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一级学段考试1语文科试题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恫吓(tong)地壳(qiao)酝酿(yun) 掷地有声(zhi) B.拾掇(duo)辍学(chuo)创伤( chuang)呼天抢地( qiang) C.侍奉(shi)寺院(shi) 对峙(zhi) 有恃无恐(shi) D.提防(tf) 堤防(d) 炙烤(zhi) 博闻强识(zhi) 2、下列语段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战国时期有个名叫惠施的人,很有学问,家里藏的竹木简可以装满5辆车子,因而学富 五车也就成了一句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有学问。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由于批阅各地公文 每天要看100多斤重的竹木简,让人瞠目结舌。西汉著名文学家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篇文 章,竹木简竟用了3000多支,真是叠床架屋。这些故事,说明竹木简文字源远流长,应用 A.学富五车 B.瞠目结舌 .叠床架屋 源远流长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汉画像是汉代人雕绘在砖、石头、帛以及铜镜等上面的画像,是汉代人生活的折射 也是思想、精神的再现 B.大自然的青山绿水对佛教格外偏爱,这一方面是与佛教进入中国腹地,受中国本土 山水隐逸文化的影响有关,更重要的是与佛教本身特质有关。 C.孔子所创办的私学与他创立的儒学,奠定了战国时代绚丽多彩的百家争鸣的文化繁 荣的基础。 D、珠三角地区工业发达,用电量也不断增长,广州市用电负荷大概是1000万千瓦左右 核心地区的用电负荷约为500万千瓦 4、将下列各句排序成语段,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场运动,因为其广阔的背景和深远的意义,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崛起的光辉史册。 ②作为“四月青年”的一员,当我今天在此纪念和反思这场运动时,仍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 动,千言万语难以述尽 ③在那个为我们今天所不断回溯、不断给予我们新的启示和力量的春天。 ④在这场运动之中所凝聚和锻炼出来的这代青年,被人们亲切而光荣地称为“四月青年” ⑤我有幸和成千上万的同龄人一起,共同参与和见证了一场捍卫“精神中国”的伟大爱国主 义运动 A.④⑤②③① B.③⑤①④② C、④⑤③②① D.③⑤④②① 二、本大题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9题。 卜式,以田畜为事。有少弟,弟壮,式出,独取畜羊百余,田宅财物尽与弟。入山牧 十余年,羊致千余头,买田宅。而弟尽破其产,辄复分与弟者数矣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曰:“自小牧 羊,不习仕宦,不愿也。”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曰:“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
揭阳第一中学 2012-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一级学段考试 1 语文科试题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恫.吓(tòng) 地壳.(qiào) 酝.酿(yùn) 掷.地有声(zhì) B.拾掇.(duo) 辍.学(chuò) 创.伤(chuāng) 呼天抢.地(qiāng) C.侍.奉(shì) 寺.院(shì) 对峙.(zhì) 有恃.无恐(shì) D.提.防(tí) 堤.防(dī) 炙.烤(zhì) 博闻强识.(zhì) 2、下列语段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战国时期有个名叫惠施的人,很有学问,家里藏的竹木简可以装满 5 辆车子,因而学富 五车也就成了一句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有学问。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由于批阅各地公文, 每天要看 100 多斤重的竹木简,让人瞠目结舌。西汉著名文学家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篇文 章,竹木简竟用了 3000 多支,真是叠床架屋。这些故事,说明竹木简文字源远流长,应用 广泛。 A.学富五车 B.瞠目结舌 C.叠床架屋 D.源远流长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汉画像是汉代人雕绘在砖、石头、帛以及铜镜等上面的画像,是汉代人生活的折射, 也是思想、精神的再现。 B.大自然的青山绿水对佛教格外偏爱,这一方面是与佛教进入中国腹地,受中国本土 山水隐逸文化的影响有关,更重要的是与佛教本身特质有关。 C.孔子所创办的私学与他创立的儒学,奠定了战国时代绚丽多彩的百家争鸣的文化繁 荣的基础。 