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说明: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 卡 现代文阅读(共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言志”,历来被我国诗人视为指导文学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中国古代诗歌理论 领域的开山纲领。作为一种文学观念,《诗经》在对作诗目的的叙述中就有“诗言志”的萌 芽,明确提出“诗言志”的是《尚书·尧典》:“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 作为一种理论概念,“诗言志”最早大约是出自《左传》记载的襄公二十七年赵文子对叔向 所说的“诗以言志”。到了战国时代,“诗言志”的说法就比较普遍了,这个时期各家所说 的“诗言志”含义并非完全相同,但占主流的还是指思想、抱负和志向,带有强烈的政治和 伦理道德倾向。 汉代,“诗言志”的内涵开始发生了变化,加入了情的内容。先秦的“志”到了两汉 主要指志向抱负和情感相融合,情理结合。孔颖达明确提出了“情志一也”:“在己为情, 情动为志,情、志一也。”汉代将情志作为一个统一体来看待,其意义在于,中国历史上向 来有“言志”与“缘情”的分别,道学家往往割裂二者,导致对各种情感抒发的抹杀。而汉 人的情志统一,一来是合理的,并且出现了诗歌创作上汉魏风骨的伟大成就,成为后世的典 范:二来对后来“缘情”说的兴起起到了示范作用,因此在文学批评史上有重大理论意义 汉魏之后,特别是六朝时期,诗歌创作则朝向重情的方向发展。陆机《文赋》提出:“诗 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指岀:“诗者,持也,持人情 性。”这些观念的提出,反映了诗歌创作从“言志”到“缘情”的变化。“言志”的“志” 在汉代虽然也包含着“吟咏情性”的因素,但是,这种“情”只能是符合“礼义”之情,这 种“志”也在儒家政教怀抱的范围。而六朝的“缘情”说目的在于突破儒家“礼义”的束 缚,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感情,不再囿于儒家政教怀抱的“志”,而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愿望与 要求,而且“情”甚至反过来包含了“志”。刘勰提出了“为情造文”之说:“盖风雅之兴, 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为情造文” 的“情”不仅仅是简单的个人情感,而是包含了先秦的“志” 作为对佛道思想的批判和对儒学思想复兴的努力,唐代文学家韩愈提出“文以载道”的
1 甘肃省兰州 2019-2020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说明: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 卡。 一、现代文阅读(共 3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诗言志”,历来被我国诗人视为指导文学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中国古代诗歌理论 领域的开山纲领。作为一种文学观念,《诗经》在对作诗目的的叙述中就有“诗言志”的萌 芽,明确提出“诗言志”的是《尚书·尧典》:“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 作为一种理论概念,“诗言志”最早大约是出自《左传》记载的襄公二十七年赵文子对叔向 所说的“诗以言志”。到了战国时代,“诗言志”的说法就比较普遍了,这个时期各家所说 的“诗言志”含义并非完全相同,但占主流的还是指思想、抱负和志向,带有强烈的政治和 伦理道德倾向。 汉代,“诗言志”的内涵开始发生了变化,加入了情的内容。先秦的“志”到了两汉, 主要指志向抱负和情感相融合,情理结合。孔颖达明确提出了“情志一也”:“在己为情, 情动为志,情、志一也。”汉代将情志作为一个统一体来看待,其意义在于,中国历史上向 来有“言志”与“缘情”的分别,道学家往往割裂二者,导致对各种情感抒发的抹杀。而汉 人的情志统一,一来是合理的,并且出现了诗歌创作上汉魏风骨的伟大成就,成为后世的典 范;二来对后来“缘情”说的兴起起到了示范作用,因此在文学批评史上有重大理论意义。 汉魏之后,特别是六朝时期,诗歌创作则朝向重情的方向发展。陆机《文赋》提出:“诗 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指出:“诗者,持也,持人情 性。”这些观念的提出,反映了诗歌创作从“言志”到“缘情”的变化。“言志”的“志” 在汉代虽然也包含着“吟咏情性”的因素,但是,这种“情”只能是符合“礼义”之情,这 种“志”也在儒家政教怀抱的范围。而六朝的“缘情”说目的在于突破儒家“礼义”的束 缚,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感情,不再囿于儒家政教怀抱的“志”,而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愿望与 要求,而且“情”甚至反过来包含了“志”。刘勰提出了“为情造文”之说:“盖风雅之兴, 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为情造文” 的“情”不仅仅是简单的个人情感,而是包含了先秦的“志”。 作为对佛道思想的批判和对儒学思想复兴的努力,唐代文学家韩愈提出“文以载道”的
