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各国过着流亡的生活,不断从事秘密策划和躲避当局的迫害 那样,他死后的影响至今也是难以捉摸、并不显露和无声无 息的,然而又是实实在在、深刻持久的。他的一些杰作并没 有风行一时,却受到了知音的珍视。虽然他的作品绝版了,但 出乎众人的预料,作品中的教诲却鼓舞了当代一些最无私的 活动,也就是某个贫民区社会改革者或东区医生、某个廉洁 的地方议员或热心的合作社社员、某个劳工领袖或民族主义 者所献身的活动。然而马志尼留给世界最宝贵的财富并不是 大批文章,而是壮丽的一生。像苏格拉底一样,他实践了 他的哲学,但他所处的环境却比那个雅典人的环境错综复杂 和崎岖险恶得多。这种环境是19世纪欧洲总的历史的一部 分。至于马志尼参与的这段历史,博尔顿·金先生已经向英 国读者作了最充分和最公正的叙述。文图里女士撰写了一本 富于同情心的传记,F.W.H.迈尔斯和威廉·克拉克写了 几篇令人钦佩的文章。R.M.约翰斯顿先生充分地讲述了罗 马共和国的情况。①马志尼本人的自传体笔记则被收入他的 文集。②下面的简要叙述大量地利用了上述材料,并在可能时 尽量引用了马志尼的原话。 ①此处还应提到G.M.特里维廉先生的重要著作:《加里波第保卫罗马共 和国》。 ②伦敦:埃尔德·史密斯
各 国 过 着 流 亡 的 生 活 , 不 断 从 事 秘 密 策 划 和 躲 避 当 局 的 迫 害 那 样 , 他 死 后 的 影 响 至 今 也 是 难 以 捉 摸 、 并 不 显 露 和 无 声 无 息 的 , 然 而 又 是 实 实 在 在 、 深 刻 持 久 的 。 他 的 一 些 杰 作 并 没 有 风 行 一 时 , 却 受 到 了 知 音 的 珍 视 。 虽 然 他 的 作 品 绝 版 了 , 但 出 乎 众 人 的 预 料 , 作 品 中 的 教 诲 却 鼓 舞 了 当 代 一 些 最 无 私 的 活 动 , 也 就 是 某 个 贫 民 区 社 会 改 革 者 或 东 区 医 生 、 某 个 廉 洁 的 地 方 议 员 或 热 心 的 合 作 社 社 员 、 某 个 劳 工 领 袖 或 民 族 主 义 者 所 献 身 的 活 动 。 然 而 马 志 尼 留 给 世 界 最 宝 贵 的 财 富 并 不 是 一 大 批 文 章 , 而 是 壮 丽 的 一 生 。 像 苏 格 拉 底 一 样 , 他 实 践 了 他 的 哲 学 , 但 他 所 处 的 环 境 却 比 那 个 雅 典 人 的 环 境 错 综 复 杂 和 崎 岖 险 恶 得 多 。 这 种 环 境 是 1 9 世 纪 欧 洲 总 的 历 史 的 一 部 分 。 至 于 马 志 尼 参 与 的 这 段 历 史 , 博 尔 顿 · 金 先 生 已 经 向 英 国 读 者 作 了 最 充 分 和 最 公 正 的 叙 述 。 文 图 里 女 士 撰 写 了 一 本 富 于 同 情 心 的 传 记 , F . W . H . 迈 尔 斯 和 威 廉 · 克 拉 克 写 了 几 篇 令 人 钦 佩 的 文 章 。 R . M . 约 翰 斯 顿 先 生 充 分 地 讲 述 了 罗 马 共 和 国 的 情 况 。 ① 马 志 尼 本 人 的 自 传 体 笔 记 则 被 收 入 他 的 文 集 。 ② 下 面 的 简 要 叙 述 大 量 地 利 用 了 上 述 材 料 , 并 在 可 能 时 尽 量 引 用 了 马 志 尼 的 原 话 。 导 言 3 ① ② 伦 敦 : 埃 尔 德 · 史 密 斯 。 此 处 还 应 提 到 G . M . 特 里 维 廉 先 生 的 重 要 著 作 : 《 加 里 波 第 保 卫 罗 马 共 和 国 》
