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学院 精品课程 第一章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简介 第一节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类别 一、X线检查技术 二、CT检查技术 三、磁共振检查技术 四、超声检查技术 第二节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实验的操作性及特点 一、临床验证性实验的特点 二、满足临床要求的实验特点 第二章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实验、实习要求 第一节实验的要求 一、实验类型 二、实验目的 三、实验要求 四、实验报告要求 第二节实习的作用及要求 一、实习的作用 二、实习的方法及要求 第三节误差理论及实验数据处理 一、实验误差及产生的原因 二、实验误差的表示方法 三、数据处理方法 四、实验结果的表示方法 第三章Ⅹ线检查技术实验 第一节常规X线检查基本概念及基本知识简介 一、解剖学的基准轴线与基准面 二、解剖学方位 三、关节运动 四、X线摄影方向 五、体位 六、X线摄影位置 七、X线摄影体表定位标志 八、X线照片标记 第二节X线摄影因素选择及注意事项 一、X线摄影因素选择 二、X线机使用注意事项 三、各部位摄影注意事项 第三节X线检查技术实验 一、X线摄影步骤 二、X线机组件的认识 三、实验内容 实验一头颅摄影位置 实验二胸廓摄影位置 实验三肺、心脏摄影位置 1
放射学院 精品课程 实验四腹部摄影位置 实验五脊柱摄影位置 实验六骨盆摄影位置 实验七上肢摄影位置 实验八下肢摄影位置 实验九X线摄影(CR)系统摄影 实验十DR摄影 实验十一心血管造影检查见习 实验十二静脉尿路造影见习 实验十三子宫输卵管造影 实验十四上消化道造影 实验十五视读条件的检测 第四章CT检查技术实验 第一节CT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一、CT机的主要结构 二、CT机的工作原理 三、CT机的工作过程 第二节CT检查前准备 一、一般准备 二、腹部CT检查肠道准备 三、PET-CT检查前准备 四、小儿CT检查前准备 五、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前准备 第三节CT检查注意事项 第四节实验内容 实验一颅脑平扫 实验二胸部、腹部、脊柱CT平扫 实验三CT增强扫描、CTA及图像后处理 第四章磁共振成像检查实验 第一节磁共振成像扫描仪的基本结构 一、磁体系统 二、射频发射和接收系统 三、图像重建及显示系统 四、检查床及图像记录存储系统 五、软件系统 第二节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 一、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基础 二、磁共振成像的立体定位 第三节脉冲序列 一、自旋回波脉冲序列 二、快速成像序列 第四节MRI检查前准备及注意事项 一、MRI检查前准备 二、MRI检查注意事项 三、禁忌证 2
放射学院 精品课程 第五节实验内容 实验一常用MRI脉冲序列参数的选择 实验二常规MRI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实验三MRA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实验四脊柱、脊髓MRI检查 实验五常见MRI伪影的识别及补偿技术 第六章超声检查技术实验 第一节超声波的产生、发射与接收 一、压电换能器 二、超声探头的类别 三、超声扫描仪的基本构成 第二节超声检查方法 一、B型超声检查法 二、M型超声检查技术 三、超声多普勒检查技术 四、组织多普勒成像检查技术 五、彩色多普勒能量图 六、心内膜边缘检测技术 七、彩色室壁运动动态显示技术 八、谐波成像技术 九、对比超声检查技术 十、介入性超声技术 十一、三维超声检查技术 第三节超声检查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 一、超声检查前的准备 二、注意事项 第四节实验内容 实验一超声扫描仪的使用及调试 实验二肝脏超声检查技术与探头的选择 实验三肾脏超声检查技术 实验四心脏超声检查技术 第七章胶片激光打印及冲洗技术 第一节激光打印机与胶片自动冲洗机 一、激光打印机 二、自动洗片机的使用与维护保养 第二节实验内容 实验一暗室基本操作 一、胶片装卸暗盒的方法 二、成像板装入暗盒的方法 三、自动洗片机的认识及使用方法 四、显影液、定影液的配制 实验二胶片激光打印机的正确使用 一、干式激光打印机的正确使用 二、湿式激光打印机的正确使用 3