文学观念,反对仅仅将诗歌看作表达个人情感的工具,而是要尽力回溯到儒家“诗言志”的 开端。唐代诗歌创作重新回到了“情志一也”,这一点从李白、杜甫和白居易那里都可以明 显感受到。对前代“情志”的综合,正是唐代文学得以正常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也迎 来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一个黄金时代。到了宋代,随着宋明理学兴起,宋代诗歌表现出说 理的特征,成为圣贤之道的附庸,慢慢脱离了传统的志与情,中国诗歌的高峰和黄金时代也 就此过去了 (摘编自肖朗《“诗言志”与“诗缘情”的流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言志”作为古代诗歌理论纲领,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战国时成为较为普遍的 说法。 B.“诗言志”的含义,在先秦时期主要指思想、抱负和志向,汉代开始内涵更加丰富 C.汉魏之后,诗歌创作从“言志”转变为“缘情”,诗家不再言儒家政教怀抱之“志”。 D.古代诗歌创作中“志”与“情”的关系大致有重志轻情、志情相融、重情轻志及志 含情中等几种情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中国古代诗歌发展为纲,论证了“诗言志”与“诗缘情”的流变及其影响。 B.文章引经据典,考据严谨,评析结合,体现了文学评论的特点 C.对汉代“诗言志”内涵的变化,文章既肯定了其积极意义,又指出了存在的不足 D.文章第三段两次引述刘勰的话,意在强调六朝时期诗歌创作“重情”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诗言志”与“诗缘情”有机统一起来,是汉唐诗歌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原因 B.诗歌中情感的抒发被抹杀,根本原因是中国历史上向来有“言志”与“缘情”之别。 C.唐代诗歌创作重回“情志统一”,是韩愈、李白、杜甫等伟大诗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由于背离了“诗言志”这一创作理论而偏重说理,宋代诗歌成为了圣贤之道的附庸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针对学生及其家长不太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有建议指出,要在中高考中增加传统 文化的考试内容。这其实还是“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才学什么”的应试思路。表面上看, 这可以提高学校、家长、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但“应对”考试的传统文化教育
2 文学观念,反对仅仅将诗歌看作表达个人情感的工具,而是要尽力回溯到儒家“诗言志”的 开端。唐代诗歌创作重新回到了“情志一也”,这一点从李白、杜甫和白居易那里都可以明 显感受到。对前代“情志”的综合,正是唐代文学得以正常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也迎 来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一个黄金时代。到了宋代,随着宋明理学兴起,宋代诗歌表现出说 理的特征,成为圣贤之道的附庸,慢慢脱离了传统的志与情,中国诗歌的高峰和黄金时代也 就此过去了。 (摘编自肖朗《“诗言志”与“诗缘情”的流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诗言志”作为古代诗歌理论纲领,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战国时成为较为普遍的 说法。 B.“诗言志”的含义,在先秦时期主要指思想、抱负和志向,汉代开始内涵更加丰富。 C.汉魏之后,诗歌创作从“言志”转变为“缘情”,诗家不再言儒家政教怀抱之“志”。 D.古代诗歌创作中“志”与“情”的关系大致有重志轻情、志情相融、重情轻志及志 含情中等几种情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以中国古代诗歌发展为纲,论证了“诗言志”与“诗缘情”的流变及其影响。 B.文章引经据典,考据严谨,评析结合,体现了文学评论的特点。 C.对汉代“诗言志”内涵的变化,文章既肯定了其积极意义,又指出了存在的不足。 D.文章第三段两次引述刘勰的话,意在强调六朝时期诗歌创作“重情”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诗言志”与“诗缘情”有机统一起来,是汉唐诗歌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原因。 