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一中 2010年高考冲刺模拟测试(三) 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共 150分 第I卷选择题(30分) (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坍圮(qi)怂涌调朱傅粉(f)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B.陨落(yn)飓风沤心沥血(u)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蛰伏(zhe)廖廓便宜行事(bian)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钟磬(qing)撕杀如丧考妣(bi)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以达赖为首的“臧独”分子为了达到分裂中国的&的,暴动骚乱,造谣诽谤,媚欧 哈美,假装慈祥,丑态百出,令人不齿 B.各级党组织、广人党员、国家公职人员要带头捐款捐物,时刻把灾区群众的冷暖放 在心上,帮助灾区群众度过难关。 C.CNN土播异弗蒂在媒体大放厥词,信口开河,违背了,一个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职业 道德 D.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气壮山河的生死营救,感天动地的举国驰援,爱心涌动的 无私奉献,激发了中国人民和衷共济、万众一心的比族精神,再现了我们民族在艰 难困苦面前不屈不挠、团结奋斗的光荣传统。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习近平在致辞中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比,表示对奥运圣火的来热烈欢迎,对海内 外各界朋友给予北京奥运会的支持和关注表示诚挚的谢意 B.针对农村卫生发展相对滞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薄弱,日前安徽省爱国卫生运动委 员会对深入开展农村“爱卫”运动作出整体部署 C.据了解,塑料袋已成为“白色污染”的士要源头,在合肥一个中等购物场所,一大 的塑料袋使用量就高达4万个。 D.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惨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 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 等而引起感染疾病。 4.下例句子中用语得体的一项越 A.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识浅,书中谬误其多,敬请斧正。 B.日前丢失支票,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来致谢,请在 家等候 C.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一份调查报告,提出了不少改进食堂服务质量的意见
甘肃省兰州一中 2010 年高考冲刺模拟测试(三) 语 文 试 题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共 150 分 第Ⅰ卷 选择题(30 分) 一、(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坍圮.(qǐ) 怂涌 调朱傅.粉(fù)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B.陨.落(yǔn) 飓风 沤.心沥血(ǒu)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蛰.伏(zhé) 廖廓 便.宜行事(biàn)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钟磬.(qìng) 撕杀 如丧考妣.(bǐ)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以达赖为首的“藏独”分子为了达到分裂中国的&的,暴动骚乱,造谣诽谤,媚欧 哈美,假装慈祥,丑态百出,令人不齿 ....。 B.各级党组织、广人党员、国家公职人员要带头捐款捐物,时刻把灾区群众的冷暖放 在心上,帮助灾区群众度过难关 ....。 C.CNN 土播异弗蒂在媒体大放厥词 ....,信口开河,违背了,一个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职业 道德。 D.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气壮山河的生死营救,感天动地的举国驰援..,爱心涌动的 无私奉献,激发了中国人民和衷共济、万众一心的比族精神,再现了我们民族在艰 难困苦面前不屈不挠、团结奋斗的光荣传统。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习近平在致辞中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比,表示对奥运圣火的来热烈欢迎,对海内 外各界朋友给予北京奥运会的支持和关注表示诚挚的谢意。 B.针对农村卫生发展相对滞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薄弱,日前安徽省爱国卫生运动委 员会对深入开展农村“爱卫”运动作出整体部署。 C.据了解,塑料袋已成为“白色污染”的士要源头,在合肥一个中等购物场所,一大 的塑料袋使用量就高达 4 万个。 D.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惨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 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 等而引起感染疾病。 4.下例句子中用语得体的一项越 ( ) A.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识浅,书中谬误其多,敬请斧正。 B.日前丢失支票,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来致谢,请在 家等候。 C.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一份调查报告,提出了不少改进食堂服务质量的意见
