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月考试卷 (测试时间150分钟,共150分) 第一卷(选择题,共36分) (18分) 阅读1~6题,选出正确的一项。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是多音字,其中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拗断/执拗裨益/裨将混沌/混淆骠骑/黄骠马 B.复辟/辟邪解数/解元重创/创伤囤积/粮食囤 C.间或/间距东莞/莞尔稽查/稽首拖沓/一沓儿 D.靡丽/靡然夹道/夹袄数说/数落倔强/倔脾气 下列词语中 没有错别字的 组是 脉络里程碑顶顶大名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B.矫健叶窗戳力同心疾风知劲草 C.词藻实名制 仗义直言多行不义必自毙 D.融洽众生相融会贯通口惠而实不至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 ①因为加缪也把人看成是古希腊神话中服苦役的西西弗斯,他命中注定要永远推一块 巨石上山 ②这种风格既是美的,同时又能表现生活的真实,演员能用一两个极而又极典型的姿 势,把时间、地点和特定情景表现出来。 ③随着未来的科学进步,我相信,宗教教条迷信,必将让位于科学:可是人的对 于超越人世的渴望,必将由未来的哲学来满足 A.终身精练以及/或 终生精练及其/或 C.终生洗练及其/和 终身洗练以及/和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辉煌六十年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上,那些平时耳熟能详的大科 学家的成果、事迹,都在这里以最贴近普通人的方式系统地展现。 B.毛泽东的文献点评中寓含褒贬,抒发感慨,以史为鉴,论古讽今,注重文献的社会效 益和经世致用,值得我们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C.博尔特刚到体校的时候,训练并不刻苦,常常偷懒,别人跑十圈,他只跑三四圈,只
高三语文月考试卷 (测试时间 150 分钟,共 150 分) 第一卷 (选择题,共 36 分) 一、(18 分) 阅读 1~6 题,选出正确的一项。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是多音字,其中读音全都不相同 ...的一组是 ( ) A. 拗.断/执拗. 裨.益/裨.将 混.沌/混.淆 骠.骑/黄骠.马 B. 复辟./辟.邪 解.数/解.元 重创./创.伤 囤.积/粮食囤. C. 间.或/间.距 东莞./莞.尔 稽.查/稽.首 拖沓./一沓.儿 D. 靡.丽/靡.然 夹.道/夹.袄 数.说/数.落 倔.强/倔.脾气 2 . 下 列 词 语 中 , 没 有 错 别 字 的 一 组 是 ( ) A.脉络 里程碑 顶顶大名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B.矫健 百叶窗 戳力同心 疾风知劲草 C.词藻 实名制 仗义直言 多行不义必自毙 D.融洽 众生相 融会贯通 口惠而实不至 3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因为加缪也把人看成是古希腊神话中______服苦役的西西弗斯,他命中注定要永远推一块 巨石上山。 ②这种风格既是美的,同时又能表现生活的真实,演员能用一两个极______而又极典型的姿 势,把时间、地点和特定情景表现出来。 ③随着未来的科学进步,我相信,宗教______教条____迷信,必将让位于科学;可是人的对 于超越人世的渴望,必将由未来的哲学来满足。 A.终身 精练 以及/或 B.终生 精练 及其/或 C.终生 洗练 及其/和 D.终身 洗练 以及/和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在"辉煌六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0 周年成就展"上,那些平时耳熟能详 ....的大科 学家的成果、事迹,都在这里以最贴近普通人的方式系统地展现。 B.毛泽东的文献点评中寓含褒贬,抒发感慨,以史为鉴,论古讽今,注重文献的社会效 益和经世致用 ....,值得我们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C.博尔特刚到体校的时候,训练并不刻苦,常常偷懒,别人跑十圈,他只跑三四圈,只
要教练不注意,他就会躲在一边和其他人打闹,是体校有名的”害群之马"。 D.吴宇森执导的影片《赤壁》首播后,反响很好。梁朝伟饰演的周瑜倚马可待,叱咤 沙场的镜头更是让我们领略了一代儒将的风范 5.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并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英国雷丁大学一位名叫朱利安·文森特的生物学家和一位复合材料专家领导的科研小 组正在从事这项研究 B.在最近报刊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里,给了我们一个十分有益的启示:要形成良好的 社会风气,就必须加强国民素质教育。 C.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反国家分裂法》,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 和维护两岸同胞福祉,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法律保障。 D.青年干部工作热情高,干劲大,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他们所缺乏的,一是理论水平 不高,二是实践经验不多 6.依次填入下面文段中的三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过了何君村,走完崎岖的山路,眼前豁然开朗,只见一泓秋水静卧群山之中,原来这 是一座人工水库,走过水库前的空地便见山门在望,有庙檐翼然。,高大而有气势 虽其貌不扬,却身世不凡,是省内最大的隧道式石桥,,无梁无柱,却至 今坚固如初。①山门上书有“玉笥名山”四个大字 ②“玉笥名山”四个大字镶嵌 在山门上 ③有座百花石桥在山门右侧 ④山门右侧有座百花石桥 ⑤桥身全由花岗石错缝砌就 ⑥全由花岗石错缝砌就的桥身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③⑤ 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审美意蕴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 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 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惟 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鸿雁是健飞之鸟, 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鷹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