4 导言 18世纪,君主们统治的是一片片土地而不是国家。这种 特点在法国大革命把人民抛向一边、把政府抛向另一边时看 得很清楚。毫无疑问,拿破仑创建了他没有料到的丰功伟绩, 他不是使法国称雄欧洲,而是到处唤起沉睡的民族精神。他 本人是意大利人,种族自豪感同企图推翻奥地利在意大利的 统治的愿望结合在一起,使他蓄意去鼓动那里的民族情绪。 1800年,拿破仑在马伦戈①击败了奥地利人,着手把他夺取的 意大利土地分给他的亲属和将军。他们的统治具有令人厌恶 的时代特点—一秘密警察、新闻检查、裙带关系、阴谋诡计、 掠夺抢劫。地方情绪横遭践踏;成千上万意大利人在外国的 旗帜下阵亡在西班牙和俄国。另一方面,拿破仑政权削弱了 封建主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建立了学校,振奋了军队,普 遍激发了人民的活力。拿破仑失败了。诡计多端的外交家们 在维也纳把意大利半岛重新分给狡猾的国王和教士。奥地利 和皮埃蒙特②成了称雄一时的伙伴。威尼斯共和国和热那亚 共和国覆亡了。由于人民担心被法国吞并,他们欢迎旧日的 统治者卷土重来,而不论其好歹如何。随之而来的是与时代 不相称的旧秩序:“合法的弊端、封建特权、修道院、宗教法 庭、犹太人和新教徒的无权地位”。法国大革命种种令人不安 ①马伦戈,意大利北部村名 译者 ②皮埃蒙特,意大利西北部地区名。—一译者
二 1 8 世 纪 , 君 主 们 统 治 的 是 一 片 片 土 地 而 不 是 国 家 。 这 种 特 点 在 法 国 大 革 命 把 人 民 抛 向 一 边 、 把 政 府 抛 向 另 一 边 时 看 得 很 清 楚 。 毫 无 疑 问 , 拿 破 仑 创 建 了 他 没 有 料 到 的 丰 功 伟 绩 , 他 不 是 使 法 国 称 雄 欧 洲 , 而 是 到 处 唤 起 沉 睡 的 民 族 精 神 。 他 本 人 是 意 大 利 人 , 种 族 自 豪 感 同 企 图 推 翻 奥 地 利 在 意 大 利 的 统 治 的 愿 望 结 合 在 一 起 , 使 他 蓄 意 去 鼓 动 那 里 的 民 族 情 绪 。 1 8 0 0 年 , 拿 破 仑 在 马 伦 戈 ① 击 败 了 奥 地 利 人 , 着 手 把 他 夺 取 的 意 大 利 土 地 分 给 他 的 亲 属 和 将 军 。 他 们 的 统 治 具 有 令 人 厌 恶 的 时 代 特 点 — — 秘 密 警 察 、 新 闻 检 查 、 裙 带 关 系 、 阴 谋 诡 计 、 掠 夺 抢 劫 。 地 方 情 绪 横 遭 践 踏 ; 成 千 上 万 意 大 利 人 在 外 国 的 旗 帜 下 阵 亡 在 西 班 牙 和 俄 国 。 另 一 方 面 , 拿 破 仑 政 权 削 弱 了 封 建 主 义 , 加 强 了 中 央 集 权 , 建 立 了 学 校 , 振 奋 了 军 队 , 普 遍 激 发 了 人 民 的 活 力 。 拿 破 仑 失 败 了 。 诡 计 多 端 的 外 交 家 们 在 维 也 纳 把 意 大 利 半 岛 重 新 分 给 狡 猾 的 国 王 和 教 士 。 奥 地 利 和 皮 埃 蒙 特 ② 成 了 称 雄 一 时 的 伙 伴 。 威 尼 斯 共 和 国 和 热 那 亚 共 和 国 覆 亡 了 。 由 于 人 民 担 心 被 法 国 吞 并 , 他 们 欢 迎 旧 日 的 统 治 者 卷 土 重 来 , 而 不 论 其 好 歹 如 何 。 随 之 而 来 的 是 与 时 代 不 相 称 的 旧 秩 序 : “ 合 法 的 弊 端 、 封 建 特 权 、 修 道 院 、 宗 教 法 庭 、 犹 太 人 和 新 教 徒 的 无 权 地 位 ” 。 法 国 大 革 命 种 种 令 人 不 安 4 导 言 ① ② 皮 埃 蒙 特 , 意 大 利 西 北 部 地 区 名 。 — — 译 者 马 伦 戈 , 意 大 利 北 部 村 名 。 — — 译 者
