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8-2019学年(下)高一期末测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 区域内。不能使用涂改工具!否则答案无效 本大题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提倡格律和提倡不要格律都有危险,这岂不是一个矛盾么?这并不是矛盾。创造 不能无格律,但是只做到遵守格律的地步也决不足以言创造。我们现在把这个道 理解剖出来。 诗和其他艺术都是情感的流露。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人在理智未发 达之前先已有情感;在理智既发达之后,情感仍然是理智的驱遣者。情感是心感 于物所起的激动,其中有许多人所共同的成分,也有某个人所特有的成分。这就 是说,情感一方面有群性,一方面也有个性,群性是得诸遗传的,是永恒的,不 易变化的:个性是成于环境的,是随环境而变化的。环境随人随时而异,所以人 类的情感时时在变化;遗传的倾向为多数人所共同,所以情感在变化之中有不变 化者存在。 这个心理学的结论与本题有什么关系呢?艺术是情感的返照,它也有群性和个性 的分别,它在变化之中也有不变化者存在。比如单拿诗来说,四言、五言、七言、 古、律、绝、词的交替是变化,而格律则为变化中的不变化者。变化就是创造, 不变化就是因袭。把不变化者归纳成为原则,就是自然律。这种自然律可以用为 规范律,因为它本来是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但是只有群性而无个性,只有整齐 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也就不能产生艺术。末流者忘记这个道理,所以 往往把格律变成死板的形式。 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这是事实,但是这决不是格律本身的罪 过,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格律不能束缚天才,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 如果真是诗人,格律会受他奴使;如果不是诗人,有格律,他的诗固然腐滥,无 格律,它也还是腐滥。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都从格律入手。艺术须寓整齐于变化。一味齐整,如钟摆摇动 声,固然单调;一味变化,如市场嘈杂声,也还是单调。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 化到整齐难。从整齐入手,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会使作者在整齐之中求 变化以避免单调。从变化入手,则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 却仍还于单调。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后来都做到脱化格律的境界。他们都从束缚中挣扎得自由,从 整齐中酝酿出变化。格律是死方法,全赖人能活用。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打 到娴熟时虽无心于球规而自合于球规。在不识球规者看,球手好像纵横如意,略 无牵就规范的痕迹;在识球规者看,他却处处循规蹈矩。姜白石说得好:“文以 文而工,不以文而妙。”工在格律,而妙则在神髓风骨
广东省 2018—2019 学年(下)高一期末测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 区域内。不能使用涂改工具!否则答案无效。 一、本大题 3 小题,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 提倡格律和提倡不要格律都有危险,这岂不是一个矛盾么?这并不是矛盾。创造 不能无格律,但是只做到遵守格律的地步也决不足以言创造。我们现在把这个道 理解剖出来。 诗和其他艺术都是情感的流露。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人在理智未发 达之前先已有情感;在理智既发达之后,情感仍然是理智的驱遣者。情感是心感 于物所起的激动,其中有许多人所共同的成分,也有某个人所特有的成分。这就 是说,情感一方面有群性,一方面也有个性,群性是得诸遗传的,是永恒的,不 易变化的;个性是成于环境的,是随环境而变化的。环境随人随时而异,所以人 类的情感时时在变化;遗传的倾向为多数人所共同,所以情感在变化之中有不变 化者存在。 这个心理学的结论与本题有什么关系呢?艺术是情感的返照,它也有群性和个性 的分别,它在变化之中也有不变化者存在。比如单拿诗来说,四言、五言、七言、 古、律、绝、词的交替是变化,而格律则为变化中的不变化者。变化就是创造, 不变化就是因袭。把不变化者归纳成为原则,就是自然律。这种自然律可以用为 规范律,因为它本来是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但是只有群性而无个性,只有整齐 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也就不能产生艺术。