D、珠三角地区工业发达,用电量也不断增长,广州市用电负荷大概是 1000 万千瓦左右, 核心地区的用电负荷约为 500 万千瓦。 4、将下列各句排序成语段,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场运动,因为其广阔的背景和深远的意义,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崛起的光辉史册。 ②作为“四月青年”的一员,当我今天在此纪念和反思这场运动时,仍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 动,千言万语难以述尽。 ③在那个为我们今天所不断回溯、不断给予我们新的启示和力量的春天。 ④在这场运动之中所凝聚和锻炼出来的这代青年,被人们亲切而光荣地称为“四月青年”。 ⑤我有幸和成千上万的同龄人一起,共同参与和见证了一场捍卫“精神中国”的伟大爱国主 义运动。 A.④⑤②③① B.③⑤①④② C、④⑤③②① D.③⑤④②① 二、本大题 5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5—9 题。 卜式,以田畜为事。有少弟,弟壮,式出,独取畜羊百余,田宅财物尽与弟。入山牧, 十余年,羊致千余头,买田宅。而弟尽破其产,辄复分与弟者数矣。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曰:“自小牧 羊,不习仕宦,不愿也。”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曰:“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
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皇上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 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上以语丞相弘。弘曰:“此非人情,不轨之 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久不报式,数岁,乃罢式。式归,复田牧。岁 余,会浑邪①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复持钱二十万 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 边。”是时,富家皆争匿财,唯式尤欲助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乃召拜为中郎,赐爵左庶 长,田十顷,布告天下,尊显以风百姓。 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 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也。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 言,欲试使治民,拜式缑氏②令,缑氏安之。迁成皋令,将漕③最。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王 太傅,转为相。会吕嘉(南越丞相)反,式上书,愿父子及齐习弩习船者往死之,以尽臣节。 上贤之,下诏曰:“今天下不幸有事,郡县诸侯未有奋由直道者也。齐相雅行躬耕,不为利 惑。昔者北边有兴,上书助官:今又首奋,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乃拜为御史大夫。 赞曰:卜式以鸿渐之翼困于燕雀,远迹羊豕之间,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 (取材于《汉书》) 注释:①浑邪:匈奴首领名。②缑氏:县名。③将漕:办理漕运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输家财半助边 输:捐献 此非人情 人情:礼节应酬 C.于是上久不报式 报:答复 D.今又首奋 首奋:首先站出来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而弟尽破其产 其皆出于此乎 B.吾妻之美我者 欲令子牧之 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D.焉能致此位乎 青麻头伏焉 7.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卜式忠君爱民的一组是() ①臣生与人亡所争 ②愚以为贤者宜死节 ③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 ④愿输家财半助边 ⑤乃召拜为中郎,赐爵左庶长⑥齐相雅行躬耕,不为利惑 A.①④⑤B.①③⑥ D.②⑤⑥ 8.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卜式与他的弟弟分家时,自己只要了一百来只羊,把其他田地、房屋等都留给了弟弟 他弟弟家业尽破,他又多次相助,这说明卜式是一个友爱兄弟的人 B.从卜式愿意拿出一半的家产抗击匈奴、出资二十万作为迁徙百姓的花费、主动请求奔 赴南越决一死战等事件中可以看出卜式是一个不吝啬钱财、不图回报、忠心为国的人 C.卜式愿意资助朝廷抗击匈奴,却什么事情也没有求:被封为中郎官却不愿意做,宁可 替皇上放羊。在皇上看来,卜式是一个品德高尚但不善于表达的人 D.“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说明在作者看来,卜式牧羊出身,以财输边,从给皇 上牧羊一直到被封为御史大夫,主要原因是遇上了好机会。 9.翻译 (1)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3分) 2)上奇其言,欲试使治民,拜式缑氏令,缑氏安之(4分)
