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2014届高三考前热身训练 语文 、本大题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档次/抵挡 唠叨/牢靠 应许/应答如流 B.混乱/浑浊 噱头/戏谑 强加/强人所难 C.眼眶/框架 宾馆/乒乓 油炸/信息爆炸 D.脂肪/指挥 脊梁/枸杞 累及/长年累月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1954年1月18日,《新晚报》主编罗孚力邀梁羽生开一个连载武侠小说的专栏。 不过梁羽生从未写过小说,毫无把握,但罗孚第二天就在报上预告明天将开始连 载武侠小说。让人颇为意外的是,就这篇“赶鸭子上架”的武侠小说《龙虎斗京 华》,果然成为街谈巷议的焦点,一时间洛阳纸贵。而这部小说也直接拉开了新 武侠小说的大幕,以至这种全新文体在香港报纸中遍地开花。 A.“赶鸭子上架” B.果然 C.洛阳纸贵 D.遍地 开花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业内人士分析,三精制药目前这种“广告+开会”的营销模式面临着众多挑战, 未来能否实现业绩提升还存在着不确定性 B.M370航班客机失联之后,我国派出了包括“海巡01”舰与“井冈山”舰在 内的六艘舰艇组成的史上最大规模的搜寻编队。 C.《朝日新闻》民意调查结果显示,60%的日本受访者认为安倍政权的执政姿态 有损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比去年上升9% D.我们大家都知道,人的需求是有不同层次的,生命如果沉湎于欲望的层次, 那么人的理想境界是无法真正开掘出来的。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孟子突出义利之辨, 这对人的内 在的影响很大, ,不过孟子没有具体分析内在主体如何运 行 ①对古代中国的发展也很有意义 并且把仁义深入到人的内在 ③为儒家价值观奠定了基 础 ④从而才能产生 更优化的效用 ⑤所以宋代大儒程颢说他有大功于圣学 ⑥而在现代世界 却特别需要这样的具体分析 A.③⑤①②④⑥ B.②③④⑤⑥① ④⑤①⑥ D.②③⑤①⑥④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唐昭宗景福元年辛丑,司徒王建遣族子嘉州刺史宗裕、雅州刺史王宗侃、威信都 指挥使华洪、茂州刺史王宗瑶将兵五万攻彭州,杨晟逆战而败,宗裕等围之。久 不下,民皆窜匿山谷;诸寨日出俘掠,谓之“淘虏”,都将先择其善者,余则士 卒分之,以是为常
广东 2014 届高三考前热身训练 语 文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档次/抵挡 唠叨/牢靠 应许/应答如流 B.混乱/浑浊 噱头/戏谑 强加/强人所难 C.眼眶/框架 宾馆/乒乓 油炸/信息爆炸 D.脂肪/指挥 脊梁/枸杞 累及/长年累月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1954 年 1 月 18 日,《新晚报》主编罗孚力邀梁羽生开一个连载武侠小说的专栏。 不过梁羽生从未写过小说,毫无把握,但罗孚第二天就在报上预告明天将开始连 载武侠小说。让人颇为意外的是,就这篇“赶鸭子上架”的武侠小说《龙虎斗京 华》,果然成为街谈巷议的焦点,一时间洛阳纸贵。而这部小说也直接拉开了新 武侠小说的大幕,以至这种全新文体在香港报纸中遍地开花。 A.“赶鸭子上架” B.果然 C.洛阳纸贵 D.遍地 开花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业内人士分析,三精制药目前这种“广告+开会”的营销模式面临着众多挑战, 未来能否实现业绩提升还存在着不确定性。 B.MH370 航班客机失联之后,我国派出了包括“海巡 01”舰与“井冈山”舰在 内的六艘舰艇组成的史上最大规模的搜寻编队。 C.《朝日新闻》民意调查结果显示,60%的日本受访者认为安倍政权的执政姿态 有损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比去年上升 9%。 D.我们大家都知道,人的需求是有不同层次的,生命如果沉湎于欲望的层次, 那么人的理想境界是无法真正开掘出来的。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孟子突出义利之辨, , , 。这对人的内 在的影响很大, ,不过孟子没有具体分析内在主体如何运 行, , 。 ①对古代中国的发展也很有意义 ② 并且把仁义深入到人的内在 ③为儒家价值观奠定了基 础 ④从而才能产生 更优化的效用 ⑤所以宋代大儒程颢说他有大功于圣学 ⑥而在现代世界 却特别需要这样的具体分析 A.③⑤①②④⑥ B.②③④⑤⑥① C.③② ④⑤①⑥ D.②③⑤①⑥④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小题。 唐昭宗景福元年辛丑,司徒王建遣族子嘉州刺史宗裕、雅州刺史王宗侃、威信都 指挥使华洪、茂州刺史王宗瑶将兵五万攻彭州,杨晟逆战而败,宗裕等围之。久 不下,民皆窜匿山谷;诸寨日出俘掠,谓之“淘虏”,都将先择其善者,余则士 卒分之,以是为常
