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六校联盟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不变应万变”才是中医最大的特色与优势 张效霞° ①2003初,SARS在广东首先爆发。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SARS患者 60人,无一例死亡。全体医护人员中,无一人被感染。60例中没有使用过任何 抗病毒西药,仅有4例用过常规量(50mg)以下的类固醇。全部治疗以中药为主, 配合必要的西医对症、营养支持疗法。退热快、痊愈快、住院费用低。据中国科 技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中医药课题组提交的《中医药完全能解决艾滋病 问题一一民间中医防治艾滋病调研报告》云:“中医药完全可以解决艾滋病问题, 效果远远优于西医药;而且可以在3~6个月内使90%以上患者达到临床治愈 相当一部分患者痊愈。而西医药顶多能使40%患者临床治愈,不可能痊愈。” ②对SARS、艾滋病这些新近才出现的新病种,古老的中医之所以能取得“压倒 对方的有利形势”,依靠的是其“独特的色彩、风格”一一以人为本,通过调动 和调节人机体自身的功能来祛除疾病,不伤害和破坏人体的生理结构。不论是病 菌还是病毒,中医均认为是“邪”气,而人体主要靠的是正气来战胜病邪,也就 是说调整好人的正气,同时给邪气以出路,就能战胜病邪,使患者得以康复。在 西医面临抗生素研发困境的当下,中医的优势不言自喻。 ③中医的这种“独特的色彩、风格”,一言以蔽之一一以不变应万变也。运用中 医理论对病人进行具体的个体化分析,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研究和把握不同 的疾病在不同个体、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发生、演变的客观规律,辨析出患 者临诊时的病机之所在,然后据“机”立治法、选方药。这种带有明显的个体化 技艺化的临床决策思维特点,恰恰与现代医学临床决策思维髙度的规范化、逻辑 化形成强烈的反差,表现出独特的色彩、风格,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④据报道,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已决定立项启动“中医学的特色优势研究”课 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确定中医药优势病种。专家已达成的共识是:即西医 尚无良好疗效,中医药能够发挥独特效果的治疗领域:西医有确切疗效,但中医 药具有独立的临床疗效或中西医结合疗效高于单纯西医药的病种;中医与西医有 相同的疗效,但中医药毒副作用小的病种。对于这种做法,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 早在2002年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是一篇预先为中医准备好的祭文……难道几 千年不断发展的中医药学就只剩下文中所说的那点优势吗?!” ⑤对在现代医学的挤压下,已沦落为“边缘医学”、“替代疗法”的中医来说, 千万不要再“朝立一旨,暮即成宗”了,因为已处于“即将消亡的边沿,新的突 破的前夜”的中医,再也经不起任何折腾了。 注:①张效霞,副教授,医学博士,现任中华医学会医史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 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委员。本文为其在一次学术报告会上发言的节选,有删 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举中医治疗SARS和艾滋病的例子旨在论证“在治疗新病种时,古老的中 医之所以能取得‘压倒对方的有利形势’,依靠的是‘独特的色彩和风格’”的 观点
广东六校联盟 2018 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以不变应万变”才是中医最大的特色与优势 张效霞① ①2003 初,SARS 在广东首先爆发。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 SARS 患者 60 人,无一例死亡。全体医护人员中,无一人被感染。60 例中没有使用过任何 抗病毒西药,仅有 4 例用过常规量(50mg)以下的类固醇。全部治疗以中药为主, 配合必要的西医对症、营养支持疗法。退热快、痊愈快、住院费用低。