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6届高三六校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命题学校:广州市第二中学2015.11.5 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 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交卷时只交答 题卡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最能清楚地将一个自由国家和一个在专制政府统治下的国家区分开来的,莫过于 前者遵循着被称为法治的这一伟大原则。撇开所有技术细节不论,法治的意思就 是指政府在一切行动中都受到事先规定并宣布的规则的约束一一这种规则使得 个人有可能十分肯定地预见到当局在某一情况中会怎样使用它的强制权力,并 根据对此的了解计划自己的个人事务。虽然因为立法者以及那些执行法律者大都 是不可能不犯错误的凡人,从而使这个理想永远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但 是法治的基本点是很清楚的,即留给执掌权力的行政机构的行动自由应当减少到 最低限度。虽然每一条法律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人自由,但是在法治之下 却防止了政府采取特别的行动来破坏个人的努力。在已知的竞赛规则之内,个人 可以自由地追求他私人的目的和愿望,肯定不会有人有意识地利用政府权力来阻 挠个人此种行动。 这样,我们已经将一种个人在其中自由决定生产活动的永久性法律体制与由中央 当局管理经济活动的体制作了区分,这种区别实际上是法治国家和专制政府之间 的更具普遍性的区别的一种具体表现。在第一种情况下,政府的行动只限于决定 那些现有资源得以使用的条件,至于使用这些资源出于何种目的,则由个人去决 定。在第二种情况下,政府管理生产资料以用于一定的目的。第一种类型的规则 可以预先制定,具有形式规则的外部特征,不针对特定的人的愿望和需要。它们 仅被用来充当人们追求各种个人目标的工具。它们的目的是(或应当是)针对长远 的时间,以致不可能知道它们对于某些人是否比对于其他的人更有帮助。几乎可 以把它们说成是一种生产的工具,用来帮助人们预测他们必须与之协作的另一些 人的行为,而不是致力于满足特定的人的需要。 集体主义类型的经济计划必定与法治背道而驰。计划当局不能事先用普遍的形式 规则来约束自己以防专断。当人民的实际需要出现时,计划当局必须预为准备 然后必须在这些需要之间进行有意识的选择。计划当局必须经常地决定那些仅仅 根据形式规则无法得到答案的问题,而在做出这些决定时,必须将不同的人们的 需要区分出尊卑轻重。当政府要决定饲养多少头猪,运营多少公共汽车,经营哪 些煤矿或按什么价格出售鞋子时,这些决定不可能从形式规则中推论出来,或者 事先做出长期的规定。他们不得不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并且在做出这些决定时, 常常必须对各种人和各个集团的利害逐个地予以比较权衡。最终必得由某个人的 观点来决定哪些人的利益比较重要;这些观点也就必定成为那个国家法律的一部 分,即政府的强制工具强加于人民的一种新的等级差别。 (节选自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王毅明等译,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用遵循法治原则这个标准,能最清晰地将一个自由国家和一个在专制政府统治 下的国家区分开来