要教练不注意,他就会躲在一边和其他人打闹,是体校有名的"害群之马 ...."。 D.吴宇森执导的影片《赤壁》首播后,反响很好。梁朝伟饰演的周瑜倚马可待 ....,叱咤 沙场的镜头更是让我们领略了一代儒将的风范。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并且句意明确的一项 是 ( ) A.英国雷丁大学一位名叫朱利安•文森特的生物学家和一位复合材料专家领导的科研小 组正在从事这项研究。 B.在最近报刊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里,给了我们一个十分有益的启示:要形成良好的 社会风气,就必须加强国民素质教育。 C.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反国家分裂法》,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 一和维护两岸同胞福祉,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法律保障。 D.青年干部工作热情高,干劲大,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他们所缺乏的,一是理论水平 不高,二是实践经验不多。 6.依次填入下面文段中的三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过了何君村,走完崎岖的山路,眼前豁然开朗,只见一泓秋水静卧群山之中,原来这 是一座人工水库,走过水库前的空地便见山门在望,有庙檐翼然。______,高大而有气势。 ______,虽其貌不扬,却身世不凡,是省内最大的隧道式石桥,______,无梁无柱,却至 今坚固如初。① 山门上书有“玉笥名山”四个大字 ②“玉笥名山”四个大字镶嵌 在山门上 ③ 有座百花石桥在山门右侧 ④ 山门右侧有座百花石桥 ⑤ 桥身全由花岗石错缝砌就 ⑥ 全由花岗石错缝砌就的桥身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③⑤ 二、(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审美意蕴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 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 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惟 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鸿雁是健飞之鸟, 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
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 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鸿雁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 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白犬吠 风惊雁起,犹能——旋成行。”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使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 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 的燕、兀立江滩的鹤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 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倞鸿,矫若游龙”之语。 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 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雁 来惨淡沙场外,月岀苍茫云海间。”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 对“雁”意象群的发掘,即能较好的说明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 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 词。中国美学中的“景中情”与“情中景”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巧于诗者或“景中情”, 或“"情中景”;神于诗者则情不虛情,景非滞景,情景互生妙合无垠。这三种审美移情层 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 7.下面对鸿雁习性特征所体现的相应的审美意蕴概括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A.鸿雁身大体重,起飞以及飞行时,翅膀拍动,沉雄有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B.鸿雁迁徙时行序整齐,符合中国人喜欢整齐划一的审美情趣,能激发人们团结奋进的热 忱 C.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迁徙中很少停歇,使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 D.鸿雁飞翔时,常汇集数十只、上百只,其阵容相当壮观,容易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 8.文章最后一段中“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指的是 A.①托物言志 ②借景抒情 ③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相结合 B.