末流者忘记这个道理,所以 往往把格律变成死板的形式。 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这是事实,但是这决不是格律本身的罪 过,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格律不能束缚天才,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 如果真是诗人,格律会受他奴使;如果不是诗人,有格律,他的诗固然腐滥,无 格律,它也还是腐滥。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都从格律入手。艺术须寓整齐于变化。一味齐整,如钟摆摇动 声,固然单调;一味变化,如市场嘈杂声,也还是单调。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 化到整齐难。从整齐入手,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会使作者在整齐之中求 变化以避免单调。从变化入手,则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 却仍还于单调。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后来都做到脱化格律的境界。他们都从束缚中挣扎得自由,从 整齐中酝酿出变化。格律是死方法,全赖人能活用。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打 到娴熟时虽无心于球规而自合于球规。在不识球规者看,球手好像纵横如意,略 无牵就规范的痕迹;在识球规者看,他却处处循规蹈矩。姜白石说得好:“文以 文而工,不以文而妙。”工在格律,而妙则在神髓风骨
孔夫子自道修养经验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道德家的极境,也 是艺术家的极境。“从心所欲,不逾矩”,艺术的创造活动尽于这七个字了。“从 心所欲”者往往“逾矩”,“不逾矩”者又往往不能“从心所欲”。凡是艺术家 都要能打破这个矛盾。孔夫子到快要死的时候才做到这种境界,可见循格律而能 脱化格律,大非易事。 (摘自朱光潜《谈美》) 1.下列关于“格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格律是诗歌中的不变化者,体现的是整齐、规范和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 B.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但是这并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 C.凡古今大艺术家的创造活动都从格律入手,后来又能达到脱化格律的境界。 D.格律是死方法,全赖人能活用。如果是真诗人,能从格律束缚中挣得自由。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一开头就提出了是否要提倡格律的问题,再从情感的群性与个性谈到艺 术的变化与不变,论证了格律的存在意义。 B.文章用“钟摆摇动声”和“市场嘈杂声”分别比喻“一味齐整”和“一味变 化”的单调,论证了“艺术由整齐到变化易”的观点 C.文章引用姜白石“文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的论断,佐证了在艺术创作的 过程中,“格律需遵循亦需脱化”的观点 D.孔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本是自述修养经验,文章将其类比文艺创 作,说明了“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的不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它既有群性,又有个性。群性由遗传得来,不 易变化:个性则成于环境,会随着环境而变化。 B.作者认为艺术创作需寓整齐于变化,一味的整齐和一味的变化都是单调,而 要避免单调就应从整齐入手,而非从变化入手。 C.艺术和体育在“循规蹈矩”上是相通的,只是一味的守矩不能成其为大师, 大艺术家们大多都是从规矩中酝酿出自由变化。 D.“从心所欲,不逾矩”是道德家和艺术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这也说明道德 境界高的人往往也能在艺术上达到较高的境界。 本大题4小题,共1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题。(5分) 狱卒提关汉卿! 禁子跪下! 关汉卿昂然不跪,禁子拿棒要敲他的腿) 狱吏(制止)别难为他。关汉卿,你坐下吧 (向狱卒)给他一条小凳 狱吏怎么样?这些日子还好吗? 关汉卿唔,日月照肝胆,霜雪添须眉,可还死不了 狱吏是啊,真是不愿你死啊,你的文章我不懂,可是你的医道真高明,我 娘吃了你的药好多了。真没有想到好得那么快,她已经能拄着拐杖自己走道儿了 关汉卿走走有好处,老年人可也不能太累。 狱吏是是,真是谢谢你。可是,关汉卿,你的案情越扯越大了。说老实话, 恐怕很难救你,怎么办呢? 关汉卿(诧异)越扯越大了?