B.诗歌中情感的抒发被抹杀,根本原因是中国历史上向来有“言志”与“缘情”之别。 C.唐代诗歌创作重回“情志统一”,是韩愈、李白、杜甫等伟大诗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D.由于背离了“诗言志”这一创作理论而偏重说理,宋代诗歌成为了圣贤之道的附庸。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针对学生及其家长不太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有建议指出,要在中高考中增加传统 文化的考试内容。这其实还是“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才学什么”的应试思路。表面上看, 这可以提高学校、家长、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但“应对”考试的传统文化教育
会偏离初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感知,是很难通过考试考出来的。 我国中高考改革都提到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是综合素质非 常重要的一部分。要让学生重视传统文化,需要综合素质评价在大学、高中招生中切实发挥 作用。而在推进中高考改革过程中,需要学校教育从传统的讲授、灌输,转变为更多的探究 交互,从过去重视结果评价,转变为关注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学校教育也不能囿于教材、 课本,而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借助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等,引领学生走向社会, 了解社会,多感悟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而帮助其做一个承继传统的人,成为有根的中国人 (《中国教育报》2017年03月07日第2版) 材料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其中提到“厘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普 及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文化讲坛、专题展览等活 动。鼓励媒体开办主题专栏、节目。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这为 传统文化的开发挖掘指明了道路:既保有传统的魅力,又带着时代的创意 谈及传统文化,言必及深邃与厚重。同时,任何一种文化,其生命力也来源于开放性与 多义性,来源于多维度阐释的可能。古语云:“爱如一炬之火,万火引之,其火如故。”传 统文化也是如此,任何人取一星火光,都可收获智慧的启迪。正如一曲《琵琶行》,在陈寅 恪先生的笔下,成就了《元白诗笺证稿》这样的名著;在今天“90后”“00后”的手中 变成了网络上一曲流行歌曲。正因为可以取之而不竭,文化才能呈现出多元丰富的包容 季羡林先生留学德国时,选修了一门梵文课,课堂上只有他一个学生,“绝学”的凄凉 景象大抵如此。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就不能只有“阳春白雪”一种样态,也不妨亲 近“下里巴人”。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人数累计达到11亿人次,在这些人里 又有多少懵懂少年,喜欢上了诗词?有多少普普通通的人,感受到了诗词的韵味?诗词变身 综艺,乐器走进直播,这些传统文化找到了新的落点,也就有了焕发新一轮蓬勃生命力的可 能。当然,强调传统文化的创新,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要媚俗,自降格调来满足所有人的口 味。传统文化的阐释不是没有下限的,它不能走上市侩化、神秘化、功利化的套路。我们对 传统文化有足够的信心,平上去入、唱念做打、银钩铁画,自有它的魅力。对传统文化的诠 释,如果从形变变成了神变,模糊了本来的面貌,反而是打着弘扬的旗号,却丢弃了内在的 魂魄。 (摘自《光明日报》2017年5月10日) 材料三: 我从2014年开始参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去年明显感觉到关注这一节目的人越来 越多一一学生、老师和孩子们身后的家长,这成为了一个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活动。”张一清 说,要想在某一领域取得一项突出的成绩,必得有广泛的参与群体作为支撑,现在,《听写
