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4届高三第一次六校联考 语文 命题:珠海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座位 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 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 多涂的,答案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俘虏/掳掠妃嫔/濒临埋单/埋没 B.辅助/果脯夫婿/须臾纤维/纤尘 C.殷红/胭红诀别/角色押解/解差 D.内讧/杠杆犒劳/镣铐创伤/开创 2.下列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民歌的魅力之所以长久不衰,因为他原就是经多少代人锤炼淘汰的结果。民歌之所以流传 得广泛,因为它唱的是平常人的平常心,它没有吓人之心,也没有取宠之意,它不想在众人之 上,它想在大家中间,因而它—开始就放弃拿腔弄调和自命不凡,它不想博得时癫狂的喝彩, 更不希望在其脚下跪倒·群乞讨恩施的“信徒”,它的意蕴要在天长地久中去把玩。 A.长久不衰 B.锤炼 C.自命不凡 把玩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马基雅维利在16世纪初失去所有的政治地位后,将多年在共和政府中任职的感受化为文字, 完成了惊世骇俗之作《君王论》,具有极高的思想性和学术性。 B.《美的历程》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作者李泽厚先生将他多年的研究付诸于笔端,把中国 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玲珑剔透地展现在大家眼前,感性而亲切。 C.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课题调查网和民意中国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1.7 %的人感觉房地产调控措施及各地配套细则影响婚姻,60.2%的人认为,为规避政策或某些 语文联考试卷1/13
语文联考试卷 1 / 13 广东省 2014 届高三第一次六校联考 语文 命题:珠海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 本试卷共 8 页,24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座位 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 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 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 2B 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 多涂的,答案无效。 5.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俘虏./掳.掠 妃嫔./濒.临 埋.单/埋.没 B.辅.助/果脯. 夫婿./须.臾 纤.维/纤.尘 C.殷.红/胭.红 诀.别/角.色 押解./解.差 D.内讧./杠.杆 犒.劳/镣铐. 创.伤/开创. 2.下列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民歌的魅力之所以长久不衰 ....,因为他原就是经多少代人锤炼..淘汰的结果。民歌之所以流传 得广泛,因为它唱的是平常人的平常心,它没有吓人之心,也没有取宠之意,它不想在众人之 上,它想在大家中间,因而它一开始就放弃拿腔弄调和自命不凡 ....,它不想博得一时癫狂的喝彩, 更不希望在其脚下跪倒一群乞讨恩施的“信徒”,它的意蕴要在天长地久中去把玩..。 A.长久不衰 B.锤炼 C.自命不凡 D.把玩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A.马基雅维利在 16 世纪初失去所有的政治地位后,将多年在共和政府中任职的感受化为文字, 完成了惊世骇俗之作《君王论》,具有极高的思想性和学术性。 B.《美的历程》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作者李泽厚先生将他多年的研究付诸于笔端,把中国 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玲珑剔透地展现在大家眼前,感性而亲切。 C.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课题调查网和民意中国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1.7 ﹪的人感觉房地产调控措施及各地配套细则影响婚姻,60.2﹪的人认为,为规避政策或某些