孔夫子自道修养经验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道德家的极境,也 是艺术家的极境。“从心所欲,不逾矩”,艺术的创造活动尽于这七个字了。“从 心所欲”者往往“逾矩”,“不逾矩”者又往往不能“从心所欲”。凡是艺术家 都要能打破这个矛盾。孔夫子到快要死的时候才做到这种境界,可见循格律而能 脱化格律,大非易事。 (摘自朱光潜《谈美》) 1.下列关于“格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格律是诗歌中的不变化者,体现的是整齐、规范和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 B.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但是这并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 C.凡古今大艺术家的创造活动都从格律入手,后来又能达到脱化格律的境界。 D.格律是死方法,全赖人能活用。如果是真诗人,能从格律束缚中挣得自由。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一开头就提出了是否要提倡格律的问题,再从情感的群性与个性谈到艺 术的变化与不变,论证了格律的存在意义。 B.文章用“钟摆摇动声”和“市场嘈杂声”分别比喻“一味齐整”和“一味变 化”的单调,论证了“艺术由整齐到变化易”的观点。 C.文章引用姜白石“文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的论断,佐证了在艺术创作的 过程中,“格律需遵循亦需脱化”的观点。 D.孔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本是自述修养经验,文章将其类比文艺创 作,说明了“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的不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它既有群性,又有个性。群性由遗传得来,不 易变化;个性则成于环境,会随着环境而变化。 B.作者认为艺术创作需寓整齐于变化,一味的整齐和一味的变化都是单调,而 要避免单调就应从整齐入手,而非从变化入手。 C.艺术和体育在“循规蹈矩”上是相通的,只是一味的守矩不能成其为大师, 大艺术家们大多都是从规矩中酝酿出自由变化。 D.“从心所欲,不逾矩”是道德家和艺术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这也说明道德 境界高的人往往也能在艺术上达到较高的境界。 二、本大题 4 小题,共 19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4 题。(5 分) 狱 卒 提关汉卿! 禁 子 跪下! (关汉卿昂然不跪,禁子拿棒要敲他的腿) 狱 吏 (制止)别难为他。关汉卿,你坐下吧。 (向狱卒)给他一条小凳。 狱 吏 怎么样?这些日子还好吗? 关汉卿 唔,日月照肝胆,霜雪添须眉,可还死不了! 狱 吏 是啊,真是不愿你死啊,你的文章我不懂,可是你的医道真高明,我 娘吃了你的药好多了。真没有想到好得那么快,她已经能拄着拐杖自己走道儿了。 关汉卿 走走有好处,老年人可也不能太累。 狱 吏 是是,真是谢谢你。可是,关汉卿,你的案情越扯越大了。说老实话, 恐怕很难救你,怎么办呢? 关汉卿 (诧异)越扯越大了?