3 会偏离初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感知,是很难通过考试考出来的。 我国中高考改革都提到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是综合素质非 常重要的一部分。要让学生重视传统文化,需要综合素质评价在大学、高中招生中切实发挥 作用。而在推进中高考改革过程中,需要学校教育从传统的讲授、灌输,转变为更多的探究、 交互,从过去重视结果评价,转变为关注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学校教育也不能囿于教材、 课本,而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借助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等,引领学生走向社会, 了解社会,多感悟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而帮助其做一个承继传统的人,成为有根的中国人。 (《中国教育报》2017 年 03 月 07 日第 2 版) 材料二: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其中提到“厘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普 及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文化讲坛、专题展览等活 动。鼓励媒体开办主题专栏、节目。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这为 传统文化的开发挖掘指明了道路:既保有传统的魅力,又带着时代的创意。 谈及传统文化,言必及深邃与厚重。同时,任何一种文化,其生命力也来源于开放性与 多义性,来源于多维度阐释的可能。古语云:“爱如一炬之火,万火引之,其火如故。”传 统文化也是如此,任何人取一星火光,都可收获智慧的启迪。正如一曲《琵琶行》,在陈寅 恪先生的笔下,成就了《元白诗笺证稿》这样的名著;在今天“90 后”“00 后”的手中, 变成了网络上一曲流行歌曲。正因为可以取之而不竭,文化才能呈现出多元丰富的包容。 季羡林先生留学德国时,选修了一门梵文课,课堂上只有他一个学生,“绝学”的凄凉 景象大抵如此。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就不能只有“阳春白雪”一种样态,也不妨亲 近“下里巴人”。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人数累计达到 11 亿人次,在这些人里, 又有多少懵懂少年,喜欢上了诗词?有多少普普通通的人,感受到了诗词的韵味?诗词变身 综艺,乐器走进直播,这些传统文化找到了新的落点,也就有了焕发新一轮蓬勃生命力的可 能。当然,强调传统文化的创新,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要媚俗,自降格调来满足所有人的口 味。传统文化的阐释不是没有下限的,它不能走上市侩化、神秘化、功利化的套路。我们对 传统文化有足够的信心,平上去入、唱念做打、银钩铁画,自有它的魅力。对传统文化的诠 释,如果从形变变成了神变,模糊了本来的面貌,反而是打着弘扬的旗号,却丢弃了内在的 魂魄。 (摘自《光明日报》2017 年 5 月 10 日) 材料三: “我从 2014 年开始参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去年明显感觉到关注这一节目的人越来 越多——学生、老师和孩子们身后的家长,这成为了一个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活动。”张一清 说,要想在某一领域取得一项突出的成绩,必得有广泛的参与群体作为支撑,现在,《听写
大会》就具备这个条件。“报名参与节目的孩子越来越多,经过选拔后的水平也在逐年提升 各地的活动都在贯彻这样一种精神:参与不仅仅是为了最后获得一个名次,还是因为学生喜 欢汉字,愿意了解汉字背后的中华文化,进而了解我们的历史。” 读书对张一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也希望更多的人能静下心来体味阋读。“因为工作 和生活节奏的变化,阅读越来越趋向于碎片化。人们只能从手机等移动终端上抽时间看一点 儿。时间是碎片的,所以读的东西也往往是碎片的。但是,碎片的东西只能作为休闲和娱乐 如果要通过读书丰富和充实自己,还是应该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不受打扰的时间段去读整本 的书,真正享受阅读的过程。”某一次出差去厦门时,张一清遇到一个民间的读书会,大家 定期约见,交流阅读所思所得,这个发现让他十分欣喜。在他看来,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公众 对于阅读的热情不减。“现在出版的书太多,需要这样的组织和个人起到引领的作用。” (选自《张一清:探寻汉字文化基因》,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述三则材料虽然角度不同,侧重不同,但均谈及了传统文化的话题 B.材料一更多地关注学生,认为必须让学生重视阅读,重视传统文化。 C.虽然电视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人数累计达到11亿人次,但在这些人 里,很少有少年观众因此爱上诗词。 D.