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皇上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 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上以语丞相弘。弘曰:“此非人情,不轨之 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久不报式,数岁,乃罢式。式归,复田牧。岁 余,会浑邪①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复持钱二十万 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 边。”是时,富家皆争匿财,唯式尤欲助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乃召拜为中郎,赐爵左庶 长,田十顷,布告天下,尊显以风百姓。 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 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也。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 言,欲试使治民,拜式缑氏②令,缑氏安之。迁成皋令,将漕③最。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王 太傅,转为相。会吕嘉(南越丞相)反,式上书,愿父子及齐习弩习船者往死之,以尽臣节。 上贤之,下诏曰:“今天下不幸有事,郡县诸侯未有奋由直道者也。齐相雅行躬耕,不为利 惑。昔者北边有兴,上书助官;今又首奋,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乃拜为御史大夫。 赞曰:卜式以鸿渐之翼困于燕雀,远迹羊豕之间,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 (取材于《汉书》) 注释:①浑邪:匈奴首领名。 ②缑氏:县名。 ③将漕:办理漕运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输.家财半助边 输:捐献 B.此非人情.. 人情:礼节应酬 C.于是上久不报.式 报:答复 D.今又首奋.. 首奋:首先站出来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而弟尽破其.产 其.皆出于此乎 B. 吾妻之.美我者 欲令子牧之. C. 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D.焉.能致此位乎 青麻头伏焉. 7.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卜式忠君爱民的一组是( ) ①臣生与人亡所争 ②愚以为贤者宜死节 ③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 ④愿输家财半助边 ⑤乃召拜为中郎,赐爵左庶长 ⑥齐相雅行躬耕,不为利惑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8.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卜式与他的弟弟分家时,自己只要了一百来只羊,把其他田地、房屋等都留给了弟弟。 他弟弟家业尽破,他又多次相助,这说明卜式是一个友爱兄弟的人。 B.从卜式愿意拿出一半的家产抗击匈奴、出资二十万作为迁徙百姓的花费、主动请求奔 赴南越决一死战等事件中可以看出卜式是一个不吝啬钱财、不图回报、忠心为国的人。 C.卜式愿意资助朝廷抗击匈奴,却什么事情也没有求;被封为中郎官却不愿意做,宁可 替皇上放羊。在皇上看来,卜式是一个品德高尚但不善于表达的人。 D.“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说明在作者看来,卜式牧羊出身,以财输边,从给皇 上牧羊一直到被封为御史大夫,主要原因是遇上了好机会。 9.翻译: (1)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3 分) (2)上奇其言,欲试使治民,拜式缑氏令,缑氏安之(4 分)