狱吏对。大得够瞧的了。你有一位老朋友叫叶和甫的吗? 关汉卿唔,有那么一个人,不是什么老朋友。 狱吏他要来跟你谈谈 关汉卿我跟他没有什么可谈的。 狱吏谈谈吧,对你或许有些好处。(向内)叶先生,请吧! 叶和甫(从里面走出来,对关汉卿很关切的口气)哎呀,老朋友,真想不到在这 样的地方跟你见面。当初你不听我的话,我害怕总会有这么一天,所以我说,《窦 娥冤》最好别写,要写必定是祸多福少,现在怎么样?不幸言中了吧 关汉卿(鄙夷地)你要跟我谈什么,快说吧! 叶和甫瞧你,还这么急性子,不是应该熬炼得火气小一点儿了吗? 叶和甫(低声)好,汉卿,先告诉你一个极可怕的消息,你那位朋友王著跟妖僧 同谋,上个月初十晚上,在上都,把阿合马老大人和郝祯大人都给刺了 关汉卿唔,真的? 叶和甫千真万确的,现在大元朝上上下下都在为这件事发抖。你看这是国家 多么大的不幸! 关汉卿你还想告诉我什么呢? 叶和甫我就是想告诉你,你不听我的劝告,闯出了多么大的乱子!逆臣王著 就因为看过你的戏才起意要杀阿合马老大人的。 关汉卿(怒)怎见得呢? 叶和甫许多人听见他在玉仙楼看《窦娥冤》的时候,喊过“为万民除害” 后来他在上都伏法的时候又喊“我王著为万民除害”,而且你的戏里居然还有 将滥官污吏都杀坏”的词儿! 关汉卿(按捺住怒火)你觉得“滥官污吏”应不应该杀呢?我们写戏的离不开褒 贬两个字。拿前朝的人说,我们褒岳飞,贬秦桧。看戏的人万一在什么时候激于 义愤杀了像秦桧那样的人,能说是写戏的人教唆的吗? 叶和甫汉卿,你这话何尝没有一些道理?可是如今正在风头上,皇上和大臣 们怎么会听你的?再说,我今晚来看你,倒也不是为了跟你争辩《窦娥冤》的后 果如何,(又低声)我是奉了忽辛大人的面谕来跟你商量一件大事的。你的案情 虽说是十分严重,可是只要你答应这件事,还是可以减刑甚至释放你的。 关汉卿我跟忽辛没有什么好商量的! 叶和甫别这么大火气,老朋友,这事你也吃不了什么亏。反正王著已经死了, 没有对证,只要你在大臣问你的时候,供出王著刺杀阿合马大人是想除掉捍卫大 元朝的忠臣,联合各地金汉愚民图谋不轨。只要你肯这样招供,不只你的案子可 以减轻,忽辛大人为了酬劳你,还预备送你中统钞一百万。 关汉卿(怒火难遏)你还有什么说的? 叶和甫你答应了吗?(过去) 关汉卿我答应了。(他重重的一记耳光竞把叶和甫打倒在地) 叶和甫汉卿,我好好跟你商量,你怎么动起粗来了? 关汉卿狗东西,你是有眼无珠,认错人了。我关汉卿是有名的蒸不烂、煮不 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的铜豌豆。你想替忽辛那赃官来收买我?我们中间 竟然出了你这样无耻的禽兽,我恨不能吃你的肉! 叶和甫(狰狞无耻的面目毕露)你不答应,好,那你等着死吧 关汉卿死也不跟你这无耻的禽兽说话了!狱官,让我回号子去。 (摘自田汉《关汉卿》,有删改)
狱 吏 对。大得够瞧的了。你有一位老朋友叫叶和甫的吗? 关汉卿 唔,有那么一个人,不是什么老朋友。 狱 吏 他要来跟你谈谈。 关汉卿 我跟他没有什么可谈的。 狱 吏 谈谈吧,对你或许有些好处。(向内)叶先生,请吧! 叶和甫(从里面走出来,对关汉卿很关切的口气)哎呀,老朋友,真想不到在这 样的地方跟你见面。当初你不听我的话,我害怕总会有这么一天,所以我说,《窦 娥冤》最好别写,要写必定是祸多福少,现在怎么样?不幸言中了吧。 关汉卿 (鄙夷地)你要跟我谈什么,快说吧! 叶和甫 瞧你,还这么急性子,不是应该熬炼得火气小一点儿了吗? 叶和甫(低声)好,汉卿,先告诉你一个极可怕的消息,你那位朋友王著跟妖僧 同谋,上个月初十晚上,在上都,把阿合马老大人和郝祯大人都给刺了! 