并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D.听说贵公司在经营方面存在困难,你们如需指点的话,我们将不吝赐教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5-7题(9分) 中国丝绸在罗马(节选)宋蕾 考古学家在一些古罗马的石刻作品和陶器、绘画作品中,经常发现期中的任务都穿有透 明的长袍,质料柔软。据专家考证,那就是丝绸。 当时,丝绸对于罗马人而言充满了神秘。他们不知道丝绸是怎么制造的,又是从何而来 的。罗马著名的学者老普林尼《自然史》中曾这样推测丝绸的来源:“丝茧是生在树叶上 取来用水湿一湿,理成丝,裁成衣服,光辉夺目。” 汉武帝时张骞曾两次出使西域,最远到达了安息和条支。安息即今天的伊朗。东汉和帝 九年,西域都护班超曾派遺甘英岀使大秦(罗马),可到了波斯湾,临海欲渡,安息人却警 告他说: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乃得渡。若遇迟风,亦有两岁者,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 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甘英最终放弃了渡海。其实,这是安息人为了保护他 们在丝路上的利益,友谊阻止甘英前行。 由于安息从中阻挠,在罗马,丝绸愈为神秘。汉代丝绸千里迢迢地被辗转卖到罗马之后, 一磅生丝的价值12两黄金,是原产地的数百倍,以至于当时罗马人甚至将汉朝的丝织品拆 分,然后再重新织成更薄的丝绸。而机器赋予的贵族、将军穷奢极欲对新奢侈品酷爱有加。 在挥霍浪费的气氛中,丝绸迅速席卷古罗马。罗马为了进口丝绸,流失了大量的资金。罗马 元老院也多次通过禁穿丝绸的法令,但屡禁不止 最近,史学家认为,正是由于罗马人的过分贪求丝绸等东方奢侈品,才导致了罗马帝国 的衰亡。此说虽有些夸张,但是可以说明张骞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使东方文明发生了接触 并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了更多地更为廉价地获得中国的丝绸,罗马帝国便想避开丝绸陆路交 通的最大障碍——安息国,从海上和中国直接通商。这终于在屋大维奥古斯都时实现了。 罗马人在掌握了印度洋航路后,终于通过南海航道,与中国建立了直接联系。之后,中国与
并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D.听说贵公司在经营方面存在困难,你们如需指点的话,我们将不吝赐教。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 5—7 题(9 分) 中国丝绸在罗马(节选) 宋蕾 考古学家在一些古罗马的石刻作品和陶器、绘画作品中,经常发现期中的任务都穿有透 明的长袍,质料柔软。据专家考证,那就是丝绸。 当时,丝绸对于罗马人而言充满了神秘。他们不知道丝绸是怎么制造的,又是从何而来 的。罗马著名的学者老普林尼《自然史》中曾这样推测丝绸的来源:“丝茧是生在树叶上, 取来用水湿一湿,理成丝,裁成衣服,光辉夺目。” 汉武帝时张骞曾两次出使西域,最远到达了安息和条支。安息即今天的伊朗。东汉和帝 九年,西域都护班超曾派遣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可到了波斯湾,临海欲渡,安息人却警 告他说:“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乃得渡。若遇迟风,亦有两岁者,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 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甘英最终放弃了渡海。其实,这是安息人为了保护他 们在丝路上的利益,友谊阻止甘英前行。 由于安息从中阻挠,在罗马,丝绸愈为神秘。汉代丝绸千里迢迢地被辗转卖到罗马之后, 一磅生丝的价值 12 两黄金,是原产地的数百倍,以至于当时罗马人甚至将汉朝的丝织品拆 分,然后再重新织成更薄的丝绸。而机器赋予的贵族、将军穷奢极欲,对新奢侈品酷爱有加。 在挥霍浪费的气氛中,丝绸迅速席卷古罗马。罗马为了进口丝绸,流失了大量的资金。罗马 元老院也多次通过禁穿丝绸的法令,但屡禁不止。 最近,史学家认为,正是由于罗马人的过分贪求丝绸等东方奢侈品,才导致了罗马帝国 的衰亡。此说虽有些夸张,但是可以说明张骞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使东方文明发生了接触 并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了更多地更为廉价地获得中国的丝绸,罗马帝国便想避开丝绸陆路交 通的最大障碍——安息国,从海上和中国直接通商。这终于在屋大维·奥古斯都时实现了。 罗马人在掌握了印度洋航路后,终于通过南海航道,与中国建立了直接联系。之后,中国与
罗间的陆上交通也打通了 唐代丝绸之路新的商路支线不断开辟,东罗马帝国、波斯的相对稳定,使陆上丝绸之路 再度迎来了繁荣时期。“丝绸之路这个名称非常贴切恰当,因为丝绸不仅是这条陆上的主要 商品,而且丝绸也正像一条连接中国和世界其他文明的纽带。 5.下列关于中国丝绸在罗马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刻、陶器、绘画作品的考古发现,证明中国丝绸在古罗马已经融入了百姓生活。 B.罗马学者老普林尼《自然史》中对中国丝绸的推测说明他们对中国丝绸了解甚少 C.由于安息国从中作梗,使得中国丝绸的在古代罗马人眼里显得愈加神秘和珍贵。 D.由于路途遥远、交通阻隔,汉代丝绸被辗转卖到罗马之时价格必然会变得很高。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安息国为了从丝绸贸易中获取更大利益,因此有意阻挠汉朝和罗马的直接通商。 B.丝绸良好的质地、奢侈的社会风气,使罗马元老院禁穿丝绸的法令无法实行。 C.古罗马想方设法和中国建立直接联系的原因在于获得更多的、更为廉价的丝绸 D.屋大维·奥古斯都发现了印度洋航路后,古罗马通过航道与中国建立了直接联系。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丝绸意外地成了双刃剑,导致了古罗马的繁荣,也加速了它的衰败进程 B.看到罗马与中国建立了海路上的直接联系后,安息国也主动地打通了陆路交通。 C.古罗马虽然与中国取得了直接联系,但生丝贵于黄金的价格并没有任何改变。 D.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沟通的要道,它的繁荣取决于交往国的繁荣和稳定 三、阅读文言文,回答8-10题(9分) 庐山草堂记 白居易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日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 山。元和十—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 作为草堂。 明年舂,草堂成。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 暑也;敞南甍,纳阳日,虞祁寒也。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硪阶用石,幂 窗用纸,竹帘柠帏,率称是焉。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张,儒、道、佛书各三两卷。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