广东省 2016 届高三六校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命题学校:广州市第二中学 2015.11.5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 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交卷时只交答 题卡。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最能清楚地将一个自由国家和一个在专制政府统治下的国家区分开来的,莫过于 前者遵循着被称为法治的这一伟大原则。撇开所有技术细节不论,法治的意思就 是指政府在一切行动中都受到事先规定并宣布的规则的约束——这种规则使得 一个人有可能十分肯定地预见到当局在某一情况中会怎样使用它的强制权力,并 根据对此的了解计划自己的个人事务。虽然因为立法者以及那些执行法律者大都 是不可能不犯错误的凡人,从而使这个理想永远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但 是法治的基本点是很清楚的,即留给执掌权力的行政机构的行动自由应当减少到 最低限度。虽然每一条法律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人自由,但是在法治之下, 却防止了政府采取特别的行动来破坏个人的努力。在已知的竞赛规则之内,个人 可以自由地追求他私人的目的和愿望,肯定不会有人有意识地利用政府权力来阻 挠个人此种行动。 这样,我们已经将一种个人在其中自由决定生产活动的永久性法律体制与由中央 当局管理经济活动的体制作了区分,这种区别实际上是法治国家和专制政府之间 的更具普遍性的区别的一种具体表现。在第一种情况下,政府的行动只限于决定 那些现有资源得以使用的条件,至于使用这些资源出于何种目的,则由个人去决 定。在第二种情况下,政府管理生产资料以用于一定的目的。第一种类型的规则 可以预先制定,具有形式规则的外部特征,不针对特定的人的愿望和需要。它们 仅被用来充当人们追求各种个人目标的工具。它们的目的是(或应当是)针对长远 的时间,以致不可能知道它们对于某些人是否比对于其他的人更有帮助。几乎可 以把它们说成是一种生产的工具,用来帮助人们预测他们必须与之协作的另一些 人的行为,而不是致力于满足特定的人的需要。 集体主义类型的经济计划必定与法治背道而驰。计划当局不能事先用普遍的形式 规则来约束自己以防专断。当人民的实际需要出现时,计划当局必须预为准备, 然后必须在这些需要之间进行有意识的选择。计划当局必须经常地决定那些仅仅 根据形式规则无法得到答案的问题,而在做出这些决定时,必须将不同的人们的 需要区分出尊卑轻重。当政府要决定饲养多少头猪,运营多少公共汽车,经营哪 些煤矿或按什么价格出售鞋子时,这些决定不可能从形式规则中推论出来,或者 事先做出长期的规定。他们不得不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并且在做出这些决定时, 常常必须对各种人和各个集团的利害逐个地予以比较权衡。最终必得由某个人的 观点来决定哪些人的利益比较重要;这些观点也就必定成为那个国家法律的一部 分,即政府的强制工具强加于人民的一种新的等级差别。 (节选自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王毅明等译,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用遵循法治原则这个标准,能最清晰地将一个自由国家和一个在专制政府统治 下的国家区分开来
B.法治政府应当在一切行动中都受到法律约束,执法部门在执法时的自由裁量权 应当被压缩到最低限度。 C.法治国家里个人的生产活动是自由的,政府不会去干涉个人出于何种目的使用 现有资源,它只限于决定那些现有资源得以使用的条件 D.法治政府管理生产资料出于一定的目的,当人民的实际需要出现时,当局必须 提前准备,然后在这些需要之间进行有意识的选择。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自由国家里,个人能够十分肯定地预见政府在某一具体情况中将会如何行使 权力,并以此作为依据来计划自己的个人事务。 B.在自由国家里,政府运用权力来破坏个人努力的行动被有效遏制,在法律框架 内没有任何人能有意识地利用政府权力来阻挠个人行为 C.在专制国家里,有很多问题仅仅根据法律是无法获得解决的,这时就往往要当 局根据当时的环境临时做出主观裁决。 D.