据中国科 技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中医药课题组提交的《中医药完全能解决艾滋病 问题——民间中医防治艾滋病调研报告》云:“中医药完全可以解决艾滋病问题, 效果远远优于西医药;而且可以在 3~6 个月内使 90%以上患者达到临床治愈, 相当一部分患者痊愈。而西医药顶多能使 40%患者临床治愈,不可能痊愈。” ②对 SARS、艾滋病这些新近才出现的新病种,古老的中医之所以能取得“压倒 对方的有利形势”,依靠的是其“独特的色彩、风格”——以人为本,通过调动 和调节人机体自身的功能来祛除疾病,不伤害和破坏人体的生理结构。不论是病 菌还是病毒,中医均认为是“邪”气,而人体主要靠的是正气来战胜病邪,也就 是说调整好人的正气,同时给邪气以出路,就能战胜病邪,使患者得以康复。在 西医面临抗生素研发困境的当下,中医的优势不言自喻。 ③中医的这种“独特的色彩、风格”,一言以蔽之——以不变应万变也。运用中 医理论对病人进行具体的个体化分析,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研究和把握不同 的疾病在不同个体、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发生、演变的客观规律,辨析出患 者临诊时的病机之所在,然后据“机”立治法、选方药。这种带有明显的个体化、 技艺化的临床决策思维特点,恰恰与现代医学临床决策思维高度的规范化、逻辑 化形成强烈的反差,表现出独特的色彩、风格,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④据报道,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已决定立项启动“中医学的特色优势研究”课 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确定中医药优势病种。专家已达成的共识是:即西医 尚无良好疗效,中医药能够发挥独特效果的治疗领域;西医有确切疗效,但中医 药具有独立的临床疗效或中西医结合疗效高于单纯西医药的病种;中医与西医有 相同的疗效,但中医药毒副作用小的病种。对于这种做法,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 早在 2002 年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是一篇预先为中医准备好的祭文……难道几 千年不断发展的中医药学就只剩下文中所说的那点优势吗?!” ⑤对在现代医学的挤压下,已沦落为“边缘医学”、“替代疗法”的中医来说, 千万不要再“朝立一旨,暮即成宗”了,因为已处于“即将消亡的边沿,新的突 破的前夜”的中医,再也经不起任何折腾了。 注:①张效霞,副教授,医学博士,现任中华医学会医史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 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委员。本文为其在一次学术报告会上发言的节选,有删 节。 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举中医治疗 SARS 和艾滋病的例子旨在论证“在治疗新病种时,古老的中 医之所以能取得‘压倒对方的有利形势’,依靠的是‘独特的色彩和风格’”的 观点
B.本文在论证中医的特色与优势时,是引入西医作为参照进行论证的,体现了比 较研究的特色。 C.文章第②③两段从理论上阐述中医的特色和优势,第③段是对第②段的进一步 阐发。 D.文章结尾谈到中医研究进入歧途的现状,从现实角度谈认识中医特色和优势 的重要性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医治疗的特色“以人为本”,指的是通过调动和调节人体自身的功能来祛除 疾病,不伤害和破坏人体的生理结构。 B.“以不变应万变”中的“不变”指的是始终用“调整好人的正气,同时给邪气 以出路”的办法,“万变”指病菌或病毒的变化 C.与现代医学相比,中医治疗具有个性化、技艺化的特点,不需要规范和逻辑 表现出独特的色彩和风格。 D.对中医解读要谨慎,千万不能因为某一个人一句话或某一学说一露面就一窝蜂 地追随,奉为经典,籍此对中医妄加诠释。 3.根据原文内容,合理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型病菌或病毒产生,在西医治疗上会可能会因特效药研发不及时,暂时无药 可医,而中医不会面临这样的困境。 B.中医在治疗亚健康上有优势,原因之一在于它重视调整人的正气,注意调动和 调节人机体自身的功能,可以做到“无病防身”“治未病”。 C.中医治疗以人为本,驱邪扶正,治疗成本低,而且见效也快,适合治疗急重病 D.中医是辩证施药的,所以开发“中医药优势病种”这种研究是没有意义的,将 把中医导向没落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二狗砸船 杨友 龙河堡村交通很不方便,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春、秋、冬三季在大蒲河上架 木桥,夏季汛期到来之前把木桥拆掉,村里人进出和外村人来往就全靠一条木船 摆渡了。 