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南宋范成大在《醉落魄·栖乌飞绝》中云:“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此乃一绝妙的境界,花影扶苏,淡云拂地,月光绰绰,。而苏轼的《水龙吟》也 具此类风韵:“……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 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朦朦胧胧,迷离忧愁,自有独特的美感。 雾里看花,乃中国美学的一种境界,它构成了中国含蓄美学的另一种表 现形式。曲径通幽,以婉转委曲的传达,产生优雅流畅的美感;雾敛寒江在于从 艺术形式的内部激起一种张力,从而创造一个回荡的空间,展示丰富的艺术内容 雾里看花,则通过迷离恍惚产生独特的美感,与西方美学中的朦胧美有着相似的 内涵,但却略有不同,它具有独特的哲学思想内涵。 谢榛谓作诗“妙在含糊”,董其昌谓作画“正如隔帘看花,意在远近之 间”;恽南田曰“山水要迷离”……这些论述均意在说明,迷离微茫能产生比清 晰直露更妙的美感。 中国古代有三远之说,北宋郭熙以平远、高远和深远为画之三远法。郭 煕稍后的韩拙又提出三远说:“郭氏曰:山有三远……愚又论三远者:有有近岸 广水、旷阔遥山者谓之阔远;有烟雾暝漠、野水隔而不见者谓之迷远;景物至绝 而微茫飘渺者谓之幽远。 韩拙眼中,迷远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山水境界。阔远,弥望的是无边的山 色,幽远更是“微茫飘渺“,也具有迷远的审美特征。故可说,韩氏“三远”突 出了迷远的地位,使中国画的朦胧处理从激发而走向理论自觉 唐宋山水画就有很多重迷远的例子,如李思训善画云雾飘渺之态,《历 代名画记》说他:“其画山水树石,云霞缥缈,时睹神仙之事,窅然岩岭之幽。” 李成更以平远迷离山景见长,苏辙谓其:“缥缈营丘水墨仙,浮空出没有无间。” 米(米芾、米友仁)将迷远之景推向极至,他们所创造的“云山墨戏”,就是 以迷离漫漶之景为形式特色。 中国画到了明代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说,推崇南宗,其中二米的风格就 被当做南宗画的代表之一。在董其昌等人看来,二米的“云山墨戏”做的是一种 “宇宙的游戏”,它使人能看到宇宙初开之象,在其朦胧恍惚的传达中看出鸿蒙 的意味。如米友仁的《潇湘图卷》如同一个梦中的世界。全幅画以淡淡的水墨染 出,轻云出没有无间,雾气飘渺,树木唯留恍惚的影,山只存若隐若现的轮廓 园林艺术中也如此,园林中点点皆实景,你不能在园中起一丝云烟,也 无法在山前看一片梦幻,但中国许多园林创造恰恰就是为了飘渺的云,为了迷离 的雨,为那山前的暮霭,为那萧寺的岚气设计的,看看他们为园景的命名就知道 他们的用意。如“浮翠阁”“远香堂”“涵碧山房”“寄啸山庄”等,景皆实, 但起意皆虚,实景虚意,妙出玲珑。虚意构思使园林给人留下更丰富的想象空间。 节选自朱良志《曲院风荷》(中国艺术十讲) 1.下列有关“中国含蓄美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范成大在《醉落魄·栖乌飞绝》中云:“花影吹笙,满地淡黄 月”、苏轼的《水龙吟》“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等所描绘出的朦胧 迷离的景象,就具有含蓄美的特征
广东省 2018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南宋范成大在《醉落魄·栖乌飞绝》中云:“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此乃一绝妙的境界,花影扶苏,淡云拂地,月光绰绰,。而苏轼的《水龙吟》也 具此类风韵:“……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 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朦朦胧胧,迷离忧愁,自有独特的美感。 雾里看花,乃中国美学的一种境界,它构成了中国含蓄美学的另一种表 现形式。曲径通幽,以婉转委曲的传达,产生优雅流畅的美感;雾敛寒江在于从 艺术形式的内部激起一种张力,从而创造一个回荡的空间,展示丰富的艺术内容; 雾里看花,则通过迷离恍惚产生独特的美感,与西方美学中的朦胧美有着相似的 内涵,但却略有不同,它具有独特的哲学思想内涵。 谢榛谓作诗“妙在含糊”,董其昌谓作画“正如隔帘看花,意在远近之 间”;恽南田曰“山水要迷离”……这些论述均意在说明,迷离微茫能产生比清 晰直露更妙的美感。 中国古代有三远之说,北宋郭熙以平远、高远和深远为画之三远法。