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3 必修 人民教育出饭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历史深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编著 出版发行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7号院1号楼邮编:100081) 网址:htp://www.pep.com.cn xxxx印刷厂印装全国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毫米x12毫米1/16印张:8.2字数:180000 年1月第版年月第次印刷 印数:00001~00000册 lSBN9787-107.20232.2 定价 G·13282(课) 著作权所有·请勿擅用本书制作各类出版物·违者必究 如发现印、装质量问题,影响阅读,请与出版社联系调换
前言 本书呈现给同学们的是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包括中国的和外国 的,涉及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的历史时期。 大致说来,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首先,在漫长的历史发 展进程中,人类的思想文化活动都是在继承前人思想文化成果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历史条 件的变化,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以思想发展的历史为例,在中国,从春秋战 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宋明时期的程朱理学,再到20世纪的孙中山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和 邓小平理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思想史的发展脉络。在西方,从古代希腊的智者学 派到近代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也不难发现它们之间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和 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也是如此。第二,在世界不同地区,由于自然环境不同、历史发展有 别,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构成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史的多元化 特征。第三,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互相交融,共 同发展。特别是新航路开辟以后,随着世界各地联系的日益密切,不同思想文化之间的相 互影响更加明显。 思想文化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通过了解中外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 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可以进一步从思想文化层面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帮助 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 思想文化现象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反映,又指导了人们的经济 政治活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因此,学习思想文化史,应该联系政治史和经济史的相关内 容,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本书2004年版主编:欧阳中石、马执斌。主要编写人员(以课文先后为序):王宏志、 臧嵘、马执斌、陈梧桐、李隆庚、李燕、孙兰友、苏生文、陈其、许斌、戴健、舒建军、王 卓明、张晓梅、王贵胜、陈漪明、李志国等。 本书在2006年进行了较大修订,并经审查通过。修订工作由李伟科、许斌主持。参加 修订的编写人员(以课文先后为序)有:李卿、许斌、余桂元、马执斌、李伟科、芮信、张 振海、陈其等。在修订过程中,张海鹏、王宏志、严志梁、臧蝾、杨际平、叶小兵、孙立群、 郭家宏、张华中、胡红英等专家学者和教师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美术编辑:李宏庆;封面设计:李宏庆:责任编辑:许斌
第一单元中圖传统文化玉流愿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248 第2课“罢黯百家,独尊儒术” 第3课宋明理学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6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犢神的起及其发展 20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22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6 第7课启蒙运动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34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探究活动课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50 历史小论文 第四单元近代从來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猩 52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第12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62
目录 单元近代中国的魔规解款琉 66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六单元20世纪以來中国重大愿想理论成果 76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78 第17课毛泽东思想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歌育与文学艺术 90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92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100 第八单元19世纪以來的世界文学艺术 104 第2课文学的繁荣 106 第23课美术的辉煌 110 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 115 附录一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119 附录二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123 附录三历史学习推荐网站 后记 126
第单元 屮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