渡船是村支部书记的弟弟金发自己打造的。 金发每天在渡口摆渡行人,乘船的人上船下船不用付船费。到秋后新木桥架好了, 金发的渡船也卧篙了。金发就开着农用三轮车在十里八村挨门挨户收“船粮” 这是老辈子人留下的规矩。造一条木船要花很多钱,一个精壮汉子天天在河上撑 船也是很苦很累的活儿,大家在水面上走干道,舒舒服服地过了河,给些“船粮 也是应该的。外村人见金发来收“船粮”,都知道金发很辛苦,每家每户都给他 舀上三斤五斤粮食,谁也不吝惜。对龙河堡本村金发就多收一些,因为本村人每 天都要过河,还有到镇中学念书的学生,每天早出晚归两次乘船。对本村多收 些也是合情合理的。金发每年摆渡一个洪水季节,到秋后能收一万多斤粮食,按 市场价至少能卖五、六千块钱 后来,金发又把本村收取“船粮”的标准提高了,原来按每户收20斤,每个中 学生加收20斤。到去年秋后就改为每户收40斤,每个中学生加收40斤。整整 提高了一倍。金发说,现在物价上涨了很多,汽车票、火车票都翻几番了,提高 船粮标准也是理所应当的。金发一下子把“船粮”标准提高这么多,龙河堡的村
B.本文在论证中医的特色与优势时,是引入西医作为参照进行论证的,体现了比 较研究的特色。 C.文章第②③两段从理论上阐述中医的特色和优势,第③段是对第②段的进一步 阐发。 D .文章结尾谈到中医研究进入歧途的现状,从现实角度谈认识中医特色和优势 的重要性。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医治疗的特色“以人为本”,指的是通过调动和调节人体自身的功能来祛除 疾病,不伤害和破坏人体的生理结构。 B.“以不变应万变”中的“不变”指的是始终用“调整好人的正气,同时给邪气 以出路”的办法,“万变”指病菌或病毒的变化 C.与现代医学相比,中医治疗具有个性化、技艺化的特点,不需要规范和逻辑, 表现出独特的色彩和风格。 D.对中医解读要谨慎,千万不能因为某一个人一句话或某一学说一露面就一窝蜂 地追随,奉为经典,籍此对中医妄加诠释。 3.根据原文内容,合理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型病菌或病毒产生,在西医治疗上会可能会因特效药研发不及时,暂时无药 可医,而中医不会面临这样的困境。 B.中医在治疗亚健康上有优势,原因之一在于它重视调整人的正气,注意调动和 调节人机体自身的功能,可以做到“无病防身”“治未病”。 C.中医治疗以人为本,驱邪扶正,治疗成本低,而且见效也快,适合治疗急重病。 D.中医是辩证施药的,所以开发“中医药优势病种”这种研究是没有意义的,将 把中医导向没落。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二狗砸船 杨友 龙河堡村交通很不方便,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春、秋、冬三季在大蒲河上架 木桥,夏季汛期到来之前把木桥拆掉,村里人进出和外村人来往就全靠一条木船 摆渡了。 渡船是村支部书记的弟弟金发自己打造的。 金发每天在渡口摆渡行人,乘船的人上船下船不用付船费。到秋后新木桥架好了, 金发的渡船也卧篙了。金发就开着农用三轮车在十里八村挨门挨户收“船粮”。 这是老辈子人留下的规矩。造一条木船要花很多钱,一个精壮汉子天天在河上撑 船也是很苦很累的活儿,大家在水面上走干道,舒舒服服地过了河,给些“船粮” 也是应该的。外村人见金发来收“船粮”,都知道金发很辛苦,每家每户都给他 舀上三斤五斤粮食,谁也不吝惜。对龙河堡本村金发就多收一些,因为本村人每 天都要过河,还有到镇中学念书的学生,每天早出晚归两次乘船。对本村多收一 些也是合情合理的。金发每年摆渡一个洪水季节,到秋后能收一万多斤粮食,按 市场价至少能卖五、六千块钱。 后来,金发又把本村收取“船粮”的标准提高了,原来按每户收 20 斤,每个中 学生加收 20 斤。到去年秋后就改为每户收 40 斤,每个中学生加收 40 斤。整整 提高了一倍。金发说,现在物价上涨了很多,汽车票、火车票都翻几番了,提高 船粮标准也是理所应当的。金发一下子把“船粮”标准提高这么多,龙河堡的村