郭 熙稍后的韩拙又提出三远说:“郭氏曰:山有三远……愚又论三远者:有有近岸 广水、旷阔遥山者谓之阔远;有烟雾暝漠、野水隔而不见者谓之迷远;景物至绝 而微茫飘渺者谓之幽远。” 韩拙眼中,迷远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山水境界。阔远,弥望的是无边的山 色,幽远更是“微茫飘渺“,也具有迷远的审美特征。故可说,韩氏“三远”突 出了迷远的地位,使中国画的朦胧处理从激发而走向理论自觉。 唐宋山水画就有很多重迷远的例子,如李思训善画云雾飘渺之态,《历 代名画记》说他:“其画山水树石,云霞缥缈,时睹神仙之事,窅然岩岭之幽。” 李成更以平远迷离山景见长,苏辙谓其:“缥缈营丘水墨仙,浮空出没有无间。” 二米(米芾、米友仁)将迷远之景推向极至,他们所创造的“云山墨戏”,就是 以迷离漫漶之景为形式特色。 中国画到了明代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说,推崇南宗,其中二米的风格就 被当做南宗画的代表之一。在董其昌等人看来,二米的“云山墨戏”做的是一种 “宇宙的游戏”,它使人能看到宇宙初开之象,在其朦胧恍惚的传达中看出鸿蒙 的意味。如米友仁的《潇湘图卷》如同一个梦中的世界。全幅画以淡淡的水墨染 出,轻云出没有无间,雾气飘渺,树木唯留恍惚的影,山只存若隐若现的轮廓。 园林艺术中也如此,园林中点点皆实景,你不能在园中起一丝云烟,也 无法在山前看一片梦幻,但中国许多园林创造恰恰就是为了飘渺的云,为了迷离 的雨,为那山前的暮霭,为那萧寺的岚气设计的,看看他们为园景的命名就知道 他们的用意。如“浮翠阁”“远香堂”“涵碧山房”“寄啸山庄”等,景皆实, 但起意皆虚,实景虚意,妙出玲珑。虚意构思使园林给人留下更丰富的想象空间。 节选自朱良志《曲院风荷》(中国艺术十讲) 1.下列有关“中国含蓄美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范成大在《醉落魄•栖乌飞绝》中云:“花影吹笙,满地淡黄 月”、苏轼的《水龙吟》“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等所描绘出的朦胧 迷离的景象,就具有含蓄美的特征
B.在作者看来,曲径通幽、雾敛寒江与雾里看花构成了中国含蓄 美的三种形式,其中“雾里看花”与西方美学中的朦胧美同中有异,不过西方的 朦胧美具有独特的哲学思想内涵 C.曲径通幽以婉转委曲为表现形式,雾敛寒江重在从艺术形式的 内部激起一种张力,雾里看花借助迷离恍惚而产生独特的美感,三者在表达朦胧 的美感上异曲同工。 D.苏州园林建造中,在有限的实景基础上,建造者从“浮翠 阁”“远香堂”这样的园景命名等角度使之具有虚意,这样就在园林的虚意构思 中使人们丰富的想象空间得以拓展。 2.下列理解或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选文中,谢榛、董其昌、恽南田等人,均是各自领域中的佼佼 者,但对绘画艺术美得理解上,他们眼中的含蓄美具有一致性:迷离微茫比清晰 直露更具美感。 B.郭熙与韩拙均对绘画中“远“的画法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而由 郭氏“三远”到韩氏“三远”的山水画法的转变,使中国画的朦胧处理从技法而 走向理论自觉。 C.“二米”将山水的迷远之境推向了极致,如米友仁的《潇湘图 卷》就体现“云山墨戏”以迷离漫漶之景为形式特色的艺术特征,这种画风为 董其昌等画家所推崇 D.李思训的绘画以善画云雾飘渺之态见长,李成的绘画以平远迷 离山景见长,被后世视为唐宋山水画看重迷远的例证,《历代名画记》与苏轼对 他们的绘画成就的评价都比较高。 3.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诗句描述的景象与 选文中作者重点描述的审美观最为接近的一项是()(3分)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C.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 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我是谁的妈 闫玲月 张老太最近总是爱忘事,本来在炒菜,接个电话就忘记了,直到满屋子 油烟味,她才慌忙往厨房跑。两岁的孙女要吃樱桃,张老太怕樱桃酸,打算放点 白糖,却错将咸盐当了白糖,结果孙女刚吃进嘴里就哇哇大哭 柳娜将这些告诉了老公大旺:“你妈怎么整天丢了魂儿似的?该不是得 了老年痴呆吧?”大旺细想母亲最近的状态,每天总说脑袋发沉睡不醒、眼睛睁 不开,还问他们一些奇怪的问题,比如大旺昨天明明在家里,母亲非问他去哪儿 出差了。刚吃完饭,母亲又问吃的啥。大旺越想越怕,决定带母亲去医院检査 下身体。大旺不断在心里祷告,老天爷,求你了,千万不要让老太太得啥大病啊, 我一个工薪族,可没钱救亲妈。 诊断结果出来了,医生说:“主要是脑血管堵塞,脑梗塞是常见的老年 病,尽量治疗控制发展吧。”大旺急切地插话问:“要是严重会发展到什么程 度?”医生说:“严重的话就是老年痴呆症。这个病怕受刺激,做儿女的平时要