关汉卿 唔,真的? 叶和甫 千真万确的,现在大元朝上上下下都在为这件事发抖。你看这是国家 多么大的不幸! 关汉卿 你还想告诉我什么呢? 叶和甫 我就是想告诉你,你不听我的劝告,闯出了多么大的乱子!逆臣王著 就因为看过你的戏才起意要杀阿合马老大人的。 关汉卿 (怒)怎见得呢? 叶和甫 许多人听见他在玉仙楼看《窦娥冤》的时候,喊过“为万民除害”, 后来他在上都伏法的时候又喊“我王著为万民除害”,而且你的戏里居然还有 “将滥官污吏都杀坏”的词儿! 关汉卿(按捺住怒火)你觉得“滥官污吏”应不应该杀呢?我们写戏的离不开褒 贬两个字。拿前朝的人说,我们褒岳飞,贬秦桧。看戏的人万一在什么时候激于 义愤杀了像秦桧那样的人,能说是写戏的人教唆的吗? 叶和甫 汉卿,你这话何尝没有一些道理?可是如今正在风头上,皇上和大臣 们怎么会听你的?再说,我今晚来看你,倒也不是为了跟你争辩《窦娥冤》的后 果如何,(又低声)我是奉了忽辛大人的面谕来跟你商量一件大事的。你的案情 虽说是十分严重,可是只要你答应这件事,还是可以减刑甚至释放你的。 关汉卿 我跟忽辛没有什么好商量的! 叶和甫 别这么大火气,老朋友,这事你也吃不了什么亏。反正王著已经死了, 没有对证,只要你在大臣问你的时候,供出王著刺杀阿合马大人是想除掉捍卫大 元朝的忠臣,联合各地金汉愚民图谋不轨。只要你肯这样招供,不只你的案子可 以减轻,忽辛大人为了酬劳你,还预备送你中统钞一百万。 关汉卿 (怒火难遏)你还有什么说的? 叶和甫 你答应了吗?(过去) 关汉卿 我答应了。(他重重的一记耳光竟把叶和甫打倒在地) 叶和甫 汉卿,我好好跟你商量,你怎么动起粗来了? 关汉卿 狗东西,你是有眼无珠,认错人了。我关汉卿是有名的蒸不烂、煮不 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的铜豌豆。你想替忽辛那赃官来收买我?我们中间 竟然出了你这样无耻的禽兽,我恨不能吃你的肉! 叶和甫 (狰狞无耻的面目毕露)你不答应,好,那你等着死吧。 关汉卿 死也不跟你这无耻的禽兽说话了!狱官,让我回号子去。 (摘自田汉《关汉卿》,有删改)
4.《关汉卿》发表后,郭沫若第一个写信向田汉道贺说,剧本“写得很成功, 关汉卿有知,他一会感激你”。为了塑造关汉卿这一人物形象,田汉使用了哪些 艺术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小题。(14分) 沙海的绿荫 朱春雨 18号甲,是导弹某部队的一个研究所。偌大一个师级编制,女的只有三员 不记得是哪个休息日,欧阳美怡换上了那条有水仙花图案的旧裙子,从第二研究 室小院门口经过,去她负责的放射线病理研究室拍小动物实验的照片。欧阳美怡 不管穿什么衣服,看上去都那么端庄得体,加上她举止文静,谈吐大方,显得有 见识,有风度。 咣!一盆仙人掌从二楼阳台上摔下来,阳台上站着18号甲的老姑娘沈巧,她看 着门口,爽声笑了,笑得站在门口的唐天虚心慌意乱。 沈巧一声轻笑:“如果你真想谈恋爱,我看欧阳美怡这位凌波仙子对你不一定合 适 唐天虚愤愤然瞪着眼睛。 沈大姐一一”不远处传来一句甜丝丝的声音,“你还是管管你自己的事吧,少 说几句伤人的话。” “哟,这个小妹妹也恼我了。”沈巧顺着声音,在山溪跟前的马兰草丛里找见了 个娇小的身影。 唐天虚此时此刻真是有点厌恶沈巧了。他扶扶近视眼镜,看见了植物苗圃的管理 员黄金桃正挑着一对老大的箩筐走来,竹扁担在肩上咯吱咯吱响,一走身子一颤。 她把这些花枝从苗圃里剪来,要压植到18号甲本部的每一条路边,让鲜花打扮 我们的道路。 “你看她,”沈巧指指黄金桃,喃喃地说,“为了用绿荫和花朵去给别人装点生 活,这个含羞草一样的小姑娘总是这样默默工作,好像她生到世上,就是为了别 人 唐天虚烦躁地甩手进了第二研究室的小院门。从二楼阳台摔下来的那盆仙人掌在 晒得滚烫的水泥地面上依然生机盎然,满身棘刺。他真奇怪:沈巧为什么独独喜 欢这种生命力强悍的植物,既无芳香,又不华美?想想,沈巧这人,倒多少有点 像仙人掌。父母早亡,使她过早地接触了人生;生相平庸,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 固然是一种悲哀,同时又是一个难得的长处:她不会被千奇百怪的媚眼耗去金子 一般的青春。优异的学习成绩像条闪光的金线,贯穿在沈巧的小学、中学、大学 和留学苏联的漫长时日里。她穿上了军装,军人的天职很自然地渗进了她单纯而 诚朴的灵魂。她懂得命令和服从,也懂得忠诚和牺牲,但她仍然不懂得如何处理 自己的私生活 “没有对心的,我就当一辈子女光棍儿!什么孤独呀,寂寞呀,笑话!我有我的 追求,我有我的爱好,我有我的做不完的工作。荡去那些世俗的迷雾吧! 第二天,沈巧拿着核査出来的一处运算错误,走到唐天虚面前:“唐天虚同志, 你似乎不应该忘记,这里有一个∑系数的。 唐天虚伸手重新运算一番,果然错了。他说:“你作为助手,本来就有修正错误 的责任。” “可惜我这个助手,无法排除你心灵上的故障。”沈巧狡黠地眨了眨她的眼睛
4.《关汉卿》发表后,郭沫若第一个写信向田汉道贺说,剧本“写得很成功, 关汉卿有知,他一会感激你”。为了塑造关汉卿这一人物形象,田汉使用了哪些 艺术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5~7 小题。(14 分) 沙海的绿荫 朱春雨 18 号甲,是导弹某部队的一个研究所。偌大一个师级编制,女的只有三员。 不记得是哪个休息日,欧阳美怡换上了那条有水仙花图案的旧裙子,从第二研究 室小院门口经过,去她负责的放射线病理研究室拍小动物实验的照片。欧阳美怡 不管穿什么衣服,看上去都那么端庄得体,加上她举止文静,谈吐大方,显得有 见识,有风度。 咣!一盆仙人掌从二楼阳台上摔下来,阳台上站着 18 号甲的老姑娘沈巧,她看 着门口,爽声笑了,笑得站在门口的唐天虚心慌意乱。 沈巧一声轻笑:“如果你真想谈恋爱,我看欧阳美怡这位凌波仙子对你不一定合 适……” 唐天虚愤愤然瞪着眼睛。 “沈大姐——”不远处传来一句甜丝丝的声音,“你还是管管你自己的事吧,少 说几句伤人的话。” “哟,这个小妹妹也恼我了。”沈巧顺着声音,在山溪跟前的马兰草丛里找见了 一个娇小的身影。 唐天虚此时此刻真是有点厌恶沈巧了。他扶扶近视眼镜,看见了植物苗圃的管理 员黄金桃正挑着一对老大的箩筐走来,竹扁担在肩上咯吱咯吱响,一走身子一颤。 她把这些花枝从苗圃里剪来,要压植到 18 号甲本部的每一条路边,让鲜花打扮 我们的道路。 “你看她,”沈巧指指黄金桃,喃喃地说,“为了用绿荫和花朵去给别人装点生 活,这个含羞草一样的小姑娘总是这样默默工作,好像她生到世上,就是为了别 人……” 唐天虚烦躁地甩手进了第二研究室的小院门。从二楼阳台摔下来的那盆仙人掌在 晒得滚烫的水泥地面上依然生机盎然,满身棘刺。他真奇怪:沈巧为什么独独喜 欢这种生命力强悍的植物,既无芳香,又不华美?想想,沈巧这人,倒多少有点 像仙人掌。父母早亡,使她过早地接触了人生;生相平庸,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 固然是一种悲哀,同时又是一个难得的长处:她不会被千奇百怪的媚眼耗去金子 一般的青春。