民们背后议论纷纷,骂金发发财心切黑了心,简直是宰乡亲们!但人们不满归不 满,“船粮”还是顺顺溜溜地按新标准给了。 村里有个小伙子叫二狗,二狗对金发的做法非常气愤。年轻气盛的二狗决定自己 打造新船,跟金发唱对台戏,把贪心不足的金发挤垮! 狗说干就干,请了木工伐树锯板,一条新渡船很快就打造完了。于是,今年龙 河堡村的河边渡口上就出现了两条渡船。二狗的渡船下水后,他在渡口上修了 个上船下船的码头,并在码头上树起一块牌子,上书几个醒目大字:“义务摆渡, 不收船粮”。 二狗手握篙竿站在船头上向金发那边张望,见金发的脸气得变成了猪肝色,二狗 心里很是得意,嘴里便信口哼起了“咚咯隆嘀咚……” 龙河堡的几十个村民来到河岸边,望着河边泊着两条渡船,一个个都把步子停了 下来,人群与金发的渡船和二狗的渡船之间形成了等距三角。大家你看看我,我 看看你,谁也不肯越雷池半步。 上哪条船呢?一张张茫然的脸色仿佛面临生死抉择一般,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但犹豫归犹豫,毕竟要过河,必定要乘船,谁的两肋下也没长着翅膀。人们在久 久地面面相觑后终于有一个人向金发的渡船走去。于是,大家便相跟着一齐奔了 金发的渡船。金发一见这情景立刻长了精神!一脸灿烂的微笑像迎接贵宾似的把 人们接应到船上。然后解开缆绳,长篙一点,渡船缓缓向对岸驶去。一连三次往 返把岸上的人全都摆渡过去了,金发也累得气喘嘘嘘,大汗淋漓,但金发心里却 乐得直发痒,嘴里便悠然地哼起了小曲儿:“青山绿水好风光哟,情妺河边等情 郎哟……” 狗一下子傻眼了,他做梦也没想到会出现这样的场面!一连三天,他的渡船冷 落在码头边无人光顾,二狗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从来没做过什么对不起乡亲的 事,乡亲们为什么要冷他的场?百思不解的二狗就想发火、骂娘!可是,跟谁发 火呢?谁也没惹他。 二狗一气之下就把新打造的渡船砸碎了!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地理环境,为下文金发摆渡让村 民过河、收取“船粮”以及二狗造船做好铺垫 B.金发提高“船粮”标准,龙河堡的村民们背后议论纷纷,骂金发发财心切黑 心,但“船粮”还是顺顺溜溜地按新标准给了;这是因为金发蛮横霸道,而且村 里就这一条摆渡的船。 C.二狗看不惯金发的行为,自己打造好一条船免费服务村民;说明二狗是一个喜 欢主持公道正义的正直青年,他在小说里起到线索的作用 D.作者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生动的刻画,运用对比、神态描写等手法向读者展现 出二狗和金发的人物形象。语言自然质朴,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5.文中用大量篇幅详细讲述金发收船粮的事情,请简要分析其妙处。(5分) 6.结合全文,请谈一谈小说的结局引发你对哪些社会现象的思考。(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
民们背后议论纷纷,骂金发发财心切黑了心,简直是宰乡亲们!但人们不满归不 满,“船粮”还是顺顺溜溜地按新标准给了。 村里有个小伙子叫二狗,二狗对金发的做法非常气愤。年轻气盛的二狗决定自己 打造新船,跟金发唱对台戏,把贪心不足的金发挤垮! 二狗说干就干,请了木工伐树锯板,一条新渡船很快就打造完了。于是,今年龙 河堡村的河边渡口上就出现了两条渡船。二狗的渡船下水后,他在渡口上修了一 个上船下船的码头,并在码头上树起一块牌子,上书几个醒目大字:“义务摆渡, 不收船粮”。 二狗手握篙竿站在船头上向金发那边张望,见金发的脸气得变成了猪肝色,二狗 心里很是得意,嘴里便信口哼起了“咚咯隆嘀咚……” 龙河堡的几十个村民来到河岸边,望着河边泊着两条渡船,一个个都把步子停了 下来,人群与金发的渡船和二狗的渡船之间形成了等距三角。大家你看看我,我 看看你,谁也不肯越雷池半步。 上哪条船呢?一张张茫然的脸色仿佛面临生死抉择一般,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但犹豫归犹豫,毕竟要过河,必定要乘船,谁的两肋下也没长着翅膀。人们在久 久地面面相觑后终于有一个人向金发的渡船走去。于是,大家便相跟着一齐奔了 金发的渡船。金发一见这情景立刻长了精神!一脸灿烂的微笑像迎接贵宾似的把 人们接应到船上。然后解开缆绳,长篙一点,渡船缓缓向对岸驶去。一连三次往 返把岸上的人全都摆渡过去了,金发也累得气喘嘘嘘,大汗淋漓,但金发心里却 乐得直发痒,嘴里便悠然地哼起了小曲儿:“青山绿水好风光哟,情妹河边等情 郎哟……” 二狗一下子傻眼了,他做梦也没想到会出现这样的场面!一连三天,他的渡船冷 落在码头边无人光顾,二狗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从来没做过什么对不起乡亲的 事,乡亲们为什么要冷他的场?百思不解的二狗就想发火、骂娘!可是,跟谁发 火呢?谁也没惹他。 二狗一气之下就把新打造的渡船砸碎了!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地理环境,为下文金发摆渡让村 民过河、收取“船粮”以及二狗造船做好铺垫。 B.金发提高“船粮”标准,龙河堡的村民们背后议论纷纷,骂金发发财心切黑了 心,但“船粮”还是顺顺溜溜地按新标准给了;这是因为金发蛮横霸道,而且村 里就这一条摆渡的船。 C.二狗看不惯金发的行为,自己打造好一条船免费服务村民;说明二狗是一个喜 欢主持公道正义的正直青年,他在小说里起到线索的作用。 D.作者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生动的刻画,运用对比、神态描写等手法向读者展现 出二狗和金发的人物形象。