B.在作者看来,曲径通幽、雾敛寒江与雾里看花构成了中国含蓄 美的三种形式,其中“雾里看花”与西方美学中的朦胧美同中有异,不过西方的 朦胧美具有独特的哲学思想内涵。 C.曲径通幽以婉转委曲为表现形式,雾敛寒江重在从艺术形式的 内部激起一种张力,雾里看花借助迷离恍惚而产生独特的美感,三者在表达朦胧 的美感上异曲同工。 D.苏州园林建造中,在有限的实景基础上,建造者从“浮翠 阁”“远香堂”这样的园景命名等角度使之具有虚意,这样就在园林的虚意构思 中使人们丰富的想象空间得以拓展。 2.下列理解或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 分) A.选文中,谢榛、董其昌、恽南田等人,均是各自领域中的佼佼 者,但对绘画艺术美得理解上,他们眼中的含蓄美具有一致性:迷离微茫比清晰 直露更具美感。 B.郭熙与韩拙均对绘画中“远“的画法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而由 郭氏“三远”到韩氏“三远”的山水画法的转变,使中国画的朦胧处理从技法而 走向理论自觉。 C.“二米”将山水的迷远之境推向了极致,如米友仁的《潇湘图 卷》就体现“云山墨戏” 以迷离漫漶之景为形式特色的艺术特征,这种画风为 董其昌等画家所推崇。 D.李思训的绘画以善画云雾飘渺之态见长,李成的绘画以平远迷 离山景见长,被后世视为唐宋山水画看重迷远的例证,《历代名画记》与苏轼对 他们的绘画成就的评价都比较高。 3.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诗句描述的景象与 选文中作者重点描述的审美观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3 分)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C.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 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我是谁的妈 闫玲月 张老太最近总是爱忘事,本来在炒菜,接个电话就忘记了,直到满屋子 油烟味,她才慌忙往厨房跑。两岁的孙女要吃樱桃,张老太怕樱桃酸,打算放点 白糖,却错将咸盐当了白糖,结果孙女刚吃进嘴里就哇哇大哭。 柳娜将这些告诉了老公大旺:“你妈怎么整天丢了魂儿似的?该不是得 了老年痴呆吧?”大旺细想母亲最近的状态,每天总说脑袋发沉睡不醒、眼睛睁 不开,还问他们一些奇怪的问题,比如大旺昨天明明在家里,母亲非问他去哪儿 出差了。刚吃完饭,母亲又问吃的啥。大旺越想越怕,决定带母亲去医院检查一 下身体。大旺不断在心里祷告,老天爷,求你了,千万不要让老太太得啥大病啊, 我一个工薪族,可没钱救亲妈。 诊断结果出来了,医生说:“主要是脑血管堵塞,脑梗塞是常见的老年 病,尽量治疗控制发展吧。”大旺急切地插话问:“要是严重会发展到什么程 度?”医生说:“严重的话就是老年痴呆症。这个病怕受刺激,做儿女的平时要
多体谅老人。”大旺的眼前马上现出一幅画面:母亲流着口水,神情呆滞,不认 识任何人。 大旺一脸愁容地将医生的话告诉了柳娜,柳娜当即揭下脸上的面膜,瞪 圆一双杏眼叫嚷:“我可不想伺候一个傻子!”大旺赶紧过来捂媳妇的嘴,但柳 娜尖细的嗓音还是从门缝钻进了张老太的耳朵里。 不能帮带孙女也就算了,还要我伺候她,没门儿!快给你姐打电话 让她把你妈弄走!”大旺的姐姐在外地,婆婆瘫痪在床需要她照顾。“这不好 吧?”大旺幽怨说到。柳娜可不答应了:“婆婆是妈,亲妈就不是妈了?凭什么 要你一个人管傻子妈?你快打电话,要不我和你离婚! 听着房间里儿子媳妇吵闹,张老太心头憋得慌。她悄悄打开门,顺着楼 梯走出去,她不知要去哪儿,只想早点离开这个家 张老太穿过一条又一条马路,红灯绿灯不停变换,有一次差点儿被一辆 转弯的车撞倒,司机骂了一句:“走路不长眼睛吗?”张老太路过一家菜市场, 和她每天去的那家很像,可卖菜的人都仿佛不认识她,张老太捏捏黄瓜摸摸西红 柿,招来卖菜的不满:“不买菜别乱动!” 她又继续走,被天桥下的一阵歌声吸引,停住了脚步。一个穿着破泂牛 仔裤披着长发的年轻人,弹着一把破吉他,忘情地唱着,脚边放着一只碗,里面 躺着几枚硬币。 张老太听不懂他唱的什么歌,年轻人的样子让她想流泪。年轻人的衬衫 辨不清原色,长发也好久没有清洗过,黏腻腻贴着额头。 孩子,你怎么不回家?”张老太问他。年轻人停住弹唱,打量张老太 一眼,反问:“你怎么不回家?”张老太说:“我没有家。”年轻人说:“我也 没家。” 张老太走累了,坐在榕树下睡着了。醒来时发现身上多了一件外套,年 轻人正凝神注视她。年轻人说:“你长得像我妈。”张老太说:“好孩子,你就 当我是你的妈吧 年轻人吃馒头,掰一半给她,她也不嫌弃,两人相视一笑。