导言 5 的思想所起的反作用导致了对教育的怀疑和对舆论的压制。 批判盛行的风气正在危害着灵魂的永恒拯救。“自由派是罪魁 祸首,”摩德纳①公爵宣称,“为他们的忏悔祈祷吧,但是要惩 罚那些拒不忏悔的人。”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的热那亚人对着被査禁的法国报纸 沉思默想,这是他父亲藏在那些无害的医书背后的。这个喜 欢追根究底的青年就是朱塞佩·马志尼。他生于1805年6月 22日。到这座宫殿之城游览过的人将回想起洛梅利尼大街上 的那所房子、希腊和意大利的传说、一些忠诚的共和主义团 体献上的业已枯萎的花圈、几卷又旧又脏的圭恰尔迪尼的 《历史》、罗伯逊③的《查理五世》、爱默生④的《英国人的性 格》,以及那位向外乡人奉上一本《论人的责任》的彬彬有礼 的侍者。马志尼的父亲是一位大学解剖学教授,母亲是一位 智力高深、感情深挚的妇女。他们经历了发生在自已周围的 伟大运动,他们的儿子每天都聆听父母谈论共和主义,“他们 对待高低贵贱的人历来一视同仁”。马志尼是个娇弱的孩子 显然从没有进过学校。一位受人尊敬的老神甫教他拉丁文变 格时,这个学生却从中学会了崇敬希腊和罗马的共和政体。他 岁时被大学录取。他厌恶学校的“礼拜仪式”和要求学生 遵守的繁文缛节。他温顺的性情和敏捷的思想使他轻易地在 ①摩德纳,意大利北部城市。—译者 ②弗朗切斯科·圭恰尔迪尼(14831540),意大利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著 有不朽作品《意大利史 译者 ③威廉·罗伯逊(17211793),苏格兰历史 译者 ④拉尔夫·爱默生(1830-1882),美国作家、诗人、哲学家
的 思 想 所 起 的 反 作 用 导 致 了 对 教 育 的 怀 疑 和 对 舆 论 的 压 制 。 批 判 盛 行 的 风 气 正 在 危 害 着 灵 魂 的 永 恒 拯 救 。 “ 自 由 派 是 罪 魁 祸 首 , ” 摩 德 纳 ① 公 爵 宣 称 , “ 为 他 们 的 忏 悔 祈 祷 吧 , 但 是 要 惩 罚 那 些 拒 不 忏 悔 的 人 。 ” 就 在 这 时 , 一 个 年 轻 的 热 那 亚 人 对 着 被 查 禁 的 法 国 报 纸 沉 思 默 想 , 这 是 他 父 亲 藏 在 那 些 无 害 的 医 书 背 后 的 。 这 个 喜 欢 追 根 究 底 的 青 年 就 是 朱 塞 佩 · 马 志 尼 。 他 生 于 1 8 0 5 年 6 月 2 2 日 。 到 这 座 宫 殿 之 城 游 览 过 的 人 将 回 想 起 洛 梅 利 尼 大 街 上 的 那 所 房 子 、 希 腊 和 意 大 利 的 传 说 、 一 些 忠 诚 的 共 和 主 义 团 体 献 上 的 业 已 枯 萎 的 花 圈 、 几 卷 又 旧 又 脏 的 圭 恰 尔 迪 尼 ② 的 《 历 史 》 、 罗 伯 逊 ③ 的 《 查 理 五 世 》 、 爱 默 生 ④ 的 《 英 国 人 的 性 格 》 , 以 及 那 位 向 外 乡 人 奉 上 一 本 《 论 人 的 责 任 》 的 彬 彬 有 礼 的 侍 者 。 