利益而离婚是对婚姻的亵渎 D.许多人认为应该在高等教育、企业界创造几个皇马、曼联式的“王朝”,这等于把这些“王 朝”摆在了不需要竞争的位子上,给了它们更大的犯错误、维持更长时间的无效率,使他们 表现再差也不可能被淘汰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他还指出“没有先前生物的模型或胚种” ②他似乎认为世界上的栖息者在陆续的时期内几近灭绝 ③马修先生的观点和我的观点之间的差异是无关紧要的 ④其后又重新充满了这个世界 ⑤也可能产生新类型 ⑥这些观点表明他似乎认为生活条件的直接作用具有重大的影响,已清楚地看到了自然选择原 理的十足力量 A.③⑥②④①⑤B.③①⑤②④⑥C.③②④①⑤⑥D.②④①⑤③⑥ 、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22分) 邵雍字尧夫。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 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已而叹曰:“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于是逾河、 汾,涉淮、汉,周流齐、鲁、宋、郑之墟,久之,幡然来归,曰:“道在是矣。”遂不复出 北海李之才摄共城令,闻雍好学,尝造其庐,谓日:“子亦闻物理性命之学乎?”雍对曰 ‘幸受教。”乃事之才,受《河图》、《洛书》、《宓义》八卦六十四卦图像。 初至洛,蓬荜环堵,不茚风雨,躬樵爨以事父母,虽平居屡空,而怡然有所甚乐,人莫 能窥也。及执亲丧,哀毁尽礼。富弼、司马光、吕公著诸贤退居洛中,雅敬雍,恒相从游,为 市园宅。雍岁时耕稼,仅给衣食。名其居日“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旦则焚香燕坐,晡时 酌酒三四瓯,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兴至辄哦诗自咏春秋时出游城中,风雨常不出,出则 乘小车,一人挽之,惟意所适。士大夫家识其车音,争相迎候,童孺厮隶皆欢相谓日:“吾家先 生至也。”不复称其姓字。或留信宿③乃去。好事者别作屋如雍所居,以候其至,名曰“行窝 司马光兄事雍,而二人纯德尤乡里所慕向,父子昆弟每相饬曰:“毋为不善,恐司马端明 邵先生知。”士之道洛者,有不之公府,必之雍。雍德气粹然,望之知其贤,然不事表③,不 设防畛,群居燕笑终日,不为甚异。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 语文联考试卷2/13
语文联考试卷 2 / 13 利益而离婚是对婚姻的亵渎。 D.许多人认为应该在高等教育、企业界创造几个皇马、曼联式的“王朝”,这等于把这些“王 朝”摆在了不需要竞争的位子上,给了它们更大的犯错误、维持更长时间的无效率,使他们 表现再差也不可能被淘汰。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他还指出“没有先前生物的模型或胚种” ②他似乎认为世界上的栖息者在陆续的时期内几近灭绝 ③马修先生的观点和我的观点之间的差异是无关紧要的 ④其后又重新充满了这个世界 ⑤也可能产生新类型 ⑥这些观点表明他似乎认为生活条件的直接作用具有重大的影响,已清楚地看到了自然选择原 理的十足力量 A.③⑥②④①⑤ B.③①⑤②④⑥ C.③②④①⑤⑥ D.②④①⑤③⑥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小题。(22 分) 邵雍字尧夫。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 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已而叹曰:“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于是逾河、 汾,涉淮、汉,周流齐、鲁、宋、郑之墟,久之,幡然来归,曰:“道在是矣。”遂不复出。 北海李之才摄共城令,闻雍好学,尝造.其庐,谓曰:“子亦闻物理性命之学乎?”雍对曰: “幸受教。”乃.事之才,受《河图》、《洛书》、《宓义》八卦六十四卦图像。 初至洛,蓬荜环堵,不芘①风雨,躬樵爨以.事父母,虽平居屡空,而.怡然有所甚乐,人莫 能窥也。及执亲丧,哀毁尽礼。富弼、司马光、吕公著诸贤退居洛中,雅.敬雍,恒相从游,为 市园宅。雍岁时耕稼,仅给衣食。名其居曰“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旦则焚香燕坐,晡时 酌酒三四瓯,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兴至辄哦诗自咏。春秋时出游城中,风雨常不出,出则 乘小车,一人挽之,惟意所适。士大夫家识其车音,争相迎候,童孺厮隶皆欢相谓曰:“吾家先 生至也。”不复称其姓字。或留信宿②乃去。好事者别作屋如雍所居,以候其至,名曰“行窝”。 司马光兄事雍,而二人纯德尤乡里所慕向,父子昆弟每相饬.曰:“毋为不善,恐司马端明、 邵先生知。”士之道.洛者,有不之.公府,必之雍。雍德气粹然,望之知其贤,然不事表襮③,不 设防畛④,群居燕笑终日,不为甚异。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