每当年轻人 弹唱,她就坐在一旁静静地听,像一尊雕像。路人投来的钱币虽然不多,但也够 他们吃饱肚子的。张老太的内心平静如水,白天听唱歌,晚上睡到天桥下,数星 星,看街灯,听蝉鸣 张老太不记得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她现在只有年轻人这 个亲人,她想让年轻人有件换洗的干净衬衫,于是离开年轻人,去寻找衬衫 衬衫在一个女人手里,张老太伸手去拿,女人破口大骂:“哪里来的疯 婆子? 张老太的手被一个满脸堆笑的男人抓住,这个男人对女人道歉:“对不 起,我妈精神不太好。”女人白了他一眼,一扭一扭地走远了。这个男人拉住张 老太说:“妈,你可让我找得好苦。”张老太看着他,不知所措。男人摇晃她胳 膊说:“我是你儿子呀。妈,跟我走吧 男人拿出一只金镯子,告诉张老太:“一会儿我将这只金手镯丢到地上, 你看到有人捡就说那是你的镯子,刚好想卖钱,到时候我出面做证,卖了钱咱们 去饭店吃大餐。”张老太木然地点着头。 金镯子被捡到三次,只有一次有人出钱买,男人得了钱,果真请张老太 去饭店吃大餐,还一口一个亲妈地叫着,张老太乐呵呵地答应着。连服务员都说 张老太有福气,养了这么一个孝子
多体谅老人。”大旺的眼前马上现出一幅画面:母亲流着口水,神情呆滞,不认 识任何人。 大旺一脸愁容地将医生的话告诉了柳娜,柳娜当即揭下脸上的面膜,瞪 圆一双杏眼叫嚷:“我可不想伺候一个傻子!”大旺赶紧过来捂媳妇的嘴,但柳 娜尖细的嗓音还是从门缝钻进了张老太的耳朵里。 “不能帮带孙女也就算了,还要我伺候她,没门儿!快给你姐打电话, 让她把你妈弄走!”大旺的姐姐在外地,婆婆瘫痪在床需要她照顾。“这不好 吧?”大旺幽怨说到。柳娜可不答应了:“婆婆是妈,亲妈就不是妈了?凭什么 要你一个人管傻子妈?你快打电话,要不我和你离婚!” 听着房间里儿子媳妇吵闹,张老太心头憋得慌。她悄悄打开门,顺着楼 梯走出去,她不知要去哪儿,只想早点离开这个家。 张老太穿过一条又一条马路,红灯绿灯不停变换,有一次差点儿被一辆 转弯的车撞倒,司机骂了一句:“走路不长眼睛吗?”张老太路过一家菜市场, 和她每天去的那家很像,可卖菜的人都仿佛不认识她,张老太捏捏黄瓜摸摸西红 柿,招来卖菜的不满:“不买菜别乱动!” 她又继续走,被天桥下的一阵歌声吸引,停住了脚步。一个穿着破洞牛 仔裤披着长发的年轻人,弹着一把破吉他,忘情地唱着,脚边放着一只碗,里面 躺着几枚硬币。 张老太听不懂他唱的什么歌,年轻人的样子让她想流泪。年轻人的衬衫 辨不清原色,长发也好久没有清洗过,黏腻腻贴着额头。 “孩子,你怎么不回家?”张老太问他。年轻人停住弹唱,打量张老太 一眼,反问:“你怎么不回家?”张老太说:“我没有家。”年轻人说:“我也 没家。” 张老太走累了,坐在榕树下睡着了。醒来时发现身上多了一件外套,年 轻人正凝神注视她。年轻人说:“你长得像我妈。”张老太说:“好孩子,你就 当我是你的妈吧。” 年轻人吃馒头,掰一半给她,她也不嫌弃,两人相视一笑。每当年轻人 弹唱,她就坐在一旁静静地听,像一尊雕像。路人投来的钱币虽然不多,但也够 他们吃饱肚子的。张老太的内心平静如水,白天听唱歌,晚上睡到天桥下,数星 星,看街灯,听蝉鸣。 张老太不记得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她现在只有年轻人这 个亲人,她想让年轻人有件换洗的干净衬衫,于是离开年轻人,去寻找衬衫。 衬衫在一个女人手里,张老太伸手去拿,女人破口大骂:“哪里来的疯 婆子?” 张老太的手被一个满脸堆笑的男人抓住,这个男人对女人道歉:“对不 起,我妈精神不太好。”女人白了他一眼,一扭一扭地走远了。这个男人拉住张 老太说:“妈,你可让我找得好苦。”张老太看着他,不知所措。男人摇晃她胳 膊说:“我是你儿子呀。妈,跟我走吧。” 男人拿出一只金镯子,告诉张老太:“一会儿我将这只金手镯丢到地上, 你看到有人捡就说那是你的镯子,刚好想卖钱,到时候我出面做证,卖了钱咱们 去饭店吃大餐。”张老太木然地点着头。 金镯子被捡到三次,只有一次有人出钱买,男人得了钱,果真请张老太 去饭店吃大餐,还一口一个亲妈地叫着,张老太乐呵呵地答应着。连服务员都说 张老太有福气,养了这么一个孝子
男人好吃好喝地供她,张老太乖乖听他的话,丢镯子卖镯子,直到有 天警察带他们去派出所,张老太还搞不懂,警察为啥要抓她这个儿子。 通过审讯这个男人,警察知道了事情真相,要帮张老太找到自己的亲儿 子。张老太一脸茫然问警察:“他不是我儿子吗?那为啥待我那么好呢?”警察 说:“大妈,他是骗子,在利用你啊。你儿子是谁?我马上打电话联系他。”张 老太认真思考了一会儿说:“我实在不记得我到底是谁的妈了,我只知道谁对我 (选自《小说月刊(上半月)》2015年05期,有删改)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欣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文中儿媳知晓张老太病情后对丈夫撒泼,对张老太恶语相向 与张老太女儿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形成鲜明对比,作者那样写张老太儿媳,根本 目的是凸显张老太女儿的善良孝顺、有情有义。 