三、诗歌鉴赏及默写(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0题。 秋夜曲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龙点睛之笔,透过它可以推知诗中主人公的身份及感情。主人公 是个什么人,有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回答。(4分) (2)“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在整首诗中起到哪些作用?(4分) 11、默写: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 ,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 (2) 不尽长江滚滚来 ,百年多病独登台。 (3)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4)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5)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谈笑间, (6)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四、现代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9分) 龙城还是“卢城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传诵千古的《出塞》,抒发了王昌龄追昔抚今的感慨。一般认为,诗中的“飞将″指西 汉名将李广,他长期戍守北部边境,以勇敢善战著称,匈奴呼之为飞将军,一听到他的名字 就畏惧、惊退。那么,诗中的“龙城”又指何处呢? 历来唐诗集多作“但使龙城飞将在”。清朝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持此说,认为“唐人边 塞诗中所用的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此处的“龙城飞将”,“乃合 用卫青、李广事。指扬威敌境之名将,更不得拘泥地理方位。而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 边关要隘者。”就是说,“龙城”不过是象征性的地名,并非特指某一具体城 宋朝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将“龙城″改为“卢城″。为何做此改动呢?阎若璩《潜邱札记》 作了解释:“李广为北平太守,匈奴号曰飞将军,避不敢入塞。右北平,唐为北平郡,又名 平州,治卢龙县。唐时有卢龙府、卢龙军。”所以龙城就是右北平,应为卢城。中国社会科 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唐诗选》即取此说,将“但使龙城飞将在”改作“但使卢城飞将在 认为卢城即现今河北卢龙。但是,无论汉朝还是唐朝,右北平从来就没有称过卢城,只有《汉 书西域传》中有一个无雷国,其国王“治卢城,去长安九千九百五十里”。显然,此卢城不 是右北平。况且,《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记载的那次威震敌胆的龙城大捷是卫青指挥的,并 未提及与李广有关
三、诗歌鉴赏及默写(共 20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 10 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0.(1)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龙点睛之笔,透过它可以推知诗中主人公的身份及感情。主人公 是个什么人,有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回答。(4 分) 答: (2)“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在整首诗中起到哪些作用?(4 分) 答: 11、默写: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2 分) (1) __ ,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 ___ _ 。 (2) __ ,不尽长江滚滚来。 ___ _ ,百年多病独登台。 (3)西当太白有鸟道, _,地崩山摧壮士死, __ _。 (4)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 。 (5)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______,谈笑间, 。 (6)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 四、现代文阅读:(22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题。(9 分) “龙城”还是“卢城”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传诵千古的《出塞》,抒发了王昌龄追昔抚今的感慨。一般认为,诗中的“飞将”指西 汉名将李广,他长期戍守北部边境,以勇敢善战著称,匈奴呼之为飞将军,一听到他的名字 就畏惧、惊退。那么,诗中的“龙城”又指何处呢? 历来唐诗集多作“但使龙城飞将在”。清朝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持此说,认为“唐人边 塞诗中所用的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此处的“龙城飞将”,“乃合 用卫青、李广事。指扬威敌境之名将,更不得拘泥地理方位。而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 边关要隘者。”就是说,“龙城”不过是象征性的地名,并非特指某一具体城邑。 宋朝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将“龙城”改为“卢城”。为何做此改动呢?阎若璩《潜邱札记》 作了解释:“李广为北平太守,匈奴号曰飞将军,避不敢入塞。右北平,唐为北平郡,又名 平州,治卢龙县。唐时有卢龙府、卢龙军。”所以龙城就是右北平,应为卢城。中国社会科 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唐诗选》即取此说,将“但使龙城飞将在”改作“但使卢城飞将在”, 认为卢城即现今河北卢龙。但是,无论汉朝还是唐朝,右北平从来就没有称过卢城,只有《汉 书·西域传》中有一个无雷国,其国王“治卢城,去长安九千九百五十里”。显然,此卢城不 是右北平。况且,《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记载的那次威震敌胆的龙城大捷是卫青指挥的,并 未提及与李广有关