《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原创文化电视节目的受关注度越来越高, 反映了社会文化氛围的升温。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材料一认为我国中高考改革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很 重要 B.材料二以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为例,来说明传统文化只要找到新的落点,就 能焕发生命力。 C.材料二指出,我们的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就要亲近“下里巴人”,也就是 要亲近群众 D.张一清厦门出差时体悟到现在出版的书太多,必须有读书会这个民间组织引领公众 阅读,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6.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传承传统文化有哪几种方式。(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 荷花记 王祥夫 在中国,莲花和荷花向来不分,莲花就是荷花,荷花就是莲花。但荷花谢了结莲蓬,没
4 大会》就具备这个条件。“报名参与节目的孩子越来越多,经过选拔后的水平也在逐年提升。 各地的活动都在贯彻这样一种精神:参与不仅仅是为了最后获得一个名次,还是因为学生喜 欢汉字,愿意了解汉字背后的中华文化,进而了解我们的历史。” 读书对张一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也希望更多的人能静下心来体味阅读。“因为工作 和生活节奏的变化,阅读越来越趋向于碎片化。人们只能从手机等移动终端上抽时间看一点 儿。时间是碎片的,所以读的东西也往往是碎片的。但是,碎片的东西只能作为休闲和娱乐。 如果要通过读书丰富和充实自己,还是应该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不受打扰的时间段去读整本 的书,真正享受阅读的过程。”某一次出差去厦门时,张一清遇到一个民间的读书会,大家 定期约见,交流阅读所思所得,这个发现让他十分欣喜。在他看来,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公众 对于阅读的热情不减。“现在出版的书太多,需要这样的组织和个人起到引领的作用。” (选自《张一清:探寻汉字文化基因》,有删改)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上述三则材料虽然角度不同,侧重不同,但均谈及了传统文化的话题。 B. 材料一更多地关注学生,认为必须让学生重视阅读,重视传统文化。 C. 虽然电视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人数累计达到 11 亿人次,但在这些人 里,很少有少年观众因此爱上诗词。 D.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原创文化电视节目的受关注度越来越高, 反映了社会文化氛围的升温。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材料一认为我国中高考改革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很 重要。 B. 材料二以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为例,来说明传统文化只要找到新的落点,就 能焕发生命力。 C. 材料二指出,我们的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就要亲近“下里巴人”,也就是 要亲近群众。 D. 张一清厦门出差时体悟到现在出版的书太多,必须有读书会这个民间组织引领公众 阅读,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6.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传承传统文化有哪几种方式。(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7~9 题。 荷花记 王祥夫 在中国,莲花和荷花向来不分,莲花就是荷花,荷花就是莲花。但荷花谢了结莲蓬,没
