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找到哲学的位置。虽然任这篇文章中,现象学尚未带有“先验” 现象学的协!一一“先验”词在这里从未出现过-一,仙胡塞 尔的意什这甩已经【分清楚地得到表露:通过对哲学的新的论 证,格的哲学将以构造岘象学的形态出现,它将为经验的自然 科学和精神科学奠定基础,因为现象学所探讨的不仪是“意识构 形的本质联系”(意识的“心理”方面),而月也探讨“与它创相 关的本质料属的被意指性”(即被意识所构造的出来的“物理” 方);这两个研究方问(“所有的意识一被意指者”)在他两年后 发表的《纯粹现象学与现象学哲学的观念》第“卷中也被称作“意 向活动”Noesis)和“意向对象”Noema)。所以,《哲学作为严格 的科学》实彻上已含有胡塞尔先验构造现象学的第一次公开预 告。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海德格尔日曾合理地指出,这篇文章 “通过《纯粹现象学与现象学哲学的观念》才获得了对其纲领性 论题的充分论证”②。 值得-提的是:对胡塞尔在文章中所宣示出的这种努力趋 向,海德格尔概表示赞同,也持有批评:他赞同胡塞尔所提出的 “面对实事本身!”的口号,赞同“研究的动力必定不是来自各种 哲学,而是来自实事与问题”的主张3,赞同现象学的直观性原则 与中立性原则;他拒绝对“实事本身”作“意识的主体性”的 理解,并且认为胡塞尔在此文中表现出向近代哲学,尤其是向康 斯阁加特,977什,第9%,一97页。 )参阅“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第317页(边码,卜可) ②海德拼尔:《面向思的事情》,陈小文、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80页,译 文路行史动,下问 ③参阅“哲学作为严格的群学”,染317顶;海德格尔,同上.书,第65页。 a16
德义的转问,从而背离了现象学的原则,放齐了对思的)实事(原 现象、原实事)的真正思考。一对此,读者可以对照胡塞尔的 原文i得出山的评价。 这里无须的百构胡塞尔在上述两个方面〔批判性方而和建核树 性方面)的论述读者或者可以在止文中完整地读到它3,或者可 以在的“中行本编者内容提要”以及“单行本编者后记”等 附水我得付它的人致了解。 需要强调的是胡塞尔的哲学观。根据胡塞尔本人的问忆,他 首先是在:伦塔诺(F.Brentano)的讲座中获得-·个坚定的信念,这 个信念伙他有勇′将析学选择为终生的职业:“哲学也是一个严 肃工作的领域,哲学也4以并月也必须在严格科学的精神中受到 探讨”2这个信念不仅时常在他的研究手稿中出现:“哲学就是 指向绝对认识的意向”®,而且也在:《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这篇 文章中得到第次公开的表露:“哲学本质上是一门关于真正开 端、关于起源、关于万物之本的科学”④。胡塞尔一生从未放弃 过这个拆学观。 将这个析学观加以展开,它便意味着,一方面,向最终论证、 最终奠基的口溯被理解为向认识主体的“意义给予”之成就的 ①参阅海德格尔,可上书,第47页、第65一68负、第79页等。 ②《文育与报告1911一1921年)》,《胡塞尔金集》第【万卷第305页、 ③手稿B】9,第42、 ④“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第34页。 6
回溯,这种回溯是直接进行的,是口身负责的,任何接 都必须被排阶在外。另一方,在款附了经过最终论的度” 后,护学的任务还在于,将这种其理付诸实歧并川根这种虫 理而承起氵.体性的责任与义务.这也是门折学伦理学价 论的中心仟务。在对拧学的这·理解中无疑包含若胡塞尔对 论与买践的览基关系的理解。 在:20什木的今人,凡略晓当今世界“哲学行情”的人都 认为这种哲学观巴经属于过去。当代人会乐于坦然地对怀 主义利和相对主义的指责。虽然各种不厨派别的折学思潮划今还 在:“理性”或“合理性”的总体标题下进行着各种独白或对话, 但“告别原理”,亦即告别逻辑心主:义意义上的理性,心经成为 或多或少山以被致接受的1号;世界不再被视作·个可以根据 莱个或儿个公理而推导出米的绕-一而有序的系统。笛卡尔曾有 他的时代以“有序的”哲思者作为其沉思对话的基本前提对象”。 时至今.“有序”本身已经不再成为哲学思考的公认标准。