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静定刚架教学单元 授课 时 第3,4周 授课 方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 课时 请打其他() 安排 6 √ 授课 题目 第四章静定刚架 教学 目的 掌握静定刚架支座反力的计算,内力图的绘制方法。 和要 求 本次 教学 一、 本章重点:支座反力、内力的计算、内力图的绘制 重点 或难 二、本章难点:三铰刚架的求解,分段叠加法绘弯矩图。 点 主要 方法 及手 讲授、板书。 段 4.1静定平面刚架的几何组成及特点 基本4.2静定刚架支座反力的计算 内容 A.3用截面法求静定刚架感端截面内力 和教 学过4.4静定刚架内力图的绘制 程 4.5三铰刚架级多层多跨静定刚架的内力图 作业 或思 习题:4.6,4.15 考题 课后 小结
第四章 静定刚架 教学单元 授课 时间 第 3 ,4 周 授课 方式(请打 √) 理论课(√)讨论课 ( )实验课 ( )习题课 ( ) 其他 ( ) 课时 安排 6 授课 题目 第四章静定刚架 教学 目的 和要求 掌握静定刚架支座反力的计算,内力图的绘制方法 。 本次 教学 重点 或难点 一、本章重点:支座反力、内力的计算、内力图的绘制 二、本章难点:三铰刚架的求解 : ,分段叠加法绘弯矩图 。 主要 方法 及手段 讲授、板书 。 教学 基本 内容 和教 学过程 4.1 静定平面刚架的几何组成及特点 4.2 静定刚架支座反力的计算 4.3 用截面法求静定刚架感端截面内力 4.4 静定刚架内力图的绘制 4.5 三铰刚架级多层多跨静定刚架的内力图 作业 或思 考题 习题 :4.6 ,4.15 课后 小结
第五章三角拱教学单元 授课 时 第5周 授 方式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 课时 (请打其他() 安排 6 √) 授课 第五章 题目 三角拱 教学 目的 包括三铰拱的基本概念和类型、竖向荷载作用下三铰拱的支座反力和内力计算、 和要 求 三铰拱的压力线及合理拱轴线。。 本次 教学 一、本章重点:支座反力、内力的计算、内力图的绘制 重点 或难 二、本章难点:荷载与内力之间的微分关系、拟简支梁叠加法绘弯矩图。 点 主要 方法 及手 讲授、板书。 段 5.1三角拱的组成和类型 教学 基本5.2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三角拱的支座反力 内容5.3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三角拱截面内力的计算公式 和 学过54三角拱的受力特性 程 5.5三角拱的合理轴线 作亚 或思 习题:5.1 考 课后. 小 静定结构计算。2、三铰拱计算
第五章 三角拱 教学单元 授课 时间 第 5 周 授课 方式 (请打 √) 理论课(√)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 其他( ) 课时 安排 6 授课 题目 第五章 三角拱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包括三铰拱的基本概念和类型、竖向荷载作用下三铰拱的支座反力和内力计算、 三铰拱的压力线及合理拱轴线。。 本次 教学 重点 或难 点 一、本章重点:支座反力、内力的计算、内力图的绘制 二、本章难点:荷载与内力之间的微分关系 : 、拟简支梁叠加法绘弯矩图。 主要 方法 及手 段 讲授、板书。 教学 基本 内容 和教 学过 程 5.1 三角拱的组成和类型 5.2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三角拱的支座反力 5.3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三角拱截面内力的计算公式 5.4 三角拱的受力特性 5.5 三角拱的合理轴线 作业 或思 考题 习题:5.1 课后 小结 1.静定结构计算。2、三铰拱计算
第六章静定桁架和组合结构教学单元 授课时 间 第9周 授课方 式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 课时 (请打其他() 安排 4 √) 授课 题目 第六章静定桁架和组合结构 教学 目的 要求学生掌握桁架的基本类型,计算桁架内力的节点法和截面法,节点法和截 和要 面法的联合应用。 求 本次 一、本章重点:零杆的判断,计算桁架内力的节点法和截面法,节点法和截面法的 教学 联合应用,静定组合结构的计算。 重点 或难 二、本章难点:计算桁架内力的节点法和截面法,节点法和截面法的联合应用静定 点 组合结构的计算。 主要 方法 及手 讲授、板书 段 6.1桁架的特点和组成分类 教学 基本 6.2结点法 内容 和教 6.3截面法 学过 6.4结点法和截面法的联合应用 程 6.5组合结构 作亚 习题:6.9(1),6.10,6.11,6.20 1、节点法 课后 2、截面法 小结 3、静定组合结构 4、静定结构小结
第六章 静定桁架和组合结构 教学单元 授课时 间 第 9 周 授课方 式 (请打 √) 理论课(√)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 其他( ) 课时 安排 4 授课 题目 第六章 静定桁架和组合结构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要求学生掌握桁架的基本类型,计算桁架内力的节点法和截面法,节点法和截 面法的联合应用。 本次 教学 重点 或难 点 一、本章重点:零杆的判断,计算桁架内力的节点法和截面法,节点法和截面法的 联合应用,静定组合结构的计算。 二、本章难点:计算桁架内力的节点法和截面法 : ,节点法和截面法的联合应用静定 组合结构的计算。 主要 方法 及手 段 讲授、板书 教学 基本 内容 和教 学过 程 6.1 桁架的特点和组成分类 6.2 结点法 6.3 截面法 6.4 结点法和截面法的联合应用 6.5 组合结构 作业 或思 考题 习题:6.9(1),6.10,6.11,6.20 课后 小结 1、节点法 2、截面法 3、静定组合结构 4、静定结构小结