语言自然质朴,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5.文中用大量篇幅详细讲述金发收船粮的事情,请简要分析其妙处。(5 分) 6.结合全文,请谈一谈小说的结局引发你对哪些社会现象的思考。(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十九大代表、教育部部长陈宝生10月19日表示,过去5年是教育改革全面深化 的5年,在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面,今年上海和浙江试点已经落地,但是存在 些需要完善的问题。目前,在浙江和上海,都出现了有关高考物理选考科目人数 下降的争议,引起舆论广泛关注。 根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浙江省教育厅公布的数据,2017年高考,浙江全省共 29.13万考生(其中25.01万人报名普通高校招生)。在后3门(从物理、化学、 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中自主选择3门)的选择中,相关科目排位如下: 1.生物12.53万(50%);2.化学12.5万(50%);3.地理11.95万(47.79%) 4历史10.88万(43%);5.政治10万(40%);6.物理8.95万(35.78%);7. 技术7.2万(29.2%)。也就是说,新高考中,选考物理的仅8.9万人,比例仅 占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的36%。 根据上海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在2017年5万名上海高考学生中,相关科目 的选考人数如下:政治14834人,历史20151人,地理29628人,物理19218 人,化学22314人,生物24175人。从中可见,物理也排在第5位,低于地理、 生物、化学、历史科目的选考人数。(网易新闻) 材料二 为扭转基础教育的应试导向、唯分数论,我国于2014年启动新高考改革。但是, 由于整体的高考录取制度未变,仍旧按总分排序录取学生,因此,新高考出现新 的应试倾向。学生为了获得高考高分而放弃重要的科目学习,比之前的问题更严 重一一以前毕竟所有理科学生(在各省考生中约占70%)都要学物理,而新高考改 革后,只有30%多的学生选择物理。 这也提醒我国教育部门和学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兴趣,不能仅 靠调整考试科目。以前,学习文科的学生即便考出髙分,也不一定就有很深的人 文底蕴;同样,学习理科的学生也不一定就有很高的科学素养。现在,文理融合 之后,只要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科目和人文社会科学科目主要目的还是应试,文理 融合、3+3选择的改革价值就难以实现。学生会功利选科,家长们也鲜有考虑孩 子以后的素养问题。 (环球时报) 材料三: 柯桥中学打造了“科普讲座进校园”活动,邀请北大、清华、浙大等高校的知名 专家学者走进中学校园,为学生带来最新科技前沿和人文发展动态,开拓学生视 野,提升学生素养。人大附中也开启“新教育讲堂”系列讲座,并以“科学家谈 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作为开篇 柯桥中学校长杨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为了吸引孩子们选物理,学校专门 组建了物理学科实验室,鼓励学生根据兴趣组建社团,学校提供老师和资金、场 地等全方位的支持。当地政府也增加投入,加大师资培训力度,给孩子们更好的 学习体验。人大附中也开发了一系列课程启发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发掘学生在 科学技术专业上的潜能。 洪文认为,对于多数需要学习物理学科的专业来说,应该将物理列为“必考”科 目,而不是可选项。他说,上海新高考改革第二年,要求选考物理的高校比例上 升后,考生选择物理科目的比例也相应提升到了40%,这是一个可以作为参考 的有益尝试。(人民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十九大代表、教育部部长陈宝生 10 月 19 日表示,过去 5 年是教育改革全面深化 的 5 年,在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面,今年上海和浙江试点已经落地,但是存在一 些需要完善的问题。目前,在浙江和上海,都出现了有关高考物理选考科目人数 下降的争议,引起舆论广泛关注。 