听过有人叫“荷蓬”的,从莲蓬里剥出来的叫“莲子”,也没听人叫“荷子”的。荷花是白 天开放晚上再合拢,所以叫荷花一一会合住的花。我想不少人和我一样,一心等着夏天的到 来也就是为了看荷花,各种的花里,我以为只有荷花当得起“风姿绰约”这四个字,以这四 个字来形容荷花也恰好,字里像是有那么点风在吹,荷花荷叶都在动。 不但荷花让眼睛看着舒服,而且从莲蓬里现剥出来的莲子清鲜水嫩,是夏季不可多得的 鲜物。如把荷花从头说到脚,下边还有藕,我以为喝茶不必就什么荼点,来碗桂花藕粉恰好。 说到藕粉,西湖藕粉天下第一,有股子特殊的淸香。白洋淀像是不岀藕粉,起码,我没喝过 那年和几个朋友去白洋淀,整个湖都干涸了,连一片荷叶都没看到,让人心里怅惘良久 说到白洋淀,好像应该感谢孙犁先生,没他笔下那么好的荷花,没他笔下那么好的苇子 他笔下那么多那么好那么干净而善良的女人们,人们能对白洋淀那么向往吗?在中国文学 史上,孙犁先生和白洋淀像是已经分不开了。1981年天津百花社给孙犁先生出八卷本的文 集,我拿到这套书的时候,当下就在心里说好,书的封套上印有于非閤的荷花,是亭亭的两 朵,一红一白,风神爽然 画家中,喜欢画荷花的人多矣,白石老人的荷花我以为是众画家中画得最好的,枝枝叶 叶交错穿插乱而不乱,心中自有章法。张大千是大幅好,以气势取胜,而黄永玉先生的红荷 则是另一路。吴湖帆先生的荷花好,但惜无大作,均是小品,如以雍容华美论,当推第一 吴作人先生画金鱼有时候也会补上一两笔花卉,所补花卉大多是睡莲而不是荷花,睡莲和荷 花完全不是一回事,睡莲是既不会结莲蓬又不会长藕,和荷花没一点点关系。 夏天来了,除绿豆粥之外,荷叶粥像是也清火,而且还有一股子独特的清香。把一整张 荷叶平铺在快要熬好的粥上,俟叶子慢慢变了色,这粥也就好了。熬荷叶粥不要盖锅盖,荷 叶就是锅盖。喝荷叶粥最好要加一些糖,热着喝好,凉喝也好,冰镇一下会更好。荷叶要到 池塘边上去买,过去时不时还会有人挑上一担子刚摘的新鲜荷叶进城来卖,一毛钱一张,或 两毛钱一张。现在没人做这种小之又小的生意了,卖荷叶的不见了,卖莲蓬的却还有,十元 钱四个莲蓬,也不算便宜。剥着下酒,没多大意思,只是好玩儿,以鲜莲蓬下酒,算是这个 夏天没有白过。有人买莲蓬是为了喝酒,有人买莲蓬是为了观赏,把莲蓬慢慢放干了,干到 颜色枯槁一如老沉香,插在瓶里比花耐看。夏天来了,除喝花茶之外,还可以给自己做一点 荷心茶喝。天快黑的时候准备一小袋儿绿茶,用纸袋儿,不可用塑料袋,一次半两或一两, 用纸袋儿包好,把它放在开了一整天的荷花里,到了夜里荷花一合拢茶也就给包在了里边 第二天取出来沏一杯,是荷香扑鼻。喝这种茶,也只能在夏天,也只能在荷花盛开的时候ε 我喜欢荷花,曾在漏台上种了两缸,但太招蚊子,从此不再种矣。 那年去山东蓬莱开会,随大家去参观植物园,看到了那么一大片的缸荷。有几百缸吧, 缸一缸又一缸,人在荷花缸间行走,荷花比人都高。荷花或白或红或粉,间或还有黄荷, 但也只是零星的几朵。我比较喜欢粉荷,喜欢它的娇娜好看,让人想到娇小妙龄的女子,白 荷和红荷却让人没这种想象。刘海粟和黄永玉两位老先生到老还喜欢画那种大红的荷花,或
5 听过有人叫“荷蓬”的,从莲蓬里剥出来的叫“莲子”,也没听人叫“荷子”的。荷花是白 天开放晚上再合拢,所以叫荷花——会合住的花。我想不少人和我一样,一心等着夏天的到 来也就是为了看荷花,各种的花里,我以为只有荷花当得起“风姿绰约”这四个字,以这四 个字来形容荷花也恰好,字里像是有那么点风在吹,荷花荷叶都在动。 不但荷花让眼睛看着舒服,而且从莲蓬里现剥出来的莲子清鲜水嫩,是夏季不可多得的 鲜物。如把荷花从头说到脚,下边还有藕,我以为喝茶不必就什么茶点,来碗桂花藕粉恰好。 说到藕粉,西湖藕粉天下第一,有股子特殊的清香。白洋淀像是不出藕粉,起码,我没喝过。 那年和几个朋友去白洋淀,整个湖都干涸了,连一片荷叶都没看到,让人心里怅惘良久。 说到白洋淀,好像应该感谢孙犁先生,没他笔下那么好的荷花,没他笔下那么好的苇子, 没他笔下那么多那么好那么干净而善良的女人们,人们能对白洋淀那么向往吗?在中国文学 史上,孙犁先生和白洋淀像是已经分不开了。1981 年天津百花社给孙犁先生出八卷本的文 集,我拿到这套书的时候,当下就在心里说好,书的封套上印有于非闇的荷花,是亭亭的两 朵,一红一白,风神爽然。 画家中,喜欢画荷花的人多矣,白石老人的荷花我以为是众画家中画得最好的,枝枝叶 叶交错穿插乱而不乱,心中自有章法。张大千是大幅好,以气势取胜,而黄永玉先生的红荷 则是另一路。吴湖帆先生的荷花好,但惜无大作,均是小品,如以雍容华美论,当推第一。 吴作人先生画金鱼有时候也会补上一两笔花卉,所补花卉大多是睡莲而不是荷花,睡莲和荷 花完全不是一回事,睡莲是既不会结莲蓬又不会长藕,和荷花没一点点关系。 夏天来了,除绿豆粥之外,荷叶粥像是也清火,而且还有一股子独特的清香。把一整张 荷叶平铺在快要熬好的粥上,俟叶子慢慢变了色,这粥也就好了。熬荷叶粥不要盖锅盖,荷 叶就是锅盖。喝荷叶粥最好要加一些糖,热着喝好,凉喝也好,冰镇一下会更好。荷叶要到 池塘边上去买,过去时不时还会有人挑上一担子刚摘的新鲜荷叶进城来卖,一毛钱一张,或 两毛钱一张。现在没人做这种小之又小的生意了,卖荷叶的不见了,卖莲蓬的却还有,十元 钱四个莲蓬,也不算便宜。剥着下酒,没多大意思,只是好玩儿,以鲜莲蓬下酒,算是这个 夏天没有白过。有人买莲蓬是为了喝酒,有人买莲蓬是为了观赏,把莲蓬慢慢放干了,干到 颜色枯槁一如老沉香,插在瓶里比花耐看。夏天来了,除喝花茶之外,还可以给自己做一点 荷心茶喝。天快黑的时候准备一小袋儿绿茶,用纸袋儿,不可用塑料袋,一次半两或一两, 用纸袋儿包好,把它放在开了一整天的荷花里,到了夜里荷花一合拢茶也就给包在了里边, 第二天取出来沏一杯,是荷香扑鼻。喝这种茶,也只能在夏天,也只能在荷花盛开的时候。 我喜欢荷花,曾在漏台上种了两缸,但太招蚊子,从此不再种矣。 那年去山东蓬莱开会,随大家去参观植物园,看到了那么一大片的缸荷。有几百缸吧, 一缸一缸又一缸,人在荷花缸间行走,荷花比人都高。荷花或白或红或粉,间或还有黄荷, 但也只是零星的几朵。我比较喜欢粉荷,喜欢它的娇娜好看,让人想到娇小妙龄的女子,白 荷和红荷却让人没这种想象。刘海粟和黄永玉两位老先生到老还喜欢画那种大红的荷花,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