B.张老太与流浪汉的对话很值得品味。“我没有家”与“我也没 有家”,相似的言语传达出两者相同的无奈与苦涩,同时多少也折射出当今社会 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淡薄。 C.张老太精神出现了问题,被儿媳称为“傻子妈”。在警察局, 面对警察一再询问,她“实在记不得我到底是谁的妈”的回答,印证了儿媳的预 测是非常准确的 D.“我到底是谁的妈”,既是张老太的疑惑,也是本文对当今社 会的发问。作者把当今社会日益突出的老龄化问题推至读者面前,发人深思。 5.小说中张老太离家后先后认识了两个“儿子”一一流浪汉与骗子,这两个“儿 子”存在着鲜明的可比性。请试从对待张老太的态度表现方面,简要分析他们的 性格品质。(5分) 6.小说最后,张老太说“我实在不记得我到底是谁的妈了”。有人认为她是患 了老人病真的不记得了,也有人说她是内心混乱而刻意回避问题,你赞成哪一种 观点?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新华社北京4月1日来电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 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 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 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资 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髙起点、髙标准 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 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 平方公里。 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 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
男人好吃好喝地供她,张老太乖乖听他的话,丢镯子卖镯子,直到有一 天警察带他们去派出所,张老太还搞不懂,警察为啥要抓她这个儿子。 通过审讯这个男人,警察知道了事情真相,要帮张老太找到自己的亲儿 子。张老太一脸茫然问警察:“他不是我儿子吗?那为啥待我那么好呢?”警察 说:“大妈,他是骗子,在利用你啊。你儿子是谁?我马上打电话联系他。”张 老太认真思考了一会儿说:“我实在不记得我到底是谁的妈了,我只知道谁对我 好。” (选自《小说月刊(上半月)》2015 年 05 期,有删改)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欣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文中儿媳知晓张老太病情后对丈夫撒泼,对张老太恶语相向, 与张老太女儿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形成鲜明对比,作者那样写张老太儿媳,根本 目的是凸显张老太女儿的善良孝顺、有情有义。 B.张老太与流浪汉的对话很值得品味。“我没有家”与“我也没 有家”,相似的言语传达出两者相同的无奈与苦涩,同时多少也折射出当今社会 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淡薄。 C.张老太精神出现了问题,被儿媳称为“傻子妈”。在警察局, 面对警察一再询问,她“实在记不得我到底是谁的妈”的回答,印证了儿媳的预 测是非常准确的。 D.“我到底是谁的妈”,既是张老太的疑惑,也是本文对当今社 会的发问。作者把当今社会日益突出的老龄化问题推至读者面前,发人深思。 5.小说中张老太离家后先后认识了两个“儿子”——流浪汉与骗子,这两个“儿 子”存在着鲜明的可比性。请试从对待张老太的态度表现方面,简要分析他们的 性格品质。(5 分) 6.小说最后,张老太说“我实在不记得我到底是谁的妈了”。有人认为她是患 了老人病真的不记得了,也有人说她是内心混乱而刻意回避问题,你赞成哪一种 观点?