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构力学》教案 主讲教师:曹志翔 2010年8月
《结构力学》教案 主讲教师:曹志翔 2010 年 8 月
教 案(首页) 课程 课程编号 410105 名称 结构力学 总计:80学时 学分 5 其中: 类别 必修课(√) 选修课()理论课(√ 讲课:80学时 ) 实验课() 实验: 学时 任课 教师 曹志翔 职称 副教授 授课 对象 专业班级: 水工,农水,土木08本 共3个班 基本 教材 和主 教材:《结构力学》(第三版) 包世华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12 要参 考资 参考资料:《结构力学》 李廉锟高等教育出版社 料 结构力学是水利、土木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 教学 结构力学是研究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和位移计算、结构的稳定性、 目的 以及动力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反应、结构组成规则和合理组成形式等问题的一门课 要求 程。要求学生掌握上述内容的计算方法,为学生学好后续专业课程,从事本专业 的技术工作、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打好必要的力学基础。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结构的几何组成分析 第三章 静定梁 主 要 第四章 静定刚架 第五章 教 三铰拱 第六章 学 静定桁架和组合结构 第七章 静定结构总论 节 第八章 影响线 第九章 虚功原理和结构的位移计算 第十章力法 第十一章 位移法 第十二章 渐进法
教 案(首页) 课程 课程编号 410105 名称 结构力学 学 分 5 类别 必修课( √ ) 选修课( ) 理论课(√ ) 实验课( ) 任课 教师 曹志翔 职称 副教授 总计:80 学时 其中: 讲课:80 学时 实验: 学时 授课 对象 专业班级: 水工,农水,土木 08 本 共 3 个班 基本 教材 和主 要参 考资 料 教材:《结构力学》(第三版) 包世华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12 参考资料:《结构力学》 李廉锟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 目的 要求 结构力学是水利、土木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 结构力学是研究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和位移计算、结构的稳定性、 以及动力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反应、结构组成规则和合理组成形式等问题的一门课 程。要求学生掌握上述内容的计算方法,为学生学好后续专业课程,从事本专业 的技术工作、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打好必要的力学基础。 主 要 教 学 章 节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结构的几何组成分析 第三章 静定梁 第四章 静定刚架 第五章 三铰拱 第六章 静定桁架和组合结构 第七章 静定结构总论 第八章 影响线 第九章 虚功原理和结构的位移计算 第十章 力法 第十一章 位移法 第十二章 渐进法
第一章绪论 教学单元 授课 时 第1周 授课 方式 (请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 课时 安排 2 打 其他() 授课第一章绪论 题目 结构力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教学 目的 使学生掌握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明白结构力学和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的 和要区别,会对简单结构能简化成简图,掌握常见荷载的分类方法,平面杆件结构的类别, 了解结构力学的学习方法,明白本课程的平时要求 本次 一、本章重点: 教学 平面杆件结构分类:梁、刚架、桁架、拱(三铰拱、两铰拱、无铰拱)、组合结 重 或难构。 荷载的分类:恒载与活载、静力荷载与动力荷载、固定荷载与移动荷载、分布与 点 集中荷载。计算简图。 二、本章难点:无 主要 方法 及手 讲授、板书 段 教学 基本 内容 计算简图简化的原则、结构体系的简化、杆件的简化、结点的简化、支座的简化 和教 (固定铰支座、铰支座、固定支座)、荷载的简化。 学过 程 作业 或思 课后思考题1,2,3,4 考题 1. 支座简化: 课后 小结 2. 桁架分类: 3. 本课程学习方法
第一章 绪论 教学单元 授课 时间 第 1 周 授课 方式 (请 打 √) 理论课(√)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 其他( ) 课时 安排 2 授课 题目 第一章 绪论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结构力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使学生掌握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明白结构力学和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的 区别,会对简单结构能简化成简图,掌握常见荷载的分类方法,平面杆件结构的类别, 了解结构力学的学习方法,明白本课程的平时要求 本次 教学 重点 或难 点 一、本章重点: 平面杆件结构分类:梁、刚架、桁架、拱(三铰拱、两铰拱、无铰拱)、组合结 构。荷载的分类:恒载与活载、静力荷载与动力荷载、固定荷载与移动荷载、分布与 集中荷载。计算简图。 二、本章难点:无 主要 方法 及手 段 讲授、板书 教学 基本 内容 和教 学过 程 计算简图简化的原则、结构体系的简化、杆件的简化、结点的简化、支座的简化 (固定铰支座、铰支座、固定支座)、荷载的简化。 作业 或思 考题 课后思考题 1,2,3,4 课后 小结 1.支座简化; 2.桁架分类; 3.本课程学习方法