罗间的陆上交通也打通了。 唐代丝绸之路新的商路支线不断开辟,东罗马帝国、波斯的相对稳定,使陆上丝绸之路 再度迎来了繁荣时期。“丝绸之路”这个名称非常贴切恰当,因为丝绸不仅是这条陆上的主要 商品,而且丝绸也正像一条连接中国和世界其他文明的纽带。 5.下列关于中国丝绸在罗马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石刻、陶器、绘画作品的考古发现,证明中国丝绸在古罗马已经融入了百姓生活。 B.罗马学者老普林尼《自然史》中对中国丝绸的推测说明他们对中国丝绸了解甚少。 C.由于安息国从中作梗,使得中国丝绸的在古代罗马人眼里显得愈加神秘和珍贵。 D.由于路途遥远、交通阻隔,汉代丝绸被辗转卖到罗马之时价格必然会变得很高。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安息国为了从丝绸贸易中获取更大利益,因此有意阻挠汉朝和罗马的直接通商。 B.丝绸良好的质地、奢侈的社会风气,使罗马元老院禁穿丝绸的法令无法实行。 C.古罗马想方设法和中国建立直接联系的原因在于获得更多的、更为廉价的丝绸。 D.屋大维·奥古斯都发现了印度洋航路后,古罗马通过航道与中国建立了直接联系。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丝绸意外地成了双刃剑,导致了古罗马的繁荣,也加速了它的衰败进程。 B.看到罗马与中国建立了海路上的直接联系后,安息国也主动地打通了陆路交通。 C.古罗马虽然与中国取得了直接联系,但生丝贵于黄金的价格并没有任何改变。 D.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沟通的要道,它的繁荣取决于交往国的繁荣和稳定。 三、阅读文言文,回答 8—10 题(9 分) 庐山草堂记 白居易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日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 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 作为草堂。 明年春,草堂成。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 暑也;敞南甍,纳阳日,虞祁寒也。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磩阶用石,幂 窗用纸,竹帘柠帏,率称是焉。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三两卷。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
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自问其故,答日:“是居也,前有平地,轮广十丈;中有平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 倍平台。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 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竖,如盖张,如龙蛇走。松下多灌丛,萝茑 叶蔓,骈织承翳,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风气如八、九月时。下铺白石,为出入道。堂北五步, 据层崖积石,嵌空垤块,杂木异草,盖覆其上。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识其名,四时一色 又有飞泉植茗,就以烹耀,好事者见,可以永日。堂东有瀑布,水悬三尺,泻阶隅,落石渠 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佩琴筑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脉分线悬,自 檐注砌,累累如贯珠,霏微如雨露,滴沥飘洒,随风远去。其四旁耳目、杖屦可及者,春有 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睛显晦,昏旦含叶,干变万状,不 可殚纪,翮缕而言,故云甲庐山者。 噫!凡人丰一屋,华一篑,而起居其间,尚不免有骄稳之态;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 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昔永、远、宗、雷辈十八人同入此山,老死不 返,去我干载,我知其心以是哉! 矧予自思:从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门,凡所止,虽一日二日,辄覆篑土为台,聚拳石 为山,环斗水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一旦骞剥,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而抚我,庐山以 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尚以冗员所羁,馀累未尽,或 往或来,未遑宁处。待予异时,弟妺婚嫁毕,司马岁秩满,出处行止,得以自遂,则必左手 引妻子,右手抱琴书,终老于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清泉白石,实闻此言 时三月二十七日,始居新堂。四月九日,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东 西二林长老凑、朗、满、晦、坚等凡二十有二人,具斋施茶果以落之。因为《草堂记》。 (选自《白氏文集》)
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①,不知其然而然。 自问其故,答曰:“是.居也,前有平地,轮广十丈;中有平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 倍平台。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 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竖,如盖张,如龙蛇走。松下多灌丛,萝茑 叶蔓,骈织承翳,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风气如八、九月时。下铺白石,为出入道。堂北五步, 据层崖积石,嵌空垤块,杂木异草,盖覆其上。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识其名,四时一色。 又有飞泉植茗,就以烹燀,好事者见,可以永日。