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新华社北京 4 月 1 日来电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 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 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 3 县及周边部分区域, 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资 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 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 面积约 100 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 200 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约 2000 平方公里。 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 近 平 同 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 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
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 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习近平指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突出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建设 绿色智慧新城,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二是打造优美生态环境, 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三是发展髙端、髙新产业,积 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培育新动能;四是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建设优质公 共设施,创建城市管理新样板:五是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打造绿色交通体系 六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 用,激发市场活力;七是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打造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 新平台。(摘编自《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2017 年4月1日新华网) 材料二: 北京有很多非首都功能,但也没有说所有非首都功能都一定要搬过 去。”邬贺铨说,不会强迫哪个企业一定要搬到雄安新区。 雄安新区的水环境问题特别受重视。水量以及泄洪时对下游的影响、上 游河道水域质量等问题,都有专家进行专门的论证规划 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曾澄清:“雄安不是首都副中心,就是新区 我们这里暂时还叫‘安新县’,之后怎么办,我们也在等国家规划。” 河北省安新县精神文明办主任张胜伟坐在临时充当接待室的宾馆标间里,疲惫地 望着三天里他接待的将近第20拨记者。“来的都问同样的问题,我也想知道答 三年前,盛传河北保定将成为政治副中心。“那是传说,(中央)从来没 这么说过。”4月4日,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 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区 域最终划定雄安新区,而非保定市区,经过了充分的调研和论证,主要还是考虑 资源环境。 “保定人口较密集。雄安新区围绕白洋淀周边开发强度不大,除3个县 城以外,还有很多人口稀少的地方,动迁问题相对也少很多。”邬贺铨说 总体规划尚未出来。一位专委会成员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3月他 看到征询意见中的新区规划,特别注重绿色低碳:“绿化比例达到百分之三四十, 比一般城市髙。基本都是轨道交通,货运都用轨道交通,减少汽油、柴油的排放。 (摘编自《“它是一张白纸,可以更好规划”雄安新区前传》,2017年4月6 日《南方周末》)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报道了中共中央、国务院设立雄安新区的消息,以“千 年大计”“国家大事”等用语传达了本消息的重要程度 B.