优异的学习成绩像条闪光的金线,贯穿在沈巧的小学、中学、大学 和留学苏联的漫长时日里。她穿上了军装,军人的天职很自然地渗进了她单纯而 诚朴的灵魂。她懂得命令和服从,也懂得忠诚和牺牲,但她仍然不懂得如何处理 自己的私生活: “没有对心的,我就当一辈子女光棍儿!什么孤独呀,寂寞呀,笑话!我有我的 追求,我有我的爱好,我有我的做不完的工作。荡去那些世俗的迷雾吧!” 第二天,沈巧拿着核查出来的一处运算错误,走到唐天虚面前:“唐天虚同志, 你似乎不应该忘记,这里有一个∑系数的。” 唐天虚伸手重新运算一番,果然错了。他说:“你作为助手,本来就有修正错误 的责任。” “可惜我这个助手,无法排除你心灵上的故障。”沈巧狡黠地眨了眨她的眼睛
唐天虚压着火儿说:“沈巧同志,你最好能把精力集中到研究工作上,那会有助 于你出成就。而我,也不需要你这么提醒 “感谢你的警告。只是我并没有损人的念头,也没在利己上花心思。有了看法 我还是要说。”沈巧把一本两个月合刊的《学术通报》丢到了唐天虚面前 《学术通报》的目录是印在封皮上的,头题便是沈巧的文章:《∑系数在AR综 合使用程序研究中不可忽视》。唐天虚怔住了。他的助手沈巧,竟然在∑系数上 持截然不同的见解 “你干嘛用这样的眼光看我?”沈巧毫不胆怯地迎着唐天虚谴责的视线。 “起码,你写这篇论文时,不该不让我知道。”唐天虚在咬着牙 “你在学术上的门户之见,足可以当一个严格管教孩子的家长。”沈巧回了一句。 “你赞同顾雨时的观点,你可以申请调到他所在的一室去,我绝不挽留。那样, 你可以全力以赴地搞你的∑系数。”唐天虚很是激动。 沈巧强忍着不快,说:“申不申请到一室去,是我的事。但是,我还是要请你注 意这个∑系数!我的文章,完全依赖事实。不管你高兴不高兴,我还是要把∑系 数搞下去的。” 那一一悉听尊便!”唐天虚把《学术通报》丢到嵌着三排仪表的实验控制台上 沈巧拿着还要继续核算的计算草稿,转身走了,边走还丢下两句话来 “荡去世俗的迷雾吧,让你的太阳闪光!” 他从来没发觉在自己的信念沉积中还夹杂着“门户之见”。果真如此吗?唐天虚 从控制台上拿起沈巧留下的《学术通报》读起来。从沈巧的文章里看不到盛气凌 人的架势,寻不见强词夺理的词句,感觉不出发难于人的私欲;她用苦心的求证 来说明Σ系数是个客观存在,她还苦于目前无法推导出∑系数的具体数值。她的 论据不能说服唐天虚,起码目前不能。不过,唐天虚认真读完她的文章之后, 沈巧却由衷地刮目相看了。 “荡去世俗的迷雾吧,让你的太阳闪光!”又是沈巧的声音,可是沈巧并不在跟 前 (节选自《中篇小说选刊》,有删改)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巧讽刺欧阳美怡为凌波仙子,赞美黄金桃给别人装点生活,说明她赞赏勤 劳无私的人,表现出她鲜明的爱憎取向。 B.小说中间插叙交代沈巧的相貌经历,其中“优异的学习成绩”一句为后文她 指出唐天虚的一处运算错误埋下了伏笔。 C.小说运用了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塑造了唐天虚等鲜活的人物形象, 尤其是三位女性人物的形象个性鲜明 D.小说人物语言含义丰富,例如“荡去世俗的迷雾”,其中“迷雾”既指男女 之间的感情纠葛,又指学术上的门户之见。 6.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三位女性军人形象的特点。(5分) 7.这篇新时期军事题材的小说突破了过去“战斗文学”的老框框,更注重表现 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本文展现了哪两个方面的矛盾冲突?作用如何?请结合作 品简要分析。(6分) 三、本大题8小题,共2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8~11题。(共8分) 张衡传 范晔