清朝孙洙《唐诗三百首》引《晋书·张轨传》的记载:匈奴曾筑姑臧城,“地有龙行,故 曰龙城″。据此说,“龙城″是指姑臧城,即今天的甘肃武威 张际在《“龙城”考》中则认为,据《史记》《汉书》等多处记载,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 祖先之地,地方并不固定,但在匈奴境内统称为“龙城”。汉代史籍往往采用音译,分别写成 龙城″笼城″“龙庭″,“龙城"可能是音近而误讹为“卢城″,两词实为同义。西汉初年,匈奴 连年犯境,汉朝无力抵御,直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起来,才命卫青、霍去病等实施反击 元光六年的龙城一战,首战告捷,一扫汉朝70多年的屈辱,大大振奋了军心民心。龙城之 战成为汉朝军民心目中扬威敌境、雪耻大胜的象征。李广是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的英雄,是 汉家大将的杰出代表。因此,王昌龄将大捷的象征一一龙城,冠于西汉名将的象征一一李广 头上,将卫青和李广的业绩糅合在诗中,表达杀敌制胜、扬威敌境的意思。 王昌龄取“龙城″一词,还出于音律的需要,而且字面又瑰奇雄丽,选用了他,使诗句达 到了音、义、色具佳的境地 12.《唐诗选》不取“龙城”而用“卢城”,以下不属依据的一项是(3分)() A.宋朝王安石在《唐百家诗选》中将“龙城”改为“卢城”。 B.李广曾做右北平太守,右北平在唐为北平郡,治所卢龙县就是“龙城” C.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编写者们认为,“卢城"就是今河北卢龙 D.汉代史籍采用音译,“龙城”与“卢城”音近而生误讹,两词实为同义。 13.从体会“但使龙城飞将在”寓意的角度看,以下表述中不含象征意味的一项是(3分)) A.唐人边塞诗中所用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 B.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 C.“龙城”是指姑臧城,即今天的甘肃武陵 D.将卫青和李广的业绩糅合在诗中,表达杀敌制胜、扬威敌境的意思。 14.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沈德潜认为,“龙城飞将”是把卫青的事迹加到了李广身上,不能过于拘泥 B.无论汉朝还是唐朝,从来就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被称为“卢城”。 C.张际认为,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祖先的地方,因其地点并不固定,故而在匈奴内 统称为“龙城” D.王昌龄用“龙城”一词,除着眼于诗句的深刻寓意、字面的瑰奇雄丽,也是出于诗歌 音律的需要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5~17题(13分) 柳永于词的贡献,可以说与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是里程碑式的。他在 形式上把过去只有几十字的短令发展到百多字的长调。在内容上把词从宫词解放出来,大胆 引进了市民生活、市民情感、市民语言,从而开创了市民所歌唱着的自己的词。在艺术上他 发展了铺叙手法,基本上不用比兴,硬是靠叙述的白描的功夫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意境。就像 超声波探测,就像电子显微镜扫描,你得佩服他的笔怎么能深入到这么细微绝妙的层次。他 常常只有几个字,就是我们调动全套摄影器材也很难达到这个情景。 艺术高峰的产生和自然界的名山秀峰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柳永自己也没有想 到他身后在中国文学史上会有这样一个重要位置。就像我们现在作为典范而临摹的碑贴,很 多就是死人墓里一块普通的刻了主人生平的石头,大部分连主人的姓名也没有。凡艺术的成 就都是阴差阳错,各种条件交汇而成的一个特殊气候,一粒艺术的种子就在这种气候下自然 地生根发芽。柳永不是想当名作家而到市井中去的,他是坯着极不債的心婧从考场落第后 走向瓦肆勾栏,但是他身上的文学艺术才华与艺术天赋立即与这里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 丝竹管弦和多情婀娜的女子发生共鸣。他在这里没有堕落。他跳进了一个消费的陷阱,却成
