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 必修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编著 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1 必修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款材研究所 历史深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编著 人人“丝出版发行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7号院1号楼邮编:100081) 网址:htp://www.pep.com,cn xxx印刷厂印装全国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90毫米×1240毫米1/16印张:8.75字数:195000 2007年1月第3版年月第次印刷 印数:00001-000000册 SBN978-7-107-20230-8 定价:10.00元 G·13280(课) 著作权所有·请勿擅用本书制作各类出版物·违者必究 如发现印、装质量问题,影响阅读,请与出版社联系调换
前言 本册教科书呈现给同学们的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内容包括中国和外国的,涉及古 代、近代和现代不同历史时期。 总体说来,我们在本书中要学习的内容可分为几个主要方面:第一,中国和外国政治制 度的发展及其特点,如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的资产阶级议会制度,第二,重大的 政治事件,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中国的辛亥革命:第三,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重 要政治人物,如美国的华盛顿和中国的孙中山;最后,重要的历史现象,如当今世界政治格 局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等。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史中,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解这些历史 内容,我们能够正确认识历史上出现的重大政治斗争,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 律: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还能够更 清醒地把握当今中国和世界的政治特点及未来走向。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并相互联系的。在看似杂乱无章的历史表象 后,实际上存在着由历史发展线索构成的经线,以及与政治有关的经济、思想文化等内容编 织的纬线。在学习这册书时,我们可以回顾初中学过的通史内容,联系必修(二)和(三) 注意政治历史中的经济和文化背景,并注意把中国置于世界政治历史发展的大坐标中。 本书2004年版的主编是姬乘新、陈其。主要编写人员(以课文先后为序)有:臧嵘、李 卿、氽桂元、陈梧桐、董丛林、李伟科、马执斌、齐渝华、李隆庚、姬秉新、李燕、马慧英、 陈其、姜守明、许斌、芮信、张振海等。 本书在2006年进行了较大修订,并经审查通过。修订工作由李伟科、许斌主持。参加修 订的编写人员有(以课文先后为序):李卿、余桂元、陈其、许斌、马执斌、李伟科、芮信、 张振海等。在修订过程中,张海鹏、王宏志、严志梁、臧嵘、杨际平、叶小兵、孙立群、郭 家宏、张华中、胡红英等专家和教师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美术编辑:李宏庆,封面设计:李宏庆,责任编辑:李卿。 电脑制图:中国地图出版社教学地图编制中心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2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6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20 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纪 一历史素材阅读与研讨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34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40 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48 第10课鸦片战争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13课辛亥革命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7 第16课抗日战争
目录 第17课解放战争 78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82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 92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94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98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06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16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118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22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附录一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130 附录二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134 附录三历史学习推荐网站 135 后记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