马 志 尼 的 父 亲 是 一 位 大 学 解 剖 学 教 授 , 母 亲 是 一 位 智 力 高 深 、 感 情 深 挚 的 妇 女 。 他 们 经 历 了 发 生 在 自 己 周 围 的 伟 大 运 动 , 他 们 的 儿 子 每 天 都 聆 听 父 母 谈 论 共 和 主 义 , “ 他 们 对 待 高 低 贵 贱 的 人 历 来 一 视 同 仁 ” 。 马 志 尼 是 个 娇 弱 的 孩 子 , 显 然 从 没 有 进 过 学 校 。 一 位 受 人 尊 敬 的 老 神 甫 教 他 拉 丁 文 变 格 时 , 这 个 学 生 却 从 中 学 会 了 崇 敬 希 腊 和 罗 马 的 共 和 政 体 。 他 1 4 岁 时 被 大 学 录 取 。 他 厌 恶 学 校 的 “ 礼 拜 仪 式 ” 和 要 求 学 生 遵 守 的 繁 文 缛 节 。 他 温 顺 的 性 情 和 敏 捷 的 思 想 使 他 轻 易 地 在 导 言 5 ① ② ③ ④ 拉 尔 夫 · 爱 默 生 ( 1 8 3 0 — 1 8 8 2 ) , 美 国 作 家 、 诗 人 、 哲 学 家 。 — — 译 者 威 廉 · 罗 伯 逊 ( 1 7 2 1 — 1 7 9 3 ) , 苏 格 兰 历 史 学 家 。 — — 译 者 弗 朗 切 斯 科 · 圭 恰 尔 迪 尼 ( 1 4 8 3 — 1 5 4 0 ) , 意 大 利 历 史 学 家 和 政 治 家 , 著 有 不 朽 作 品 《 意 大 利 史 》 。 — — 译 者 摩 德 纳 , 意 大 利 北 部 城 市 。 — — 译 者
导言 同伴中出人头地。他的一个同学写道:“他个人生活向来简朴, 总是慷慨地想方设法为别人排忧解难。的确,他的这种做法 有点过头,因为他不仅把书和钱送给别人,甚至还经常把衣 服送给有困难的同学。”家里原来打算让他继承父业,但是他 厌恶解剖室,于是转而学习法律。但是他的真正爱好是文学 成千种历史剧和传奇文学的场面浮现在我的脑际”— 如果不是有更紧迫的使命要求他献出忠诚,他本来是会埋头 致力于钻研文学的。 风随心所欲地吹拂。1821年4月的一个星期日,正当马 志尼和他母亲同他家的一位朋友在热那亚街头漫步时,突然 有人向他们打招呼,这是“一个身材高大、满腮黑须的人,他 面容严肃,精神饱满,目光炯炯,使我终生难忘。他向我们 递过来一块白手帕,只说了句‘为了意大利难民’。母亲和那 位朋友往手帕里放了一些钱,他转身离开了我们,又向其他 行人提出同样的请求。”这人是反抗奥地利的起义失败后聚集 在热亚那的一批革命者中的一个。这件事给16岁的马志尼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因为感到想不出使他的国家摆脱外国桎 梏的办法而精神遭到挫折。“在周围学生们喧闹的生活中间, 我情绪郁闷,心无旁鹜,好像一下子变老了。我孩子气地决 心一直穿黑衣,暗想自己是为祖国哀悼。”放弃文学去从事政 治活动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他读了他所能找到的一切意大利 文、法文和英文书籍,而当时“欧洲现代文学名著的半数都 在査禁之列”。他潜心研究《圣经》以及但丁、莎士比亚、拜 伦、哥德和席勒的著作。拜伦对历史的爱好、对神圣同盟学 说的憎恨、对英勇壮举的同情、对贫乏的利己主义的揭露,都