清朝孙洙《唐诗三百首》引《晋书·张轨传》的记载:匈奴曾筑姑臧城,“地有龙行,故 曰龙城”。据此说,“龙城”是指姑臧城,即今天的甘肃武威。 张际在《“龙城”考》中则认为,据《史记》《汉书》等多处记载,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 祖先之地,地方并不固定,但在匈奴境内统称为“龙城”。汉代史籍往往采用音译,分别写成 “龙城”“笼城”“龙庭”,“龙城”可能是音近而误讹为“卢城”,两词实为同义。西汉初年,匈奴 连年犯境,汉朝无力抵御,直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起来,才命卫青、霍去病等实施反击。 元光六年的龙城一战,首战告捷,一扫汉朝 70 多年的屈辱,大大振奋了军心民心。龙城之 战成为汉朝军民心目中扬威敌境、雪耻大胜的象征。李广是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的英雄,是 汉家大将的杰出代表。因此,王昌龄将大捷的象征――龙城,冠于西汉名将的象征――李广 头上,将卫青和李广的业绩糅合在诗中,表达杀敌制胜、扬威敌境的意思。 王昌龄取“龙城”一词,还出于音律的需要,而且字面又瑰奇雄丽,选用了他,使诗句达 到了音、义、色具佳的境地。 12.《唐诗选》不取“龙城”而用“卢城”,以下不属依据的一项是(3 分)( ) A.宋朝王安石在《唐百家诗选》中将“龙城”改为“卢城”。 B.李广曾做右北平太守,右北平在唐为北平郡,治所卢龙县就是“龙城”。 C.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编写者们认为,“卢城”就是今河北卢龙。 D.汉代史籍采用音译,“龙城”与“卢城”音近而生误讹,两词实为同义。 13.从体会“但使龙城飞将在”寓意的角度看,以下表述中不含象征意味的一项是(3 分)( ) A.唐人边塞诗中所用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 B.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 C.“龙城”是指姑臧城,即今天的甘肃武陵。 D.将卫青和李广的业绩糅合在诗中,表达杀敌制胜、扬威敌境的意思。 14.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沈德潜认为,“龙城飞将”是把卫青的事迹加到了李广身上,不能过于拘泥。 B.无论汉朝还是唐朝,从来就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被称为“卢城”。 C.张际认为,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祖先的地方,因其地点并不固定,故而在匈奴内 统称为“龙城” D.王昌龄用“龙城”一词,除着眼于诗句的深刻寓意、字面的瑰奇雄丽,也是出于诗歌 音律的需要。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15~17 题(13 分) 柳永于词的贡献,可以说与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是里程碑式的。他在 形式上把过去只有几十字的短令发展到百多字的长调。在内容上把词从宫词解放出来,大胆 引进了市民生活、市民情感、市民语言,从而开创了市民所歌唱着的自己的词。在艺术上他 发展了铺叙手法,基本上不用比兴,硬是靠叙述的白描的功夫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意境。就像 超声波探测,就像电子显微镜扫描,你得佩服他的笔怎么能深入到这么细微绝妙的层次。他 常常只有几个字,就是我们调动全套摄影器材也很难达到这个情景。 艺术高峰的产生和自然界的名山秀峰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柳永自己也没有想 到他身后在中国文学史上会有这样一个重要位置。就像我们现在作为典范而临摹的碑贴,很 多就是死人墓里一块普通的刻了主人生平的石头,大部分连主人的姓名也没有。凡艺术的成 就都是阴差阳错,各种条件交汇而成的一个特殊气候,一粒艺术的种子就在这种气候下自然 地生根发芽。柳永不是想当名作家而到市井中去的,他是怀着极不情愿的心情从考场落第后 走向瓦肆勾栏,但是他身上的文学艺术才华与艺术天赋立即与这里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 丝竹管弦和多情婀娜的女子发生共鸣。他在这里没有堕落。他跳进了一个消费的陷阱,却成
了一个创造的巨人。这更次明成事成材的辩证道理一个人在社会这架大算盘上只是一颗 珠子,他受命运的摆弄:但在自身这架小算盘上他却是一只拨着算珠的手。才华、时间、精 力、意志、学识、环境通通变成了由你支配的珠子。一个人很难选择环境,却可以利用环境 大约每个人都有他的基本条件,也有基本的才学,他能不能成材成事原来全在他与外部世界 的关系怎么处理,就像黄山上的迎客松,立于悬崖绝壁、沐着霜风雪雨,就渐渐干挺如 叶茂如云,游人见了都要敬之仰之了。但是如果当初一粒籽有灵,让它自选生命的落脚地, 它肯定选择山下风和日丽的平原,只是一阵无奈的山风将它带到这里,或者飞鸟将它衔到这 里,托于高山之上寄于绝壁之缝。它哭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一阵悲泣(也许还有如柳永 那样的牢骚)之后也就把那岩石拍遍,痛下决心,既活就要活出个样子。它拼命地吸天地之 精华,探出枝叶追日,伸着根须找水,与风斗与雪斗,终于成就了自己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创造。是携带着母体留下的那一点信息去与外部世界做着最大程 度的重新组合,创造一个新的生命。为什么逆境能成大才,就是因为逆境下你心里想着一个 世界,上天却偏要给你另外一个世界。