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Q从点B开始沿BC向点C以4厘米每秒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经几秒钟PBQ 与ABC相似? 4、某房地产公司要在一块矩形ABCD土地上规划建 C设一个矩形GHCK小区 公园(如图),为了使文物保护区AEF不被破坏, 矩形公园的顶点G不能 在文物保护区内。已知AB=200米,AD=160米,AF=40F 米,AE=60米。 (1)当矩形小区公园的顶点G恰是EF的中点时,求 H公园的面积; (2)当G是EF上什么位置时,公园面积最大? A NE B 同步练习 已知:AB=2,M是的黄金分割点, (1)求AM的长;(2)求AM:MB 2.已知:xyz=2:34,求 x+y+二 (2)3x+2y-(3)若2x3y+=2求xyz的 x+2y-3 3.已知:-d c=k1 求k的值 a+b+c b+c+d a+c+d a+b+d 4.已知:△ABC中,AD=AE,DE交BC延长线于F,求证:BFCE=CFBD B C/N 5.如图:已知CD∥EF∥GH∥AB,AB=16,CD=10, MBDE:EG:GA=1:2:3,求
A D M B C F E A E D B C M F F A D B E C M 点 Q 从点 B 开始沿 BC 向点 C 以 4 厘米每秒的速度移动,如果 P、Q 分别从 A、B 同时出发,经几秒钟 PBQ 与 ABC 相似? 4、某房地产公司要在一块矩形 ABCD 土地上规划建 设一个矩形 GHCK 小区 公园(如图),为了使文物保护区 AEF 不被破坏, 矩形公园的顶点 G 不能 在文物保护区内。已知 AB=200 米,AD=160 米,AF=40 米,AE=60 米。 (1)当矩形小区公园的顶点 G 恰是 EF 的中点时,求 公园的面积; (2)当 G 是 EF 上什么位置时,公园面积最大? 同步练习: 1.已知:AB=2,M 是的黄金分割点, (1) 求 AM 的长;(2)求 AM:MB 2.已知:x:y:z=2:3:4, 求: (1) x y z x y z + − + + (2) x y z x y z 2 3 3 2 + − + − (3)若 2x-3y+z=-2 求 x,y,z 的 3.已知: k a b d c a c d b b c d a a b c d = + + = + + = + + = + + ,求 k 的值。 4.已知:△ ABC 中,AD=AE,DE 交 BC 延长线于 F,求证:BF·CE=CF·BD。 5.如图:已知 CD∥EF∥GH∥AB,AB=16,CD=10, DE∶EG∶GA=1∶2∶3 , 求 A N E B C K D F M G H N D A B C E F M G H
EF+GH。 6 如图 已知 CD: DA=BE . ED=2.1, 求BF:FC及AE:EF 7.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有两点A(4,0),B(0,2),如果点C在x轴上,(C与A不重合),当由 点B,O,C组成的三角形与三角形AOB相似时,求点C的坐标? R 8.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EC平行AD,DE平行BC,若三角形BEC的面积=1,三 角形ADE的面积=3,求三角形CDE的面积
EF+GH。 6 .如图 , 已知: CD∶DA=BE∶ED=2∶1, 求 BF∶FC 及 AE∶EF。 7.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有两点 A(4,0),B(0,2),如果点 C 在 x 轴上,(C 与 A 不重合),当由 点 B,O,C 组成的三角形与三角形 AOB 相似时,求点 C 的坐标? 8.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E 是 AB 上一点,EC 平行 AD,DE 平行 BC,若三角形 BEC 的面积=1,三 角形 ADE 的面积=3,求三角形 CDE 的面积 A B C D E F A X Y B O D C B E A
位似图形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位似图形及其有关概念 ②了解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 2、能力目标 ①利用图形的位似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②在有关的学习和运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②通过探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位似图形的定义和性质 教学难点: 运用定义和性质进行简单的位似图形的证明和计算。 教学方法: 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识出发,采用引导、启发、合作、探究等方法,经历观察、发现、动手操作. 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分析 归纳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学准备 刻度尺、为每个小组准备好打印的五幅位似图形、多媒体展示课件、 教学手段: 小组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设计说明: 1、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位似图形的特征,我在设计中特别注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猜想、试验等方式 获得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归纳总结上升到理性认识,将形象与抽象有机结合,形成对位似图形的认识. 2、探索知识是本节的重点,设计这一环节,通过学生的做、议、读、想、试等环节来完成,把学习的
位似图形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位似图形及其有关概念; ②了解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 2、能力目标: ①利用图形的位似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②在有关的学习和运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②通过探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位似图形的定义和性质; 教学难点: 运用定义和性质进行简单的位似图形的证明和计算。 教学方法: 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采用引导、启发、合作、探究等方法,经历观察、发现、动手操作、 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分析 归纳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学准备: 刻度尺、为每个小组准备好打印的五幅位似图形、多媒体展示课件、 教学手段: 小组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设计说明: 1、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位似图形的特征,我在设计中特别注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猜想、试验等方式 获得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归纳总结上升到理性认识,将形象与抽象有机结合,形成对位似图形的认识. 2、探索知识是本节的重点,设计这一环节,通过学生的做、议、读、想、试等环节来完成,把学习的