军士王先成者,新津人,本书生也,世乱,为兵,度诸将惟北寨王宗侃最贤,乃 往说之曰:“彭州本西川之巡属也,陈、田召杨晟,割四州以授之,伪署观察使, 与之共拒朝命。今陈、田己平而晟犹据之,州民皆知西川乃其大府而司徒乃其主 也,故大军始至,民不入城而入山谷避之,以俟招安。今军至累月,未闻招安之 命,军士复从而掠之,与盗贼无异,夺其赀财,驱其畜产,分其老弱妇女以为奴 婢,使父子兄弟流离愁怨;其在山中者暴露于暑雨,残伤于蛇虎,孤危饥渴,无 所归诉。彼始以杨晟非其主而不从,今司徒不加存恤,彼更思杨氏矣。”宗侃侧 然,不觉屡移其床前问之,矍然曰:“此诚有之,将若之何?” 先成请条列为状以白王建,事凡四条:“其一,乞招安山中百姓。其二,乞禁诸 寨军士及子弟无得一人辄出淘虏,仍表诸寨之旁七里内听樵牧,敢越表者斩。其 三,乞置招安寨,中容数千人,以置所招百姓,宗侃请选所部将校谨干者为招安 将使将三十人昼夜执兵巡卫。其四,彭州土地宜麻,百姓未入山时多沤藏者,宜 令县令晓谕,各归田里,出所沤麻鬻之,以为资粮,必渐复业。”建得之大喜, 即行之,悉如所申。 明日,榜帖至,威令赫然,无敢犯者。三日,山中民竞出,赴招安寨如归市,寨 不能容,斥而广之;浸有市井,又出麻鬻之。民见村落无抄暴之患,稍稍复故业, 月余,招安寨皆空。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九,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分) 伪署观察 使 :部署 B.今司徒不加存 恤 存:抚恤 C.仍表诸寨之旁七里内听樵牧 听:听凭 D.斥而广 之 斥:扩大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俟招 安 置所招百姓 B.军士王先成者 无 敢犯者 C.民不入城而入山谷避之 军士复从而掠之 D.其在山中者暴露于暑雨 彼始以杨晟非其主而不从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宗侃请选所部将校/谨干者为招安将/使将三十人/昼夜执兵巡卫 B.宗侃请选所部将校谨干者/为招安将/使将三十人/昼夜执兵巡卫 C.宗侃请选所部将校谨干者/为招安将使/将三十人/昼夜执兵巡卫 D.宗侃请选所部将校/谨干者为招安将使/将三十人/昼夜执兵巡卫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军士王先成者,新津人,本书生也,世乱,为兵,度诸将惟北寨王宗侃最贤,乃 往说之曰:“彭州本西川之巡属也,陈、田召杨晟,割四州以授之,伪署观察使, 与之共拒朝命。今陈、田已平而晟犹据之,州民皆知西川乃其大府而司徒乃其主 也,故大军始至,民不入城而入山谷避之,以俟招安。今军至累月,未闻招安之 命,军士复从而掠之,与盗贼无异,夺其赀财,驱其畜产,分其老弱妇女以为奴 婢,使父子兄弟流离愁怨;其在山中者暴露于暑雨,残伤于蛇虎,孤危饥渴,无 所归诉。彼始以杨晟非其主而不从,今司徒不加存恤,彼更思杨氏矣。”宗侃侧 然,不觉屡移其床前问之,矍然曰:“此诚有之,将若之何?” 先成请条列为状以白王建,事凡四条:“其一,乞招安山中百姓。其二,乞禁诸 寨军士及子弟无得一人辄出淘虏,仍表诸寨之旁七里内听樵牧,敢越表者斩。其 三,乞置招安寨,中容数千人,以置所招百姓,宗侃请选所部将校谨干者为招安 将使将三十人昼夜执兵巡卫。其四,彭州土地宜麻,百姓未入山时多沤藏者,宜 令县令晓谕,各归田里,出所沤麻鬻之,以为资粮,必渐复业。”建得之大喜, 即行之,悉如所申。 明日,榜帖至,威令赫然,无敢犯者。三日,山中民竞出,赴招安寨如归市,寨 不能容,斥而广之;浸有市井,又出麻鬻之。民见村落无抄暴之患,稍稍复故业。 月余,招安寨皆空。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九,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3 分) A.伪署观察 使 署 :部署 B.今司徒不加存 恤 存:抚恤 C.仍表诸寨之旁七里内听樵牧 听:听凭 D.斥而广 之 斥:扩大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 以俟招 安 以 置所招百姓 B. 军士王先成者 无 敢犯者 C. 民不入城而入山谷避之 军士复从而掠之 D. 其在山中者暴露于暑雨 彼始以杨晟非其主而不从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宗侃请选所部将校/谨干者为招安将/使将三十人/昼夜执兵巡卫 B.宗侃请选所部将校谨干者/为招安将/使将三十人/昼夜执兵巡卫 C.宗侃请选所部将校谨干者/为招安将使/将三十人/昼夜执兵巡卫 D.宗侃请选所部将校/谨干者为招安将使/将三十人/昼夜执兵巡卫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王建派兵五万围攻彭州,很久不能攻克,彭州老百姓都逃窜藏匿在山谷之中。 