以语人。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 熙宁行新法,吏牵迫不可为,或投劾去。雍门生故友居州县者,皆贻书访雍,雍日:“此 贤者所当尽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分,则民受一分赐矣。投劾何益耶?” 嘉祐诏求遗逸,留守王拱辰以雍应诏,授将作监主簿,复举逸士,补颍州团练推官,皆固 辞乃受命,竟称疾不之官。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赠秘书省著作郎。元祐中赐谥康节。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六·道学一》,有删节) 【注】①芘:通“庇”,荫庇。②信宿:连宿两夜。③表禄:自我炫耀。④防畛:喻防人之心 畛,界限。⑤投劾:递上引咎辞职的呈文,古代弃官的一种方式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尝造其庐 造:造访,拜访 B.雅敬雍,恒相从游 雅:文雅,有礼仪 C.士之道洛者 道:取道 D.父子昆弟每相饬曰 饬:告诫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②虽平居屡空,而怡然有所甚乐 B.①乃事之才 ②皆固辞乃受命 C.①躬樵爨以事父母 ②留守王拱辰以雍应诏 D.①有不之公府,必之雍 ②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B.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C.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D.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邵雍少时志向远大,广泛阅读,刻苦磨砺,周游四方。后来拜北海的李之才为师,学习《河 图》、《洛书》、《宓义》八卦六十四卦图像。 B.邵雍安贫乐道,司马光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邵雍常到田间耕作,把自己的居所命名为 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 C.门生故友因新法过于苛严准备弃官,征询邵雍意见,邵雍认为新法固然苛严,但能够尽己 之力宽厚一分,老百姓就会受一分恩赐。弃官没有什么好处 D.邵雍不求仕达,先后两次被举荐为官,都是在坚决推辞之后接受任命的,但最后还是称病 不赴任。去世时,追赠秘书省著作郎同时赐谥号康节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语文联考试卷3/13
语文联考试卷 3 / 13 以语人。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 下。 熙宁行新法,吏牵迫不可为,或投劾⑤去。雍门生故友居州县者,皆贻书访雍,雍曰:“此 贤者所当尽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赐矣。投劾何益耶?” 嘉祐诏求遗逸,留守王拱辰以.雍应诏,授将作监主簿,复举逸士,补颍州团练推官,皆固 辞乃.受命,竟称疾不之官。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赠秘书省著作郎。元祐中赐谥康节。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六·道学一》,有删节) 【注】①芘:通“庇”,荫庇。②信宿:连宿两夜。③表襮:自我炫耀。④防畛:喻防人之心。 畛,界限。⑤投劾:递上引咎辞职的呈文,古代弃官的一种方式。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尝造.其庐 造:造访,拜访 B.雅.敬雍,恒相从游 雅:文雅,有礼仪 C.士之道.洛者 道:取道 D.父子昆弟每相饬.曰 饬:告诫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①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 ②虽平居屡空,而.怡然有所甚乐 B.①乃.事之才 ②皆固辞乃.受命 C.①躬樵爨以.事父母 ②留守王拱辰以.雍应诏 D.①有不之.公府,必之雍 ②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B.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C.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D.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邵雍少时志向远大,广泛阅读,刻苦磨砺,周游四方。后来拜北海的李之才为师,学习《河 图》、《洛书》、《宓义》八卦六十四卦图像。 B.邵雍安贫乐道,司马光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邵雍常到田间耕作,把自己的居所命名为 “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 C.门生故友因新法过于苛严准备弃官,征询邵雍意见,邵雍认为新法固然苛严,但能够尽己 之力宽厚一分,老百姓就会受一分恩赐。弃官没有什么好处。 D.邵雍不求仕达,先后两次被举荐为官,都是在坚决推辞之后接受任命的,但最后还是称病 不赴任。去世时,追赠秘书省著作郎同时赐谥号康节。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 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 分)