根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浙江省教育厅公布的数据,2017 年高考,浙江全省共 29.13 万考生(其中 25.01 万人报名普通高校招生)。在后 3 门(从物理、化学、 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中自主选择 3 门)的选择中,相关科目排位如下: 1.生物 12.53 万(50%);2.化学 12.5 万(50%);3.地理 11.95 万(47.79%); 4.历史 10.88 万(43%);5.政治 10 万(40%);6.物理 8.95 万(35.78%);7. 技术 7.2 万(29.2%)。也就是说,新高考中,选考物理的仅 8.9 万人,比例仅 占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的 36%。 根据上海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在 2017 年 5 万名上海高考学生中,相关科目 的选考人数如下:政治 14834 人,历史 20151 人,地理 29628 人,物理 19218 人,化学 22314 人,生物 24175 人。从中可见,物理也排在第 5 位,低于地理、 生物、化学、历史科目的选考人数。 (网易新闻) 材料二: 为扭转基础教育的应试导向、唯分数论,我国于 2014 年启动新高考改革。但是, 由于整体的高考录取制度未变,仍旧按总分排序录取学生,因此,新高考出现新 的应试倾向。学生为了获得高考高分而放弃重要的科目学习,比之前的问题更严 重——以前毕竟所有理科学生(在各省考生中约占 70%)都要学物理,而新高考改 革后,只有 30%多的学生选择物理。 这也提醒我国教育部门和学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兴趣,不能仅 靠调整考试科目。以前,学习文科的学生即便考出高分,也不一定就有很深的人 文底蕴;同样,学习理科的学生也不一定就有很高的科学素养。现在,文理融合 之后,只要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科目和人文社会科学科目主要目的还是应试,文理 融合、3+3 选择的改革价值就难以实现。学生会功利选科,家长们也鲜有考虑孩 子以后的素养问题。 (环球时报) 材料三: 柯桥中学打造了“科普讲座进校园”活动,邀请北大、清华、浙大等高校的知名 专家学者走进中学校园,为学生带来最新科技前沿和人文发展动态,开拓学生视 野,提升学生素养。人大附中也开启“新教育讲堂”系列讲座,并以“科学家谈 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作为开篇。 柯桥中学校长杨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为了吸引孩子们选物理,学校专门 组建了物理学科实验室,鼓励学生根据兴趣组建社团,学校提供老师和资金、场 地等全方位的支持。当地政府也增加投入,加大师资培训力度,给孩子们更好的 学习体验。人大附中也开发了一系列课程启发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发掘学生在 科学技术专业上的潜能。 洪文认为,对于多数需要学习物理学科的专业来说,应该将物理列为“必考”科 目,而不是可选项。他说,上海新高考改革第二年,要求选考物理的高校比例上 升后,考生选择物理科目的比例也相应提升到了 40%,这是一个可以作为参考 的有益尝试。(人民网)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用引言论、列数字的方法客观介绍了上海、浙江物理选考人数下降的情 况 B材料二在谈到物理遇冷的现状后,深挖了遇冷背后的原因,采用了层进式结构 这是时评常用的结构。 C材料三举了柯桥中学和人大附中的例子,举例角度雷同,但例子的丰富恰好说 明了名校在发掘自身潜力应对教改缺陷上有相同的思路 D三则材料都报道同一热点事件,但内容侧重点不同,材料一放在发现问题上, 材料二材料三放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教育部承认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面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问 题 B材料二认为只要高考按总分排序录取考生的制度不变,那么应试的倾向就不可 能有本质的改变。 C材料二认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不可能从文科和理科的学习中获得。 D材料二谈到新高考改革的目的在于扭转基础教育的应试导向,促进文理融合, 破除唯分数论。 E材料三谈到有专家认为,报考高校理科专业的考生应该必须选考物理,这是 个有益的尝试。 