在专制国家里,人们的需要必定经常会被人为地区分出尊卑轻重,然后政府依 主观判定哪些人的利益比较重要,从而形成新的等级差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法治最理想的状态是政府在一切行动中都受到事先规定并宣布的规则的约束, 但现实中永远也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 B.在法治之下,个人的生产活动的自由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限制,但是这种限制 是来自法律而非来自当局,并且这种限制就是为了捍卫人的自由。 C.由中央当局管理经济的计划经济模式,也会考虑人民的实际需要,但是无法防 止专断的行为,总是得依靠个人的权威进行管理 D.法律都是预先制定的,具有形式规则的外部特征,不针对特定人的愿望和需要 仅仅作为工具来帮助人们追求各种个人目标。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窦轨,性刚果有威,大业中,为资阳郡东曹掾,去官归。高祖起兵,轨募众千余 人迎谒长春宫。帝大悦,赐良马十匹,使略地渭南,下永丰仓,收兵五千,从平 京师。稽胡贼五万掠宜春,诏轨讨之。次黄钦山,遇贼乘高丛射,众为却。轨斩 部将十四人,更拔其次代之,身拥数百骑殿,令曰:“闻鼓不进者斩。”既鼓, 士争赴贼,贼不胜,大破之,斩首千级。赤排羌与薛举叛将钟俱仇寇汉中,拜秦 州总管,讨贼连战有功,余党悉降。迁益州道行台左仆射。党项引吐谷浑寇松州 诏轨与扶州刺史蒋善合援之。善合先期至,败之钳州。轨进军临洮,走其众。度 羌必为患,始屯田松州。诏率所部兵从秦王讨王世充。明年,迁蜀。轨既贵,益 严酷,然能自勤苦,每出师临敌,身未尝解甲,其下有不用命即诛,至小过亦鞭 棰流血,人见者皆股栗,由是蜀盗悉平。初,以其甥为腹心,尝夜出,呼不时至, 斩之。又戒家奴毋出外,忽遣奴取浆公厨,既而悔焉,曰:“要当借汝头以明法。 命斩奴,奴称冤,监刑者疑不时决,轨并斩之。后入朝,赐坐御榻,容不肃,又 坐对诏,帝怒曰:“公入蜀,车骑、骠骑从者二十人,公斩诛略尽,我陇种车骑, 尚不足给公。”因系诏狱。俄释之,还镇益州。轨与行台尚书韦云起、郭行方素 不协,及隐太子诛,诏至,轨内诏怀中,云起问诏安在,轨不肯示,因执杀之 行方惧,奔京师,得免。是岁,行台废,授益州都督,加食邑户六百。贞观元年 召授右卫大将军,出为洛州都督。周洛间,因隋乱,人不土著,轨下令诸县,有
B.法治政府应当在一切行动中都受到法律约束,执法部门在执法时的自由裁量权 应当被压缩到最低限度。 C.法治国家里个人的生产活动是自由的,政府不会去干涉个人出于何种目的使用 现有资源,它只限于决定那些现有资源得以使用的条件。 D.法治政府管理生产资料出于一定的目的,当人民的实际需要出现时,当局必须 提前准备,然后在这些需要之间进行有意识的选择。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在自由国家里,个人能够十分肯定地预见政府在某一具体情况中将会如何行使 权力,并以此作为依据来计划自己的个人事务。 B.在自由国家里,政府运用权力来破坏个人努力的行动被有效遏制,在法律框架 内没有任何人能有意识地利用政府权力来阻挠个人行为。 C.在专制国家里,有很多问题仅仅根据法律是无法获得解决的,这时就往往要当 局根据当时的环境临时做出主观裁决。 D.在专制国家里,人们的需要必定经常会被人为地区分出尊卑轻重,然后政府依 主观判定哪些人的利益比较重要,从而形成新的等级差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法治最理想的状态是政府在一切行动中都受到事先规定并宣布的规则的约束, 但现实中永远也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 B.在法治之下,个人的生产活动的自由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限制,但是这种限制 是来自法律而非来自当局,并且这种限制就是为了捍卫人的自由。 C.由中央当局管理经济的计划经济模式,也会考虑人民的实际需要,但是无法防 止专断的行为,总是得依靠个人的权威进行管理。 D.法律都是预先制定的,具有形式规则的外部特征,不针对特定人的愿望和需要, 仅仅作为工具来帮助人们追求各种个人目标。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窦轨,性刚果有威,大业中,为资阳郡东曹掾,去官归。