同 伴 中 出 人 头 地 。 他 的 一 个 同 学 写 道 : “ 他 个 人 生 活 向 来 简 朴 , 总 是 慷 慨 地 想 方 设 法 为 别 人 排 忧 解 难 。 的 确 , 他 的 这 种 做 法 有 点 过 头 , 因 为 他 不 仅 把 书 和 钱 送 给 别 人 , 甚 至 还 经 常 把 衣 服 送 给 有 困 难 的 同 学 。 ” 家 里 原 来 打 算 让 他 继 承 父 业 , 但 是 他 厌 恶 解 剖 室 , 于 是 转 而 学 习 法 律 。 但 是 他 的 真 正 爱 好 是 文 学 — — “ 成 千 种 历 史 剧 和 传 奇 文 学 的 场 面 浮 现 在 我 的 脑 际 ” — — 如 果 不 是 有 更 紧 迫 的 使 命 要 求 他 献 出 忠 诚 , 他 本 来 是 会 埋 头 致 力 于 钻 研 文 学 的 。 风 随 心 所 欲 地 吹 拂 。 1 8 2 1 年 4 月 的 一 个 星 期 日 , 正 当 马 志 尼 和 他 母 亲 同 他 家 的 一 位 朋 友 在 热 那 亚 街 头 漫 步 时 , 突 然 有 人 向 他 们 打 招 呼 , 这 是 “ 一 个 身 材 高 大 、 满 腮 黑 须 的 人 , 他 面 容 严 肃 , 精 神 饱 满 , 目 光 炯 炯 , 使 我 终 生 难 忘 。 他 向 我 们 递 过 来 一 块 白 手 帕 , 只 说 了 句 ‘ 为 了 意 大 利 难 民 ’ 。 母 亲 和 那 位 朋 友 往 手 帕 里 放 了 一 些 钱 , 他 转 身 离 开 了 我 们 , 又 向 其 他 行 人 提 出 同 样 的 请 求 。 ” 这 人 是 反 抗 奥 地 利 的 起 义 失 败 后 聚 集 在 热 亚 那 的 一 批 革 命 者 中 的 一 个 。 这 件 事 给 1 6 岁 的 马 志 尼 留 下 了 深 刻 的 印 象 。 他 因 为 感 到 想 不 出 使 他 的 国 家 摆 脱 外 国 桎 梏 的 办 法 而 精 神 遭 到 挫 折 。 “ 在 周 围 学 生 们 喧 闹 的 生 活 中 间 , 我 情 绪 郁 闷 , 心 无 旁 鹜 , 好 像 一 下 子 变 老 了 。 我 孩 子 气 地 决 心 一 直 穿 黑 衣 , 暗 想 自 己 是 为 祖 国 哀 悼 。 ” 放 弃 文 学 去 从 事 政 治 活 动 可 不 是 件 容 易 的 事 。 他 读 了 他 所 能 找 到 的 一 切 意 大 利 文 、 法 文 和 英 文 书 籍 , 而 当 时 “ 欧 洲 现 代 文 学 名 著 的 半 数 都 在 查 禁 之 列 ” 。 他 潜 心 研 究 《 圣 经 》 以 及 但 丁 、 莎 士 比 亚 、 拜 伦 、 哥 德 和 席 勒 的 著 作 。 拜 伦 对 历 史 的 爱 好 、 对 神 圣 同 盟 学 说 的 憎 恨 、 对 英 勇 壮 举 的 同 情 、 对 贫 乏 的 利 己 主 义 的 揭 露 , 都 6 导 言
导言 表现马志尼为什么总在全世界的诗人中间赋予拜伦崇高的地 位。但是他却从但丁的诗篇中吸取了最丰富的养料。跨越光 荣与耻辱、自由与奴役的五个世纪,这两个人在心灵深处互 相呼应着。那个伟大的佛罗伦萨人心灵中的汹涌思潮,此时 在这年轻的热那亚人胸中掀起波涛。这就是渴求道义上和政 治上的统一,即以某种伟大的具有根本权威性的思想为基础 的统一;这种思想包含热爱国家,尊崇罗马,高瞻远瞩地憧 憬着为它准备的那种神圣而真诚地领导人类前进的命运。迂 腐的批评家和咬文嚼字的学究都误入了歧途。有人把但丁说 成是归尔甫派⑨,还有人把他说成是吉伯林派②。几乎大家都 认为他是正统的天主教徒。马志尼大声疾呼:但丁决不是他 们所说的任何一种人,他是基督教徒和意大利人。 