①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相结合②“景中情”和“情中景”③情不虚情,景非滞景 C.①景中情 ②情中景 ③情景互生 D.①“景中情”和“情中景” ②情不虚情,景非滞景③情景互生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 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鸿雁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 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白犬吠 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使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 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 的燕、兀立江滩的鹤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 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语。 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 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雁 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 对“雁”意象群的发掘,即能较好的说明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 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 词。中国美学中的“景中情”与“情中景”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巧于诗者或“景中情”, 或“情中景”;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滞景,情景互生,妙合无垠。这三种审美移情 层 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 7.下面对鸿雁习性特征所体现的相应的审美意蕴概括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A.鸿雁身大体重,起飞以及飞行时,翅膀拍动,沉雄有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B.鸿雁迁徙时行序整齐,符合中国人喜欢整齐划一的审美情趣,能激发人们团结奋进的热 忱。 C.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迁徙中很少停歇,使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 D.鸿雁飞翔时,常汇集数十只、上百只,其阵容相当壮观,容易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 8.文章最后一段中“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指的是 A.①托物言志 ②借景抒情 ③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相结合 B.①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相结合 ②“景中情”和“情中景” ③情不虚情,景非滞景 C.①景中情 ②情中景 ③情景互生 D.①“景中情”和“情中景” ②情不虚情,景非滞景 ③情景互生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秋虫的审美基调一般表现为凄清低婉,鸿雁的审美基调则主要表现 为辽阔高远。 B.中国古代对联常以“飞鸿”对“奔马”、“冥鸿”对“隐豹”、“摩天鸿”对“闹海蛟”,主要体现了 古人的“亦刚亦柔”、“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 C.鸿雁列队飞翔时,“人”字形与“”字形之间不断更替,动荡中呈现出鲜明的回旋往复之 D.情景互生,物我难辨,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最高美学 境界,古人的咏雁诗不乏其例。 三、(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张文谦,字仲谦,邢州沙河人。幼聪敏,善记诵,与太保刘秉忠同学。世祖居潜邸,受 邢州分地,秉忠荐文谦可用。岁丁未,召见,应对称旨,命掌王府书记,日见信任。邢州当 要冲,初分二千户为勋臣食邑,岁遣人监领,皆不知抚治,征求百出,民弗堪命。或诉于王 府。文谦与秉忠言于世祖曰:“今民生困弊,莫邢为甚。盍择人往治之,责其成效,使四方 取法,则天下均受赐矣。”于是乃选近侍脱兀脱、尚书刘隶、侍郎李简往。三人至邢,协心 为治,洗涤蠹敝,革去贪暴,流亡复归,不期月,户增十倍。由是世祖益重儒士,任之以政, 皆自文谦发之 岁辛亥,宪宗即位。文谦与秉忠数以时务所当先者言于世祖,悉施行之。世祖征大理, 国主高祥拒命,杀信使遁去。世祖怒,将屠其城。文谦与秉忠、姚枢谏曰:“杀使拒命者高 祥尔,非民之罪,请宥之。”由是大理之民赖以全活。己未,世祖帅师伐宋,文谦与秉忠言: “王者之师,有征无战,当一视同仁,不可嗜杀。”世祖曰:“期与卿等守此言。”既入宋境, 分命诸将毋妄杀,毋焚人室庐,所获生口悉纵之 中统元年,世祖即位,立中书省,首命王文统为平章政事,文谦为左丞。建立纲纪,讲 明利病,以安国便民为务。诏令一出,天下有太平之望。而文统素忌谦,谟(谋划)谋之际 屡相可否,积不能平,文谦遽求出,诏以本官行大名等路宣抚司事。临发,语文统曰:“民 困日久,况当大旱,不量减税赋,何以慰来苏之望?”文统曰:“上新即位,国家经费止仰税 赋,苟复减损,何以供给?”文谦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俟时和岁丰,取之未晚也。”于 是蠲(juan免除)常赋什之四,商酒税什之二 文谦蚤从刘秉忠,洞究术数:晚交许衡,尤粹于义理之学。为人刚明简重,几所陈于上 前,莫非尧、舜仁义之道。数忤权幸,而是非得丧,一不以经意。家惟藏书数万卷。尤以引 荐人材为己任,时论益以是多之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召见,应对称旨 称:符合 B.命掌王府书记,日见信任见:看见 C.悉施行之 悉:全、都