B.王先成一共提出了革除“淘虏”弊端的四项建议,王建非常高兴地全都采纳 了。 C.王建两天后就颁布了安民条令,躲藏在山中的老百姓竞相出来,奔赴招安寨 D.有了街市之后,百姓可以通过出售沤制的麻来换取钱粮,渐渐就离开了招安 寨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宗侃侧然,不觉屡移其床前问之,矍然曰:“此诚有之,将若之何?”(4分) ②民见村落无抄暴之患,稍稍复故业。(3分) (2)从文章中找出彭州老百姓窜匿山谷不出的两个原因。(可自己概括,也可 引用原文)(3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①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①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 (1)本诗四联都关涉雨境,请就此对颔联和颈联加以分析。(4分) (2)本诗的尾联是如何抒发送别之情的?请简要分析。(3分) 1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 分) (1) ,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2)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 鹂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3)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王羲之《兰亭集序》 (4)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 山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小题 种内心的力量 周志强 “德”的本来的含义比较有趣。在甲骨文里面,“德”字分为两个部分:左边的 “彳”和右边的眼睛的象形。“彳”表示行为、行动;眼睛的象形中上下两个直 线,表示要“直视”。所以,“德”的意思应该可以推测为:行为要正而目不斜 视,即做得正、看得直。进一步说,“德”表示做事情(行为)和看问题(观念) 要配合在一起,做得正、想得也不歪。所以,“德”这个字的出现本身就说明中 国远古的人们开始意识到了行为和思想必须要具备一种特殊的社会性属性:行正 思直。只有光明磊落、公正正直,才能赢得人们的拥护
A.王建派兵五万围攻彭州,很久不能攻克,彭州老百姓都逃窜藏匿在山谷之中。 B.王先成一共提出了革除“淘虏”弊端的四项建议,王建非常高兴地全都采纳 了。 C.王建两天后就颁布了安民条令,躲藏在山中的老百姓竞相出来,奔赴招安寨。 D.有了街市之后,百姓可以通过出售沤制的麻来换取钱粮,渐渐就离开了招安 寨。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 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 分) ①宗侃侧然,不觉屡移其床前问之,矍然曰:“此诚有之,将若之何?”(4 分) ②民见村落无抄暴之患,稍稍复故业。(3 分) (2)从文章中找出彭州老百姓窜匿山谷不出的两个原因。(可自己概括,也可 引用原文)(3 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①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①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 (1)本诗四联都关涉雨境,请就此对颔联和颈联加以分析。(4 分) (2)本诗的尾联是如何抒发送别之情的?请简要分析。(3 分) 1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只按前 3 题计分)(6 分) (1) , ,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2)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 鹂。 ,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3) ,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王羲之《兰亭集序》) (4)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 山。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2~15 小题。 一种内心的力量 周志强 “德”的本来的含义比较有趣。在甲骨文里面,“德”字分为两个部分:左边的 “彳”和右边的眼睛的象形。“彳”表示行为、行动;眼睛的象形中上下两个直 线,表示要“直视”。所以,“德”的意思应该可以推测为:行为要正而目不斜 视,即做得正、看得直。进一步说,“德”表示做事情(行为)和看问题(观念) 要配合在一起,做得正、想得也不歪。所以,“德”这个字的出现本身就说明中 国远古的人们开始意识到了行为和思想必须要具备一种特殊的社会性属性:行正 思直。只有光明磊落、公正正直,才能赢得人们的拥护