放射学院 精品课程 第一章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简介 自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线,不久即被用于人体的疾病检查,并由此形成了放射学 随若电子工业、 计算机技术等发展,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从单纯的X线普通检查发展为多种成 像技术的大家族 近40年来,CT、MR1、超声和核素显像设备在不断地改进核完善,检查技术的方法也在 不断地创新,医学影像检查集形态、功能、代谢改变为一体的综合体系。同时, 一些新的技术在不断现: 医学形像检查的范围也在不断发展和扩大。 第节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类别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按成像的能源、成像方式可分为:X线检查技术、CT检查技术、磁共振检查技术 超声检查技术、同位素(核素)检查技术等,下面仅介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教材所包含的四种成像技 术 、X线检查技术 X线检查技术是将X线作为成像的能源,X线穿过人体之后,各种组织、器官吸收的程度各不相同,到 达探测器的X线强度产生差异,探测器将不同的曝光量转变为影像信息,在经后处理(AD、DA转换,胶 片冲洗等)就可以看到X线影像 X线检查技术可分为:普通X线摄影、造影及透视三个方面 1.普通X线摄影普通X线摄影(plain film radiography)是将人体放在X线管和探测器之间,X线穿 过人体之后在探测器形成潜影,再经后处理得到照片影像。所得到的照片称平片(plain film)。普通X线摄 影包括屏-片组合(screen-film combination)摄影、计算机X线摄影(CR)和数字X线摄影(DR)。他们 探测器分别是屏片组合、成像板 maging plate,P)和平板探测器。这种检查是最常用的X线检查方法 照片影像空间分辨力较高 图像清晰:对于厚度较大的部位以及厚度和密度差异较小的部代 变容易显示 照片作为水久记录,可长期保存,利于复查对比观察和会诊:病人接受的X线剂最较少,利于X线防护。缺 点是照片是一个二维图像,在前后方向上组织结构互相重叠,为立体观察病灶, 一般需要作互相垂直的一个 方位摄影或加摄斜位:照片仅是瞬间影像,不能实时动态观察器官的功能情况。 2.造影检查造影检查(contrast examination)是指人工地将对比剂引入人体内,镊片或透视以显示组 织器官的形态及功能的检查技术。引入人体内产生影像的化学物质称对比剂。普通平片影像的产生依赖于人 体各组织器官的密度或厚度不同,对X线的吸收程度的各异,即存在自然对比。人体内很多器官和组织缺乏 自然对比,如血管、肾孟输尿管、胃肠等,平片很难显示,造影后这些组织器官就和邻近结构产生对比形成 影像,造影检查扩大 X线诊断范围,提供平片所不能具备的信想,是常用的X 的应用使造影图像除去了与血管相重叠的青景影像,使血管结构显示更明显和清。高 了柄 线穿过人体cop% 是利用X线的荧光作用,将被检病人位在荧光屏(或影像增强器)和 ,立即得到检查结果:在检查中也可以转动病人 从不同角度及方位观察器的形态和 功能状态: 如果需要记录病变影像,可在透视下选择最住体位进行点片摄影,保留永久记录,作为复查对比 观察或作教学科研资料保存。 影像增强透视图像目前己数字化,数字化透视的优点:①显示图像时间快于胶片成像。在检查被检者后 即可观察图像结果,可以立即纠正不正当的投照体位,从而不再需要为了重拍片而再次预约被检者,节约 时间;②影像的储存变为电子化,用电脑硬盘存储或光盘刻录等储存影像可使医生自己操作选择满意的影像: ③问一子化影像可发多份,便 人可时会珍, 也可通过远程医疗系统进行会诊,而无需转送被检者: 比单纯胶片投 象能获更多的同 收字化 的动态范围大 京形 要 址1 生 可进行图像的后处理 的信 以 从而能看到更小的病灶: 0数字化像不需安片冲洗过性,在力、空 维修和洗印药 水上节省了大量费用」 透视的缺点有影像细节显示不够清渐。若用荧光屏透视不能留下永久记录的缺点,以及辐射剂量较大