堂东有瀑布,水悬三尺,泻阶隅,落石渠, 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佩琴筑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脉分线悬,自 檐注砌,累累如贯珠,霏微如雨露,滴沥飘洒,随风远去。其四旁耳目、杖屦可及者,春有 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睛显晦,昏旦含叶,千变万状,不 可殚.纪,覼缕而言,故云甲庐山者。 噫!凡人丰一屋,华一箦,而起居其间,尚不免有骄稳之态;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 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昔永、远、宗、雷辈十八人同入此山,老死不 返,去我千载,我知其心以是哉! 矧予自思:从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门,凡所止,虽一日二日,辄覆篑土为台,聚拳石 为山,环斗水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一旦骞剥,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而抚我,庐山以 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尚以冗员所羁,馀累未尽,或 往或来,未遑宁处。待予异时,弟妹婚嫁毕,司马岁秩满,出处行止,得以自遂,则必左手 引妻子,右手抱琴书,终老于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清泉白石,实闻此言! 时三月二十七日,始居新堂。四月九日,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东 西二林长老凑、朗、满、晦、坚等凡二十有二人,具斋施茶果以落之。因为《草堂记》。 (选自《白氏文集》)
注:①嗒(坟)然:身心俱遺、物我两忘貌。②蹇(jian)剥:指遭受挫折。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介峰寺间,其境胜绝 介:处两者当中 B.修柯戛云,低枝拂潭 修:修饰 C.千变万状,不可殚纪 殚:详尽 D.一旦骞剥,来佐江郡 佐:辅佐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B.是居也,前有平地,中有平台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此无他,与比同乐也 C.大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D.卒获所好,义何以求焉 成不敢敛户口,而义无所赔偿 犹且从师而问焉 10.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起始,交代了草堂的由来及位置。作者将草堂建在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两个 “甲”字,突出了草堂周围环境的优美。 B.作者花了半年左右的时间盖成草堂,其格局简单,堂内陈设朴素古雅,显示出作者 的爱好和志趣 C.三、四自然段,通过人问己答,写住进草堂后的情景。仰观诸峰险峻,俯听泉水流 响,诸景美好,使作者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 D.作者以娴熟的文笔和技巧,充分表达了自己对山水的酷爱,并注入了自己的身世感、 沧桑感,使山水别具内涵与风韵。 第Ⅱ卷非选择题(120分) 四、(23分) 将下列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10分) 1)洞北户,来阴风。(3分) (2)去我千载,我知其心以是哉。(3分) (3)具斋施茶果以落之。因为《草堂记》。(4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8分y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毅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1)概述词的上阕所写内容。由此表现山怎样的境界美?(4分) (2)“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简析“夜阑风静毂纹 。一句运用的表现手法。(4分)
注:①嗒(tà)然:身心俱遣、物我两忘貌。②蹇(jiǎn)剥:指遭受挫折。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介.峰寺间,其境胜绝 介:处两者当中 B.修.柯戛云,低枝拂潭 修:修饰 C.千变万状,不可殚.纪 殚:详尽 D.一旦骞剥,来佐.江郡 佐:辅佐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B.是居也.,前有平地,中有平台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此无他,与比同乐也. C.大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 D.卒获所好,义何以求焉. 成不敢敛户口,而义无所.赔偿 犹且从师而问焉. 10.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起始,交代了草堂的由来及位置。作者将草堂建在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两个 “甲”字,突出了草堂周围环境的优美。 B.作者花了半年左右的时间盖成草堂,其格局简单,堂内陈设朴素古雅,显示出作者 的爱好和志趣。 C.三、四自然段,通过人问己答,写住进草堂后的情景。仰观诸峰险峻,俯听泉水流 响,诸景美好,使作者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 D.作者以娴熟的文笔和技巧,充分表达了自己对山水的酷爱,并注入了自己的身世感、 沧桑感,使山水别具内涵与风韵。 第Ⅱ卷非选择题(120 分) 四、(23 分) 11.将下列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10 分) (1)洞北户,来阴风。 (3 分) (2)去我千载,我知其心以是哉。(3 分) (3)具斋施茶果以落之。因为《草堂记》。(4 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8 分 y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毅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1)概述词的上阕所写内容。由此表现山怎样的境界美?(4 分) (2)“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简析“夜阑风静毂纹 平”。一句运用的表现手法。(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