①旦则焚香燕坐,晡时酌酒三四瓯,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兴至辄哦诗自咏。(4分) ②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3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邵雍“道德贤良”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眼儿媚 【宋】石孝友 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数竿修竹,数叶芭蕉。 注:①萱草”又名“谖草”,古人以为此草可以忘忧。②杜甫《佳人》诗中有“天寒翠袖薄,日 暮倚修竹”之句。 (1)本词上片诗人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其中的一种简要分析。(3分) (2)结处三句,“萱草”“修竹”“芭蕉”,一句一景,而含不尽之意,试简要分析。(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作答,多答只按前3题计分。答对一空给 1分)(6分) (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2)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 (3)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4)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杜牧《阿房宫赋》) 、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当代艺术:危机不可或缺 维舟 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当代艺术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它变得离大众越来越遥远。对普通人来 说,当代艺术基本都是抽象、晦涩难懂的象征,它们创作出来似乎更多是给另一些艺术家看的 而不是为了让公众明白。王尔德曾有一句名言:“我常常担心不被误解。”他的意思是,惟恐公 众按自己原有的认识来理解他的艺术创新。当代艺术家已经不必抱有这样的担心了,因为“被 人误解”几乎已经是当代艺术的一个普遍特征。 在1991-1997年间,法国发生了一场关于“当代艺术的危机”的文化论战,这是一场名 副其实的论战,正如它基于一个名副其实的危机—这不仅仅是当代艺术的危机,实际上也是 整个社会文化的危机。在此之前很久,有一个事实早已大白于天下:内在于现当代艺术的那种 自我革命、不断破坏又不断创造的精神,已经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因为艺术的不断的自我破 语文联考试卷4/13
语文联考试卷 4 / 13 ①旦则焚香燕坐,晡时酌酒三四瓯,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兴至辄哦诗自咏。(4 分) ②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3 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邵雍“道德贤良”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 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 分) 眼儿媚 【宋】石孝友 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①,数竿修竹②,数叶芭蕉。 注:①萱草”又名“谖草”,古人以为此草可以忘忧。②杜甫《佳人》诗中有“天寒翠袖薄,日 暮倚修竹”之句。 (1)本词上片诗人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其中的一种简要分析。(3 分) (2)结处三句 ,“萱草”“修竹”“芭蕉”,一句一景,而含不尽之意,试简要分析。(4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作答,多答只按前 3 题计分。答对一空给 1 分)(6 分) (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陆游《书愤》) (2) ,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 (3) ,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4)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 。