高祖起兵,轨募众千余 人迎谒长春宫。帝大悦,赐良马十匹,使略地渭南,下永丰仓,收兵五千,从平 京师。稽胡贼五万掠宜春,诏轨讨之。次黄钦山,遇贼乘高丛射,众为却。轨斩 部将十四人,更拔其次代之,身拥数百骑殿,令曰:“闻鼓不进者斩。”既鼓, 士争赴贼,贼不胜,大破之,斩首千级。赤排羌与薛举叛将钟俱仇寇汉中,拜秦 州总管,讨贼连战有功,余党悉降。迁益州道行台左仆射。党项引吐谷浑寇松州, 诏轨与扶州刺史蒋善合援之。善合先期至,败之钳州。轨进军临洮,走其众。度 羌必为患,始屯田松州。诏率所部兵从秦王讨王世充。明年,迁蜀。轨既贵,益 严酷,然能自勤苦,每出师临敌,身未尝解甲,其下有不用命即诛,至小过亦鞭 棰流血,人见者皆股栗,由是蜀盗悉平。初,以其甥为腹心,尝夜出,呼不时至, 斩之。又戒家奴毋出外,忽遣奴取浆公厨,既而悔焉,曰:“要当借汝头以明法。” 命斩奴,奴称冤,监刑者疑不时决,轨并斩之。后入朝,赐坐御榻,容不肃,又 坐对诏,帝怒曰:“公入蜀,车骑、骠骑从者二十人,公斩诛略尽,我陇种车骑, 尚不足给公。”因系诏狱。俄释之,还镇益州。轨与行台尚书韦云起、郭行方素 不协,及隐太子①诛,诏至,轨内诏怀中,云起问诏安在,轨不肯示,因执杀之。 行方惧,奔京师,得免。是岁,行台废,授益州都督,加食邑户六百。贞观元年, 召授右卫大将军,出为洛州都督。周洛间,因隋乱,人不土著,轨下令诸县,有
游手末作者按之,由是威信大行,民皆趋本。卒,赠并州都督。(选自《新唐 书·窦轨列传》,有删节) 【注】①隐太子:李建成,唐高祖李渊长子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次黄钦山次:驻扎 B.更拔其次代之拔:提拔 C.呼不时至不时:不及时 D.人不土著土著:本地居民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屯田”指政府组织、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的农业生产形式,有军 屯、民屯和商屯之分。汉以后历代政府沿用此措施取得军饷和税粮 B.“贞观元年”一词中“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元年”指第一年。古 代帝王一人一个年号,故可用年号称呼皇帝,如康熙皇帝等。 C.“出”字含意丰富,在文章中指京官离开京城去地方上任职。同时它还有“超 出”的意思,如韩愈《师说》中“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中的“出” D.“末作”指工商业,与本业农业相对,文中窦轨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贾谊 《论积贮疏》中的“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已表达出重农抑商思想。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窦轨作战勇猛,连续取得不俗战绩。在渭南一带攻占土地,夺下永丰仓,平定 京师,破稽胡,战胜入侵汉中的敌寇,在临洮击退了党项族和吐谷浑的进攻 B.窦轨性情严苛,下属犯错一概斩杀。与稽胡作战时,窦轨斩杀了十四个后退的 部将;处死奴仆时略有犹豫的行刑人员,以及犯了错的外甥,都被他斩杀了。 C.窦轨胸有谋略,作战防御都有谋划。当士兵遇敌慌乱后退时,他当场赏罚分明 并身先士卒冲锋在前,鼓舞士气;认为羌人会成为忧患,于是在松州屯田。 D.窦轨为人傲慢,心胸狭窄公报私仇。他面见皇帝时面容不严肃,又出言不逊 惹怒了皇帝;与韦云起等人有私怨,在隐太子被杀时故意隐藏诏书杀了云起。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下有不用命即诛,至小过亦鞭棰流血,人见者皆股栗。 (2)轨内诏怀中,云起问诏安在,轨不肯示,因执杀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送王汶宰江阴包何 郡北乘流去,花间竟日行。海鱼朝满市,江鸟夜喧城。 止酒非关病,援琴不在声。应缘五斗米,数日滞渊明。 8.