唐天虚压着火儿说:“沈巧同志,你最好能把精力集中到研究工作上,那会有助 于你出成就。而我,也不需要你这么提醒。” “感谢你的警告。只是我并没有损人的念头,也没在利己上花心思。有了看法, 我还是要说。”沈巧把一本两个月合刊的《学术通报》丢到了唐天虚面前。 《学术通报》的目录是印在封皮上的,头题便是沈巧的文章:《∑系数在 AR 综 合使用程序研究中不可忽视》。唐天虚怔住了。他的助手沈巧,竟然在∑系数上 持截然不同的见解。 “你干嘛用这样的眼光看我?”沈巧毫不胆怯地迎着唐天虚谴责的视线。 “起码,你写这篇论文时,不该不让我知道。”唐天虚在咬着牙。 “你在学术上的门户之见,足可以当一个严格管教孩子的家长。”沈巧回了一句。 “你赞同顾雨时的观点,你可以申请调到他所在的一室去,我绝不挽留。那样, 你可以全力以赴地搞你的∑系数。”唐天虚很是激动。 沈巧强忍着不快,说:“申不申请到一室去,是我的事。但是,我还是要请你注 意这个∑系数!我的文章,完全依赖事实。不管你高兴不高兴,我还是要把∑系 数搞下去的。” “那——悉听尊便!”唐天虚把《学术通报》丢到嵌着三排仪表的实验控制台上。 沈巧拿着还要继续核算的计算草稿,转身走了,边走还丢下两句话来: “荡去世俗的迷雾吧,让你的太阳闪光!” 他从来没发觉在自己的信念沉积中还夹杂着“门户之见”。果真如此吗?唐天虚 从控制台上拿起沈巧留下的《学术通报》读起来。从沈巧的文章里看不到盛气凌 人的架势,寻不见强词夺理的词句,感觉不出发难于人的私欲;她用苦心的求证, 来说明∑系数是个客观存在,她还苦于目前无法推导出∑系数的具体数值。她的 论据不能说服唐天虚,起码目前不能。不过,唐天虚认真读完她的文章之后,对 沈巧却由衷地刮目相看了。 “荡去世俗的迷雾吧,让你的太阳闪光!”又是沈巧的声音,可是沈巧并不在跟 前。 (节选自《中篇小说选刊》,有删改)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沈巧讽刺欧阳美怡为凌波仙子,赞美黄金桃给别人装点生活,说明她赞赏勤 劳无私的人,表现出她鲜明的爱憎取向。 B.小说中间插叙交代沈巧的相貌经历,其中“优异的学习成绩”一句为后文她 指出唐天虚的一处运算错误埋下了伏笔。 C.小说运用了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塑造了唐天虚等鲜活的人物形象, 尤其是三位女性人物的形象个性鲜明。 D.小说人物语言含义丰富,例如“荡去世俗的迷雾”,其中“迷雾”既指男女 之间的感情纠葛,又指学术上的门户之见。 6.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三位女性军人形象的特点。(5 分) 7.这篇新时期军事题材的小说突破了过去“战斗文学”的老框框,更注重表现 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本文展现了哪两个方面的矛盾冲突?作用如何?请结合作 品简要分析。(6 分) 三、本大题 8 小题,共 27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 8~11 题。(共 8 分) 张衡传 范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