A.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秋虫的审美基调一般表现为凄清低婉,鸿雁的审美基调则主要表现 为辽阔高远。 B.中国古代对联常以“飞鸿”对“奔马”、“冥鸿”对“隐豹”、“摩天鸿”对“闹海蛟”,主要体现了 古人的“亦刚亦柔”、“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 C.鸿雁列队飞翔时,“人”字形与“一”字形之间不断更替,动荡中呈现出鲜明的回旋往复之 美。 D.情景互生,物我难辨,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最高美学 境界,古人的咏雁诗不乏其例。 三、(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题 张文谦,字仲谦,邢州沙河人。幼聪敏,善记诵,与太保刘秉忠同学。世祖居潜邸,受 邢州分地,秉忠荐文谦可用。岁丁未,召见,应对称旨,命掌王府书记,日见信任。邢州当 要冲,初分二千户为勋臣食邑,岁遣人监领,皆不知抚治,征求百出,民弗堪命。或诉于王 府。文谦与秉忠言于世祖曰:“今民生困弊,莫邢为甚。盍择人往治之,责其成效,使四方 取法,则天下均受赐矣。”于是乃选近侍脱兀脱、尚书刘隶、侍郎李简往。三人至邢,协心 为治,洗涤蠹敝,革去贪暴,流亡复归,不期月,户增十倍。由是世祖益重儒士,任之以政, 皆自文谦发之。 岁辛亥,宪宗即位。文谦与秉忠数以时务所当先者言于世祖,悉施行之。世祖征大理, 国主高祥拒命,杀信使遁去。世祖怒,将屠其城。文谦与秉忠、姚枢谏曰:“杀使拒命者高 祥尔,非民之罪,请宥之。”由是大理之民赖以全活。己未,世祖帅师伐宋,文谦与秉忠言: “王者之师,有征无战,当一视同仁,不可嗜杀。”世祖曰:“期与卿等守此言。”既入宋境, 分命诸将毋妄杀,毋焚人室庐,所获生口悉纵之。 中统元年,世祖即位,立中书省,首命王文统为平章政事,文谦为左丞。建立纲纪,讲 明利病,以安国便民为务。诏令一出,天下有太平之望。而文统素忌谦,谟(谋划)谋之际 屡相可否,积不能平,文谦遽求出,诏以本官行大名等路宣抚司事。临发,语文统曰:“民 困日久,况当大旱,不量减税赋,何以慰来苏之望?”文统曰:“上新即位,国家经费止仰税 赋,苟复减损,何以供给?”文谦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俟时和岁丰,取之未晚也。”于 是蠲(juān 免除)常赋什之四,商酒税什之二。 文谦蚤从刘秉忠,洞究术数;晚交许衡,尤粹于义理之学。为人刚明简重,几所陈于上 前,莫非尧、舜仁义之道。数忤权幸,而是非得丧,一不以经意。家惟藏书数万卷。尤以引 荐人材为己任,时论益以是多之。 10 . 下 列 句 子 中 加 点 的 词 的 解 释 ,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 A.召见,应对称.旨 称:符合 B.命掌王府书记,日见.信任 见:看见 C.悉.施行之 悉:全、都
D.时论益以是多之 多:称赞、重视 11.全都能体现张文谦以尧舜仁义之道劝谏皇上的一项是 ①岁丁未,召见,应对称旨。②今民生困弊,莫邢为甚。盍择人往治之。③杀使拒命者高祥 尔,非民之罪,请宥之。④分命诸将毋妄杀,毋焚人室庐,所获生口悉纵之。⑤王者之师, 有征无战,当一视同仁,不可嗜杀。⑥民困日久,况当大旱,不量减税赋,何以慰来苏之望? A.①②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文谦小时候很聪明,才思敏捷,记忆力强,世祖居住在潜邸一带。他的同学刘秉忠 曾向世祖推荐他 B.在张文谦与刘秉忠的建议下,世祖派近侍脱兀脱、尚书刘隶、侍郎李简前往邢州治理, 他们三人同心协力,不到一个月,人口增加了十倍。因为这件事世祖更加看重儒生,让文谦 执政。C.世祖征讨大理国,国主高祥违抗命令,杀了世祖的信使逃亡而去。世祖大怒 将要屠杀城中百姓。在文谦等人的劝说下,大理的部分百姓才得以存活下来。 D.张文谦宽仁爱民,刚直明理,简朴持重,总以尧舜仁义之道劝谏皇上,把引荐贤良人 才作为自己的责任,受到当时人的称许 题号 10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4分) 完成13~15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盍择人往治之,责其成效,使四方取法,则天下均受赐矣。 (2)数忤权幸,而是非得丧,一不以经意。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虞美人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迥,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苏门四学士”之一,一生多次被贬
D.时论益以是多.之 多:称赞、重视 11 . 全 都 能 体 现 张 文 谦 以 尧 舜 仁 义 之 道 劝 谏 皇 上 的 一 项 是 ( ) ①岁丁未,召见,应对称旨。②今民生困弊,莫邢为甚。盍择人往治之。③杀使拒命者高祥 尔,非民之罪,请宥之。④分命诸将毋妄杀,毋焚人室庐,所获生口悉纵之。⑤王者之师, 有征无战,当一视同仁,不可嗜杀。⑥民困日久,况当大旱,不量减税赋,何以慰来苏之望?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12 . 下 列 对 原 文 有 关 内 容 的 概 括 和 分 析 ,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 A.张文谦小时候很聪明,才思敏捷,记忆力强,世祖居住在潜邸一带。他的同学刘秉忠 曾向世祖推荐他。 B.在张文谦与刘秉忠的建议下,世祖派近侍脱兀脱、尚书刘隶、侍郎李简前往邢州治理, 他们三人同心协力,不到一个月,人口增加了十倍。因为这件事世祖更加看重儒生,让文谦 执政。 C.世祖征讨大理国,国主高祥违抗命令,杀了世祖的信使逃亡而去。世祖大怒, 将要屠杀城中百姓。在文谦等人的劝说下,大理的部分百姓才得以存活下来。 D.张文谦宽仁爱民,刚直明理,简朴持重,总以尧舜仁义之道劝谏皇上,把引荐贤良人 才作为自己的责任,受到当时人的称许。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120 分) 四、(24 分) 完成 13~15 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盍择人往治之,责其成效,使四方取法,则天下均受赐矣。 (2)数忤权幸,而是非得丧,一不以经意。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虞美人 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迥,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苏门四学士”之一,一生多次被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