本诗在景物描写方面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效果如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 析。(5分) 9.本诗一反送别诗的伤感惆怅,语带调侃却愈显情真意切。请结合诗的后两联 简析这种特色。(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具体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抒写与琵琶女素昧平生却同病相怜的句子是
游手末作者按之,由是威信大行,民皆趋本。卒,赠并州都督。 (选自《新唐 书·窦轨列传》,有删节) 【注】①隐太子:李建成,唐高祖李渊长子。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次黄钦山 次:驻扎 B.更拔其次代之 拔:提拔 C.呼不时至 不时:不及时 D.人不土著 土著:本地居民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屯田”指政府组织、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的农业生产形式,有军 屯、民屯和商屯之分。汉以后历代政府沿用此措施取得军饷和税粮。 B.“贞观元年”一词中“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元年”指第一年。古 代帝王一人一个年号,故可用年号称呼皇帝,如康熙皇帝等。 C.“出”字含意丰富,在文章中指京官离开京城去地方上任职。同时它还有“超 出”的意思,如韩愈《师说》中“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中的“出”。 D.“末作”指工商业,与本业农业相对,文中窦轨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贾谊 《论积贮疏》中的“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已表达出重农抑商思想。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窦轨作战勇猛,连续取得不俗战绩。在渭南一带攻占土地,夺下永丰仓,平定 京师,破稽胡,战胜入侵汉中的敌寇,在临洮击退了党项族和吐谷浑的进攻。 B.窦轨性情严苛,下属犯错一概斩杀。与稽胡作战时,窦轨斩杀了十四个后退的 部将;处死奴仆时略有犹豫的行刑人员,以及犯了错的外甥,都被他斩杀了。 C.窦轨胸有谋略,作战防御都有谋划。当士兵遇敌慌乱后退时,他当场赏罚分明, 并身先士卒冲锋在前,鼓舞士气;认为羌人会成为忧患,于是在松州屯田。 D.窦轨为人傲慢,心胸狭窄公报私仇。他面见皇帝时面容不严肃,又出言不逊, 惹怒了皇帝;与韦云起等人有私怨,在隐太子被杀时故意隐藏诏书杀了云起。 7.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其下有不用命即诛,至小过亦鞭棰流血,人见者皆股栗。 (2)轨内诏怀中,云起问诏安在,轨不肯示,因执杀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送王汶宰江阴 包何 郡北乘流去,花间竟日行。海鱼朝满市,江鸟夜喧城。 止酒非关病,援琴不在声。应缘五斗米,数日滞渊明。 8.本诗在景物描写方面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效果如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 析。(5 分) 9.本诗一反送别诗的伤感惆怅,语带调侃却愈显情真意切。请结合诗的后两联 简析这种特色。