在古代,“德”的含义是非常深远的。《庄子》里说:“夫子德配天地,而犹假 至言以修心”,强调了“德”要像天地一样至高至大,具有宽容、博大、深远和 化育的内涵。“德配天地”这个说法,赋予了“德”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也要 求人们执行“德”不能仅仅从生活的琐碎细节中实现,更要有天地之大德,有如 同天地一样养育万物、涵容百态的能力 所以,“德”首先指的是一种“能力”,或者具体地说,是一种社会能力。这种 能力的特点是,一个人要很好地跟社会生活、跟他人适应,做到像天地一样让万 事万物都各安其位、各有其德、各能其能、各有其效。所以,“德”的含义里面, 最为重要的就是对“容纳 包容”和“适应”能力的强调 那么,“德”的这种社会能力,有什么作用呢? 事实上,“德”是一个人了解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融入社会正义洪流并建构自 己个人生活的保障。《周礼·地官》注里说:“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 之为行。”德是用来支配自己的行动、管理自己的生活的内在观念,是一种自己 内心的操守。世事衰变,但这样操守是不能改变的。具体地说,“德”要求一个 人以“天地”为视野,建立起自己做事做人的基本准则;并且为这个准则敢于抗 争不畏权贵。所以,“德”说白了,就是一种来自天地正气的内心力量。温家宝 强调说学人应该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强调“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 谔”,正是这个意思。温家宝使用的典故出自陈寅恪给王国维写的纪念碑铭。1953 年12月1日上午,陈寅恪强调了这个说法,他说:“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 见于我所写的《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中……我决不反对现政权,在宣统三年时 就在瑞土读过《资本论》原文。但我认为不能先存马列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 我要请的人,要带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不是这样,即不是我的学 生。所以周一良也好,王永兴也好,从我之说即是我的学生,否则就不是。”陈 的这种坚守自己信念的“偏执”,正是来自自己内心强大的力量。晚清的龚自珍 面对世道变迁,倍感自身改造世界能力有限,但是,却依旧说“颓波难挽挽颓 心”,强调不同流合污、坚守自己的道德操守的诉求。 在这里,丧失了“德”,也就丧失了自己生活行为的指导,从而进一步丧失生活 真正的快乐。一旦自己的操守道德变成了可以买卖的商品,也就等于将自己的心 境、情感和观念都一股脑变成了具有使用价值而丧失了价值的东西。没有比丧失 了“德”一一这种内心的力量更让一个人彷徨无助的了。当我们觉得权力和资本 带来的享乐是无限诱人的时候,却无法想象,一旦将“德”贩卖出去,人会丧失 内心的支撑力量,陷入偏执的精神境地。 (节选自《“德”的三重力量》,《人民论坛》2013年第28期)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 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德”本义是做得正、看得直,行为和观念要配合,说明中国远古的人们已 经意识到了要行正思直 B.在古代,“德”的含义非常深远,庄子认为“德”具有宽容、博大、深远和 化育的内涵,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C.“德配天地”是指要像天地一样有大德,而人们在生活的琐碎细节中执行 “德”并不符合“德配天地”的要求 D.“德”作为一种社会能力,强调人要很好地跟社会生活、跟他人适应,强调 “容纳”、“包容”和“适应”能力