第二章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教学单元 授课 时间 第1、2周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 课时 (请其他() 6 打√) 安排 授课第二章 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题目 几何不变与几何可变体系的概念,构造分析的目的。刚片、自由度、约束(必 教学 目的 要约束、多余约束)、铰(实铰、虚铰或瞬铰:单铰、复铰)、刚结点的概念。一个 和要点与一个刚片间的联结规则、两个刚片间的联结规则、三个刚片间的联结规则、 元体规则、瞬变体系和常变体系的概念。 、本章重点: 本次 刚片、自由度、约束(必要约束、多余约束)、铰(实铰、虚铰或瞬铰:单铰、 教学 重点复铰)、刚结点(单刚结点、复刚结点)。 或难 点 二、本章难点: 二元体规则、瞬变体系和常变体系的概念。 主要 方法 及手 板书、讲授 段 2.1. 几何组成分析的目的、几何不变体系和几何可变体系 教学 基本2.2自由度和约束 内容2. 和 3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的平面杆件体系的组成规则 学过2.4 几何组成分析举例 程 2.5 体系的计算自由度数公式 作亚 或思思考题:1,3,4,5,7,16:习题2.1a,b:2.5: 考题 二元体规则: 课后卫. 小 两刚片间连接规则: 3. 三刚片间连接规则
第二章 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教学单元 授课 时间 第 1、2 周 授课 方式 (请 打√) 理论课(√)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 课时 安排 6 授课 题目 第二章 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几何不变与几何可变体系的概念,构造分析的目的。刚片、自由度、约束(必 要约束、多余约束)、铰(实铰、虚铰或瞬铰;单铰、复铰)、刚结点的概念。 一个 点与一个刚片间的联结规则、两个刚片间的联结规则、三个刚片间的联结规则、二 元体规则、瞬变体系和常变体系的概念。 本次 教学 重点 或难 点 一、本章重点: 刚片、自由度、约束(必要约束、多余约束)、铰(实铰、虚铰或瞬铰;单铰、 复铰)、刚结点(单刚结点、复刚结点)。 二、本章难点: 二元体规则、瞬变体系和常变体系的概念。 主要 方法 及手 段 板书、讲授 教学 基本 内容 和教 学过 程 2.1.几何组成分析的目的、几何不变体系和几何可变体系 2.2 自由度和约束 2.3 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的平面杆件体系的组成规则 2.4 几何组成分析举例 2.5 体系的计算自由度数公式 作业 或思 考题 思考题:1,3,4,5,7,16;习题 2.1a,b;2.5; 课后 小结 1.二元体规则; 2.两刚片间连接规则; 3.三刚片间连接规则
第三章静定梁教学单元 授课 时 第2,3周 授课 方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 课时 请打其他() 安排 6 授课 第三章静定梁 题目 掌握求指定截面的内力(包括内力的概念、内力图的绘制、隔离体的概念)、内 教学 目的 力与荷载的关系(包括微分关系、增量关系)、分段叠加法作弯矩图、斜梁的计算。 和要附属部分、基本部分的概念:计算顺序和几何构造顺序的关系:内力图的绘制。包括 支座反力、内力的计算。 本次 教学 本章重点:支座反力、内力的计算、内力图的绘制 重点 或难 二、本章难点:荷载与内力之间的微分关系、拟简支梁叠加法绘弯矩图。 点 主要 方法 讲授、板书。 及手 段 3.1静定单跨梁的计算 教 基本阝.2叠加法绘制直杆弯矩图 内容 阝.3简支斜梁的计算 和教 学过阝3.4静定多跨梁约束力的计算与几何组成 程 3.5静定多跨梁内力图的绘制 作业 或思 习题:3.7,3.10,3.16,3.21,3.23,3.25, 考题 课后 小结 1. 静定结构计算
第三章 静定梁 教学单元 授课 时间 第 2,3 周 授课 方式 (请打 √) 理论课(√)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 其他( ) 课时 安排 6 授课 题目 第三章静定梁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掌握求指定截面的内力(包括内力的概念、内力图的绘制、隔离体的概念)、内 力与荷载的关系(包括微分关系、增量关系)、分段叠加法作弯矩图、斜梁的计算。 附属部分、基本部分的概念;计算顺序和几何构造顺序的关系;内力图的绘制。包括 支座反力、内力的计算。 本次 教学 重点 或难 点 一、本章重点:支座反力、内力的计算、内力图的绘制 二、本章难点:荷载与内力之间的微分关系 : 、拟简支梁叠加法绘弯矩图。 主要 方法 及手 段 讲授、板书。 教学 基本 内容 和教 学过 程 3.1 静定单跨梁的计算 3.2 叠加法绘制直杆弯矩图 3.3 简支斜梁的计算 3.4 静定多跨梁约束力的计算与几何组成 3.5 静定多跨梁内力图的绘制 作业 或思 考题 习题:3.7,3.10,3.16,3.21,3.23, 3.25, 课后 小结 1.静定结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