(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在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具体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抒写与琵琶女素昧平生却同病相怜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在《虞美人》中,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之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 是 乙选考题 三、四题为选做题,请在两大题中选做一题,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把所选大题 后的方框涂黑,再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江一鹤 张居祥 江一鹤是一代名厨。他早年游历江浙一带,红案白案皆工,尤其是时鲜果蔬,在 他手中更显奇妙。据说他从杭州一位前辈手里得一古本,日夜揣度,终于悟得五 代名尼梵正的风景拼盘的奥妙,将中国的花式冷盘、雕刻拼盘技艺推向一个高峰。 江一鹤凭这一身绝技,独步苏杭,不想六十岁那年,忽然遁身山城盱眙,打算在 此安享晚年。山城名店“金谷园”老板三番五次登门延请,终于说动江一鹤出任 首席大厨,其实只是挂名。金谷园是百年老店,资本雄厚,为了让江一鹤成为永 远的金字招牌,老板特意给他辟个很雅致的小园子。园子在半山坡上,南面正对 淮河。人在园中,晴看帆影,雨看流岚,山石林泉,风景绝佳。可江一鹤将园子 平整成一块一块菜地,不种奇花异卉,只种瓜果蔬菜。春来绿韭铺畦,夏至豆角 满架。深秋时节,硕大的萝卜半截出土,像是正在捉迷藏的调皮小子,探出头来 挑逗玩伴;冬天的大白菜,则在阳光下站成方阵,别有气势。去过园子的人都说 可惜了,好端端的一个花园,被江一鹤弄成了农家菜园子。 江一鹤平时除了偶尔下厨看看徒弟做活,其余时间大多一个人待在小园子里,侍 弄他的瓜果蔬菜,有时喝茶听越剧,有时也画画,但从没有人见过他的画。 话说那年盛夏时节,苏淅沪三地书画界人士齐聚盱眙,举行华东书画名家邀请赛。 这是五年一度的盛事,虽是民间活动,但因名家云集,所以规格极髙。经过十天 的角逐,山城书画名家汪遇农凭着一组《都梁十景图》的立轴力拔头筹。汪遇农 是康熙年间进士汪元任之后,早年师从齐白石先生的得意弟子李苦禅,下笔颇有 些苦禅的影子,尤其是大写意花鸟、松竹梅兰,鱼鹰龙马等题材的作品更是意态 纵横。但他浪迹江南数年,并无建树,不免怅然。了解他的人都说:汪遇农学画, 用情太深,得苦禅之形,终为苦禅所缚而难得其绘画之精神,可惜了! 汪遇农回到盱眙,终日悠游山水,参悟画意。盱眙古称都梁,佳山秀水,天然 派地上画卷,“都梁十景”更是名闻遐迩。汪遇农日日浸淫其中,如是十年,竟 然跳出师门樊篱,自成一家。那天,汪遇农将十幅《都梁十景图》立轴往金谷园 展厅一挂,纸上风景,烟霞满室,其他作品顿时失色。 按惯例,大赛闭幕酒宴在金谷园大厅举行。一时间,高朋满座,胜友如云。金奖 作品髙悬大厅舞台之上,大家酾酒赋诗,飞觞论画。金奖得主汪遇农被簇拥着, 如众星拱月。酒过三巡,正在大家酒酣耳热之际,忽见一个年轻的厨师,手持 特制竹质砧板,阔步登台,朗声道:“诸位先生,在下金波,躬逢胜饯,得为各 位前辈掌勺,不胜荣幸。家师江一鹤先生为助雅兴,特制果蔬拼盘一道,敬请汪 先生及诸位师友品鉴。” 只见竹质一尺见方的砧板上各色果酱打底,随意涂抹,竟然涂出一片湖青山绿、 天光云影。然后以芹菜、豆芽、未熟的小蕃茄、黄瓜切片作材料,为树,为林 为亭,为草甸,为僧舍,为栏槛,拼成一幅绝妙山水画。近水远山,平林含烟
(3)李煜在《虞美人》中,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之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 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选考题 三、四题为选做题,请在两大题中选做一题,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把所选大题 后的方框涂黑,再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江一鹤 张居祥 江一鹤是一代名厨。他早年游历江浙一带,红案白案皆工,尤其是时鲜果蔬,在 他手中更显奇妙。