在古代,“德”的含义是非常深远的。《庄子》里说:“夫子德配天地,而犹假 至言以修心”,强调了“德”要像天地一样至高至大,具有宽容、博大、深远和 化育的内涵。“德配天地”这个说法,赋予了“德”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也要 求人们执行“德”不能仅仅从生活的琐碎细节中实现,更要有天地之大德,有如 同天地一样养育万物、涵容百态的能力。 所以,“德”首先指的是一种“能力”,或者具体地说,是一种社会能力。这种 能力的特点是,一个人要很好地跟社会生活、跟他人适应,做到像天地一样让万 事万物都各安其位、各有其德、各能其能、各有其效。所以,“德”的含义里面, 最为重要的就是对“容纳”、“包容”和“适应”能力的强调。 那么,“德”的这种社会能力,有什么作用呢? 事实上,“德”是一个人了解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融入社会正义洪流并建构自 己个人生活的保障。《周礼·地官》注里说:“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 之为行。”德是用来支配自己的行动、管理自己的生活的内在观念,是一种自己 内心的操守。世事衰变,但这样操守是不能改变的。具体地说,“德”要求一个 人以“天地”为视野,建立起自己做事做人的基本准则;并且为这个准则敢于抗 争不畏权贵。所以,“德”说白了,就是一种来自天地正气的内心力量。温家宝 强调说学人应该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强调“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 谔”,正是这个意思。温家宝使用的典故出自陈寅恪给王国维写的纪念碑铭。1953 年 12 月 1 日上午,陈寅恪强调了这个说法,他说:“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 见于我所写的《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中……我决不反对现政权,在宣统三年时 就在瑞士读过《资本论》原文。但我认为不能先存马列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 我要请的人,要带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不是这样,即不是我的学 生。所以周一良也好,王永兴也好,从我之说即是我的学生,否则就不是。”陈 的这种坚守自己信念的“偏执”,正是来自自己内心强大的力量。晚清的龚自珍 面对世道变迁,倍感自身改造世界能力有限,但是,却依旧说“颓波难挽挽颓 心”,强调不同流合污、坚守自己的道德操守的诉求。 在这里,丧失了“德”,也就丧失了自己生活行为的指导,从而进一步丧失生活 真正的快乐。一旦自己的操守道德变成了可以买卖的商品,也就等于将自己的心 境、情感和观念都一股脑变成了具有使用价值而丧失了价值的东西。没有比丧失 了“德”——这种内心的力量更让一个人彷徨无助的了。当我们觉得权力和资本 带来的享乐是无限诱人的时候,却无法想象,一旦将“德”贩卖出去,人会丧失 内心的支撑力量,陷入偏执的精神境地。 (节选自《“德”的三重力量》,《人民论坛》2013 年第 28 期) 12~l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 题选对一项给 2 分。选对两项给 5 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A.“德”本义是做得正、看得直,行为和观念要配合,说明中国远古的人们已 经意识到了要行正思直。 B.在古代,“德”的含义非常深远,庄子认为“德”具有宽容、博大、深远和 化育的内涵,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C.“德配天地”是指要像天地一样有大德,而人们在生活的琐碎细节中执行 “德”并不符合“德配天地”的要求。 D.“德”作为一种社会能力,强调人要很好地跟社会生活、跟他人适应,强调 “容纳”、“包容”和“适应”能力
E.“德”是人们生活行为的指导,我们如果把“德”变成具有使用价值、可以 买卖的商品,那就会失去生活的快乐 13.关于“德”是一种内心的力量,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A.“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强调用“德”来支配自己的行 B.陈寅恪认为先存马列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就是用“德”来管理自己的内 在观念。 C.坚守内心的“德”的力量,使得龚自珍面对世道变迁,仍能强调不同流合污。 D.温家宝强调“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就是强调要坚守“德”这种内心的 力量。 14.作者认为陈寅恪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正是“德”的体现的理由是 什么?(4分) 15.在电视剧《蜗居》中,官员宋思明不断地用自己的权力与地产商等资本家做 权钱的交易。他在应酬了一天之后,满身疲倦,空虚寂寥,他疯狂地打电话给他 心目中的“纯真女孩”海藻,偏执地寻求精神的慰藉。请结合文中的观点,简要 分析。(4分) 四、本大题为选做题,共有两组试题,考生任选一组作答。