但那不是辨异质疑的时候。批评家必须让位于鼓动家。他 在热那亚一家商业报纸上找到了讲坛,后来又在里窝那的另 家报纸上发表言论。两家报纸都遭到查禁。他为意大利的 主要评论性刊物《文萃》写了三篇文章,但是这还不足以显 示他的炽烈热情。他参加了秘密社团烧炭党。这曾是个由热 情的自由主义者组成的旨在笼统地要求国家独立的团体,但 这股力量日趋衰落,几次起义不成,使它丧失了号召力。然 而,它提出了一个有用的斗争方法;但马志尼对其奇特的仪 ①归尔甫派,中世纪意大利教皇派成员,他们认为应当保持教皇至高无上 的权力,反对皇帝的权力要求。—译者 ②吉伯林派,中世纪意大利保皇派成员,他们支持皇帝反对教皇
表 现 马 志 尼 为 什 么 总 在 全 世 界 的 诗 人 中 间 赋 予 拜 伦 崇 高 的 地 位 。 但 是 他 却 从 但 丁 的 诗 篇 中 吸 取 了 最 丰 富 的 养 料 。 跨 越 光 荣 与 耻 辱 、 自 由 与 奴 役 的 五 个 世 纪 , 这 两 个 人 在 心 灵 深 处 互 相 呼 应 着 。 那 个 伟 大 的 佛 罗 伦 萨 人 心 灵 中 的 汹 涌 思 潮 , 此 时 在 这 年 轻 的 热 那 亚 人 胸 中 掀 起 波 涛 。 这 就 是 渴 求 道 义 上 和 政 治 上 的 统 一 , 即 以 某 种 伟 大 的 具 有 根 本 权 威 性 的 思 想 为 基 础 的 统 一 ; 这 种 思 想 包 含 热 爱 国 家 , 尊 崇 罗 马 , 高 瞻 远 瞩 地 憧 憬 着 为 它 准 备 的 那 种 神 圣 而 真 诚 地 领 导 人 类 前 进 的 命 运 。 迂 腐 的 批 评 家 和 咬 文 嚼 字 的 学 究 都 误 入 了 歧 途 。 有 人 把 但 丁 说 成 是 归 尔 甫 派 ① , 还 有 人 把 他 说 成 是 吉 伯 林 派 ② 。 几 乎 大 家 都 认 为 他 是 正 统 的 天 主 教 徒 。 马 志 尼 大 声 疾 呼 : 但 丁 决 不 是 他 们 所 说 的 任 何 一 种 人 , 他 是 基 督 教 徒 和 意 大 利 人 。 但 那 不 是 辨 异 质 疑 的 时 候 。 批 评 家 必 须 让 位 于 鼓 动 家 。 他 在 热 那 亚 一 家 商 业 报 纸 上 找 到 了 讲 坛 , 后 来 又 在 里 窝 那 的 另 一 家 报 纸 上 发 表 言 论 。 两 家 报 纸 都 遭 到 查 禁 。 他 为 意 大 利 的 主 要 评 论 性 刊 物 《 文 萃 》 写 了 三 篇 文 章 , 但 是 这 还 不 足 以 显 示 他 的 炽 烈 热 情 。 他 参 加 了 秘 密 社 团 烧 炭 党 。 这 曾 是 个 由 热 情 的 自 由 主 义 者 组 成 的 旨 在 笼 统 地 要 求 国 家 独 立 的 团 体 , 但 这 股 力 量 日 趋 衰 落 , 几 次 起 义 不 成 , 使 它 丧 失 了 号 召 力 。 然 而 , 它 提 出 了 一 个 有 用 的 斗 争 方 法 ; 但 马 志 尼 对 其 奇 特 的 仪 导 言 7 ① ② 吉 伯 林 派 , 中 世 纪 意 大 利 保 皇 派 成 员 , 他 们 支 持 皇 帝 反 对 教 皇 。 — — 译 者 归 尔 甫 派 , 中 世 纪 意 大 利 教 皇 派 成 员 , 他 们 认 为 应 当 保 持 教 皇 至 高 无 上 的 权 力 , 反 对 皇 帝 的 权 力 要 求 。 — — 译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