据说他从杭州一位前辈手里得一古本,日夜揣度,终于悟得五 代名尼梵正的风景拼盘的奥妙,将中国的花式冷盘、雕刻拼盘技艺推向一个高峰。 江一鹤凭这一身绝技,独步苏杭,不想六十岁那年,忽然遁身山城盱眙,打算在 此安享晚年。山城名店“金谷园”老板三番五次登门延请,终于说动江一鹤出任 首席大厨,其实只是挂名。金谷园是百年老店,资本雄厚,为了让江一鹤成为永 远的金字招牌,老板特意给他辟个很雅致的小园子。园子在半山坡上,南面正对 淮河。人在园中,晴看帆影,雨看流岚,山石林泉,风景绝佳。可江一鹤将园子 平整成一块一块菜地,不种奇花异卉,只种瓜果蔬菜。春来绿韭铺畦,夏至豆角 满架。深秋时节,硕大的萝卜半截出土,像是正在捉迷藏的调皮小子,探出头来 挑逗玩伴;冬天的大白菜,则在阳光下站成方阵,别有气势。去过园子的人都说 可惜了,好端端的一个花园,被江一鹤弄成了农家菜园子。 江一鹤平时除了偶尔下厨看看徒弟做活,其余时间大多一个人待在小园子里,侍 弄他的瓜果蔬菜,有时喝茶听越剧,有时也画画,但从没有人见过他的画。 话说那年盛夏时节,苏浙沪三地书画界人士齐聚盱眙,举行华东书画名家邀请赛。 这是五年一度的盛事,虽是民间活动,但因名家云集,所以规格极高。经过十天 的角逐,山城书画名家汪遇农凭着一组《都梁十景图》的立轴力拔头筹。汪遇农 是康熙年间进士汪元任之后,早年师从齐白石先生的得意弟子李苦禅,下笔颇有 些苦禅的影子,尤其是大写意花鸟、松竹梅兰,鱼鹰龙马等题材的作品更是意态 纵横。但他浪迹江南数年,并无建树,不免怅然。了解他的人都说:汪遇农学画, 用情太深,得苦禅之形,终为苦禅所缚而难得其绘画之精神,可惜了! 汪遇农回到盱眙,终日悠游山水,参悟画意。盱眙古称都梁,佳山秀水,天然一 派地上画卷,“都梁十景”更是名闻遐迩。汪遇农日日浸淫其中,如是十年,竟 然跳出师门樊篱,自成一家。那天,汪遇农将十幅《都梁十景图》立轴往金谷园 展厅一挂,纸上风景,烟霞满室,其他作品顿时失色。 按惯例,大赛闭幕酒宴在金谷园大厅举行。一时间,高朋满座,胜友如云。金奖 作品高悬大厅舞台之上,大家酾酒赋诗,飞觞论画。金奖得主汪遇农被簇拥着, 如众星拱月。酒过三巡,正在大家酒酣耳热之际,忽见一个年轻的厨师,手持一 特制竹质砧板,阔步登台,朗声道:“诸位先生,在下金波,躬逢胜饯,得为各 位前辈掌勺,不胜荣幸。家师江一鹤先生为助雅兴,特制果蔬拼盘一道,敬请汪 先生及诸位师友品鉴。” 只见竹质一尺见方的砧板上各色果酱打底,随意涂抹,竟然涂出一片湖青山绿、 天光云影。然后以芹菜、豆芽、未熟的小蕃茄、黄瓜切片作材料,为树,为林, 为亭,为草甸,为僧舍,为栏槛,拼成一幅绝妙山水画。近水远山,平林含烟
峰峦叠翠;僧庐野径,人影竹影,浑然天成。以果子酱为墨题款:瑞岩庵清晓图, 汪遇农先生雅正,都梁人江一鹤作。大厅里人声顿寂。 汪遇农更是沉吟不语。 良久,转身,长叹!随即,他猛然扯下那十幅《都梁十景图》当众撕碎,既而面 带微笑,长揖不起:“在下学艺不精,见笑了,诸位请回!” 后来,汪遇农不再作画,他拜江一鹤为师,专攻果蔬拼盘,数年苦习,居然将地 上山水、盘中风景与胸中丘壑融为一体,学会了都梁十景的拼盘。闲时闭门读书 他对宋代陶谷《清异录》那段写梵正的文字尤为着迷:“比丘尼梵正,庖制精巧, 用鲈酢、脍脯、醢酱、瓜蔬,黄赤杂色,斗成景物,若坐及二十人,则人装一景, 合成辋川图小样。”他晨昏诵读,日夜研习,参照王维田园组诗《辋川集》二十 首之诗意,拼成二十道经典果蔬拼盘,复原出《清异录》中的“辋川小样”。此 外,他还将曾游历过的胜景一一化作盘中风光。真可谓“菜上有山水,盘中溢歌 诗 有人问汪遇农为何不再作画,他总是微微一笑说:“我何曾停止作画? (选自2015年8月23日《淮安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文中比较详细地描写了江一鹤园子里的四季景象,充满田园情趣,既给读者 直观具体的印象,也衬托出江一鹤清新脱俗的人格 B.汪遇农在江南数年,在画艺上并没有取得成就,主要是因为他对李苦禅的作 品并未用心领会,最终难得其神韵。 C.金谷园老板依仗雄厚资本,三番五次延请江一鹤出任首席厨师,甚至不惜为 他开辟一个小园子,只因看中他的拼盘技艺,可见老板唯利是图的商人本性。 D.汪遇农舍弃作画而致力于学习拼盘技艺的故事耐人寻味,其中蕴含着作者对 艺术家空谈理论而不注重创作实践的作风的批判,发人深省 E.