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 〔德〕胡塞尔著 商务 印 书馆 O9
译者前言 “哲学作为格的科学”是当代德国哲学家、现象学创始 人埃德蒙德·胡塞尔(Edmund Husserl,.f859-1938年)于l911年 发表在德国哲学杂志《逻各斯》(第-期,第289一341页)上的 篇长文(也被简称作“逻各斯文”)。这里的中译本是根据原文译 出,同时参照了以后收录在耐农(Thomas Nenon)和塞普(Hans Rainer Sepp)主编的《胡塞尔全集》第千五卷:《文章与报告(I91l 一1921年)》(多德雷赫特等,1987年,第3一62页,以下简称“全集 本”)中得到考证校定的同篇义字。胡塞尔本人以后在:他的逻各 斯文的私人白用本中还附加了-些评注性的文字,它们在全集本 中作为“版本注”而得到标出。这些评注性文字在译本中也 一同被译出,作:为“作者以后加入的边注和补充”附在正文的后 面。同时一并译出的还有《胡塞尔全集》第二十五卷编者所写 的与“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文字产生背景有关的部分引论,题 为“全集木编者引论”。 除此之外,中译本还参照了威廉·斯基拉奇(Wilhelm Szilasi) 于1965年所编的第-个单行本:《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法兰克 福/美茵,1965年,共107页,以下简称“单行本”)。斯基拉奇为 此单行本所撰写的“内容分析”与“后记”也-同被译挂,以“单 行本编者内芥提要”和“单行本编者后记”(留有海德格尔痕迹 1
的,”)为通附在北义i面,斯基拉奇还撰了“Ψ”和 …又献选要”附在单行本行,这两份文羊虫然因写得较早面不 反怏·今基尔研究的最新状态,但仍然其有定的参考价 值:心具是作者木人在“生半”中圳入了对割塞尔回忆,从而使 之超:」单纯资料的范围。是故在此仍将它们译出。 这,书的“附求”便共有六篇,分别涉及:1)作者的修改 总;2,义的生背;3)内容提要;4)内容解释:5)作者生 平:6)关文献 手是斧名的便不得心而被放剑了前而。它不想成为…个 导读,允其革只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以及在翻译前府的些随 想,读片尽以将它放到最后去读,假如那时仍还想读的话。 木世纪初,划塞尔《逻辑研究》两卷木的发表(190001年),使 现象学得以突破诈得以滥觞。这时胡塞尔作折学界的声誉斐然, 他被看作:是个里程碑式的人物。这从他的同时代人如狄尔泰 (W.Dilthey)、那托普(P.Natorp)等以及·代人如海德格尔M. Heidegger)、!达默尔H.-G.Gadamer)等的评价与回忆中已可见 斑。现象学揭小了个新的研究领域。如莱维纳斯(E.Levinas) 所说,这个领域是德国古典折学的忠辨目光所无法达及的。现象 学的意向分析和描述方法几乎使现象学成为门与逻辑学或心 理学相并列的特殊学科。甚至在:今天通行的学科分类中还可以 清楚地看到这种影响的存在。 2
在《逻辑研究》发表的同一年,胡塞尔便在:封信中预告说: “|4后再出·卷新的!”果然,在:此后的十年电,胡塞尔基本 {是欧笔个发,直到1911,他才应李凯尔特(H.Rickert)之约面 拿出!“析学作:为严格的科学”。我]在面斯基拉奇所写的胡塞 尔“:中”中刊以读到:“在.《逻辑研究》发表后处在显赫声样之 中的胡寨尔能够沉默|年之久,尔后才认为折学作为严格的科 学’位付发表,这个事实赋予了这篇论文以无法充分估量的重要 意义.”如今它心基本上被看作是一份带有胡塞尔签名的“现象 学前”。 《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在:当时思想界所产:生的影响至少可 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从批判性的角度来看,在《逻辑研究》完成了对心理主:义的 有力州击之后,《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仍然需要在两条战线上 作战:··方是与自然主义,另…方面是与历史主义。前者主要 表现在当时盛行的实验心理学的各种学说之中,后者则主要是指 为狄尔泰等人所但导的历史学派。胡塞尔的批判在很大程度上: 是《逻辑研究》中对心理十:义批判的继续,他仍然在坚持不懈地 揭示这些学说的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之最终结周。矿这个结局 对于出时的臼然上义与史主义来说并非是不言自明的。对于 胡塞尔在这方面的努力,非现象学哲学家科拉克夫斯基L Kolakowski)曾确切地评价说:“他比任何-个人都更多地迫使我 ①事的选:集”弟五松,第77项一一胡翻塞尔书信泰多(Bnfh小共卷作 为星胡塞尔个集-一资料多(Hse:itau-D状mente)弟集,由舒曼(K Schuhmann)编辑出版, 多德雷赫特等,I994 3
]认清知识的窘迫境况:要么是彻底的经验主义连同其相对: 义、杯凝主义的结论,它被许多人看作是个令人沮丧的、不能 被接受的、并H事实上会给我们的文化带米毁灭的.立场:要么就 是先验::义的独断论,它实您上:无法论角身,并且最终仍然还 是一个随意性的决定。我不得不承认,尽管最终的确然性是-·个 在理性主:义范封之内无法达到的目林,但如果没有那些不断努力 试图达釗这个|标的人,我们的文化就将会是贫乏而可怜的; 而且,如果我]的文化完全落入怀疑主义者们的手中,那么它将 儿乎尤法继续生存下去。我柑信,人类的文化永远不可能达到对 它的各个杂多而不统一的组成部分的完善综合。然而,恰恰是它 的各种成份的不统性才有助于它的丰富多彩。而使我们的文 化得以保持其生命力的,与其说是各种价值之间的和谐,不如说 是各种价值之间的冲突。”@实际上,许许多多的当代人之所以能 够从容地游弋于相对主义和绝对土:义的夹缝之间,既带有怀疑主 义的警觉,又仍抱有对健康的理性的最终信念,恐怕在很大程度 上要归功于胡塞尔们的孜孜求索。 除此之外,由于胡塞尔在这篇文章中公开表露了他与狄尔泰 思想的分歧,因这篇文学对后人理解现象学与解释学之间的关 系也不无启迪作用。 而从建构性的角度来看,可以笼统地说,在《逻辑研究》中, 胡塞尔试图将哲学定位于逻辑学和心理学之间,而在:《哲学作为 严格的科学》中,他是努力在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历史科学)之 ①科拉克天斯荩:&子找失落了的确然性(A国tur Suche nch der1 erlorenen(ewiBheut),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