主动权充分放给学生,每一环节及时归纳总结,使学生学有所获,探索创新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观察大屏幕有五个图形,每个图形中的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1BCD1都是相似图形。分别观察着五 图形,你发现每个图形中的两个四边形各对应点的连线有什么特征? (1) (2) (5) (学生经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总结得出:) 特点:(1)两个图形相似: (2)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58页,掌握什么叫位似图形、位似中心、位似比? 如果两个相似图形的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交点叫 做位似中心,这时两个相似图形的相似比又叫做它们的位似比。 观察上图中的五个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在各图形中,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与这两个图形有什么位置关系? (2)在各图中,任取一对对应点,度量这两个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它们的比与位似比有什么关系? 再换一对对应点试一试。 (每小组同学拿出准备好的位似图形通过观察、测量试验和计算得出:) 位似图形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相似比 由此得出 位似图形的对应点和位似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它们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相似比。 指导应用深化理解 (同学们观察大屏幕出示的问题) 例1如图D,E分别是AB,AC上的点。 (1)如果DE∥BC,那么
主动权充分放给学生,每一环节及时归纳总结,使学生学有所获,探索创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 观察大屏幕有五个图形,每个图形中的四边形 ABCD 和四边形 A1B1C1D1 都是相似图形。分别观察着五 个图形,你发现每个图形中的两个四边形各对应点的连线有什么特征? (学生经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总结得出:) 特点:(1)两个图形相似: (2)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 二、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58 页,掌握什么叫位似图形、位似中心、位似比? 如果两个相似图形的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 ....,这个交点叫 做位似中心 ....,这时两个相似图形的相似比又叫做它们的位.似比..。 议一议 观察上图中的五个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 在各图形中,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与这两个图形有什么位置关系? (2) 在各图中,任取一对对应点,度量这两个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它们的比与位似比有什么关系? 再换一对对应点试一试。 (每小组同学拿出准备好的位似图形通过观察、测量试验和计算得出:) 位似图形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相似比。 由此得出: 位似图形的对应点和位似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它们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相似比。 三、指导应用 深化理解 (同学们观察大屏幕出示的问题) 例 1 如图 D,E 分别是 AB,AC 上的点。 (1)如果 DE∥BC,那么 A B C D A1 B1 D1 C1 B1 D C1 1 A B C D A1 B1 D C1 1 A B C D A B C D A1 B1 D C1 1 A B C D C1 A1 D1 B1 (1) (2) (3) (4) (5) A B C D E
△ADE和△ABC位似图形吗?为什么? (2)如果△ADE和△ABC是位似图形,那么DE∥BC吗?为什么? 小组讨论如何解这道题:问题1,证位似图形的根据是什么?需要哪几个条件? 根据是位似图形的定义 需要两个条件: !、△ADE和△ABC相似 2、对应点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 问题2:已知△ADE和△ABC是位似图形,我们根据什么又能得出什么结论? 根据位似图形的性质得出 1、对应点和位似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 2、它们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相似比。 (一生口述师板书:) 解:(1)△ADE和△ABC是位似图形理由是 DE∥BC ∴∠AED=∠B.∠AED=∠C ∵△ADE∽△AB 又∵点A是△ADE和△ABC的公共点,点D和点B是对应点,点E和点C是对应点,直线BD与CE 交于点A, ∴△ADE和△ABC是位似图形 (2)DE∥BC理由是 △ADE和△ABC是位似图形 ∴△ADE∽△ABC. ∴∠ADE=∠B, ∴DE∥BC 四、继续观察拓展提高 (同学们继续观察屏幕展示的图形) 在图(1)—(5)中位似图形的对应线段AB与AB1是否平行?BC与B1C1,CD与CDAD与AD1 是否平行?为什么? 同桌观察探究并发言:对应边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 (出示课件:展示一组位似图形,动画闪动图形的对应边,直观展示位似图形的对应边平行或在同一条 直线上) 五、反馈练习落实新知 挑战自我 1、下面每组图形中都有两个图形
△ADE 和△ABC 位似图形吗?为什么? (2)如果△ADE 和△ABC 是位似图形,那么 DE∥BC 吗?为什么? 小组讨论如何解这道题:问题 1,证位似图形的根据是什么?需要哪几个条件? 根据是位似图形的定义。 需要两个条件: !、△ADE 和△ABC 相似; 2、对应点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 问题 2:已知△ADE 和△ABC 是位似图形,我们根据什么又能得出什么结论? 根据位似图形的性质得出: 1、对应点和位似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 2、它们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相似比。 (一生口述师板书:) 解:(1)△ADE 和△ABC 是位似图形.理由是: ∵DE∥BC ∴∠AED=∠B, ∠AED=∠C. ∵△ADE∽△ABC. 又∵点 A 是△ADE 和△ABC 的公共点,点 D 和点 B 是对应点,点 E 和点 C 是对应点,直线 BD 与 CE 交于点 A, ∴△ADE 和△ABC 是位似图形。 (2)DE∥BC.理由是: ∵△ADE 和△ABC 是位似图形 ∴△ADE∽△ABC. ∴∠ADE=∠B, ∴DE∥BC. 四、继续观察 拓展提高 (同学们继续观察屏幕展示的图形) 在图(1)——(5)中,位似图形的对应线段 AB 与 A1B1 是否平行?BC 与 B1C1,CD 与 C1D1,AD 与 A1D1 是否平行?为什么? 同桌观察探究并发言:对应边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 (出示课件:展示一组位似图形,动画闪动图形的对应边,直观展示位似图形的对应边平行或在同一条 直线上) 五、反馈练习 落实新知 挑战自我: 1、下面每组图形中都有两个图形