文中写汪遇农痴迷于《清异录》中梵正庖制之法的文字,看似闲笔,实则是 汪遇农一贯潜心画艺的体现,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 (2)作者对江一鹤的直接刻画着墨不多,但人物个性鲜明。请结合相关文字简 要分析其人物形象。(6分) (3)汪遇农一生钻研画艺,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心理状态各有不 同,请分别简要说明。(6分) (4)本文题为“江一鹤”,但写汪遇农的文字远多于江一鹤,请结合全文探究 小说这样安排的作用。(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此般师生此般情—一金岳霖与殷海光 陈远 1935年,经过与家人的据理力争,做了一段学徒的殷海光重新回到了学校。爱 与人辩论的性格,让他对逻辑学情有独钟,他认为逻辑可以使他在辩论时立于不 败之地。同年,年仅16岁的殷海光在清华大学出版的一套逻辑学教材上知道了 金岳霖的名字。当时,两个人的地位可说是天壤之别:金岳霖是名满天下的大教 授,殷海光是寂寂无名的中学生。然而在1935年之后,这两个名字就产生了联 系
峰峦叠翠;僧庐野径,人影竹影,浑然天成。以果子酱为墨题款:瑞岩庵清晓图, 汪遇农先生雅正,都梁人江一鹤作。大厅里人声顿寂。 汪遇农更是沉吟不语。 良久,转身,长叹!随即,他猛然扯下那十幅《都梁十景图》当众撕碎,既而面 带微笑,长揖不起:“在下学艺不精,见笑了,诸位请回!” 后来,汪遇农不再作画,他拜江一鹤为师,专攻果蔬拼盘,数年苦习,居然将地 上山水、盘中风景与胸中丘壑融为一体,学会了都梁十景的拼盘。闲时闭门读书, 他对宋代陶谷《清异录》那段写梵正的文字尤为着迷:“比丘尼梵正,庖制精巧, 用鲈酢、脍脯、醢酱、瓜蔬,黄赤杂色,斗成景物,若坐及二十人,则人装一景, 合成辋川图小样。”他晨昏诵读,日夜研习,参照王维田园组诗《辋川集》二十 首之诗意,拼成二十道经典果蔬拼盘,复原出《清异录》中的“辋川小样”。此 外,他还将曾游历过的胜景一一化作盘中风光。真可谓“菜上有山水,盘中溢歌 诗”。 有人问汪遇农为何不再作画,他总是微微一笑说:“我何曾停止作画?” (选自 2015 年 8 月 23 日《淮安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文中比较详细地描写了江一鹤园子里的四季景象,充满田园情趣,既给读者 直观具体的印象,也衬托出江一鹤清新脱俗的人格。 B.汪遇农在江南数年,在画艺上并没有取得成就,主要是因为他对李苦禅的作 品并未用心领会,最终难得其神韵。 C.金谷园老板依仗雄厚资本,三番五次延请江一鹤出任首席厨师,甚至不惜为 他开辟一个小园子,只因看中他的拼盘技艺,可见老板唯利是图的商人本性。 D.汪遇农舍弃作画而致力于学习拼盘技艺的故事耐人寻味,其中蕴含着作者对 艺术家空谈理论而不注重创作实践的作风的批判,发人深省。 E.文中写汪遇农痴迷于《清异录》中梵正庖制之法的文字,看似闲笔,实则是 汪遇农一贯潜心画艺的体现,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 (2)作者对江一鹤的直接刻画着墨不多,但人物个性鲜明。请结合相关文字简 要分析其人物形象。(6 分) (3)汪遇农一生钻研画艺,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心理状态各有不 同,请分别简要说明。(6 分) (4)本文题为“江一鹤”,但写汪遇农的文字远多于江一鹤,请结合全文探究 小说这样安排的作用。(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此般师生此般情——金岳霖与殷海光 陈远 1935 年,经过与家人的据理力争,做了一段学徒的殷海光重新回到了学校。爱 与人辩论的性格,让他对逻辑学情有独钟,他认为逻辑可以使他在辩论时立于不 败之地。同年,年仅 16 岁的殷海光在清华大学出版的一套逻辑学教材上知道了 金岳霖的名字。当时,两个人的地位可说是天壤之别:金岳霖是名满天下的大教 授,殷海光是寂寂无名的中学生。然而在 1935 年之后,这两个名字就产生了联 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