女人一块,大狗二狗各一块,自己一块。于是他咬一口其中之一,却又 忽想起大狗明年便要高考了。他想,还是大狗多吃一些好东西吧!他把咬了一口 的月饼重又放回去,小心包好。他恨不得把嘴里的那半口也吐出来。 有人在外面敲门,男人要开工了。走出屋子的男人回头看一眼他的床,他发 现,床上正铺着一抹方的月影。然后他推开门,夜间的矿山,便一片雪亮了。 男人走向矿井时,吹一支曲子,曲子上挂着三块半月饼,给了他货真价实的 快乐。然后,过了三天,他又从矿里出来。只不过,是被人抬出来的。他的脑袋, 被压成一块粉碎的炭。 月亮最圆的那个夜晚,煤矿塌方了。除了他,所有人都逃了出来。据说,他 倒下的地方,有一大片煤,被染成了紫色。 没有人替男人转交他的三块半月饼。他的月饼,最终成了老鼠们的美食。 事故处理得飞快,最终是煤矿主和男人,责任各半,瞎了一只眼的女人为此 得到一笔钱。领钱时,女人竟怯怯怕怕的,不敢伸手去接。煤矿主说,拿着吧, 应该是你的。你男人死了,你赚大了。女人便接了。她听到旁边有几位黑脸矿工 发出了“啧啧”的羡慕声,那样子,恨不得死去的是他们自己。 后来有人说,矿主曾拿出一笔钱,分成平均的两份。一份用来请调查组吃饭, 另一份,便是女人的所得。饭吃完,事故就处理完了。女人听了,盯着那一摞钱 看,然后她点一根火柴,钱燃起来,她去扑;扑灭,再点另一根火柴,再把钱燃 起来,再去扑。一小摞钱,她烧了整整一夜,终于燃尽。 那只瞎了的眼,不会有泪。一整夜,所有的眼泪都从另一只眼睛里流出,于 是,那只眼,便也瞎了。女人的世界,从此变成矿洞一样的黑。 瞎了眼的女人对大狗说,我的儿,今生别去挖煤!我的儿,饿死也不要去挖 煤! 大狗坚决地点着头,胸前肋骨起伏难平。 大狗没有参加高考。距高考还剩三个月,他给自己收拾了一个简单的包裹。 他说,娘,我得出去赚钱。娘,我不会出去挖煤。娘,咱们家,再也不会有人挖 煤了。 那时大狗的下巴,已经长出了男人的胡子。 就这样。又一年。仲秋夜。 大狗躺在床上,伸出手,摸着一包拆开包装的月饼。大狗盘算着,娘两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