放射学院 精品课程 二、CT检查技术 CT拾查技术是以X线作为成像能品源,X线球管绕人体旋转并跟光,探测器将人体不同部位、不同结 构吸收X线量的大小接收下来,信号经放大数字化.由计算机计算出不同的数据(CT值).再经数/模转物 成可见影像」 自20世纪70年代初Hounsfield研制成功第 一台CT机后,经过多次更新换代,其结构和性能不断完 善和提高。由最初的普通头颅CT机发展到先进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无论扫描速度还 是空间分辨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现代CT向若高速、多层、小体积、多功能方向急速发展。目前,CT可用 于身体任何部位组织器官的检查,其空间分排力和密度分辨力高,解剖结构显示清楚,对病灶的定位和定性 诊断较普通X线检查有明显提高,已成为临床诊断及治疗不可缺少的成像技术。 CT常用的检查技术有普通扫描,亦称平扫(pa ning 增强扫描、造彤打描等 常规使用横断面 扫描,颅面部可作冠状面扫描。扫描时,可直接扫描或可先做定位图(scanogram),在定位图上确定扫描范 围、扫描方向、层厚、层间距等,然后再作扫描。扫描方式多种,可作单层扫描、连续扫描、手动或自动启 动扫描等。CT的后处理功能强大,可作二维和三维重建、重组图像,使病变和解剖结构显示得更直观和更 清楚,对病灶的定位和定性更准确,也利于临宋医师观察图像。 磁共振检查技术 MR检查技术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所产生的信号经重建成像的一种成像技术,MR是通过射频线圈在 与净磁场垂直的方向上施加一定须率的射频脉冲,受检部位的氢质子吸收能量,并向某一方向偏转,射频脉 冲中断后,氢质子释放出它们吸收的能量并回到它们原来自旋的方向上,释放出的电磁能由其周围的感应线 圈接受,转化为MR信号,在梯度磁场(由梯度线圈发出)相助下,MR信号转化成MR图像 R!拾杏技术内容十分丰京,主要徇括警桶扫描、德扫描和特殊成像三个方面。善通扫描中由脉神序 列、流动现象的补偿技术和伪影补偿技术。增强扫描由静脉内注射磁共振对比剂,T,W1观察。特殊成像技 包括MRA、磁共振水成像、磁共振脑功能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和化学位 移成像(chemical shift imaging)。此外MRI检查技术还涉及到心电门控、呼吸门控以及各种线圈的应用等 在生化分析方面应用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以提供组织的化学成分的数据 信息。 MRI可用 于全身各个部位的检查,主要用于:①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 CNS)MR 已成为颅颈交界区 颅底、后颅窝及椎管内病变的最佳检查方法。MR1对脑瘤、脑血管病、感染性疾病、脱 变性疾病和脑白质病、顿拉先天发育异常等均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在发现病变方面优于CT。对于惟管内病 变如脊髓肿瘤、脱髓鞘疾病、脊髓空洞症、外伤、先天畸形等的检查,MR为首选方法:②在头颈部,MR则 的应用大大攻羊了眼罪、鼻赛、鼻咽腔以及预部软组织病变的检出、定位、定量和定性,MRA在显示头颈 部血管疾病如血管狭窄、闭塞、畸形以及顾内动脉瘤方面具有重要价值,③在肌肉骨关节系统,MR!己经成 为肌肉 肌腱、 软骨病变的主要检查手段 对关节及周围病变、股骨 无菌性坏死 、松质骨细德 结构的破坏、骨小梁骨折、关节软骨疾病以及骨髓腔内疾病都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电影MR技术还可用于 关节功能的检查:①在心血管系统,使用心电门控、呼吸门控技术和血管成像技术可对大血管疾病如主动脉 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大动脉炎、肺动脉栓塞以及大血管发育异常等进行诊断。也可以用于诊断心肌、心 句、瓣膜、心脖内疾病:⑤在纵隔,腹脖、盆脖,MRI的流空效应(flow void etct)使之在不射对比剂 的情况下,直接区别纵隔肺门内血管结构和非血管结构 利于对肿瘤和淋巴结的观察 ,MR对肿瘤分期。以 及其它病变的发现、诊断、鉴别诊断都具有较高的价值。在乳腺,由于MR具有极佳的组织分辨力,且对 病变十分敏感,对诊断乳腺疾病有较高的价值。 四、超声检查技术 超声检查(ultrasonography,USG)技术是利用超声波在人体内各种组织中传播并反射时的回声(echo) 不同,而形成声像图的一种检查方法。超声检查是根据声像图特征对疾病做出诊断的,与其它影像学的成像 原理不尽相同,但均系使人体组织结构和器官成像,达到了解人体解剖结构、生理功能以及病理变化的目的, 为医学影像学的 个要分支 超声波与光相似的,呈直线传播,有反射、散射、衰减以及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等物理特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