(杜牧《阿房宫赋》)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小题。 当代艺术:危机不可或缺 维舟 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当代艺术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它变得离大众越来越遥远。对普通人来 说,当代艺术基本都是抽象、晦涩难懂的象征,它们创作出来似乎更多是给另一些艺术家看的, 而不是为了让公众明白。王尔德曾有一句名言:“我常常担心不被误解。”他的意思是,惟恐公 众按自己原有的认识来理解他的艺术创新。当代艺术家已经不必抱有这样的担心了,因为“被 人误解”几乎已经是当代艺术的一个普遍特征。 在 1991-1997 年间,法国发生了一场关于“当代艺术的危机”的文化论战,这是一场名 副其实的论战,正如它基于一个名副其实的危机——这不仅仅是当代艺术的危机,实际上也是 整个社会文化的危机。在此之前很久,有一个事实早已大白于天下:内在于现当代艺术的那种 自我革命、不断破坏又不断创造的精神,已经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因为艺术的不断的自我破
坏,不但疏离了公众,变成一种内行人的游戏,更重要的是如今已无任何共识(它们多数已被 视为霸权而遭摧毁)可以让不同艺术之间对话,剩下的,只是看似和平共处的彼此漠然的多样 性。简言之,如今不存在一个单数的“当代艺术”,而更类似于一堆五颜六色、彼此分异的海洋 球,每个都自称是“当代艺术 在这场论战中,虽然各方意见纷歧极大(否则也不会争论了六年之久),但颇具讽刺意味 的是,他们倒也至少对当代艺术有某些一致看法:“没有审美标准可以适用于这些乱七八糟的东 西"、“它纯粹是市场的产物"、“它与公众隔绝,后者对其一无所知″。这些“共识”本身就表明 了当代艺术的危机所在:它远离本应面对的观众、靠市场而非艺术本身维系、审美上又呈现出 某种“多元停滞”状态。这说到底并非只是当代艺术的危机,而是整个社会变迁的结果:在这 个时代,高度民主和不断推倒传统之后,出现的是一个高度个人自由的社会,犹如叶芝诗中所 言:“—切都四散了,再也保不住中心″。没人能说服其他人,也没有什么标准能凌驾于万物之 上,众声喧哗而漠然共处。正如在新闻事件之中,你也已无法看到惟一的真相,而只有各种说 法。 在这一机制正常运作的时候,这至少还安然无事,但在退潮时,形形色色的暗礁也就露出 了水面。在美好的80年代之后,法国的艺术市场在1991年初轰然崩溃,艺术品价格一落干丈 也正是因此,这场关于“当代艺术危机”的论战才不早不晚于1991年爆发。和眼下的经 济危机一样,国家似乎成了惟一的“救市”力量:法国政府通过艺术基金购买作品,颁发奖金、 资助艺术家,以各种方式积极介入。麻烦的是:这看似是件好事,但在某种意义上说却更加剧 了当代艺术的危机甚至是最严重的危机。 这其间的原因说来也不难理解:国家力量支持当代艺术,一个必然的后果便是艺术家依赖 其存活,结果是“艺术成为一个职业化的艺术界管制下的行业”,导致“艺术家的公务员化及其 社会地位的学院化”。于是,虽然几乎所有人都对国家预算中1%的文化支出表示敬意”,但 语文联考试卷5/13
语文联考试卷 5 / 13 坏,不但疏离了公众,变成一种内行人的游戏,更重要的是如今已无任何共识(它们多数已被 视为霸权而遭摧毁)可以让不同艺术之间对话,剩下的,只是看似和平共处的彼此漠然的多样 性。简言之,如今不存在一个单数的“当代艺术”,而更类似于一堆五颜六色、彼此分异的海洋 球,每个都自称是“当代艺术”。 在这场论战中,虽然各方意见纷歧极大(否则也不会争论了六年之久),但颇具讽刺意味 的是,他们倒也至少对当代艺术有某些一致看法:“没有审美标准可以适用于这些乱七八糟的东 西”、“它纯粹是市场的产物”、“它与公众隔绝,后者对其一无所知”。这些“共识”本身就表明 了当代艺术的危机所在:它远离本应面对的观众、靠市场而非艺术本身维系、审美上又呈现出 某种“多元停滞”状态。这说到底并非只是当代艺术的危机,而是整个社会变迁的结果:在这 个时代,高度民主和不断推倒传统之后,出现的是一个高度个人自由的社会,犹如叶芝诗中所 言:“一切都四散了,再也保不住中心”。没人能说服其他人,也没有什么标准能凌驾于万物之 上,众声喧哗而漠然共处。正如在新闻事件之中,你也已无法看到惟一的真相,而只有各种说 法。 在这一机制正常运作的时候,这至少还安然无事,但在退潮时,形形色色的暗礁也就露出 了水面。在美好的 80 年代之后,法国的艺术市场在 1991 年初轰然崩溃,艺术品价格一落千丈 ——也正是因此,这场关于“当代艺术危机”的论战才不早不晚于 1991 年爆发。和眼下的经 济危机一样,国家似乎成了惟一的“救市”力量:法国政府通过艺术基金购买作品,颁发奖金、 资助艺术家,以各种方式积极介入。麻烦的是:这看似是件好事,但在某种意义上说却更加剧 了当代艺术的危机——甚至是最严重的危机。 这其间的原因说来也不难理解:国家力量支持当代艺术,一个必然的后果便是艺术家依赖 其存活,结果是“艺术成为一个职业化的艺术界管制下的行业”,导致“艺术家的公务员化及其 社会地位的学院化”。于是,虽然“几乎所有人都对国家预算中 1%的文化支出表示敬意”,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