第七章静定结构总论 教学单元 授课 时 第7周 授课 方式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 课时 (请打其他() 安排 6 √) 授课 题目 第七章静定结构总论 本章是结构的组成分析和静定结构内力分析的总结。不再按结构型式分类, 教学 目的 而是将所有的静定结构合在一起,从静定结构受力分析的方法、静定结构的一般性质 和要和各种结构型式的受力特点三个方面进行综合的讨论,从而提高、深化对静定结构及 及分析方法的了解。 本次 教学 重点 重点:静定结构受力分析方法 或难 点 主要 方法 及手 讲授、板书 段 教学 基本7.1静定结构受力分析的方法 内容h.2 静定结构的一般性质 和 学过7.3各种结构型式的受力特点 作 或思看书复习 考题 课后 小结 静定结构求解方法:内力图的绘制
第七章 静定结构总论 教学单元 授课 时间 第 7 周 授课 方式 (请打 √) 理论课(√)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 其他( ) 课时 安排 6 授课 题目 第七章 静定结构总论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本章是结构的组成分析和静定结构内力分析的总结。不再按结构型式分类, 而是将所有的静定结构合在一起,从静定结构受力分析的方法、静定结构的一般性质 和各种结构型式的受力特点三个方面进行综合的讨论,从而提高、深化对静定结构及 及分析方法的了解。 本次 教学 重点 或难 点 重点:静定结构受力分析方法 :静定结构受力分析方法 主要 方法 及手 段 讲授、板书 教学 基本 内容 和教 学过 程 7.1 静定结构受力分析的方法 7.2 静定结构的一般性质 7.3 各种结构型式的受力特点 作业 或思 考题 看书复习 课后 小结 静定结构求解方法;内力图的绘制
第八章影响线教学单元 授课 时 第8周 授课 方式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 课时 安排 4 打 其他() 授课 题目 第八章 影响线 了解超静定结构的特点和掌握判定超静定结构的次数,充分理解和掌握力法的基 教学 目的 本原理,能够熟练的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梁、刚架、桁架、排架、组合结构和两 和要铰拱)在荷载作用、温度改变和支座移动影响下的内力,并利用结构和荷载特点来简 化计算,会计算超静定结构的位移,了解超静定结构内力图的校核方法和力学特征。 一、本章重点:充分理解和掌握力法的基本原理,熟练的用力法来计算超静定结构在 本次荷载、温度改变和支座移动影响下的内力,并利用结构和荷载特点来简化计算,会计 教 重点算超静定结构的位移。 或难 点 二、本章难点:如何根据结构和荷载特点来选择一个计算方便、简单的基本体系,并 建立相应的力法基本方程。 主要 方法 及手 讲授、板书 8.1 影响线的概念 教学8.2 静力法作静定单跨梁影响线 基本 内容8.3 结点荷载作用下梁的影响线 和教8.4 静力法作桁架的影响线 学 程8.5机动法作静定梁的影响线 8.6 影响线的应用 作亚 或思 本章习题:8.13,8.12,8.15 考题 课后 (1)内力影响线和内力图的区别。(2)影响线的绘制方法:静力法和机动法。 小结
第八章 影响线 教学单元 授课 时间 第 8 周 授课 方式 (请 打 √) 理论课(√)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 其他( ) 课时 安排 4 授课 题目 第八章 影响线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了解超静定结构的特点和掌握判定超静定结构的次数,充分理解和掌握力法的基 本原理,能够熟练的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梁、刚架、桁架、排架、组合结构和两 铰拱)在荷载作用、温度改变和支座移动影响下的内力,并利用结构和荷载特点来简 化计算,会计算超静定结构的位移,了解超静定结构内力图的校核方法和力学特征。 本次 教学 重点 或难 点 一、本章重点:充分理解和掌握力法的基本原理 : ,熟练的用力法来计算超静定结构在 荷载、温度改变和支座移动影响下的内力,并利用结构和荷载特点来简化计算,会计 算超静定结构的位移。 二、本章难点:如何根据结构和荷载特点来选择一个计算方便 : 、简单的基本体系,并 建立相应的力法基本方程。 主要 方法 及手 段 讲授、板书 教学 基本 内容 和教 学过 程 8.1 影响线的概念 8.2 静力法作静定单跨梁影响线 8.3 结点荷载作用下梁的影响线 8.4 静力法作桁架的影响线 8.5 机动法作静定梁的影响线 8.6 影响线的应用 作业 或思 考题 本章习题:8.13,8.12,8.15 课后 小结 (1)内力影响线和内力图的区别。 (2)影响线的绘制方法:静力法和机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