9上海、浙江的高考改革物理遇冷,对教育改革有什么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 的理解。(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侯君集,豳州三水人。以材雄称。少事秦王幕府,从征讨有功,擢累左虞候、车 骑将军,封全椒县子。预诛隐太子尤力。王即位,拜左卫将军,进封潞国公,邑 千户。贞观四年,迁兵部尚书 李靖讨吐谷浑,以君集为积石道行军总管。师次鄯州,议所向。君集曰:“王师 已至,而贼不走险,天赞我也。若以精兵掩不备,彼不我虞,必有大利。若遁峘 山谷,克之实难。”靖然其计,简锐士,约赍深入,追及其众于库山,大战,破 之,进会大非川,平其国。 高昌不臣,拜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出讨。王麴文泰笑曰:“唐去我七千里,碛卤 千里无水草,冬风裂肌,夏风如焚,行贾至者百之一,安能致大兵乎?使能顿吾 城下,一再旬,食尽当溃,吾且系而虏之。”君集次碛口,而文泰死,子智盛袭 位。进营柳谷,候骑言国方葬死君,诸将请袭之。君集曰:“不可,天子以高昌 骄慢,使吾龚行天罚,今袭人于墟墓间,非问罪也。”于是鼓而前。贼婴城自守, 遣谕之,不下。乃刊木塞堑,引撞车毁其堞,飞石如雨,所向无敢当,因拔其城, 俘男女七千,进围都城,智盛乃降。高昌平,君集刻石纪功还。 初,君集配没罪人不以闻,又私取珍宝、妇女,将士因亦盗入,不能制。及还京 师,有司劾之,诏君集诣狱簿对。君集自恃有功,以它罪被系,居怏怏不平。皇 太子承乾数有过,虑废,知君集犯望,因其婿贺兰楚石为千牛,私引君集入,问 自安计。君集举手谓曰:“此手当为殿下用之。”又遣楚石语承乾曰:“魏王得 爱,陛下若有诏召,愿毋轻入。”承乾纳之
A 材料一用引言论、列数字的方法客观介绍了上海、浙江物理选考人数下降的情 况。 B 材料二在谈到物理遇冷的现状后,深挖了遇冷背后的原因,采用了层进式结构, 这是时评常用的结构。 C 材料三举了柯桥中学和人大附中的例子,举例角度雷同,但例子的丰富恰好说 明了名校在发掘自身潜力应对教改缺陷上有相同的思路。 D 三则材料都报道同一热点事件,但内容侧重点不同,材料一放在发现问题上, 材料二材料三放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教育部承认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面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问 题。 B 材料二认为只要高考按总分排序录取考生的制度不变,那么应试的倾向就不可 能有本质的改变。 C 材料二认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不可能从文科和理科的学习中获得。 D 材料二谈到新高考改革的目的在于扭转基础教育的应试导向,促进文理融合, 破除唯分数论。 E 材料三谈到有专家认为,报考高校理科专业的考生应该必须选考物理,这是一 个有益的尝试。 9 上海、浙江的高考改革物理遇冷,对教育改革有什么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 的理解。(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侯君集,豳州三水人。以材雄称。少事秦王幕府,从征讨有功,擢累左虞候、车 骑将军,封全椒县子。预诛隐太子尤力。王即位,拜左卫将军,进封潞国公,邑 千户。贞观四年,迁兵部尚书。 李靖讨吐谷浑,以君集为积石道行军总管。师次鄯州,议所向。君集曰:“王师 已至,而贼不走险,天赞我也。若以精兵掩不备,彼不我虞,必有大利。若遁岨 山谷,克之实难。”靖然其计,简锐士,约赍深入,追及其众于库山,大战,破 之,进会大非川,平其国。 高昌不臣,拜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出讨。王麴文泰笑曰:“唐去我七千里,碛卤二 千里无水草,冬风裂肌,夏风如焚,行贾至者百之一,安能致大兵乎?使能顿吾 城下,一再旬,食尽当溃,吾且系而虏之。”君集次碛口,而文泰死,子智盛袭 位。进营柳谷,候骑言国方葬死君,诸将请袭之。君集曰:“不可,天子以高昌 骄慢,使吾龚行天罚,今袭人于墟墓间,非问罪也。”于是鼓而前。贼婴城自守, 遣谕之,不下。乃刊木塞堑,引撞车毁其堞,飞石如雨,所向无敢当,因拔其城, 俘男女七千,进围都城,智盛乃降。高昌平,君集刻石纪功还。 初,君集配没罪人不以闻,又私取珍宝、妇女,将士因亦盗入,不能制。及还京 师,有司劾之,诏君集诣狱簿对。君集自恃有功,以它罪被系,居怏怏不平。皇 太子承乾数有过,虑废,知君集犯望,因其婿贺兰楚石为千牛,私引君集入,问 自安计。君集举手谓曰:“此手当为殿下用之。”又遣楚石语承乾曰:“魏王得 爱,陛下若有诏召,愿毋轻入。”承乾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