每组试题3小题,共 15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 子孙万代 汪曾祺 傅玉涛是“写字”的。“写字”就是给剧场写海报,给戏班抄本子。他的字写得 不错,“欧底赵面”。后来,海报改成了彩印的,剧本大都油印了或打字了,他 就到剧场卖票。日子还算混得过去。他有个癖好,爱收藏小文物。他有一面葡萄 海马镜,一个“长乐未央”瓦当,一块藕粉地鸡血石章,一块“都灵坑”田黄… 他不养花,不养鸟,没事就是反反复复地欣赏他的藏品。这些小文物大都是花不 多的钱从剧团打小鼓的小赵手里买的。小赵佩服傅玉涛,认为他懂行 一天,小赵拿了一对核桃,请傅玉涛看看,能不能卖个块儿八毛的。傅玉涛接过 来一看,用手掂了掂两颗核桃,说:“哎呀,这可是好东西!两颗核桃的大小、 分量、形状,完全一样,是天生的一对。这是‘子孙万代’呀!” 什么叫‘子孙万代’?”“你看,这核桃的疙瘩都是一个一个小葫芦。这就叫 子孙万代’。这是真的‘子孙万代’。” “‘子孙万代’还有真假之分?” “真的葫芦是生成的,假‘子孙万代’动过刀,有的葫芦是刻出来的。这对核桃 可够年份了。大概已经经过两代人的手。没有个几十年,揉不出这样。你看看这 颜色:红里透紫,紫里透红,晶莹发亮,乍一看,像是外面有一层水。这种色, 是人的血气透进核桃所形成。好东西!好东西!一一让给我吧!” 傅先生喜欢,拿去玩吧。”“得说个价。”“咳,说什么价,我一毛钱收来 的。”“那,这么着吧,我给两块钱,算是占了你的大便宜了。”傅玉涛掏出两 块钱,塞进小赵的口袋。“傅先生!傅先生!唉,这是怎么话说的!” 傅玉涛对这一对核桃真是爱如性命,他做了两个平绒小口袋,把两颗核桃分别装 在里面,随身带着。一有空,就取出来看看,轻轻地揉两下,不多揉。这对核桃 正是好时候,再多揉,就揉过了,那些小葫芦就会圆了,模糊了
E.“德”是人们生活行为的指导,我们如果把“德”变成具有使用价值、可以 买卖的商品,那就会失去生活的快乐。 13.关于“德”是一种内心的力量,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 A.“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强调用“德”来支配自己的行 动。 B.陈寅恪认为先存马列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就是用“德”来管理自己的内 在观念。 C.坚守内心的“德”的力量,使得龚自珍面对世道变迁,仍能强调不同流合污。 D.温家宝强调“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就是强调要坚守“德”这种内心的 力量。 14.作者认为陈寅恪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正是“德”的体现的理由是 什么?(4 分) 15.在电视剧《蜗居》中,官员宋思明不断地用自己的权力与地产商等资本家做 权钱的交易。他在应酬了一天之后,满身疲倦,空虚寂寥,他疯狂地打电话给他 心目中的“纯真女孩”海藻,偏执地寻求精神的慰藉。请结合文中的观点,简要 分析。(4 分) 四、本大题为选做题,共有两组试题,考生任选一组作答。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小题。 子孙万代 汪曾祺 傅玉涛是“写字”的。“写字”就是给剧场写海报,给戏班抄本子。他的字写得 不错,“欧底赵面”。后来,海报改成了彩印的,剧本大都油印了或打字了,他 就到剧场卖票。日子还算混得过去。他有个癖好,爱收藏小文物。他有一面葡萄 海马镜,一个“长乐未央”瓦当,一块藕粉地鸡血石章,一块“都灵坑”田黄…… 他不养花,不养鸟,没事就是反反复复地欣赏他的藏品。这些小文物大都是花不 多的钱从剧团打小鼓的小赵手里买的。小赵佩服傅玉涛,认为他懂行。 一天,小赵拿了一对核桃,请傅玉涛看看,能不能卖个块儿八毛的。傅玉涛接过 来一看,用手掂了掂两颗核桃,说:“哎呀,这可是好东西!两颗核桃的大小、 分量、形状,完全一样,是天生的一对。这是‘子孙万代’呀!” “什么叫‘子孙万代’?”“你看,这核桃的疙瘩都是一个一个小葫芦。这就叫 ‘子孙万代’。这是真的‘子孙万代’。” “‘子孙万代’还有真假之分?” “真的葫芦是生成的,假‘子孙万代’动过刀,有的葫芦是刻出来的。这对核桃 可够年份了。大概已经经过两代人的手。没有个几十年,揉不出这样。你看看这 颜色:红里透紫,紫里透红,晶莹发亮,乍一看,像是外面有一层水。这种色, 是人的血气透进核桃所形成。好东西!好东西!——让给我吧!” “傅先生喜欢,拿去玩吧。”“得说个价。”“咳,说什么价,我一毛钱收来 的。”“那,这么着吧,我给两块钱,算是占了你的大便宜了。”傅玉涛掏出两 块钱,塞进小赵的口袋。“傅先生!傅先生!唉,这是怎么话说的!” 傅玉涛对这一对核桃真是爱如性命,他做了两个平绒小口袋,把两颗核桃分别装 在里面,随身带着。一有空,就取出来看看,轻轻地揉两下,不多揉。这对核桃 正是好时候,再多揉,就揉过了,那些小葫芦就会圆了,模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