两个世界矛盾斗争的结果你便得到了一个超乎这两个 世界之上的更新更完美的世界。而顺境下,时时天遂人愿,你心里没有矛盾,没有期盼,没 有一个另外的新世界,当然也不会去为之斗争,为之创造,那就只有徒增马齿,虚掷一生了 柳永是经历了宋真宗、仁宗两朝四次大考才中进士的,这四次共取士916人,其中绝大多数 都顺顺利利地当了官,有的或许还很显赫,但他们早已被历史忘得千干净净,而柳水至令还 此殊荣。 15.根据第一段内容,回答问题(5分 ①开头说“柳永于词的贡献”是“里程碑式的”。这里的“里程碑式的”是什么意思?表现在 哪几个方面?请概括出来。(3分) ②从第一段划横线句子的意思看,柳永开创了一种什么样的作品样式?(2分) 16.根据第二段内容,回答问题(6分) ①柳永是怀着“极不情愿的心情”的,从文中找出两个例证。(4分 ②“这再次证明成才成事的辩证道理”,这里的“辩证道理”指的是什么?(2分) 答: 17.述评最后说“柳永至今还享此殊荣”这里的“殊荣”指的是什么?(2分) 五、语言运用(17分) 18.请围绕“雨”这个话题,仿照划线句子,在横线处续写两句话。(6分) 雨丝最能扯动昔日的情思,雨声也最易叩响情感的门环。多情的诗人有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遐想 19.水库中学星星文学社请作家杨笑天来做报告。下面是张田甜社长开场白中的一个片段, 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你找出来并进行修改。(8分 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著名作家杨笑天先生来作报告,前几天,我们两位已把大家的 作品送给杨先生,他也都拜读了,下面杨先生会针对我们大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
了一个创造的巨人。这再次证明成事成材的辩证道理。一个人在社会这架大算盘上只是一颗 珠子,他受命运的摆弄;但在自身这架小算盘上他却是一只拨着算珠的手。才华、时间、精 力、意志、学识、环境通通变成了由你支配的珠子。一个人很难选择环境,却可以利用环境, 大约每个人都有他的基本条件,也有基本的才学,他能不能成材成事原来全在他与外部世界 的关系怎么处理,就像黄山上的迎客松,立于悬崖绝壁、沐着霜风雪雨,就渐渐干挺如铁, 叶茂如云,游人见了都要敬之仰之了。但是如果当初一粒籽有灵,让它自选生命的落脚地, 它肯定选择山下风和日丽的平原,只是一阵无奈的山风将它带到这里,或者飞鸟将它衔到这 里,托于高山之上寄于绝壁之缝。它哭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一阵悲泣(也许还有如柳永 那样的牢骚)之后也就把那岩石拍遍,痛下决心,既活就要活出个样子。它拼命地吸天地之 精华,探出枝叶追日,伸着根须找水,与风斗与雪斗,终于成就了自己。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创造。是携带着母体留下的那一点信息去与外部世界做着最大程 度的重新组合,创造一个新的生命。为什么逆境能成大才,就是因为逆境下你心里想着一个 世界,上天却偏要给你另外一个世界。两个世界矛盾斗争的结果你便得到了一个超乎这两个 世界之上的更新更完美的世界。而顺境下,时时天遂人愿,你心里没有矛盾,没有期盼,没 有一个另外的新世界,当然也不会去为之斗争,为之创造,那就只有徒增马齿,虚掷一生了。 柳永是经历了宋真宗、仁宗两朝四次大考才中进士的,这四次共取士 916 人,其中绝大多数 都顺顺利利地当了官,有的或许还很显赫,但他们早已被历史忘得干干净净,而柳永至今还 享此殊荣。 15.根据第一段内容,回答问题(5 分) ①开头说“柳永于词的贡献”是“里程碑式的”。这里的“里程碑式的”是什么意思?表现在 哪几个方面?请概括出来。(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②从第一段划横线句子的意思看,柳永开创了一种什么样的作品样式?(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根据第二段内容,回答问题(6 分) ①柳永是怀着“极不情愿的心情”的,从文中找出两个例证。(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再次证明成才成事的辩证道理”,这里的“辩证道理”指的是什么?(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7.述评最后说“柳永至今还享此殊荣”这里的“殊荣”指的是什么?(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五、语言运用(17 分) 18.请围绕“雨”这个话题,仿照划线句子,在横线处续写两句话。(6 分) 雨丝最能扯动昔日的情思,雨声也最易叩响情感的门环。多情的诗人有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遐想; ; 。 19.水库中学星星文学社请作家杨笑天来做报告。下面是张田甜社长开场白中的一个片段, 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你找出来并进行修改。(8 分) 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著名作家杨笑天先生来作报告,前几天,我们两位已把大家的 作品送给杨先生,他也都拜读了,下面杨先生会针对我们大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