“有 序”连同“尤序”一起,被些哲学家视为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两 大危险,胡塞尔所做的那毕对心理主义、自然主义、历史主义 等各种形式的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的批判已经明显与流行意识 相背,而他对确然性之苦苦追求更是被视为不明尘生活形式和价竹 系统之杂多与间断的真谛。 :纯粹现象学与现象学哲学的观念多弟卷,胡展尔㐃集是第卷,海才,1976针、 第55负 2参阅市i、尔:x哲学原興(Pri yna P4pce,l,7,0. 3态伦6今|学)(Ph讯i,认、兰克福·纠约.997纤,第5」负, 7
然而,就像苏:格拉底或康德还在付·些当代人产生指活的效 应一样,今仍然有人一一详者也算是其之·一…不懈地在胡 塞尔留下的博大精深的思想定年中寻找精神生活的动力或支点, 究其原因至少可以找创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虽然作为严格科学的折学仍然还是-·个“无限遥远的 点”,胡塞尔的哲忠方法却仍然直接而具体地向我们指示着严格 性的实例。就前的《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而言,尽管它在胡 塞尔的现有文献中属于纲领性的方法论述,本书单行本的编者斯 基拉奇因此而将它比作笛卡尔的《方法淡》,但即使在这里也可 以处处感受到胡塞尔现象学论述和操作的严格性。另一位非现 象学的析学家施泰格缪勒(W,Stegmuller)也普公正地承认:“胡塞 尔的研究对哲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那些在原则上接受他 的思想并将他的方法运用在其研究中的人来说,-个无限广阔 的、新的L工作领域展现出来。对于对立阵背的哲学家来说则形 成了一种必然性,即:更清晰明白地阐明他]自己的立扬并使他 们的论据的无懈可击性与胡塞尔学说的高度科学水平相吻合。 因此,像所有伟大的愚想家·一样,胡赛尔对朋友和敌人都发挥了 促使他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影响。”①对于施泰格缪勒所做的这 个特征描述,读者可以从《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一一文的字里行 间获得直接的感受。 施泰格搭勦:《'f代有学主流》(Heupistrimungen der(iegenwartsphilosophie),第 卷,斯图加特,1978年,第81页。 8
付比他的严格方法影响更为深远的或许是胡塞尔在理论研 究乃面的执着精神。斯基拉奇认为,“胡塞尔的伟人从根本上带 有这样·-种特征:他能够长达数年地以种顽强的精神并且在: -一种宁静退隐的状态下…再地献身于新的问题。”这种甘于寂寞 的个性恐怕是树一个“理论人”都应其备的一个基本秦质前提。 理论[究背城当可以看到:他们的宿命就在丁追求独立的思想而 避开流行的时尚,胡塞尔在世纪初所呼吁的“我们切不可为了 时代而放弃永”与工王元化在世纪末一再倡导的“为学不做媚时 语”实际上是·而二、一而一的。过强的功利目的利实用心态 或许是中国近现代学术困境的·个主要根源。正如文德尔班(W Windelband)所说:“知识的金果只有在不被寻求的地方才能成 熟”②:而从近年来学术研究的整个趋势来看,胡塞尔在这篇文章 中所做的警告在今天仍然有效:“正是在-一个实践动机超强地上 升的时代里,种理论的本性也可能会比它的理论职业所允许的 更为强烈地屈从于这些实践动机的力量。但在这里,尤其是对我 们时代的哲学而言,存在着·个巨大的危险。”③就此而论,《哲 学作为严格的科学》可能会给我们的学术研究以·定的启发与 教益。 自80年代中期以来,胡塞尔哲学的巾译本一直在缓慢而有序 地进行着。如果我将胡塞尔的前现象学时期称作早期,那么, 心公阅胡粱尔:“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第37页:正心化,“近思录”,载于:《学人》 第1料、南京,996年,弟37页。 ②文德尔班.《打学史教程(ehrbuch der(ieschchte do,Philosophie,图宾根,l956年, 第322贞. ③哲学作为少格的学”,第334页。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