雄安新区的名称源于河北省的雄县、安新县,以这两个县和容 城县共同作为其规划范围,涵盖了京津冀区域的腹地。 C.材料一从发展区域面积的角度介绍了雄安新区的规划,分为起 步区、中期发展区和远期控制区三个开发阶段。 D.雄安新区肩负着重要历史使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对其规划建设提出了需要突出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 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习 近平指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突出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建设 绿色智慧新城,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二是打造优美生态环境, 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三是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积 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培育新动能;四是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建设优质公 共设施,创建城市管理新样板;五是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打造绿色交通体系; 六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 用,激发市场活力;七是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打造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 新平台。(摘编自《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2017 年 4 月 1 日新华网) 材料二: “北京有很多非首都功能,但也没有说所有非首都功能都一定要搬过 去。”邬贺铨说,不会强迫哪个企业一定要搬到雄安新区。 雄安新区的水环境问题特别受重视。水量以及泄洪时对下游的影响、上 游河道水域质量等问题,都有专家进行专门的论证规划。 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曾澄清:“雄安不是首都副中心,就是新区。” “我们这里暂时还叫‘安新县’,之后怎么办,我们也在等国家规划。” 河北省安新县精神文明办主任张胜伟坐在临时充当接待室的宾馆标间里,疲惫地 望着三天里他接待的将近第 20 拨记者。“来的都问同样的问题,我也想知道答 案。” 三年前,盛传河北保定将成为政治副中心。“那是传说,(中央)从来没 这么说过。”4 月 4 日,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 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区 域最终划定雄安新区,而非保定市区,经过了充分的调研和论证,主要还是考虑 资源环境。 “保定人口较密集。雄安新区围绕白洋淀周边开发强度不大,除 3 个县 城以外,还有很多人口稀少的地方,动迁问题相对也少很多。”邬贺铨说。 总体规划尚未出来。一位专委会成员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3 月他 看到征询意见中的新区规划,特别注重绿色低碳:“绿化比例达到百分之三四十, 比一般城市高。基本都是轨道交通,货运都用轨道交通,减少汽油、柴油的排放。” (摘编自《“它是一张白纸,可以更好规划”雄安新区前传》,2017 年 4 月 6 日《南方周末》)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材料一报道了中共中央、国务院设立雄安新区的消息,以“千 年大计”“国家大事”等用语传达了本消息的重要程度。 B.雄安新区的名称源于河北省的雄县、安新县,以这两个县和容 城县共同作为其规划范围,涵盖了京津冀区域的腹地。 C.材料一从发展区域面积的角度介绍了雄安新区的规划,分为起 步区、中期发展区和远期控制区三个开发阶段。 D.雄安新区肩负着重要历史使命,以 习 近 平 同 志 为 核 心 的党中央,对其规划建设提出了需要突出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